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大全 > 小保羅是狄更斯哪個小說里的人物

小保羅是狄更斯哪個小說里的人物

發布時間:2023-04-08 01:56:34

A. 雙城記主人公是誰

狄更斯:
查爾斯·約翰·赫芬姆·狄更斯,1812年2月7日生於朴次茅斯市郊,1870年6月9日卒於羅切斯特附近的蓋茨山莊。19世紀英國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狄更斯特別注意描寫生活在英國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當時英國復雜的社會現實,為英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開拓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的作品稿並譽至今依然盛行,對英國文學發展起到了深遠的影響。主要作品《匹克威克外傳》《霧都孤兒》 《老古玩店》《艱難時世》《我們共同的朋友》《雙城記》等。

雙城記:
《雙城記》是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所寫成的長篇歷史小說,情節感人肺腑,是世界文學經典名著之一,故事中將巴黎、倫敦兩個大城市連結起來,圍繞著曼馬內特醫生一家和以德法日夫婦為首的鍵段聖安東尼區展開故事。小說里描寫了貴族如何敗壞、如何殘害百姓,人民心蔽或中積壓對貴族的刻骨仇恨,導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國大革命,本書的主要思想是為了愛而自我犧牲。書名中的「雙城」指的是巴黎與倫敦。

可參考文獻

雙城記解讀——喬治 紐林
狄更斯三部小說《霧都孤兒》《大衛·科波菲爾》《雙城記》的浪漫主義色彩研究
《雙城記》:歷史拐點處的記憶——再論狄更斯筆下的大革命描寫
查爾斯·狄更斯的革命觀——解讀《雙城記》
從《雙城記》看狄更斯人道主義思想
新歷史主義視角下的《雙城記》
論文—解讀狄更斯《雙城記》
談狄更斯在《雙城記》中的人道主義思想

B. 狄更斯作品有哪些主要人物角色

小說背景是在1848年,范尼死於肺結核,查爾斯 · 狄更斯悲傷地發現,在他所有的兄弟姐妹中,他們是唯一在天賦和興趣上都很接近的人。范妮死後,查爾斯 · 狄更斯寫了一本7000字的回憶錄,記錄了他們一起度過的艱難童年。查爾斯 · 狄更斯寫這本回憶錄是為了寫一本自傳體小說。他小說中的主人公在最終想出「大衛·科波菲爾」之前有很多名字。當福斯特聽到它,他立即歡呼,因為首字母直流它是作者的首字母倒置。於是決定了小說主人公的名字悉漏高。

作品從多個角度描寫了英國社會生活的現實,主人公的性格和個人奮斗的意義。大衛·科波菲爾是一個具有人道主義精神和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知識分子。作者描述了他從一個孤兒成長為一個具有人文精神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作家的過程。作品透過大衛·科波菲爾等正面形象,凸顯他們勤勞、善良、正直、自強搜散不息的性格和金子般的心靈,歌頌社會中下階層的美德。這個角色蘊含著查爾斯 · 狄更斯的道德理想。

C. 霧都孤兒人物簡介

小說的主人公奧利弗·退斯特,是一名生在濟貧院的孤兒,忍飢挨餓,備受欺凌,但他始終保持著一顆善良的心。
奧利弗、南希、羅斯小姐都是善良的代表,他們都出宏笑生於苦難之陸手中,在黑暗和充滿罪惡的世界中成長,但在他們的心中始終保持著一偏純潔的天地,一顆善良的心,種種磨難並不能使他們墮落或徹底墮落,發而更顯示出他們出污泥而不染的光彩奪目的晶瑩品質。最後,邪不勝蔽悉含正,正義的力量戰勝了邪惡,雖然南希最後遇難,但正是她的死所召喚出來的驚天動地的社會正義力量,正是她在冥冥中的在天之靈,註定了邪惡勢力的代表——費金團伙的滅頂之災。因此在小說中,南希的精神得到了升華,奧利弗則得到了典型意義上的善報。而惡人的代表——費金、蒙克斯、邦布爾、塞克斯無不一一落得個悲慘的下場。
狄更斯在小說中描寫了資本主義社會窮苦兒童的悲慘生活,揭露了貧民救濟所和學校教育的黑暗,無情地揭露和鞭撻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和虛偽。

D. 《遠大前程》人物簡介

1、匹普

最初的匹普生活在鐵匠姐夫喬的關照呵護之下,盡管受到姐姐的嘮叨之煩,潘波趣舅舅的說教之苦,日子過得也還波瀾不驚。但這種暫時的平衡很快就被打破。匹普到沙堤斯庄見到了美麗高傲的艾絲黛拉小姐後,明白自己原來過的竟是「下等人過的苦日子」,從此他便生活在一種非平衡狀態之中。

恰在此時,外力出現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富翁願資助他到倫敦去接受上等教育。在這個外力的作用下,匹普重新獲得新的平衡。故事的發展一波三折,當匹普發現他的資助者原來是一名死刑逃犯時,他獲得的那種新的平衡又被打破。最後匹普原諒了逃犯,在一位朋友的幫助下,到海外過上了一種自食其力的生活。

故事開始的匹普具有狄更斯中間層次的道德品質,即正直,無私,因而他得到了相應的獎勵:生活甜多於苦。但隨著這些品質的丟失,特別是他到倫敦學做紳士的同時也學會了勢利,與老朋友隔絕等不誠實的言行,作者馬上回報他嚴重的懲罰:他負傷累累,而且最終失去了「回家」的機會。但在馬格威契身亡後,匹普再一次體現出狄更斯高尚、誠實、仁愛的道德品質,於是匹普又得到了相應的報償,那就是他重新獲得心靈的平靜。

2、艾絲黛拉

艾絲黛拉,在她漂亮的外表下隱藏的是一顆冷漠、做作的心。盡管她衣著華麗,且在國外受過上等教育,但是缺乏作者道德體系中的諸多品質。她玩弄匹普的感情,以揉碎別人的心為快樂,這種人在狄更斯的敘述結構中自然不會有好的結果。果然,艾絲黛拉最終嫁給了一位勢利小人,井受盡折磨,自己毀了自己的幸福。

但相對郝薇香小姐來說,艾絲黛拉還有一絲「誠實」的本性,比如她曾多次提醒匹普不要在郝薇香小姐的陷阱中越陷越深。她與匹普的每次交往幾乎都伴隨著這種勸誡。也許狄更斯認為,艾絲黛拉的悲劇乃是所受教育和所處環境所致,所以不能完全由她一人負責。因此在小說的結尾,他給艾絲黛拉安排了一個還算不錯的結局:與匹普再次相遇,並暗示他們將永不分離。

3、郝薇香

小說中郝薇香小姐因其怪異的服裝、不同尋常的生活方式以及獨特的經歷吸引著讀者。她是一位處在上層階級中的單純而又傲慢的女士。她瘋狂地愛上了溫培森,但她又如何能知道溫培森真正在意的是她的財產。因此在結婚當晚,當她被拋棄時,她根木無法接受這一沉重的打擊,從而過著痛苦的生活。

多年後,當匹普第一次看到郝薇香小姐時,她仍然穿著結婚當天所穿的衣服,整個房間的布局一切如昔,這表明郝薇香小姐仍然沉浸在巨大的痛苦中。她用這一切來時刻提醒自己要向男人復仇,而艾絲黛拉小姐就是她這種想法的產物。郝薇香小姐利用艾絲黛拉小姐向男人復仇。她先讓匹普愛上艾絲黛拉小姐,但卻讓他不能得到她,還讓艾絲黛拉小姐嫁給了一個壞蛋。

4、喬

喬是匹普的姐夫,是一個有著自我犧牲精神的善良的人。當他和匹普的姐姐結婚時,就讓匹普和他們住在一起。喬對匹普說過,他們是水遠的朋友,他說到並且做到了。雖然匹普到倫敦接受上等教育時對喬有所疏離,而且態度也比較傲慢,甚至看不起他,但是喬仍然很關心匹普,對他表現出一種隱隱的擔心。

喬曾經告訴過匹普,在倫敦他們根木沒辦法像在家裡一樣坐到一塊,這表明喬並不是很贊同匹普去倫敦。但即便是如此,當匹普想繼承財產的希望破滅,欠了一大筆債,而且生了一場重病時,恰恰是喬給了他巨大的精神慰藉,甚至還幫他還清了債務。

