導航:首頁 > 校園玄幻 > 網路小說配角阿道夫等戰犯

網路小說配角阿道夫等戰犯

發布時間:2022-02-05 03:35:24

❶ 二戰戰犯名單

東條英機
廣田宏毅
土肥原賢二
木村兵太郎
松井石根
板垣征四郎
武藤章
松岡洋右
永野修身
白鳥敏夫
平沼騏一郎
小磯國昭
梅津美治郎
東鄉茂德
山本五十六
赫爾曼•戈林,納粹政權第2號人物,航空總監,普魯士總理,陸軍將軍,德國4年計劃全權執行人,「帝國元帥」,希特勒「全權繼承人」。
約翰•里賓特洛甫,德國外交部長。
威廉•凱特爾,德國陸軍將領,國防軍最高統帥部長官。
恩斯特•卡爾滕布隆納,德國保安總局局長。
阿爾弗雷德•羅森堡,「納粹思想家」,納粹刊物主編,德國東方佔領區事務部長。
漢斯•弗蘭克,納粹黨法律事務全國領導人,波蘭佔領區總督。
威廉•弗利克,內政部長,內閣國防委員會成員,駐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地區「保護長官」。
朱利葉斯•斯特雷切,反猶刊物《前鋒報》主編。
阿爾弗雷德•約德爾,德國國防軍最高統帥部國防處處長,作戰處處長。
弗里茨•紹克爾,沖鋒隊和黨衛軍將軍,勞工事務全權負責人。
賽伊斯•英誇特,駐奧地利總督,德國駐荷蘭佔領區長官。
馬丁•鮑曼,希特勒秘書。
判處以下3人無期徒刑:
魯道夫•赫斯,國防委員會成員,納粹黨書記處負責人,希特勒第二繼承人。
埃里希•雷德爾,海軍總司令,國防委員會成員,海軍名義總監。
瓦爾特•馮克,政府新聞總署和宣傳部負責人,德國經濟部長,戰爭經濟全權委員會負責人,德國國家銀行總裁。
判處以下2人20年徒刑:
巴爾杜•席臘赫,全德青年領導人,駐維也納總督。
阿爾伯特•施佩爾,軍備、軍需及軍火部部長。
判處以下1人15年徒刑:
康斯坦丁•馮•紐賴特,不管部部長,國防委員會委員,駐波希米亞—摩拉維亞「保護長官」。
判處以下1人10年徒刑:
卡爾•鄧尼茨,潛水艇艦隊司令,海軍總司令。
以下3人被宣判無罪,予以釋放:
弗蘭茨•巴本,德國總理,內閣副總理,駐奧地利、土耳其使節。
耶馬爾•沙赫特,國家銀行總裁,戰爭經濟全權委員會成員。
漢斯•弗里切,宣傳部國內新聞司司長。
以下各組織被宣判為犯罪組織:
德國政治領袖集團;
秘密警察和保安勤務處;
黨衛隊。
以下各被告組織未被宣判為犯罪組織:
德國內閣;
納粹黨沖鋒隊;
參謀部;
國防軍最高統帥部。

