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外貌描寫泰格特寫的《窗》里的兩位病人 速度 10分鍾
文題為「窗」,線索為「窗」,文眼同樣是「窗」。作者設置的環境十分簡單:一個十分窄小的病房,一扇門,一扇窗,其他一概從略。人物只有兩個:靠窗的病人和不靠窗的病人,連姓名也沒有交代。兩個重病人在這狹小的天地里當然沒有什麼驚心動魄的斗爭和錯綜復雜的糾葛,惟一的矛盾就是不靠窗的病人想得到靠窗的病床。正是透過微觀世界中的這一矛盾,我們看到了善惡兩個靈魂的猛烈撞擊,那飛濺的點點星光中折射出了人生哲理、世態人情。臨窗的病人雖身患重病,但他熱愛生命,憑殘剩的精力、羸弱的病體和滿腔的熱情極力想像,描繪出一幅幅優美的圖景,以此來激勵自己同病魔作頑強的斗爭;同時也用生機勃勃的人類活動去點燃同伴奄奄一息的生命之火,激發病友的生之慾望,活之動力。在他的心目中,窗是他們兩人共同的財富,窗外的「春天」理應兩人共同享有。而不靠窗的那位病人,雖然每天下午津津有味地聽病友描述扣人心弦的球賽,浪漫的情侶散步,……充分享受了這段美好時光,但他卻不以此為滿足,他還強烈地渴望佔有那扇窗戶。這雖然也是熱愛生活的願望使然,但其核心卻是自私的。私心極度膨脹,最終導致採取見死不救的手段堂而皇之地取得靠窗的床位。然而,生活偏偏不肯饒恕他,他費盡心機得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牆。一扇窗戶照出了兩個靈魂,表現出兩種截然相反的處世態度,揭示了人性的美與丑。由此可見,短篇小說欲求得令人震撼的藝術效果,它無需編造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甚至可以不去追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刻畫,只要善於從微觀世界中揭示人物豐富的內在精神世界,看似簡單的一扇窗口,就可以成為我們窺視靈魂、認識人的復雜內心世界的瞭望台。
[編輯本段]虛與實
《窗》的藝術構思中最令人拍案叫絕的莫過於:在靠窗的病人嘴裡栩栩如生的景象,到了不靠窗的病人眼裡變成了光禿禿的一堵牆。這是對不靠窗的病人的丑惡靈魂的有力鞭撻。從藝術上講,又是虛與實的巧妙結合。運用虛的手法,正如繪畫中的空白藝術,又似音樂中的休止符號,常常能取得「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窗內的環境單調,兩位病人的病情又很重,當然只能憑藉近窗這一優勢來感受生命的活力。可窗外實實在在只是一堵光禿禿的牆。這樣內外單調的環境在靠窗的那位病人眼裡為何能幻化成五彩斑斕、生動活潑的景象?能化實為虛的動力來自他對生活的滿腔熱望,他為了給他人帶來生命的歡樂和求生的力量,支撐著與另一位同樣沉重的病體,編織出美好的夢幻:
很顯然,這個窗戶俯瞰著一座公園,公園裡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遊著一群群野鴨、天鵝。公園里的孩子們有的在扔麵包喂這些水禽,有的在擺弄艦艇模型,一對對年輕的情侶手挽著手在樹陰下散步。公園里鮮花盛開,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還有五彩斑斕、爭相鬥妍的牡丹花和金盞草。……
這雖是心造的幻影,但只有以純潔的心靈、高尚的人格、滿腔的赤誠才能澆灌出絢麗多彩的生命之花,才能幻化出這充滿生機、安詳和諧、沸騰熱烈的生活之景。一個心中沒有春天的人,他的眼中同樣沒有春天。這虛幻的景象中包蘊著一個偉岸的形象,一顆美好的心靈。真是虛筆一處勝實寫無數。
當不靠窗的病人用自己的卑鄙手段揭開了窗外之謎時,這「光禿禿的一堵牆」的實景又產生了巨大的感染力。文章雖到此結束了,而留給讀者的想像卻很多。人們不禁要問:原來窗外的美景緣何而來?得到靠窗位置的病人該會想些什麼?他的命運又將如何?實寫恰到好處,又引出虛筆無數。
[編輯本段]正與反
《窗》的篇幅雖短,卻通篇巧用對比,從不同的角度挖掘了人物的性格內涵。窗外雖然只有一堵光禿禿的牆,在靠窗的病人講來卻是那麼富有生活情趣,那麼娓娓動聽,這對他本身來說是「自欺」,對同伴來說卻是「為人」。可享受這美景的病人產生的想法不是發自內心的感激,而是「挨著窗口的為什麼不該是我呢?」這種自私者的嫉妒,進而發展為怨憤。這正如培根所說的,「嫉妒能把凶險和災難投射到他的眼光所注目的地方」,嫉妒者「只能用敗壞別人幸福的辦法來安慰自己」。
為了排遣同伴的苦悶,靠窗的病人雖然沒有看到什麼公園,卻盡自己的想像力在編造美景,用心可謂良苦,可當他生命垂危的時候,不靠窗的病人雖然醒著,卻兩眼盯著天花板紋絲不動,盡管只要舉手之勞,同伴就可轉危為安。從這里,我們看到了極端自私者的本性,他不惜以別人的生命為代價來擺脫自己心靈的困擾。兩個靈魂,一個那麼崇高,一個卻如此卑下。那位靠窗的病人,在為同伴講述的時候是多麼的幸福,在他離開人世的時候又多麼的凄慘!
