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桔燈作者
作者簡介
•冰心原名謝婉瑩,祖籍福建長樂。
•1900年生於福州。
• 兒童文學作品選集《小橘燈》
•在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
• 評獎中獲榮譽獎
成功之花,人們往往驚羨它現時的明艷,燃而當初,它的芽兒卻浸透了奮斗的淚泉,
灑滿了犧牲的血雨 .
--冰心
作家簡介:冰心(1900~1999)現、當代女作家,兒童文學作家。原名謝婉瑩,筆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長樂,生於福州,幼年時代就廣泛接觸了中國古典小說和譯作。1918年入協和女子大學預科,積極參加五四運動。1919年開始發表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此後,相繼發表了《斯人獨惟悴》、《去國》等探索人生問題的「問題小說」。同時,受到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寫作無標題的自由體小詩。這些晶瑩清麗、輕柔雋逸的小詩,後結集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稱為「春水體」。1921年加入文學研究會。同年起發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畢業於燕京大學文科。赴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學習英國文學。在旅途和留美期間,寫有散文集《寄小讀者》,顯示出婉約典雅、輕靈雋麗、凝煉流暢的特點,具有高度的藝術表現力,比小說和詩歌取得更高的成就。這種獨特的風格曾被時人稱為「冰心體」,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1926年,冰心獲文學碩士學位後回國,執教於燕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等校。此後著有散文《南歸》、小說《分》、《冬兒姑娘》等,表現了更為深厚的社會內涵。抗日戰爭期間在昆明、重慶等地從事創作和文化救亡活動。1946年赴日本,曾任東京大學教授。1951年回國,先後任《人民文學》編委、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文聯副主席等職。作品有散文集《歸來以後》、《再寄小讀者》、《我們把春天吵醒了》、《櫻花贊》、《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讀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藝術上仍保持著她的獨特風格。她的短篇小說《空巢》獲1980年度優秀短篇小說獎。兒童文學作品選集《小桔燈》於同年在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評獎中獲榮譽獎。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還出版有小說集《超人》、《去國》、《冬兒姑娘》,小說散文集《往事》、《南歸》,散文集《關於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譯選集》等。她的作品被譯成多種外文出版。
著作目錄:
《繁星》(詩集)1923,商務
《春水》(詩集)1923,新潮社
《超人》(小說、散文集)1923、商務
《寄小讀者》(散文集)1926,北新
《往事》(小說、散文集)193O,開明
《南歸》(散文集)1931,北新
《姑姑》(小說集)1932,北新
《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說集》1933,北新
《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詩集》1932, 北新
《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1932,北新
《閑情》(詩、散文集)1922,北新<BR>《去國》(小說集)1933,北新
《平綏沿線旅行記》(散文集)1935,平綏鐵路管理局
《冬兒姑娘》(小說集)1935,北新
《冰心著作集之一——冰心小說集》1943,開明
《冰心著作集之二——冰心散文集》1943,開明
《冰心著作集之三——冰心詩集》1943,開明
《關於女人》(散文集)1943,天地
《冰心小說散文選集》1954,人文
《陶奇的暑期日記》(小說)1956,上海少兒
《還鄉雜記》(散文集)1957,上海少兒
《歸來以後》(散文集)1958,作家
《我們把春天吵醒了》(散文集)1960,百花
《小桔燈》(小說、散文、詩歌合集)1960,作家
《櫻花贊》(散文集)1962,百花
《拾穗小札》(散文集)1964.作家
《晚晴集》(散文、小說合集)1980,百花
《三寄小讀者》(散文集)1981,少兒
《記事珠》(創作談)1982,人文
《冰心論創作》 1982.上海文藝
《冰心作品選》 1982,少兒
《冰心散文選》 1983,人文
《冰心選集(1—2)1983,四川人民(未出齊)
《冰心文集(1一3)1983,上海文藝(未出齊)
《冰心全集》(1-8)1994年,海峽文藝
翻譯書目:
《先知》(散文詩集)敘利亞凱羅.紀伯倫著,1931,新月
《印度童話集》 印度穆.拉.安納德著,1955,中青
《吉擅翅利》(詩集)印度泰戈爾著,1955,人文
《印度民間故事》 印度穆.拉.安納德著,1955,上海少兒
《泰戈爾選集.詩集》 與石真合譯,1958,人文
《泰戈爾劇作集》(4)1959,戲劇
《馬亨德拉詩抄》(尼泊爾)與孫用合譯,1965,作家
《燃燈者》(詩集)馬爾他安東.布蒂吉格著,1981,人文
② 冰心小桔燈冬兒姑娘閱讀答案
只有小桔燈閱讀答案
1.王春林是「小姑娘」的爸爸,他給那些「被當作共產黨抓走」的學生送信,以後也「失蹤」了,這些內容是怎樣表現出來的?它暗示了什麼?
