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應該來說《老殘游記》最具有文學價值,而且從反映社會現實來看也更具價值
B.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有: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吳沃堯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的《老殘游記》、曾樸的《孽海花》
參考資料: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111/06/118830_13227657.shtml
C.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及作者分別是
1、 《老殘游記》及作者劉鶚。
《老殘游記》共20回,署名洪都百煉升。主人公是老殘,他是一個不願做官的名士,他奔走於江湖替人治病。在老殘的游歷中,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塗炭人民的社會現實。書中暴露了當時丑惡的政治現實,特別是比較真實地揭露了貌似「清官」實為酷吏的猙獰、可鄙的面目。魯迅先生把本書和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曾樸的《孽們海花》並稱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作者劉鶚(1857——1909),字鐵雲,江蘇丹徒人,研究過數學、水利學,曾在上海行醫、經商。1888年黃河鄭州段決口,他參加治理黃河,因功升任知府。庚子後,因向俄軍買太倉儲谷賑濟飢民而遭彈劾,以罪流徙新疆,不久死在那裡。
2、 簡介課文。
首先指定同學讀課文的自讀提示,明確閱讀要求;說明晚清四大譴責小說和作者。然後在註解的基礎上,補充介紹如下:
《明湖居聽書》節選自《老殘游記》第二回。作者清末劉鶚,筆名洪都百煉生。《老殘游記》借一個不願做官、奔走江湖行醫的名士老殘,在游歷途中的所見所聞,揭露了當時官吏昏庸殘暴的行徑,反映了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也表現出作者反對革命運動,主張維新圖強、科學救國的政治態度。這部小說刻畫人物、描寫自然景物比較生動形象,在語言運用和表現手法上頗具特色。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論這部作品:「敘景狀物,時有可觀。」《明湖居聽書》便是「可觀」的一節。
「明湖居聽書」故事緣由是這樣的:老殘來到濟南府(今山東濟南),在高升店住下。第二天上街遊玩,見那牆上貼了一張黃紙,居中寫著「說古書」三個大字,旁邊一行小字是「二十四日明湖居」,不知是什麼事情。路上聽得兩個挑擔子的說道:「明日白妞說書,我們可以不必做生意了,來聽書吧。」又聽得鋪子里板台上有人說到:「前次白妞說書是你去的,明兒書應該我去了。」一路行來,街談巷議,大半都是這話,心中很詫異。回到店裡向茶房打聽這件事,茶房介紹說:這說鼓書,用一面鼓,兩片梨花簡,名叫「梨花打鼓」,演說一些前人的故事,本也沒什麼稀奇,自從王家出了白妞、黑妞兩姐妹就不同了。這白妞名叫王小玉,是天生的出奇人物,十二三歲就學會了說書的本事。她有一副好嗓子,又吸收了京腔、崑腔小調種種腔調,運用到大鼓書的凋兒里,經過二三年工夫,創造出了梨花打鼓的新調,「竟至無論南北高下的人,聽了她的說書,無不神魂顛倒」。明兒上午一點鍾開唱,如上午十點鍾去,便沒有了座位,要聽還要早去。老殘聽了茶房的話,也不甚相信,次日九點鍾便去明湖居聽書。可以說,在節選的這部分文字之前,作者已為白妞說書作了渲染鋪墊,那屬「耳聞」;進入課文之後,則屬「目睹」了。
D. 簡述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李伯元《官場現形記》,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鐵雲《老殘游記》,曾孟模《孽海花》,統稱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何以這幾部小說為代表的原因,固然是由於各書在藝術上的成功,同時也山於這些小說,較完整地反映了晚清社會的變革。
《官場現形記》,作者李伯元(1867-1907),全書60回,由許多獨立成篇的短篇故事連綴而成。書中描寫一群大大小小的封建官僚,他們貪污昏庸,媚外賣國,展開一幅清末官僚的百丑圖,暴露和諷刺晚清官場的腐敗,突出地反是非曲直了封建統治階級與人民的矛盾,清王朝對帝國主義的屈辱投降。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作者吳趼人(1866-1910),全書108回。小說採用第一人稱的形式,以主要公「九死一生」的遭遇和見聞為線索記錄了許多社會上的怪現狀:官場到處貪財受賄,營私舞弊;商場里官商勾結,爾虞我詐;洋場上嫖賭拐騙,醉生夢死等,這二百多個小故事,形象地反映了中法戰爭後20年間中國社會的種種丑惡現象。
