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儒家歷代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儒家歷代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鬧緩子、顏子、朱子等。
液猛模儒家,是先秦諸子百家之一,其創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時期和諸子地位平等,秦始皇"焚書坑儒"後,使儒家受到重創。
漢武帝為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聽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對思想實施鉗制,使儒家重新興起。
「儒學」、「儒家」、「儒教」這些概念要分清。儒學作為一種學說,儒家作為一個階層知纖,儒教作為一種信仰,三者需要區分開來。
❷ 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都有誰
儒家是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中的梁譽一支重要派別,其主要代表人物包括:
1. 孔子: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為「至聖先師」。其思想主張以「仁」為核心,追高渣碧求道德、政治、教育、禮儀等方面的完美。
2. 孟子: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被尊為「東方之聖」。他強調人性本善,並提出了「性善論」、「天命論」等重要思想,主張政治上應當以民本為中心。
3. 朱熹:宋代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儒家學派的重要傳承者之一。他注重經典的闡釋和注釋,並提出了「格物致知」、「誠實守信」、「致良知」等重要思想。
4. 王陽明:明代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被尊為「陽明先生」。他提出了「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等重要思想,強調道德修養與實踐相統一。
5. 陸九淵:清代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稱為「學界四先生」之一。他注重實踐和經驗,主張「實學為宗」,提出了「格物、致知、誠意、篤行」等重要思想。
以上僅是儒家學派的一些代表人物,儒家思想歷史上還戚舉有許多其他的重要代表人物和流派。
❸ 儒家思想代表作品及人物有什麼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創立者)、孟子、荀子、顏子、朱子、董仲舒、程頤、朱熹(繼孔子後最博學賣派豎的大儒)、陸九淵、王守仁等。
代表作品:四書五經(《中大大羨橘學》、《中庸》、《論語》、《孟子》、《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左傳》、《公羊傳》、《穀梁傳》等
❹ 儒家思想在不同時期的代表人物簡介及學說思想
公元前551年(周靈王二十一年)孔子生。提倡仁、義、禮等價值,挺立道德主體,開創了儒家學派。弟子記其言行,雜以己言,戰國初年成《論語》一書。公元前479年卒。
公元前483年(周敬王三十七年),子思生。孔子嫡孫。相培氏帶傳《禮記》中之《中庸》、《表記》及《坊記》,均為子思所作,但無確據。大抵子思能紹述孔子遺教,所以與其後之孟子,合成思孟學派。卒於公元前402年。
公元前379~前372年(周安王二十三年~周烈王四年)孟子生。以復興孔子學說為己任,主張性善論,為日後儒家學派建立嚴密的哲學體系。孟子及其弟子的學說集為《孟子》一書。卒於公元前294~前289年之間。
公元前340年(周顯王二十九年),荀子約生於此時,一方面繼承儒家重禮義的思想,一方面反對孟子的性善論而主張性惡論。著有《荀子》。卒於公元前245年。
公元前200年(西漢高祖七年),賈誼生。主張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加強中央集權,重農抑商。公元前168年卒。
公元前179年(西漢文帝元年),董仲舒生。是儒學陰陽五行化的代表人物,著有《春秋繁露》。公元前104年卒。公元前134年(西漢武帝元光元年)
董仲舒作《天人三策》,提出天人感應、天不變道亦不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等觀點。
公元前53年(西漢宣帝甘露元年),揚雄生。著《法言》、《太玄》等。公元18年卒。
公元79年(東漢章帝建初四年)東漢章帝召開白虎觀會議,論五經異同,由皇帝裁決,班固奉詔撰《白虎通義》,是儒學獨尊和陰陽五行化的標志。
768年(唐代宗大歷三年),韓愈生。排斥佛道,提倡儒家道統,為宋明理學張本。824年卒。
772年(唐代宗大歷七年),李翱生。著有《復性書》,提出復性說,為宋明理學之先驅。841年卒
993年(北宋太宗淳化四年),胡瑗生。與孫復、石介並稱宋初三先生,講明體達用之學,開宋儒性命之學先聲。卒於1059年。
1009年(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李覯生。批評儒家貴義賤利的觀點。有《直講李先生文集》行世,1032年作《禮論》七篇。1059年卒。
1011年(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邵雍生。象數之學大師,與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合稱北宋五子,為北宋重要思想家。著有《皇極經世》等書。1077年卒。
1017年(北宋真宗天禧元年),周敦頤生。宋明理學的創始人之一。在《太極圖說》中提出無極而太極的天道論觀點。其所提出的太極、理、氣、性命等,成為宋明理學的基本范疇。有《周子全書》。1073年卒。
