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福建民間故事有哪些
有朱元璋夜宿芙蓉洞,日溪皇帝洞啞巴登基等
B. 福建省風俗習慣,民間傳說,人物故事。
福建是個多民族的省份,除漢族外,還有舍、回、蒙、滿、高山等31個少數民族。主要的節慶有:春節、元宵燈節、端午節、中秋節。另外,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勞動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最富特色的有:端午龍舟賽。惠安女服飾、舍族婚禮、崇蛇習俗和人魚同樂等。
烏龍茶的故鄉
福建是烏龍茶的故鄉。安溪「鐵觀音」、武夷岩茶「大紅袍』是烏龍茶的伎伎者,在國際上享有盛譽。1996年,安溪「鐵觀音茶王」在廈門、廣州拍賣,每500克茶葉,達16萬一18萬元人民幣。烏龍茶對日本、新加坡、馬來兩亞、印尼和菲律賓等遊客頗有吸引力,特別是日本遊客對安溪;「鐵觀音」簡直到了崇拜的地步。
吃雞蛋的風俗
吃禽蛋的習俗據傳說是圖騰崇拜的遺存,或者說是圖騰崇拜的傳承。自古以來,城鄉家家幾乎都養母雞,都有雞蛋,雞蛋又很富含營養成份,吃蛋又很方便,所以,婚喪壽床,懷孕產兒,賀喜送禮,親友吃請,禮尚往來,都少不了用禽蛋作為禮品和食品。但煮蛋方法很多。煮給不同人吃有不同的煮法。
還有一種常見的習俗,即孕婦和產婦要吃很多蛋。婦女懷孕三四個月時,其母要給她送蛋,俗叫瞧胎。瞧胎的蛋也有送一百多個的。產後其母還要送幾次蛋去。產前產後,共計送蛋幾百個。產婦吃的是油炒蛋或油煎蛋,並要放生薑末或生薑絲,取其暖性。舊時產婦坐月子期間,必須餐餐吃蛋,以加強營養,滋補身體。同時,小兒三朝時要給親友鄰居散紅蛋,帶殼煮蛋熟後染紅色,謂之紅蛋。散得多的要花幾百個蛋。小孩過生日,還要請親人吃生日蛋糕。
福建省中秋習俗
城縣女子穿行南浦橋,吃求長壽。建甯中秋夜俗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中秋,兒女多於拜月時請月姑。方法是以竹筐作為月姑的替身,如果有神降臨,竹筐會自己搖動,以其搖動的次數來卜吉凶。龍岩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控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來自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韃子訊的傳說。
泉州人喜在筍江盪舟。據說,中秋夜三更時分,筍江橋的每個橋孔都映出一輪皓月,清源、紫帽兩山映影江中,"筍江月色"由此得名。此外,還有"燒塔仔"、"放孔明燈"等活動。
泉州-民間風俗之七夕
與全國其他地方差不多,故七夕又稱「乞巧節」,訛音「七巧」。
泉州婦女乞巧的風俗,主要是在天井上搭一個彩籮,准備瓜果 7 盤,點 7 支香,用 7 根針、 7 根絲線,在月光下比賽穿線,誰穿的線越多越快,就證明那個姑娘的手越巧。目前泉州地區的這種風俗已經少見,不過,如今很多華僑歸鄉,經常會把外地的絲線作為禮物帶來送給家鄉人,禮輕意重。
漳州-布袋木偶戲
福建保留著不少古代傳統文化,其中戲居文化最為絢麗多彩。福建木偶戲頗負盛名,以漳州「布袋木偶戲」和泉州「提線木偶戲」為最。福建南音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被海外同胞稱為「鄉音」。閩劇薌劇、梨園戲、高甲戲、莆仙戲是福建傳統戲劇。
漳州民間藝術的一雜奇葩,曾先後到亞、歐、美、大洋州的20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被譽為「世界第一流的藝術」。它由藝人以單手或雙手操縱造型高50釐米的木偶進行表演,所以也稱掌中戲。主要擅長表演兩人對打場面,及騎馬射箭、飛檐走壁、舞獅舞龍、轉碟頂碗等特技動作,尤其是「虎戲」、表演「虎威」、「虎趣」,更是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絕。《大名府》、《雷萬春打虎》是傳統劇目,如果到漳州旅遊,有機會觀看木偶劇團的演出。
C. 福州有哪些傳說
1.金雞山
福州晉安區有座山,叫「金雞山」。據記載開拓於秦代。有一段美妙的傳說是,上八洞大仙李鐵拐駕祥雲東行,欲同呂純賓等7位大仙過海。路經鄒魯之邦的福州東關城外的易俗里時,只見有一山冒出一股望氣,鐵拐子心覺有異,便墜下雲頭,登山跟蹤尋找,只見山峰下面突出一塊又長又大的岩石,形似「狀元帽」,俗稱「金雞洞」。
他發現了山上有金雞(雉雞)成群在這塊岩石附近飛翔,「金雞三唱,天色黎明」。他情不自禁地拄著拐杖在山頂一塊狀若棋盤巨石上一跺,對周圍的山川景色贊不絕口。留連良久,才駕起祥雲飛向東海而去。到今,山上還留下李鐵拐的腳印及其拐杖拄地的痕跡。這個優美的故事,就是「金雞山」山名的起因啊!