答:這些內容是以側面描寫的形式表現的,它暗示當時的重慶正處於白色恐怖之中,國民黨正瘋狂地鎮壓共產黨人和進步群眾。側面描寫的作用在於突出「小姑娘」成長的家庭環境,同時以當時的恐怖氣氛反襯出「小姑娘」的鎮定、勇敢和樂觀。)
2.文章結尾寫道:「她媽媽也一定好了吧?因為我們『大家』都『好』了!」這個句子中,「好」字的含義分別是什麼?
答:前一個「好」的含義是病好了,後一「好」的含義是指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3.這一部分,流露出作者對「小姑娘」怎樣的感情?
答:深切的思念之情。)
沒有搜到燈冬兒姑娘閱讀答案,下面是冬兒姑娘的主要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冬兒姑娘》
這篇小說.是用冬兒姑娘的媽媽的口吻向她服侍過的太太來敘述冬兒姑娘的成長的經歷的.
在深情的娓娓敘述里告訴我們:冬兒是立冬那天生的.取名叫冬兒.冬兒的媽媽是僕人.冬兒的爸爸在前清內務府當差.前清一沒有了.家裡著實窮了.夫妻間拌了幾句嘴.冬兒的爸爸出走.如今已是十五年了.那時冬兒剛四歲.從此娘兒倆便開始了艱難的生活.一天天眼淚拌著飯吃.為了養活冬兒.媽媽不得不靠砸石子.侍候人過活.
在這拌著淚水的敘述里.不僅描繪出普通貧苦人民的遭遇和命運.同時也為塑造冬兒的形象作了鋪墊.
作者在<分>中.描繪貧家的小朋友出生是[圓圓的頭.大大的眼睛.黑黑的皮膚.結實的挺起的胸膛".而在<冬兒姑娘>中.描繪冬兒姑娘長到四五歲以後則是[傻大黑粗的.眼梢有點向上吊著.這孩子可是厲害.從小就是大男孩似的.一直到大也沒改".從這里可以看到.作者對勞動家庭出生的孩子流瀉出的情思和寄予的希望.最根本的不僅是畫出冬兒姑娘的眼睛.同時也展現了她的精神.
作家在塑造冬兒姑娘的民族性格時.首先抓住貧家孩子那種獨有的特質.那種與被社會蹂躪的父母性格相反的兒童的本性.冬兒姑娘四五歲的時候.就滿街上和人抓子兒.押攤.耍錢.輸了就打人.罵人.一街上的孩子都怕她!雖然蠻.她還講理.也還孝順.爸爸出走後媽媽給糧店老闆砸石子兒.她陪著媽媽流眼淚,[霜降"那天下了雪.她給在北海當僕人的媽媽去送棉襖.在童年的冬兒姑娘的心田裡.孕蘊著抗爭與善良.
接著便緊緊地圍繞冬兒姑娘與窘迫的命運抗爭.來展示冬兒姑娘性格成長的歷史.