❷ 求一本國外科幻小說的名字

《完美的真空》,(波蘭)斯坦尼斯拉夫·萊姆著,王之光譯,商務印書館2005年10月版。18.00元

將書讀完再寫書評,這是寫書評起碼的要求,但我這次等不及了,書剛讀一半,作者死了,無論如何都該及時談及死去的作者,更何況對於一位讀者、佩服那死去作者的讀者
來說,這樣的書還是讀慢一點好--不會再有這個人寫的書了。3月27日,堪稱天才的波蘭科幻作家斯坦尼斯拉夫·萊姆去世,他的兩本著作《完美的真空》《索拉里斯星》去年由商務印書館翻譯出版。
20世紀的東歐諸國見證了人類歷史上一系列重大災難,無論是兩次大戰還是和平時期,政治角力總在這方土地上空上演,位於波蘭境內的奧斯維辛既是波蘭的災難,也是人類的災難,個人、民族之痛與全人類之痛如此深刻地結合在一起。但磨難歸磨難,波蘭也有切·米沃什,有辛波斯卡,有亞當·米奇尼克這些優秀的知識分子散發著耀眼的光芒,即使在」彈丸之地」的捷克,也有賽弗爾特、赫拉巴爾等人組成的文學群星陣容,當然,還有最為碩大、至今閃耀的一顆--哈維爾。在此壯闊的歷史大背景下,我們理應承認出現斯坦尼斯拉夫·萊姆這位世界贊嘆不已的科幻作家實屬當然,但更能以此觀察到萊姆在那些天才式科幻作品背後的態度,作為東歐知識分子之一員,即使在」書評集」《完美的真空》里,也看得出萊姆廣闊的思想景色。
《完美的真空》一共評了16本子虛烏有的書。作為科幻作家,萊姆在此書中散發的幽默感實在強烈,或許可以稱他為最幽默的科幻作家。在那本步《魯濱遜漂流記》後塵的《魯濱遜家族》一書里,我們借萊姆的評論得知,講述的是」魯濱遜的社會生活,他的社會福利事業,和他艱巨的、熙來攘往的生存方式」的」孤居生活的社會學」,以及這么一個大題目:」一個初無人煙、到小說結尾卻人滿為患的島嶼上的大眾文化」。從萊姆先生煞有介事的詼諧筆下,我們讀到這位」新魯濱遜」受不了孤島生活,決心造人,首先添了集義仆、司衣、司閽、司膳於一身的胖子斯尼賓斯(而不是傳說中的禮拜五)。」初次造人,我們這位學徒期的造物者,倒也考慮過民主,但他先前容受民主只是事非得已,他肯定必定別人也是如此……斯尼賓斯蠢得恰到好處,這樣不費吹灰之力就拔擢了他的主人……」
相比之下,《千兆網路》的評論則是對文學評論之惡意嘲弄的集大成之作,此舉雖然已在《魯濱遜家族》中牛刀小試,但都沒有這篇來得轟轟烈烈。這部出於」覬覦詹姆斯·喬伊斯桂冠」的作品,可以想見有多少典故,比如萊姆對」千兆網路」這個單詞的過度闡釋:包含了」巨大混亂」、」某種劃艇」、」義大利語的提琴」以及倒讀呈現的種種含義,既讓人心生厭煩,又會為萊姆的戲仿深深折服,他的確以滑稽的方式展現出一種原創的美麗,這一結果超越了戲仿本身。
為萊姆所折服這似乎是一個順理成章的事情,作為科幻作家,萊姆的作品誕生於」無」,但仍能在他的作品中找到深刻的現實痕跡,若干年前他作為汽車裝配工的命運感可能就寄託在了某個角色身上。當萊姆決心為這群同樣屬於」無」的書寫書評,絕非僅僅博讀者諸君一粲,即使作為文學研究的文本,《完美的真空》都堪稱黑色幽默的絕佳範式,說不定還會被冠之以」後現代……」的名目。在這本書中不得不提的是《小隊元首路易十六》,這本子虛烏有的小說講小隊元首陶里茨逃到阿根廷組建王朝的故事。巧合的是,在1960年,以色列特工的確曾在阿根廷抓獲了納粹戰犯阿道夫·艾希曼,此人受審的經過還促成了漢娜·阿倫特一系列作品的問世。細讀萊姆這篇書評,其實他的反諷並非僅僅源自他身處的國家,這種荒誕感基於歐洲的現實困境,萊姆了不起之處的確在於他科幻作家的預知(如《性爆炸》),但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的總結。
萊姆是這樣評價萊姆的《完美的真空》:」作家沒有寫的書,作家無論如何肯定永遠不會動手的書,卻可以假託給虛構作者的,這種書由於不存在,難道不是特別的像沉默嗎?對於旁門左道敬而遠之,難道還能把自己置身於更加安全的地位嗎?斷言這些書,這些學說屬於他人,其實相當於不言而喻,尤其是這件事發生在玩笑的情形之下時。」
的確,萊姆這本書充滿了不言而喻的意味,大概從來沒有一位作家像萊姆一樣,一本」書評集」就可以承載真正的文學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說,萊姆是值得深入了解的作家,只是我們都知道得太少了。

