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巜平凡的世界》小說主要內容一百字內
主要講述了上世紀70年代,自尊好強的農家子弟孫少平在原西縣高中讀書,與地主出身的郝紅梅互愛憐,後郝紅梅與家境優越的班長顧養民談戀愛。同村同班的好友田潤生為此抱不平狠揍顧養民一頓。
倔強的少平不肯承認自己失戀,但開始與自己過於自尊的自卑斗爭,積極參加赴地區會演的排練。好讀課外書的少平敏感、自尊,吸引著縣領導的女兒田曉霞。少平高考落榜回鄉勞動,在經歷了大旱、搶水、死人的事件後,斷然拒絕侯玉英以進城為誘的追求,遠離故土,漂泊攬工。
(1)平凡的世界小說內容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簡介:
1、孫少安
敢於冒險,即使失敗了也有勇氣重新面對生活,不屈服於命運,不向命運低頭,他的夢想是帶著全村富起來。都市對於少安曾經只是一個夢,或許夢想無法實現,但是也不曾破滅,只是深藏在內心偶爾懷念。
他的夢想生來就長著一對矯健的翅膀,他卻徹底折斷了它,他認為它不應飛在天上,他要做一隻腳踏實地在地上爬行的哺乳動物。
2、田潤葉
雙水村村支部書記田福堂的女兒。田曉霞的堂姐。自小和她親愛的少安哥一起長大,十三歲被迫和少安分手,獨自到原西上初中,黃原師范專科畢業,回到原西教小學,後調職黃原團地委。初中開始寄宿在二爸縣革委會副主任田福軍家。看似感情溫厚,容讓溫順,骨子裡透著陝北女子的執拗激烈。
2. 《平凡的世界》內容概要
內容梗概: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也是一部小說形式的家族史。作者濃縮了中國西北農村的歷史變遷過程,在小說中全景式地表現了中國當代城鄉的社會生活。在近十年的廣闊背景下,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刻畫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 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 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平凡的世界》時間跨度從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國近 10年間城鄉社會生活的巨大歷史性變遷;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以整個社會的變遷、思想的轉型為背景,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孫少安和孫少平這些為生活默默承受著人生苦難的人們,在這里人性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苦難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盪氣回腸,不忍釋卷。 而書中最引人感動的,還是孫氏兄弟不甘為命運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發掘自己被禁 錮的價值,自強不息的命運主旋律。
創作背景: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
《平凡的世界》是從1975年開始創作的,1988年5月25日完稿,而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種文學新思潮風起雲涌,現代派、意識流等文學觀念風靡一時,文學創作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求變求新令人目不暇接。與此相反,傳統現實主義創作卻受到「冷落」 。甚至有批評家認為,路遙的另一部小說《人生》的現實主義創作手法是落伍的,但路遙仍然堅持創作完成了這部小說。
作品榮譽:
1991年3月份《平凡的世界》獲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
中國各大高校公布的2017年圖書借閱排行榜,《平凡的世界》位列清華大學第8位;中國人民大學第5位;武漢大學第2位;浙江大學第1位;南開大學第5位。
社會影響:
一個外國學者他提到過,他說實際上應當把作家作品的傑出性和持久性劃等號。路遙就是這樣的作家,和《平凡的世界》永垂不朽。《平凡的世界》是路遙嘔心瀝血之作。小說完成後,作者有一段時間甚至不能從書中回到現實世界來,連過馬路也要弟弟攙扶。不久他就去世了。但他的作品卻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波,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連播了《平凡的世界》,在許多城市,還出現了排隊購買這部作品的現象;人們對路遙也舉行了各種悼念活動,全國發來的唁函唁電有一尺多厚,像雪片一樣,陝西電視台還拍了路遙的專題片。路遙和《平凡的世界》之所以會產生這么大的影響,關鍵在於他的作品貫注了昂揚的奮斗精神。「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斗!只有選定目標並在奮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咀嚼著這些至理名言,使人們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和希望。從這個意義上看,路遙和他的《平凡的世界》將永遠不會被人們遺忘。
