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部小說,主角叫石林,跟父親賭氣去鄉下舅舅茶坊當技術工
好色村婦,舅舅管理的茶廠,廖主管和父親有關系,母女二人
⑵ 紅樓夢的好詞
<紅樓夢>的好詞好句;
潦倒不通庶務,
愚頑怕讀文章;
行為偏僻性乖張,
那管世人誹謗!
富貴不知樂業,
貧窮難耐凄涼;
可憐辜負好時光,
於國於家無望。
天下無能第一,
古今不肖無雙;
寄言紈絝與膏粱:
莫效此兒形狀!
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
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
態生兩靨之愁,
嬌襲一身之病。
淚光點點,
嬌喘微微。
閑靜似姣花照水,
行動如弱柳扶風。
心較比干多一竅,
病如西子勝三分。
寧府上房對聯
世事洞明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
金陵十二釵又副冊——晴雯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
心比天高,身為下賤。
風流靈巧招人怨。
壽夭多因誹謗生,
多情公子空牽念。
金陵十二釵又副冊——襲人
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
堪羨優伶有褔,誰知公子無緣。
金陵十二釵副冊——香菱
根並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
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
金陵十二釵正冊——釵、黛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金陵十二釵正冊——賈元春
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
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夢歸。
金陵十二釵正冊——賈探春
才自清明志自高,
生於末世運偏消。
清明涕泣江邊望,
千里東風一夢遙!
金陵十二釵正冊——賈迎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粱。
金陵十二釵正冊——史湘雲
富貴又何為?襁褓之間父母違;
展眼吊斜輝,湘江水逝楚雲飛。
金陵十二釵正冊——妙玉
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
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
金陵十二釵正冊——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長,
緇衣頓改昔年妝;
可憐綉戶侯門女,
獨卧青燈古佛旁。
金陵十二釵正冊——王熙鳳.
⑶ 求當虐文女主重生後百度雲資源,小說
在整個社會當中,有很多不道德的行為,其中最可恥最墮落的就是邪淫。人這輩子很容易被外物所引誘,其中最大的一個陷阱就是色情。無論你是才高八斗的天才還是事業有成的人,只要沉迷色情的最終結果都是非常慘的。從古至今,無論賢良與愚昧,全都在所難免。況且現在世風日下,色情泛濫,人心不古,不不單單放浪輕浮之人沉迷於色情場所,多才多藝的文人也慕戀風塵女子。很多人看樣子道貌岸然,無人在身邊的時候的時候卻無法自持。路邊遇到漂亮的女生,便不停地注目張望。網頁上不小心看到了暴露的畫面,就心急火燎的想入非非。這都是由於心靈被肉體所驅使,理智被慾望所迷惑。相貌平平的女子,偶然打扮一番,就覺得像西施一樣美麗。模樣難看的村婦,一旦塗脂抹粉,便忘記了她原來的醜陋。
可是這一念邪淫之心,天地難容,眾人唾罵。如果你毀壞別的女子的貞操,就會在自己的妻女身上償還。如果是玷污了別人家庭的名譽,自己的子孫也受到同樣的報應。即便是不去害人,最終也會害自己,整天飄飄然魂不守舍,整夜在電腦前揮霍青春。因為沉迷色情,昔日的雄心壯志,到此時盪然無存。本來已經老大成人,本應該是為事業拼搏為自己奮斗的年齡,最終卻為了這么虛的「色」而惶惶終日,不值!
