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朦朧派的歷史背景
朦朧詩派: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現的詩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島、舒婷、顧城、江河、楊煉等。作為一個創作群體,「朦朧詩」並沒有形成統一的組織形式,也未曾發表宣言,然而卻以各自獨立又呈現出共性的藝術主張和創作實績,構成一個「崛起的詩群」。關於朦朧詩曾在當時文壇引起論爭。「朦朧詩」精神內涵的三個層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會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反思與探求意識以及濃厚的英雄主義色彩,三是在人道主義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對「人」的特別關注。「朦朧詩」改寫了以往詩歌單純描摹「現實」與圖解政策的傳統模式,把詩歌作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學意義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從某種意義上講,「朦朧詩」的崛起,也是中國文學生命之樹的崛起。
以朦朧詩為主的新詩潮詩歌運動在70年代末「思想解凍」後逐漸進入高潮時期,其標志便是1979年3月號《詩刊》上北島短詩《回答》的發表,隨著《回答》一詩的發表,「朦朧詩」開始由地下狀態進入公開狀態,新詩潮詩人不僅很快就佔領了各種文學報刊的主要版面,他們還創辦了自己的民間詩歌刊物《今天》雜志,推出了一批優秀詩人的作品,如北島、楊煉、顧城、江河、舒婷、芒克、江河、嚴力等,並且引發了詩歌界乃至整個文學界的一次歷時數年的聲勢浩大的關於「朦朧詩」的論爭。
這類詩歌在創作手法上大量使用象徵的藝術表達方式,使得詩歌的文學意義充滿多樣性和不明確性,所以也被人們稱為朦朧詩。朦朧詩人們在反思和對自我價值的探尋之後,終於找到了自己作為「歷史的見證人」的位置,其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就是為後人提供歷史的見證,因此,「提供歷史的見證」也就成了「朦朧詩」的最終主題。
1985年11月出版的《朦朧詩選》收集了這些詩人的作品,這也是朦朧詩派一詞的來源之一,又因為相當一部分朦朧詩人都在《今天》上發表過作品,朦朧派也往往被稱為今天派。
20世紀80年代開始,朦朧派被陸續出現的新詩潮流派取代,從1984年開始,中國新詩潮詩歌運動進入「後朦朧派」發展階段。
代表詩人: 食指 北島 楊煉 多多 根子 舒婷 芒克 顧城 黃翔 江河 梁小斌 嚴力 王小妮 林莽 方含 田曉青 啞默 傅天琳
朦朧詩以對普通意識形態話語的個人化革命,給萎縮僵化的傳統詩語注入了新鮮血液和彈性活力; 但它只是能指與所指分離的思想文本,意象詞語本身的叢生與疊加,使能指與所指的關系處於間接、不確定的象徵狀態,詩意的模糊性暗示性過強,常常難於傳達與把握,且優雅得不無矯 情之嫌。基於這種認識,後朦朧詩人不約而同地對朦朧詩的語言規范進行了質疑和顛覆。他們認為作為詩人故鄉的語言,是詩歌存在的居所與形式,它本身就體現存在就是存在,它的運動 可直接構成生命運動,不是詩歌創造語言,而是語言創造詩歌,詩人的使命是讓語言順利優卓地「出場」。所以他們都視語言為詩的根本問題與歸宿,企望藉助話語建設本身澄明生命和存在 ,使詩語逃離功利牽制回歸、呈現自身;以至於「語言的歡樂」成為後朦朧詩的一個基本主題,一些歌唱者把寫詩衍化成了脫離思想情感意識的純粹語言學行為,為實現「詩歌從語言開始」、 「詩到語言為止」主張,捲入了與語言的搏鬥之中。後朦朧詩這種介於80年代初中期的語言暴力和90年代初中期的語言自生之間、回歸語言本體的話語追求,在最大限度地獲取語言歡樂的 同時也不可置疑地導引出了一片異於傳統的語言藝術風景。
向自足性與所指化歸依
涵括朦朧詩在內的以往現代主義詩歌都屬於意指性文本,多用意象藝術驅逐理性的直說,以期引領讀者跨越能指層而頓悟其所指內涵,「得意志言」;但常易走向抽象迷離,過於內斂含蓄。 而後腺脆詩人不再恰守傳統文以載道的詩歌功能現,在他們看來詩歌無所謂對觀念世界關涉的所指內涵,它不過是「語言自身情不自禁發出的一連串動作」,是「語言的『在場』,澄明」,①好 的詩歌語言理應達成文本和詩人生存狀態、心理的同質同構,去掉能指與所指間的過渡中介;而不必顧及附麗在外的表達意義,僅僅關注自身顯示的意味即可。大學生詩派主張消滅意象, 他們詩派則關心詩歌本身,關心詩歌「由語言和語言的運動所產生美感的生命形式」,非非詩群的「超越語言」也自然指包孕著超越象徵、語義的致力於語符自由組合的能指漫遊;尚仲敏更干 脆地說「詩歌從語言開始」,「反對現代派,首先要反對詩歌中的象徵主義」。②後朦朧詩姚黃魏紫的表述都意在強調語言的自足性,強調語言回歸;並以這種觀念為籠罩堅持語詞的不及物性 ,在能指化的語言中為本真的生命和事物找尋棲身之地。這種回歸語言本體的最直接後果是詩中物象背後的文化內涵與象徵意味等深度所指被消除,語言的表現功能式微指稱功能加強,詩 回到了詞的表面,回到了語言能指本身。如周倫佑的《果核》、阿吾的《長安街行》等就體現了符號的能指自足性。「一張是紅桃K/另外兩張/反扣在沙漠上/看不出什麼/三張紙牌都很 新/新得難以理解/它們的間隔並不算遠/卻永遠保持著差距/猛然看見/像是很隨便的/被丟在那裡/但仔細觀察/又像精心安排/一張近點/一張遠點/另一張當然不遠不近/另一張 是紅桃K/撒哈拉沙漠/空洞而又柔軟/ 日光是那樣刺人/那樣發亮/三張紙牌在陽光下/靜靜地反射出/幾圈小小的/光環」(楊黎《撒哈拉沙漠上的三張紙牌》),詩是客現狀態的自動 呈示,沉沉靜靜地,無語義所指,它的存在不為什麼,也沒什麼言外之響、形上意趣,遠離了情感和想像,只是語流的持續滑動下事物存在清晰確切的伸展敞開,真正做到了「詩到語言為 止」。
後朦朧詩語言自足性追求的極端是不再把語義傳達看成作品的終極目標,而迷戀於語感的回味和營構,將生命表現為詩中的語感。極力推崇語感,就是用語言自動呈現一種生命的感覺狀態 ,合目的又無目的地展現詩人精神本能的運動形式。它具體包括對色彩詞彙選擇、節奏以及語言關系選擇,它是貯注著詩人內心生命節奏的有意味形式,是詩人對日常生命方式、形態的體 驗呈現,是詩美的中心來源。如於堅《遠方的朋友》「您的信我讀了/你是什麼長相我想了想/大不了就是長的象某某吧/想到有一天你要來找我/不免有些擔心/我怕我們無話可說……」 彷彿詩給你的全部東西就是語言,就是生命節奏的自然奔涌,談不上令人回味的內涵,可仔細品味後仍覺美不可收。一個不曾謀面的朋友信中說要來訪,一瞬間詩人腦海迅速閃過幾種見面 時的情景設想,每一種都滑稽可笑又都合理可能。這是生存方式平心靜氣的觀照,這一代人表面熱情平靜內心卻孤獨無依,頭腦善於幻想行動卻手足無措,無端地對世界懷著某種莫名的期待與恐懼。莽漢主義、他們詩派的許多詩都體現了類似傾向,即將語感視為詩之靈魂,並借它達到了詩人——生存——語言三一位一體的融合,語感就是生命感的外化,有時甚至語義已不 重要,語感壓倒了一切成為自足的語言本體,音響形象的建構就是語義信息的完成。這種語感追求因為是超越繁復想像的語義簡雋,所以文本趨於清晰准確,把握容易、隨便而鮮活。
平面化的冷抒情
楊黎曾寫過一首《冷風景》,後朦朧詩推出的又何嘗不是一片冷風景。朦朧詩乃古典詩的冤家對頭,可二者詩感方式上對語言邏輯與語法規則的輕視,說明他們同樣屬於以主觀擴張重構時 空秩序的變形詩。這種變形詩無法使對象世界與表現世界達到全息對應。
因為詩歌存在的意義的確是給事物重新命名,修辭即命名的主要手段;但變形詩這種命名使事物澄明的同時,也常常遮蔽事物的豐富性和具體性。而平民意識覺醒的後朦朧詩人對朦朧詩的 貴族化情趣十分反感,在他們的意識里自己是「世界的局外人」(於堅語)與邊緣人,文化負累和生存的重荷使他們為了逃避情感消解自身,為了詩的自救,提出了『反詩』(或稱不變形詩) 主張,採取平靜客觀的平面話語進行零度抒情,棄絕外在修辭傾向,「還原語言」(如非非詩派),「回到事物中去」(如他們詩派);並以大量超前實驗留下了詩向民間回歸的生命斑痕。詩 人們直接處理審美對象、似乎只對詩的觸動狀態進行不動聲色的描寫與恢復,一切都極其冷靜平淡,不做文辭誇張,不做情感評價,確實回到了隱喻之前;沒有事物關系打破後的再造,沒 有意象經主觀介入後的變形,樹就是樹,山就是山,石頭就是石頭,彷彿主體與情緒已完全撤出,比喻與象徵已完全退隱,詩的總體傾向日趨淡漠。所以當我們面對韓東的《你見過大海》 、阿吾的《三個一樣的杯子》、李亞偉的《85年謀殺案》、孟浪的《冬天》時,無不感到疑惑,這也是詩嗎?但我看來也只好索性稱之為詩。主體不支出情感也不索取體驗,冷漠的全然 似一個局外人的超然旁觀,敘述過程即是詩的完成,情感零度、價值中立語言的能指滑動,瓦解了語義和語符間的密切關聯,從根本上對以往詩歌的感知方式構成了尖銳的對立。前者講究 變形,而它只把平民意識客觀地灌注於直接描寫中;但它自動儀似錄制的過程畫面里,仍可把捉到現代人孤獨靈魂的跳動。後朦朧詩情感零度的平面語冷抒情,無疑以事物原生蒙茸性恢復 ,把世界還原為無法再還原的真實程度,拒絕並反撥了浪漫主義誇飾熱烈的抒情模式、強化了詩的敘述性效應。並且這種詩感方式規定著詩人們只注重抒寫經驗中存在的東西,而不故弄玄 虛地追求虛無飄渺的未知情境;只節制地直陳情事,而不施放語言的煙霧彈,它憑語符的前後線性斷續關聯組構的封閉語義系統,為詩罩上了一層淡朴靜穆的人間氛圍。需要申明的是,這 種反詩的平面話語對傳統詩的反動,不是要毀滅詩,或使詩徹底客觀化,用阿吾的話說,它是詩自救的出路,是最接近詩狀態的創作。
對生活流的追逐平民意識的回歸,使後朦朧詩人在揭去詩歌神秘面紗同時也一同揭去了它的貴族氣,詩變得異常輕松隨便,在崇高與優美之外,一種幽默俏皮的品格悄然隆起,如「老師說 過要做偉人/就得吃偉人的剩飯背誦偉人的咳嗽/亞偉真想做偉人/想和古代的偉人一起干/他每天咳著各種各樣的聲音從圖書館/回到寢室後來真的咳嗽不止」,「中文系也學外國文學/著 重學鮑狄埃學高爾基,有晚上/廁所里奔出一神色謊張的講師/大聲喊:同學們/快撤,裡面有現代派」(李亞偉《中文系》),透過對文化與自我的褻讀嘲諷造成的可笑效果,讀者不僅看 到當代大學生玩世不恭、厭倦灰頹式的相對懷疑精神,更可以感到對高校封閉保守的教學方式和對述而不做治學方式為特徵的超穩定型文化傳統的嘲弄批評。這一代詩人的荒誕感不是故作 姿態的偽裝,它以極大的破壞力進入了生命體驗的根部和大徹大悟的智能福地。這種待因為常以幽默或戲誰的語氣方式,發掘生命與生活本身中幽默荒誕的主題或情趣,所以它的冷漠有時 又「冷得使人渾身發燙」,滑稽外衣里隱藏著一些嚴肅的內涵,令人忍俊不禁同時又深思不已。這種舉重若輕的奇妙角度,也正是詩的深刻度與個性所在。
口語化敘述
語言意識的高度自覺,使後朦朧人感到只有建設一種應和平民意識呼喚的語言才可以安身立命。他們以為朦朧詩精緻華美的語言,或濃麗或冷峭或黯淡,但太神秘典雅,總好象與平民的生 命意義隔著一層;所以他們主張用口語化敘述替代抒情,走口語化道路,「有空就去附近的路邊散散步/早晚各進一次地窖看看……那狗昨天叫狗今天是不是還叫狗」(海波《一個當代詩人 的日常生活》),這種口語化平面化宣敘詩俯仰皆是。它彷彿與你交談,時而近乎嚎叫時而近乎低語,它干凈利落,不拐彎抹角,它簡直就是生命情緒的直接外化,幾乎取消了詩與讀者的 距離。這種平白輕點的語言不會減損詩的勉力,相反倒因它的通脫朴實,使情緒與詩的生命愈加強壯。