3. 《平凡的世界》主要講述了什麼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平凡的世界》是用溫暖的現實主義的方式來謳歌普通勞動者的文學作品。與《人生》相比,《平凡的世界》更具有人性的高度,作家把苦難轉化為一種前行的精神動力。描寫苦難的新時期作家不乏其人,但真正把苦難轉化為一種精神動力的作家卻並不多,路遙當屬其中之一。
這部小說在展示普通小人物艱難生存境遇的同時,極力書寫了他們克服重重困難的美好心靈與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作品中的主人公孫少安、孫少平是掙扎在貧困線上的青年人,但他們自強不息,依靠自己的頑強毅力與命運抗爭,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其中,孫少安是立足於鄉土矢志改變命運的奮斗者;而孫少平是擁有現代文明知識、渴望融入城市的「出走者」。他們的故事構成了中國社會普通人人生奮斗的兩極經驗。
(3)平凡的世界小說內容擴展閱讀
《平凡的世界》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獲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連播了《平凡的世界》,在許多城市,還出現了排隊購買這部作品的現象。
2018年9月27日,由中國作協《小說選刊》雜志社、中國小說學會、人民日報海外網主辦,青島市作家協會承辦的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評選在青島揭曉。《平凡的世界》入選改革開放四十年最具影響力小說。
4.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概括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內容簡介
1975年初農民子弟孫少平到原西縣高中讀書,他貧困,自卑;後對處境相同的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紅梅產生情愫,在被同班同學侯玉英發現並當眾說破後,與郝紅梅關系漸變惡劣,後來郝紅梅卻與家境優越的顧養民戀愛。少平高中畢業,回到家鄉做了一名教師。
但他並沒有消沉,他與縣革委副主任田福軍女兒田曉霞建立了友情,在曉霞幫助下關注著外面的世界。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勞動,與村支書田福堂的女兒——縣城教師田潤葉青梅竹馬。少安和潤葉互有愛慕之心,卻遭到田福堂反對。
經過痛苦的煎熬,少安到山西與勤勞善良的秀蓮相親並結了婚,潤葉也只得含淚與父親介紹的一直對她有愛慕之情的李向前結婚。這時農村生活混亂,又遇上了旱災,田福堂為了加強自己的威信,組織偷挖河壩與上游搶水,不料竟出了人命。為了「農業學大寨」,他好大喜功炸山修田叫人搬家又弄得天怒人怨。生活的航道已改變地步。
(4)平凡的世界小說內容擴展閱讀: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
《平凡的世界》是用溫暖的現實主義的方式來謳歌普通勞動者的文學作品。與《人生》相比,《平凡的世界》更具有人性的高度,作家把苦難轉化為一種前行的精神動力。描寫苦難的新時期作家不乏其人,但真正把苦難轉化為一種精神動力的作家卻並不多,路遙當屬其中之一。
這部小說在展示普通小人物艱難生存境遇的同時,極力書寫了他們克服重重困難的美好心靈與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作品中的主人公孫少安、孫少平是掙扎在貧困線上的青年人,但他們自強不息,依靠自己的頑強毅力與命運抗爭,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
其中,孫少安是立足於鄉土矢志改變命運的奮斗者;而孫少平是擁有現代文明知識、渴望融入城市的「出走者」。他們的故事構成了中國社會普通人人生奮斗的兩極經驗。
藝術特色
1、結構
作品的時間跨度從1975年初到1985年,它全景式地反映了這十年間我國城鄉社會生活的巨大歷史性變遷。如此龐大的工程,路遙採用了「三線組合法」,即在情節的發展和人物的活動上安排了三條線索,三條線索都以時間為序,並將這十年間我國所發生的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也列入其中。
第一條線索以孫少平為中心,寫了由於城鄉差別和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差別,孫少平、金波、蘭香、金秀等農村青年渴求知識,渴望現代社會城市的文明和豐富的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他們千方百計以各種方式拚命走出農村,