所以勸你一句,無論你是事業有成,還是不名一文,應當及時醒悟,不再被色情所誘惑。色情當中的美麗的一張張臉,也不過是裝扮和特效偽裝的毒箭。無論何種好身材,也不過是隱藏色情謀財害命的本質。就算面對美女,也應該像對自己的姐妹和母親一樣。不能夠隨便放縱自己,一定要避免在這個色情泛濫成災的社會中喪失自己的操守。曾經好色沉淪,現在也應該及時的回頭,及時的去從新向善,每天努力向上。更應該勸別人不要好色貪戀美色,使更多的人受到勸化,人人走出迷途,步入人生的正路。如果你以為勸人戒淫不過是迂腐之談,請看香港紅極一時的天才富豪黃任中。如果你覺得追求慾望的快感是正確的,【戒】【色】【吧】的10萬悔過之人就是你的前車之鑒。
-----------------------------------------------------------------------------
不要用短暫的下流的快感,去耗費了一生的幸福健康。
⑷ 請介紹一下古典小說《四游記》。
《四游記》是明代萬曆年間出現的四種神魔小說的合稱,包括《東游記》《西遊記》《南遊記》《北游記》。
中國文學史上有它的座席,位秩在《封神榜》以下,魯迅對神魔小說的八字考語——「蕪雜淺陋,率無可觀」。
其一《東游記》,又名《上洞八仙傳》,二卷五十八回,題「蘭江吳文泰著」。鐵拐李、漢鍾離、呂洞賓、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韓湘子、曹國舅等八仙,歷來是民間年畫、戲曲中的主題人物。小說結構極為粗疏,各回長短不齊,短的不足五百字,長的如第二回「老君道教源流」約有三千來字。
小說前三十一回及第四十五回分述八仙修真得道經過,我的感覺是像讀幹部履歷表一般索然無味。八仙以及其他人得道經歷大致可分成兩類:一類以鐵拐李為代表,生小 「挹五行之秀氣,識天地之玄機,不務家人生理,即慕大道金丹」,換言之,生來是仙界選民,方能一人得道、合宅升天。另一類以藍采和為代表,前生就是仙籍中人,如藍采和前生為赤腳大仙,頗像幹部下放農村鍛煉,日後終究是要歸位的。
小說中唯有東華真人之後身的呂洞賓,於大是大非上毫不含糊,卻是「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好在仙界與人間相似,對於幹部的小節向來不大在意。觀音大士當面向如來、老君投訴,在洛陽曾多次遭呂洞賓性騷擾,只引來如來、老君一陣曖昧的大笑而不了了之。其中呂洞賓嫖宿洛陽名妓白牡丹一節(第二十七回「洞賓調戲白牡丹」),透露出當時人對道家源遠流長的采陰補陽術——歷來為儒釋兩家所鄙視的房中長生術——之深信不疑。在皇權專制社會里,不僅婦女的自由權受到箝制,甚至為了男性的長生而不得不獻出自己的「英華」。當時的讀書人,一邊搖頭晃腦地吟誦「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一邊通過此類大眾閱讀不加置疑地接受了道家的「長生」知識。
吊詭的是,五百年後,號稱科學昌明的當代人中居然還有采補術的信徒。筆者前幾年結識一個先富起來的人,開一輛本田房車,大約二百萬左右的身價,操一口純正悅耳的川沙話(真正的上海話),尤其可愛的是他從不諱言自己養豬出身。此兄因貴體欠和,入院求醫。某名醫院的資深大夫一邊大開其進口洋葯(富人的錢不賺白不賺),一邊私下勸他「開寶」補補元氣。「開寶」原是近代長三堂子里清倌人(雛妓)的「成人」儀式(見《海上花列傳》),古代稱為「梳櫳」(見《桃花扇》),狎客非花大把銀子不得成其好事。據說,前幾年滬上「開寶」行情為三到五萬人民幣。我結識的那位仁兄不知是捨不得花這一筆錢(畢竟不是偷來的),還是高中文化的他不相信采補術,總之未遵醫囑。