《老殘游記》,作者劉鶚(1857-1909),全書20回。小說通過描寫一個江湖醫生老殘四處行醫途中的所見、所聞、所為,暴露當時某些官吏的殘暴昏庸並著重抨擊了那些名為「清官」、「能吏」,實力昏官酷吏的虐民行為,反映了晚清黑暗腐朽的社會現實。但作者對清政府仍寄予希望,所以對資產階級革命和義和團運動抱敵對態度。小說在藝術上具有一定特色,語言精煉准確,形象鮮明生動,在同類小說中藝術成就最高。
《孽海花》,作者曾樸(1872-1935),全書30回,附錄5回。作品以狀元金雯青和名妓傅彩雲(賽金花)的故事為線索,穿插了大量官僚文人的穢聞軼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同治初年到甲午戰爭失敗約三十年間的社會政治、外交、文化、思想狀況,對清末黑暗政治的揭露較為有力。小說還以同情的態度贊揚了維新派和資產階段革命黨人的活動。作品結構嚴謹,語言華美,但對秘聞艷事描寫過多,表現出低級庸俗的趣味。
E. 清末四大譴責小說是什麼
魯迅認為的晚清四大譴責小說是中國清末4部譴責小說的合稱 。即李寶嘉(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吳沃堯(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的《老殘游記》、曾樸的《孽海花》。
內容簡介:
《官場現形記》,作者李伯元(1867年—1907年),全書60回,由各章獨立的短篇故事集結而成。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作者吳趼人(1866年—1910年),全書108回,反映了中法戰爭後20年中國社會現象。
《老殘游記》,作者劉鶚(1857年—1909年),全書20回,描述一位江湖郎中老殘的故事,藝術成就最高。胡適認為此書描寫工夫最精到。
《孽海花》,作者曾樸(1872年—1935年),全書30回,附錄5回。即賽金花與狀元金雯青的故事。
F. 什麼是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中諷刺、揭露了動亂的晚清年代的社會現狀。該書主要包括四部分,分別為李寶嘉(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吳沃堯(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的《老殘游記》以及曾樸的《孽海花》。
晚清時期,民族危機日益深重,尤其是「庚子國變」前後,腐朽的清政府統治對外無以御敵,對內無力改善民生。一些進步的知識分子開始探索救國救民的途徑,他們運用手中的筆,將自己的政治見解融入到文學作品中,希望通過作品向社會傳遞自己的救國主張。
晚清文壇開始出現了一批具有濃厚政治氛圍的小說作品,他們大多針砭時弊、對社會的各個方面進行揭露和譴責,此類作品即清末的「譴責小說」。
(6)晚清四大譴責小說txt擴展閱讀
四大小說的思想內容
一、《官場現形記》是晚清文學家李伯元創作的長篇小說。尖銳地抨擊了封建社會末期極端腐朽和黑暗的官僚制度。《官場現形記》是一部專門暴露官場黑暗的力作,對於中國封建社會崩潰時期的官僚政治進行了總體解剖,上自軍機大臣,下至佐雜胥吏,全方位地攝入筆底。書中人物故事多以真人真事為藍本。
二、《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全書以主人公九死一生奔父喪始,至其經商失敗止。小說筆鋒觸及相當廣闊的社會生活面,上自部堂督撫,下至三教九流,舉凡貪官污吏、訟棍劣紳、奸商錢虜、洋奴買辦、江湖術士、洋場才子、娼妓孌童、流氓騙子等,狼奔豕突,顯示了日益殖民地化的中國封建社會肌體的潰爛不堪。
三、《老殘游記》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殘的游歷為主線,對社會矛盾開掘很深,尤其是他在書中敢於直斥清官(清官中的酷吏)誤國,清官害民,獨具慧眼地指出清官的昏庸常常比貪官更甚。同時,小說在民族傳統文化精華提煉、生活哲學及藝術、女性審美和平等、人物心理及音樂景物描寫等多方面皆達到了極其高超的境界。
四、《孽海花》批判了封建統治階級的昏聵無能、封建士大夫的醉生夢死以及封建制度的腐朽沒落,表現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要求和思想,具有強烈的時代精神,具有一定的政治意義。另外,小說著重表現了晚清高級知識分子在「由舊到新」這一歷史「大轉關」時期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心態,反映了同光時代各種思想文化的沖突與嬗變,反映了它的文化意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學術-晚清四大譴責小說研究摘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官場現形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老殘游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孽海花