再看那位不靠窗的病人,當同伴生動地描述所「見」到的一切時,他聽得那麼津津有味;當他心中最初湧出那可恥的想法的時候,他也為自己有這種想法感到慚愧,可他愈是克制,這種想法愈是強烈,最終由嫉妒而至怨憤,由怨憤而至殘忍。同樣都是熱愛生活,珍惜生命,他卻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同伴的死亡之上,這種「熱愛」充其量只是滿足自己的私慾。他心中的一星善良倏忽即逝,反襯出的是丑惡無比的靈魂。
《窗》的主題如此深刻而篇幅卻如此之短,其原因是它省去了一切可以省略的筆墨,如人物經歷的介紹,人物的外貌描寫,人物性格的發展變化,人物心理活動的細微流程等,而把筆墨潑灑於人物心態和環境的對比上,塑造出兩個迥然相異的形象:道德品質上的崇高與卑下,精神面貌上的光彩照人與污穢不堪,形成令人驚詫的強烈反差。
以上三組藝術辯證法范疇又具有內在的聯系和轉化功能。它以正與反的強烈對比作為全文的藝術結構框架,以虛與實的對立統一作為藝術描述的基本手段,並輔之以欲抑先揚、相反相成的藝術筆法,最終達到微與著的辯證轉化:知微顯著,小中見大,一扇小小的窗戶中充溢著世態的炎涼,人情的冷暖。結尾處,「他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牆」,那戛然而止的收煞,是猛甩之豹尾,正反、虛實、微著等三對辯證法范疇全部聚焦於此。它出人意料之外,然而,因其揭示了深刻的社會主題,便又進入情理之中。這樣,藝術辯證法就揭示出了思想辯證法,完成了全文思想和藝術之間的內在轉化。
(選自《名作欣賞》1994年第2期)
二、互為表裡,相選相生——《窗》的藝術辯證法(朱廣盛、劉孝焱)
澳大利亞作家泰格特的短篇小說《窗》,雖然只有1 200餘字,但內涵十分豐富。所以,當其譯文在1987年7月號的《外國小說選刊》發表後,不久即選入中學教材。初讀此文,覺得它像一泓清泉;再讀之,則如橄欖在口,愈嚼愈有滋味。誠如譯者劉根龍所言:「這篇小說文字簡潔,短小精悍,寓意深刻,讀來確實耐人尋味。對這篇小說,不同讀者可以作出不同的理解,如細細回味,也許可以悟出點人生哲理。」我們以為,這篇小說之所以產生出如此藝術效果,恐怕不僅僅是因為採用了「歐·亨利式筆法」,而且也因為它蘊含了豐富的辯證藝術。
原文
在一家醫院的病房裡,曾住過兩位病人,他們的病情都很嚴重。這間病房十分窄小,僅能容下兩張病床。病房有一扇門和一個窗戶,門通向走廊,透過窗戶可以看到外界。
其中一位病人經允許,可以分別在每天上午和下午扶起身來坐上一個小時。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
而另一位病人則不得不日夜躺在病床上。當然,兩位病人都需要靜養治療。使他們感到尤為痛苦的是,兩人的病情不允許他們做任何事情藉以消遣,既不能讀書閱報,也不能聽收音機、看電視……只有靜靜的躺著。而且只有他們兩個人。噢,兩人經常談天,一談就是幾個小時。他們談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戰爭中做過些什麼,曾在哪些地方度假,等等。 每天上午和下午,時間一到,靠近窗的病人就被扶起身來,開始一小時的仰坐。每當這時,他就開始為同伴描述起他所見到的窗外的一切。漸漸地,每天的這兩個小時,幾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中的全部內容了。
很顯然,這個窗戶俯瞰著一座公園,公園裡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遊著一群群野鴨、天鵝。公園里的孩子們有的在扔麵包喂這些水禽,有的在擺弄遊艇模型。一對對年輕的情侶手挽著手在樹陰下散步。公園里鮮花盛開,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還有五彩斑斕、爭相鬥艷的牡丹花和金盞草。在公園那端的一角,有一塊網球場,有時那兒進行的比賽確實精彩,不時也有幾場板球賽,雖然球藝夠不上正式決賽的水平,但有的看總比沒有強。那邊還有一塊用於玩滾木球的草坪。公園的盡頭是一排商店,在這些商店的後邊鬧市區隱約可見。
躺著的病人津津有味地聽這一切。這個時刻的每一分鍾對他來說都是一種享受。描述仍在繼續:一個孩童怎樣差一點跌入湖中,身著夏裝的姑娘是多麼美麗動人。接著又是一場扣人心弦的網球賽。他聽著這栩栩如生的描述,彷彿親眼看到了窗外所發生的一切。
一天下午,當他聽到靠窗的病人說到一名板球隊員正慢悠悠地把球擊得四處皆是時,不靠窗的病人,突然產生了一個想法:為什麼偏是挨著窗戶的那個人,能有幸觀賞到窗外的一切?為什麼自己不應得到這種機會的?他為自己會有這種想法而感到慚愧,竭力不再這么想。可是,他愈加克制,這種想法卻變得愈加強烈,直至幾天以後,這個想法已經進一步變為緊挨著窗口的為什麼不該是我呢。
他白晝無時不為這一想法困擾,晚上,又徹夜難眠。結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醫生們對其病困不得而知。
一天晚上,他照例睜著雙眼盯著天花板。這時,他的同伴突然醒來,開始大聲咳嗽,呼吸急促,時斷時續,液體已經充塞了他的肺腔,他兩手摸索著,在找電鈴的按鈕,只要電鈴一響,值班的護士就立即趕來。
但是,另一位病人卻紋絲不動地看著。心想:他憑什麼要佔據窗口那張床位呢?
