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武俠小說有什麼不好
呵呵。這位同學,我想我最有資格回答你這個問題了。
當你讀了很多武俠小說之後,長大了。你自然就知道答案了。
你同學說的不好的內容,都是看了些盜版的,不入流的人寫的武俠小說。
看武俠小說和學本事一樣,都要從正統開始,好的習慣要養成。先看大家作品。從金庸的武俠小說看起。你認真看個幾遍之後。這輩子可以不用看其他的武俠書了,他是曠世奇才。現在大學都有專門研究金庸的學科,你自己說武俠小說是好還是壞呢呵呵。研究透他的作品,你自己寫任何文章都是一流,你的想像力回無限延展。和別人就不一樣了。會改變自己的世界觀,會讓自己感覺到自己經歷了比同齡人經歷多的多的東西。
第二,不要看街邊賣的那種一本就是一個故事的垃圾武俠小說,那都是沒有水平的人寫的。拿些破東西編破故事,裡面還帶些黃色內容,有些垃圾文筆,甚至能影響你說話做人。
除了金庸的書,你還可以看 梁羽生,溫瑞安,古龍,卧龍生的書。我就是看他們的書長大的。
網路武俠你就別看了,都是小孩寫的,沒什麼社會經歷,就靠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沒有生活經歷的亂寫一通,俗稱奇幻武俠。。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就圖個痛快,都快趕上魔法電影了。。一點邏輯都沒有,就是瞎寫。切記,千萬別看。看了一定會後悔。
好了,今天就說這些。我本人最愛看的一部書是
溫瑞安的 神州奇俠 。你可以先看看。
B. 學生看武俠小說是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
那就看是怎樣的學生了
這種事還是看自己
如果能很好利用所看的去做正事是利大於弊
但如果去做壞事自然是弊大於利
而一般而言、大部分都是弊大於利的、 下面是一個實際例子:班會課聽課隨感 提早了一天告訴趙老師,我要聽他們班級的班會課。趙老師告訴我,他們班級的班會課都是由學生組織,最後老師只是點評一下。我聽了更想實地去感受他們的班會風格了。 在9班門口,看見學生們在走廊里玩耍,一群很純朴的孩子。打鈴過後,學生詫異地看著我站在班級門口。我笑著說,我今天要聽你們的班會課,然後全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幾個調皮的孩子說著「歡迎!」等我坐好了,趙老師進來,班會課開始。 先由值日班長匯報一天的情況,點名批評了一位同學,並責令那位同學站起來到講台前說明緣由。(學生自我管理的作用很大,我看那個男生很虛心地接受了批評。) 趙老師向班級兩個學生頒發了「免監考證書」,表彰他們在上學期以誠信待人,誠信考試,獲得了榮譽。(兩個環節花了5分鍾時間,很緊湊。) 隨後就有兩位學生走向講台,開始了這堂課的主題探究。 問題從學生初一時的雄心壯志談起,原先的壯志被時間消磨了不少,一些同學開始迷戀看武俠小說,看到痴迷的程度,晚上熄燈了還打著手電筒躲在被窩中徜徉。話題由此展開,看武俠小說,利大還是弊大。 兩個主持,一個主講,一個主記,黑板上的標題隨著話題的提出寫在了黑板上,同時「利」「弊」兩字寫在了黑板的兩旁。 同學們展開了討論,不激烈,但觀點清晰,看武俠小說,有利也有弊, 利在於能積累優美詞句、有利於構思作文、細節描寫細膩、能學習其中的英雄氣節、能放鬆心情…… 弊在於:浪費時間、容易沉迷、會產生幻想、易荒廢學業、影響睡眠和身體健康、浪費錢財、宣揚暴力、不適合學生觀看…… 主持人小結,看武俠小說,是弊大於利,而且還要選取時間、地點、場合,選擇合適的內容,最好看名家的作品,千萬不要拿起一本就讀,因為現在的許多武俠小說宣揚暴力,許多情節並不適合學生閱讀。所以奉勸一部分同學趕快懸崖勒馬,不要沉迷其中荒廢學業。 (驚訝於學生的組織能力,或許經常的鍛煉已經讓他們擁有了獨立站講台的能力,他們對課堂的駕馭能力,他們對問題的層層解剖以及他們用同理心對待同學身上的問題,很容易走進學生心裡說服學生。另一個主記的女生,一手漂亮、老練的粉筆字,把現場同學的發言很快地概括出關鍵詞書寫在黑板上,邏輯清晰,令人贊嘆。 於是想,班會課真的可以多些放權給學生,他們講他們的故事,他們解決他們的問題,作為老師,此時是朋友,是參謀,點撥迷津。教育效果依然可以很好!)
C. 看武俠小說有哪些好處和壞處我們應該怎樣讀武俠小說
學習武俠小說中對人物的描寫,但它主要還是用來消遣的.
不過一些武俠小說大師寫的作品很好,是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的!