5、赫伯特

匹普第一次見到赫伯特是在沙堤斯庄園的花園里。當時他是個面色白凈的少年,他向匹普挑釁,倆人打了一架。許多年後,他們在倫敦再次相遇。匹普成為紳士後,赫伯特成了他最好的朋友和主要的夥伴,他親切地叫匹普"漢德爾"。他是郝薇香小姐的表兄馬修· 赫伯特的兒子,渴望成為商人,以便能有足夠的錢迎娶克萊拉·巴利。

6、威米克

賈格斯律師事務所的職員,匹普的朋友。他是《遠大前程》中最匪夷所思的人物之一。在工作時,他勤奮努力、玩世不恭、好挖苦人,特別喜歡"動產";而在沃爾鄂斯家中,他快活、幽默,細心照料他的"老爹爹"。

7、郝薇番小姐

一位富有而性情古怪的女人,住在匹普家村子附近一個叫沙堤斯庄園的大房子里。她性格狂躁,常常使人覺得她精神不正常。她總是穿著一件褪了色的結婚禮服在屋子裡走來走去,桌上擺放著早已腐爛的宴席,屋裡所有的鍾表都停在8點40分。年輕時,郝薇香小姐在結婚當天被未婚夫拋棄。從此,她對所有的男人都充滿仇恨。她有意把艾絲黛拉培養成報復男人的工具,訓練這位漂亮的被監護人去傷男人們的心。