艱難的生活.逼著冬兒去改變它.於是她賣雞子.賣柿子.賣蘿卜.她八九歲上就到清河販雞子.來回十七八里地.挑著小挑子.跑的比大人還快.賣雞子.說多少錢就多少錢.從不打價.不賣雞子的時候.就賣柿子.花生.而且專在西苑大兵操練的場邊上賣.從不讓大兵欠過.大兵凶.她更凶.凶的人家反倒笑了.等會兒賣夠了.說走就走.人家要買她也不給.大兵追上門來.她大膽地把他們喝回去.她常勸她媽.爸撇下我們走了.天天淌眼淚當什麼呀.你就得靠著我了--
冬兒十二三歲上.張宗昌的兵敗下來了.總是翻箱倒櫃地搶老百姓的東西.舅舅勸她娘倆躲躲.她說.他們吃不了我.我還要吃他們呢!果不其然.她總跟在他們後頭走隊唱歌.混得熟極了.天天吃他們大籠屜里的大窩窩頭.
作者把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冬兒姑娘.寫得躍然紙上。
滿意望採納
③ 小桔燈的作者是誰啊
小桔燈的作者是冰心。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 ,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成員。中國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筆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
1919年8月的《晨報》上,冰心發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
1923年出國留學前後,開始陸續發表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東京大學聘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講授「中國新文學」課程,於1951年返回中國。
1999年2月28日21時12分冰心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9歲,被稱為"世紀老人"。
④ 冰心的小桔燈全文
《小橘燈》 冰心這是十幾年前的事了。在一個春節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慶郊外去看一位朋友.她住在那個鄉村的鄉公所樓上。走上一段陰暗的仄仄的樓梯,進入一間有一張方桌和幾張竹凳、牆上裝著一架電話的屋子,再進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間,和外間只隔著一幅布簾。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著一張條子,說是她臨時有事出去,叫我等著她。我在她桌前坐下,隨手拿起一張報紙來看,忽然聽見外屋板門吱的一聲開了,過了一會兒,又聽見有人在挪動那竹凳子。我掀開簾子,看見一個小姑娘,只有八九歲光景,瘦瘦的蒼白的臉,凍得發紫的嘴唇,頭發很短,穿一身很破舊的衣褲,光腳穿一雙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牆上的聽話器。看見我似乎吃了一驚,把手縮了回去。我問她:「你要打電話嗎?"她一面爬下竹凳,一面點頭說:「我要XX醫院,找胡大夫,我媽媽剛才吐了許多血!"我問:『你知道XX醫院的電話號碼嗎?"她搖了搖頭說:「我正想問電話局……」我趕緊從機旁的電話本子里找到醫院的號碼,就又問她:「找到了大夫,我請他到誰家去呢?"她說:「你只要說王春林家裡病了,她就會來的。」我把電話打通了,她感激地謝了我,回頭就走。我拉住她問:「你的家遠嗎?"她指著窗外說:「就在山窩那棵大黃果樹下面,一下子就走到的。」說著就噔、噔、噔地下樓去了。我又回到裡屋去,把報紙前前後後都看完了,又拿起一本《唐詩三百首》來,看了一半,天色越發陰沉了,我的朋友還不回來。我無聊地站了起來,望著窗外濃霧里迷茫的山景,看到那棵黃果樹下面的小屋,忽然想去探望那個小姑娘和她生病的媽媽。我下樓在門口買了幾個大紅橘子,塞在手提袋裡,順著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門口。我輕輕地叩著板門,剛才那個小姑娘出來開了門。抬頭看見我,先愣了一下,後來就微笑了,招手叫我進去。這屋子很小很黑,靠牆的板鋪上,她的媽媽閉著眼平躺著,大約是睡著了,被頭上有斑斑的血痕,她的臉向里倒著,只看見她臉上的亂發和腦後的一個大髻。門邊一個小炭爐,上面放著一個小沙鍋,微微地冒著熱氣。