進入城市,由此反映了這些由鄉而城的青年在追求現代文明的過程中的各種矛盾心態,既有他們與社會或自然環境的矛盾,又有與周圍其他人的矛盾或是自身的矛盾,反映了「交叉地帶」的社會生活及城鄉文化的巨大差別。
第二條線索以孫少安為中心,以雙水村、石屹節、原西縣為主要地點。主要寫了極「左」路線給雙水村人造成的貧困,以及三中全會後雙水村人奔富裕之路的艱難歷程。透視了「左傾」政治給農村的政治、經濟生活帶來的復雜現象——農村「專職政治家」的認識意義。揭示了這種畸形政治是農民長期貧困的原因。
表現了三中全會後,農村經濟改革、土地承包對「政治家」田福堂,孫玉亭和孫少安這類普通農民受到沖擊後的不同表現,揭示了改革大潮是任何人也阻擋不了的真理,也指出了農村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隱患和危機。
第三條線索以田福軍的升遷為序,展示了由村到縣、地、省的政治斗爭和路線斗爭,這條斗爭線索時明時暗,一直貫穿於作品的始終。它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的政治斗爭和路線斗爭在黨內不僅激烈,而且總是那麼壁壘分明。
歌頌的是正確路線斗爭的代表人物,表現了他們為推動歷史前進而貢獻自己的力量,否定和批判錯誤路線,並通過一些幹部隊伍中存在的問題,展開正面描寫,指出潛在的弊端。三條線索的人物不同,所反映的主題也不完全相同,這就保持了一種相對的獨立性。
但是,如果作品僅僅為了保持相對的獨立性,而忽略將三條線索進行交叉匯合,那麼作品就會顯得零散而單調。反之,一味交叉匯合而無獨立性,又會變得呆板、拘謹,不能各顯其志。可見「獨立」與「匯合」的關系需要作家認真處理。
《平凡的世界》將三條線索同時展開,平行發展,利用人物間的關系,情節的相聯,選擇了一個最恰當的地點作為紐帶來聯系三條線索,使它們時而交叉直至完全融合。三條線索上的人物相互問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或是親緣關系,或是戀愛婚姻,或是政治斗爭的對立面,這就由人物之間的關系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整體。
路遙善於用歷史的眼光去觀照現實,也同樣善於用現實的眼光去觀照歷史,他總是將社會生活的內容放在一個長長的歷史過程中去加以考慮,所以三條線索反映的生活內容都被他放在了時代的、社會的大背景和大環境中加以描寫,因此作品裡各情節的構成和聯系往往前後相聯,疏密相間,錯綜變化。
另外,作者還選定雙水村為紐帶,聯系著孫氏兄弟和田福軍,並由人物在雙水村的活動而使展開情節的地點不斷改變。因此,三條線索在作品裡就像三條河流,而雙水村就像這三條河流的源頭活水,它們時而分別流動,時而交叉匯合一起流動,體現了它們之間除相對獨立之外的有機聯系和相互照應。這種聯系和照應,共同為表現主題服務,反映的社會生活面不僅寬廣,而且內涵豐富。
2、人物形象
《平凡的世界》以傳統的價值觀念及現實主義的創造手法為主,注重故事的連貫性,注重完整人物形象的塑造,同時又不放過情節上的浪漫主義因素,是一部通俗易懂的小說。路遙是抱著巴爾扎克式的「時代的書記官」的態度來寫作的,這一點尤其體現在對於以田福生為代表的領導層的描寫上,客觀、准確、真實,由細節捕捉到了當時時代的脈搏和人們觀念轉變的艱難程度。
正如路遙所說:「作家最大的才智應是能夠在日常細碎的生活中演繹出讓人心靈震顫的巨大內容。」因而,單是驚心動魄的情節還不夠,還要有對於生活的深刻體察和洞察,然後用現實主義的筆法將這種體會整合到情節中去。這樣,小說就兼具了恢弘的構架和飽滿韻細節。
秉筆直書的現實主義筆法和路遙「為人民」的創作哲學相結合,形成了小說雄渾壯麗的美學格局。《平凡的世界》彷彿一部恢弘的史詩,凝聚著雄渾的社會交響、寬闊的人性胸懷、絢麗的人生色彩和豐厚堅實的苦難底蘊,老輩人厚重而沉實的人生苦難,
年輕人浪漫瑰麗的人生想像和朝氣蓬勃的行動能力,以及從生活中得來的人生思考都構成了這種美學格局的一部分,成就了這樣一個猶如黃土高原般起伏變化、又如大河般壯闊雄渾的文本。
同時,路遙非常注重人物性格的典型化。且不說孫少平等主要人物,就連次要人物也非常典型。比如農村「革命家」孫玉亭,就是特殊年代的特殊產物,還有支書田福堂,他的自命不凡和謹小慎微,是農村幹部的典型。
還有區委書記苗凱、秘書張生民等等。這些人物都帶著他們身份的標簽,一舉一動都讓人一眼看出他們的職業特點和由職業特點所形成的行為方式特徵,從而探索各式人物的性格心理和文化心態,傳導時代的律動。
3、語言
小說的語言朴實厚重,滲透著作家強烈的感情色彩。在流暢的故事敘述中,經常會出現有關生活意義和價值的點睛之筆出現,比如:「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斗!只有選定目標並在奮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
「人的生命力正是在這樣的煎熬中才強大起來的。想想看,當沙漠和荒原用它嚴酷的自然條件淘汰了大部分植物的時候,少女般秀麗的紅柳和勇士般強壯的牛蒡卻頑強地生長起來——因此滿懷激情的詩人們才不厭煩高歌低吟贊美它們」!