E. 董貝父子 內容簡介

《董貝父子》無論從形式方面還是從內容方面而論,都在狄更斯的作品中占據特別重要的地位,它突破了早期作品中流浪漢體(thepicaresque)的影響,緊緊圍繞一個中心人物、一個主導觀念來展開故事,在狄更斯的小說中是第一部結構嚴謹的代表作。作者在序言、書信中多次提到,在寫《董貝父子》時,他時刻注意「扣緊該書的一般目的與設計,並以此嚴格束縛自己」。《董貝父子》形式上的新特點是跟內容方面的發展相聯系的。在這以前,狄更斯在小說中曾抨擊了負債人監獄、新的濟貧法、地方上的所謂慈善事業以及大城市底層的罪惡與黑暗,多多少少把它們當作孤立的現象。《董貝父子》卻試圖在更嚴謹的形式中以現代城市為背景,通過一個資產者的典型形象表達出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總體觀,而不復在個別社會弊病上做文章。當然,這並不一定意味著作者的小說藝術向著更高級階段發展——結構的嚴謹在美學上不一定比流浪漢體小說的鬆散更優越,它們可以各有各自的美,但無論如何,《董貝父子》代表了作者思想的深化,表現了他對社會問題的進一步思考。
寫法 狄更斯就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上塑造了一個資產者的典型形象。關於《董貝父子》的創作意圖,狄更斯曾說,在這里他要處理的是「傲慢」問題,正如前一部小說《馬丁·柴則爾維持》里要著重描寫「自私自利」。的確,在董貝形象的塑造上,作者是從傲慢入手的。小說一開始就寫到,在董貝先生看來,「世界是為了董貝父子經商而創造的,太陽和月亮是為了給他們光亮而創造的。河川和海洋是為了讓他們航船而構成的;虹霓使他們有逢到好天氣的希望;風的順逆影響他們實業的成敗;星辰在他們的軌道內運行,保持以他們為中心的一種不能侵犯的系統」。董貝公司稱霸四海,在當時的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中居於中心地位,於是董貝先生就自認是世界的中心,他的傲慢由此而來。他的傲慢不是由於作為一個人有任何優越於他人的地方,而是由於他的公司的地位、他的資本力量。在董貝的形象中,狄更斯不把問題局限於一般的自私貪婪,事實上在私德方面,董貝基本上是恩格斯說的那種「具有各種私德的可敬人物」。正如西方馬克思主義者A·T·傑克遜所指出的,「董貝的傲慢是他作為一家大公司的頭目的地位帶給他的品質」。因此,傲慢只是其表,而根本問題在於董貝作為人,與資本同一了。他失去了人的本質,只是資本的化身,亦如某些西方評論所說的,是「19世紀企業精神」的象徵,「一種制度、競爭心理和冷酷無情」的典範。《董貝父子》以連載形式問世以後,當時便有評論指出:「描繪董貝這類的人物簡直是當務之急——倫敦的世界裡充滿了冷漠的、裝模作樣的、僵硬的、炫耀金錢的人物,想法跟董貝一模一樣……」可見董貝的形象在當時的英國社會是具有代表性的。
首先狄更斯強調了董貝作為一個資產者的非人性。他把感情完全排除在自己的視野之外:「董貝父子一向跟皮貨打交道,而不跟感情打交道」。實際上《董貝父子》很少涉及具體的商業活動,它其實是一部以家庭生活為題材的小說,通過家庭關系,表現了作為丈夫、作為父親的董貝,唯其如此,更加烘託了他的冷酷無情。
《董貝父子》有兩處描寫了董貝先生竟然流露了一種天然感情。第一次是在他太太生了男孩之後,他到卧室去看望,「對董貝太太居然也加上了一個親密的稱呼(雖然不是沒有一些猶豫,因為他畢竟是一個不慣於叫出那種稱呼的人),叫道:『董貝太太,我的——我的親愛的』。」在他們夫妻之間這一稱呼是那樣生疏,以至「那位生病的太太抬起眼睛朝他望去的時候,頓時間臉上漲滿了微感驚訝的紅暈」。其實即使這一次難得的感情流露,也不是與公司無關的。董貝先生想到自己得了兒子,從此以後「咱們的公司,不但名義上,而且事實上,又該叫做『董貝父子』啦,董——貝父子!」他是在品嘗這幾個字的甜美滋味時情不自禁地叫了一聲「我的親愛的」!從他的內心感情來說,我們無從判斷這「親愛的」是指他的太太還是更多指他的公司。同樣,在《董貝父子》一書中我們始終無法判斷這「董貝父子」是指公司還是指這爺兒倆的關系。這種有意無意的含混自然是意味深長的。
董貝先生第二次感情流露是在看著剛出生的兒子時,他想到「他得成就一番命中註定的事業哪。命中註定的事業,小傢伙!」接著「把孩子的一隻手舉到自己的嘴唇上吻了一下,然後,好像深怕這種舉動有損他的尊嚴似的,他非常不自然地走開了」。總之,就是這兩次不可多得的感情流露,董貝先生也感到「猶豫」,「不習慣」,「有損尊嚴」,總之是「不自然」,即不合乎他那「資本化」了的本性。
在對董貝的描寫中,作者把他比作「雕像」、「木頭人」,「全身直挺挺的不會打彎」,或是「颳得光光、剪裁整齊的闊紳士,光溜利索,像剛印出來的鈔票」。作者用一系列冰、霜、雪之類的形象來渲染董貝的特點,他的住宅陰冷,他的辦公室凄涼。在保羅受洗禮的那一天,不僅教堂里寒氣逼人,而且在董貝隨後舉行的宴會上擺著的食物都是冰冷的,與席上的整個氣氛一致,作者還說,坐在首席上的董貝本人猶如一個「冰凍紳士」的標本。總之,作者通過誇張的細節描寫,把董貝置於一層層冰霜的包裹之中,把他描寫成一位十足的沒有人性的冷血動物。
正如恩格斯所說的,資產階級「除了快快發財以外,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別的快樂」一樣,繼承人意味著資本的延續,也就是資產階級理想中通向「永恆」與「不朽」的唯一道路,本質上還是發財的快樂。《董貝父子》一書的主線和總的設計都是圍繞著董貝先生為自己,也是為公司,尋找繼承人的故事。如果按19世紀小說專家史蒂芬·馬科斯的劃分,把作品劃分成四個部分,那麼可以看出,第一部分以繼承人小保羅的誕生開始,以他的死亡告終;第二部分描寫了董貝先生的悲痛以及他的第二次結婚,亦即再次要得到繼承人;第三部分表現了董貝先生婚後夫妻不睦,終於導致他的夫人私奔;第四部分描寫了董貝先生精神瓦解、企業倒閉,最後被他趕出家門的女兒弗洛倫斯用自己的愛給他以安慰和力量,使老年的董貝在失去資本、失去繼承人之後恢復了自己的人性。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所謂董貝父子」,如書中一個人物說的「歸根結蒂是董貝父女」!但開始時,董貝先生哪裡能猜到等待他的命運!他把自己的感情全部傾注在公司的繼承人、剛剛誕生的兒子身上,至於女兒,既然不是繼承人,對董貝公司沒有意義,對他本人也就沒有意義,相當於「不能投資的一塊劣幣」。其實,就是對於他的兒子小保羅,董貝先生也只能以自己的方式去愛。這是一種異化了的感情。他只把保羅當作繼承人來對待,當作「董貝父子公司」中的「子」而不是作為一個有獨立生存權利的人、一個有權過快樂童年的兒童。董貝把保羅從降生到成人的時期都看作是難熬的過渡時期,「他急於進入未來,恨不得快點打發掉這中間的時光」。董貝對兒子的感情是那樣的獨占,他不信任奶娘波利·圖德爾,生怕兒子會對她有感情,從而受到「下等人」的沾染,後來董貝還是因為她擅自把保羅帶回家而把這個好心的女人打發掉,致使嬰兒突然斷奶,從此體弱多病。董貝先生「望子成龍」心切,他把幼小的保羅送往布林伯博士學院。這是一座以填塞死知識著稱的住宿學校。在那裡,孩子們白天被逼得背誦天書一樣的古代典籍,晚上做夢都說希臘文!「那是一座大暖房,一架不停地移動的拔苗助長的機器,所有的孩子都提前『開花』,但是不足三個禮拜就枯萎凋謝」。在那裡,可憐的小保羅的頭腦被塞滿了一大堆希臘羅馬的古董,他哭著說,「我要當兒童」,可那在董貝培養繼承人的計劃里是不允許的。保羅在這些催化劑的作用下精神備受摧殘,不久以後便死去。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從解僱奶娘到提前送進學校的整個過程來看,不是別人,正是董貝先生自己一手促成了兒子的死亡。他完全按照自己性格的邏輯,按照他的「異化」了的感情行事,不可能有其他做法。這不能不說是董貝的悲劇。值得注意的還有,董貝不僅在兒子活著的時候對兒子的感情是「異化」的,而且在兒子死亡以後,他的反應也是「異化」的,那與其說是失去親骨肉的切膚之痛,倒更像是他的「自我」受到打擊、傲慢受到挫折而引起的痛苦。當老奶娘圖德爾的丈夫向董貝表示哀悼時,董貝不僅不為之感動,反而因為不相乾的人(與公司不相干)妄想分擔他的痛苦而感到氣憤,好像自己受了污辱。這不是被資本「異化」了的感情又是什麼呢?
對董貝來說,更可悲的是,由於他的古板、冷漠、沒有人情味,他的兒子與他感情疏遠而衷心喜愛那些董貝所厭惡、鄙視的人——姐姐弗洛倫斯、奶娘波利·圖德爾,還有公司里的小雇員沃爾特·蓋伊,在自己幼小生命的最後時刻對他們戀戀不舍而把自己的父親排除在外。在思想上父子二人更是格格不入;董貝是那樣急切盼望兒子成長為精明的生意人,而幼小的保羅卻問「錢能幹什麼?」,當父親說錢可以辦到一切,他並不信服,說「它不能救活我媽媽」。「它不是殘酷的嗎?」狄更斯通過兒童的眼光批判了董貝所代表的價值觀。