1020年(北宋真宗天禧四年),張載生。創關學。提出太虛即氣說,從儒家天道論的觀點拒斥道、佛的形上學觀點。又提出見聞之知與德性之知、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等區分之觀點。有《張子全書》。1077年卒。
1032年(北宋仁宗明道元年),程顥生。次年,程頤
生。世稱二程,理學配蘆奠基人。程顥有《明道文集》,中以《定性書》、《識仁篇》為著。其學稱為洛學,為北宋理學之大宗。主性即理,然亦重視天道。程頤主性即
理,於工夫尤多措意。有《伊川文集》、《伊川易傳》等傳世。他們的著作收入《二程全書》。1085年,程顥卒。1107年,程頤卒。
1050年(北宋仁宗皇佑二年),謝良佐生。與游酢、楊時、呂大臨並稱程門四大弟子,認為心為仁,為天之理。著有《上蔡語錄》。1103年卒。
1053年(北宋仁宗皇佑五年),楊時生。思想接近大程,有《龜山集》。1135年卒。
1106年(北宋徽宗崇寧五年),胡宏生。以道為體用總名,倡言仁其體,義其用,合體與用,斯為道矣,創湖湘學派。著有《五峰集》、《知言》。1162年卒。
1130年(南宋高宗建炎四年),朱熹生。其學本二程而又能匯通各家,故為宋代理學之集大成者,復以朱注四書流行,影響後代思想極大。其學說在天道核局論方面繼承程頤講性即理,在工夫論方面倡言格物致知學說。平生著作極多,主要有《四書集注》、《朱子大全》、《朱子語類》等。1200年卒。
1133年(南宋高宗紹興三年),張栻生。與朱熹、呂祖謙並稱東南三先生,有《南軒集》。1180年卒。
1134年(南宋高宗紹興四年),薛季宣生。創永嘉學派。1173年卒。
1137年(南宋高宗紹興七年),呂祖謙生。《東萊文集》等。1181年卒。
1139年(南宋高宗紹興九年),陸九淵生。為心學派的開創者,提出心即理,發明本心等觀點。有《象山先生全集》。1193年卒。
1141年(南宋高宗紹興十一年),楊簡生。陸九淵弟子,有《慈湖遺書》。1225年卒。
1143年(南宋高宗紹興十三年)陳亮生。永康學派創始人,主張義利雙行,王霸並用。有《龍川文集》。1194年卒。
1150年(南宋高宗紹興二十年)葉適生。主張功利之學,有《習學記言序目》、《水心文集》等。1223年卒。
1167年(南宋孝宗幹道三年)蔡沈生。耽於象數學,有《書經集傳》等。1230年卒。
1175年(南宋孝宗淳熙二年)朱熹、陸九淵有鵝湖之會,前者代表理學學派,後者代表心學學派,兩家就工夫論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1178年(南宋孝宗淳熙五年)真德秀生。有《西山文集》等。1235年卒
魏了翁生。有《鶴山全集》。1237年卒。
1181年(南宋孝宗淳熙八年)陸九淵登白鹿洞書院講學,講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之義。
1185年(南宋孝宗淳熙十二年)陳亮訪問朱熹,此後三年兩人書信往還,討論王霸義利問題。
1187年(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陸九淵登貴溪應天山講學。居山5年間,與朱熹辯論太極、無極問題。
1209年(南宋寧宗嘉定二年)許衡生。有《魯齋遺書》。1281年卒。
1249年(南宋理宗淳佑九年)吳澄生。與許衡齊名。1333年卒。
1389年(明太祖洪武二十二年)薛瑄生。著有《讀書錄》,為河東學派代表人物。1464年卒。
1428年(明宣宗宣德三年)陳獻章生。重心性之學,有《白沙集》。1500年卒。
1465年(明憲宗成化元年)羅欽順生。主張理在氣中。1547年卒。
1472年(明憲宗成化八年)王守仁生。發揚光大陸九淵之學,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學說,形成陽明學派,是明代理學的大宗,影響至今不息。有《傳習錄》、《大學問》等。1529年卒。
1474年(明憲宗成化十年)王廷相生。主張理根於氣,有《慎言》、《雅述》等。1544年卒。
1483年(明憲宗成化十九年)王艮生。創立泰州學派。1541年卒。
1496年(明孝宗弘治九年)錢德洪生。王守仁學說的傳人,有《緒山會語》。1574年卒。
1498年(明孝宗弘治十一年)王畿生。王守仁之學傳人,有《王龍溪集》。1583年卒。
1509年(明武宗正德四年)王守仁在貴陽書院講授知行合一與致良知學說。
1517年(明武宗正德十二年)何心隱生。泰州學派代表人物之一。有《何心隱集》。1579年卒。
1527年(明世宗嘉靖六年)李贄生。猖狂不拘世法,然亦能出己見。如以人心之私,乃自然之理,且提出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以及「聖人與凡人一」等,皆別有所見。著有《焚書》、《藏書》等。1602年自殺。
1528年(明世宗嘉靖七年)王艮講學於陽明書院,講百姓日用即道。
1578年(明神宗萬曆六年)劉宗周生。反對王守仁致良知教,主張誠意、慎獨之學,創立蕺山學派,是明代理學的殿軍。有《劉子全書》、《劉子全書遺編》。1645年卒。
1584年(明神宗萬曆十二年)孫奇逢生。與黃宗羲、李顒並稱三大儒。1675年卒。
1604年(明神宗萬曆三十二年)陳確生。反理學和佛學。1677年卒。
顧憲成、高攀龍始講學東林書院。
1610年(明神宗萬曆三十八年)黃宗羲生。啟蒙思想家和思想史家,主張「盈天地皆心也」的心學觀點,政治上批判君主專制。1662年著《明夷待訪錄》,1676年《明儒學案》成書,並著有《宋元學案》等。1695年卒。
1611年(明神宗萬曆三十九年)方以智生。著作宏富,有《物理小識》、《通雅》、《東西均》等。1671年自殺。
1613年(明神宗萬曆四十一年)顧炎武生。以音韻治經,開清代朴學之風。1662年著《天下郡國利病書》,1670年始刻《日知錄》8卷。1682年卒。
1619年(明神宗萬曆四十七年)王夫之生。宋明理學的總結者。提出無其器則無其道、變化日新及行可兼知等觀點。著述甚豐,著作被集為《船山遺書》。1692年卒。
1627年(明熹宗天啟七年)李顒生。講學關中,有《四書反身錄》、《二曲集》。1705年卒。
1629年(明思宗崇禎二年)劉宗周講學蕺山,黃宗羲侍講席。
1635年(明思宗崇禎八年)顏元生。提倡實學。1704年卒。李塨傳其學,世稱「顏李學派」,二人著作編為《顏李遺書》。
1642年(明思宗崇禎十五年)李光地生。深得康熙皇帝賞識,奉命主編《性理大全》、 《朱子大全》等書。1718年卒。