痛苦的咳嗽聲打破了黑夜的沉靜。一聲又一聲……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後呼吸聲也停止了。
另一位病人仍然盯著天花板。
第二天早晨,醫護人員送來了漱洗水,發現那個病人早已咽氣了,他們靜悄悄地將屍體抬了出去,絲毫沒有大驚小怪。
稍過幾天,似乎這時開口已經正當得體。剩下的這位病人就立刻提出是否能讓他挪到窗口的那張床上去。醫護人員把他抬了過去,將他舒舒服服地安頓在那張病床上。接著他們離開了病房,剩下他一個靜靜地躺在那兒。
醫生剛一離開,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掙扎著,用一隻胳膊支起了身子,口中氣喘吁吁。他探頭朝窗口望去。
他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牆。
『貳』 名著里描寫人物外貌,動作,神態,語言的詞句。
他沒有什麼模樣,使他可愛的是臉上的精神。頭不很大,圓眼,肉鼻子, 條眉很短很粗,頭上永遠剃得發亮。腮上沒有多餘的肉,脖子可是幾乎與頭一邊 粗;臉上永遠紅撲撲的,特別亮的是顴骨與右耳之間一塊不小的疤——小時候在樹下睡覺,被驢啃了一口。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樣,他愛自己的臉正如同愛他自己的身體,都那麼結實硬棒;他把臉彷彿算在四肢之內,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裡以後,他還能頭朝下,倒著立半天。這樣立著,他就好象一棵樹,上下沒有一個地方不挺脫的。 他確乎有點象一棵樹,堅壯、沉默,而又有生氣。
-駱駝祥子
【格列佛】和魯濱遜一樣,是一個天生喜歡冒險,不甘寂寞與無聊的人。他記憶力很強,善於學習和觀察,善於思考,有獨特的思維,性情朴實溫和,對人態度友好,舉止善良,容易與人交往,知恩圖報,有君子之風,願意幫助朋友,為了朋友他甘願冒生命危險,也會隨時准備抗擊一切對朋友不利的人。同時他聰明機智,有膽識,處事圓滑合理,說話巧妙伶俐,做事堅決果斷,能夠見機行事,抓住一切機會追求自由,有著極強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夠成功。他為人坦率,愛國,也十分姑息自己的面子,對敵視他的人充滿了仇恨、厭惡與鄙視,但敬重高尚的人、知識豐富的學者。總的來說他是一個具有質疑精神,酷愛真理,有忍耐力的游者。他在游歷之中,洞察到社會現實的日趨墮落,得出英國社會並不文明的結論。格列佛的形象,是作者思想的體現者。作者將自己的種種美德賦予筆下的人物,格列佛不計較個人的得失,而對別人關懷備至。格列佛是個正面的理想的人物。他總是坦率地敘述自己的弱點和錯誤,而對自己的優點則隻字不提。他謙遜好學,努力用新眼光去認識新的現實。他從不自暴自棄,縱使將他當作玩物到各地供人觀賞,仍泰然自若,保持自身的尊嚴,以平等的姿態與大人國的國王交談。他勇於幫助小人國抵抗外族入侵,但斷然拒絕為小人國國王的侵略擴張政策效勞。
風流婉轉林黛玉
大觀園美女之TOP,無疑是黛玉。我知道立即有人舉手反對,因為林黛玉型美女在今日已不受歡迎,甚至書中也從未說過黛玉最美,倒是稱贊寶釵「容貌豐美,人人都說黛玉不及」。不過莫讓作者騙了,紅樓夢很多筆墨都是狡猾異常的。
書中凡描寫黛玉之處,筆墨最是空靈,無不盡力模擬其「態」之美。事實上,作者從來未把她的五官和身段一一寫來。即使是她剛出場亮相,用了一段鋪排渲染(這種古典長篇的俗套,紅樓夢中極少),給我們留下印象的始終只有她的眉眼。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嫻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即使這樣的細筆描寫,你也依舊不能明確黛玉的眉毛是小山眉還是新月眉,眼睛是單眼皮還是雙眼皮。而這對黛玉的美似乎毫無影響。
賈府眾人眼中看去:「黛玉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 對黛玉始終是一個「態度」,美而不明確的「態度」。試想十九回靜日玉生香,何等旖旎的一段文字,黛玉之一顰一笑,不是第一等美人如何使得!此類文字,書中太多,只能略舉幾處。
一是二十六回末,黛玉到怡紅院吃了閉門羹,誤解了寶玉:
……也不顧蒼苔露冷,花徑風寒,獨立牆角邊花陰之下,悲悲戚戚嗚咽起來。原來這林黛玉秉絕代姿容,具稀世俊美,不期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鳥棲鴉一聞此聲,俱忒楞楞飛起遠避,不忍再聽。真是:花魂默默無情緒,鳥夢痴痴何處驚。因有一首詩道:「顰兒才貌世應稀,獨抱幽芳出綉閨。嗚咽一聲猶未了,落花滿地鳥驚飛。」
此不就是詩化了的「沉魚落雁」嗎?