保羅雖然年紀幼小,卻總像是生活在一個彼岸世界,他「可以在糊牆紙上看出微型的老虎和獅子……看見一些人影沖著地板上的方塊和棱形圖案作怪臉,而別人卻什麼也看不見」。他像個老人似的長時間坐在海邊上,面對著一片天水茫茫沉思不語。他納悶「它沒結沒完地說些什麼呀?」——「我知道他們一直是在說些什麼的。說的總是同樣的事情。那兒是什麼地方呀?」他熱切地凝望那天水之際,在大海的喧騰中,聽到了時間老人的召喚,感到了死亡的預兆,最後在海濤聲中他安然與世長辭……。可以說,小保羅在任何意義上也不是董貝的繼承人。《董貝父子》的第一部分,也是最精彩部分,便以董貝在培育繼承人方面的徹底失敗而告終。《董貝父子》最初連載發表時,保羅·羅貝夭亡的一章在當時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舉國上下,共同哀悼」,僅次於「自己家裡辦喪事」。當時許多人,包括政界文化界著名人物都毫不隱諱自己為小保羅的死而痛哭流涕。這當然與當時盛行的感傷主義閱讀趣味分不開。小保羅的死,與《老古玩店》中小耐兒的死一樣,都是19世紀小說中公認的感傷主義的典範。但是,不可否認,保羅之死的著名篇章充滿了晶瑩的詩意——「小船在波上的飄盪已經引得他要去安眠了。河岸多麼蔥翠,長在河岸上的花草多麼明艷,那蘆葦又是多麼婷婷裊裊!這時小船已經駛到海里,可是還在平靜地向前滑去」。小保羅去了,好像得到了他的天然歸宿。他不屬於公司,更遠離「貨幣、通貨、鈔票、外匯率」所構成的那個他命中要成就的「事業」。在那個孜孜名利的浮華世界上,保羅的死顯出了超塵拔俗的光彩,在默默無言之中對以「董貝父子公司」為代表的金錢利慾做出了最有力的批判。
經過第一個打擊,董貝並沒有總結教訓、達到自我認識。不久以後,他又處心積慮地為得到繼承人而設法。他跟年輕美貌的寡婦伊迪絲·格蘭傑結婚了。這純粹是一筆交易,董貝就像在騾馬市上相馬似地觀察伊迪絲的才華與教養,最後決定買下。伊迪絲憤然對她母親說「十年以來,奴隸市場上的奴隸和集市上的馬都沒有像我這樣被展覽出售,炫耀給看客。」在這第二次婚姻中,董貝又失敗了。在伊迪絲身上,他碰到了對手,跟他一樣傲慢,跟他一樣強硬。兩下里沖突的結果,伊迪絲為報復丈夫而與公司的經理卡克私奔,造成了倫敦上流社會的頭號丑聞。此外,董貝剛愎自用,在卡克的慫恿下投資不當,在家庭危機的同時,他的商船「子嗣」號在海上遇難,他的公司倒閉,他本人宣告破產。昔日富麗堂皇的宅第被債僅人剝得一干二凈,連老鼠都不願逗留,只剩下一個董貝像個幽靈似地在空樓中游盪。在他舉刀自殺的那一剎那,女兒弗洛倫斯趕到他跟前,用自己的愛感化了他,使董貝終於認識到,自己是有罪的,「需要得到寬恕」。董貝那違背天理人性的傲慢被弗洛倫斯的愛克服了。在老年,他終於開始過上一種合乎人性的生活。董貝的命運,並不取決於外部事態的發展;是董貝自己性格的內在邏輯導致他的全面崩潰。他是在自己懲罰自己,並在一重一重的懲罰中一層一層地暴露出資產階級本性中那些違反天理人情的因素。
若只看故事情節,我們也不能否認《董貝父子》的結局是淺薄無力的。法國著名批評家泰納說董貝的「轉變」毀了一本出色的小說。一位當代評論家用不屑的口氣問道:難道要把董貝父子公司的世界貿易交給眼淚汪汪的弗洛倫斯去經營嗎?在這里,我們又回到小說的時代特色問題。像弗洛倫斯那類的「安琪兒」是按照當時盛行的公式描寫的,本來就不現實,而董貝先生在鐵路四通八達國際貿易發達的時代是個真實的形象、一個階級的代表。弗洛倫斯怎麼可能用自己的眼淚去感化董貝的鐵石心腸呢?《董貝父子》一書的價值不在於作者虛構出怎麼樣的方案去解決矛盾,而在於他在四十年代資本主義經濟發達的歷史時期塑造了一個資產階級的典型形象,從而深刻地揭示了關於那個階級的真理。
也是在《董貝父子》一書中,狄更斯第一次採用了一個象徵來貫穿全書,以傳達出一個總的世界圖景、一種對時代、對社會的理解。他曾用過霧、濁流、垃圾等形象作為這種象徵,而在這里是鐵路。鐵路——火車、鐵軌——的形象在書中出現多次,往往在關鍵時刻渲染氣氛,烘托主題。用鐵路的形象來概括四十年代工業化的英國,當然是最恰當不過的,在19世紀上半葉,鐵路的發展速度是驚人的。據統計,1825年還只有25英里的鐵路線,到了1845年就發展成2200多公里,即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里便增加了一百倍。處在火車、電報時代的董貝比起乘驛車的匹克威克先生簡直屬於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鐵路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改變了人們對空間和時間的概念,還產生了一支新的勞動隊伍:鐵路工人。鐵路意味著力量、運動和速度,意味著更快的生活節奏。這時,鐵路是社會變革的象徵,它給破爛不堪的舊址帶來了新的生命。書中寫到,由於鐵路的建設,波利·圖德爾一家原來住的貧民區「斯塔格斯花園」已不復存在——「它從地面上消失了,原來一些朽爛的涼亭殘存的地方,現在聳立著高大的宮殿;大理石的圓柱兩邊開道,通向鐵路的新世界」。書中還寫到,原先堆放垃圾的空地已被吞沒,代之而起的是「一層層庫房,裡面裝滿了豐富的物資和貴重的商品」。而原是荒無人煙的地方現在修起了花園、別墅、教堂和令人心曠神怡的林蔭大道。過去以掘煤為生的圖德爾,現在也在新建設起來的鐵路上當上了一名司爐工。從這個角度可以說,狄更斯是站在贊賞的立場去看以鐵路為象徵的工業化對社會物質發展的積極意義。
但是,另一方面,鐵路、火車在狄更斯筆下又充滿了威脅,它力大無窮而又難以控制,它在急馳中似有自己的目的而把人的意願置於不顧。當保羅將要死去時,書中描寫了火車的運動:「日日夜夜,往返不停,翻騰的熱浪猶如生命的血流」。保羅在父親的培養下正在悄悄死去,而車聲隆隆正以雷霆萬鈞之勢駛來,顯得那樣冷酷無情。保羅死後,董貝乘火車旅行,火車的機械運動與董貝的沉重心情互相襯托,後來,董貝去追趕拐騙他妻子私奔的卡克,他們一個在逃,一個緊追,這時火車像個可怕的怪獸,「混身冒火的魔鬼」,憤怒地奔騰咆哮,活像個復仇神,終於非常戲劇性地把卡克碾死。
這里,問題並不在於死在火車輪下的卡克是罪有應得。重要的是,在這里,火車的形象猙獰可怕;它的來臨「伴隨著大地的震響,在耳邊顫抖的聲浪,以及遙遠的尖叫聲;一片暗光由遠而近,剎那間變成兩支火紅的眼睛和一團烈火,一路上掉著燃燒的煤塊;接著,一個龐然大物咆哮著、擴展著,以不可抗拒的氣勢壓過來」。這個形象遠遠超脫了卡克命運的區區小事,而提出了更大的問題:機械的物質運動所釋放出來的力量對於人類社會究竟意味著什麼?在這里,狄更斯表現了一個真正大作家的氣魄。他透過現象去捕捉本質,通過鐵路的象徵對資本主義物質文明的發展表示了深深的憂慮;這奔騰向前的力量將把人類社會帶往何處?這懷疑與憂慮是跟作者通過董貝的形象所提出的問題完全一致的,它們都匯為一個總的對時代的疑問:資本主義的工業——鐵路——改善了人們的生存條件,但它將引起什麼樣的社會變化?一個董貝先生是被女兒的淚水感化了,但以鐵路為標志的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不是會產生更多的董貝嗎?
《董貝父子》不是社會學論文。狄更斯的魔力就在於,他提出了當時社會最本質的問題,同時又寫出了人物眾多、情節復雜、情調多變的一部五光十色的小說巨著。在這里,以董貝渴望子嗣的故事為中心,演出了那麼多扣人心弦的悲喜劇。社會地位有天壤之別的人物,命運卻那麼曲折地交織在一起:第二任董貝夫人伊迪絲跟被流放的娼妓愛麗絲不僅是同父異母的姐妹,而且也是被同一個男性——卡克經理——欺辱的女性。這種情節性的背後不正是微妙地暗示著伊迪絲與董貝的婚姻的實質?《董貝父子》還充滿了陰謀和懸念。卡克經理像個蜘蛛一樣坐在他編織的陰謀綱絡的中心,為董貝先生、伊迪絲,為弗洛倫斯和沃爾特,甚至為老實巴結的卡特爾船長都設下了圈套,派了釘哨。
可是到頭來,正是他這個心腹——不爭氣的少年羅伯——出賣了他,導致他粉身碎骨在車輪之下,可謂事件本身的嘲諷。在《董貝父子》中,與正劇的主線平行,總有喜劇鬧劇的副線,甚至形成一環扣一環的命運的鎖鏈。如在董貝先生物色第二位夫人的時候,溜須拍馬但又可憐可笑的托克斯小姐覬覦董貝夫人的寶座,冷落了有意於她的白格斯托克少校,而老奸巨猾的白格斯托克為了挫敗托克斯小姐的野心,把伊迪絲引見給董貝,導致了他的第二次災難性的婚姻。
在《董貝父子》一書中,狄更斯還描寫了許多小人物和他們的生活。破落小商人所羅門·吉爾斯、保羅的奶娘圖德爾一家、弗洛倫斯的貼身女僕蘇珊等在各方面都與董貝形成對比。我們在書中看到,一方面是董貝的華貴府邸,另一方面是圖德爾一家住的破爛不堪的貧民窟。盡管如此,前者冷若冰窖,後者熱氣騰騰,充滿友愛與歡樂。在那冷酷的資本主義社會,這些小人物身上體現了人情和人性中善良美好的本能。波利·圖德爾那興旺的家族——她那豐富的乳汁和眾多的孩子都描寫的十分誇張、富於象徵意義,體現了生的歡樂和對未來的希望。有趣的是,在作者的巧妙安排之下,這些地位低賤的小人物又不斷跟董貝「遭遇」。如所羅門·吉爾斯的好友、落魄的船長內德·卡特爾竟跑去與董貝先生稱兄道弟,還以自己的糖俠子等可笑的「傳家寶」來當抵押,要董貝借款給他。這在董貝看來簡直是駭人聽聞。他擺出最威風凜凜的架勢,但最沒有現實感的卡特爾船長對此毫無察覺,弄得董貝反而手足無措。後來,女僕蘇珊又乘董貝卧病的當兒公然向他挑戰,指著他的鼻子數落他的不是,氣得董貝先生目瞪口呆。這些喜劇性場面烘托出了勞動人民生動活潑的形象;是他們戳破了董貝的傲慢,使他露出了底里的空虛與軟弱。在四十年代描寫勞動人民形象的作品中,這種喜劇化的處理是別具一格的。
總之,穿插於故事中的眾多的陪襯人物都天真無邪,不是傻得可愛就是「狡猾」得可笑。他們不僅推動情節發展,而且為全書帶來了歡樂氣氛和幽默情趣,使《董貝父子》成為狄更斯小說中既有深度又饒有趣味的代表作。還在連載的時候,不識字的老百姓在一天的勞累之後就要聚在一起聽人朗讀《董貝父子》,直至今天,它還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