2.塔頭街
福州東門塔頭街,原名「抖頭街」,這個街名記載了明朝戚家軍抗倭衛國的英雄事跡,直至清末民國初期,才改稱為「塔頭街」。
相傳,明世宗嘉靖43年(1564年),倭寇不甘心寧德橫嶼之役的慘敗,又糾合新倭1萬多人來犯福州,愛國抗倭名將戚繼光奉令趕來剿倭。有一天凌晨,倭寇突然進犯福州城,敵我兩軍在東關城外遭遇,展開浴血大搏鬥。搏鬥中,戚軍中頭隊的舉旗戰士的頭被倭寇砍了一刀,抖來抖去血花四濺,而這個戰士依然一手高舉著戚家軍的大旗,向前沖鋒;一手揮刀逢倭就砍,連殺了好多個,敵軍望之膽戰心驚。戚家軍的戰士在旗手的鼓舞下,奮起追擊,殺得倭寇「屍橫滿城野,血染晉安河」。這次的勝利,為東郊卅六鄉村群眾爭得了多年安寧。當戰斗結束時,那個掛頭沖鋒的舉旗戰士,其「身」倒在街前,這一帶故稱抖頭街,而其「頭」橫在另一條街,人謂橫頭街。
傳說,這個舉旗的戰士,乃姓江,名叫依水,連江縣人氏,漁民出身,其父母討海為生,均遭倭寇殺害,家破人亡,逃生到福州城東門一家店鋪當伙計。當戚家軍進駐福州後,他毅然從軍,擔負舉旗重任。為了紀念他和戚家軍平倭功績,當地父老把他獻身的這條街,命名為「抖頭街」,今稱「塔頭街」。又在晉安河畔,建起一座廟宇「三神殿」,主神乃民族英雄、愛國抗倭名將戚繼光等,每逢春秋祭祀。
3.福州春卷
福州春卷,歷史悠久,當地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有趣的民間故事:
相傳宋朝年間,有一個書生名叫陳皓,年方十八,才貌出眾。他有一個非常聰明、賢惠、漂亮的妻子,叫阿玉。兩人你敬我愛,情投意合。
陳皓有志氣,有抱負,讀書專心致志,常常日以繼夜,通宵達旦。賢惠的阿玉眼看著自己丈夫消瘦下去,心裡好不難受。為了照顧陳皓,她總是伴隨著他起五更,睡半夜,每餐給他送去香美可口的飯菜。但陳皓讀書實在太專心了,經常總是忘記了吃,阿玉只好拿去熱了一次又一次。阿玉想:老這樣下去,丈夫的身體累垮了,怎麼好啊!她想啊,想啊,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第二天,阿玉用米磨成粉,製成皮,包上肉和菜,加上佐料作為餡,然後用油一炸,一股香氣撲鼻而來。好啊!既能當飯,又能當萊,既省時間,吃起來也方便。陳皓從心裡感激賢惠的妻子對自己的體貼關懷,從此他餐餐吃得香,吃得飽,讀書的勁頭更足了。
不久,陳皓進京趕考,一路上除了帶去應試的用品外,攜帶的干糧,就是妻子特地給他製作的這種食品。
三場試畢,陳皓得中頭名狀元。紅榜一出,他高興得把自己帶來的干糧送給考官先生品嘗。先生一吃,贊不絕口,便問陳皓是從哪家名師的飯鋪里買的。陳皓笑著告訴他,是自己的妻子做的。先生一聽,詩興大發,頓時寫詩作文,一時紛紛傳聞,並稱這干糧為「春卷」。從此,福州春卷名聲大振,後來竟成了地方官吏向皇帝進貢的上等禮品。
4.關於祭灶的傳說
傳說之一
吉庇巷的由來:宋代,福州有個叫鄭性之的落魄書生。祭灶時他沒有可以祭供的東西,他就把人家砍掉的甘蔗尾撿回去作為供品。祭灶時,他寫了一首詩:「一隻烏騅一條鞭,送你灶王上青天。玉皇若問人間事,就道文章不值錢。」後來此人當了高官,曾經欺負他的人在他衣錦還鄉時,急忙躲避,三坊七巷中的「吉庇(急避)巷」由此得名。