一是二十七回葬花。葬花這一日是芒種節,也就是送花神的日子。前面先勾染了一下氣氛,遠遠拉開,緩緩寫來,直到回末才有寶玉:
……因低頭看見許多鳳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嘆道:「這是他心裡生了氣,也不收拾這花兒來了。待我送了去,明兒再問著他。」說著……便把那花兜了起來。 登山渡水,過樹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處來,將已到了花冢,猶未轉過山坡,只聽山坡那邊有嗚咽之聲……
聽到黛玉泣誦葬花詞,寶玉「不覺慟倒山坡之上」。此節實兼寫二人,雖無多一語及黛玉,但寶玉不覺慟倒於「花影不離身左右,鳥聲只在耳東西」之處,正極寫黛玉一哭之凄美。
又,第十六回,林如海死,黛玉奔喪回家,寶玉迎接,「心中品度黛玉,越發出落的超逸了。」須知此時黛玉是一身重孝,通體素白,又在悲戚之中,何等可憐可愛。雪芹也不明言,只用「超逸」兩字,叫你自己想去就是。
然而要證明黛玉之美,不能單從寶玉眼睛裡面看去。他自然認為黛玉最美的。那就換雙眼睛來看看吧。魯迅先生有句妙語,說賈府的焦大定然不會愛上林妹妹。其實不然,焦大們喜歡的美女類型只會是林妹妹而不會是林之孝家的。那道理,就如《渴望》裡面劉慧芳喜歡王滬生而不會喜歡宋大成一樣。
換誰的眼睛呢?呆霸王薛蟠。二十五回逢五鬼,寶玉鳳姐忽然病倒,大觀園中亂成一團。
……別人慌張自不必講,獨有薛蟠更比諸人忙到十分去:又恐薛姨媽被人擠倒,又恐薛寶釵被人瞧見,又恐香菱被人臊皮——知道賈珍等是在女人身上做功夫的。因此忙的不堪。忽一眼瞥見了林黛玉風流婉轉,已酥倒在那裡……
這段文字,在程本中被盡數刪去了。大約程、高兩位老先生覺得在緊要關頭來游戲筆墨,太油滑了;又覺得猥褻,唐突了黛玉。但,妙處恰在這。好色的呆霸王,哪懂得什麼性靈之美啊,可是只論皮相,他也能一眼認定黛玉好看。黛玉是一等一的美女,還用說嗎?
