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一語文的選修《現代詩歌散文》那本的詩歌部分的每篇的文學常識發給我。。。謝謝了。要txt格式的。160...
一、關於必修教材及教學進度:
高中語文現行必修教材共5本,必修一至必修五,由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通稱蘇教版),高一年級每學期兩本,必修一至必修四;高二第一學期的前半學期上必修五。全部必修教材在高二第一學期的前半學期結束。
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同人教版、粵教版、魯教版均有很大不同(後三種教材互相之間差異小),它以人文主題立意,一個個單元就是一個個專題(或話題),一個專題下面設二到三個「板塊」,每個板塊選二到三篇同專題內容相關的文章。
例如:必修一《月是故鄉明》這一專題
板塊一:「漂泊的旅人:
選文:1、《想北平》(老舍)
2、《我心歸去》(韓少功)
3、《鄉土情結》 (柯靈)
板塊二:「鄉關何處」
選文:4、《前方》 (曹文軒)
5、《今生今世的證據》(劉亮程)
這套必修教材的特點:
突出了人文性;選文的時代性增強;提供了廣泛的思想資源。
學科的基礎性(例如:文體、文類教學,文章章法技巧的學習等)弱化(盡管編者盡力想在練習中有所彌補);專題之間缺乏內在聯系;特別是文言文經典篇目大大減少,對高考文言文備考受到影響。選文新課文多,備課量增大。
高考背誦 6分出自必修教材中的古代詩歌散文。
盡管這套教材中的有些專題如口語交際很有新意,但至今尚沒有高考試卷中得到體現。
二、關於選修ⅠA 教材(選修中的「必修」):
高中語文 選修ⅠA 教材共三本。
1、《〈論語〉選讀》。
在高二第一學期的後半學期使用,即高二第一學期前半學期先上必修五,至此完成全部必修教材,後進入ⅠA中《〈論語〉選讀》教學。
2、《外國小說欣賞》和《語言文字應用》。
在高二第二學期使用。這兩本教材可以交叉上。
從高二第一學期後半學期開始至高二結束共1.5學期完成ⅠA3本選修教材。
3、關於選修ⅠA 教材使用建議:
(1)《〈論語〉選讀》的使用。
語文出版社。教材共15章,其中5章不列入高考范圍。從今年《浙江省普通高中考試說明》所附樣卷和浙江省語文高考眾多模擬卷看,所佔分值4到8分之間。在平時考試中所佔比重也很小。《論語》在精神培育方面的價值不容置疑,但由於它的特殊性,它是一本需要讀一輩子的書,在教學中要把握度,要有所「收斂」,不宜在高中階段講得過深、過多,不宜為它化時過多,根據教材特點和高考實際,建議省下一些時間用來學習其它重要內容,比如ⅠB中的古代散文,打下文言文扎實的基礎。
(2)《外國小說欣賞》和《語言文字應用》:
《外國小說欣賞》,由北大教授曹文軒先生主編,人教社出版。共8個單元,按照小說的「基本元素」敘述、主題、人物、情感、虛構組成8個單元,選入16篇外國小說,加上話題知識介紹,吸納了大量最新學術成果,容量很大。
在高考語文除作文外的90分分值中,化大力氣抓的也是最易失分的是現代文閱讀(俗稱「大閱讀」),它是「重頭戲」,在90分中佔分值20分(盡管文言文包括翻譯佔分24分,略大於大閱讀,但其中18分是選擇題,相對難度較小)。「大閱讀」實際是考核文學作品的閱讀能力,要麼考文學散文閱讀,要麼考小說閱讀。從近幾年浙江及其它一些省的命題情況,比較多省出現了考核小說甚至外國小說的情況(例如浙江去年就考了外國小說),隨著浙江選修教材《外國小說欣賞》的使用,考外國小說的幾率大大增加。
《語言文字應用》。由人教社編寫,共6課。這本教材脫離了高中教學實際,6課中有普通話和方言,漢字的注音方法,漢字的起源,漢字的簡化,不但大部分內容同高考無關聯,就是不多的似乎有所聯系的內容,如消滅錯別字、修改病句等內容,也多是一些常識性的東西。內容和形式「低幼化」。
對這本教材,我們曾提出這樣兩條建議:大膽整合重組(省備課會議上也認為可以大膽取捨),同高考能結合的地方,作補充深化,引入高考相關題目。壓縮課時,省下的課時少部分加到《外國小說欣賞》去,其餘用於學習高考語用題(高考中佔9分左右),或者用於學習ⅠB教材。
三、關於選修ⅠB教材內容及特點。
共兩本:《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均由人教社編寫出版。
《古代詩歌散文》,共6個單元,古詩、古文各3個單元。古詩部分,選入經典古詩賞析15首,另附推薦作品15首。 古文部分,選入經典古文12篇(其中3篇同必修教材重復,1篇同〈論語〉重復),另有推薦作品6篇。
這本教材選文經典,體例設計頗有新意,文後的練習設計精心、足見功力,設計思想先進,體現〈課程標准〉和新課程教學理念,在課程標准教材化、教材內容教學化方面的探索非其它一些教材所能企及。(舉例略)編排體例,以古代散文為例,每一單元前有本單元教學指導短文,賞析指導1篇,自主賞析3篇,推薦作品2篇,具有彈性,教師可根據學生程度和課時情況作調整,自主賞析和推薦作品之間作變換。
在高考語文150分分值中,古代詩歌散文占除作文外的90分中的24分。
《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共10個單元,現代詩歌和現代散文各5單元。
現代詩歌部分,選入現代詩歌25首,其中精讀5首,略讀20首。現代散文部分,選入現代散文15篇,其中精讀5篇,略讀10篇。