傳說之二
「阿凡提」劈棺材:明代,住在朱紫坊的鄭堂被稱為「福州的阿凡提」,傳說在祭灶這天,曾被他戲弄的富人給他送了口棺材想讓他晦氣一下。沒想到鄭堂把棺材劈開,一塊塊地丟進火里燒掉,邊燒邊唱:「鄭堂劈棺材,除死(意指一生)無大災。」這句話一直流傳到現在。
5.福州溫泉的傳說
傳說一是: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龍王龍母看上了東南沿海這塊寶地,下凡到今之福州,
D. 福建的民間故事或傳說(30字以內)
《此的無銀三百兩》從前有個人叫張三,喜歡自作聰明。他積攢了三百倆銀子,心裡很高興,但是他也很苦惱,怕這么多錢被別人偷走,不知道存放在哪裡才安全。帶在身上吧,很不方便,容易讓小偷察覺;放在抽屜里吧,覺得不妥當,也容易被小偷偷去,反正放在那裡都不方便。
他捧著銀子,冥思苦想了半天,想來想去,最後終於想出了自認為最好 的方法。張三趁黑夜,在自家房後,牆角下挖了一個坑,悄悄把銀子埋在裡面。 埋好後,他還是不放心,害怕別人懷疑這里埋了銀子。他又想了想,終於又想出 了一個辦法。他回屋,在一張白紙上寫上"此地無銀三百兩"七個大字。 然後,出去貼在坑邊的牆上。他感到這樣是很安全的了,便回屋睡覺了。
張三一整天心神不定的樣子,早已經被鄰居王二注意到了,晚上又聽到 屋外有挖坑的聲音,感到十分奇怪。就在張三回屋睡覺時,王二去了屋後,借 月光,看到牆角上貼著紙條,寫著"此地無銀三百兩"七個大字。王二一切都明 白了。他輕手輕腳把銀子挖出來後,再把坑填好。
王二回到自己的家裡,見到眼前的白花花的銀子高興極了,但又害怕 了起來。他一想,如果明天張三發現銀子丟了,懷疑是我怎麼辦?於是,他也 靈機一動,自作聰明拿起筆,在紙上寫到"隔壁王二不曾偷"七個大字,也貼在 坑邊的牆角上。
〔注〕:後來人們根據這個民間故事,把這句話"此地無銀三百兩,隔壁王 二不曾偷"當作一個成語,用來比喻自作聰明,想要隱瞞,掩飾所乾的事情, 結果反而更加暴露明顯了。
現在這句成語,被簡化為"此地無銀三百兩"了。
「此地無銀三百兩」,本來的意思就是這個地方沒有三百兩銀子。後來人們用這個成語比喻由於做事愚蠢,想隱瞞的事情反而被徹底暴露。
E. 福州的風俗習慣,民間傳說,歷史人物故事有哪些
1、節俗
游神、迎神是福州鄉村正月里舉行的一種習俗活動。農歷的正月初三至十五,便是游神的時間。以村為單位,有時數村聯合,用敞篷大轎抬著當地供奉的神祗塑像,在鑼鼓和鞭炮聲中結隊巡遊村境,百姓夾道觀看、迎接,場面熱烈。
福州傳統有個「拗九節」,已出嫁的女兒都要在正月廿九煮「拗九粥」,趁早送回娘家孝敬父母。迄今福州郊縣仍保持此俗,但城區的「拗九節」卻漸漸被「母親節」所代替,一到這個節,花店生意就格外的好。在酒樓里也可以看到為父母親而設的宴席。
2、食俗
福州菜是閩菜的代表,閩菜有「福州菜香飄四海,食文化千古流傳」之稱。選料精緻,刀工嚴密謹慎;講究火候,注重調湯;喜用佐料,口味多變。著名湯品如歷史悠久的佛跳牆,有「壇起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的美譽。