風流婉轉四個字,正可以形容黛玉。又,寶玉夢游太虛幻境,形容可卿「風流裊娜,又似黛玉」。
六十二回,探春談及大家生日,說獨獨二月里沒有。襲人立即說:「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麼沒人?就只不是咱家的人。」不要小看這一句話,包含了很多信息。第一,探春精明能幹,人人生日皆隨口報出,獨獨遺漏了黛玉。可見,黛玉來賈家多年,從來沒有鄭重慶賀過一次生日,否則探春不會沒有印象。和熙鳳、寶釵賀生辰的文字參照一下,冷暖自知。第二,襲人深惡黛玉,最怕她嫁給寶玉,內心排斥之情已在「不是咱家的人」一語中流露無遺。黛玉縱然孤棲,也是賈府外孫,按當時標准,比寶釵與賈府的親屬關系還更近呢。她住賈府,怎麼也比寶釵更理所應當。探春提到寶釵時都沒感覺「不是咱家的人」,襲人卻惡毒地特別指出這一點。第三,這是書中唯一一次指明黛玉生日。農歷二月十二日,乃是花朝節——百花之神的生日。有人很困惑為什麼安排襲人和黛玉同生日。其實,襲人姓花。讓她和黛玉同生日,就是為了提示花朝節。作者心目之中,大觀園的百花之神,正是黛玉啊。
又,瀟湘館,寶玉本題作「有鳳來儀」,是「頌聖」,指元春省親的。元春為了低調,賜名瀟湘館。門前翠竹竿竿,鳳尾森森,龍吟細細,黛玉居於此間,不是把黛玉比作鳳凰么?黛玉號「瀟湘妃子」,又是把黛玉比擬於娥、英這對神女。
總之,作者明裡不說黛玉最美,甚至還挑剔黛玉不夠美,暗地裡卻把一切最美麗的字眼,奉獻在她身上。他描寫黛玉實在煞費苦心,又要騙人上當,又怕人上當。現代人比較功利,喜歡寶釵大約是遠勝過黛玉。但是紅樓夢問世後,早先一百多年間,讀者受騙上當的卻不多,推崇黛玉的還是遠遠多於寶釵。
名士風流史湘雲
湘雲是紅樓中呼聲甚高的人物。自此書面世以來,一直深受讀者喜愛,在很多讀者心目中,甚至超過「雙峰並立,二水分流」的寶釵和黛玉。原因很簡單,黛玉多思,寶釵多謀,都屬於「比較麻煩」的女孩子,和她們相處久了,不免累得慌。而「憨」湘雲呢,磊落豁達,胸無城府,最易相與,自然受歡迎。
湘雲出場甚是倉促,甚至沒有好好交待一下她的來歷。我們只知道她是史鼎的侄女,賈母的侄孫女。雖然家世顯赫,卻業已式微;更兼父母雙亡,寄人籬下。
書中對湘雲外貌亦不刻畫五官而重其神采。
湘雲年齡甚小。書中對她第一次外形的描寫,卻是在床上。
……只見他姊妹兩個尚卧在衾內。那林黛玉嚴嚴密密裹著一幅杏子紅綾被,安穩合目而睡。那史湘雲卻一把青絲拖於枕畔,被只齊胸,一彎雪白的膀子撂於被外,又帶著兩個金鐲子。寶玉見了,嘆道:「睡覺還是不老實!回來風吹了,又嚷肩窩疼了。」一面說,一面輕輕的替他蓋上……
書中此類「床上鏡頭」,每令人忍俊不禁。蓋場景極誘惑,而小說人物和讀者卻絲毫不察,因筆墨極天真的緣故。比如寶玉闖入閨房,本禮法所禁。雙美共卧,湘雲的姿態實是撩人,但是寶玉偏偏一毫意淫也無。湘雲「一彎雪白的膀子」只有淘氣的意味,沒有性的意味,比較寶釵的「雪白的膀子」大是不同。由此可知湘雲的皮膚很白。但彼時貴族小姐大抵如此,也不算特出。
讓讀者感受湘雲之美貌的則是六十二回醉卧芍葯裀:
……只見一個小丫頭笑嘻嘻的走來:「姑娘們快瞧雲姑娘去,吃醉了圖涼快,在山子後頭一塊青板石凳上睡著了。」眾人聽說,都笑道:「快別吵嚷。」說著,都走來看時,果見湘雲卧於山石僻處一個石凳子上,業經香夢沉酣,四面芍葯花飛了一身,滿頭臉衣襟上皆是紅香散亂,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鬧嚷嚷的圍著他,又用鮫帕包了一包芍葯花瓣枕著。眾人看了,又是愛,又是笑,忙上來推喚挽扶……
這時候,湘雲嘴裡還一邊迷迷糊糊喊著酒令呢!
有這幅動人的花間沉醉圖,湘雲形象頓時鮮明起來。王蒙大贊這是書中極成功之描寫,稱湘雲為「自然之子」。六十三回壽怡紅,湘雲抽到的花簽是海棠,上書「只恐夜深花睡去」,又借黛玉之口說:「夜深二字,改石涼二字。」提醒回顧前文,正把湘雲比成「香夢沉酣」的海棠花。其姿容之盛,儀態之美,堪與黛玉寶釵頡頏。無怪作者安排她在詠白海棠詩時後來居上,白海棠本就是她精神之寫照。