這小姑娘讓我坐在爐前的小凳子上,她自己就蹲在我旁邊,不住地打量我。我輕輕地問:「大夫來過了嗎?」她說:「來過了,給媽媽打了一針……她現在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說:「你放心,大夫明早還要來的。」我問:「她吃過東西嗎?這鍋里是什麼?」她笑著說:「紅薯稀飯——我們的年夜飯。」我想起了我帶來的橘子,就拿出來放在床邊的小矮桌上。她沒有作聲,只伸手拿過一個最大的橘子來,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兩只手把底下的一大半輕輕地揉捏著。我低聲問:「你家還有什麼人?」她說:「現在沒有什麼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她沒有說下去,只慢慢地從插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橘瓣來,放在她媽媽的枕頭邊。爐火的微光漸漸地暗了下去,外面變黑了。我站起來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極其敏捷地拿過穿著麻線的大針,把那小橘碗四周相對地穿起來,像一個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著,又從窗檯上拿了一段短短的蠟頭,放在裡面點起來,遞給我說:「天黑了,路滑,這盞小橘燈照你上山吧!"我贊賞地接過來,謝了她。她送我到門外,我不知道說什麼好,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說:「不久,我爸爸一定會回來的。那時我媽媽就會好了。」她用小手在面前畫一個圓圈,最後接到我的手上:「我們大家也都好了!」顯然地,這「大家」也包括我在內。我提著這靈巧的小橘燈,慢慢地在黑暗潮濕的山路上走著。這朦朧的橘紅的光,實在照不了多遠,但這小姑娘的鎮定、勇敢、樂觀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覺得眼前有無限光明!我的朋友已經回來了,看見我提著小橘燈,便問我從哪裡來。我說:「從……從王春林家來。」她驚異地說:「王春林,那個木匠,你怎麼認得他?去年山下醫學院里有幾個學生,被當作共產黨抓走了,以後王春林也失蹤了,據說他常替那些學生送信…」當夜,我就離開了山村,再也沒有聽見那小姑娘和她母親的消息。但是從那時候起,每逢春節,我就想起那盞小橘燈。12年過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來了。她有媽媽也一定好了吧?因為我們「大家」都「好」了!
⑤ 求一篇小學五年級的讀書筆記,看的書是小桔燈,500字左右。急
我的讀書筆記
今天是周末,我走到書架前,順手拿起一本小說翻閱。書名為《一雙鞋能走多遠》。
這是一本關於生命成長的中短篇小說,我從中認識了許多形形色色的人物:與師傅產生內心沖突的鄉村小木匠;為同學夢游而擔心憂慮的男孩;為找一份工作而走得磨破了鞋的女孩;用古怪方式進行較量的山裡少年;獨自去父親下放的山村旅行的中學生.......。透過這些樸素而堅實的生命故事,我觸及到成長過程中的各種體驗和滋味,感受到了向上,向善,向美的成長力量。
在這,我今天向大家著重介紹書中的一篇---《一雙鞋能走多遠》。這是說的一個從縣里考進師范又因為不能分配到工作而來到城裡找工作的女孩----何爽。何爽先在一所私立學校群樂小學當老師,可校長拖欠了許多的工資,三個老師罷課兩天後,校長才發了一部分式資,何爽呆不下去了,便離開了群樂小學。她看到藍星幼兒園的景色像童話書中的插圖一樣美麗,於是便去應聘,應聘結果須要一個星期的等待,這一個星期里何爽又跑了許多的地方。為了尋找一份自己喜歡而又踏實的工作,何爽累得精疲力竭。又因路走得太多,腳上的皮鞋都爛了,左腳的鞋都露出了幾個調皮的腳趾。為了不讓胖阿姨園長看到自己的爛鞋,她把左腳藏到了右腳的後面,可細心的胖阿姨園長還是發現了,並送了何爽一雙新鞋,還把何爽帶回家中,讓何爽給自己那不懂事的女兒講講自己的歷程。
看完這個故事我深有體會。何爽找工作的經歷很獨特,她也很懂得珍惜和節約,而我呢?有時不高興了還會和爸爸媽媽大吵大鬧的,自己也是五年級的學生了,該懂事了,不能再像原來那樣做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想到這我不禁愧疚起來,這讓我想起前一段時間發生的一件事情,那次我想自己辦張手抄報,可做到一半,我嫌這又是抄又是寫又是畫,真麻煩,不想做了,雖然不能半途而廢地道理我懂,可是卻怎麼也堅持不下來了,我還給自己找借口來安慰自己:「你是對的,你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不能因為它而耽誤了別的事情。」或者說:「下次做,這沒關系的。」現在回想起來,唉!我覺得何爽姐姐驚人的毅力讓人不得不佩服。