D. 怎麼看待武俠小說在文學中的地位問題
說到武俠大家,不得不說"溫梁古溫”。金庸小說和大部分武俠小說,都屬於通俗小說,這一類作品的特點是語言通俗,情節離奇,受廣大民眾消遣閱讀。
作為武俠小說的領軍人物金庸,開創了新武俠的一代潮流。他塑造了郭靖,喬峰,令孤沖,楊過等形象生動的人物,提出"俠之大,為國為家”價值觀,將傳統狹隘的江湖恩怨,上升到了國家民族大義層面,應該說,"凡有華人處,莫不讀金庸”同中國功夫火遍世界一樣,不是沒有文學價值的。
流行的不一定最好,作為流行文化代表的武俠小說,離文學經典還是有一段距離的。六神磊磊讀金庸為業,那是他的腦洞夠大,而非小說本身具有無限的想像空間。因為即便最精彩的武俠小說,絕大多數人看過三兩遍後,也就乏味了。
在新一代的修仙,玄幻,穿越於一體的武俠類型出現後,讀金庸的人恐怕不如玩游戲的人多吧!
E. 金庸武俠小說到底哪兒不好
金庸武俠要說瑕疵,不是沒有,但基本構不成所謂的真正的缺點,金庸小說代表了中國人一貫的一種夢想(成人童話設定),他也展示了中國文化的一方面,甚至對一些封建禮教進行駁斥,雖然裡面還有一些糟粕(比如殺全家滅門的【正義】之舉(當然不會是主角),比如濫殺無辜(當然這也不是主角所為,韋小寶除外),比如不尊重歷史),但畢竟是小說,作者從來沒把小說里的內容作為正確的價值觀標榜給讀者,作者完全可以說【我這么說又沒說這樣一定是對的啊!】
沒錯!福樓拜寫《包法利夫人》可不是讓你去出軌,也沒說出軌是對的!
金庸小說在我看來,沒什麼大不好的,不過有人說,金庸把武俠寫完了,寫光了。
這么說,以前就有人這么說過,
然後,古龍給了這些人第一個巴掌
孫曉給了這些人第二個巴掌
先不管他們寫的好還是壞,我只知道,古龍和孫曉在真正意義上脫離了金庸的范疇
F. 武俠小說看多了有什麼害處
家長不同意孩子看武俠小說,這個很能理解,可憐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中急切,總要孩子一心學好課內知識,爭取好成績。其實何止武俠小說而已,還有很多其他有益的事,家長都不讓孩子做的。 客觀說來,看武俠小說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重要的是要掌握一個度的問題,不能因為看武俠小說而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武俠小說有很多寫得很好的,金庸的就不錯。但武俠小說中也有糟粕,讀武俠小說,千萬要注意取其精華,取其糟粕,尤其是其中的武打,有宣揚暴力的傾向,對孩子的影響更甚,會讓他們覺得「武功」就是一切。但武俠通常都是宣揚一種「邪不壓正」,正義一定會取得最終的勝利的思想,還有一種「武德」,可以培養人的正義感。 另外,武俠小說為了爭取讀者,都寫得格外的情節曲折,也就特別地吸引人,一方面有助於培育孩子的閱讀和寫作,另一方面也會使人沉迷。 看問題要看兩面,武俠小說沒有所說的那麼好,也沒有所說的那麼壞,重要的是怎麼去看待和處理。它對有些人來說是黃金,對有些人來說是毒品。而父母總是小心謹慎的,或者還有已有的對武俠小說的刻板印象。 說道中國文學的精髓,武俠小說還夠不上,古代所說的十教九流,小說是不入流的,更不要說武俠小說了。中國文學的精髓,或者說思想精華,最重要的是先秦的諸子百家。假如要學真正的文學,武俠小說可以不讀,先秦諸子卻不可不讀。 在中國來說,小說的地位到了近代才真正獲得認可,這是因為人們認識到小說具有強大的社會價值,而武俠小說由於社會價值不突出,基本上只作為一種消遣,不怎麼被看重。現在當然對武俠小說是有新的看待的,這個問題需要研究。 總之,看武俠小說,即使是作為一種消遣,也未嘗不可,只要不影響其他的事就行了。這個時代應當提倡適度的寬容。父母也要相信子女有自控力才行,不必強行禁止。
G. 武俠小說為什麼被認為是二流小說
武俠小說發展到現在,經歷了萌芽,輝煌的時期,而在現在已經在一個低谷時期,他未來的命運該何去何從,有眾多的作家在進行艱難的探索。可是就在這個時期,還是有一大幫人認為武俠小說乃充其量就是二流小說,永遠難登大雅之堂,喜歡武俠小說的人不在少數,而反對推廣武俠小說的人也不在少數。
我在上初中的時候,幾乎每天都在課堂老師的打擊之下偷看武俠小說,在老師的眼中武俠小說影響學生的學習,所以他們嚴厲鎮壓班上偷看武俠小說的人,甚至在班上設立了還幾個監督部門,只要發現蛛絲馬跡就要向他上報,然後他就會採取一系列措施來制裁這個看武俠小說的學生。比如:叫家長,沒收小說,或者讓學校處分這個學生等等。