湘雲最喜歡扮假小子。賈母曾錯認湘雲為寶玉。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紅梅》,參照畫之意境,細加雕琢,筆墨可謂豪華到奢侈,總寫群艷,中間最突出的正是湘雲:
……黛玉換上掐金挖雲紅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紅羽紗面白狐狸里的鶴氅,束一條青金閃綠雙環四合如意絛,頭上罩了雪帽。二人一齊踏雪行來。只見眾姊妹都在那邊,都是一色大紅猩猩氈與羽毛緞斗篷,獨李紈穿一件青哆羅呢對襟褂子,薛寶釵穿一件蓮青斗紋錦上添花洋線番絨絲的鶴氅;邢岫煙仍是家常舊衣,並無避雪之衣。一時史湘雲來了,穿著賈母與他的一件貂鼠腦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發燒大褂子,頭上帶著一頂挖雲鵝黃片金里大紅猩猩氈昭君套,又圍著大貂鼠風領。黛玉先笑道:「你們瞧瞧,孫行者來了。他一般的也拿著雪褂子,故意裝出個小騷達子來。」湘雲笑道:「你們瞧我里頭打扮的。」一面說,一面脫了褂子。只見他里頭穿著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鑲領袖秋香色盤金五色綉龍窄裉小袖掩衿銀鼠短襖,裡面短短的一件水紅裝緞狐肷褶子,腰裡緊緊束著一條蝴蝶結子長穗五色宮絛,腳下也穿著鹿皮小靴,越顯的蜂腰猿背,鶴勢螂形。眾人都笑道:「偏他只愛打扮成個小子的樣兒,原比他打扮女兒更俏麗了些。」……
「蜂腰猿背,鶴勢螂形」,就是個子高挑,四肢修長,寬肩細腰,正是今日時裝模特兒之標准身段。配上那一身別致亮麗的行頭,立於雪地之中,湘雲之嬌俏,可稱第一。
湘雲和寶玉吃鹿肉,黛玉嘲笑他們,湘雲冷笑道:「你知道什麼!『是真名士自風流』 ,你們都是假清高,最可厭的。我們這會子腥膻大吃大嚼,回來卻是錦心綉口。」作者著力刻畫的,正是湘雲這種「名士」的派頭,於放曠不羈之中,顯其嫵媚風流。紅樓夢中的審美傾向,是向著《世說新語》的時代回歸。書中理想人物的身上,莫不體現著對晉人風神的追隨。這是對在登峰造極的專制壓抑之下趨於破散的人格之美的一種呼喚。
但,我對湘雲並非特別的喜愛,原因卻也在此。湘雲身上模擬的意味太重了,那種名士派頭和她的稚氣不能水乳交融,可信可親的程度反而降低。我覺得湘雲的形象是越來越有生命力的,在凹晶館聯詩一回開始飽滿綻放。可惜也就到了盡頭,後四十回她的形象必然會再有一個提升,可惜我們永遠都看不到了。續書給我們的,只是一個蒼白模糊的影子。
脂批透露,大觀園諸人的生活原型,以湘雲最美,黛玉的原型反而比較普通。這一點特別有意思。書中寶玉和黛玉的形象成型最晚,因為寄託著作者的愛和理想,離原型反而是最遠的。又,很多探佚派學者都認為後四十回原稿中湘雲嫁寶玉,最後又分開了。我覺得這不是沒有可能的。從前八十回看,寶玉和湘雲之間,友愛甚篤,然而最沒有情愛成分;寶玉對寶釵的肉體頗有艷羨之情,湘雲對於他卻絲毫不存欲的吸引,這從第二十一回就可以看出來。他們之間純是好兄弟好朋友的關系。然而造化弄人,賈府事敗之後,顛沛流離的寶玉和湘雲,偶然相遇,於無可奈何之下互相取暖,又終於被離散,實在是第一等蒼涼文字。我不懷疑雪芹生花妙筆會寫出這樣情節,但是我對學者們用所謂「舊時真本紅樓夢」的孤證,或是從書中找到某些文字,硬是附會為湘雲嫁寶玉的伏筆,卻是嗤之以鼻的。
、文采精華賈探春
第三回,林黛玉進榮國府,見到了三個姊妹,書中雖未明言,但是誰都能判定寫的各是哪一個。其中「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的,不是探春又是誰?。
六十五回,興兒嘴裡透露出來的消息,探春渾名「玫瑰花」,「又紅又香,無人不愛,只是有刺扎手」,又雲「老鴰窩里出鳳凰」。話雖粗俗,卻也可見探春之美是舉家公認的。