一本好書可能會讓你一生受用不盡,我現在體會又深一點。
我讀書 我快樂 我成長
兒時的我,在「鋤禾日當午,汗滴何下土」的詩歌聲中長大,每次端起書,看著那毫無生命的方塊字,我總是大喊沒意思。讀書是我最頭疼的事了。
漸漸長大了,我感到了知識的缺乏,每次作文,我都不知從何說起。爸爸、媽媽為我不喜歡讀書而煩惱,常常買許多書讓我閱讀。直到有一天,那天晚上,我們家裡開展成語比賽,該我說成語,媽媽說意思,我翻開成語詞典,說道:「金蟬脫殼(ké)。」剛一說完,爸爸、媽媽都鬨堂大笑,我感到奇怪,不知道他們笑什麼,媽媽看我一臉的驚詫,說:「自己看看拼音,到底讀什麼。」「噢!是『金蟬脫殼(qiào)』!」我恍然大悟。爸爸嚴肅的對我說:「以後要注意多讀書,那才能積累知識呀!」於是,我便暗暗下決心,一定要多讀書,懂得好多好多的知識。
從那以後,我真的喜歡上了讀書,因為書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當讀到安徒生的童話集——《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我曾為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命運做過祈禱;當我看到《狼牙山五壯士》時,我為狼牙山五壯士的悲壯流過眼淚;當我讀到《三國演義》時,我為諸葛亮的雄才大略欽佩不已。我深深地陶醉在書的海洋中,
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這樣一段話「讀書能醫愚,讀書能治窮,讀書能療病,讀書能礪志,讀書能致遠,讀書能練達,讀書能聰慧,讀書能知道怎樣交友,怎樣識人,怎樣說話,怎樣做事,怎樣活著才身心健康,讀書能明白什麼樣地人生稱得上完美無憾。」是啊!讀書得好處無窮無盡。
現在,當我捧起《鋼鐵識怎樣煉成的》,深深融入到裡面時,我感到自己是多麼的幸福,因為我擁有健康的身體,保爾雖然殘廢,但他那種不向命運低頭,堅強的毅志和頑強的精神,深深地把我折服,讓我佩服。我對今後的學習、生活充滿了希望。我更愛讀書了。
讀《三國演義》、《水滸傳》可以讓我們對中國名著有所了解;看《十萬個為什麼》可以使我們的知識更加豐富;讀《作文大全》可以提高我們的作文水平;就是看一些漫畫、搞笑之類的,也可以讓我們更加幽默,更加富有想像力。
讀書給了我知識,讀書給了我樂趣,讀書更給了我力量。
我讀書!讀書讓我知道了什麼是酸?什麼是甜?什麼是苦?什麼是辣?讀書讓我知道了怎麼為人處事?讀書給我的最大東西是:知識。它豐富了我的大腦,增長了我的見識。
你能說讀書不快樂嗎?
⑥ 小桔燈的作者是誰
《小桔燈》的作者是冰心。
冰心(1900.10.5—1999.2.28),福建長樂人,原名謝婉瑩。1911年冰心入福州女子師范學校預科學習。1914年就讀於北京教會學校貝滿女中。「五四」時期,在協和女子大學理科就讀,後轉文學系學習,曾被選為學生會文書,投身學生愛國運動。1921年參加茅盾、鄭振鐸等人發起的文學研究會,努力實踐「為人生」的藝術宗旨,出版了小說集《超人》,詩集《繁星》等。1923年赴美留學,專事文學研究。曾把旅途和異邦的見聞寫成散文寄回國內發表,結集為《寄小讀者》,舉世為之矚目,至今仍然聲譽不衰。1926年回國後,相繼在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女子文理學院任教。1929年至1933年寫有《分》、《南歸》等。還翻譯了敘利亞作家凱羅·紀伯倫的《先知》。抗戰期間,在重慶用「男士」筆名寫了《關於女人》。抗戰勝利後到日本,1949—1951年曾在東京大學新中國文學系執教。1951年回國後,除繼續致力於創作外,還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曾任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名譽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顧問、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名譽理事等職。