這本教材體例安排練習設計等方面優點類似〈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高考語文不考現代詩歌,但150分分值中,文學作品閱讀(有時考散文,有時考小說)占除作文外的90分中的20分。而現代散文的閱讀對高考作文也有輻射作品。
四、關於選修ⅠB教學和進度安排建議:
1、關於選修ⅠB教學:
去掉自選模塊因素,僅僅從150分試卷來看,無論從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還是從高考得分角度考慮,高中語文10本教材最應該重視的是2。5本書:ⅠA中的〈外國小說欣賞〉,ⅠB〈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和〈現代詩歌散文〉中的現代散文(高考不考現代詩歌)。
高考語文150分卷結構:
基礎題語音、錯別字和詞語使用、成語、病句4題12分,通過課文學習不能解決,靠教師自編資料練習中積累。
語用題2—3題,9分左右,通過課文學習不能解決,靠教師自編資料練習中掌握。
背誦6分,必修教材中古代詩歌散文中背誦篇目加〈論語〉中的背誦篇,指定篇目(散文只背部分),相對容易。
高考語文佔分比例最大的是:古詩文閱讀占 24分,文學作品閱讀(或散文,或小說)20分,其次外是科技文閱讀(9分或12分),閱讀能力靠學習課文中培養,立足於課內,遷移至課外。而寫作水平的提高離不開文章閱讀。
不考自選模塊的學校,在高二第二學期完成ⅠA教材後,一種選擇是不學ⅠB教材,高三的一年時間都用來做古詩文題目和現代文閱讀題目,另一種是學習ⅠB《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和《現代詩歌散文欣賞》中的散文(兩者相差1.5本書),哪一種對高考備考更有利?我們認為是後者更好。高考需要做相當數量的題目,但沒有相當數量的文章閱讀,是不能真正提高閱讀能力的,寧可減少一些做題目的時間增加學生的語感閱讀經驗更有效,文言文更是如此。
從教材的內容和編寫作綜合分析,ⅠB教材1.5本書(《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和《現代詩歌散文欣賞》中的散文),同高考語文150分的相關性地位的重要性遠超過必修教材的五本書。從學生的發展、教師的專業成長的角度看也是如此。
2、關於ⅠB進度安排:
方案一:按部就班。在高三第一學期,不考自選模塊的學校上ⅠB教材1.5本書,考自選模塊的學校上兩本。插入練習。
方案二:在高二第一學期後半學期在上《論語》時上ⅠB中的《古代詩歌散文》中散文(三個單元,(因為《論語》15章中5章不列入高考范圍,前面講的在教學中要把握度,要有所「收斂」,不宜在高中階段講得過深、過多,不宜為它化時過多,因此時間上有餘地)。在高二第二學期上《外國小說欣賞》和《語言文字應用》時插入《古代詩歌散文》中的古代詩歌。 在高三第一學期上《現代詩歌散文》,不考自選模塊的只學習現代散文。
方案三:在高二第一學期上《論語》時同時上《古代詩歌散文》,高二第二學期上《外國小說欣賞》《語言文字應用》時插入《現代詩歌散文》,不考自選模塊的只上現代散文,考自選模塊可以把現代詩歌也上完(由於《語言文字應用》這本教材內容的「低幼化」,實際內容很單薄,可以騰出比較多的時間讓位給它),如果時間過緊,也可以把現代詩歌留到高三。
有消息稱,《語言文字應用》即將 停用,此事不久前向省教研員當面詢問,得到確認。此更為高二插入ⅠB教材提供了條件。
綜合分析,我們建議作這樣的安排:
高二(上)後半學期教學:
(1)、ⅠA《〈論語〉選讀》10章(3、7、9、10、15五章不列入考試范圍,教學由教師自定)
(2)、ⅠB《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不考自選模塊的學校可以只上現代散文,然後進入復習)
高二(下)教學:
(1)、 ⅠA《外國小說欣賞》
(2)、 ⅠB《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若達成共識,則《同步練習》也將作大的調整:刪去《論語》解讀和不列入高考范圍的五章的練習,替換成現代散文閱讀的內容。刪去《〈語言文字應用〉全部練習,替換成古代散文閱讀的內容(按史傳、雜說、碑記、小說、游記等類別)。
期末考試的內容、重點也作相應的調整:
高二(上):〈論語〉分值減少,現代散文(比例適當增加)。高二(下):外國小說為主,再加入文言文、古詩鑒賞。
3、關於ⅠB教材的教學方式:
不考自選模塊的學校,在使用ⅠB教材時可以更加靈活,著眼於增加學生的語感,培養整體把握文章的能力,提高鑒賞文章的能力,加深對文本特徵的理解,可以不必拘泥於原有體例,靈活整合取捨增減。考自選模塊的學校也可先按照這樣的要求處理教材,在高三復習時加入自選模塊因素,補入自選模塊相關考題。
謀全局優於謀一域。謀定而後動。請學校作分析研究,及時決斷;抓緊時間落實現高一下學期所用教材:即訂必修五、《〈論語〉選讀》時再增訂《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能同時訂好高二(下)要用的《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則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