以今日之流行審美,探春的鴨蛋臉和窄肩膀有點過時,但是高挑纖秀,細腰長眉,卻是現代女孩子都夢寐以求的。至於一雙俊眼,是怎麼樣一個俊法,就要你自己想像了。王觀詞雲:「水是眼波橫」,「媚」成分的多,「俊」的成分少。而探春之「顧盼神飛」,流露出來的是一種自信果敢之氣。
探春和鳳姐身上有著這個沒落貴族之家最缺乏的生命力,一種「豹子的精神」。但探春比鳳姐更美的是,腹有詩書氣自華。試想海棠社結社緣起,她寫給寶玉的那封信,可不就深得晉人風流。探春之氣質極似謝道蘊,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精髓,能養育得出幾個謝道蘊呢?「文采精華,見之忘俗」,是探春的確評。
脂批說賈府事敗之日,「此人若在,諸子孫當不至流離也。」這個評語非同小可,試想,在樹倒猢猻散之際,寄望於一個閨中女子來使子孫免於零落,批書人和作者對她是何等贊賞。
探春心志高遠,無奈,她生錯了時代。她的花簽詩是「瑤池仙品」的杏花,詩曰「日邊紅杏倚雲栽」,又說「得此簽者必得貴婿。」很多研究者指出,探春的結局是遠嫁海外,甚至成為某藩王的王妃。她曾經哀嘆:「但凡我是個男人,早就走出去了。」最後,她是走出了這個叫她徹底失望的家,但是,走,能走到哪去呢?還不是只能走進另一個男人的庇護之下,只留得一曲凄凄慘慘的《分骨肉》,叫人不勝唏噓。
今日探春一定酷似亦舒筆下她自己最欣賞的那類女主人公。年輕貌美,卻不以美貌為食,坐鎮中環豪華辦公室,叱吒風雲,業績超然,同行男士聞之色變;品味一流,穿著奢華卻低調,假期飛巴黎對她們已算是老土……只是今日之探春也和當年之探春一樣難脫尷尬境地,無他,太過優秀了,沒有男人配得起她們。不屑攀附豪門,又不能屈就寒士,同階級的男人則庸俗無趣。只好高貴而落寞的微笑著,等待天降奇緣來打開她們的心扉。好在她們很懂得愛護自己,永遠青春不老,靚麗如昔,和狐媚子的歌後影星一起托起城市的光彩。
、《復活》瑪絲洛娃:
這個女人腳穿麻布襪,外套囚犯穿的棉鞋,頭上扎著一塊白頭巾,顯然有意讓幾綹烏黑的鬈發從頭巾里露出來。她的臉色異常蒼白,彷彿儲存在地窖里的土豆的新芽。那是長期坐牢的人的通病。她那雙短而闊的手和從囚袍寬大領口裡露出來的豐滿脖子,也是那樣蒼白。她那雙眼睛,在蒼白無光的臉龐襯托下,顯得格外烏黑發亮,雖然有點浮腫,但十分靈活。其中一隻眼睛稍微有點斜視。她挺直身子站著,豐滿的胸部高高地隆起。她來到走廊里,微微仰起頭,盯住看守長的眼睛,現出一副唯命是從的樣子。看守長剛要關門,一個沒戴頭巾的白發老太婆,從牢房裡探出她那張嚴厲、蒼白而滿是皺紋的臉來。老太婆對瑪絲洛娃說了幾句話。看守長就對著老太婆的腦袋推上牢門,把她們隔開了。牢房裡響起了女人的鬨笑聲。瑪絲洛娃也微微一笑,向牢門上裝有鐵柵的小窗洞轉過臉去。老太婆在裡面湊近窗洞,啞著嗓子說:
「千萬別跟他們多羅唆,咬定了別改日,就行了。」
「只要有個結局就行,不會比現在更糟的,」瑪絲洛娃晃了晃腦袋,說。
巴黎聖母院》伽西莫多:
果然,這時從花瓣格子窗的圓洞伸出來的那個怪相,光
彩奪目,妙不可言。狂歡激發了民眾的各種想像力,什麼才算是最理想的怪誕面相,他們心目中都有個譜,可是至今從窗洞鑽出來的那些五角形、六角形、不規則形狀的面相,都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此時突然出現了一個奇妙無比的丑相,把全場觀眾都看得眼花繚亂,一舉奪魁是十拿九穩的了。科珀諾爾君親自鼓掌喝彩;克洛潘·特魯伊甫參加了比賽,他那張臉可以說有多醜就有多醜,也只好甘拜下風。我們也是自愧不如。我們並不想在這里向看官描述那個四面體的鼻子,那張馬蹄形的嘴巴,那隻被茅草似的棕色眉毛所堵塞的細小左眼,那隻完全被一個大瘤所遮蓋的右眼,那上下兩排殘缺不全、宛如城堡垛子似的亂七八糟的牙齒,那沾滿漿渣、上面露著一顆象牙般大門牙的嘴唇,那像開叉似的下巴,特別是籠罩著這一切的那種表情,狡黠、驚愕、憂傷兼備。如可能,請諸位看官把這一切綜合起來想一想吧!
全場一致歡呼。大家急忙向小教堂涌去,有人把這位真福的狂人教皇高舉著抬了出來。這時,大家一看,驚訝得無以復加,嘆為觀止:原來這副怪相竟然是他的真面目!