小說第三十二回至至第四十四回寫頗有點「叛逆」氣質的呂洞賓,為了煞煞仙界的「華夷定分,勝負氣數」論(其實也是儒家的理論),助遼國蕭太後大擺天門陣以敗宋朝兵馬。各陣中以迷魂陣最為慘毒,呂洞賓令「密取懷孕婦人七個,倒埋旗下,遇交戰之時,好取敵人精神。」兩軍開戰後,「[宋將楊]五郎趕入陣中,[遼將]耶律休歌播動紅旗,妖氣並起,一群陰鬼號哭而來,宋兵各自昏亂。五郎令小兒揚威,手執柳條,御風而進,妖氣漸散。宋兵趕至旗下,掘出孕婦7。耶律慌亂,棄陣退走。五郎趕上一刀劈死……。」無論古今,婦孺(包括胎兒在內)為民族戰爭被逼或自願捨生取義的事想來總是有的,孕婦殉陣未必比巴勒斯坦妙齡少女被綁為烈性炸彈更慘毒。但以倒埋旗下的孕婦冤魂布陣殺敵總屬於本土宗教特有的軍事知識,何況冷兵器時代也少有證偽的機會,不僅村夫村婦相信,連熟讀《孫子兵法》的精英也相信。被定為中國近代史坐標原點的中英鴉片戰爭中,尚有清軍以沾染婦女經血的污物御敵的,雖為英軍密集火力所破,但不見得就此證偽——火槍是現代的「一陽指」,當然能破陰啦。前幾年足球界徐根寶教練率隊出征是不許女記者同車的,足球是陽剛運動,沾不得陰氣。(前些日子報上關於中國女足超級聯賽窮酸潦倒的報道,對比男足寶馬香車、錦衣玉食的奢華,不由人黯然神傷。)
第四十六回起寫八仙在王母娘娘的壽筵——蟠桃會上喝得醉酗酗的,結伴遨遊東海。又是呂洞賓倡議:「今日乘雲而過,不見仙家本事。試以一物投之水面,各顯神通而過何如?」眾曰:「可。」鐵拐即以杖投水中,自立其上,乘風逐浪而渡。鍾離以鼓投水中而渡,果老以紙驢投水中而渡,洞賓以簫管投水中而渡,湘子以花籃投水中而渡,仙姑以竹罩投水中而渡,采和以拍板投水中而渡,國舅以玉版投水中而渡。未料東海龍宮太子魔揭見藍采和玉板光彩奪目,甚是可愛,便連人帶寶劫持而去,人囚幽室,寶歸龍宮。
以現代法治社會的眼光看,東海龍王是玉帝冊封的東海水域最高行政長官,八仙是過境的遊客,龍王只有保護遊客生命財產安全的義務,決無掠奪私人寶物和非法拘禁遊客的權利,八仙理應到天庭告狀並完全有可能打贏這場官司。由於八仙黨人一怒之下,忘記了或者說不信任仙界社會制度揚善懲惡的實踐有效性,憑自身的神通,解救藍采和,奪回玉板,由是引發一場海空大戰,先打敗龍王,後打敗天兵。後得觀音出面調解,雙方才罷兵議和。這一戰,東海龍王白白死了兩個兒子不說,那海中無數的生猛海鮮更是無處索命。
小說著者顯然對龍王破壞仙界制度持厭惡、譴責的立場,對八仙懲罰龍王父子持同情、贊頌的立場,並通過並無多少藝術感染力的文字向讀者清晰地毫不遮掩地傳達了他的立場。問題在於:在明代皇權的高壓專制制度下,連《孟子》都會遭刪節,包括《水滸傳》、《四游記》等書的合法刊行、流通是如何可能的?換言之,為懲惡而破壞現存社會秩序的「以暴易暴」思想的合法傳播是如何可能的?換成羅爾斯、哈貝馬斯等人的社會政治哲學話語,當作為社會基本結構(制度與規范)之「第一義」的正義原則遭到破壞時,按照正義原則具有康德所謂「絕對命令」的性質,任何個人,包括受非正義行為侵害的當事者,撇開社會正義程序、制度和規范,藉助於個人或他所屬團體的暴力,對正義原則破壞者進行懲罰,這一行為本身就是非正義的。(當有人,比如麥金太爾,提出「誰之正義」的問題時,他並非是向正義原則挑戰,而是向現存社會秩序合法性挑戰,如果有足夠多的人跟著他走時,意味著革命的降臨,任何程序性原則包括正義原則,在革命剃刀面前都是無效的。)因此,八仙黨人反抗龍王、天兵的正義性,只能是一種幻想的正義性。於是問題換成了,這種幻想正義性的合法傳播是如何可能的?它是否有轉化為社會實踐的可能?