福州五大代表菜是佛跳牆、雞湯氽海蚌、淡糟香螺片、荔枝肉、醉糟雞。五碗代表是太極芋泥、鍋邊糊、肉丸、魚丸、肉燕。福州的素菜也很有名,以麵筋、豆腐皮、豆腐筋、香菇、木耳等植物食物為原料。名素菜有「南海金蓮」、「半月沉江」、「石鼓三鮮」、「湧泉三絲」等30多種。
3、婚俗
福州結婚習俗分為訂婚儀式、男方下聘禮、女方回禮、女方置辦嫁妝、接親、吃太平面、鋪床、見長輩、酒店設酒宴、回門。「過禮」之後,男女雙方即可商定日期,到當地政府辦理結婚證,正式確定婚姻關系。
4、傳統技藝
閩劇,又稱「福州戲」。明代,崑山腔、弋陽腔等傳入福州,福州方言戲曲逐漸興起。清光緒初到辛亥革命前後,稱「閩班」。民國十三年(1924年),鄭振鐸出版傳統劇目《紫玉釵》等,正式以「閩劇」取代了「閩班」的稱號。
F. 民間故事 小說
兩鄰居遇鬼的故事:
從前有兩個人,一個叫羅布,他有一百個銀幣的財產,而且力氣比氂牛還大,就是膽子小,象老鼠一樣;另一個叫塔青,窮得家裡只有一個銅幣,身體也不結實,膽子卻大得嚇人,閻王來了也不怕。他們倆屋連屋,中間隔道籬笆。每天晚上,羅布都要把一百塊銀幣數一遍,「嘶令」、「嘶令」,老遠都能聽見。塔青呢,也把那個銅線丟得叮當響,傳到羅布耳朵里,以為他比自己還有錢,不能小看他。
一天晚上,羅布正在數錢,突然進來一個鬼,沒有皮肉,全身只有骨頭。羅布嚇得戰戰兢兢,銀幣通通掉在地上。鬼在他的臉上摸了一下,就不見了。羅布早晨醒來,發現銀幣丟了,自己嘴巴也歪了。只得暗暗叫苦,連門也不敢出。
第二天晚上,這個鬼又出現在塔青面前,肩上還扛了個皮口袋。培青連忙打招呼:「喂,朋友,有什麼事?」鬼說:「對門有個老頭快死了,閻王派我來收氣,請你幫幫忙,行不行?」塔青說;「當然可以!」說完,就跟著鬼出門了。
一路上,他們邊走邊談,簡直跟老朋友一樣。塔青說;「收氣這玩藝,我是頭一回干,你得教教我。」鬼把皮口袋拿下來,連比帶劃地說:「這玩藝最簡單不過了。把它放在病人的鼻子下,慢慢往裡收氣,他全身就會抽筋,眼睛就會瞪天,你把皮口袋用繩子捆緊,這個人的命兒就完蛋了。」
「哎呀呀!太可怕了!難道就沒有還魂的辦法嗎?」塔青裝做害怕的樣子,問。
「當然有。」鬼說;「把氣口袋放在死人的鼻子下,慢慢打開繩子。朝鼻子里送氣,他的眼就會變活,眼睛會慢慢放光,人便活過來了。」
「這么說來,你們鬼是什麼都不怕啰!」塔青又傻呼呼地問。
「不!我們怕青稞!青稞打在我們頭上,就象雷擊一樣,痛得要命。」鬼跟塔青混熟了,什麼都講。
「唉!我們人也一樣,最怕金子和銀子。如果有人用山羊頭大的金子和綿羊頭大的銀子砸過來,我非完蛋不可。」塔青一邊走,一邊說。鬼把這些暗暗記在心裡。
他們進了快死的老頭的院子,鬼叫塔青躲在樓梯底下,自己上樓去了。不一會兒,樓上傳來女人的哭聲,鬼洋洋得意地下來了,背了一皮口袋氣,口袋太沉,鬼叫塔青背著。兩個走著走著,路過一大片青稞地,青稞金晃晃的,馬上就要開鐮了。
塔青扛著氣口袋,一下鑽進了青稞地里。鬼回頭一看,不見塔青,便繞著莊稼找。塔青捋起一把把青稞粒,向鬼打去。鬼痛得不行,拿出山羊頭大的金子和綿羊頭大的銀子砸過來。兩個在青稞地里打了一陣子,村子裡傳來公雞啼曉的叫聲,鬼被青稞粒打斷了幾根骨頭,收氣袋也沒有拿到手,使一溜煙逃回桑耶寺鬼洞里去了。