❸ 阿道夫.艾希曼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為他辯解 並提出爭議 畢竟是屠殺猶太人的戰犯啊

為什麼要提出像艾希曼應為反人類罪 而不是反猶太人罪而受審判這樣的問題?
這里涉及到一個人的自我認同和世界概念的問題 在地方性認同人類的普遍標准之間,始終存在著程度不同的難解的緊張
尤其是猶太民族 它的文化和歷史遭遇都使它偏重於地方認同 而忽視了有超越種族與國家之上的單一的普遍標准存在 雖然猶太人復仇的吶喊是可理解的 在這個事件中,如果艾希曼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街頭被直接擊斃——一個直接的復仇行動 正義可能被更好地滿足了 此案審判的合理性不是因為反猶太人罪,而是因為反人類本性罪 著眼點不僅是受害者 還有行為本身

❹ 尋找一部網路小說。異世大陸。配角有個叫阿道夫的,還有沙漠之狐隆美爾,其餘的也幾乎都是世界歷史名人。

《獸血沸騰》作者:靜官。簡述:主角用高亢的獸人戰歌去挑戰強大人類的魔法、無敵的軍團,以雙龍祭祀的身份大敗龍騎士!帶領從輝煌的光環中逐漸黯淡的比蒙勇士們,與異族侵略者的較量中,如何書寫出一段零死亡的傳奇。

❺ 求阿道夫·希特勒簡介 越簡單越好... 我只想做5面的報告....>< 時間緊迫...

演說家,賭徒

❻ 二戰三大戰犯

二戰三大戰犯:

1、阿道夫·希特勒,最終自殺身亡。

希特勒第三帝國和墨索里尼領導的義大利、東條英機領導的日本聯盟結成軸心國,直接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

2、墨索里尼,最終被判絞刑。

貝尼托·阿米爾卡雷·安德烈亞·墨索里尼(Benito Amilcare Andrea Mussolini,1883年7月29日-1945年4月28日),出生於義大利費拉拉省,義大利國家法西斯黨黨魁、法西斯獨裁者,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元兇之一,法西斯主義的創始人。

3、東條英機,最終被判絞刑。

東條英機(Hideki Tojo,1884~1948)法西斯主犯之一。1884年12月30日生於日本東京一個軍閥家庭。(其父東條英教是一個從下級軍官逐步晉升為陸軍中將的軍閥,甲午戰爭時期任日軍大本營參謀)。

東條英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與希特勒、墨索里尼齊名的三大法西斯頭目之一,是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亞洲、侵略中國的頭號戰爭罪犯。在其出任日本陸軍大臣和內閣總理期間,日本軍隊瘋狂侵略、踐踏亞洲10多個國家和地區,造成數以千萬計的生靈塗炭。

(6)網路小說配角阿道夫等戰犯擴展閱讀

東京審判終審判決:

1、絞刑:

(1948年12月23日執行):板垣征四郎、木村兵太郎、土肥原賢二、東條英機、廣田弘毅、松井石根、武藤章;

2、終身監禁:

荒木貞夫、梅津美治郎、大島浩、岡敬純、賀屋興宣、木戶幸一、小磯國昭、佐藤賢了、島田繁太郎、白鳥敏夫、鈴木貞一、南次郎、橋本欣五郎、畑俊六、平沼騏一郎、星野直樹;

3、有期徒刑:

重光葵(7年)、東鄉茂德(20年);

4、判決前病死:

永野修身(1947年1月5日)、松岡洋右(1946年6月27日);

5、免除追訴:

大川周明(梅毒引起的精神異常而被免除追訴)

6、合祀於靖國神社者:

1978年,靖國神社將以下14 人作為「昭和時代的殉難者」合祀:板垣征四郎、梅津美治郎、木村兵太郎、小磯國昭、白鳥敏夫、土肥原賢二、東鄉茂德、東條英機、永野修身、平沼騏一郎、廣田弘毅、松井石根、松岡洋右、武藤章。