⑦ 《小桔燈》主要講了什麼好看嗎
小桔燈(冰心著) 這是十幾年前的事了。 在一個春節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慶郊外去看一位朋友。她住在那個鄉村 的鄉公所樓上。走上一段陰暗的仄仄的樓梯,進入一間有一張方桌和幾張竹 凳、牆上裝著一架電話的屋子,再進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間,和外間只隔著一 幅布簾。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著一張條子,說是她臨時有事出去,叫我等著她。
我在她桌前坐下,隨手拿起一張報紙來看,忽然聽見外屋板門吱的一聲開了,過了一會,又聽見有人在挪動那竹凳子。我掀開簾子,看見一個小姑娘,只有八九歲光景,瘦瘦的蒼白的臉,凍得發紫的嘴唇,頭發很短,穿一身很破舊的衣褲,光腳穿一雙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牆上的聽話器。看見我似乎吃了一驚,把手縮了回去。我問她:「你要打電話嗎?」她一面爬下竹凳,一 面點頭說:「我要××醫院,找胡大夫,我媽媽剛才吐了許多血!」我問:「你 知道××醫院的電話號碼嗎?」她搖了搖頭說:「我正想問電話局……」我趕緊從機旁的電話本子里找到醫院的號碼,就又問她:「找到了大夫,我請他到誰家去呢?」她說:「你只要說王春林家裡病了,她就會來的。」 我把電話打通了,她感激地謝了我,回頭就走。我拉住她問:「你的家遠嗎?」她指著窗外說:「就在山窩那棵大黃果樹下面,一下子就走到的。」說著就登、登、登地下樓去了。
我又回到裡屋去,把報紙前前後後都看完了,又拿起一本《唐詩三百首》來,看了一半,天色越發陰沉了,我的朋友還不回來。我無聊地站了起來,望著窗外濃霧里迷茫的山景,看到那棵黃果樹下面的小屋,忽然想去探望那個小姑娘和她生病的媽媽。我下樓在門口買了幾個大紅桔子,塞在手提袋裡,順著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門口。
我輕輕地叩著板門,剛才那個小姑娘出來開了門。抬頭看見我,先愣了一下,後來就微笑了,招手叫我進去。這屋子很小很黑,靠牆的板鋪上,她的媽媽閉著眼平躺著,大約是睡著了,被頭上有斑斑的血痕,她的臉向里側著,只看見她臉上的亂發,和腦後的一個大髻。門邊一個小炭爐,上面放著一個小沙鍋,微微地冒著熱氣。這小姑娘讓我坐在爐前的小凳子上,她自己就蹲在我旁邊,不住地打量我。我輕輕地問:「大夫來過了嗎?」她說:「來過了,給媽媽打了一針……她現在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說:「你放心,大夫明早還要來的。」我問:「她吃過東西嗎?這鍋里是什麼?」她笑著說:「紅薯稀飯--我們的年夜飯。」我想起了我帶來的桔子,就拿出來放在床邊的小矮桌上。她沒有作聲,只伸手拿過一個最大的桔子來,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兩只手把底下的一大半輕輕地揉捏著。
我低聲問:「你家還有什麼人?」她說:「現在沒有什麼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她沒有說下去,只慢慢地從桔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桔瓣來,放在她媽媽的枕頭邊。
爐火的微光漸漸地暗了下去,外面變黑了。我站起來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極其敏捷地拿過穿著麻線的大針,把那小桔碗四周相對地穿起來,像一個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著,又從窗檯上拿了一段短短的蠟頭,放在裡面點起來,遞給我說:「天黑了,路滑,這盞小桔燈照你上山吧!」 我贊賞地接過來,謝了她。她送我到門外,我不知道說什麼好,她又像安
慰我似的說:「不久,我爸爸一定會回來的。那時我媽媽就會好了。」她用小手在面前畫一個圓圈,最後按到我的手上:「我們大家也都好了!」顯然地,這「大家」也包括我在內。
我提著這靈巧的小桔燈,慢慢地在黑暗潮濕的山路上走著。這朦朧的桔紅的光,實在照不了多遠;但這小姑娘的鎮定、勇敢、樂觀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覺得眼前有無限光明!