太陽升上雪山的時候,塔青搞了許多金銀,背著氣口袋從青稞地里出來,正遇上一老一小兩個女子在路邊啼哭。塔青問;「什麼事情,你們這么傷心啊!」年青姑娘抽抽噎噎地說:「我的阿爸昨天夜裡死了,丟下阿媽和我,日子怎麼過呀?」
塔青說:「如果是這樣,說不定我還有點辦法。」就把金銀拿出來,讓母女倆背上,自己扛著氣口袋,一直來到老頭的家。他按照魔鬼教的辦法,果然使老頭兒復活過來。全家的高興勁兒,就不用提了。老阿媽再三地說:「小夥子,如果你不嫌棄的話,就留在我家當女婿吧!」
從此,塔青留在老頭家裡,過著美滿幸福的生活。那個鬼呢,因為丟了氣口袋,再也沒有辦法出來害人了。
西藏民間故事中的小兔子
雪域人民的很多民間故事中,小兔子總會是一個善良和絕頂聰明的角色。長者經常喜歡用它的故事來教育小孩,讓自己的下一代明白事理、保持善良。
分聰明
很久以前的某天,不管是在陸地還是濕地動物,它們都要在第二天聚會。因為那天全體動物要分最後一個東西,也是最最重要的東西——聰明。每個動物都在想盡辦法讓自己得到這份東西。
那時候人是毛茸茸的一個笨拙動物,遠沒有其他動物聰明。不過,幸好人和兔子是很好的朋友。小兔子很可憐自己的朋友,於是想了個辦法如何在第二天把要分的聰明讓人類得到。小兔子說:「明天大家要分的是聰明,因此所有的動物都會很早就到場,但是,你得遲點來。這樣的話,動物們都會等你。當你到場時,你裝出一幅很悲傷樣子說『怎麼就只省下這么一個東西給我了!』。你就跑上去把聰明吃掉」。
第二天,人到場時,的確所有的動物都在等他。他就說「怎麼就只省下這么一個東西給我了!」跑上去把聰明給吃了就跑。
動物們生氣地追人。人沒辦法,看到前面有一個洞,他就把自己的頭伸到洞裡面去了,可是他的身子都在外邊。動物們你打我踢地懲罰人。
這時小兔子站在前面說「朋友們,別打他了,他吃了聰明,將來他就是動物們的主人,如果我們今天折磨他,日後他會報仇的。」聽見小兔子的這番話沒有一個動物再敢打人了。小兔子看見很多動物還是很不服氣的樣子就說:「我們就把他的毛給拔掉,算是懲罰他吧!」
因為當時人的頭在洞裡面,所以沒能拔光頭發和身上一些無法拔到的毛。所以從此以後,人就是最聰明的動物了。
小兔子救白馬
一天小兔子在河邊玩耍,突然聽見有人在叫救命。於是心地善朗的小兔子飛快地跑去救人——原來是一匹白馬掉在洞裡面了。
馬看見小兔子就連續叫著:「小兔子救救我!把我拉出去!救救我!」
小兔子說;「你先別著急!我沒法救你出去,因為你那麼大我根本就沒法拉你上來。可是我剛才看見一匹狼了,我叫狼過來救你。」
這回馬可著急了:「別!別!他不但不會救我,而且還會吃了我的!」小兔子說:「我有辦法讓狼救你而且不會傷害你。」
小兔子告訴白馬,狼把他拉上洞口以後它需要怎麼做以後就去叫狼了。
狼看見小兔子就說:「我三天三夜沒吃飯,實在是太餓了,我能吃100個兔子。你算倒霉了,我先吃了你,然後再找另外99隻兔子去。」
小兔子不慌不忙地說:「狼叔叔,我知道你很餓了。但是,現在你吃我還是等於沒吃,不如我給你一頓飽飯吃怎麼樣?」
狼半信半疑地問:「你這個小兔子,上次把我給騙了,還沒給你算賬,你還想騙我?」
「你跟著我到那邊就知道了。」小兔子說。
狼看見洞裡面掉了一匹又大又肥白馬時,很高興地說:「我三天三夜都沒吃飯,這回總算可以飽飯一頓了」。說著說口水都流出來了。
白馬說:「你先把我拉上來吃吧,要不然這洞口這么小,你怎麼能吃得舒服呢?」