口語化敘述和強化的日常生活因素遇合,使大量的詩由意識流向生活流轉移,走向事態和過程,獲得了一定的敘事性。應該說這是對生活更為老實的做法,因為生活始終是敘述式的,它適 合敘述描述而不適合虛擬闡釋。如王小龍的《語言》寫到「就這樣睜開眼睛躺著/你聽見天亮/街上有人說話/聽不清在說什麼/只覺得語言十分動聽/以為晨星灑落一地/那是你的兩個 同胞/他們起的很早/睡足一覺以後/發聲純凈/富有彈性/原來這就是你的語言/在天亮時分/中國話令你心平氣和/想起身做點什麼」。平實的語調中,生活化的事件與流程緩緩展開 ;這種散點式的敘述並不完整,跨度很大的多項事件運動細節組接,並使詩充滿了強烈的動作推進感。於堅的《羅家生》、胡冬的《我想乘上一艘慢船到巴黎去》也都不再注重語詞意識轉 而重視語句意識,所以詞意象逐漸向句意象(心理意象轉向行為動作結)轉化了。口語化敘述甚至使人物的性格要素也以各種姿態走進寬闊的抒情空間。如《少女陸梅的故事》(孫文波) 、《我所不認識的女人》(韓東)等把現照鏡頭瞄準人的詩比比皆是,這也是詩走向平民後必然留下的痕跡。但它決不以人的一生為描述對象,沿循小說戲劇的完整謹嚴原則,往往只選取 幾個典型場面或事件細節,從某個角度刻寫人,並常滲透詩人主觀情感傾向,使所描繪的生活成為「情緒事件」。如《外科病房》(王小龍)的病人們「吃完飯把自己搬到床上//十分同情 地凝視了一會兒雪白的綳帶底下那塊缺了一點什麼的身體/然後故意把袖珍收音機開得哇啦哇啦響……」,全詩意在表現病房裡的病人,可它卻又截取了病人凝視自己軀體、開收音機、想 象病友死亡等幾個典型的細節片斷,凸現出抒情主體的百無聊賴和滲入骨髓的孤獨,貌似局外人一般冷漠麻木實際上內心極度悲涼。描述性再現里,已深入到病人的心理內核;並且摻和了 詩人強烈的情感傾向,字里行間洋溢著一片憐憫之情。這種詩絕非僅僅為寫人而寫人,情感仍然是它的生命支柱。
口語化敘述使詩在時間知覺中延綿的情境悠然走來,時時彌漫著或濃或淡的生活趣味與生氣,對語言和世界的表達有了清晰直接又生動通脫的真實親切感,情緒氛圍的渲泄獲得了沉實的依 托。這種為拓寬情緒容量寬度與表現疆域向敘事文學所做的「非詩化」擴張,是事態的,但更是詩的。從形態上看,它具有敘事文學的要素——人物 、情節、地點乃至性格,彷彿詩的特徵已 淡化,但本質上它仍是詩,它只是合理吸收了小說散文筆法,在戲劇性情節構架里注意情緒情趣對事件的強滲透,因此敘事也是情緒化敘事。
回歸語言的遺憾
在突破語言方面走得最遠的是「非非主義」詩派。他們企圖通過「感覺還原」、「意識還原」、「語言還原」(最後都歸結為語言還原),構建一種前文化語言,通過非兩值定向化、非抽象化、非 確定化的「非非」處理,使語言逃避意識、思想、意義,超越邏輯、理性、語法;並由周倫佑、藍馬等人發起「泛文化」理論的最為激進的語言革命,遺憾的是它太過於超前玄妙,只能作為一 面理想的旗幟飄盪招引在風中,詩作難以抵達它的麾下。理論與創作的失調分襲,實在令人咂舌不已。這實際也是所有後朦朧詩群體語言試驗無法迴避的共同命運。
面對後朦朧詩語言這片非文化風景,看慣了傳統詩的讀者一定會感到怪涎和不可思議,詩怎麼可以這樣寫呢?不過我們也必須肯定:它不僅徹底顛覆了抒情和意象藝術,達到了詩與生命的 異質同構;並且鑄就了一種只須凝視不必重想的閱讀文本範式;它以親切平實的宣敘調式流瀉出來,從而更真實更自由更寬闊地接近了讀者,因此獲得了大量的掌聲與青睞。但是危機,總 是從成就開始的,後朦朧詩過分張揚語言的偏執追求也失卻了朦朧詩以來的一些優秀品質。一些詩人在回歸語言的旗號下形成了語言自戀癖的惡俗風氣,或喃喃自語嘮嘮叨叨經營輕飄的語 感,或游戲語詞耽於語言系統內唇舌即興表演的痛快,流行語調和句式工匠氣才子氣十足的玩耍復制,反倒遮蔽了世界的真實狀態,忽略了詩歌更為本質的內涵,造成了抒情的疲軟。關涉 日常生活具事體驗瑣屑的指稱性語言速印使繆斯拒絕深度,削弱了可貴的思索和表現功能,忽視了內在情感的飄忽靈動,勢必因缺乏對靈魂世界的介入和烏托邦性質而流於庸常平面,只提 供一種時態或現在現場,而無法完全將生活經驗轉化為詩性經驗;事實上後朦朧詩也不可能完全實現語言的能指化,它還不得不使用表意性文字寫作,畢竟語言不完全等同於詩,語言要具 備詩性必須經過詩人的必要提升。離嘴唇最近的口語帶有民間資源的質朴親切性,活潑自由,口語化選擇有力地凸現著後朦朧詩人堅持民間性、平民性的詩學立場;但口語是非詩性語言, 較強的肉體氣息又使它常常放縱而少節制,難以滿足詞語都想在具體語境中成為詩的企望,它對詞語的詩性消耗常把詩變為一次性消費品,口語化的超載運行留下了力度不足的蒼白與單薄 ,使文化荒原愈加虛無,不變形的平面敘述也導致了大量老氣橫秋的精神澀果萌生。語感強化的行情看漲,使一時間眾多人競相仿效,尤其是大量校園歌手的起鬨操作,漸漸把詩推向了泥 實蒼白的泥淖,乃至最後遭受到了致命性攻擊。可見,後朦朧詩回歸語言自身的良好願望大大地打了折扣。
注釋:
①於堅《從隱喻後退》,《作家》 ,1997年3期。
②尚仲敏《內心的言辭》,見《非非年鑒·1988理論卷》。
⑵ 小妮子有哪些著作
小妮子,中國言情小說作家。2004年,小妮子處女作出版,《惡魔之吻》第一部以黑馬之勢席捲全國,奇跡般地創下百萬冊的銷售神話,掀起一股鋪天蓋地的「小妮子熱潮」,奠定了小妮子在青春文壇的地位。代表作有《惡魔之吻》、《龍日一,你死定了》《仲夏夜之戀》、《親親親吻魚》等。
小妮子從一位平凡的女生到炙手可熱的文壇新星,從暢銷書作家轉型成魅麗優品的團隊領導人。千萬身價的「青春文壇新派天後」、「青春小說掌門人」「華語文壇純愛天後」。她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完成了蛻變;還將引領日益壯大的魅麗優品成為青春文學第一流行品牌。2004年,小妮子處女作出版,《惡魔之吻》第一部以黑馬之勢席捲全國,奇跡般地創下百萬冊的銷售神話,掀起一股鋪天蓋地的「小妮子熱潮」,奠定了小妮子在青春文壇的地位。
2005年,《惡魔之吻》《龍日一,你死定了》的「惡龍系列」推動了整個中國青春文壇的發展,抵擋了洶洶韓流的來襲。百萬銷量的巔峰之作,千萬妮迷的必讀之書,帶來的絕不只有歡笑與淚水,浪漫與愛情,更是讓「惡龍」這個名號一夜之間成為青春小說的一面旗幟。
2006年,《G小調進行曲》、《214度惡龍王子》、《仲夏夜之戀》……迅速面市,她的作品彷彿魔咒,書中彌漫的「青春、時尚、快樂」氣息讓千萬漾族讀者為之瘋狂。她的人氣直線攀升居高不下,每本作品都成為暢銷保證。
2007年,小妮子與桃子夏合著的《薔薇的第七夜》首次開啟創作生涯巔峰之作,校園加魔幻的構思史無前例填補了青春文壇的空白,並創造了圖書界未版先紅的神話。而《親親親吻魚》、《如果微笑》也乘勢火速問鼎各大暢銷書排行榜,成為百萬妮迷的摯愛珍藏!同時,小妮子蓄勢上升,首嘗輕小說風格寫作,《騎士蘿莉塔》突破青澀情感,以冒險、友情為主要元素橫空出世,吸引了行業內外無數期待的目光。
2008年,小妮子歷時半年,精緻鍛造了首部軟科幻愛情小說《第九天堂》橫空出世,以最浪漫的筆觸引領了最時尚的閱讀風潮,再一次書寫了文學行業的暢銷奇跡。而在2008年的尾巴,一本譽為「青春校園心酸淚水的巔峰之作」的《來自天國的交換日記》更是賺足千萬妮迷的淚水,加印九次,榮登開卷暢銷榜,拓寬了小妮子的創作領域,深厚了創作內涵,小妮子隱有「悲劇天後」的典範。
2009年,圖書競爭行業愈發激烈。小妮子在提煉自身的同時,也找准創作方向,《第九天堂》的完美終結見證少女軟科幻的巨大成功。一場華麗凄美的《第13次我愛你》催動全國妮迷的淚腺,最為張狂的真實情感引領閱讀旗艦,愈發凸顯小妮子的悲劇氣場和筆力。到了2009的尾巴,《我在天國遇見你》以絕對暢銷的姿態登陸全國,一部最感人的喜劇攫取讀者的心臟,最浪漫的紙上偶像劇無疑是這個冬天最亮的一抹色彩。
2010年,萬千讀者期待三年的《仲夏夜之戀》的番外——《心跳小夜曲》上市僅一周,加印無數,瘋狂搶購。隨後4月上市的小妮子出道五周年慶典大作——《森永高中三年二組》,以王者的期待聚集全亞洲的目光,上市七天席捲全國各大書店,成為妮迷的摯愛,榮登六月開卷榜單,見證了青春文學天後不敗的強勁實力,再度開創「惡龍」新篇章。時至今日,悲情虐愛巔峰之作的《櫻空之雪》在千呼萬喚中亮出它的廬山真面目,已經促動了每個讀者的悲傷情懷,小妮子也必將成就「悲劇天後」典範。
2011年,大幕未起。超重點項目——紙上偶像劇第一刊《妮時代》引爆雜志業。純愛巔峰之作《月光之絆》再掀純愛旋風,《森永高中》的最完美最華麗的終章。小妮子也必將再度蛻變,帶給千萬妮迷最新最純的青春。請讓我們拭目以待……
雜志:
由2010年末雜志《妮時代》將要發出的消息傳遍。有田亮等藝人共同支持。
⑶ 小妮孑的校園小說帶陽字的男主角
是不是《214度惡龍王子》?裡面有個男配叫金陽旭
⑷ 請大家推薦一本優秀小說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遙
《穆斯林的葬禮》 作者:霍達
《挪威的森林》 作者:村上春樹
《基督山伯爵》 作者:大仲馬
《教父》 作者:馬里奧·普佐
《蘇菲的世界》 作者:喬斯坦·賈德
《麥田裡的守望者》 作者:塞林格
《白鹿原》 作者:陳忠實
《破碎的四月》 作者:卡達萊
《萬曆十五年》 作者:黃仁宇
《美的歷程》 作者:李澤厚
《圍城》 作者:錢鍾書
《湯姆叔叔的小屋》 作者:斯托夫人
《塵埃落定》 作者:阿來
《根》 作者:亞歷克·黑爾
《生命從明天開始》 作者:心曼 春曼
《活著》 作者:余華
《許三觀賣血記》 作者:余華
《牛虻》 作者:伏尼契
《呼嘯山莊》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拿破崙全傳》 作者:劉樂土
《曹禺劇本選》 作者:曹禺
1.《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遙
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間廣闊背景上,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刻劃了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銅城除過河南人之外,從北方黃土高原和南方平原地區貧困縣漫流來的鄉民也是它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從有了煤炭業,這里就成了中國西部的阿拉斯加,吸引來無數尋找生活出路的人。在這個口音五花八門的「聯合國」里,由於河南人最多,因此公眾交際語言一般都用河南話。在銅城生活的各地人,都能操幾句河南腔,哼幾句嗯嗯啊啊的豫劇。 這城市四周全是山樑土峁。山上石多土薄,不宜耕作,農業人口遠比不上黃土高原腹地稠密,更不要說和擁擠不堪的中部平原相比了。因為事農者甚微,加之此地又不缺乏燃料,這些山山峁峁竟然長起了茂密的柴草,甚至還有一些樹木梢林,顯得比黃土高原其它地方更有風光。每當入秋之時,有些山上紅葉如火,花團錦簇般奪人眼目…… 山樑土峁間,由於地層深處挖掘過甚而形成空洞,地表時有下陷,令人觸目驚心的大裂縫往往撕破了幾架山樑,甚至大冒頂造成整座大山崩塌陷落,引起周圍里氏三級左右的地震。大山以北一二百華里處就是黃河,它帶著成千上萬噸泥沙沉重地喘息著淌向東方…… 城市在這條狹長的山溝里只能擺下一條主街。那商店鋪面,樓房街舍,就沿著這條蜿蜒曲折的街道,沿著鐵路兩側,沿著那條平時流量不大的七水河,鱗次櫛比,層層疊疊,密集如蜂房蟻巢,由南到北鋪排了足有十華里長。 火車站位於城市中心。一幢長方形的候車室塗成黃色,在這座沾灰染黑的城市裡顯得富麗堂皇。除過南郊軍民兩用的飛機場,火車站不大的廣場也許是市內最為開闊的地方了。 火車從這里向南,穿越綠色的中部平原,五六個小時就可以抵達省城。而向西,向東,向北,都有公路伸出,一直可以通往鄰近幾個省份。這個火車站每天上下午分別和省城對開兩趟快慢客車,其餘就全都是運煤車了。 從隴海鐵路岔出來的這條支線,它的最後一節鐵軌並沒有在這個車站終止。這鋼鐵階梯又在這里岔出兩股,一路爬坡穿洞,沿途串起了東西兩面二十多個礦區。 外地人提起銅城,都知道這是個出煤的地方,因此想像這城市大概到處都堆滿了煤。其實,銅城邊上只有一兩個產量很小的煤礦,其餘的大礦都在東西兩面那些山溝里。 當你沿著鐵路支線拐進這些山溝,便會知道那裡有著多麼龐大的世界。這些相距只有十來里路的煤礦,每個礦區都有上萬名工人,連同他們的家屬,幾乎都超過了一個山區縣城的規模。密集的人口,密集的房屋,高聳的井架,隆隆的機聲,喧囂的聲浪,簡直使人難以置信這些小小的山溝山灣,怎麼能承載了如此大的負荷?
2.《穆斯林的葬禮》 作者:霍達