1723年(清世宗雍正元年)戴震生。主張理存於欲,批判宋明理學「存天理、滅人慾」的思想是以理殺人的工具。有《孟子字義疏證》等。1777年卒。
1763年(清高宗乾隆二十八年)焦循生。認為人有智慧,能進化,進化必有賴於習行,同時主張人性善。有《孟子正義》等。1820年卒。
1775年(清高宗乾隆四十年)凌曙生。公羊學家,有《春秋繁露注》、《春秋公羊孔疏》等。1829年卒。
1776年(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戴震《孟子字義疏證》成書。
1791年(清高宗乾隆五十六年)劉寶楠生。有《論語正義》等。1855年卒
1792年(清高宗乾隆五十七年)龔自珍生。開近代以公羊議政之風,有《定庵文集》。1841年卒。
段玉裁編《東原先生文集》。
1794年(清高宗乾隆五十九年)魏源生。初尚宋儒理學,後主今文。師劉逢祿,習公羊春秋,與龔自珍相友善,並稱「龔魏」。宣傳變法,有《海國圖志》、《古微堂集》等。1857年卒。
1811年(清仁宗嘉慶十六年)曾國藩生。理學家,有《曾文正公集》等。1872年卒。
1837年(清宣宗道光十七年)張之洞生。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有《勸學篇》等。 1909年卒。
1848年(清宣宗道光二十八年)孫詒讓生。著有《周禮正義》和《墨子間詁》等。1908年卒。
1858年(清文宗咸豐八年)康有為生。以公羊學托古改制,引起近代思想界的震動。1927年卒。
1865年(清穆宗同治四年)譚嗣同生。主張變法,有《仁學》。1898年遇害。
1869年(清穆宗同治八年)章炳麟生。古文學大師,有《章氏叢書》等。1936年卒。
1873年(清穆宗同治十二年)梁啟超生。與其師康有為編撰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倡言變法維新。倡導用新方法研究學術史,啟蒙之功不可掩。著作編為《飲冰室合集》。1929年卒。
1884年(清德宗光緒十年)劉師培生。國學大師,著作由錢玄同編為《列申叔先生遺書》。1919年卒。
1885年(清德宗光緒十一年)熊十力生。當代新儒主要開宗人,援佛入儒,建立新唯識論的哲學體系。著有《新唯識論》。1968年卒。
1893年(清德宗光緒十九年)梁漱溟生。當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有《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中國文化要義》等。1988年卒。
1895年(清德宗光緒二十一年)錢穆生。有《先秦諸子系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等。是當代中國學術重鎮新亞書院的主要創辦人。1990年卒。
馮友蘭生。著有《中國哲學史新編》、《貞元六書》多種,為新儒家重要代表人物。1990年卒。
1896年(清德宗光緒二十二年)康有為著《孔子改制考》。
1902年(清德宗光緒二十八年)賀麟生。有《文化與人生》、《當代中國哲學》等。1992年卒。
1909年(清宣統元年)唐君毅生。當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在港台和海外有著廣泛的影響,其哲學體系為心靈九境說。代表著作為《中國哲學原論》、《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1978年卒。
牟宗三生。當代新儒家大師,與唐君毅並稱唐牟,建立道德的形上學及兩層存有論的哲學系統。著有《心體與性體》、《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現象和物自身》、《圓善論》等。1995年卒。
1921年梁漱溟所著《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出版,是書為當代新儒家的重要文化哲學著作。
1923年張君勱在清華大學做名為《人生觀》的講演,「科學與玄學論戰」展開。
1949年梁漱溟完成《中國文化要義》,認為中國文化的支柱是孔子精神及儒家思想。
1950年錢穆、唐君毅等在香港成立新亞書院,成為現代新儒家興起和發展的主要學術基地。
1958年唐君毅、張君勱、徐復觀、牟宗三等人在香港發表《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全面表述當代新儒家的文化現代化觀點。
1966年唐君毅所著《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出版。1968年《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出版。1973年《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出版。1975年《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出版。
1971年牟宗三所著《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出版。
1975年牟宗三所著《現象與物自身》出版。
1977年唐君毅所著《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出版。
1985年牟宗三所著《圓善論》出版 。
❺ 儒道之天下霸主有幾個女主
有六個。
《儒道之天下霸主》是一部歷史類型網路小說,作者是先飛看刀。男主寧江;女主小芳、春箋麗、桃霏、鸞梅、紅蝶、綺夢。
網路小說是依託網路基礎平台,由網路作家發表的小說。它是隨著網路的快速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新興小說類型。
網路小說風格自由,題材不限,發表閱讀方式都較為簡單,主要體裁以玄幻和言情居多。
內容簡介
八百年前,大儒董天舒於泰山之巔鑄聖成功,開啟了八百年的儒家天下。
如今,蠻夷入侵,缺裂山河破碎,元魔皇暗藏殺機,異界修羅虎視眈眈。
為了救妹妹穿越重生的寧江,要怎樣在儒道崩潰後的天下大亂中,步步稱霸,伏帶閉拯救華夏?