這些至理名言,都是筆之所至,水到渠成,它們甚至被許多讀者銘記在心,成為他們的生活指南。同時,陝北信天游古樸憂郁的情緒和單純明朗的表達方式,以及他們豐富的日常語言,都成為小說的語言素材,賦予了書面語具體可感的形象,也增添了濃郁的地方特色。
5. 路遙小說平凡的世界 主要劇情和主旨!謝謝
第一部寫1975年初農民子弟孫少平到原西縣高中讀書,他貧困自尊,學習和勞動都好,與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紅梅互相愛憐,後來郝紅梅卻與家境優越的顧養民戀愛,少平又高考落榜,回鄉生產。但他並沒有消沉,與縣革委副主任田福軍女兒田曉霞建立了友情,在曉霞幫助下關注著外部世界。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勞動,與村支書田福堂女兒,縣城教師潤葉是青梅竹馬,卻遭到田福堂反對。經過痛苦的煎熬,少安到山西找到了勤勞善良的秀蓮,潤葉也只得含淚與向前結婚。這時農村生活混亂,旱災又火上加油,田福堂為加強自己威信,組織偷挖河壩與上游搶水,不料出了人命,為了「學大寨」,他好大喜功炸山修田叫人搬家又弄得天怒人怨 。生活的航道已到了非改變不可的地步 。第二部寫1979年春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百廢待興又矛盾重重,田福堂連夜召開支部會抵制責任制,孫少安卻領導生產隊率先實行接著也就在全村推廣了責任制。少安又進城拉磚,用賺的錢建窯燒磚,成了公社的「冒尖戶」。少平青春的夢想和追求也激勵著他到外面去「闖盪世界」,他從漂泊的攬工漢成為正式的建築工人,最後又獲得了當煤礦工人的好機遇,他的女友曉霞從師專畢業後到省報當了記者,他們相約兩年後再相會 。潤葉遠離她不愛的丈夫到團地委工作,引起鍾情痴心的丈夫酒後開車致殘,潤葉受到內疚回到丈夫身邊,開始幸福生活。她的弟弟潤生也已長大成人,他在異鄉與命運坎坷的郝紅梅邂逅,終於兩人結為夫妻。往昔主宰全村命運的強人田福堂,不僅對新時期的變革抵觸,同時也為女兒、兒子的婚事窩火,加上病魔纏身,弄得焦頭爛額。第三部寫1982年秋少平到了煤礦,盡心盡力幹活,成了一名優秀工人,一天下工時曉霞在井口燦然地迎接了他。少安的磚窯也有了很大發展,他決定貸款擴建機器制磚,不料因技師根本不懂技術,磚窯蒙受很大損失,後來在朋友和縣長的幫助下再度奮起。潤葉也生活幸福,生了個胖兒子,潤生和郝紅梅的婚事也終於得到了父母的承認,並添了可愛的女兒。但是禍不單行,少安的妻子秀蓮,在歡慶由他家出資兩萬元擴建的小學會上口吐鮮血,確診肺癌。曉霞在抗洪采訪中為搶救災民光榮獻身。少平在一次事故中為救護徒弟也受了重傷 。但他們並沒有被不幸壓垮,少平從醫院出來,又充滿信心地回到了礦山。
兩三百字實在難以概括,因為小說很長,內容情節復雜多變,樓主可以從上面精選一些。上面的是小說的主要情節,具體感受可是要看樓主自己了,我看這部小說時好多地方感人淚下,尤其是最後的好多主人公成功的生活奮斗和不幸的生活結局。。少安的妻子秀蓮,由於常年的勞累,就在歡慶由他家出資兩萬元擴建的小學會上口吐鮮血,確診肺癌。省委書記的女兒田曉霞與孫少平的戀情正火熱時,她卻在在抗洪采訪中為搶救一小孩被洪水捲走。孫少平在煤礦塌方事故中受了重傷,因此破了他的英俊臉龐。最後,當年的一些同學都有了著落,孫少平放棄了妹妹推薦他的好工作繼續當煤礦工人,作者最後將他與好好朋友金波的妹妹金秀安排在了一起,但是到底結果如何,還看孫少平自己看待了。小說高度現實的概括了75年至85年這十年中國的變化,真的建議看,可以充分了解當時中國人民的生活。