「好吧,我就拉你上來再吃,這樣的確會吃得舒服一點。」
狼把馬拉上洞口准備吃的時候,馬又說:「哎呀!你太不講衛生了!你看看我這么臟,哪能這樣吃啊?!你先把我洗干凈再吃不是更好嗎?!」
狼雖然很餓,但是它又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於是它開始洗馬,洗得很乾凈。
等狼再次張開大嘴想要在馬背上咬一口時,馬抬起它的腿說:「好了!現在你看看我蹄子上寫了什麼?這會讓你明白我身上的什麼部位能吃和什麼部位有毒。」
狼很好奇地低頭去看。這時,馬抓住時機狠狠地一腳就把狼踢死了。
西藏民間故事大薈萃:58個民間故事
G. 縮寫民間故事
我國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國家,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誕生了非常多有趣的民間故事,這些故事大多都是根據真實案例進行改編的,至於真假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而是象徵著一個時代的背景,象徵著一代人生活的命運,那麼在民間有著哪些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呢?接下來就隨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讓人首先想到的故事便是孟姜女哭倒長城了,相信大部分人都聽說過,這個故事發生於秦朝,當時秦始皇正在號令全國所有的勞動力一起來修築長城,這是一項規模非常浩大的工程。在修築長城的過程中,更是累死了不少人。
其實故事的真假我們可以不用那麼在意,畢竟只是一段民間傳說,這個故事也是在控訴當年秦始皇的暴政有多麼慘無人道,讀者們都對孟姜女的遭遇表示同情,都對她的命運感到惋惜。其實很多民間傳說都是根據當下的時代背景而創造出來的,不知道大家還知道哪些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H. 福建寧德市的民間故事或傳說
福建寧德市兩條鯉魚溪的故事
在福建東北部的寧德市有兩條鯉魚溪.一條是聞名八百年的周寧縣浦源鯉魚溪,另一條是柘榮縣城護城河鯉魚溪.
民間傳說,在八百多年前,京城一鄭姓官遇難攜帶全家人跑到了周寧浦源.天色黑了,官兵緊追在後,全家人無路可走.只有一架廊橋橫在前面.廊橋一端神龕上供有一尊觀音,全家人只好向觀音求救.真的是佛法無邊.追上來的官兵只在溪兩岸跑動卻沒有一個官兵走進廊橋.官兵走後,全家人沒有再跑,就在這廊橋上休息.夜裡,這遇難的鄭姓京官在夢中見到了一隻鯉魚從溪流中躍身而上化為觀音形象,告訴他,別再跑了這浦源就是他全家人以後的憩身之處.
阿彌陀佛,這鄭姓京官就聽鯉魚的話,在浦源安居下來了.為了報答鯉魚的救命之恩,這鄭姓京官就下令族人從此保護這浦源溪里的鯉魚,誰都不可捕殺.從此以後, 溪里的鯉魚若病死了,鄭家後人就會把死魚從溪里撈出來,為它安葬,此風俗一直延續到今天.鯉魚經過八百多年的繁衍生息,與人的感情特別深厚,形成全世界獨特的人魚共樂的文化.