一個穆斯林的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和伊斯蘭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獨特的心理結構,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展現了古老的民族風情和充滿矛盾的現實垂涎。作品清新流暢、質朴無華,以細膩的筆觸探測人的心靈,讀後盪氣回腸,留下深沉的思索。
3.《挪威的森林》 作者:村上春樹
一本風靡全亞洲百分之百的戀愛小說,曾高居日本文學史上的「超級暢銷書」。
這當然要被算成是村上春樹的代表作。許多人認識這位日本人就是從這本書開始。全書以回憶為線索,表達了青少年面對青春期的孤獨困惑以及面對成長的無奈、無聊。村上通過年輕人在社會壓力下無法擺脫的生存痛苦,第一次明明白白地強調了他在以後書中不斷反復強調的主題:生命的悲哀與無力感。
這是一部傷感,又有痛苦,百分之百的戀愛小說。小說主人公渡邊展開他同兩個女孩間的愛情糾葛。渡邊的第一個戀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學木月的女友,後來木月自殺了。一年後渡邊同直子不期而遇並開始交往。此時的直子已變得嫻靜靦腆,美麗晶瑩的眸子里不時掠過一絲難以捕捉的陰翳。兩人只是日復一日地在落葉飄零的東京街頭漫無目標地或前或後或並肩行走不止。直子20歲生日的晚上兩人發生了性關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幾個月後直子來信說她住進一家遠在深山裡的精神療養院。渡邊前去探望時發現直子開始帶有成熟女性的豐腴與嬌美。晚間兩人雖同處一室,但渡邊約束了自己,分手前表示永遠等待直子。返校不久,由於一次偶然相遇,渡邊開始與低年級的綠子交往。綠子同內向的直子截然相反,「簡直就像迎著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來的一頭小鹿」。這期間,渡邊內心十分苦悶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纏綿的病情與柔情,一方面又難以抗拒綠子大膽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傳來直子自殺的噩耗,渡邊失魂魄地四處徒步旅行。最後,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勵下,開始摸索此後的人生。
我本人認為,內容錯綜復雜,不仔細看,容易弄不明白
4.《基督山伯爵》 作者:大仲馬
《基督山伯爵》是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的代表作。法老號大副唐泰斯受船長委託,為拿破崙黨人送了一封信,遭到兩個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死牢。獄友法里亞神甫向他傳授了各種知識,並在臨終前把埋於基督山島上的一批寶藏的秘密告訴了他。唐泰斯越獄後找到了寶藏,成為巨富。從此化名基督山伯爵,經過精心策劃,報答了恩人,懲罰了仇人。本書充滿浪漫的傳奇色彩,章章奇特新穎,引人入勝。
故事性很強, 很耐讀!
5.《教父》 作者:馬里奧·普佐
這是是1969年美國出版的長篇小說,是美國出版史上的頭號暢銷書,曾連續70周排名暢銷榜,37年銷量達2000萬冊。早在七十年代初已拍成電影,發行世界各國,受到普遍歡迎,據小說改編的三部電影有兩部獲奧斯卡獎。《教父》的故事提供了某種根植於美國人心中的可怕的愉悅因素,使讀者近距離觀察到一個令人震顫的黑暗而暴力的非法階層,獻給讀者一場凶險生活方式的饗宴。 黑幫故事的經典~!
6《蘇菲的世界》 作者:喬斯坦·賈德
風靡全球、超級暢銷的哲學奇書
全世界最易讀懂的哲學書
一本關於哲學史的小說
20世紀百部經典著作之一
1994年獲"德國青少年文學獎"與"最優秀作品獎"
《蘇菲的世界》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發展的歷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兒、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並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評論家認為,對於那些從未讀過哲學課程的人而言,此書是最為合適的入門書,而對於那些以往讀過一些哲學而已忘得一干二凈的人士,也可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
7.《麥田裡的守望者》 作者:塞林格
《麥田裡的守望者》是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長篇,雖然只有十幾萬字,它卻在美國社會上和文學界產生過巨大影響。1951年,這部小說一問世,立即引起轟動。主人公的經歷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強烈共鳴,受到讀者,特別是大中學生的熱烈歡迎。他們紛紛模仿主人公霍爾頓的裝束打扮,講「霍爾頓式」的語言,因為這部小說道出了他們的心聲,反映了他們的理想、苦悶和願望。經過30多年來時間的考驗,證明它不愧為美國當代文學中的「現代經典小說」之一。現在大多數中學和高等學校已把它列為必讀的課外讀物,正如有的評論家說的那樣,它「幾乎大大地影響了好幾代美國青年」。
8.《萬曆十五年》 作者:黃仁宇
明萬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國歷史上原本是極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該年前後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物為中心,抽絲剝繭,梳理了中國傳統社會管理層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探索現代中國應當涉取的經驗和教訓。作者以其「大歷史」觀而聞名於世,本書中這一觀念初露頭角,「敘事不妨細致,但是結論卻要看遠不顧近」。本書自80年代初在中國大陸出版以來,好評如潮,在學術界和文化界有廣泛的影響。...
《萬曆十五年》由黃仁宇先生於1976年在美國所著,在國內直到近些年才引起大眾的注意。其實這一年大明王朝並沒有發生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所以不為一般研究者所注意,但在這一年發生的許多瑣細小事,卻如青萍之末成為帝國走向崩潰的前兆。
元輔張居正已去世五年,海瑞在這一年也故去了,一代名將戚繼光也在年底歿了,時年29歲的努爾哈赤在東北崛起了:始建宮室,布教令於部中,禁暴亂,戢盜竊,立法制……然而朝廷卻未予注意;西班牙無敵艦隊即將出征英吉利,揭開世界歷史新的一頁……
9.《美的歷程》 作者:李澤厚
《美的歷程》從宏觀鳥瞰角度對中國數千年的藝術、文學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學把握。其中提出了諸如原始遠古藝術的「龍飛鳳舞」,殷周青銅器藝術的「獰厲的美」,先秦理性的「儒道互補」,楚辭、漢賦、漢畫像石之「浪漫主義」,「人的覺醒」的魏晉風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之山水繪畫以及詩、詞、曲各具審美的三品類,明清時期小說,戲曲由浪漫而感傷而現實之變遷等等重要觀念,多發前人之所未發,此書於一九八一年初版,多次再版理印達幾十萬冊。已有英文、德文、日文、韓文等多種譯本問世。這篇文章真的很好。
10.《圍城》 作者:錢鍾書
《圍城》是中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作者錢鍾書1910—,江蘇無錫人,193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外文系,後留學英、法,是位學貫中西而富才情的學者。《圍城》動筆於1944年,完稿於1946年,其時,作者正蟄居上海,耳聞身受日本侵略者的蠻橫,「兩年裡憂世傷生」《圍城·序》,同時又堅韌地「錙銖積累地」把自己對人生、對學術的感悟與思考付諸筆端,先後完成了小說《圍城》和學術著作《談藝錄》。
就憑這部唯一的長篇小說,錢鍾書成為中國現代文學中小說大師級人物。本書自四十年代末出版以來,有多少人為它哭,為它笑,為它深深長嘆,為它久久思索。人生是圍城,婚姻是圍城,沖進去了,就被生存的種種煩愁包圍。錢鍾書以他灑脫幽默的文筆,述說著一群知識分子的快樂與哀愁。錢鍾書的深入骨髓的洞見,通達超脫的生存智慧足以讓讀者品評再三。。
11.《活著》 作者:余華
這部作品的題目叫《活著》,作為一個詞語,「活著」 在我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自來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作為一部分作品,《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與此同時,《活著》還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那句老話:千鈞一發。讓一根頭發去承受三萬斤的重壓,它沒有斷。《活著》還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而活著。
12.《許三觀賣血記》 作者:余華
《許三觀賣血記》是余華1995年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它以博大的溫情描繪了磨難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達了人在面對厄運時求生的慾望.小說講述了許三觀靠著賣血渡過了人生的一個個難關,戰勝了命運強加給他的驚濤駭浪,而當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沒有人要時,精神卻崩潰了.法國《讀書》雜志在評論《許三觀賣血記》時說道:這是一部精妙絕倫的小說,是朴實簡潔和內涵意蘊深遠的完美結合.余華目前正在創作一部長篇小說,講述的是一個時間跨度很大的愛情故事,從文學風格上說,這將是一部與《許三觀賣血記》迥然不同的作品,這部小說將於明年初完成. 這本書表達了作者對長度的迷戀,一條道路,一條河流,一條雨後的彩虹,一個綿延不絕的回憶,一首有始無終的民歌,一個人的一生.這一切尤如盤起來的一捆繩子,被敘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盡頭. 在這里,作者有時候會無所事事.因為他從一開始就發現虛構的人物同樣有自己的聲音,他認為應該尊重這些聲音,讓它們自己去風中尋找答案.於是,作者不再是一位敘述上的侵略者,而是一位聆聽者,一位耐心,仔細,善解人意和感同身受的聆聽者.他努力這樣去做,在敘述的時候,他試圖取消自己作者的身份,他覺得自己應該是一位讀者.事實也是如此,當這本書完成之後,他發現自己知道的並不比別人多. 書中的人物經常自己開口說話,有時候會讓作者嚇一跳,當那些恰如其分又十分美妙的話在虛構的嘴裡脫口而出時,作者會突然自卑起來,心裡暗想:"我可說不出這樣的話."然而,當他成為一位真正的讀者,當他閱讀別人的作品時,他又時常暗自得意:"我也說過這樣的話." 這似乎就是文學的樂趣,我們需要它的影響,來糾正我們的思想和態度.有趣的是,當眾多偉大的作品影響著一位作者時,他會發現自己虛構的人物也正以同樣的方式影響著他. 這本書其實是一首很長的民歌,它的節奏是回憶的速度,旋律溫和地跳躍著,休止符被韻腳隱藏了起來.作者在這里虛構的只是兩個人的歷史,而試圖喚起的是更多人的記憶. 馬提亞爾說:"回憶過去的生活,無異於再活一次."寫作和閱讀其實都是在敲響回憶之門,或者說都是為了再活一次.