孫玉厚,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一個典型的農民,一個善良的農民,為了這個家庭真的付出了太多了。為了他弟弟娶老婆的時候非常有魄力的搬離了家,留了一個很好的房子給孫玉亭,還欠了很多債,換來的結果卻是一個只會敗家的弟弟。虧的是那時候是人民公社時期,孫玉亭和他老婆憑借的自己的村幹部的身份,在村裡的日子才能勉勉強強的過的下去。為了給孫少安娶老婆,這位老實的農民又一次非常有魄力的做了一次決定,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孫少安,作為我心目中的男主角二號,一個真正的男子漢,為了這個家庭,付出的最多的就是他了。才十三四歲就要出來幫家裡干農活,進山勞動,幫助父親養活這個家庭,供養自己的弟弟妹妹上學。他和潤葉的感情算是農村中的一個典型的悲哀,門不當戶不對,看到他們的感情的時候,心裡其實真的很希望這兩個真心相愛的人能在一起,但世事無常,現實的生活逼迫著他只能盡快找另外一個農村婦女做老婆,幸好的是找到秀蓮這個賢惠的好老婆,要是找到一個像他二爹孫玉亭的老婆不會干農活,不體貼家裡的人,豈不悲了個劇。喜歡秀蓮這個人是因為她說的:一眼就看上了他,無論他家裡的情況多麼貧窮都會跟他回去,無論如何也不會離開他。而她也做到了,在孫少安因為磚廠坍塌,還欠了公家一萬多的時候她都沒有離開她,而是在他身邊鼓勵他,給他出主意,最終讓他站起來了,最終也造福了整個雙水村以及周邊的地區。
孫少平,理所當然的男一號。也許是小說看多了,大圓滿的結局也看多, 一直對他抱有很大的期望,以為他最終最取得一個非常大的成就,但最終看到他還是要回到銅城那個煤礦的時候,心裡還是忍不住嘆息了一下。作為一個農村裡面出來的,在那時候真的是一個思想覺悟很高的人了,以為憑借著他的知識能取得很好的成就,但現實終究是現實,思想的深度和廣度在那時還影響不到他的生活,只能讓他在生活中更堅強。看到他在高中的時候被赫紅梅背叛的時候,真為他可惜,但這也讓他在一夜之間成為了大人,痛苦可以讓人成長啊。看到田曉霞在一直給他借書,陪他看報的時候還真沒想到以後他們會相戀,而且田曉霞還向她姐那樣,不顧對方的家庭的好壞,只是認定了他那個人,就一直保持著極大的熱情的愛下去。還記得他們的那個兩年的約定,一直被他們提及的兩年的約定,但,誰又能想到那個洪水的到來呢,要是那晚是高郎在的話應該就是高朗去那裡,而田曉霞就不會死了吧。這樣也許就能少了一個遺憾,就沒有孫少平在夜裡彷彿基督教徒看《聖經》那般神聖的看田曉霞的日記的哪種哭泣,沒有孫少平那種只能靠拚命的勞動來壓抑的痛苦了吧。他和田曉霞的那種惺惺相惜的感覺在那時候應該是非常難得的了吧,兩個人深深的相戀並且在思想的深度和廣度中那麼接近,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情!也許只有他的妹妹蘭香和吳仲平能比得上,但兩個學天體物理的人談論的是相對論、宇宙大爆炸,這兩者之間可以拿來對比嗎?田曉霞死後,本以為孫少平會不會跟他班長的老婆生活在一起,中間還有一個可愛的明明。但出現了一個「單相思」的金秀,雖然少平一直把她當妹妹般看待,但最終希望他們能在一起吧。金秀在他臉上有一道這么可怕的疤痕的時候還跟他說:我愛你。這難道還不能證明她愛他有多深嗎?!