對於這一點,老師抵觸武俠小說我們可以理解。
可是,現在一些社會名流仍然反對武俠小說在社會上的廣泛傳播,可是他們仍然阻止不了眾多武俠迷的熱情。任何小說開始都會受到打擊,作為中國文學史上地位最高的名著——《紅樓夢》,在一開始時也被認為是反書,官家嚴厲查處《紅樓夢》,可是民間看《紅樓夢》的人卻是多的數不勝數。同樣的,金庸的《射鵰英雄傳》一開始也被台灣當局認為是反書,更被一度在台灣禁止傳播。只因此書題目中的『射鵰』二字是敏感詞語,因為毛澤東有詩曰:惜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只識彎弓射大雕。因此台灣當局認為此書有吹捧毛澤東的嫌疑,當局就明令禁止金庸的書在台灣流轉。官面上是這么說,可是下層人民喜歡金庸的書,他們就偷著看,就包括台灣當局的蔣經國也偷著看。由此可見,武俠小說的受歡迎度是非常強烈的,即使是法律禁止,人民心中的那種愛好一旦被激發出來還是會堅持的去看。
就比如,現在武俠小說在民間流傳廣泛,許多人站出來說武俠小說就不是好書,甚至說是教唆人犯罪的書。這些人有很多,其中影響最大的乃就是王朔這個作家了。王朔在中國文學上的地位很高,因此他對文學的評價都會受到普遍關注,他曾經將矛頭直指金庸,說金庸的書他看了一點就再也看不下去了,說是武俠小說就不應該成為一種拿出來看的文學載體。
就這兒,我不想說別的,我就想舉個例子。香港的無厘頭大師——周星馳拍過很多電影,就剛好我這個年紀的人的成長幾乎就是看周星馳的電影長大的。什麼《唐伯虎點秋香》,《功夫》,《喜劇之王》啦,反正多的數也數不清,周星馳的電影每次的票房都很高,一次又一次刷新香港電影的票房紀錄。然而,上世紀拍了那麼多的高票房電影的周星馳卻一直與香港各類電影大獎無緣,什麼金像獎,金馬獎的,每次評獎的時候,明明是他的電影票房最高,可是人家就是不給他發,直到二十一世紀周星馳才憑借《功夫足球》獲得了這個獎。
在被問到為什麼把獎不早早發給周星馳的時候,那些評委給出的答案有點讓人啼笑皆非,他們說周星馳的電影太俗氣,上不了檯面,難登大雅之堂,雖然票房高但是質量不好。我們可以想一想,電影就是讓人看的,如果你拍的電影很高雅,所謂的質量很高,但是卻沒有一個人看,這部電影能是好電影嗎?
因此,我就覺得現在官方對待武俠小說的態度就好像是那些評委對待周星馳電影一樣的態度,他們將自身的觀點強加給別人,自己不喜歡武俠,於是就在整個社會反對武俠,抵制武俠。就好像王朔,他作為一個言行舉止都備受關注的公眾人物,他自己說他看了很多的書,可是我不知道他到底看了多少武俠書,就在公眾場合大肆宣揚武俠小說不好的觀點。具體關於王朔的那篇刊登在《中國青年報》上的文章《我看金庸》,大家有空可以看一看。在文章中王朔舉了一個例子,說是他買了一套《天龍八部》,看了第一本之後,第二本就再也看不下去了,一道菜的好壞不必把這道菜都吃完才得出結論吧。而且王朔在文章中闡述了自己的觀點,說是自己不喜歡武俠小說這種胡編亂造的感覺,幾個人一見面就是打,再見面還是打,明明可以說清楚的話偏偏又不說清楚。
以前我也說過武俠小說重在俠而不是武,可見俠才是武俠小說的靈魂所在,然而並不是說武就不重要了,武俠小說中沒有武的話,就很難吸引人去看它,因此小說中的打鬥往往才是最精彩的地方,主人公在受到殘害之後奮起反擊就在那打鬥的時刻。過去,主人公雖然身負絕世武功但是一身俠義,絕不肯仗著武功持強凌弱,然而在忍無可忍的時候,也就是人性的忍耐力到達極限的時候,他們就會用最簡單的手段來維護自己,那就是打,具體可以參看鄭豐《多情浪子痴情俠》中凌昊天的例子,面對江湖上任對他的陷害迫害,他百口難辯,最後就是用武功來解決一切,而打鬥正是最振奮人心的時刻。
所以,王朔他自己不喜歡武俠小說中的打鬥,甚至認為打鬥很幼稚,這一點他有他自己的感受,我們強迫不得,只是我認為他只是看到了武俠小說中的打鬥,而沒有看到武俠小說中的俠義。一個人可以不喜歡武,不喜歡武說明你的骨子裡是一個好和平的人,可是一個人不能不喜歡俠義,不喜歡俠義那就說明這個人的思想就有問題了。所以看武俠小說不單單要看到小說中的武,更要看到小說中的俠,如果看不到俠就大肆宣揚武俠小說難登大雅之堂的話,不管你是誰,更別說你的地位有多高,你仍然阻止不了眾多武俠迷向你噴出的口水。
綜上,武俠小說之所以難登所謂的大雅之堂的原因也就在此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