儒道的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真相?鬼谷七徒,三卷天書,昆侖天界,六瓣奇花,這一連串的歷史中,又隱藏著什麼樣的隱秘?
世人敬我,我當努力,不行悉負世人。
世人笑我,我更當努力,笑盡世人。
醒掌天下權,醉卧美人膝,回首看人間,笑盡天下英雄。
❻ 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程頤、朱熹、陸九淵、王守仁等。
列舉五個如下:
1、孔子
孔子(答凱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
孔子創立的儒家學派是中國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思想流派。「學在民間」的教育傳統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建構與傳承起了重要作用。「六經」奠定了中國封建政治的理論基礎,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
2、孟子
孟穗舉昌子(約前371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軻,字型大小不詳(子輿、子居等字表皆出自偽書,或後人杜撰),戰國時期鄒國(今山東鄒城市)人。戰國時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僅次於孔子,與孔子並稱「孔孟」。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
孟子繼承並發展了孔子的學說,成為儒家學派的重要奠基人,在儒家學派中的地位很高,後人稱孔子為「至聖」,稱孟子為「亞聖」,稱儒家思想為「孔孟之道」。唐代以後,《孟子》一書被當做經典,南宋朱熹將其列為四書之一。孟子的思想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很大影響。
3、荀子
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華夏族(漢族),戰國末期趙國人 。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位於今山東蘭陵縣)猜扒令。
荀子提出「天命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他認為自然界的運行有自己的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人也可以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改造自然,使自然更好的為人類服務。
4、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漢廣川(河北景縣廣川鎮大董故庄村)人,儒學大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義哲學家和今文經學大師。漢景帝時任博士,講授《公羊春秋》。
董仲舒一生歷經四朝,度過了西漢王朝的極盛時期,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約75歲。死後得武帝眷顧,被賜葬於長安下馬陵。
5、朱熹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
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❼ 儒道之天下霸主_by先飛看刀_txt全文免費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0iy0r83xT9G5zFkTW6LXHQ 提取碼: 9t75
該小說講述了漢末三國,爭霸天下!劉玉章成了劉璋,開始了他的暗弱三國之旅暗弱的是劉璋還是三國你以為自己能改變世界其實改變的是自己刀筆撰的是歷史刀劍寫的是文明文明是殺出來的。
❽ 春秋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
諸子百家: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是戰國時期重要的學派之一,它以春秋時孔子為師,以六藝為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的一個學術派別。
儒家強調教育的功能,認為重教化、輕刑罰是國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張「有教無類」,對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應該進行教育,使全國上下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還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服人,呼籲恢復「周禮」,並認為「周禮」是實現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戰國時,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兩派。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莊子。作品:《道德經》、《莊子》