❼ 三個阿道夫的評價

「這就是血戰。它沒有開始,沒有結束,沒有希望,沒有道義,沒有仁慈,沒有憐憫,也沒有騎士精神。
……這場戰爭沒有勝利者。它只有犧牲者。無數的犧牲者。」
——摘自<TheUnityofRings>
從二戰結束到現在,一些日本人對日本曾經在戰爭中犯下的罪行和應該承擔的責任一直諱莫若深,或者顧左右而言他,或者拚命地給歷史翻案。在經歷過戰爭的老一輩人逐漸死去之後,他們的後代、以及他們後代的後代,其實都不知道什麼叫戰爭。戰後的和平憲法給日本帶來了半個世紀的發展與和平,也為日本再度走上錯誤的道路設置了不可逾越的障礙。然而,戰爭之後多數人所選擇的遺忘——遺忘那些不光彩的過去,只是還懷念自己受到的創傷——在日本離開軍國主義道路的同時,這些也使後代的認知走向了另一個方向。對年輕人而言,他們的戰爭知識是從軍事雜志、從歷史小說、從電視的新聞畫面、從戰爭電影上得到的,要麼就是從老一輩人對戰爭創傷的紀念中得到;這種認知日積月累,產生出一種純粹的受害者意識,另外就是對戰爭的浪漫想像。
人們一直在不停地重復他們對戰爭的這兩種認知,這股潮流隨著時間的發展而變得越來越壯大。在如此的背景下,《三個阿道夫》於1983年初開始連載,至1985年收筆。它並沒有刊登在漫畫雜志上,而是在著名的時事新聞雜志<周刊文春>上連載;這部作品已經超脫了一般漫畫的范疇,面對的也不是普通的漫畫讀者。雖然獲得了第10回講談社漫畫獎,但它在日本的知名度卻不高,這倒多半不是因為它對戰爭的絕對批判態度;恰恰相反,也有很多動漫作品同樣以「批判戰爭」為主導思想,其中不乏擁有廣泛人氣並在商業化上取得巨大成功的例子。就連<高達Seed>這種就是一幫資產階級的小姐少爺們吃飽了撐的、在那無病呻吟的東西,都要在表面披上一張「反戰啦反戰啦」「大家不要互相傷害啊」的皮;誠然,和《三個阿道夫》比起來,它只是極膚淺的一個例子而已。
在確實涉及二戰題材的作品中,吉卜力的<螢火蟲之墓>和北條司的<那年夏天很笛子>可說是概括了其中一方面的認識。誠然,日本民眾在二戰期間,尤其在二戰末期受到了慘痛的損害,紀念這些創傷是應該的,但那些一味強調自己的傷口、並把這傷口誇大成戰爭全部的作品,是否也是在自覺不自覺地躲在自己的瘡疤之後,以此逃避道德的責任和反思?——無知扭曲了人們對戰爭的印象,然後,在逃避之後接踵而來的就是對戰爭過分浪漫的美化。松本零士的<戰場漫畫短篇集>,選擇了幾十個二戰期間的小場景講述普通士兵的故事;平心而論,這確實不是一部軍國主義的作品,事實上松本在他漫畫里的不少地方也罵軍部和政府發動戰爭,讓無辜的人白白喪失生命。然而要命的是,松本零士本來就是一個極端浪漫主義的人,於是,他看二戰的視野就完全縮小到了「帥氣」的武器裝備、以及去裝模作樣地感嘆互相爭戰的人們——不管其立場如何——在戰爭中表現出來的「勇敢」、「熱血」、「青春」……
松本零士和宮崎駿(如宮老爺子的「豬頭軍」),和手冢治蟲一樣都是老一輩的漫畫家。但比起1928年出生的手冢,松本小10歲,宮崎小13歲:這是最關鍵的問題。戰爭結束的時候,松本和宮崎分別才七歲和四歲,根本不懂事,對戰爭的記憶決不可能有手冢那樣刻骨銘心。他們的浪漫主義用在宇宙或異世界裡是非常好的,但用在二戰的戰場上,就只能說是極不適合了。把戰爭浪漫主義化,松本只是一個代表;到了<星界>系列和<禮武戰奇譚>,更是任何一個有理性和良知的人都應該堅決唾棄的:前者的種族主義和專制思想簡直令人作嘔,至於後者,這種完全淪落成渣滓的東西甚至已經不用再提它了。雖然以日俄戰爭為背景,但它絕對稱不上「為軍國主義張目」什麼的,純粹就是極度愚蠢無知而已。像<沉默的艦隊>這樣的漫畫,老實說就連上面提的那些垃圾作品都不如,而且還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把視野再稍微放廣一些吧。在我們的印象里,所有涉及到戰爭的動漫作品中,有哪一部不是帶著浪漫主義的色彩去看的?為數極少。在宇宙里紛飛的五彩光束和板野馬戲團、一個接一個爆炸開來的絢麗火球、把戰爭簡化成男主角抱著心愛的女人一路打過去最後幹掉Boss的幼稚的RPG式進程——我並不是說這些不應當存在,用浪漫主義的視角去描寫戰爭也不是只在動漫的領域才有,只要不涉及現實政治,這當然沒什麼問題;只是,我們在端著咖啡「欣賞」戰爭、享受美感的同時,能不能在心底里留住一點美感以外的東西,想到在華麗的藝術手法背後,每一個爆炸的火球其實都意味著多少生命的喪失,和多少家庭的悲劇……?