一種可能的答案是:中國古代皇權專制社會雖然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事實上卻是天高皇帝遠,官方對正義原則的實際維護只延伸到縣團級。正義原則在廣大鄉村間的確立,只能依賴於有正義感兼有錢的鄉紳,只能依賴於有正義感兼孔武有力的鄉民了。比如,鄉紳、鄉民就地而非越界打死個把盜賊,一埋了之,官府顯然是不大可能追究的。正是這種破壞普遍正義原則的個案,大大擴張了民眾的幻想正義性,反映在話本、戲曲、小說等藝術創作中,即是武俠文化的泛濫,八仙過海故事無非是其中最粗糙的一種。(清官故事則是幻想正義性的一種變形,手持尚方寶劍的清官可以「超越」社會正義程序和規范,先斬後奏,懲罰不義之人。)幻想正義性的流風遺韻反映在當代中國社會,則是以個人暴力處理民事糾紛(如醫療事故),以個人暴力懲罰偷盜等輕罪嫌疑人,等等。從社會功能角度看,因官方——正義原則的合法維護者——對非正義行為失察、延誤懲罰(即正義遲到),民眾由此而積蓄的「正義憤恨」藉幻想正義性這一精神減壓閥而得到釋放。也許這就是以「幻想正義性」為主題——看似反「不義」不反皇帝,實際上因破壞正義原則而有潛在反皇帝(替天行道)危險性——的文化得以在中國古代社會長期合法傳播的秘密。
《南遊記》亦名《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四卷十八回,題「三台山人仰止余象斗編」。余氏為晚明閩南地方書商,曾刊刻過《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書。我最初是在讀《水滸傳》時識得華光大名。第三十六回「沒遮攔追趕及時雨,船火兒夜鬧潯陽江」寫船火兒張橫接了宋江和兩個公人上船,邊搖櫓邊唱道:「老爺生長在江邊,不愛交遊只愛錢。昨夜華光來趁我,臨行奪下一金磚。」宋江和兩個公人聽了這首歌都酥軟了。金磚是華光的獨門法寶,系純金鑄成,其功能猶如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既是兵器,又是招牌。華光即是憑了這塊金磚和其他神通,為救生母,大鬧三界。
小說第一回說華光原是佛門弟子,法名「妙吉祥」,前身是如來佛前一盞油燈,晝夜煌煌,聽經問法,得如來咒,遂成人身。這就引出一個問題:佛法雲「六道輪回」,即言人的靈魂無非經由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阿修羅道、人間道、天上道之一轉世而來。而一盞油燈,哪怕它是佛前油燈(就像天安門城樓上幾個大紅燈籠),恐怕很難歸屬六道中的任一道,可見華光託名佛門弟子卻已經壞了佛門規矩。其實此書渲染的儒、釋、道三教同源,以道為尊的觀點,很能代表當時一般朝野人士私底下的想法。道家有《老子化胡經》,一說化的就是釋伽牟尼。小說中三十三天玉皇上帝舉辦「賽寶通明會」,有點像現代的世界博覽會,連與會的觀音大士都要俯首稱臣。
卻說靈鷲山山後有一洞,洞主乃獨火鬼大王,曾擁有靈山的土地所有權。大約「妖精菩薩,總是一念」,故小說沒有交代獨火大王是神是魔,是仙是妖。因如來看中靈山生態環境好,便向獨火鬼借住,雙方立下文書,議定租期一年。期滿後,獨火鬼要求收回土地。如來不許,說是借期原為十年,查看文書,果然是十年。過了十年,如來又賴,說是借期原為千年,查看文書,果然是千年。有論者認為:「調整中國傳統社會秩序,帶動整個社會運轉的,不是民法或其他什麼法律,而是活躍的契約活動。」(俞江,《讀書》2002年第5期)一紙不平等甚至欺詐性契約就此束縛了獨火鬼的手腳,若比暴力,又不及如來的神通廣大,只能忍下這口氣。一日獨火鬼逾想逾不是滋味,便打定主意前往靈山道場聽如來講經說法,課後順便擾他一頓齋筵。他不知道如來說法猶同當代的MBA課程,決無白聽的道理,那齋筵自然也無他的份。獨火鬼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遂放火大鬧靈山。如來一則慈悲,二則心虧,只使神通護住靈山,並不與獨火鬼計較。一傍的妙吉祥童子看不過去,勸了幾句,獨火鬼一股惡氣正好出在他身上,待要放火燒他。妙吉祥笑道:我本是佛前油燈,火之相,火之靈,你那妖火如何敵得過我三昧真火。如來大叫不可,獨火鬼已被燒死在地。布衣以為,憑如來神通完全可以制止這場佛前兇殺案。現如來只是遷怒於妙吉祥,不免有借刀殺人之嫌,好永霸靈山地產。
經觀音說情,妙吉祥免遭陰山之苦,帶著一身神通,送去馬耳山大王遺孀腹中投胎,取名「三眼靈光」。因偷紫微大帝金槍事發,再次投胎赤須炎玄大帝家,取名「三眼靈耀」。在瓊花會上,靈耀打了太子,從此自號「華光天王」,並反出天宮,逃入中界,第三次投胎蕭家莊吉芝陀聖母腹中,俗名「蕭顯德」,小說敘事時仍稱華光。值得注意的是,華光投胎過程省略了佛道對生前善惡的審判程序,有點像現代的試管嬰兒技術;更確切地說,就像換了一張身份證,姓名、出生年月和出生地變了,照片還是那張照片,神通還是那些神通。佛家業報輪回說華光天王全然不起作用。小說從第八回起,寫吉芝陀聖母日日吃人,被龍瑞王捉去打入酆都,華光上天入地,尋遍三界,終於救出生母,顯揚的是儒家孝道。