13.《牛虻》 作者:伏尼契
牛虻:為信仰赴死如散步
他,牛虻——一個為了自己的革命信仰,甘願被命運折磨的人。他深愛過兩個人——父親蒙坦里尼和高潔的女人瓊瑪,但後來的他一生都沒有再給機會讓他們來愛他。他的內
既是慷慨動人的革命書籍,又是高雅純正的文學名著,本書充滿深刻描寫人情人性的藝術感染力。在人口最多的中國和土地最寬的前蘇聯,《牛虻》擁有著無數的、幾代人的崇拜者。 主人公牛虻,是上流社會的叛逆。年輕時經歷過幾番刻骨銘心的感情苦難。他曾因無知而鑄成大錯。他最熱愛的姑娘,給予他慘痛的心靈傷害;他尊敬的生父,卻是兇殘的政敵!然而他義無反顧地追真理,拋棄了愛情與生命――為義大利的獨立與自由。牛虻,成為青年人心中「堅強」的化身! 小說圍繞牛虻,戀人瓊瑪以及性格復雜的蒙泰尼里主教展開,線條簡明而又寫得波瀾起伏、驚心動魄,顯示了作者激越的感情世界和濃厚的藝術功力。
14.《呼嘯山莊》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呼嘯山莊》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奇特的小說」,是英國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畢生的唯一力作。棄兒希刺克厲夫被「呼嘯山莊」的主人恩蕭收養,恩蕭的女兒凱瑟琳與他從小友愛,產生了熾烈的愛情。而莊主的兒子辛德雷卻仇恨他,老恩蕭死後,把他降為奴僕,百般凌辱。凱瑟琳為了得到「畫眉山莊」主人林頓的財產資助希刺克厲夫而嫁給了林頓。希刺克厲夫得知後憤然出走。幾年後,希刺克厲夫致富歸來,使辛德雷傾家盪產,並誘騙林頓之妹與他成婚,恣意虐待。凱瑟琳終因不能同希刺克厲夫結合而凄然病逝。
15.《塵埃落定》 作者:阿來
《塵埃落定》是青年藏族作家阿來的小說,該小說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 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四川阿壩地區,當地的藏族人民被十八家土族統治著,麥其土司便是其中之一。
《塵埃落定》講述的是康巴藏族的故事,這當然是一個很民族化的題材。因為作家的族別,他的生活經歷,這個看似獨特的題材的選擇其實是一種必然,但小說並不囿不於民族題材,小說中涉及到的權力、英雄、宗教、信用、仇殺、愛情等話題都具有現代意義。這使《塵埃落定》在題材上不僅有特殊性,更具有普遍意義。《塵埃落定》寫的是歷史,但歷史也是一種現實,而這種現實得到更為充分的表達,它的面貌會更加文闊,更加深遠。同一種空間,也就是具有演繹多種故事的可能。關於這段歷史,阿來說「史是寫出了它的一種狀態,或者說是我對它某一方面的理解。」
16.《拿破崙全傳》 作者:劉樂土
1804年,在一個盛大無比的典禮中,拿破崙?波拿巴為自己加冕,成為法國的皇帝。他的法語帶著濃厚的科西嘉口音,看起來好像不大適宜做法國的領導人。可是他卻幾乎征服了整個世界。 他是一個軍事天才,鐵蹄踏遍了整個歐洲大陸和埃及……1815年,英國和普魯士聯軍在滑鐵盧戰役里使他一敗塗地。拿破崙被放逐到南大西洋的一個英國的小島上,6年之後與世長辭。 拿破崙還是一位既愛江山,也愛美人的大丈夫。其一生風流情債無數……他獵取美女芳心的招法,與他天才的軍事才幹一樣出類拔萃…… 本書是迄今為止最全面、最公正、最生動、最細膩展示拿破崙軍旅生涯和情感世界的著作!
17.《破碎的四月》 作者:卡達萊
喬戈的哥哥被仇家殺死,從那一刻起,喬戈的生活便離他而去。根據統治阿爾巴尼亞北部高原地區的卡努法典:如果一個人被殺死,他的家人必須為他報仇。喬戈無法擺脫宿命,三月十七日,他成功地射殺了那個兇手。在被死者家屬追殺之前,他被允許了三十天的休戰協定,於是他的四月破碎成了兩部分:在四月十七日之前,是「白色」的,安全的;之後便是「黑色」白,亡命的。
與喬戈的命運交織在一起的是一對新婚夫婦。他們來自都市,對高原文化充滿嚮往。新娘迪安娜對被死亡威脅著的喬戈一見鍾情,與此同時,喬戈也想在四月轉成黑色之前再次邂逅迪安娜。
當人一降生在這個世界上,就陷入一場追殺或者殺人的宿命中,生命只能如破碎的四月般短暫和倉煌。《破碎的四月》以簡潔、詩一般的筆調講述了一個人一個月的故事,卻反映了一個民族幾百年的固擾和悲劇性。..........*///*/\\.*/.*./*./*.................1.1.
⑸ 饒雪漫郭敬明和小妮子郭妮的書有什麼區別
郭妮和小妮子的都是幻想類的愛情童話 而且劇情很平凡 很扯 文字通俗易懂(說白了是太片面)
而青春文學的還是推薦饒雪漫和郭敬明的
饒雪漫的書很女生 貼近生活 而且讀起來很貼心 很激勵人 但是追饒壞壞的書要有本錢 因為她的書通常都分好幾部曲 比如《沙漏》加上番外篇有4本... 差不多100元 但是真的超好看 而且很勵志
郭敬明的書讀起來很糾結... 都是些深不見底的大坑... 而且小四的文筆很精煉 他的書涵蓋的內容很廣泛 不單單是青春文學 男女生都適合讀 讀他的書可以了解很多東西
小四和饒雪漫的書比較有內涵 感人 很青春 很文學
大愛小四和雪漫!(個人比較喜歡小四)
⑹ 小妮子的小說有哪些
小妮子從一位平凡的女生到炙手可熱的文壇新星,從暢銷書 作家轉型成魅麗優品的團隊領導人。千萬身價的"青春文壇新派天後"、"青春小說掌門人""華語文壇純愛天後"。她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完成了蛻變;還將引領日益壯大的魅麗優品成為青春文學第一流行品牌。
2004年,小妮子處女作出版,《惡魔之吻》第一部以黑馬之勢席捲全國,奇跡般地創下百萬冊的銷售神話,掀起一股鋪天蓋地的"小妮子熱潮",奠定了小妮子在青春文壇的地位。
2005年,《惡魔之吻》《龍日一,你死定了》的"惡龍系列"推動了整個中國青春文壇的發展,抵擋了洶洶韓流的來襲。百萬銷量的巔峰之作,千萬妮迷的必讀之書,帶來的絕不只有歡笑與淚水,浪漫與愛情,更是讓"惡龍"這個名號一夜之間成為青春小說的一面旗幟。
2006年,《G小調進行曲》、《214度惡龍王子》、《仲夏夜之戀》……迅速面市,她的作品彷彿魔咒,書中彌漫的"青春、時尚、快樂"氣息讓千萬漾族讀者為之瘋狂。她的人氣直線攀升居高不下,每本作品都成為暢銷保證。
2007年,小妮子與桃子夏合著的《薔薇的第七夜》首次開啟創作生涯巔峰之作,校園加魔幻的構思史無前例填補了青春文壇的空白,並創造了圖書界未版先紅的神話。而《親親親吻魚》、《如果微笑》也乘勢火速問鼎各大暢銷書排行榜,成為百萬妮迷的摯愛珍藏!同時,小妮子蓄勢上升,首嘗輕小說風格寫作,《騎士蘿莉塔》突破青澀情感,以冒險、友情為主要元素橫空出世,吸引了行業內外無數期待的目光。
2008年,小妮子歷時半年,精緻鍛造了首部軟科幻愛情小說《第九天堂》橫空出世,以最浪漫的筆觸引領了最時尚的閱讀風潮,再一次書寫了文學行業的暢銷奇跡。而在2008年的尾巴,一本譽為"青春校園心酸淚水的巔峰之作"的《來自天國的交換日記》更是賺足千萬妮迷的淚水,加印九次,榮登開卷暢銷榜,拓寬了小妮子的創作領域,深厚了創作內涵,小妮子隱有"悲劇天後"的典範。
2009年,圖書競爭行業愈發激烈。小妮子在提煉自身的同時,也找准創作方向,《第九天堂》的完美終結見證少女軟科幻的巨大成功。一場華麗凄美的《第13次我愛你》催動全國妮迷的淚腺,最為張狂的真實情感引領閱讀旗艦,愈發凸顯小妮子的悲劇氣場和筆力。到了2009的尾巴,《我在天國遇見你》以絕對暢銷的姿態登陸全國,一部最感人的喜劇攫取讀者的心臟,最浪漫的紙上偶像劇無疑是這個冬天最亮的一抹色彩。
2010年,萬千讀者期待三年的《仲夏夜之戀》的番外--《心跳小夜曲》上市僅一周,加印無數,瘋狂搶購。隨後4月上市的小妮子出道五周年慶典大作--《森永高中三年二組》,以王者的期待聚集全亞洲的目光,上市七天席捲全國各大書店,成為妮迷的摯愛,榮登六月開卷榜單,見證了青春文學天後不敗的強勁實力,再度開創"惡龍"新篇章。時至今日,悲情虐愛巔峰之作的《櫻空之雪》在千呼萬喚中亮出它的廬山真面目,已經促動了每個讀者的悲傷情懷,小妮子也必將成就"悲劇天後"典範。
2011年,大幕未起。超重點項目--紙上偶像劇第一刊《妮時代》引爆雜志業。純愛巔峰之作《月光之絆》再掀純愛旋風,《森永高中》的最完美最華麗的終章。小妮子也必將再度蛻變,帶給千萬妮迷最新最純的青春。請讓我們拭目以待.