F. 緊急,拜託。 請幫我一個忙~ 我想要《遠大前程》查爾斯·狄更斯 的人物介紹。希望是中文的,不想讓老師。

19世紀英國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狄更斯特別注意描寫生活在英國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當時英國復雜的社會現實,為英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開拓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的作品至今依然盛行,對英國文學發展起到了深遠的影響。主要作品《匹克威克外傳》、《霧都孤兒》 、《老古玩店》、《艱難時世》、《我們共同的朋友》。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年-1870年),英國小說家,出生於海軍小職員家庭,10歲時全家被迫遷入負債者監獄,11歲就承擔起繁重的家務勞動。曾在黑皮鞋油作坊當童工,15 查爾斯·狄更斯
歲時在律師事務所當學徒,後來當上了民事訴訟法庭的審案記錄員,接著又擔任報社派駐議會的記者。他只上過幾年學,全靠刻苦自學和艱辛勞動成為知名作家。 狄更斯是高產作家,他憑借勤奮和天賦創作出一大批經典著作。他又是一位幽默大師,常常用妙趣橫生的語言在浪漫和現實中講述人間真相,狄更斯是19世紀英國現實主義文學的主要代表。藝術上以妙趣橫生的幽默、細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現實主義描寫與浪漫主義氣氛的有機結合著稱。馬克思把他和薩克雷等稱譽為英國的「一批傑出的小說家」。
狄更斯生活和創作的時間,正是19世紀中葉維多利亞女王時代前期。狄更斯畢生的活動和創作,始緩散終與時代潮流同步。他主要以寫實筆法揭露社會上層和資產階級的虛偽、貪婪、卑瑣、兇殘,滿懷激憤和深切的同情展示下層社會,特別是婦女、兒童和老人的悲慘處境,並以嚴肅、慎重的態度描寫開始覺醒的勞苦大眾的抗爭。與此同時,他還以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豪情謳歌人性中的真、善、美,憧憬更合理擾則氏的社會和更美好的人生。 狄更斯早期的小說,氣勢宏偉,通俗流暢,幽默潑辣而又充滿感傷情調,其中對社會的揭露批判,一般只限於局部的制度和領域。如《霧都孤兒》、《尼古拉斯·尼克爾貝》、《老古玩店》、《馬丁·朱述爾維特》、《聖誕歡歌》等。從《當貝父子》以後,狄更斯的創作更為成熟。這部小說通過當貝先生與兒子保羅、女兒弗洛倫斯的關系,探討了財勢對人類美好天性的侵蝕,體現了作家對人類社會前途的憂患感。狄更斯的重要代表作《大衛·科波菲爾》進一步深入探索人生的奮斗歷程,具有自傳性,是反映19世紀中葉英國中下層社會的長幅畫卷。主人公大衛是當時社會中為善良而奮斗、堅持正義的中產階級青年的楷模。《荒涼山莊》、《艱難時世》、《小杜麗》是3部政治意識很強的重頭作品。《荒涼山莊》以錯綜復雜的情節揭露英國法律制度和司法機構的黑暗;《艱難時世》直接描寫罷工斗爭,是對英國憲章運動的策應;《小杜麗》詳盡描繪了負債人的監獄生活,同時也更為深入地揭露了英國官僚制度和機構的冗繁、腐朽。
遠大前程》(1861)是一部具有深刻社會意義和強烈藝術感染力的小說。主人公匹普是個孤兒,由姐姐撫養,受雇於地主郝薇香家,與地主的養女盯李艾絲黛拉相愛,一心想成為上等人。他無意中搭救的一個逃犯,在國外發財致富,為報答救命之恩,送他去倫敦接受上等教育,並讓他繼承一筆遺產。正當匹普滿懷希望之際,艾絲黛拉卻另嫁他人。同時由於逃犯就擒,遺產被充公,匹普只好赴海外謀生。後回國與艾絲黛拉相逢時,得悉她的丈夫已死,飽經憂患的一對情人終於結為伴侶,離開了象徵著吞噬一切的地主郝薇香的頹敗的舊宅。

G. 求狄更斯的《Bleak house》的書評!

這篇文字多半採用拿來主義手法。

狄更斯的偉大影響

一,藝術特色

1、幽默、諷刺、雙關
雙關語的魅力在翻譯中,無論是音譯還是意譯都無法保全。所以如千年老三之流無法理解狄更斯的成就便不意外了。

2、扁平漫畫式人物
影響了表現主義。影響了西區柯克的電影。懸疑、緊張還有點幽默。

3、雙人稱敘事(至高難度的寫作)

採用兩種敘事語聲是《荒涼山莊》的一大特色。整部小說由兩個聲音輪流講述,一個用第三人稱,可以看著作家狄更斯,另一個是埃絲特的第一人稱敘事兩邊雖無直接的交流,但所涉及的人物和情節互相交叉。它們的分工和差別首先表現在性屬意義上,作家是男性的,埃絲特則是女性;性別又成為隱喻,暗示狄更斯認可的那個時代流行觀念中的區別:男聲鏗鏘有力,眼光居高臨下、掃視全貌,立足於發生的事件之外,客觀,用現在時態,不時對社會和事件的進行評論批判,有尖銳的諷刺,睿智的反諷,擅用誇張、幽默,有燃燒的激情和憤怒;而埃絲特開始講述時則顯得稚嫩,羞澀,語調溫和,與「全知」型相對,她置身於生活流中,參與事件,用過去時態講述自己的見聞、經歷,只有有限的知識,對人對事寬容,富有同情心。這樣的分工造成了作品情感結構的張力,兩方面互相補充,又互相抵觸,造成多義性,擴展了意義空間。當然,這畢竟是作者的敘事手段所謂分工也不是絕對的,狄更斯成熟的誇張、幽默、睿智、反諷就經常「潛入」埃絲特的語聲。埃絲特表面上和狄更斯筆下過於善良、恭順、也因而十分乏味的女性差不多,但近20多年來評論界做了許多為她翻案文章。它在敘述中總是特別引人注意地採取低姿態,將關注投向他人,但這樣反而使她成了故事的中心。她確實是作者所創造的較有心理內涵的女性形象。

這種寫法我們無法知道是否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不過至少曹雪芹等中國小說家無資格嘗試。沒有第一人稱、第三人稱兩種經驗的成功積累無法做到。

4、象徵、懸疑手法

這種手法開啟了現代派文學。

二,對後世的影響

1、托爾斯泰的書單

十四歲以前的童年時代
聖經:約瑟夫的故事――巨大(指對其影響)
《一千零一夜》――大
波果列里斯基:《黑母雞》――很大
俄羅斯壯士歌,民間故事――巨大
普希金:短詩《拿破崙》――大

十四――二十歲
福音書:登山訓眾――巨大
斯泰恩:《感傷旅行》――很大
盧梭:《懺悔錄》,《愛彌爾》――巨大
《新愛洛伊斯》――很大
普希金:《葉甫蓋尼.奧涅金》――很大
席勒:《強盜》――很大
果戈理:《外套》,《兩個伊凡》,《涅瓦大街》――大
《地鬼》――很大
《死魂靈》――巨大
屠格涅夫:《獵人筆記》――很大
德魯日寧:《波林卡.薩克斯》――很大
格利戈羅維奇:《安東.戈列梅卡》――很大
狄更斯:《大衛.科波菲爾》――巨大
萊蒙托夫:《當代英雄.塔曼》――很大
普列司各特:《征服墨西哥》――大

二十――三十五歲
歌德:《赫爾曼與竇綠苔》――很大
《浮士德》和短詩――有影響
雨果:《巴黎聖母院》――很大
丘特契夫:抒情詩――大
科爾卓夫:詩――大
荷馬史詩(俄譯本)――大
費特:詩――大
柏拉圖:《斐德若》,《會飲》――大

三十五――五十歲
荷馬史詩(希臘文)――很大
壯士歌――很大
狄更斯:全部長篇小說――很大
雨果:《悲慘世界》――巨大
Mrs.Wood:長篇小說――大
George Eliot:長篇小說――大
Trollope:長篇小說――大

五十――六十三歲
全部福音書(希臘文)――巨大
《創世紀》(希伯來文)――很大
亨利.喬治:《進步與貧窮》――很大
Parker:《有關宗教問題的研究》――大
Robertson:Sermons――大
費爾巴哈:《基督教的本質》――大
Pascal:《思想錄》――巨大
埃皮克蒂特(希臘哲學家)――巨大
孔子和孟子――很大
《論佛》(法國學者著)――巨大
《老子》(法國學者著)――巨大

從上可以看到,托翁看過狄更斯全部的長篇小說,可知狄更斯對托爾斯泰的巨大影響,甚至對俄語小說的影響。

2、卡夫卡

卡夫卡的長篇小說《美國》直接模仿狄更斯寫作手法,而《城堡》與《審判》也受了《荒涼山莊》的啟迪。無疑狄更斯作品展現外向的幽默,可以稱為「滑稽喜劇」,而卡夫卡無法做到外向,便把這種幽默內向了,外在的表現用一個詞彙來形容便是——荒誕——現代派文學基本風格元素。

還需要影響多少人呢?這兩位足夠了。

三、重要作品

《大衛·科波菲爾》是狄更斯最喜歡的小說,有一定的自傳性。以一個人物為中心但結構鬆散,是一部典型的教育小說。大衛從小愛幻想,有很強的感悟力和想像力,後成為作家,作品以回憶的方式進行再創造,賦予主人公的經歷以新的生命。其中不少人物家喻戶曉,如雖窮但樂觀、幻想投機發財、相信好命運會降臨的米考伯,據說他身上有作者父親的影子;大衛心中的英雄、長得儀表堂堂、內心卻狂傲、自私、無情的斯蒂爾福斯;大衛的姑婆,刀子嘴、豆腐心的特洛特伍德小姐;還有尤賴·希普,現在這個名字專指那些表面低聲下氣、恭順謙卑,實則富有心計、野心勃勃、手段卑劣的人,他的主要性格特點是咄咄逼人的「謙卑」。