我的朋友已經回來了,看見我提著小桔燈,便問我從哪裡來。我說:「從……從王春林家來。」她驚異地說:「王春林,那個木匠,你怎麼認得他?去年山下醫學院里有幾個學生,被當作共產黨抓走了,以後王春林也失蹤了,據說他常替那些學生送信……」
當夜,我就離開了山村,再也沒有聽見那小姑娘和她母親的消息。但是從那時候起,每逢春節,我就想起那盞小桔燈。12年過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來了。她媽媽也一定好了吧?因為我們「大家」都「好」 了!
⑧ 《小桔燈》是短篇小說嗎
文學藝術的使命在於創造出各式各樣美的形象來滿足人的審美需要。冰心的散文《小桔燈》中的主人公小姑娘,是一個極為平凡、貧苦的農家少女,而她的所言所行卻無處不蘊含著內在的美——心靈美,情操美。作者通過精巧的、別開生面的藝術構思,十分真實而生動地刻劃了小姑娘這一美好、感人的藝術形象。
首先,《小桔燈》之「美」,美在選材上能夠「以小見大」,「平中見奇」。作者善於從看似尋常的事物中發掘出不尋常的意義,從一滴水反映出太陽的光輝。冰心把山村小姑娘、不起眼的小桔燈、小姑娘照看生病的媽媽和做燈送客這些十分普通平凡的人、物、事,放在四十年代抗日戰爭的最後階段、在國民黨的陪都重慶、光明與黑暗正在作生死搏鬥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上,從而開掘出「人民在受苦,也在反抗,在盼望,盼望著革命勝利的曙光」這一具有深刻思想意義的主題。《小桔燈》只有一千五百多字的短小篇幅,卻包容著如此深刻的寓意,真可謂是一篇玲瓏剔透、回味無窮的散文佳作。
其二,《小桔燈》之美,美在立意的深刻新穎。作者選取小姑娘「打電話」、「照看媽媽」、「巧制小桔燈」等三件事,如果僅只表現小姑娘的「早熟、能幹、心地善良、珍重感情」這樣一個主題,也是能夠成立的。然而作者並沒有停留於此,而是站在特定的時代的高度來挖掘這一平凡題材的深刻含義,揭示生活的真諦。因此,《小桔燈》的主題提煉得深刻而新穎。作者緊接著敘事之後的一段抒情文字,直抒胸臆,真切自然,是對前面敘事的歸結和深化,是全篇的點睛妙筆。它深化了主題,對小桔燈的象徵意義作了充分地揭示——小桔燈象徵著蘊藏在革命人民心中的希望和火種,小桔燈就是光明和勝利之燈,正如魯真在《春頌——評冰心的〈小桔燈〉》一文中所說:「當她(作者)感激地接過小女孩送給她的小桔燈時,她感受到了革命人民的力量」,「這段文字有很深的寓意,她(作者)在尋找光明,這是她在美國的慰冰湖畔沒有找到的東西,現在,她從一個窮苦的木匠的女兒身上看到了光明」。看來,這段抒情文字絕不是可有可無的,它是對主題的升華,是對主人公形象的升華,也是美的升華;它給了讀者始料不及的新意。
其三,《小桔燈》之美,美在其結構處理的明暗相濟。初讀《小桔燈》,似覺其結構平淡無奇,但仔細推敲,則會發現它的精妙之處。冰心善於精心地組織材料,把各種材料都放置在最適當、最能發揮其效用的地方。《小桔燈》結構的突出特點,即是明線與暗線的互相交替運用,這種結構處理使文章增加了立體感,而不同於那種一般化的平鋪直敘、一覽無余的平面結構。「我」與小姑娘的交往,小姑娘的音容舉止是明線,作者運用正面描寫,始終讓這一明線處於主導地位;小姑娘的爸爸王春林及一家人與醫學院的學生的關系,則是暗線,作者運用了側面描寫,直到文章收尾,方令讀者恍然省悟其中的奧秘。其暗線對明線起了陪襯和補充說明的作用。明暗相濟,缺一不可,共同為表現主題服務。這種立體的藝術結構使全文平添了美感,使讀者領略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藝術情趣。