⑺ 現代詩的流派
中國現代詩歌發展史上出現的最重要的詩歌流派有:
* 20世紀初至1920年代:嘗試派、文學研究會(人生派)、創造社(早期浪漫主義)、湖畔詩派、新格律詩派(新月派)、中國早期象徵詩派
* 1930年代:中國現代派詩群、七月派、漢園三詩人
* 1940年代:中國新詩流派、九葉詩派
* 1950年代:中國現實主義、新現代主義(現代派詩群)、藍星詩群(藍星詩社)、創世紀詩群(創世紀詩社)
* 1970年代:朦朧派(今天派)、白洋淀詩群、中國新現實主義
* 1980年代:新邊塞詩派、大學生詩派、第三代詩群(新生代詩群、新世代)、莽漢主義、整體主義、海上詩派、圓明園詩派、撒嬌派、他們詩群、丑石詩群、非非主義(紅色寫作)、神性寫作、新鄉土詩派、知識分子寫作詩群
* 1990年代:網路詩歌(網路詩人)、民間寫作、第三條道路寫作、中間代、信息主義、70後詩人
* 21世紀初: 窗詩派、泰戈爾體詩歌、靈性詩歌、新江西詩派、80後詩人、邊緣詩派、春草派詩歌、90後詩人、素顏派詩人、流螢詩派、新傳統派、簡文詩派 現代新詩史上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該詩派大體上以1927年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報副刊 詩鐫》為陣地,主要成員有聞一多、徐志摩、朱湘、饒孟侃、孫大雨、劉夢葦等。他們不滿於「五四」以後「自由詩人」忽視詩藝的作風,提倡新格律詩,主張「理性節制情感」,反對濫情主義和詩的散文化傾向,從理論到實踐上對新詩的格律化進行了認真的探索。聞一多在《詩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張,即「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稱為「新格律詩派」。新月派糾正了早期新詩創作過於散文化弱點,也使新詩進入了自覺創造的時期。1927年春,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等人創辦新月書店,次年又創辦《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動轉移到上海,這是後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創刊的《詩刊》季刊為主要陣地,新加入成員有陳夢家、方瑋德、卞之琳等。後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嚴」的原則,堅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現的、貴族化的「純詩」的立場,講求「本質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謹嚴」,但詩的藝術表現、抒情方式與現代派趨近。
「三美」中的音樂美是指新月派詩歌每節韻腳都不一樣,好像音樂一樣。繪畫美指的是新月派詩歌的每節都是一個可感的畫面。建築美是指詩歌的格式好像建築一樣。 九葉派特點之一注重現實。
1948年在詩壇上最重要事件就是九葉派的正式亮相。由於曹辛之與臧克家組成星群社在藝術觀點上的分歧,他與辛笛、陳敬容、唐祈、唐湜等人創辦了《中國新詩》月刊,並與已經從昆明的西南聯大回到北京、天津的穆旦、杜運燮、鄭敏、袁可嘉等人取得聯系,形成 了一個新的詩歌派流派中國新詩派(後因1981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九葉派》稱為九葉詩派)。
九葉派則是20世紀40年代以《中國新詩》等刊物為中心的另一風格趨向的詩人群(又稱「中國新詩派」),代表詩人是辛笛、穆旦、鄭敏、杜運燮、陳敬容、杭約赫、唐祈、唐湜、袁可嘉等。
20世紀80年代出版有他們9人的詩歌合集《九葉集》,「九葉派」由此得名。他們大都是校園詩人出身,從戰亂中感知人民的希求,重視詩人對社會、歷史現象的獨特體驗;他們深受西 方現代主義詩歌的陶冶,力求突破傳統的主觀抒情的方式,追求現 實性、象徵性與哲理性的結合,探索詩歌表達的「戲劇性」(主要指詩歌的情思展開以及語言表現都要有矛盾張力,而不是直抒胸臆),讓詩歌更深入表現現代人的思維方式和內心生活的復雜性。文學史通常認為「九葉詩派」的藝術探求很有價值,擁有一批藝術水準較高的詩人詩作,對新詩的表達方式以及詩學觀念都有大的突破。 朦朧詩派: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現的詩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島、舒婷、顧城、江河、海子、楊煉等。作為一個創作群體,「朦朧詩」並沒有形成統一的組織形式,也未曾發表宣言,然而卻以各自獨立又呈現出共性的藝術主張和創作實績,構成一個「崛起的詩群」。關於朦朧詩曾在當時文壇引起論爭。「朦朧詩」精神內涵的三個層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會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反思與探求意識以及濃厚的英雄主義色彩,三是在人道主義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對「人」的特別關注。「朦朧詩」改寫了以往詩歌單純描摹「現實」與圖解政策的傳統模式,把詩歌作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學意義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從某種意義上講,「朦朧詩」的崛起,也是中國文學生命之樹的崛起。
以朦朧詩為主的新詩潮詩歌運動在20世紀70年代末「思想解凍」後逐漸進入高潮時期,其標志便是1979年3月號《詩刊》上北島短詩《回答》的發表,隨著《回答》一詩的發表,「朦朧詩」開始由地下狀態進入公開狀態,新詩潮詩人不僅很快就佔領了各種文學報刊的主要版面,他們還創辦了自己的民間詩歌刊物《今天》雜志,推出了一批優秀詩人的作品,如北島、楊煉、顧城、江河、舒婷、芒克、嚴力等,並且引發了詩歌界乃至整個文學界的一次歷時數年的聲勢浩大的關於「朦朧詩」的論爭。
這類詩歌在創作手法上大量使用象徵的藝術表達方式,使得詩歌的文學意義充滿多樣性和不明確性,所以也被人們稱為朦朧詩。朦朧詩人們在反思和對自我價值的探尋之後,終於找到了自己作為「歷史的見證人」的位置,其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就是為後人提供歷史的見證,因此,「提供歷史的見證」也就成了「朦朧詩」的最終主題。
1985年11月出版的《朦朧詩選》收集了這些詩人的作品,這也是朦朧詩派一詞的來源之一,又因為相當一部分朦朧詩人都在《今天》上發表過作品,朦朧派也往往被稱為今天派。
20世紀80年代開始,朦朧派被陸續出現的新詩潮流派取代,從1984年開始,中國新詩潮詩歌運動進入「後朦朧派」發展階段。
代表詩人:食指、北島、 楊煉、多多、 根子、舒婷、 芒克、 顧城、 黃翔、江河、梁小斌、嚴力、王小妮 、林莽、方含、 田曉青、啞默、傅天琳 、海子。 韻腳詩隸屬於駕馭在現代詩歌之上的新詩體,在尊重現代詩歌提倡的「一、形式是自由的,二、內涵是開放的,三、意象經營重於修辭」的前提下,又新添了一項步驟,那就是詩的結尾均須規律性押韻,使中國現代詩歌在追求自由和豪放的同時,又繼承古體詩歌韻律流傳千年的寶貴血脈,倡導詩人要表達經過加工的具有鮮明節奏的非自然語言,更加強調追求真情實感和韻腳的規范形式,為詩歌的創作和發揮制定一項行之有效的標准界面,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其倒向現代詩歌自由散漫和無章法可循的口語化寫作,讓詩歌創作有章可依,有律可循,從而使現代詩歌的創作更加規范地發展和成長,並以更加良性更加持久的姿態堅忍不拔地在文學道路上永久生存下去。
韻式體新詩,規律押韻但音步(節奏)不對稱的新詩。以汪國真最為代表性。目前傳承發揚這種詩體的有丘勒,於翔(北方浪人) ,申洪洲等等。在理論方面 曉曲和孫逐明等人組建的格律體新詩研究會對現代格律詩和韻腳詩的理論做出了詳細研究闡釋。,它不僅包容了人們對於古典詩歌的音樂韻律之美的追求,同時兼並現代詩歌的創作手法,使古典詩韻與現代詩歌完美融合而並駕齊驅,為詩歌的古今聯系以及今後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簡文詩派最早興起於20世紀90年代末到2014年才逐漸成型,是一種新型的網路詩歌文體。 主要講究行文簡短精湛,詩歌注重口語化的表達,神韻自然,因此這一類詩詞也叫「口語詩「。早期的代表性文學作品有《觀水滸有感》、《引力波之歌》 ,其代表人物有飛莫魚然、沈鵬等。與朦朧詩相同的是,作為一種新型的創作群體,簡文詩和「朦朧詩」並沒有形成統一的組織形式,也未曾發表宣言,因此不被外界人士所知曉,至今也不曾引起國際社會任何的論爭,好似潛移默化中默默改變和影響著人們,卻不想被人們所知曉。
⑻ 小妮子的女王系列有幾本
四本《女王 再見黑天鵝》、《女王 極地紅薔薇》、《女王 櫻花雪王子》、《女王 女王》
作者簡介
小妮子,中國內地言情小說作家,有「青春文壇新派天後」、「青春小說掌門人」「華語文壇純愛天後」等美稱,引領日益壯大的魅麗優品成為青春文學第一流行品牌。
2004年,小妮子處女作《惡魔之吻》第一部以黑馬之勢席捲全國,奇跡般地創下百萬冊的銷售神話,奠定了小妮子在青春文壇的地位。
2005年,《龍日一,你死定了》的「惡龍系列」推動了整個中國青春文壇的發展,抵擋了洶洶韓流的來襲。
2006年,《G小調進行曲》、《214度惡龍王子》、《仲夏夜之戀》……迅速面市。她的人氣直線攀升居高不下,每本作品都成為暢銷保證。
2007年,小妮子與桃子夏合著的《薔薇的第七夜》校園加魔幻的組合,史無前例填補了青春文壇的空白,並創造了圖書界未版先紅的神話。同年《親親親吻魚》、《如果微笑》也乘勢火速問鼎各大暢銷書排行榜,成為百萬妮迷的摯愛珍藏!
2008年,小妮子歷時半年,精緻鍛造了首部軟科幻愛情小說《第九天堂》橫空出世,以最浪漫的筆觸引領了最時尚的閱讀風潮,再一次書寫了文學行業的暢銷奇跡。而在2008年的尾巴,一本譽為「青春校園心酸淚水的巔峰之作」的《來自天國的交換日記》更是賺足千萬妮迷的淚水,加印九次,榮登開卷暢銷榜,拓寬了小妮子的創作領域,深厚了創作內涵,讓小妮子有了問鼎華語文壇「純愛天後」的資本。
2009年,小妮子厚積薄發推出了感動萬千讀者的《第十三次我愛你》,同年《來自天國的交換日記》續集《我在天國遇見你》則再次問鼎了開卷暢銷榜。
《女王 再見黑天鵝》是湖南少兒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
簡介
想要告白的那天,我愛的男孩背叛了他的家族,永遠地離開了我的世界。
我是表白失敗的普通女孩,我……
是TK學院黑騎士分院第三大黑騎士
NN——晴娜娜!
這個世界充滿了不公平,充滿了邪惡,我厭惡同流合污,我發誓要改變這個世界!
我是背叛了家族的流放者,我……
是TK學院白騎士分院第三大騎士
YY——藤原英!
你必須做出選擇,因為你已經進入女王游戲,已經沒有選擇。
你必須做出決定,哪怕每一個決定都會讓你深陷痛苦。
可是……
X——西塞!
如果我說我從見到你的第一眼就愛上了你,你信嗎?
我是傳說中暗戀著不愛我的女孩的綿羊音男,我……
是TK學院黑騎士分院第一大騎士
往前走吧!娜娜!
當黑天鵝回歸,故事才真正開始。
你會發現愛,你會發現勇氣,你會發現一切你靈魂里擁有的光芒,到那時……
你就是驕傲的黑天鵝!
小妮子2012榮耀作品!
《女王·極地紅薔薇》是2012年由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籍。
簡介
你們可以討厭我,可以憎恨我,可以全部離開我,但是你們沒有人可以否認我是王!
當那個最讓人討厭、最讓人生氣的男人在宮殿的廢墟上說出這段話時,端木明日聽到了自己心跳的聲音。
這個世界上最悲慘的事情是什麼?是灰姑娘找不到王子,還是王子愛著別人?
都不是,對端木明日而言,最悲慘的事情莫過於灰姑娘找到了王子,王子也看中了灰姑娘,但那個人是沒有最差,只有更差的人渣王。
當海嘯般的災難來臨,用他的肩膀扛起整個世界的災難,他就是王!
《女王 櫻花雪王子》未出書
簡介
白公主大人真的很白痴,很無聊,應該送去「人道毀滅」一百次,外加用粉紅色的板子打臉三千下!
公主大人你去死吧,公主大人你怎麼還不去死呢?公主大人,我們都希望你去死,就請你聽我們的好嗎?
司徒真理,藤原英,從今天起我們就是敵人了!我白騎士分院第三大騎士高美美,決定支持白公主,向你們挑戰!
——MM
我是,TK白騎士分院第一百零二任高貴的白公主----觀月沙織。
被第二個騎士鄙視的公主殿下!
是被驅逐,還是掙扎著生存下去,或是憤怒地抗爭?
