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孫子涵寫的小說 這孤獨世界幸好有你 故事情節是真實的嗎
本人親身經歷➕合理藝術改編 。這個男人小時候不平凡的
❷ 書單 | 六本和「孤獨」有關的小說
我想,孤獨不是孤單,不是寂寞,不是空虛,更不是無聊。孤獨是一種力量,是生命與宇宙在遙遠的地方融合在一起的力量。當不再害怕孤獨,我們便能在它襲來時沉浸其中,細細感受那一刻巨大的平靜與喧囂。 布考斯基說:「一天不獨處,我就會變得虛弱。我不以孤獨為榮,但以此維生。」
孤獨的形態也是多樣的,下面便是我讀過的一些書中,和孤獨有關的小說。
每一本書都是一串孤獨的音符,在生命與宇宙相互融合的地方響起。
你聽! ——
1.《過於喧囂的孤獨》 [捷] 博胡米爾·赫拉巴爾
我有幸孤身獨處,雖然我從來並不孤獨,我只是獨自一人而已,獨自生活在稠密的思想之中,因為我有點兒狂妄,是無限和永恆中的狂妄分子,而無限和永恆也許就喜歡我這樣的人。——《過於喧囂的孤獨》
博·赫拉巴爾是捷克著名的作家,米蘭·昆德拉說:「如若有人要為蘇聯佔領捷克斯洛伐克結束後的時代命名,他必得稱之為赫拉巴爾時代。」
這本《過於喧囂的孤獨》是赫拉巴爾最有名的作品。它的內容並不是像一般小說那樣有一個完整的故事,而是通過主人公漢嘉的獨白,向讀者展現一個廢紙打包工所看到的這個世界以及他內心的孤獨。赫拉巴爾說:「我為寫這本書而活著,並為它而推遲了死亡。」
這無疑是一本讓人震撼的好書,卻不容易讀懂,我想,應與這本書不分段的、獨白式的語言風格有關,也與作者剪拼式的寫作方式有關——本書不止是赫拉巴爾和漢嘉的原型在廢紙回收站的經歷,作者還加進了他的很多其他見聞,以及他對時代、對哲學的思考。從而這本很薄的書便成了一部有著足夠分量的作品 — 一部由漢嘉的壓力機打包成的嚴嚴實實的「巨著」。
2.《百年孤獨》 [哥倫比亞] 加西亞·馬爾克斯
可以預料這座鏡子之城將在奧雷里亞諾·巴比倫全部譯出羊皮卷之時被颶風抹去,從世人記憶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載一切自永遠至永遠不會再重復,因為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百年孤獨》
出版於1967年的《百年孤獨》是公認的馬爾克斯最優秀的作品,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
《百年孤獨》描寫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充滿神奇、魔幻色彩的經歷,同時展現馬孔多這個小鎮一百多年的興盛、發展及至消亡的歷史。馬爾克斯糅合了現實與虛幻,構造了一個人物眾多、情節離奇、色彩瑰麗的小說。如諾貝爾頒獎詞所言:「他的小說以豐富的想像編織了一個現實與幻想交相輝映的世界,反映了一個大陸的生命與矛盾。
3.《心是孤獨的獵手》 [美] 卡森·麥卡勒斯
孤獨是絕對的,最深切的愛也無法改變人類最終極的孤獨,絕望的孤獨與其說是原罪,不如說是原罪的原罪。過去的那些歲月里,他總覺得這笑容里藏著某種微妙和智慧。如今他覺察到一種狡黠和嘲弄。天逐漸變暖了,令人昏昏欲睡。焦慮慢慢地化成疲倦,在他身上可以看見一種深深的平靜。——《心是孤獨的獵手》
卡森·麥卡勒斯是20世紀美國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多描寫孤獨的人們,她筆下孤獨是陰郁的。《心是孤獨的獵手》是麥卡勒斯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這個故事的背景是美國的南方小鎮,鎮上有兩個啞巴——辛格和安東尼帕羅斯,他們總是在一起。而有一天,安東尼帕羅斯離開了,進了瘋人院,辛格被人群包圍——他成了人們的聆聽者,渴望著傾訴的人們總是向不說話的辛格訴說自己的孤獨。然而,辛格也是孤獨的,因為安東尼帕羅斯曾是他的知音。最後安東尼帕羅斯死在了瘋人院里,辛格也因此選擇了自殺。這部小說通過描寫兩個啞巴之間似有似無的同性愛情,以及南方小鎮上人們的生活狀態,展現了那個狂亂年代裡人們無法擺脫的一種最終極的孤獨。