所以我們直到今天還記得那少數幾部用現實的沉重筆調描繪戰爭的作品,盡管它們的商業性可能比不上某些垃圾之作。我們記得<太陽之牙達格拉姆>、《裝甲騎兵波特姆斯》,記得《金星戰記》,記得高達的那三部8字頭OVA;它們都是一提到就足以令人肅然起敬的作品,而更在它們之上,我們應該記住《三個阿道夫》。我願意借用當年美國報紙對<辛德勒的名單>的一句評論:這不是一部可以讓你一邊吃爆米花一邊看的漫畫。《三個阿道夫》當初被編輯要求「畫出一部氣勢磅礴、波瀾萬丈的史詩劇」,而手冢把它變成了一部真正的史詩。
——在漫畫的最後兩章,二戰已經結束了三十年。從日耳曼人對猶太人的屠殺,到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間無休止的血腥復仇,歷史一次次地重復,一次次完成那令人嘆息的循環。手冢在畫到二戰結束的時候沒有收筆,而是把結尾放在以色列-巴勒斯坦,那至今還在上演著同樣循環的土地上,這使得漫畫有了一種超越性的廣闊視野和切身的現實感。如果一個人、一個民族只因自己曾經遭受過屠殺和踐踏,於是就把這種屠殺和踐踏報復式地還於加害者、甚至另一個無辜的民族身上的話,那他和自己所憎恨的加害者又有什麼區別?——當看到全書最後的時候,眼前那幅畫面僅有寥寥幾筆,卻能令人銘記終身:殘垣枯樹,排排墓碑。這一連串的復仇和戰爭,帶來了什麼?最後還能剩下什麼?遺憾的是,即使到今天,我們也無法作出回答。
當面對日本在二戰中的種種暴行時,手冢治蟲毫不隱瞞。漫畫平實又深刻地記載著那個時代的一切:軍國主義統治下的高壓政策、狂熱的民眾、野蠻的軍隊、戰爭、屠殺。而對發動戰爭的那些人,他則執以最尖銳的批判武器,把他們的畫皮刺得體無完膚。希特勒的死被手冢描寫得極盡諷刺:用刀的,必死於刀下。而當他的死影響到半個地球之外的考夫曼的時候,甚至已經激烈得不能稱之為諷刺了——那簡直是最殘酷、最悲哀的現實。應該知道,雖然第三個阿道夫的這份出生證明文件作為線索從頭串到尾,但漫畫的主旨並不是像驚險故事一樣描寫雙方爭奪文件的過程:這部漫畫於1985年5月30日結束連載,而且在連載中手冢因病住院,所以後半部在單行本出版時有大幅度的加筆——89年手冢就去世了。作為手冢所有作品中政治傾向性最強的一部,《三個阿道夫》從此也在歷史的天平上將自身化為沉重的砝碼,壓在讀者的心裡,也壓在天平上和戰爭絕對對立的那一端。
《三個阿道夫》在日本的舞台就是作者少年時代(和漫畫描寫的時期相同)曾經生活過、對之非常熟悉的神戶。他畫出的一切都那樣真實,從民風民俗、街頭招貼到交通地理,大多數地方在現實中都還能找到原形。在峠草平不懈追尋和斗爭的過程中,手冢的影象漸漸和他重合,他把自己在戰爭期間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全部加諸於草平身上,兩人合力創造了這樣一部偉大的名作,在短短的七本小書里記載了兩個帝國的興衰。手冢勇敢地回過頭去直視曾經走過的那個時代,告訴他的讀者:我們應該反省。——反省什麼?還是那個永遠的疑問:為什麼德國和日本會變成這樣?背後的根源是什麼?——那是對某個野心家的個人崇拜、為了宣傳被生造出來的那種「愛國心」、對一種極端理念的信仰。世人皆相信只有自己為正義,但有誰有權為了自己的正義能夠生存而去剝奪他人的生命和自由?……