《董貝父子》是狄更斯所創作的一部結構嚴密的小說,與他前期作品中存在著結構鬆散的缺點有很大不同。他在創作之前,經過了細心的構思。所有人物的出場與故事情節的發展,都圍繞著董貝先生的命運的發展來安排,各種事件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故事十分生動有趣。狄更斯在小說中採用的藝術手法是多種多樣的。有尖刻的諷刺,也有含笑的幽默;有客觀的描寫,也有故意的誇張;有直接樸素的陳述,也有妙趣橫生的比喻。狄更斯筆下的人物一個個都是活生生的,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性格,也有自己獨特的語言,甚至一條狗、一隻鸚鵡、一把火鉗、一塊窗簾有時也都鮮明地顯示出了它們的思想感情。在閱讀《董貝父子》的時候,讀者的心是隨著故事的進展而跳動的。他會對某些人物產生厭惡或憤怒,對另一些人物則會感到喜愛或關懷。他會流出同情的眼淚,但更多的是會因為那些幽默有趣的文字而發出歡快的微笑。《董貝父子》和狄更斯的其他許多小說一樣,是作者一邊創作,一邊在雜志上分期發表的。當描寫小保羅去世的那一章發表時,當時的英國小說家安娜·馬什—考德威爾(AnnaMarsh—Caldwell)曾不加誇張地寫道,它「把整個國家都投入了悲悼之中」;不僅當時的英國是這樣,而且在法國也受到了程度不同的震動。

《雙城記》採用多元整一結構,嚴謹有序。小說由五個敘事單元組成:1、梅尼特一家的故事,2、得伐石夫婦的故事,3、厄弗里蒙地家族的故事,4、卡爾登的生活與獻身,5、克朗丘的生活與經歷。五個單元互不包含或隸屬,而是互相獨立、平行發展的。但與此同時,五個單元又互相聯系、交叉和滲透,這種聯系是靠了人物、情節和線索等因素來實現的。比如《雙城記》的敘事單元各自具有內在自足性,而合起來看,則是互相聯系的。厄弗里蒙地兄弟的作惡造成了梅尼特一家生活軌跡的變化,造成了得伐石夫婦對他們家族的復仇,而這又造成了得伐石夫婦和梅尼特一家的矛盾,並把卡爾登、克朗丘等人捲入其中。最後卡爾登為了露茜的幸福,移花接木,換取了代爾那的出逃,從而把小說推向高潮。

《遠大前程》堪稱狄更斯的精品。書名的含義為「宏大的期望」,強調了第一人稱主人公匹普的主觀慾望。「期望」和真實世界相距甚遠,這個距離也是曾經滄海的敘述人匹普,和初涉人世、對自我和世界充滿美麗幻想的主人公匹普的差別。「期望」化名為埃叫埃絲黛拉的美貌少女形象,為得到她,鐵匠鋪出來的窮小子匹普必須躋身「紳士」行列,然而「埃絲黛拉」意為星星,永遠可望不可及。小說至少有兩個結尾,原稿強調匹普治癒了對埃絲黛拉的渴望,而狄更斯聽從朋友的勸告,發表時又暗示匹普認為他和姑娘不會再分手。關於小說結尾引起的爭論,不僅關繫到對這部小說意義的認識,也和維多利亞小說大團圓結局背後的種種因素以及小說理論的發展有關。此外,《遠大前程》也集中反映了狄更斯所吸收的通俗文化養分,例如情節劇和鬧劇,哥特式的恐怖、怪誕故事等。

英國文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1870)著作等身。他在小說上的地位,接近莎士比亞在戲劇上的地位。但非常可惜的,乃是他那部被許多評論家如蕭伯納、切斯特頓、康拉德、崔爾琳認為是「創下小說寫作高峰」的鉅著《荒涼山莊》(Bleak House),在我們社會里始終未獲重視。我們不知道卡夫卡的《城堡》受到這本小說極大的影響,而從小說史的角度來看,許多後來的類型與寫作方式,也都從這里發生。
《荒涼山莊》,在有些提到此書的評論文章里,也被人譯為《蕭齋》。它卷帙極大,乃是狄更斯最長的作品之一。就整體而言,它是個把驚悚的傳奇包裹在道德和人性關懷密網里的故事,讓人們看到邪惡的操控支配,報復心態等力量與向上升華的純真,善良相互爭戰,最後是善良獲勝。而從細部來說,這部小說則有更多意旨了:它談論愛情,壓迫,不切實際的幻想,一個時代的結構與價值改變,體制的不公不義。它是一部萬花筒式的眾生相。它有關廢墟的敘述,替艾略特的《荒原》做了最好的准備。它對法庭和律師這種行業的揭發,不但啟示了《城堡》與《審判》,也讓「體制之惡」的問題浮上�面。甚至於它那種抽絲剝繭,讓真相顯露的筆法,也影響後來通俗偵探驚悚小說至鉅。當然,這部小說也是狄更斯「城市三部曲」里的最重要作品。
《荒涼山莊》最核心的部份,說的是英國古老的「大法官庭」(Chancery),它是司法體制顢頇、邪惡、無能的象徵。狄更斯早年曾在律師事務所當過見習生,對法律體系的虛假不義,律師假借公義之名而行訛詐、欺瞞之事早有了親身的體驗,並在他以前的作品裡陸續提及,但在這部作品裡則做了全面的揭露。因此,我們也可以說,《荒涼山莊》乃是第一本「法律小說」。
小說一開始,狄更斯就細細描述倫敦的霧,那是一種泌入人心深處的黑暗,是一種披天蓋地的氛圍,而霧即是司法的象徵。
在小說里,英國的「大法官庭」受理了一樁遺產訴訟官司,法官和律師們圍繞著這個案子,像兀鷹般的用詭辯、拖延等各式各樣的方式,分享著這個案子的利益,最後糾纏數十年,期待從這個案子得到遺產利益的,死的死,瘋的瘋,案子在耗盡了遺產後,才自動「永遠結束」。
而除了這起遺產官司外,它還駢生出了另一條軸線,那就是一個戴洛克男爵(Leicester Dedlock)的妻子,早年曾經失足,與一個上尉軍人生下私生女艾瑟‧薩莫森(Esther Summerson)。艾瑟純真善良,後來和一對表兄妹被與該遺產案有關的「荒涼山莊」主人約翰‧詹狄士(John Jarndyce)收為「被監護人」。在一個偶然機會里,男爵夫人的私生子丑聞被那一群律師兀鷹得知,於是刨根究柢的扒糞遂告開始。他們並不只是為了邪惡的好奇,而是要藉此來對男爵夫婦威脅圖利。在整個過程里,他們無所不為,包括整死了無辜的流浪少年,藉著挑撥分化而剝奪著許多人際關系,最後是其中的一名律師被他所利用的人殺害,男爵夫人離家出走,死於風雪中,而那起遺產官司也因訴訟標的被完全耗光而自動結案。
《荒涼山莊》里有關司法和律師為惡的這個部份,狄更斯其實已展現出無比的透視力。在這里他看到了司法權力在自我不斷生產後,已自動的成了一匹邪惡的怪獸。它肆無忌憚的吞噬著一切與它有關的人與事。那是一種體制化之後的暴力與邪惡之源。它已非關個人的是否善良,而成了一個自動化的機制。狄更斯對惡律師的那些精準描述,以及由此而延伸出來的「體制性邪惡」,單單這個部份,就足以讓這部作品不容或忘。
而做為人道寫實主義高峰的狄更斯,當然不會只停留在這種消極的層次上。在這部小說里,像「荒涼山莊」男主人約翰‧詹狄士,私生女艾瑟,以及另一美麗善良的被監護人艾達‧克萊爾(Ada Clare)都是純真,無機心的正面人物,他(她)們不把人際關系視為一種可以剝削利用的資產,因而心存善念。這是人性的光明之源,穿透了那茫茫黑霧,成了救贖人性的起點。而這種在黑暗裡仍能看到光的呈現方式,也正是狄更斯作品的特性。
因此,《荒涼山莊》乃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真正經典之作。
在小說敘事上,它開創出了一種「雙重敘述」的表現手法。小說在主乾部份是第三人稱的全知敘述,而另一部份則由主角之一的私生女艾瑟以自敘方式來表現,它銜接完整,相互呼應,從早期理論家切斯特頓(G.K. Chesterton)到晚近的哈洛‧卜倫(Harold Bloom)都推崇這是一種高難度、高表現的突破。
而在故事細節上,英國現代警察偵探制度始於一八四二年,比這本小說早了十年,因而對世事知之甚深的狄更斯,遂將現代偵探推理的邏輯用來做為呈現真相的過程,這使得作品的懸疑性大增,只有讀到終卷,才有恍然之感。這種把世界視為一個神秘文本而加以細讀的推理方式,也使得閱讀本身增加了許多悲喜交集的氣氛。這也是近代文本理論喜歡把這部小說當做一個範例的原因。
至於最重要的,當然仍在於這部作品在宏觀角度上對價值與社會變遷上所做的細部觀察和願景呈現了。它除了指出司法的體制性邪惡和所造成的體制性壓迫外;對維多利亞時代那些頹廢沒落的貴族階級,以及仰賴貴族的寄食階級,都做出了罕有其匹的細膩描寫,狄更斯文筆之美之准,縱使優秀詩人亦不一定可望其項背。而更獨特的,乃是小說里對倫敦貧民窟的「廢墟書寫」,乃是一種首創,道德與人際關系的敗壞,社會的壓迫,使得它成了黑霧中的黑暗中心,予人無比的驚懼之感。但也就在看到貴族沒落,城市敗壞的同時,狄更斯也看到了資本工業文明的新合理性,這種新的合理性,加上書中念茲在茲的善良純真,遂成了拯救沉淪的起點。當然更別說小說里有關純真之愛,舍己為人之愛等有關高尚價值的呈現了。
《荒涼山莊》精採好看,它擁有小說一切最好的元素,無論價值視野,小說情節,以及細部的文采,都讓人雖然捧著這部超過六十萬字的巨著,但卻毫無沉重之感。也正因此,當我們讀與談狄更斯的時候,不要避重就輕的疏忽掉《荒涼山莊》了!