G. 名著閱讀晚清四大譴責小說及作者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
吳沃堯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劉鶚的《老殘游記》
曾樸的《孽海花》。
H. 清末四大譴責小說是什麼
劉鶚《老殘游記》、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和曾樸《孽海花》。
1、 《老殘游記》
作者劉鶚(1857年-1909年),全書20回,描述江湖郎中「老殘」的故事,藝術成就最高。胡適認為此書描寫工夫最精到。
2、 《官場現形記》
作者李寶嘉(1867年-1907年),全書60回,由各章獨立的短篇故事集結而成。
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是我國第一部在報刊上連載、直面社會而取得轟動效應的。長篇章回小說,也是譴責小說的代表作,首開近代小說批判社會現實的風氣。
全書從中舉捐官的下層士子趙溫和佐雜小官錢典史寫起,聯綴串起清政府的州府長吏、省級藩台、欽差大臣以至軍機、中堂等形形色色的官僚,揭露他們為陞官而逢迎鑽營,矇混傾軋,可以說為近代中國腐朽醜陋的官場勾勒出了一幅幅腐朽中國的歷史畫卷。
由於資產階級改良派和民主革命派的大力倡導,晚清的小說創作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涌現出了一大批有影響的小說,形成了晚清小說創作繁榮的局面。而「晚清四大譴責小說」的出現,則是中國小說創作進入到又一個繁榮時期的重要標志。
3、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作者吳沃堯(1866年-1910年),全書108回,反映了中法戰爭後二十年中國社會現象。
小說採用第一人稱的方式敘述故事,結構全篇,使讀者感到親切可信,在中國小說史上開了先河。結構上亦非常巧妙:「九死一生」既是全書故事的敘述者,又是全書結構的主幹線,同時又運用了倒敘、插敘等方法,將它有機結合在一起,使全書繁簡適宜,渾然一體。
4、 《孽海花》
作者曾樸(1872年-1935年),全書30回,附錄5回。即賽金花與狀元金雯青的故事。
小說的藝術成就很高。首先是高超的描寫技巧,無論狀物、寫景,還是敘事,都能歷歷如繪,如千佛山、大明湖的景緻,明湖居說書,桃花山月下夜行等,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其次是它的心理描寫和心理分析,能用貼切的語言,出色地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其三、精巧的結構藝術。小說以游記的形式,以游歷為線索,以老殘為中心人物,以散文的筆法敘事狀物,將沿途的所見、所聞、所思、所做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小說獨特的結構特點。
(8)晚清四大譴責小說txt擴展閱讀:
起源
魯迅在1923年出版的《中國小說史略》第二十八篇:《清末之譴責小說》中評論劉鶚的《老殘游記》、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吳沃堯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和曾樸的《孽海花》等四部小說時指出,在光緒庚子(1900年)後,譴責小說特別盛行。
其產生的歷史背景,在戊戌變法失敗,庚子義和團運動爆發,「群乃知政府不足與圖,頓有掊擊之意矣。
其在小說,則揭發伏藏,顯其弊惡……雖命意在於匡世,似與諷刺小說同倫,而辭氣浮躁,筆無藏鋒,甚且過甚其辭,以合時人嗜好,則其度量技術之相去亦遠矣,故別謂之譴責小說」。魯迅在1920年最早將此類小說稱為「譴責小說」以別於《儒林外史》一類諷刺小說。
此後,此四本書統稱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四十年後,夏志清在1961年出版的《中國現代小說史》也指出,「古代讀書人受到孔孟教育的影響,個個都覺得應該甘為人民喉舌,揭露朝廷、社會上所見到的黑暗現象。
但他們生活在皇帝專制政體下,大半變得『明哲保身』、『溫柔敦厚』起來;也有很多人無意官場,或者官場失意,人變得消極,求個『怡然自得』就夠了;到了晚清末年,專制政體即將瓦解,讀書人才真敢放膽寫出他們心裡要說的話來,所謂『譴責小說』的盛行,不是沒有道理的。」
「大體說來,中國現代文學是揭露黑暗,諷刺社會,維護人的尊嚴的人道主義文學。」
I.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是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分別是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的《老殘游記》曾樸的《孽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