而緊鄰周寧縣的柘榮縣,為了建設美麗的山城,縣政府在護城河改建時放生了幾萬條鯉魚.也出了告示,不準人們捕殺護城河裡的鯉魚.但是政府的告示沒有什麼作用.不聽話的人還很多,河裡的鯉魚沒有周寧浦源鯉魚溪里的幸運,常常成了人們的桌上餐.政府官員們不理解,我這是為民辦好事,可是怎麼不守法呢?後來民間傳說,不知是誰向政府官員提出了建議,請和尚\道士來念經做法,然後全城告示:這護城河裡的鯉魚不能吃了.政府官員聽了這建議,請來了和尚和道士來做法念經,百姓也來觀看盛事,果然這一招靈.從此以後這護城河裡的鯉魚也沒有人敢再捕殺了.
現在,周寧浦源的鯉魚溪遊客如雲.柘榮縣護城河裡的鯉魚也自然怡得.
I. 福州三坊七巷的神話故事誰知道
夜色籠罩三坊七巷,古老的坊巷褪去了白日的塵囂,顯露出它雍容的氣度。今晚,這里的社區活動站又要組織一場戲曲演出。演出的將是福州最具特色的地方戲——閩劇,坊巷內許多老人都聞訊趕來觀瞧。這出戲說的是一個男子因為賭博輸了錢,找表姐借賬,被已是財主老婆的表姐百般奚落:你是個沒出息的人,就會給人家補鞋,又那麼好賭,只配當強盜流落他鄉。男子只好去到台灣當兵。誰知幾年後,擁有赫赫戰功的男子衣錦還鄉了!
J. 福州有什麼歷史故事
故事一:「三山」由來
福州是一座擁有2200多年歷史的名城。唐開元十三年設福州都督府始稱福州。五代梁開平二年閩王王審知擴建城池,將風景秀麗的烏山、於山、屏山圈入城內,從此福州成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獨特城市。
「三山」成了福州的別名。
故事二:五次定都---無諸定冶城、閩國定都福州、南宋趙昰定行都、南明朱聿健定臨時王都、中華共和國臨時首都。
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張伯玉,親自在衙門前種植榕樹2棵,並號召百姓普遍種植後滿城綠蔭蔽日,暑不張蓋,故又有榕城之美稱。宋末北方動亂,端宗皇帝在福州即位,改名福安府,明末唐王朱聿鍵,也在福州登基,改名天興府,又稱福京,使福州先後兩度成為臨時京都。明清兩代福建省為福州府府治。從民國年間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福州均為福建省省會,其中1933年,福建事變時期,曾一度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革命政府的「國都」。
故事三:六次建城---無諸建冶城、嚴高建子城、唐建羅城、梁建夾城、宋拓外城、明建府城
福州歷史悠久。首先,距今5000多年至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先民已寓居於今平潭縣殼丘頭。隨後,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和青銅時期,原始民族部落在閩江下游沿岸的曇石山、黃土侖等地長期定居。其土著居民為「閩人」。戰國時期,越王勾踐六世孫無疆為楚國所敗,王族南奔,進入福建與閩族人結合,史稱「閩越人」。又傳七代至無諸,自立為閩越王;秦時將其降為君長。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無諸助漢滅楚有功,復封為閩越王,建立閩越國,都東冶,在今福州冶山一帶創「冶城」,至今2200周年。經過晉代「衣冠南渡,八姓入閩」,唐末五代「十八姓從王」,宋代「政治中心南移」等3次中原人與閩越人的大融合,福州經濟、文化日益發展,城池不斷擴大。晉代修「子城」,唐末五代連續築「羅城」和「夾城」,宋朝拓「外城」,明初砌「府城」。這前後6城,奠定了福州城區「三山鼎立、兩塔對峙」的傳統格局。其次,福州從秦代設閩中郡,而後一直是福建的政治中心。自晉代起屢作郡城、州城,至元朝確立了省城的地位。特別是先後5度建過帝王都,其中古代有閩越國都,閩王王審知王都和宋末、明末的兩次臨時京都;1933年「福建事變」中,又定為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的國都。第三,福州從漢代起即有海外貿易。三國吳開始建立造船基地。唐朝,這里與泉州並成為國際貿易港。宋代為全國造船中心。明朝對外貿易進入鼎盛時期,鄭和七次下西洋,累次在這里候風、補給、增員,然後揚帆遠航。戚繼光抗倭,在這里創下光輝業跡。近代辟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成為中國東南的重要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