此外,麥卡勒斯的另一部同樣以南方小鎮為背景的小說《傷心咖啡館之歌》也值得推薦。
4.《質數的孤獨》 [意] 保羅·喬爾達諾
越長大,越覺得孤獨竟是生命的必然,每個人都是質數列中孤單卻特別的存在。或許,說不上特別,也就算個普普通通,再或者說,用"普通"都誇張了些。我們都是那孤獨的質數,我們都承受著質數的孤獨。——《質數的孤獨》
本書作者保羅·喬爾達諾是一名粒子物理學博士,《質數的孤獨》是他的處女作。關於書名,書中解釋說:「質數只能被一和它自身整除。在自然數的無窮序列中,它們處於自己的位置上,和其他所有數字一樣,被前後兩個數字擠著,但它們彼此間的距離卻比其他數字更遠一步。它們是多疑而又孤獨的數字。」
小說的主人公是兩個都有著痛苦的童年創傷的年輕人:愛麗絲在小時候的一場滑雪事故中摔傷了腿,這種傷痛將永遠伴隨並影響著她的一生;馬蒂亞心裡的童年陰影則來自他的雙胞胎妹妹,他為了擺脫智力發於不全的妹妹而將她丟在公園里,結果妹妹真的走失了,馬蒂亞因此感到沉重的愧疚。
這兩個孤獨的年輕人相遇了。但他們的孤獨還有些不同,馬蒂亞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他拒絕著外部的世界;而愛麗絲則想融入這個世界,但又感到被周圍的人排擠。馬蒂亞去德國的一所大學深造而與愛麗絲分開,愛麗絲與別人結婚後又離婚了。其實愛麗絲心裡始終愛著馬蒂亞,卻無法向愛靠近。
「哪種比較孤獨: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誰也不愛,還是心裡愛著一個人,卻始終無法向愛靠近?」
5.《孤獨及其所創造的》 [美] 保羅·奧斯特
孤獨,但不是孤身一人那種狀況,例如,不像梭羅為了尋找自身的位置而把自己放逐,也不是約拿在鯨魚腹中祈禱獲救時的那種孤獨,而是退隱意義上的孤獨,是不必看見自己,是不必看見自己為他人所見。——《孤獨及其所創造的》
保羅·奧斯特是美國當代重要的作家之一。《孤獨及其所創造的》出版於1982年,是保羅·奧斯特的自傳體小說,這部作品通過對父親以及自我身份的追尋,表現了一種「退隱意義上的孤獨」。
這本書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一個隱形人的畫像》,正如篇名所言,作者通過不斷追尋關於逝去的父親的零碎的回憶,試圖重構他的父親——這個「隱形人」的畫像;第二部分《記憶之書》中作者則將目光轉向同樣身為父親身份的自己,通過記憶發現一些命運的偶然,並展現著那無所不在的孤獨,「因為唯有在孤獨黑暗中,記憶的工作才會開始。」
6.《因為孤獨的緣故》 蔣 勛
我想擁抱你,但我已沒有了軀體,我只有用一顆砍斷的頭顱努力在這城市的孤獨中思索擁抱的意義,思索那在虛空中掙扎著想要擁抱的意念。——《因為孤獨的緣故》
《因為孤獨的緣故》是蔣勛的短篇小說集,與他的散文有很大的不同,這裡面的故事都很光怪陸離,充滿血腥、怪異的意象,並且展示著人性的陰暗面。王德威說:「蔣勛的小說天地充滿了可嗔可怪的事物,令人側目。而他竟以見怪不怪的從容筆觸,述說著這一則又一則的怪現狀,期間所形成的張力,遙擬卡夫卡式情境。」
這些乍看來荒誕不羈、讓讀者坐立不安的故事背後,也在訴說著一種孤獨。「因為孤獨的緣故,城市中有各種哭聲與喃喃自語,我們細聽,就可以聽見自己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