道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又稱「道德家」。這一學派以春秋末年老子關於「道」的學說作為理論基礎,以「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本源、構成和變化。認為天道無為,萬物自然化生,否認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提倡清靜無為,守雌守柔,以柔克剛。政治理想是「小國寡民」、「無為而治」。老子以後,道家內部分化為不同派別,著名的有四大派:莊子學派、楊朱學派、宋尹學派和黃老學派。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創始人為墨翟。
這一學派以「兼相愛,交相利」作為學說的基礎:兼,視人如己;兼愛,即愛人如己。「天下兼相愛」,就可達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張尚賢、尚同和非攻;經濟上主張強本節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時,又提出「非命」的主張,強調靠自身的強力從事。
墨家有嚴密的組織,成員多來自社會下層搏鍵,相傳皆能赴火蹈刀,脊或以自苦勵志。其徒屬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領袖稱「巨(鉅)子」。其紀律嚴明,相傳「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呂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後,分裂為三派。至戰國後期,匯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認識論、邏輯學、數學、光學、力學等學科的研究,是謂「墨家後學」(亦稱「後期墨家」),另一支則轉化為秦漢社會的游俠。
四、法家:代表人物:韓非、李斯。作品:《韓非子》
法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故稱之為法家。春秋時期,管仲、子產即是法家的先驅。戰國初期,李悝、商基野巧鞅、申不害、慎到等開創了法家學派。至戰國末期,韓非綜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勢」和申不害的「術」,以集法家思想學說之大成。
這一學派,經濟上主張廢井田,重農抑商、獎勵耕戰;政治上主張廢分封,設郡縣,君主專制,仗勢用術,以嚴刑峻法進行統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則主張禁斷諸子百家學說,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其學說為君主專制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論根據和行動方略。
《漢書·藝文志》著錄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書》和《韓非子》。
五、名家:代表人物:鄧析、惠施、公孫龍和桓團。作品:《公孫龍子》
名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從事論辯名(名稱、概念)實(事實、實在)為主要學術活動而被後人稱為名家。當時人則稱為「辯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為惠施和公孫龍。
六、陰陽家:代表人物:鄒衍
陰陽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提倡陰陽五行學說,並用它解釋社會人事而得名。這一學派,當源於上古執掌天文歷數的統治階層,代表人物為戰國時齊人鄒衍。
陰陽學說認為陰陽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兩種對立和轉化的力量,可用以說明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五行學說認為萬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原素組成,其間有相生和相勝(葜)兩大定律,可用以說明宇宙萬物的起源和變化。鄒衍綜合二者,根據五行相生相勝說,把五行的屬性釋為「五德」,創「五德終始說」,並以之作為歷代王朝興廢的規律,為新興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論根據。
《漢書·藝文志》著錄此派著作二十一種,已全部散佚。成於戰國後期的《禮記·月令》,有人說是陰陽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屬陰陽家之作,《呂氏春秋·應同》、《淮南子·齊俗訓》、《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保留一些陰陽家的材料。
七、縱橫家:代表人物:蘇秦、張儀。主要言論傳於《戰國策》