更恰當地說,他整個人就是一副怪相。一個大腦袋,紅
棕色頭發豎起;兩個肩膀之間聳著一個偌大的駝背,與其相 對應的是前面雞胸隆凸;大腿與小腿,七扭八歪,不成個架勢,兩腿之間只有膝蓋才能勉強並攏,從正面看去,活像兩把月牙形的大鐮刀,只有刀把接合在一起;寬大的腳板,巨大無比的手掌;而且,這樣一個畸形的身軀,卻有著一種難以描狀的可怕體態:精力充沛,矯健敏捷,勇氣非凡。力與美,均來自和諧,這是永恆的法則使然,但這是例外,例外得離奇!這就是狂人們剛剛選中的教皇
『叄』 外國經典小說描述人物外貌的段子
巴黎聖母院
「他出現,是個駝子;他走路,是個瘸子;他看人,是個獨眼龍;跟他講話,是個聾子.—— 唉!他的舌頭哪裡去呢,這個波呂斐摩斯 ?」
原來這副怪相竟然是他的真面目! 更恰當地說,他整個人就是一副怪相.一個大腦袋,紅棕色頭發豎起;兩個肩膀之間聳著一個偌大的駝背,與其相 對應的是前面雞胸隆凸;大腿與小腿,七扭八歪,不成個架 勢,兩腿之間只有膝蓋才能勉強並攏,從正面看去,活像兩把月牙形的大鐮刀,只有刀把接合在一起;寬大的腳板,巨大無比的手掌;而且,這樣一個畸形的身軀,卻有著一種難 以描狀的可怕體態:精力充沛,矯健敏捷,勇氣非凡.力與美,均來自和諧,這是永恆的法則使然,但這是例外,例外得離奇!這就是狂人們剛剛選中的教皇.這簡直是打碎後又胡亂焊接起來的一個巨人.這樣一個獨眼巨人一出現在小教堂的門檻上,一動不動,墩墩實實,體寬與身高不相上下,如同某一偉人所言,底之平方,穿著那件一半紅一半紫的大氅,綴滿銀色鍾形花紋,尤其他那盡善盡美的丑相,民眾一眼便認出他來,異口同聲喊叫起來:「是卡齊莫多,那個頂呱呱的敲鍾人!是卡齊莫多,聖母 院那個響當當的駝子!獨眼龍卡齊莫多!瘸子卡齊莫多!絕 了!絕了!」
『肆』 描寫小靈通外貌特點
《小靈通漫遊未來》讀書筆記之好詞我喜歡
不約而同千家萬戶天涯海角陡峭險峻
高樓林立直插雲霄幸災樂禍一目十行
千姿百態美不勝收異口同聲歡呼雀躍
斬釘截鐵一掃而光鄭重其事津津有味
暈頭轉向隱隱約約張牙舞爪冉冉升起
《小靈通漫遊未來》讀書筆記之好詞我會用
不約而同:我們聽了老師講的故事,都不約而同的笑了。
一目十行:他看書的速度非常快,簡直是一目十行。
歡呼雀躍:同學們一聽完老師說要辦大合唱都歡呼雀躍。
冉冉升起:早晨,金色的太陽從東邊冉冉升起。
《小靈通漫遊未來》讀書筆記之好句段我積累
1、金山蓊鬱蔥蘢,樹茂草盛,「七用車」沿著梧桐夾道的鋪著紅色地磚的公路上山。
2、這時,已經是夜裡,照理這玻璃天花板會一片漆黑,可是現在不僅不黑,反而像鍍上一層銀子似的,閃耀著一片清輝。
3、小靈通如今雖然是老資格的小記者,可仍是老模樣:一雙烏黑發亮的大眼睛,兩只大耳朵,逗人喜愛的小圓臉。他還是那麼眼明耳靈,腿快手勤,所以他的消息還是那樣靈通。
4、最令我陶醉的是在草地上、樹林中,鑲嵌著一簇簇鮮花。令我驚訝的是,黃澄澄的迎春花,粉紅素雅的荷花,金燦燦的菊花,香氣襲人的蠟梅,竟然一起綻放。尤其是雍容華貴的紅牡丹,玲瓏剔透的蝴蝶蘭以及那名貴的黑鬱金香,揚輝耀彩,構成一幅幅艷麗多姿、斑斕奪目的百花圖。
『伍』 求外國小說中描寫外貌的句子,英語版的,註明出處
下落的啊昂
『陸』 《名人傳》中 關於 米開朗琪羅的 外貌描寫有哪些
《米開朗琪羅傳》關於米開朗琪羅的外貌描寫
該傳記分上下編,上編「戰斗」,下編「舍棄」和
尾聲「死」。1475年3月6日,米開朗琪羅出生於卡森蒂諾地方的卡普雷賽,父親是法官。母親在他六歲時便死去,米開朗琪羅被寄養在一個石匠的妻子家裡。十三歲時,他進入多梅尼科.吉蘭達約的畫室。據說由於他的成績優秀,使他的老師為之嫉妒。一年後他們分手了,米開朗琪羅轉入一所雕塑學校。不久,由於宗教信仰的沖突,他離開了那裡,先後到過威尼斯、羅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斷地得到了提高。
1505年3月,米開朗琪羅被教皇尤利烏斯二世徵召去替他造陵墓。不久,又讓他去畫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此後幾年,他一直受著歷任教皇的差遣,攜帶著痛苦去創作他並不滿意的作品。1527年米開朗琪羅捲入了一場革命的漩渦,差一點喪命。革命結束後,教皇克雷芒又將他從隱避的地方找了出來,米開朗琪羅不得不重新為他所抗拒的人勞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駕崩,米開朗琪羅原以為從此能安安靜靜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剛到羅馬,又被他的新主人——保羅三世抓住了。似乎命運註定他只能在無休止的干涉中替別人幹活。
1564年2月12日,米開朗琪羅站了一整天來創作《哀悼基督》。14日他開始發燒,18日下午5時,這位傑出的雕塑家兼畫家終於永遠地離開了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