6. <<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的大致情節是怎麼的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全書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間廣闊背景上,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刻劃了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曰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小說以陝北黃土高原雙水村孫、田、金三家的命運為中心,反映了從「文革」後期到改革初期廣闊的社會面貌。第一部寫1975年初農民子弟孫少平到原西縣高中 讀書,他貧困自尊,學習和勞動都好,與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紅梅互相愛憐,後來郝紅梅卻與家境優越的顧養民戀愛,少平又高考落榜,回鄉生產。但他並沒有消沉, 與縣革委副主任田福軍女兒回曉霞建立了友情,在曉霞幫助下關注著外部世界。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勞動,與村支書田福堂女兒,縣城教師潤葉是青梅竹馬,卻 遭到田福堂反對。經過痛苦的煎熬,少安到山西找到了勤勞善良的秀蓮,潤葉也只得含淚與向前結婚。這時農村生活混亂,旱災又火上加油,田福堂為加強自己威 信,組織偷挖河壩與上游搶水,不料出了人命,為了「學大寨」,他好大喜功炸山修田叫人搬家又弄得天怒人怨。生活的航道已到了非改變不可的地步。第二部寫 1979年春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百廢待興又矛盾重重,田福堂連夜召開支部會抵制責任制,孫少安卻領導生產隊率先實行接著也就在全村推廣了責任制。少安又進城 拉磚,用賺的錢建窯燒磚,成了公社的「冒尖戶」。少平青春的夢想和追求也激勵著他到外面去「闖盪世界」,他從漂泊的攬工漢成為正式的建築工人,最後又獲得 了當煤礦工人的好機遇,他的女友曉霞從師專畢業後到省報當了記者,他們相約兩年後再相會。潤葉遠離她不愛的丈夫到團地委工作,引起鍾情痴心的丈夫酒後開車 致殘,潤葉受到內疚回到丈夫身邊,開始幸福生活。她的弟弟潤生也已長大成人,他在異鄉與命運坎坷的郝紅梅邂逅,終於兩人結為夫妻。往昔主宰全村命運的強人 田福堂,不僅對新時期的變革抵觸,同時也為女兒、兒子的婚事窩火,加上病魔纏身,弄得焦頭爛額。第三部寫1982年秋少平到了煤礦,盡心盡力幹活,成了一 名優秀工人,一天下工時曉霞在井口燦然地迎接了他。少安的磚窯也有了很大發展,他決定貸款擴建機器制磚,不料因技師根本不懂技術,磚窯蒙受很大損失,後來 在朋友和縣長的幫助下再度奮起。潤葉也生活幸福,生了個胖兒子,潤生和郝紅梅的婚事也終於得到了父母的承認,並添了可愛的女兒。但是禍不單行,少安的妻子 秀蓮,在歡慶由他家出資兩萬元擴建的小學會上口吐鮮血,確診肺癌。曉霞在抗洪采訪中為搶救災民光榮獻身。少平在一次事故中為救護徒弟也受了重傷。但他們並 沒有被不幸壓垮,少平從醫院出來,又充滿信心地回到了礦山。
7. 平凡的世界一個故事內容摘要
作者在近十年的廣闊背景上,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它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也是小說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濃縮了中國西北農村的歷史變遷過程,作品達到了思想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特別是主人公面對困境艱苦奮斗的精神,對今天的大學生朋友仍有啟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
路遙的故事是圍繞孫玉厚一家展開的,老一輩辛勤耕種卻無力改變窘迫的生活,代表了中國舊時代成長起來的莊稼漢的境況;田福堂、孫玉亭這些鄉一級的幹部眷戀於農村學大寨的權力掌控里,長時間調適不了自己的心態;
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勤勞質朴的莊稼人所經受的沖擊和轉變在文化大革命前後尤為深刻,在有機會接受到新思想的年輕人的身上,迷惘與渴望沉痛經歷的心情,生活的歷練讓我們不能再這么輕易地離開一個地方,毫無負擔地面對新鮮的世界,
不得不擔負起的責任,卻使得在這紛亂的世界裡感到了溫暖與踏實。所以最後少平回到了大牙灣,回到了那個他奮斗著、付出了深厚感情的地方,他曾經渴望離開,投身到更為廣闊的天地中去,然而外面的世界提醒了他,他所能掌握的未來在這黑色的風景里。
作為書內兩條愛情主線的主人公,哥哥少安和弟弟少平區分了兩代年輕人的選擇和境遇。少安與潤葉青梅竹馬的愛情被城市與農村的溝渠分隔開來了,在中國人固有的門當戶對的思想里,少安選擇了秀蓮,而潤葉最終嫁給了她不愛的李向前。