縱橫家是中國戰國時以縱橫捭闔之策游說諸侯,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的謀士。列為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蘇秦、張儀等。
戰國時南與北合為縱,西與東連為橫,蘇秦力主燕、趙、韓、魏、齊、楚合縱以拒秦,張儀則力破合縱,連橫六國分別事秦,縱橫家由此得名。他們的活動對於戰國時政治、軍事格局的變化有重要的影響。
《戰國策》對其活動有大量記載。據《漢書·藝文志》記載,縱橫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八、雜家:代表人物:呂不韋
雜家是戰國末期的綜合學派。因「兼儒墨、合名法」,「於百家之道無不貫綜」(《漢書.藝文志》及顏師古注)而得名。秦相呂不韋聚集門客編著的《呂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雜家著作集。
九、農家,
農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注重農業生產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農業生產的官吏。他們認為農業是衣食之本,應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記有許行其人,「為神農之言」,提出賢者應「與民並耕而食,饔饗而治」,表現了農家的社會政治理想。此派對農業生產技術和經驗也注意記錄和總結。《呂氏春秋》中的〈上農〉、〈任地〉、〈辯土〉、〈審時〉等篇,被認為是研究先秦農家的重要資料。
十、小說家,
小說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採集民間傳說議論,藉以考察民情風俗。《漢書·藝文志》雲:「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
諸子百家簡述
諸子百家中,儒家創始人孔子因繼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統,在諸子百家中脫穎而出。以致儒家學說不僅在諸子百家中地位顯著,而且還成為傳統文化的主流、核心內容,對中民民族精神形成產生了無與倫比的影響。事實上,我們可以說,儒家並非通常意義上的學術或學派,儒家學說是華夏民族的文化精華,也是華夏固有價值系統的一種表現。它已滲透傳統文化的每一根毛細血管之中,極大地影響著中國文化的每一個領域。凡是從中國土壤里產生的學說思想、宗教派別,甚至是外來文化、外來宗教,都不能避免帶上儒家文化的痕跡。於今而言,猶不止此。儒家思想亦對世界文化還產生了永久的影響(我們知道,日本和「四小龍」推崇儒學也是在它們已實現或者基本現代化後,為解決現代化所帶來的信仰危機、道德滑坡問題而採取的補偏救弊措施。所謂「東南亞文化圈」,基本上就是以儒學為主體的文化構成模式。它有力地推動了東南亞的社會文明與進步。隨著歷史的發展,儒家倫理正在進入西方國家)。
關於對諸子百家的派別歸類,司馬談列舉了六家,「乃論六家之要指曰:易大傳:『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途。"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德,此務為治者也」(《史記·太史公自序》)。《漢書·藝文志》中的劉歆《七略》的諸子略分為十家: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除去小說家不談,所以稱"九流十家"。
諸子所以說是政治學派的總稱,是因為其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為國君提供政治方略。儒家主張以德化民;道家主張無為而治;法家主張信賞必罰;墨家主張兼愛尚同;名家主張去尊偃兵。漢代以後,墨家和名家成為絕學,農家獨立成一門技術性學科,陰陽家演化為神秘的方術。因此對後來大一統王朝政治產生影響的只有儒、道、法。
諸子百家的許多思想給後代留下了深刻的啟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辯證法;墨家的科學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軍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閃爍光芒。便是那「詭辯」的名家,也開創了中國哲學史上的邏輯學領域。我們可以、也應該鑒借儒家的剛健有為精神,來激勵自己發憤圖強;鑒借儒家的公忠為國精神,來培育自己的愛國情懷;鑒借儒家的"以義制利"精神,來啟示自己正確對待物質利益,鑒借儒家的仁愛精神,來培育自己熱愛人民的高尚情操;鑒借儒家的氣節觀念,來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強的獨立人格;也鑒借墨家的"兼愛"、"尚賢"、"節用";道家的「少私寡慾」、「道法自然」;法家的"廢私立公",等等思想。