H. 《霧都孤兒》作者的簡介,最好有關他的一身

查爾斯·狄更斯·生平簡介

作者介紹:查爾斯·狄更斯
英國小說家,出生於海軍小職員家庭,10歲時全家被迫遷入負債者監獄,11歲就承擔起繁重的家務勞動。曾在皮鞋作坊當學徒,16歲時在律師事務所當繕寫員,後擔任報社采訪記者。他只上過幾年學,全靠刻苦自學和艱辛勞動成為知名作家。
他生活在英國由半封建社會向工業資本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其作品廣泛而深刻地描寫這時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鮮明而生動地刻畫了各階層的代表人物形象,並從人道主義出發對各種丑惡的社會現象及其代表人物進行揭露批判,對勞動人民的苦難及其反抗斗爭給以同情和支持。但同時他也宣揚以「仁愛」為中心的忍讓寬恕和階級調和思想。對勞動人民的反抗斗爭抱行動上支持而道德上否定的矛盾態度。表現了他的現實主義的強大力量和軟弱空想。
狄更斯一生共創作了14部長篇小說,許多中、短篇小說和雜文、游記、戲劇、小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寫勞資矛盾的長篇代表作《艱難時代》(1854)和描寫1789年法國革命的另一篇代表作《雙城記》(1859)。前者展示了工業資本家對工人的殘酷剝削和壓迫,描寫了工人階級的團結斗爭,並批判了為資本家剝削辯護的自由競爭原則和功利主義學說。後者以法國貴族的荒淫殘暴、人民群眾的重重苦難和法國大革命的歷史威力,來影射當時的英國社會現實,預示這場「可怕的大火」也將在法國重演。其他作品有《奧列佛·特維斯特》(又譯《霧都孤知則兒》1838)、《老古玩店》(1841),《董貝父子》(1848),《大衛·科波菲爾》(1850)和《遠大前程》(1861),等等。
狄更斯是19世紀英國現實主義文學的主要代表。藝術上以妙趣橫生的幽默、細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現實主義描寫與浪漫主義氣氛的有機結合著稱。馬克思把他和薩克雷等稱譽為英國的「一批傑出的小說家」。

狄更斯和他的孩子們

19世紀英國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一直以擅長刻畫貧苦無助的孩子形象,以及描繪他們艱難的生活和不幸的遭遇,而在小說界久負盛名。在他所著的眾多小說中,《霧都孤兒》最能表現他寫作風格上的這些特徵。事實上,狄更斯筆下描繪的主人公所遇到的艱難和困苦,都是他個人親身經歷的寫照。在狄更斯的童年時代,父親因欠債而坐牢,他只能靠自己謀生,在一家生產黑鞋油的倉庫里裝鞋油蓋子。

狄更斯一直沒有忘卻童年時代艱難困苦的生活。盡管他成了名,並有了孩子,但昔日的經歷還是不斷影響著他的家庭生活及對子女的教育。從1837年至1852年,狄更斯夫婦共生育了10個孩子,9個存活下來。對孩子們來說,狄更斯可算是一位嚴厲的父親。他制定了嚴格的家規,並得到他妹妹的協助,要求每個孩子都必須遵守,以保持家中秩序井然。比如,每天早晨,他總要抽空檢查屋子是否干凈整潔,除此以外,他還查看房間里的小擺設、飾物是否放在適當的位置。

狄更斯成名之後,不僅要撫養眾多的孩子,還要負擔、照顧他的雙親及兄弟。生活的壓力和重擔,使狄更斯精疲力竭。直到1858年,狄更斯與妻子分手,與情人同居並由她照料家庭後,他的壓力才小了許多,體重也增加了。1870年,狄更斯58歲時離開了人世。從很大程度上說,他的去世是工作過度的結果。事實上,在他稍早些時的旅行中,就因疲勞而處於半癱瘓狀態。但他繼續寫作,為人們留下了一批優秀的文學作品。

狄更賀脊斯的9個孩子,尤其是兒子,因為是在父親的高度權威及嚴格的家規下成長起來的,對父親一直充滿著敬畏。狄更斯去世前,陪伴他多年的兒子凱特說:「事實上,我覺得父親犯的唯一的錯誤,是他生育了太多的孩子。」對此,狄更斯也表示贊同:「我一想到撫養這些孩子所要的開銷,心裡就發慌,有時害怕得連頭發都要豎了起來。」

狄更斯生前寫信給正在劍橋大學讀書的第六個兒子亨利。他在信中寫道:「我想你明白,我是如何辛苦掙錢養家的。而且,你也很清楚,禪猛滲自出生以來,我從未得到過任何人的資助。為了照顧家庭,我已是身心憔悴,而你那昂貴的學費,對我而言又是另一個重負。因此,我確信憑借你在大學所學的知識,你一定能盡力發揮自己的才能,使我能夠早日從你加給我的重負中擺脫出來。」也許正是出於父親這種言辭的壓力,第二年,亨利贏得了獎學金。起初,狄更斯對於亨利告知的這個消息裝作無動於衷,後來,他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喜極而泣地對亨利說:「好樣的,願上帝保佑你」亨利大學畢業後,進入政府部門工作。因成績出色,他還被冊封為爵士。

不過,狄更斯其他孩子的境遇遠遠不如亨利。長久以來,由於狄更斯過於嚴格的管教,使孩子們喪失了獨立進取的精神,這令狄更斯非常失望。作為父親,他只能替孩子們安排工作。

在9個孩子中,狄更斯最喜愛幼子愛德華。但是,愛德華16歲時,狄更斯武斷地認為他不適宜在英國找工作,堅持要求愛德華選修農業課程,不久將他送往澳洲。在澳洲,愛德華和他的哥哥早年投資綿羊養殖業,遭到失敗。後來,愛德華卻有幸當選為澳大利亞國會議員。有人批評他是憑借父親的名望,才在政界站穩腳跟。愛德華對此明確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偉人的孩子大多比不上他們傑出的父親。因此,你根本不可能在同一代人中,發現兩位查爾斯·狄更斯。」