《西遊記》四卷四十一回,題「齊雲楊致(或作志)和編」。全書情節與吳承恩著《西遊記》相似,像是吳著的節本,不僅失去了文采,甚至連章句也不通。一句話,乏善可陳。
《北游記》又名《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傳》,四卷二十四回,亦余象斗所編。小說寫天上玉帝見劉天君家有一「接天樹」,毫光燦燦,能聚諸般寶貝,命人索取不果。玉帝大怒道:「吾為一天之主,倒不及劉天君家有此樹,能生七寶,現光照人,妙不可言。」眾臣奏7曰:「此樹惟有劉天君家子孫,方得管理享用。」帝聞奏,忽然失聲嘆曰:「如何能到得他家,做個子孫,得享用此物,孤心足矣。」布衣初以為,這玉帝倒是個性情中人,不知他心中只想那接天樹,並不願受降生之苦。不料眾臣不答應了,說是聖上金口玉言,駟馬難追,必須改位投胎。(對於一心追慕中國古代民主的人來說,這倒是樁有說服力的個案。)玉帝說,依卿之言,孤去後誰來做天庭的三個代表呢?眾臣又奏曰:「陛下三魂化身,當指一魂去降生投胎。」玉帝聞奏,不覺下淚。眾臣安慰道,功成完滿,依舊還原。玉帝雖萬般無奈,只得指一魂化身奔劉天君家而去,後又屢次改換門庭投生,收天將,降妖邪,伏神魔,歷盡風波,累世修行,終成正果。
魂魄之說,由來已久。《楚辭·九歌》有:「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禮記正義》曰:「魂魄,神靈之名,本從形氣而有,形氣既殊,魂魄亦異,附形之靈為魄,附氣之神為魂也。「古人有三魂七魄之說,布衣讀書也少,不知出於何典。靈魂與形體分離情節,小說、戲曲中常有,著名的如《牡丹亭》中倩女離魂故事。《北游記》中玉帝的三魂走了一魂,下凡投胎,可算是原創,有一點點神似現代的克隆人。小說中寫到玉帝升殿與他的一魂化身——西霞國王見面的情景,「一見國王美貌,心中大悅,即封國王金闕化身盪魔天尊……,綉墩同坐,同入同行。」有點像賈寶玉遇見秦鯨卿的況味。至於真武大帝掃妖盪魔故事誠如魯迅所說「如村巫廟祝之見」,毫無可觀之處。
⑸ 《紅樓夢》是四大名著之一,怎樣對這部作品裡的人物進行分析
王熙鳳
《紅樓夢》中人物,賈璉之妻,王夫人的內侄女。長著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她精明強干,深得賈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是賈府的實際大管家。她高踞在賈府幾百口人的管家寶座上,口才與威勢是她諂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權力與竊積財富是她的目的。然而最終卻落得個「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場。
在《紅樓夢》中, 作者用了極濃筆調寫了王熙鳳的出場,她滿身錦綉,珠光寶氣,「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恍若神妃仙子」但是她是面艷心狠。正如興兒形容她是: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第65回)。
⑹ 《紅樓夢》第五回原文
第四回中既將薛家母子在榮府內寄居等事略已表明,此回則暫不能寫矣.
《紅樓夢》原文第五回: 如今且說林黛玉自在榮府以來,賈母萬般憐愛,寢食起居,一如寶玉,迎春,探春, 惜春三個親孫女倒且靠後, 便是寶玉和黛玉二人之親密友愛處,亦自較別個不同,日則同行同坐,夜則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順,略無參商.不想如今忽然來了一個薛寶釵 ,年歲雖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所不及.而且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 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頭子們, 亦多喜與寶釵去頑. 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鬱不忿之意,寶釵卻渾然不覺.那寶玉亦在孩提之間, 況自天性所稟來的一片愚拙偏僻,視姊妹弟兄皆出一意,並無親疏遠近之別.其中因與黛玉同隨賈母一處坐卧,故略比別個姊妹熟慣些.既熟慣,則更覺親密 , 既親密,則不免一時有求全之毀,不虞之隙.這日不知為何,他二人言語有些不合起來,黛玉又氣的獨在房中垂淚,寶玉又自悔言語冒撞,前去俯就,那黛玉方漸漸的回轉來. 因東邊寧府中花園內梅花盛開,賈珍之妻尤氏乃治酒,請賈母,邢夫人,王夫人等賞花. 是日先攜了賈蓉之妻,二人來面請.賈母等於早飯後過來,就在會芳園游頑,先茶後酒,不過皆是寧榮二府女眷家宴小集,並無別樣新文趣事可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