面對TK學院的女王征戰,我,能否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所有分院騎士都必須為公主而戰;
無條件地尊重自己的公主;
保護和幫助分院公主成為女王;
讓女王能在未來的生活中更好地行使女王的權利。
----這,就是騎士的責任!
是 悲情 還是 絕戀 ?
又或者,這只是你人生里的一段 插曲 ?
相信我,這個冬天,不要錯過女王的 櫻花雪 ,
因為 我用盡力氣只是為了讓你不要成為我生命里的 過客 .
《女王 女王》
還未出
⑼ 什麼叫做現代詩
現代詩是現代人在現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現代情緒並用現代辭藻排列而成的語句群體。
現代詩的特點:
1形式是自由的
2內涵是開放的
3意象經營重於修辭
4內容上想像美麗 看似平凡實則不凡
5思想上情意動人
6格式分行:可依句可依內容
中國現代詩歌流派
嘗試派
1917年2月《新青年》刊出胡適的《白話詩八首》,它是新詩最初的嘗試之作,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號推出胡適、劉半農、沈尹默三人的白話新詩,被稱為「現代新詩的第一次出現」。俞平伯、康白情等人也發表了白話新詩。
胡適在1920年3月出版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嘗試集》,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個人新詩集,受到讀者的歡迎,這是歷史上首次出現的現代詩歌個人專集。此後,更多的詩人開始嘗試白話詩的創作,形成了中國的文學史上的第一個流派「嘗試派」。該詩歌流派的成熟標志是胡適《嘗試集》的出版,所以一般被稱為中國現代詩歌的嘗試派。
代表詩人: 胡適 劉半農 沈尹默 俞平伯 康白情 劉大白
文學研究會(人生派為人生詩派)
文學研究會是「五四」新文學運動中最早成立的文學社團,1921年成立,代表詩人主要有魯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等。
文學態度和創作實踐均傾向於現實主義。主張「文學是一種工作,而且又是於人生很切要的一種工作。」文學研究會的主要成員朱自清、葉紹鈞(葉聖陶)、劉延陵、俞平伯等之後在上海成立了現代文壇上第一個新詩社團——中國新詩社,並於次年1月創辦了第一個新詩專刊《詩》。先後加入文學研究會的還有沈雁冰(茅盾)、葉紹鈞(葉聖陶)、劉延陵、俞平伯、許地山、王統照、耿濟之、郭紹虞、周作人、孫伏園、朱希祖、瞿世英、蔣百里、黃廬隱、老舍、胡愈之、劉半農、劉大白、朱湘、徐志摩、彭家煌等加入,會員人數曾一度多達170多名。
文學研究會的詩人以「為人生」為核心的詩歌價值觀念,因此常被稱為「人生派」或「為人生」派。
代表詩人: 魯迅 冰心 朱自清 周作人 王統照 劉延陵 朱湘 劉半農 劉大白 徐志摩
創造社 早期浪漫主義
創造社是1921年6月至7月間在中國上海成立的現代文學社團,由從日本留學歸來的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田漢、鄭伯奇等人共同創建。
創造社在成立後編輯出版《創造社叢書》,編有郭沫若的詩歌《女神》等。第二年開始發行《創造季刊》,1923年編輯出版《創造周報》以及《中華新報》的文學副刊《創造日》。
前期的創造社主張自我表現和個性解放,具有濃重的唯美抒情傾向,對中國的新文學運動起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以創造社為核心所形成的詩歌流派也稱為早期浪漫主義。
後期創造社有馮乃超等思想激進的年輕一代參加,其中,王獨清、穆木天、馮乃超後來加入了現代派陣營。
代表詩人: 郭沫若 宗白華 王獨清 馮乃超 穆木天
湖畔詩派
1922年3月,應修人、汪靜之、潘漠華、馮雪峰四人在杭州結成湖畔詩社後,效仿英國十九世紀英國浪漫主義作家湖畔派三詩人華茲華斯、柯勒律治和騷塞的風格,以中國的湖畔派詩人自居,並於1922年出版了第一本詩歌合集,書名為《湖畔》和《春的歌集》。
湖畔派(Lake Poets)原指19世紀英國的華茲華斯(Wordsworth)、柯勒律治(Coleridge)和騷塞(Southey)三位浪漫主義詩人所形成的詩歌流派。中國的湖畔派詩人的詩歌與英國的浪漫主義湖畔派詩人的作品在風格上有相似之處,其最有特色的是歌頌愛情的詩歌。
湖畔派後有魏金枝、謝旦如(譫如)、樓建南(適夷)等人加入,編輯出版刊物《支那二月》。
代表詩人: 應修人 汪靜之 潘漠華 馮雪峰
新格律詩派 新月派
1923年,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陳源等人發起成立新月社,開始是個俱樂部性質的團體,共後,因提倡現代格律待而成為在詩壇上有影響的社團。
1925年,聞一多回國,徐志摩接編《晨報副刊》,並創辦了《詩鐫》、《劇刊》,1927年新月書店在上海成立,1928年3月由徐志摩、羅隆基、胡適、梁實秋等創立了《新月》月刊,團結了一大批後期"新月派"的新詩人。
新月派是中國新詩史上活動時間長並在創作中取得了較高成就的詩派。新月派提出了「理性節制情感」的美學原則,提倡格律詩,主張詩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講究文辭修飾,追求煉字煉意,其鮮明的藝術綱領和系統理論對中國新詩的發展進程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新月派也稱為新格律詩派,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詩人。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飛機失事遇難,不久《新月》雜志停刊,新月社解散。
代表詩人: 徐志摩 孫大雨 饒孟侃 林徽因 於賡虞 劉夢葦 梁實秋 聞一多 朱湘 邵洵美 卞之琳 方令孺 方瑋德 陳夢家
中國早期象徵詩派
以李金發為代表的早期象徵詩派出現於20世紀20年代中期,他的作品主要出現在1925到1928這四年間。中國的象徵詩派創作理論和實踐受法國象徵主義(Symbolism)詩歌的影響,注重自我心靈的藝術表現,摒棄客觀性,偏愛主觀性,追求觀念聯絡的奇特,通過多義的、但卻是強有力的象徵來暗示思想。
象徵主義始於法國的19世紀下半葉的詩歌運動,象徵主義最早的作品是波德萊爾(Baudelaire)的《惡之花》詩集。之後魏爾倫、馬拉美、韓波等詩人發表了更多的象徵主義詩歌,1886年《象徵主義宣言》在《費加羅報》上發表,從此象徵主義作為流派走向成熟。象徵主義的創作理論和實踐在20世紀20年代開始對已經進入白話詩歌的中國現代詩歌運動產生影響,1925年李金發出版了中國最早的象徵主義作品《微雨》,在此之後的四年中,他發表了更多的象徵主義詩歌作品。此外,新月派詩人於賡虞、邵洵美、蓬子和創造社的穆木天、馮乃超、王獨清也陸續發表了象徵主義的詩歌作品。
中國早期的象徵主義通過象徵的寫作手法來強調詩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在非理性的心靈世界中認識自我。這種象徵主義的創作原則對後來的中國早期現代主義詩歌的形成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代表詩人: 李金發 穆木天 王獨清 馮乃超 於賡虞 邵洵美
中國現代派詩群 中國現代主義
中國現代派由新月派和象徵派演變而來,代表詩人有戴望舒、卞之琳等。中國現代派的崛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1932年《現代》雜志在上海的創刊,作為現代詩歌的刊載平台,該刊物成為現代派詩人發表作品的重要陣地。
最早提出「現代派」概念的是當時的批評家孫作雲,他於1935年發表了《論「現代派」詩》一文。這篇文章的發表,標志著中國現代派詩群的誕生。
現代派一方面追求「純詩」的藝術觀,堅持表現自我,以個體生命和個人情感為中心,另一方面在內容上往往表現出悲觀的虛無思想。在表現形式上,不追求嚴格的格律,詩的韻律靠詩情的抑揚頓挫來表達,多用象徵、暗示構成詩的意境。
代表詩人: 戴望舒 卞之琳 何其芳 李廣田 金克木 馮文炳 施蟄存 林庚 李白鳳 蘇金傘 馮至 紀弦 辛笛 徐遲 南星
漢園三詩人
漢園三詩人是指中國現代派詩群中三位傑出的現代主義代表詩人卞之琳、何其芳、李廣田。
1936年卞之琳、何其芳和李廣田出版了合集《漢園集》,收有卞之琳的《數行集》、李廣田的《行雲集》以及何其芳的《燕泥集》。因此卞之琳、何其芳和李廣田也被稱為「漢園三詩人」。
從詩歌流派整體分類上看,漢園三詩人屬於中國現代派詩群。
代表詩人: 卞之琳 何其芳 李廣田
七月派
七月派由《七月》雜志得名,指在《七月》、《希望》等雜志以及《七月》叢書的出發表作品的詩人群。
《七月》雜志於1937年9月在上海創刊,由胡風擔任主編。詩人陣容強大、思想傾向鮮明,有已經成名的詩人如艾青、牛漢、田間等,而更多的則是剛剛走上詩壇的青年詩人。在他們的作品中,政治抒情詩和描寫社會現實的作品佔有較大比重,多著重對重壓之下的生命、死亡與背叛等主題的思考。
代表詩人: 艾青 胡風 田間 彭燕郊 牛漢 魯藜 綠原 阿壠 曾卓 杜谷 鄒荻帆
中國新詩
中國新詩是指在20世紀40年代中後期在上海出版的《詩創造》和《中國新詩》等刊物上發表作品而逐漸形成的現代主義詩歌流派,代表詩人有穆旦、杜運燮、辛笛、王佐良、唐祈、陳敬容、鄭敏、杭約赫、袁可嘉、金克木、馬逢華、李白鳳、李瑛等。
在中國新詩派詩人中,辛笛、穆旦、唐祈等30年代就開始寫詩,而其他詩人如杜運燮、陳敬容、鄭敏、杭約赫、袁可嘉等基本上都是在40年代中期才開始他們的詩歌創作生涯。
在中國新詩派的作品注重詩歌作品的現實意義和文學價值,他們在新詩寫作中追求現實與藝術、感性與理性之間的平衡美。
代表詩人: 穆旦 杜運燮 辛笛 陳敬容 鄭敏 王佐良 唐祈 唐湜 袁可嘉 金克木 徐遲 馬逢華 李白鳳 李瑛
九葉詩派 九葉詩人
九葉詩派,又稱九葉詩人,是指20世紀中國的一個現代詩流派,由中國新詩派詩人中九位傑出的詩人組成,其作品發表於40年代末創辦《中國新詩》等刊物上。
九位詩人分別為曹辛之(杭約赫)、辛笛(王馨迪)、陳敬容、鄭敏、唐祈、唐湜、杜運燮、穆旦和袁可嘉。
他們於1981年出版了《九葉集》,因此被稱為九葉詩人。
代表詩人: 杭約赫 辛笛 陳敬容 鄭敏 唐祈 唐湜 杜運燮 穆旦 袁可嘉
中國現實主義
中國現實主義泛指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全國報刊雜志上出版的詩歌,代表詩人有李瑛、郭小川、公劉、張志民、聞捷等。
這一類作品普遍注重對生活的觀察和體驗,運用典型化的方法描寫生活的真實化本質。
代表詩人: 李瑛 郭小川 公劉 張志民 聞捷
新現代主義 現代派詩群
新現代主義詩群,也稱為現代派詩群,源自於紀弦所創辦的《現代詩》詩歌季刊。1953年紀弦成立了《現代詩》詩社出版詩歌季刊,二月創刊號問世。參加《現代詩》季刊的還有楊喚、林泠、方思、羊令野、鄭愁予等。
1956年紀弦號召詩壇同仁,組成現代派,提倡新現代主義,掀起新詩的再革命運動,即所謂的現代派的「自由詩運動」及「現代詩運動」。
現代派詩人也可能說是20世紀30年代"現代派"的延續,所以也稱為新現代主義。《現代詩》季刊的創辦也被認為是台灣現代詩歌的起端。
代表詩人: 紀弦 楊喚 林泠 方思 羊令野 鄭愁予
藍星詩社 藍星詩群
藍星詩社於1954年由餘光中等成立,並先後創辦了《藍星詩刊》雜志、《藍星詩頁》、《藍星年刊》等,對台灣的現代詩發展有極其重要的影響。
藍星詩社是具有沙龍精神的現代派詩社,最具特色的是自由創作路線,提倡充分發揮個人才華、個性,形成獨有的以鄉土情結作為詩歌精神的創作風格。
1957年詩人覃子豪發表重要詩論《新詩向何處去》,主張詩歌應該通過反映現實和人生來觀照讀者,也就是傳統的嚴謹和浪漫的抒情相結合的風格。
藍星詩社的成立對台灣的詩歌文學運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代表詩人: 餘光中 覃子豪 鍾鼎文 羅門 蓉子 周夢蝶 向明 白萩 夏菁
創世紀詩群 創世紀詩社
