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文學作品中環境描寫襯託人物心情的片段有哪些
1、托爾斯泰《窮人》
漁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爐旁補一張破帆。屋外寒風呼嘯,洶涌澎湃的海浪拍擊著海岸,濺起一陣陣浪花。海上正起著風暴,外面又黑又冷,這間漁家的小屋卻溫暖而舒適。地掃得乾乾凈凈,爐子里的火還沒有熄,食具在擱板上閃閃發亮。掛著白色帳子的床上,五個孩子正在海風呼嘯聲中安靜的睡著。
2、朱自清《荷塘月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
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採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裡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3、朱自清《背影》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環境描寫分類:
1、自然環境
自然環境描寫包括:對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季節、氣候以及景物等的描寫,有助於表現人物身份、地位、活動,對描繪人物心理活動,渲染氛圍都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學初中高中作文中主要起到一個場景交代借用,也可用於作文章內容的過渡。
2、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描寫,指對特定的時代背景或人物生活環境的描寫。它所描寫的范圍可大可小,大至整個社會、整個時代,小至一個家庭、一處住所。描寫的內容可以是室內陳設、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時代氣氛等。社會環境的描寫通常有著濃厚的地域風情。
3、細節環境
更加仔細、深度展開,出現於懸疑小說與現實小說中。描寫感覺上更加真實,通過空間圖片進行不少於300字到700字的細節描寫,帶入情節因素也是至關重要的。
在現實小說中通過真環境圖片進行文學語言刻畫細節(同人物描寫一樣更加真實,一般出現於劇本和自傳體。),在懸疑題材小說中主要針對調查現場和追凶手的場面細節環境描寫。總而言之代入感越強,讀者反應越大。
Ⅱ 小說里怎麼用環境描寫襯託人物性格
比如
在魯迅先生的《故鄉》中,作者把少年閏土置於神異的圖畫中:
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戴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作者用自然景色之美來烘托少年閏土的活潑,勇敢,天人合一,使少年閏土這個形象在這個廣闊而又鮮活的世界裡活靈活現.
Ⅲ 小說環境描寫作用
小說中的環境描寫非常重要,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作用:
(1)交代社會背景,為情節發展奠定基礎
(2)暗示、烘托角色心情
(3)襯托角色活動,使人物形象活靈活現
(4)揭示人物性格
(5)反襯人物形象
(6)增加小說的真實性
(7)渲染氣氛
(8)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9)深化小說的主題
因此小說中的環境描寫是至關重要的,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服務於文章的主題和人物刻畫,而且它與文章的主題以及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密不可分。要想寫好小說,就要學會在小說中巧妙而恰當地運用環境描寫。
(3)小說里描寫景物襯託人物擴展閱讀:
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所處的具體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描寫。其中,社會環境是指能反映社會、時代特徵的建築、場所、陳設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風等。自然環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節變化、風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此外還有細節環境描寫。
環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並限制其活動的特定場所,它決定和影響著人物的性格。同時,人物性格有時也反作用於環境。寫小說時,除情節外,也要寫好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寫好這兩種環境,可較好地烘託人物,進而充分、明確地表達中心。
運用環境描寫要做到:目的明確——為表達中心思想服務;具體生動——給人身臨其境之感;抓住特徵——寫出獨具特色的景物。
客觀描寫是比較真切地再現景物原形的描寫,通過寫景來寫情,即我們所說的「借景抒情」。
主觀描寫是指作者帶著主觀情感去寫客觀景物,自覺或不自覺地把主觀感情融入景物之中,這在寫作中稱作「寄情於景」。
自然環境是小說中常見的描寫對象。社會環境,可以是居室陳設、布局、人物活動場所及當地風土人情等等。場面則是特定的時間與場合內人物活動的總面貌。寫小說需要寫好環境。
Ⅳ 環境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有什麼作用求幫忙
環境描寫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作文中一般是突出主題,表現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顯示事件發生的背景,展現地域風貌、風土人情等.綜合起來看,環境描寫具有以下一些主要效果和作用:
一、烘托、刻畫人物的精神風貌。人物活動的場所和周圍的景物,通過描寫寓意於景,景中有意,起到襯託人物的精神風貌的作用。如李鍵吾在《雨中登泰山》中對泰山特有的風貌的描寫,反映出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和敢於迎難而上,不斷登攀、前進的情懷。
二、能深刻地表現文章主題。茅盾說過:「作品中的環境描寫,不論是社會環境或自然環境,都不是可有可無的裝飾品,而是密切聯系著人物思想和行動。」在作文中,通過對環境的描寫,還可以達到「辭以情發,寓情於景」的目的。如魯迅小說《祝福》開頭和結尾的環境描寫。
在實際的寫作過程中,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往往交叉進行,相互映襯,相得益彰
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所處的具體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描寫。其中,社會環境是指能反映社會、時代特徵的建築、場所、陳設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風等。自然環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節變化、風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在小說中環境描寫有以下作用:
一、交代事情發生的地點或背景。
在小說的里,一般會有社會環境的描寫,交代事情發生的地點或背景,增加故事的真實性。
比如《孔乙己》中開頭對魯鎮酒店的格局的描寫:「魯鎮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別處不同的:都是當街一個曲尺形的大櫃台,櫃裡面預備著熱水,可以隨時溫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銅錢,買一碗酒,——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現在每碗要漲到十文,——靠櫃外站著,熱熱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買一碟鹽煮筍,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幾文,那就能買一樣葷菜,但這些顧客,多是短衣幫,大抵沒有這樣闊綽。只有穿長衫的,才踱進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這段環境描寫賦予人物活動以特定的空間,就像一幅清末江南小鎮的世俗畫。顧客貧富懸殊,階級明顯對立。這咸亨酒店正是當時黑暗社會的縮影,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這樣的描寫為主人公孔乙己的出場作了鋪墊。孔乙己生活在這樣的社會環境里,遭逼迫、受侮辱、得不到溫飽、沒有人同情與憐憫,最後悲慘的死去。
二、渲染氣氛。
一般來講,每篇小說都有一種感情基調,每篇作品也有一種特定的氛圍,作家往往用生動的自然環境描寫,來渲染故事的氣氛,從而增強故事的真實性,感染讀者。
例如,魯迅先生的《故鄉》開篇這樣寫道:「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地響,從篷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的環境描寫,一下子就將小說悲涼的氣氛烘託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