查爾斯·狄更斯:《大衛·科波菲爾》
·內容提要·

大衛·科波菲爾尚未來到人間,父親就已去世,他在母親及女僕辟果提的照管下長大。不久,母親改嫁,後父摩德斯通兇狠貪婪,他把大衛看作累贅,婚前就把大衛送到辟果提的哥哥家裡。辟果提是個正直善良的漁民,住在雅茅斯海邊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裡,與收養的一對孤兒(他妹妹的女兒愛彌麗和他弟弟的兒子海穆)相依為命,大衛和他們一起過著清苦和睦的生活。
大衛回家後,後父常常責打他,並且剝奪了他母親對他的關懷和愛撫。母親去世後,後父立即把不足10歲的大衛送去當洗刷酒瓶的童工,讓他過著不能溫飽的生活。他歷盡艱辛,最後找到了姨婆貝西小姐。
貝西小姐生性怪僻,但心地善良。她收留了大衛,讓他上學深造。大衛求學期間,寄宿在姨婆的律師威克菲爾家裡,與他的女兒安妮斯結下情誼。但大衛對威克菲爾僱用的一個名叫希普的書記極為反感,討厭他那種陽奉陰違、曲意逢迎的丑態。
大衛中學畢業後外出旅行,邂逅童年時代的同學斯提福茲。兩人一起來到雅茅斯,訪問辟果提一家。已經和海穆訂婚的愛彌麗經受不住闊少爺斯提福茲的引誘,竟在結婚前夕與斯提福茲私奔國外。辟果提痛苦萬分,發誓要找回愛彌麗。
大衛回到倫敦,在斯本羅律師事務所任見習生。他從安妮斯口中獲悉,威克菲爾律師落入詭計多端的希普所設計的陷阱,處於走投無路的境地。這使大衛非常憤慨。但這時,大衛墮入情網,愛上斯本羅律師的女兒朵拉。他倆婚後生活並不理想,因為朵拉是個容貌美麗、但頭腦簡單的「洋娃娃」。姨婆也瀕臨破產。這時,大衛再次遇見他當童工時的房東密考伯,密考伯現在是希普的秘書。密考伯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揭露了希普陷害威克菲爾並導致貝西小姐破產的種種陰謀。在事實面前,希普只好伏罪。後因他案並發,被判終身監禁。貝西小姐為了感謝密考伯,送他一筆資金,使他在澳大利亞發財致富,事業上取得成功。
與此同時,辟果提多方奔波,終於找到了被斯提福茲拋棄後淪落在倫敦的愛彌麗,決定將她帶到澳大利亞,重新生活。啟程前夕,海上風狂雨驟,一艘來自西班牙的客輪在雅茅斯遇險沉沒,桅桿上攀著一個瀕死的旅客。海穆不顧自身危險,下海救他,不幸被巨浪吞沒。當人們撈起他的屍體時,船上那名旅客的屍體也漂到岸邊,原來是誘拐愛彌麗的斯提福茲!愛彌麗懷念海穆,去澳大利亞後在勞動中尋找安寧,終身不嫁。
大衛成了作家。朵拉卻患了重病,在辟果提去澳前夕離開人世。大衛滿懷悲痛,出國旅行,其間,安妮斯始終與他保持聯系。當他三年後返回英國時,發覺安妮斯始終愛著他。他倆終於結成良緣,與姨婆貝西和女僕辟果提愉快地生活在一起。
作品賞析

--------------------------------------------------------------------------------

《大衛·科波菲爾》是19世紀英國批判現實主義大師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在這部具有強烈的自傳色彩的小說里,狄更斯借用「小大衛自身的歷史和經驗」,從不少方面回顧和總結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學和道德理想。
《大衛·科波菲爾》通過主人公大衛一生的悲歡離合,多層次地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真實面貌,突出地表現了金錢對婚姻、家庭和社會的腐蝕作用。小說中一系列悲劇的形成都是金錢導致的。摩德斯通騙娶大衛的母親是覬覦她的財產;愛彌麗的私奔是經受不起金錢的誘惑;威克菲爾一家的痛苦,海穆的絕望,無一不是金錢造成的惡果。而卑鄙小人希普也是在金錢誘惑下一步步墮落的,最後落得個終身監禁的可恥下場。狄更斯正是從人道主義的思想出發,暴露了金錢的罪惡,從而揭開「維多利亞盛世」的美麗帷幕,顯現出隱藏其後的社會真相。
在人物的塑造上,大衛·科波菲爾無疑傾注了作者的全部心血。不論是他孤兒時代所遭遇的種種磨難和辛酸,還是他成年後不屈不撓的奮斗,都表現了一個小人物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尋求出路的痛苦歷程。經歷了大苦大難後嘗到人間幸福和溫暖的大衛,靠的是他真誠、直率的品性,積極向上的精神,以及對人的純潔友愛之心。安妮斯也是作者著力美化的理想的女性。她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內心的美德,既堅韌不拔地保護著受希普欺凌的老父,又支持著飽受挫折之苦的大衛。她最後與大衛的結合,是「思想和宗旨的一致」,這種完美的婚姻使小說的結尾洋溢一派幸福和希望的氣氛。他們都是狄更斯的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理想的化身。這種思想的形成與狄更斯個人的經歷和好惡是分不開的。他始終認為,處於受壓迫地位的普通人,其道德情操遠勝於那些統治者、壓迫者。正是基於這種信念,小說中許多普通人如漁民辟果提、海穆,盡管家貧如洗,沒有受過教育,卻懷有一顆誠朴、善良的心,與富有的斯提福茲及其所作所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當然,這種強烈的對比還反映著狄更斯本人的道德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部小說里各類主要人物的結局,都是沿著這種脈絡設計的。如象徵著邪惡的希普和斯提福茲最後都得到了應有的懲罰;而善良的人都找到了可喜的歸宿。狄更斯希翼以這樣的道德觀來改造社會,消除人間罪惡,這是他的局限性所在。
《大衛·科波菲爾》在藝術上的魅力,不在於它有曲折生動的結構,或者跌宕起伏的情節,而在於它有一種現實的生活氣息和抒情的敘事風格。這部作品吸引人的是那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具體生動的世態人情,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徵。如大衛的姨婆貝西小姐,不論是她的言談舉止,服飾裝束,習慣好惡,甚至一舉手一投足,盡管不無誇張之處,但都生動地描繪出一個生性怪僻、心地慈善的老婦人形象。至於對女僕辟果提的刻畫,那更是維妙維肖了。
小說中的環境描寫也很有功力,尤其是雅茅斯那場海上風暴,寫得氣勢磅礴,生動逼真,令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狄更斯也是一位幽默大師,小說的字里行間,常常可以讀到他那詼諧風趣的聯珠妙語和誇張的漫畫式的人物勾勒。評論家認為《大衛·科波菲爾》的成就,超過了狄更斯所有的其他作品。

1867年再版前言

--------------------------------------------------------------------------------

正如本書初版時,我在前言中寫到的那樣:我很難去想像該書已脫稿,也很難為它寫序。我對本書一直懷著很強而不減的感情,並為它感到既高興而又遺憾。高興,是因為我終於如期完成了它;遺憾,是因為我不得不和我的那麼多夥伴分手——雖說我怕我的讀者並不這么相信也難以體會我的個人感受。
除此之外,無論我為什麼而講述這個故事,我是全身心投入地去講述的。
也許,讀者聽說我花了兩年痛苦地構思此書後並不會有什麼感觸,同樣聽我說我在寫完這本書時感到我把自己的某部分也交給了那陰影里的世界,讀者也無所謂。可是,我只能說上述的話,除非再加上坦白地承認:我認為任何人都不會像我在寫作時那樣相信這一切都彷彿是真的。
我當年對那本書說說所想的至今仍然如此,再次請讀者相信。在我所有的書里,我最喜歡的就是這本。對於我想像中創造出的所有孩子,我都是個溺愛的父親,從沒人像我這樣對他們深深愛著。可是,正如許多溺愛的父母一樣,在我心底深處有一個孩子最為我寵愛,他的名字就叫大衛·科波菲爾。
狄更斯《雙城記》

閱讀全文

與小保羅是狄更斯哪個小說里的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說女主生不了孩子還有陰影 瀏覽:113
穿越特種兵女主小說排行榜 瀏覽:832
最強女僕系統頂點小說 瀏覽:470
重生冥鬥士三巨頭小說 瀏覽:27
火影忍者女主穿越小說 瀏覽:352
博君一肖現實向小說完結 瀏覽:355
溫曉慕裕沉全文小說 瀏覽:977
很多年前的仙俠言情小說 瀏覽:493
鬼眼族長小說閱讀 瀏覽:284
明朝好女婿有聲小說 瀏覽:855
小說免費9我不會武功 瀏覽:880
顧月小說人物 瀏覽:165
雪兒是那個小說里的人物 瀏覽:391
清朝破案小說排行榜 瀏覽:699
superpanda好看的小說 瀏覽:406
寫一本短篇小說能賺多少錢 瀏覽:824
穿越終結系統的小說 瀏覽:961
二牛主人公的小說 瀏覽:840
軍官小說全文免費閱讀答案 瀏覽:704
顧總裁的系列小說五少 瀏覽: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