但不得不說生命的奇妙,若不是這樣的選擇,少安也不會遇到愛她至深的秀蓮,她的出現似乎只是為了給這個家庭重生的希望,盡管波折重重,付出還是給了我們豐收的結果;然後她的使命終結了,肺癌成了她最終的歸宿。
反過來看看潤葉,她痛苦的婚姻在向前的事故截肢後有了轉機,她忽然認識到了生活賦予她的職責,在撐起整個家的過程里,她重生了。少平的愛情之路是在思想的覺醒中產生的:他與田曉霞因對知識的渴求而結緣,之後長達數年的分別給了兩個年輕人成長的空間,
再次相遇給了他們重新審視這份關系的機會,不再是青澀少年,心智上的成熟讓他們有能力去維系這段同樣門不當戶不對的感情,身份的懸殊不能阻隔他們相融的靈魂。但是一切的美好在田曉霞的突然死亡里終結了,這是一段有了開始卻獨缺結尾的愛情。
其他諸如他的初戀情人郝紅梅因迫切改變生活境況投向了顧養民卻沒能得到她要的結果,而顧養民所愛的金秀卻愛上了他的設定,正如書中所說,生活似乎走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圓。他們的妹妹蘭香在學業和愛情上的成功完成了兄妹三人漸進的過程。
她有機會接受了高等教育,接受了最新的思想,在農村人和城市人里找到了平衡點,沖破門當戶對的觀念,開始並有了愛情的美好結局。這些感情歷程里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兩個字:重生。
時代的變革給了年輕人一個顛覆舊世界的機會,少安到少平再到蘭香的前進過程中,顛覆的痕跡越來越重,看似平和卻動盪的年月里,新一代的訴求赤裸裸地凸現出來。我們要改變。但是如何改變,並不是一味追求自我就是真諦。
杜麗麗和武惠良婚姻的終結或許是一個警示。我們盲目地追求自我精神的滿足,沉浸在肉體與精神的對立關系裡妄圖找出個平衡點,拋棄了責任與家庭,只為滿足自我。在這點上,杜麗麗和古鈴風的相遇實際上更像新時代的煙花,激烈卻迅速燃燒殆盡。
但是古鈴風的存在也是有他特別的價值的,他所代表的新一代的文人,特別說是詩人,的創作風格與內容的變化,不再著根於土地、更為激烈的抨擊
寫作技法的另闢蹊徑在文革後的時代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如何調節好急劇變化的社會與自身求變的心態之間的落差是至關重要的。可能這就是作者希望透過古鈴風告誡大家的。
(7)平凡的世界小說內容擴展閱讀: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共三部,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小說的語言朴實厚重,滲透著作家強烈的感情色彩。在流暢的故事敘述中,經常會出現有關生活意義和價值的點睛之筆出現,比如:「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斗!只有選定目標並在奮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
「人的生命力正是在這樣的煎熬中才強大起來的。想想看,當沙漠和荒原用它嚴酷的自然條件淘汰了大部分植物的時候,少女般秀麗的紅柳和勇士般強壯的牛蒡卻頑強地生長起來
因此滿懷激情的詩人們才不厭煩高歌低吟贊美它們」!這些至理名言,都是筆之所至,水到渠成,它們甚至被許多讀者銘記在心,成為他們的生活指南。
8. 《平凡的世界》內容是什麼
平凡的世界》故事簡介 :小說以陝北黃土高原雙水村孫、田、金三家的命運為中心,反映了從「文革」後期到改革初期廣闊的社會面貌。
第一部:寫1975年初農民子弟孫少平到原西縣高中讀書,他貧困自尊,與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紅梅互相愛憐,後來郝紅梅卻與家境優越的顧養民戀愛。
少平又高考落榜,回鄉生產。但他並沒有消沉,與縣革委副主任田福軍女兒回曉霞建立了友情,在曉霞幫助下關注著外部世界。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勞動,與村支書田福堂女兒,縣城教師潤葉是青梅竹馬,卻遭到田福堂反對。
經過痛苦的煎熬,少安到山西找到了勤勞善良的秀蓮,潤葉也只得含淚與向前結婚。這時農村生活混亂,旱災又火上加油,田福堂組織偷挖河壩與上游搶水,不料出了人命,為了「學大寨」,他好大喜功炸山修田叫人搬家又弄得天怒人怨。生活的航道已到了非改變不可的地步。
第二部:寫1979年春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百廢待興又矛盾重重,田福堂連夜召開支部會抵制責任制,孫少安卻領導生產隊率先實行接著也就在全村推廣了責任制。少安又進城拉磚,用賺的錢建窯燒磚,成了公社的「冒尖戶」。
少平青春的夢想和追求也激勵著他到外面去「闖盪世界」,他從漂泊的攬工漢成為正式的建築工人,最後又獲得了當煤礦工人的好機遇,他的女友曉霞從師專畢業後到省報當了記者,他們相約兩年後再相會。
潤葉遠離她不愛的丈夫到團地委工作,引起鍾情痴心的丈夫酒後開車致殘,潤葉受到內疚回到丈夫身邊,幸福生活。她的弟弟潤生也已長大成人,他在異鄉與命運坎坷的郝紅梅邂逅,終於兩人結為夫妻。對新時期的變革抵觸,同時也為女兒、兒子的婚事窩火,加上病魔纏身,弄得焦頭爛額。