❾ 儒家歷代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古今中外歷代儒教研究、實踐者列表: 古聖先賢 唐堯 虞舜 夏禹 商湯王 周文王 周武王 先聖周公 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孔子 大成殿四配十二哲 四配 復聖顏子(顏回) 宗聖曾子(曾參) 述聖子思子(孔伋) 亞聖孟子(孟軻) 先賢十二哲 閔損 冉耕 冉雍 宰予 端木賜 冉求 仲由 言偃 卜商 顓孫師 有若 朱熹 中國 先秦 孔丘(孔子) 顏回(顏淵) 端木賜(子貢) 仲由(子路) 卜商(子夏) 言偃(子游) 閔損(閔子騫) 冉耕(冉伯牛) 冉雍(仲譽答喚弓) 宰予(宰我) 冉求(冉有) 顓孫師(子張) 澹臺滅明(子羽) 宓不斉(子賤) 公冶長(子長) 原憲(子思) 南宮括(子容) 公皙哀(季次) 曾蒧(曾皙) 顏無繇(顏路) 商瞿(子木) 高柴(子羔) 漆雕開(子開) 公伯繚(子周) 司馬耕(子牛) 樊須(樊遅) 有若 公西赤(子華) 巫馬施(子旗) 曾參(曾子) 孔伋(子思) 孟軻(孟子) 荀況(荀子) 前漢 魯詩 申培(申公) 王式 齊詩 轅固(轅固生) 翼奉 韓詩 韓嬰(韓生) 後蒼 毛詩 毛亨 毛萇 徐敖 尚書 伏勝(伏生) 歐陽生 張湯 兒寛 夏侯始昌 歐陽高 夏侯勝 夏侯建 蕭望之 周堪 朱雲 孔安國 李尋 禮 高堂生 徐生 孟卿 戴徳(大戴) 戴聖(小戴) 慶普 易 田何(田生) 楊何 丁寛 施仇 孟喜 梁丘賀 京房 費直 高相 五鹿充宗 春秋公羊傳 董仲舒 胡毋生 眭弘 嚴彭祖 顏安樂 春秋穀梁傳 瑕慶凱丘江生 劉向 論語 張禹 其他 叔孫通 陸賈 賈誼 劉歆 揚雄 後漢 鄭興 范升 陳元 賈逵 桓榮 丁鴻 王充 仲長統 崔駰 班固 馬融 鄭玄 蔡邕 趙曄 衛宏 周堪 何休 服虔 許慎 魏晉南北朝時代 何晏 王弼 王肅 譙周 虞翻 文立 徐苗 杜夷 杜預 范宣 范弘之 鄭鮮之 何承天 劉瓛 陸澄 伏曼容 何佟之 司馬筠 卞華 皇侃 沈文阿 沈洙 全緩 張譏 沈不害 隋 劉焯 劉炫 王通 唐 陸德明 顏師古 孔穎達 賈公彥 啖助 趙匡 陸淳 李鼎祚 韓愈 李翱 柳宗元 劉禹錫 五代?宋 聶崇義 邢昺 孫奭 胡瑗 孫復 石介 歐陽修 李覯 王安石 司馬光 張載 周敦頤 邵雍 程舉激顥 程頤 蘇軾 蘇轍 謝良佐 呂大臨 游酢 楊時 胡安國 胡寅 胡宏 張栻 羅從彥 李侗 朱熹 呂祖謙 陳亮 葉適 陸九韶 陸九齡 陸九淵(象山) 黃干 輔廣 蔡元定 蔡沈 陳淳 真徳秀 魏了翁 程大昌 黃震 王應麟 元 趙復 姚樞 許衡 劉因 吳澄 明 劉基 宋濂 方孝孺 胡廣 曹端 薛瑄 吳與弼 胡居仁 陳獻章 婁諒 丘浚 黃佐 羅欽順 王廷相 王守仁(陽明) 王畿(龍渓) 錢德洪(緒山) 鄒守益(東廓) 歐陽德(南野) 聶豹(雙江) 羅洪先(念庵) 劉文敏(兩峰) 王時槐(塘南) 王艮(心斎) 顏鈞(山農) 羅汝芳(近渓) 周汝登(海門) 何心隱(本名:梁汝元) 李贄(卓吾) 呂坤 顧憲成 高攀龍 劉宗周(蕺山) 孫奇逢 清 黃宗羲(梨洲) 顧炎武(亭林) 王夫之(船山) 傅山 張履祥 陸世儀 毛奇齡 呂留良 李顒 朱彝尊 陸隴其 徐幹學 胡渭 萬斯大 萬斯同 熊賜履 顏元 李塨 閻若璩 潘耒 姚際恆 方苞 江永 惠棟 全祖望 庄存與 江聲 王鳴盛 戴震 紀昀 錢大昕 朱筠 余蕭客 畢沅 姚鼐 段玉裁 王念孫 章學誠 邵晉涵 崔述 汪中 洪亮吉 庄述祖 孔廣森 孫星衍 張惠言 江藩 焦循 阮元 王引之 方東樹 劉逢祿 胡培翚 陳奐 劉文淇 劉寶楠 龔自珍 魏源 陳喬樅 陳澧 劉毓嵩 俞樾 黃以周 王闓運 戴望 王先謙 孫詒讓 皮錫瑞 廖平 康有為 章炳麟(太炎) 民國以降(當代新儒家) 第一代(1921-1949) 熊十力 梁漱溟 馬一浮 張君勱 錢穆 第二代(1950-1979) 方東美 唐君毅 牟宗三 徐復觀 第三代(1980...) 成中英 劉述先 杜維明 余英時 蔣慶 陳明 等等…… 日本 近世 德川光圀 橫井小楠 伊藤東涯 大槻磐溪 朱子學(程朱理學) 藤原惺窩 林羅山 山崎暗齋 野中兼山 淺見?齋 五井蘭洲 佐藤直方 木下順庵 中井竹山 雨森芳州 貝原益軒 新井白石 室鳩巢 松崎慊堂 佐藤一齋 佐久間象山 橫井小楠 陽明學(陸王心學) 中江藤樹 熊澤蕃山 三宅石庵 大鹽平八郎 山田方谷 佐藤一齋 佐久間象山 古學 古學(聖學) 山鹿素行 古義學 伊藤仁齋 伊藤東涯 古文辭學 荻生徂徠 松宮觀山 近代 朝鮮 新羅 薛聰 崔致遠 高麗 安珦 李齊賢 鄭夢周 李氏朝鮮 李退溪 李栗谷 宋時烈 孔廟東廡奉祀先賢先儒 先賢 蘧瑗 字伯玉,衛國人,仕靈公稱賢大夫。 先賢 澹臺滅明 孔子門人,字子羽,魯國人。 先賢 原憲 孔子門人,字子思,宋國人。 先賢 南宮適 孔子門人,字子容,魯國人,孔子以兄之女妻之。 先賢 商瞿 孔子門人,字子木,魯國人,孔子以易傳。 先賢 漆雕開 孔子門人,字子若,蔡國人。 先賢 司馬耕 孔子門人,字子牛,宋國人。 先賢 梁鱣 孔子門人,字叔魚,齊國人。 先賢 冉儒 孔子門人,字子魯,魯國人。 先賢 伯虔 孔子門人,字子析,魯國人。 先賢 冉季 孔子門人,字子產,魯國人。 先賢 漆雕徒父 孔子門人,又名文,字子期,魯國人。 先賢 漆雕哆 孔子門人,字子斂,魯國人。 先賢 公西赤 孔子門人,字子華,魯國人。 先賢 任不齊 孔子門人,字子選,魯國人。 先賢 公良孺 孔子門人,字子正,陳國人。 先賢 公肩定 孔子門人,字子中,魯國人。 先賢 鄡單 孔子門人,字子家,魯國人。 先賢 罕父黑 孔子門人,字子索,魯國人。 先賢 榮旗 孔子門人,字子祺,魯國人。 先賢 左人郢 孔子門人,字子行,魯國人。 先賢 鄭國 孔子門人,字子徒,魯國人。 先賢 原亢 孔子門人,字子籍,魯國人。 先賢 廉潔 孔子門人,字子庸,衛國人。 先賢 叔仲會 孔子門人,字子期,魯國人。 先賢 公西輿如 孔子門人,字子之,魯國人。 