創世紀詩社成立於1954年10月,由當時的洛夫、張默和稍後介入的瘂弦發起,出版《創世紀》詩刊。
作為"創世紀詩群"的代表詩人,洛夫自1958年寫作《我的獸》便開始進入"現代詩"的創作時期,用了將近5年的時間完成了總共有64節、600多行的長詩《石室之死亡》,成為台灣詩壇最具爭議的作品。
瘂弦1968年出版了詩集《深淵》,使他在台灣詩壇贏得了持久不衰的盛譽。
張默詩歌創作的最佳時期是在對"超現實主義"進行省思和揚棄。
創世紀詩社曾經是台灣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詩歌文學社團,在20世紀60年代成為超現實主義的聚集地。
代表詩人: 洛夫 張默 瘂弦 楊牧 辛郁 管管 商禽 葉維廉
朦朧派 今天派 新詩潮詩歌運動
20世紀70年代中國詩壇出現了大批的優秀青年詩人。他們對當代詩歌傳統規范進行挑戰,先後大量發表了當時無法讓「正規」詩壇接受的充滿新風格的詩,他們通過創作詩歌來反思人的本質問題,以一系列瑣碎的意象來含蓄地表達出對社會的不滿與鄙棄,開拓了現代意象詩的新天地,新空間。他們由地下秘密寫作、交流轉入公開寫作和集會活動,形成了一個新詩潮詩歌運動。
以朦朧詩為主的新詩潮詩歌運動在70年代末「思想解凍」後逐漸進入高潮時期,其標志便是1979年3月號《詩刊》上北島短詩《回答》的發表,隨著《回答》一詩的發表,「朦朧詩」開始由地下狀態進入公開狀態,新詩潮詩人不僅很快就佔領了各種文學報刊的主要版面,他們還創辦了自己的民間詩歌刊物《今天》雜志,推出了一批優秀詩人的作品,如北島、楊煉、顧城、江河、舒婷、芒克、江河、嚴力等,並且引發了詩歌界乃至整個文學界的一次歷時數年的聲勢浩大的關於「朦朧詩」的論爭。
這類詩歌在創作手法上大量使用象徵的藝術表達方式,使得詩歌的文學意義充滿多樣性和不明確性,所以也被人們稱為朦朧詩。朦朧詩人們在反思和對自我價值的探尋之後,終於找到了自己作為「歷史的見證人」的位置,其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就是為後人提供歷史的見證,因此,「提供歷史的見證」也就成了「朦朧詩」的最終主題。
1985年11月出版的《朦朧詩選》收集了這些詩人的作品,這也是朦朧詩派一詞的來源之一,又因為相當一部分朦朧詩人都在《今天》上發表過作品,朦朧派也往往被稱為今天派。
20世紀80年代開始,朦朧派被陸續出現的新詩潮流派取代,從1984年開始,中國新詩潮詩歌運動進入「後朦朧派」發展階段。
代表詩人: 食指 北島 楊煉 多多 根子 舒婷 芒克 顧城 黃翔 江河 梁小斌 嚴力 王小妮 林莽 方含 田曉青 啞默 傅天琳
白洋淀詩群
白洋淀詩群出現於1970年代末,比較重要的詩人有多多、根子、芒克、林莽、方含、宋海泉等。
白洋淀是當年無數的知青下放點之一,地處河北,離北京較近。因此白洋淀知青點中有相當數量的家庭背景優越能夠接觸西方文學作品的高乾子弟知青。他們自發地組織民間詩歌文學活動,逐漸形成了白洋淀詩群。
白洋淀詩群的代表詩人芒克與北島等創辦了民刊《今天》,白洋淀詩在整體上群屬於朦朧派詩群。
代表詩人: 多多 芒克 根子 林莽 方含
中國新現實主義
從1970年代末開始,以《詩刊》、《星星》等官方刊物為主要平台,形成了「新現實主義」詩派。
中國新現實主義的詩歌創作特徵包括寫實主義的藝術手法和對社會和自然忠誠的寫作精神等。新現實主義主要中堅力量是葉延濱、流沙河、傅天琳等。
從時間上看,中國新現實主義的興起和發展與民間的朦朧詩派幾乎平行。
代表詩人: 葉延濱 流沙河 傅天琳 李小雨 韓作榮 張新泉 張學夢 雷抒雁 吉狄馬加
新邊塞詩派
新邊塞詩派詩歌出現於1980年代,新邊塞詩派詩歌的形成是以《綠風》詩刊為刊載媒介發表詩歌的詩人群不斷壯大的結果。
新邊塞詩派以詩歌作品描述新邊塞風情,歌頌西部精神為主,其主要成員有昌耀、楊牧、周濤、章德益等。
代表詩人: 昌耀 楊牧 周濤 章德益
大學生詩派
大學生詩派是指20世紀80年代在中國各大學興起的前所未有的詩潮,出現了尚仲敏、王琪博、燕曉東以及更多的優秀大學生詩人,共有4個梯隊的具有強大創作力量的大學生詩歌創作隊伍。
第一梯隊是77、78級大學生詩人,有徐敬亞、王小妮、王家新、石光華、丁當、葉延濱、韓東、周倫佑等。
第二梯隊是79、80級大學生詩人,如宋琳、於堅、簡寧、翟永明、林雪、小君、王寅、陳東東、陸憶敏、駱一禾、海子、普珉、西川等。
第三梯隊是81、82、83大學生詩人,如江堤、臧棣、黃燦然、張棗、李元勝等。
第四梯隊是84、85、86大學生詩人,如小海、伊沙、中島、徐江、候馬、桑克、戈麥等。
他們的詩歌報刊分為三種。第一種是跨校組織的大型社團創辦的詩歌報刊:如黑龍江省大學生詩歌聯合會1984年創辦的《大學生詩壇》,重慶近二十家大學生詩社文學社1985年3月聯合創辦的《大學生詩報》,《這一代》(1979),《中國當代詩歌》(1986),《我們》(1980),《現代詩報》(1985),《南十字星》(1985)等。
第二種是各大學詩社、文學社創辦的社刊:如遼寧師范學院1979年創辦的《新葉》文學叢刊,徐敬亞、王小妮、呂貴品等主編的《赤子心》詩刊和《紅葉》,宋琳、張小波、於奎潮等主編的社刊《夏雨島》,於堅主編的《銀杏》《高原詩集》等幾十種。
第三種是大學生校園詩人自辦的詩歌報刊:如蘭州大學中文系學生封新成等1982年創辦的《迴音壁詩刊》及1984年創辦的《同代詩刊》,上海師范大學中文系80級學生王寅、陳東東、陸憶敏1982年創辦的《作品1號》,北大中文系83級學生臧棣主編的《啟明星》文學叢刊,四川南充師范學院學生萬夏、李雪明、朱智勇創辦的《彩虹》詩刊以及李亞偉、胡玉創辦的《剎那》詩刊,萬夏、李亞偉、胡玉等創辦的《金盾》詩刊等幾十種。
校園詩人群:
吉林大學校園詩人群:徐敬亞、王小妮、呂貴品、蘇歷銘等;
復旦大學校園詩人群:胡平、許德民、孫曉剛、李彬勇、邵濮、張真、卓松盛、傅亮、韓雲、高曉岩、杜立德、施茂盛、朱蓓蓓、韓國強、陳先發等;
華東師大校園詩人群:趙麗虹、宋琳、張小波、於奎潮(馬鈴薯兄弟)、徐芳、張黎明、鄭潔、林錫潛、陳鳴華、於榮健等;
安徽師大校園詩人群:姜詩元、吳尚華、沈天鴻、錢葉用等;
北京大學校園詩人群:吳稼祥、熊光炯、駱一禾、海子、西川、戈麥、老木、臧棣等;
北京師大校園詩人群:蘇童、毛毛、莫非、馬朝陽、宋曉賢、伊沙、桑克、徐江、候馬、藍軻、冰馬、黃祖民、楊葵、鍾品等;
武漢大學校園詩人群:高伐林、王家新、洪燭、李少君、邱華棟等;
大學生詩派的形成,為中國現代詩歌的發展造就了一大批詩人。
代表詩人: 尚仲敏 王琪博 燕曉東 葉延濱 徐敬亞 王小妮 王家新 石光華 韓東 丁當 周倫佑 宋琳 於堅 簡寧 翟永明 林雪 小君 王寅 陳東東 陸憶敏 駱一禾 海子 普珉 西川 江堤 臧棣 黃燦然 張棗 李元勝 小海 伊沙 中島 徐江 侯馬 桑克 戈麥 萬夏 李亞偉 鄭單衣 楊克 南野 祝鳳鳴 岩鷹 葉舟 唐欣 呂貴品
第三代詩群 新生代 新世代 後新詩潮
嚴格地說,第三代詩人不是屬於某一個詩群的流派而是泛指前朦朧詩人之後出現的一大批詩人,又稱「新生代」,以1986年10月的「中國現代詩群體大展」為結體標志。
第三代詩人是在82年以後與朦朧詩人脫離時逐步形成起來的;他們在詩歌的創作手法上依然受到前朦朧詩人的影響而又更多地借鑒了歐美後現代主義的寫作原則,反英雄反崇高及平民化是他們創作的主要特徵之一。
他們人物眾多、流派紛呈、各種旗幟鋪天蓋地,他們往往以集團利益的群體出發爾後又反代、反集團,或努力在個體上趨於成熟後的獨立和孤獨,或游離於一切社會、文化意義,但他們的統一大旗一直是生命意識即強烈樹立個體的趨於完全向內轉的本體價值建構文學,是從反民族傳統劣根性開始的深層次反文化的泛文學本體思想,是較之前朦朧詩人更加現代意識的本體論上的詩歌革命運動。他們開始以「後文化實驗詩」進行實驗、反叛,爾後牢固確立了終極生命邊緣實驗詩歌立場和態度,即先鋒詩歌,因此他們是前衛詩人。
第三代詩歌流派人數十分可觀,團體組織數目眾多,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分化出更具體的詩歌流派。
發動這場運動的領潮人包括「非非主義」、「他們」、「莽漢主義」、「整體主義」、「海上詩派」、後現代主義以及現代現實主義等的一批具有社會實力的新生代詩人和評論家。
〔注〕第一代詩人:指具有強烈政治意識的中國現實主義詩人如公劉等;第二代詩人:指新詩潮中出現的朦朧派詩人如北島等。
代表詩人: 徐敬亞 默默 周倫佑 藍馬 楊黎 於堅 韓東 嚴力 西川 宋渠宋煒 李亞偉 馬松 何小竹 王家新 楊遠宏 石光華 肖開愚 雪迪 南野 歐陽江河 張棗 翟永明 廖亦武 雨田 柏樺 萬夏 南野 丁當 呂德安 柏樺 肖開愚 牛波 陳東東 海子 駱一禾 西川 伊蕾 鍾鳴 孫文波
莽漢主義
1984年初春,」莽漢」的詩歌流派由李亞偉等人創立,主要的成員有李亞偉、萬夏、胡冬、馬松等。
莽漢主義顯示了一種非理性式的反文化姿態,他們追求生命的原生態,摧毀優美、解構崇高是他們詩歌的心理基點,隨意性的口語、放盪不羈的敘述主體、「垮掉的一代」的形象特徵,是他們詩歌的鮮明標志。
1986年莽漢解散,但是莽漢主義卻留了下來。
代表詩人: 李亞偉 萬夏 胡冬 馬松
(未完)
⑽ 詩歌的構思特色是什麼謝謝
現代詩也叫「白話詩」,是詩歌的一種,與古典詩歌相對而言,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韻律。現代詩的發現可以追源到清末,當時,一些從西方引進的詩作已開始用白話進行翻譯,但是這些作品量不是很大,所以鮮為人知。現代詩名稱,開始使用於1953年—紀弦創立「現代詩社」時確立。現代詩主要流派為新月派、九葉派、朦朧派。
特點
現代詩形式自由,意涵豐富,意象經營重於修辭運用,與古詩相比,雖都為感於物而作,都是心靈的映現,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詩「溫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點,更加強調自由開放和直率陳述與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現代詩的主流是自由體新詩。自由體新詩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產物,形式上採用白話,打破了舊體詩的格律束縛,內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現新思想。 朦朧詩古已有之,並非當代專有。其實,朦朧詩只是詩歌創作的一種藝術形式。朦朧詩的第一特徵是「不直白」。「不直白」在詩人而言,是一種創作習慣或思維習慣;對閱讀者而言,則增加了解讀介入的機會。[1]
[編輯本段]分類
詩歌的分類也有多種方法,根據不同的原則和標准可以劃分為不同的種類。基本的有以下幾種: 1、敘事詩和抒情詩。這是按照作品內容的表達方式劃分的。 (1)敘事詩:詩中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詩人滿懷激情的歌唱方式來表現。史詩、故事詩、詩體小說等都屬於這一類。史詩如古希臘荷馬的《伊里亞特》和《奧德賽》;故事詩如中國詩人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詩體小說如英國詩人拜倫的《唐璜》,俄國詩人普希金的《葉甫蓋尼·奧涅金》。 (2)抒情詩:主要通過直接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來反映社會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頌歌、哀歌、輓歌、牧歌和諷刺詩。 敘事和抒情也不是絕然分割的。敘事詩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過它的抒情要求要與敘事緊密結合。抒情詩也常有對某些生活片斷的敘述,但不能鋪展,應服從抒情的需要。 2、格律詩、自由詩和散文詩。這是按照作品語言的音韻格律和結構形式分類的。 (1)格律詩: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規則寫成的詩歌。它對詩的行數、詩句的字數(或音節)、聲調音韻、詞語對仗、句式排列等有嚴格規定,如,中國古代詩歌中的「律詩」「絕句」和「詞」「曲」,歐洲的「十四行詩」。 (2)自由詩:是近代歐美新發展起來的一種詩體。它不受格律限制,無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內在的節奏,押大致相近的韻或不押韻,字數、行數、句式、音調都比較自由,語言比較通俗。美國詩人惠特曼(1819—1892年)是歐美自由詩的創始人,《草葉集》是他的主要詩集。中國「五四」以來也流行這種詩體。 (3)散文詩:是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的一種文學體裁。作品中有詩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節奏感和音樂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樣不分行,不押韻,如,魯迅的《野草》。