所以,峠草平才在漫畫的最後說道:「我希望讀者能想一想,正義到底是什麼」;所以,在書中那段最悲哀的故事裡,手冢亦借本多芳男之口說了一句至關重要的話。
「非得輕視或憎恨他人才叫愛國嗎?我可不敢領教。」
1945年初,美軍飛機開始對日本本土的大規模轟炸。在轟炸的主要目標之一——大阪——的工廠里,手冢治蟲正在那裡被「勤勞動員」當學生工。戰爭末期的那段日子改變了他的一生。什麼叫戰爭?什麼是生命?他體會得比後代所有的漫畫家都深刻:那是切身切實的體會。看看手冢筆下遭到轟炸的珍珠港和大阪吧,這就是手冢眼中的戰爭:殘酷、恐怖、充滿死亡氣息,完全和所謂的浪漫無緣——他對轟炸的描寫和敘述,沒有親歷過的人憑想像絕對寫不出。他的很多同學都在防空洞里被炸死了,戰爭結束前夕,手冢一個人從大阪徒步趕回家時,在漫長的道路兩旁看到的是人間地獄……不,是超過地獄的「世界末日」的情景。那種情景此後永遠留在他的心中,在多少部漫畫中表現出來,有時表現為對生命的歌頌,有時表現為對戰爭的控訴和對死亡的反思。
其實,最根本的問題,正如田中芳樹筆下的楊威利所言:
「在人類社會的歷史上,可以分成兩種思想潮流。一說真理比生命更重要,一說沒有比生命更有價值的東西。當人類要發動戰爭時,他們會以前者為借口,但當他們要結束戰爭時,又會拿後者作理由。千百年來,都是一直如此重復著……我只是想,流了這么多血,也該能得到什麼等值的東西了吧?」
在被火鳥帶走之前,手冢治蟲為我們留下了這個偉大的故事。對那段歷史而言,最有權回頭敘述的,並不是峠草平,而是手冢治蟲本人。把這個故事交由神來講述,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也只有如他這般深遠的視野、慈悲的心靈,才能最徹底地把歷史的精髓表達出來。漫畫選擇的舞台很小,但卻包含了戰爭中的一切:從當年零式在空中的呼嘯「宛若象徵了日後日本的命運」,直至在終戰詔書響起的那一刻,籠罩在日本上空的陣陣啜泣和隨之而來的虛脫感與肅殺的沉靜。——那個時代就是這樣,我們的歷史就是這樣。在戰爭的廢墟上,掩埋了死者,生者還得繼續生存,新的生命也從失去生機的母體中誕生;一切生生死死,輪回不息,構成天道的巨大循環。
如果一個人此前只看過手冢治蟲的少年向漫畫,他初看《三個阿道夫》時一定會被這種嚴肅寫實的畫風嚇一跳。畫成年向漫畫的時候,手冢已經沒必要去迎合孩子的欣賞趣味了,於是他就可以把手裡的畫筆發揮到極致;漫畫的線條簡潔醇厚、除了兩三個特例之外,人物的畫風也不再有戲劇化的過度誇張。到了晚年,他的畫功居然精進如斯:作品中出現的百來個角色,包括那些只露一次臉就再也不出現的小配角,全都刻畫得活靈活現,深深印在讀者的腦海之中。對漫畫所要表達的主題來說,這寫實的畫面是必不可少的外殼,而畫面也反過來烘托出劇情的千回百轉柳暗花明。一個漫畫家能有這樣的水準,可說是已臻於極境,再沒有誰能與之相比。
私以為,放眼日本漫畫,《三個阿道夫》可稱為第二偉大的名作,也是手冢治蟲一生中第二偉大的作品。在所有漫畫中,它僅次於<火鳥>,如果把一部漫畫比作一個人,那《三個阿道夫》就是所有人中間最偉大的一個(而《火鳥》是神)。這部漫畫不應該被忽視、忘卻,它應該讓所有人都知道;人們都應該聽聽手冢的反思,自己也思考一下作者想要通過漫畫告訴我們的話,——同時,也抬眼看一看,那靈魂折射在存在層面上的耀眼閃光。
本漫畫的日文原名叫《アドルフに告ぐ》(AufrufanAdolf),手冢在最後兩章中以兩種不同的方式呼應了這個主題。若使用第35章出現的海報標題,則可將此名譯作《昭告阿道夫》;但事實上,當看到最後一章中的那部小說時就能明白,這一名字還是簡單地譯作《告訴阿道夫》最好。但不知出於何種緣由,台灣中譯本的譯者最後卻用《三個阿道夫》做了全篇的標題:也許是出於商業上的考慮,覺得這個名字更通俗,容易為多數讀者所接受?雖然就結果論而言,只要這種改動能使更多的人去看這部漫畫,那就是好的,不過同時必須承認,這個譯名確實偏離了原意,也稍稍削弱了漫畫中前後呼應的巧妙手法。