先賢 邽巽 孔子門人,字子斂,魯國人。 先賢 陳亢 孔子門人,字子禽,陳國人。 先賢 琴張 孔子門人,字子開,衛國人。 先賢 步叔乘 孔子門人,字子車,齊國人。 先賢 秦非 孔子門人,字子之,魯國人。 先賢 顏噲 孔子門人,字子聲,魯國人。 先賢 顏何 孔子門人,字子冉,魯國人。 先賢 縣亶 孔子門人,字子象,魯國人。 先賢 樂正克 孟子門人,鄒人,在魯為政。 先賢 萬章 孟子門人,鄒人,佐孟子著作七篇。 先賢 周敦頤 字茂叔,宋代人號濂溪先生。 先賢 程顥 字伯淳,宋代人,述明五經,號明道先生。 先賢 邵雍 字堯夫,宋人,號安樂先生。 先儒 韓愈 字退之,唐時人。 先儒 范仲淹 字希文,宋時人。 先儒 胡瑗 字翼之,宋時人。 先儒 韓琦 字稚圭,宋時人。 先儒 楊時 字中立,宋時人。 先儒 羅從彥 字仲素,宋時人。 先儒 李綱 字伯紀,宋時人。 先儒 李侗 字願中,宋時人。 先儒 張栻 字敝夫,宋時人。 先儒 黃干 字直卿,宋時人。 先儒 輔廣 清光緒六年從祀。 先儒 真德秀 字希元,宋時人。 先儒 何基 字子恭,宋時人。 先儒 文天祥 字履善,宋時人。 先儒 趙復 字仁甫,宋時人。 先儒 吳澄 字幼清,元時人。 先儒 許謙 字益之,號白雲先生,元時人。 先儒 曹端 字正夫,明時人,著孝經述解。 先儒 王守仁 字伯安,明時人。 先儒 薛瑄 字德溫,明時人。 先儒 羅欽順 字允升,明時人。 先儒 呂丹 字仲木,號涇野,明時人。 先儒 黃道周 字幼平,明時人,明末殉節。 先儒 陸世儀 字道威,號桴亭,明亡隱逸不仕。 先儒 顧炎武 清光緒三十四年從祀。 先儒 湯斌 字孔伯,清時人。 先儒 穀梁赤 字元始,周時人,著穀梁傳。 先儒 伏勝 字子賤,秦之博士,獨壁藏之作尚書傳四十一篇。 先儒 毛亨 漢時人,以詩學授毛萇。 先儒 後蒼 字近君,漢代人,傳禮記於戴德及德從兄子聖。 先儒 劉德 漢景帝之子,封河間王。 先儒 許慎 字叔重,漢時人,著五經正義。 先儒 董仲舒 漢代人,仕武席博識高才。 先儒 杜子春 東漢時人,著周體解。 先儒 范寧 字武子,晉時人。 孔廟西廡奉祀先賢先儒 先賢 公孫僑 字子產,仕鄭為大夫。 先賢 林放 字子邱,魯國人,問禮於孔子。 先賢 宓不齊 孔子門人,字子賤,魯國人。 先賢 公冶長 孔子門人,字子長,魯國人,孔子以其女妻之。 先賢 公皙哀 孔子門人,字季次,齊國人。 先賢 高柴 孔子門人,字子羔,衛國人。 先賢 樊須 孔子門人,字子遲,魯國人。 先賢 商澤 孔子門人,字子季,齊國人。 先賢 巫馬施 孔子門人,字子期,魯國人。 先賢 顏辛 孔子門人,字子柳,魯國人。 先賢 曹恤 孔子門人,字子循,蔡國人。 先賢 公孫龍 孔子門人,字子石,楚國人。 先賢 秦商 孔子門人,字子不,魯國人。 先賢 顏高 孔子門人,字子驕,魯國人。 先賢 壤駟赤 孔子門人,字子徒,秦國人。 先賢 石作蜀 孔子門人,字子明,周人。 先賢 公夏首 孔子門人,字子乘,魯國人。 先賢 後處 孔子門人,字子里,周人。 先賢 奚容蒧 孔子門人,字子哲,魯國人。 先賢 顏祖 孔子門人,字子商,魯國人。 先賢 勾井疆 孔子門人,字子疆,衛國人。 先賢 秦祖 孔子門人,字子南,秦國人。 先賢 縣成 孔子門人,字子祺,魯國人。 先賢 公祖句茲 孔子門人,字子之,魯國人。 先賢 燕伋 孔子門人,字子思,魯國人。 先賢 樂欬 孔子門人,字子聲,魯國人。 先賢 狄黑 孔子門人,字子哲,魯國人。 先賢 孔忠 孔子門人,孔子兄伯尼之子。 先賢 公西蒧 孔子門人,字子尚,魯國人。 先賢 顏之仆 孔子門人,字子叔,魯國人。 先賢 施之常 孔子門人,字子恆,魯國人。 先賢 申棖 孔子門人,字子周,魯國人。 先賢 左邱明 周人,作春秋傳。 先賢 秦冉 孔子門人,字子開,蔡國人。 先賢 牧皮 孔子門人,魯國人。 先賢 公都子 孟子門人,十七弟子之一,魯國人。 先賢 公孫丑 孟子門人,齊國人。 先賢 張載 字子原,宋代人,號橫渠先生。 先賢 程頤 字正叔,宋代人,與兄程顥同著作經書,號伊川先生。 先儒 公羊高 子夏門人,周末時人,著作公羊傳。 先儒 孔安國 孔子十一世,漢時人。 先儒 毛萇 字長生,漢時人,注詩傳著毛詩。 先儒 高堂生 字子伯,漢時人,禮經被秦毀獨能傳十七篇。 先儒 鄭康成 漢時人,受書於馬融,融日我道東矣。 先儒 諸葛亮 字孔明,後漢時人,輔劉氏重興漢室有前後出師表。 先儒 王通 字子淹,隋朝人,卒謚文中子。 先儒 陸贄 字敬輿,唐時人。 先儒 司馬光 字君實,宋代人,著資治通鑒。 先儒 謝良佐 字顯道,宋時人,著論語說。 先儒 歐陽修 字永叔,宋代人。 先儒 胡安國 字康侯,宋時人。 先儒 尹焞 字彥明,宋時人,師事程頤著作論語解。 先儒 呂祖謙 字作恭,宋時人。 先儒 袁焱 明時人。 先儒 蔡沈 字仲默,宋時人。 先儒 陸九淵 字子靜,宋時人。 先儒 陳淳 字安卿,宋時人。 先儒 魏了翁 字華甫,宋時人。 先儒 王柏 字會元,宋時人。 先儒 陸秀夫 字君實,宋時官左丞山之變以身殉節。 先儒 許衡 字仲平,元時人。 先儒 金履祥 字吉甫,元時人。 先儒 王夫之 字而農,明末人,著作周易內傳。 先儒 陳浩 字大可,元時人。 先儒 陳獻章 字公甫,明時人。 先儒 胡居仁 字叔心,明時人。 先儒 蔡清 字介夫,明時人。 先儒 劉宗周 字起東,明時人。 先儒 呂坤 字叔簡,明時人。 先儒 孫奇逢 字啟泰,明時人,純孝篤學博通經書。 先儒 黃宗義 字太沖,明時人,明亡歸隱於鄉。 先儒 張屐祥 字考夫,明時人。 先儒 陸隴其 字稼書,清時人。 先儒 張伯行 字考先,清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