[編輯本段]發展
中國現代詩也可以分為兩個相對獨立的階段: 1、中國現代詩歌:二十世紀上半葉以前的詩歌稱為「中國現代詩歌」。 2、中國當代詩歌:二十世紀下半葉以後的詩歌稱為「中國當代詩歌」。
[編輯本段]流派
新月派
現代新詩史上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該詩派大體上以1927年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報副刊•詩鐫》為陣地,主要成員有聞一多、徐志摩、朱湘、饒孟侃、孫大雨、劉夢葦等。他們不滿於「五四」以後「自由詩人」忽視詩藝的作風,提倡新格律詩,主張「理性節制情感」,反對濫情主義和詩的散文化傾向,從理論到實踐上對新詩的格律化進行了認真的探索。聞一多在《詩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張,即「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稱為「新格律詩派」。新月派糾正了早期新詩創作過於散文化弱點,也使新詩進入了自覺創造的時期。1927年春,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等人創辦新月書店,次年又創辦《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動轉移到上海,這是後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創刊的《詩刊》季刊為主要陣地,新加入成員有陳夢家、方瑋德、卞之琳等。後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嚴」的原則,堅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現的、貴族化的「純詩」的立場,講求「本質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謹嚴」,但詩的藝術表現、抒情方式與現代派趨近。 「三美」中的音樂美是指新月派詩歌每節韻腳都不一樣,好像音樂一樣。建築美是指詩歌的格式好像建築一樣。繪畫美指的是新月派詩歌的每節都是一個可畫出的畫面。
九葉派
九葉派特點之一注重現實。 1948年在詩壇上最重要事件就是"九葉派"的正式亮相。由於曹辛之與臧克家組成"星群"社在藝術觀點上的分歧,他與辛笛、陳敬容、唐祈、唐湜等人創辦了《中國新詩》月刊,並與已經從昆明的西南聯大回到北京、天津的穆旦、杜運燮、鄭敏、袁可嘉等人取得聯系,形成 了一個新的詩歌派流派"中國新詩派"(後因1981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九葉派》稱為"九葉詩派")。 九葉派則是20世紀40年代以《中國新詩》等刊物為中心的另一風格趨向的詩人群(又稱「中國新詩派」),代表詩人是辛笛、穆旦、鄭敏、杜運燮、陳敬容、杭約赫、唐祈、唐湜、袁可嘉等。 20世紀80年代出版有他們9人的詩歌合集《九葉集》,「九葉派」由此得名。他們大都是校園詩人出身,從戰亂中感知人民的希求,重視詩人對社會、歷史現象的獨特體驗;他們深受西 方現代主義詩歌的陶冶,力求突破傳統的主觀抒情的方式,追求現 實性、象徵性與哲理性的結合,探索詩歌表達的「戲劇性」(主要指詩歌的情思展開以及語言表現都要有矛盾張力,而不是直抒胸臆),讓詩歌更深入表現現代人的思維方式和內心生活的復雜性。文學史通常認為「九葉詩派」的藝術探求很有價值,擁有一批藝術水準較高的詩人詩作,對新詩的表達方式以及詩學觀念都有大的突破。
朦朧派
朦朧詩派: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現的詩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島、舒婷、顧城、江河、海子、楊煉等。作為一個創作群體,「朦朧詩」並沒有形成統一的組織形式,也未曾發表宣言,然而卻以各自獨立又呈現出共性的藝術主張和創作實績,構成一個「崛起的詩群」。關於朦朧詩曾在當時文壇引起論爭。「朦朧詩」精神內涵的三個層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會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反思與探求意識以及濃厚的英雄主義色彩,三是在人道主義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對「人」的特別關注。「朦朧詩」改寫了以往詩歌單純描摹「現實」與圖解政策的傳統模式,把詩歌作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學意義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從某種意義上講,「朦朧詩」的崛起,也是中國文學生命之樹的崛起。 以朦朧詩為主的新詩潮詩歌運動在20世紀70年代末「思想解凍」後逐漸進入高潮時期,其標志便是1979年3月號《詩刊》上北島短詩《回答》的發表,隨著《回答》一詩的發表,「朦朧詩」開始由地下狀態進入公開狀態,新詩潮詩人不僅很快就佔領了各種文學報刊的主要版面,他們還創辦了自己的民間詩歌刊物《今天》雜志,推出了一批優秀詩人的作品,如北島、楊煉、顧城、江河、舒婷、芒克、江河、嚴力等,並且引發了詩歌界乃至整個文學界的一次歷時數年的聲勢浩大的關於「朦朧詩」的論爭。 這類詩歌在創作手法上大量使用象徵的藝術表達方式,使得詩歌的文學意義充滿多樣性和不明確性,所以也被人們稱為朦朧詩。朦朧詩人們在反思和對自我價值的探尋之後,終於找到了自己作為「歷史的見證人」的位置,其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就是為後人提供歷史的見證,因此,「提供歷史的見證」也就成了「朦朧詩」的最終主題。 1985年11月出版的《朦朧詩選》收集了這些詩人的作品,這也是朦朧詩派一詞的來源之一,又因為相當一部分朦朧詩人都在《今天》上發表過作品,朦朧派也往往被稱為今天派。 20世紀80年代開始,朦朧派被陸續出現的新詩潮流派取代,從1984年開始,中國新詩潮詩歌運動進入「後朦朧派」發展階段。 代表詩人: 食指、北島、 楊煉、 多多、 根子、 舒婷、 芒克、 顧城、 黃翔、 江河 、梁小斌、 嚴力 、王小妮 、林莽 、方含、 田曉青、 啞默 、傅天琳 、艾青。
[編輯本段]鑒賞
詩歌的藝術概括力很強,鑒賞時要從詩歌凝練含蓄的語言入手,把握關鍵語句的深層含義,品味詩歌抒發的情感,分析詩歌的各種藝術表現手段,把握並深刻理解詩歌塑造的藝術形象,感受詩歌的優美意境。具體來說,鑒賞現代詩應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現代詩鑒賞的內容
1. 詩歌的語言 語言是一切文學作品的基本材料。詩歌尤其講究語言的運用,因為藝術形象的塑造、意境的營造,以及情感的傳達,都要藉助語言。詩歌的語言要求用最簡潔的詞句傳達盡可能豐富的內容,這就使詩歌語言形成了凝練、含蓄、跳躍性強的特點。相對而言,現代詩用白話寫成,且較少用典,字面上較舊體詩容易把握。但是,要正確評價一首詩,還是要反復朗誦,盡力揣摩,並抓住飽含作者深情的詞語仔細品味其深層含義。 2. 詩歌的形象 詩歌是通過藝術形象反映生活和抒發感情的。鑒賞詩歌必須准確把握詩中的藝術形象:有些詩,通篇都通過描繪具體鮮明的形象抒發感情;有些詩,雖然沒有描繪具體形象,但能喚起讀者的想像;有些詩,既描繪具體形象,又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 要把握詩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徵。有些詩歌描繪的形象較多,鑒賞時應該對眾多的單個形象進行組合想像,構建整體形象;有些詩歌描繪的形象不是實指,有比喻或象徵的內涵,把握這類作品的形象不能從字面上理解,而應結合時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過想像、聯想挖掘形象的內涵。總之,理解詩歌的形象應立足於深層理解和整體把握,不能望文生義,浮於表面。 3. 詩歌的情感 詩歌一般都會抒情言志,鑒賞時必須深切體會詩歌的感情內涵。具體地講,就是要從詩歌的形象、意境中體會作者的情感。 有些詩歌的思想情感是通過比喻、象徵意義來體現的。理解這類詩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展開聯想和想像,准確把握詩歌形象的內涵,以便加深對感情的理解。 詩歌總要反映一定的時代生活,理解詩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時代特徵。同一題材的作品,由於詩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經歷、所處時代不同,會表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理解詩歌的感情還要顧及詩歌的類別、風格、流派等因素。例如,現實主義詩歌和浪漫主義詩歌在感情表達上就有區別,豪放派詞和婉約派詞表達的思想感情也常不同。 4. 詩歌的藝術特色 詩歌的藝術特色主要是指抒情手段、用典、構思和表現手法。鑒賞詩歌時要掌握詩歌常用的表達手段與藝術技巧,如擬人、比喻、借代、誇張、對比、象徵,以及以動寫靜、小中見大、虛實結合、襯托、托物言志等。
現代詩鑒賞的方法
1. 抓詩眼 詩眼是詩中最富表現力、最能開拓詩歌意境的關鍵詞句,是能使詩歌生輝的聚光點。詩眼的錘煉和設置在詩歌創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古今詩評家無不從這點出發賞析詩歌。 2. 析意象。 意象是詩人的主觀意念和外界客觀物象撞擊的產物,是詩人為了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把客觀的物象經過選擇、提煉,重新組合而產生的一種含有特定意義的語言藝術形象。詩歌中,詩人不僅要用意象進行思考和感受,還要用意象進行表達。 3. 明「虛」「實」 社會生活無限廣闊,詩人不可能把它們全部寫到詩作中去。因此,詩人往往用「實」表現「虛」,或用「虛」表現「實」。虛實相生,相互映襯,是詩歌創作的一條藝術規律。詩中的「虛」就是思想感情,詩中的「實」就是景物形象。詩歌如果只寫「虛」,會顯得抽象空洞,沒有詩味;如果只寫「實」,則會顯得死寂而缺乏生氣。 4. 推敲手法 詩人抒情的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為直抒胸臆,即在作品中直接顯現個人的心緒;另一種是詩人往往略去政治背景,以渲染景物和烘托氣氛的方法,如藉助比興、化用典故等手段,委婉地表情達意。 5. 知人論世 孟子雲:「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這句話是說,欲解其詩,必知其人,必論作者所處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