❽ 尋找一部網路小說。異世大陸。配角有個叫阿道夫的,其餘的也幾乎都是世界歷史名人。。別的記不住了,

推薦一下你看【狂武神帝】

❾ 大家覺得阿道夫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啊就是希特勒

狂熱的民族主義分子
狂熱的種族主義分子
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
天才的演說家、
天才的領袖,政治家,社會經濟學家,戰略軍事家,甚至是藝術家
一戰後使德國最先擺脫經濟危機,實現的充分就業才有了強大的實力打二戰
但也是個神經病,想要統治世界

❿ 尋找一部網路小說。異世大陸。配角有個叫阿道夫的,還有沙漠之狐隆美爾,其餘的也幾乎都是世界歷史名人。

榮耀魔徒吧,油炸包子的小說,主角是葉歡

閱讀全文

與網路小說配角阿道夫等戰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古代性史小說 瀏覽:384
天龍小說主角王鍾 瀏覽:366
末世廢土小說排行榜 瀏覽:362
適合初中生的玄幻小說 瀏覽:618
古代女性離魂小說 瀏覽:154
佐佐木緋世穿越小說 瀏覽:836
關於透視完結篇小說 瀏覽:467
求穿越到斗破蒼穹的完結小說下載 瀏覽:29
好看的小說百度網盤分享 瀏覽:452
虐心總裁小說帶簡介 瀏覽:790
女主睡覺不老實的小說 瀏覽:85
女生穿越系統末日小說排行榜 瀏覽:890
陳美琳言情小說 瀏覽:414
最新的女生上古神話小說排行榜 瀏覽:272
小說總裁蠻妻不好惹曲碗 瀏覽:183
鐵嘴銀牙同人小說 瀏覽:230
雨蔓的小說全集 瀏覽:615
二戰前蘇聯小說排行榜 瀏覽:405
日久深情總裁大人小說 瀏覽:199
虐渣系統重生小說 瀏覽: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