第三部寫1982年秋少平到了煤礦,盡心盡力幹活,成了一名優秀工人,一天下工時曉霞在井口燦然地迎接了他。少安的磚窯也有了很大發展,他決定貸款擴建機器制磚,不料因技師根本不懂技術,磚窯蒙受很大損失,後來在朋友和縣長的幫助下再度奮起。
潤葉也生活幸福,生了個胖兒子,潤生和郝紅梅的婚事也終於得到了父母的承認,並添了可愛的女兒。但是禍不單行,少安的妻子秀蓮,在歡慶由他家出資兩萬元擴建的小學會上口吐鮮血,確診肺癌。曉霞在抗洪采訪中為搶救災民光榮獻身。
少平在一次事故中為救護徒弟也受了重傷。但他們並沒有被不幸壓垮,少平從醫院出來,又充滿信心地回到了礦山。
寫作背景
《平凡的世界》是從1975年開始創作的,而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種文學新思潮風起雲涌,現代派、意識流等文學觀念風靡一時,文學創作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求變求新令人目不暇接。與此相反,傳統現實主義創作卻受到「冷落」 。
甚至有批評家認為,路遙的另一部小說《人生》的現實主義創作手法是落伍的,但路遙仍然堅持創作完成了這部小說。路遙三年准備、三年創作,為了擴充視野、掌握資料,他進行了大量的閱讀,包括近百部長篇小說,前後近十年的報紙以及其他相關書籍,過著「早晨從中午開始」的生活。
同時,他還奔波於社會各階層體驗生活。第一部初稿的寫作是在一個偏僻的煤礦醫院開始的,從他的創作隨筆《早晨從中午開始》可以看到他對文學事業執著的信心和付出的代價:「寫作整個地進人狂熱狀態。
身體幾乎不存在;生命似乎就是一種純粹的精神形式,日常生活變為機器人性質」。第二部初稿的寫作是在黃土高原腹地的一個偏僻小縣城進行的,因為生活沒有規律,路遙身體嚴重透支,最後病倒了。
後來吃了百餘副湯葯,身體略有恢復,他依靠一股精神力量,繼續寫作。第三部的初稿改在榆林賓館進行。1988年5月25日,路遙終於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創作。
9. 平凡的世界內容簡介
平凡的世界內容簡介
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
把孫少安和孫少平在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9)平凡的世界小說內容擴展閱讀
一、《平凡的世界》創作背景
《平凡的世界》是從1975年開始創作的,而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種文學新思潮風起雲涌,現代派、意識流等文學觀念風靡一時,文學創作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求變求新令人目不暇接。與此相反,傳統現實主義創作卻受到「冷落」 。
路遙三年准備、三年創作,為了擴充視野、掌握資料,他進行了大量的閱讀,包括近百部長篇小說,前後近十年的報紙以及其他相關書籍,過著「早晨從中午開始」的生活,同時,他還奔波於社會各階層體驗生活。
第一部初稿的寫作是在一個偏僻的煤礦醫院開始的,從他的創作隨筆《早晨從中午開始》可以看到他對文學事業執著的信心和付出的代價:「寫作整個地進人狂熱狀態。身體幾乎不存在;生命似乎就是一種純粹的精神形式,日常生活變為機器人性質」。
第二部初稿的寫作是在黃土高原腹地的一個偏僻小縣城進行的,因為生活沒有規律,路遙身體嚴重透支,最後病倒了。後來吃了百餘副湯葯,身體略有恢復,他依靠一股精神力量,繼續寫作。第三部的初稿改在榆林賓館進行。1988年5月25日,路遙終於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創作。
二、作者簡介
路遙(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本名王衛國,出生於陝北榆林清澗縣,中國當代作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人生》等。曾任中國作家協會陝西分會黨組成員、副主席。
1972 年秋天,路遙被調到延川縣文藝宣傳隊當創作員。同年, 在詩人曹谷溪努力下,延川縣成立了「文藝創作組」,創辦了鉛印的文學刊物《山花》,由幾個在不同單位的文學青年共同編輯,路遙是其中之一。這期間路遙寫了很多詩。
1973 年, 路遙被推選到延安大學中文系讀書。在延安大學期間,路遙在能夠找到的歐洲文學史、俄國文學史和中國文學史的指導下系統閱讀了大量中外文學名著。同年7 月,《延河》發表了他的短篇小說《優勝紅旗》。這是他公開發表的第一篇小說。
10 月, 路遙到西安,參加了《延河》編輯部召集的創作座談會。從這個時候開始,路遙有了接觸柳青、杜鵬程、王汶石等作家的機會, 有幸得到他們的直接教誨。接著, 路遙相繼發表了《姐姐》、《雪中紅梅》、《月夜》等一批短篇小說。
1976年8月,路遙從延安大學畢業後, 被分配到陝西省作家協會主辦的文學刊物《延河》做編輯工作。1980年發表《驚心動魄的一幕》,獲得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