其四,《小桔燈》之美,美在對人物形象的白描式勾勒。小姑娘是作者傾全部感情、著力表現的中心人物。在全文五分之四的篇幅里,作者運用中國傳統的白描手法,抓住人物最富有特徵的言行,由表及裡,由淺入深,以寥寥數筆,便將一個早熟、鎮定、勇敢、樂觀、純真善良、富於內在美的中國農村貧苦少女的形象展示在讀者面前,宛若塑像一般,很有立體感。她那貧寒的外貌,令人同情;「我」和她攀談,進而感到她的懂事、可愛;「我」到她家探訪,她沉靜有禮地接待;她樂觀地「笑談」那寒酸的年夜飯,深思般地解釋爸爸的下落;熟練、敏捷地製作小桔燈;熱情地送客;特別是對光明未來的自信,……這一切,衣著、外貌、言談、舉止,都只有在「這一個」抗日戰爭年代的、飽經生活磨難的山村小姑娘的身上才能具備,再不能有第二個了。她是那樣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感情,她的形象彷彿開放在荒野中的一朵散發著清香的野菊花,給人以美的享受。特別是作者那一段充滿象徵意味的抒情文字,更把小姑娘的形象升華到新的高度,為她的形象平添了厚度和韻味。那茫茫暗夜裡的小桔燈,不恰是對小姑娘的絕好象徵嗎?
其五,《小桔燈》之美,美在運用了相互襯托、交相輝映的表現手法。首先,小姑娘的言行是通過「我」的觀察表現出來的,而「我」的感受也伴隨著對小姑娘的描寫而逐步流露,「我」的感情也伴隨著對她的了解而不斷升華,由初遇的「同情」,到了解後的「可愛」,直到最後告別時的「敬佩」。「我」的感受有力地襯託了主人公形象的可愛,心靈的美好、高尚。其次,作者著意描繪了小姑娘特定的生活處境,對她的內心世界也是有力的襯托。正是在她的生活逆境和磨難中,她那美好的內心世界才越煥發出動人的光彩。其三,用自然景物來襯托小桔燈:陰沉、迷茫、黑暗的自然環境,與當時重慶的政治氣候相一致,而小桔燈那微弱的紅光,卻給人們帶來活力和生機。這一襯托顯示了小桔燈的象徵意義,使主題更加鮮明。這種多角度的襯托手法的運用,增添了文章的立體感,也更加強了主人公形象的美的魅力。
⑨ 《小桔燈》原文~
冰心《小桔燈》原文:
這是十幾年以前的事了。
在一個春節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慶郊外去看一位朋友。她住在那個鄉村的鄉公所樓上。走上一段陰暗的反反的樓梯,進到一間有一張方桌和幾張竹凳、牆上裝著一架電話的屋子,再進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間,和外間只隔一幅布簾。
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著一張條子,說是她臨時有事出去,叫我等著她。我在她桌前坐下,隨手拿起一張報紙來看,忽然聽見外屋板門吱地一聲開了。過了一會,又聽見有人在挪動那竹凳子。
我掀開簾子,看見一個小姑娘,只有八九歲光景,瘦瘦的蒼白的臉,凍得發紫的嘴唇,頭發很短,穿一身很破舊的衣褲,光腳穿一雙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牆上的聽話器,看見我似乎吃了一驚,把手縮了回來。
我問她:「你要打電話嗎?」她一面爬下竹凳,一面點頭說:「我要××醫院,找胡大夫,我母親剛才吐了許多血!」我問:「你知道××醫院的電話號碼嗎?」她搖了搖頭說:「我正想問電話局……」
我趕緊從機旁的電話本子里找到醫院的號碼,就又問她:「找到了大夫,我請他到誰家去呢?」她說:「你只要說王春林家裡病了,她就會來的。」
我把電話打通了,她感激地謝了我,回頭就走。我拉住她問:「你的家遠嗎?」 她指著窗外說:「就在山窩那棵大黃果樹下面,一下子就走到的。」說著就登、登、登地下樓去了。
我又回到屋裡去,把報紙前前後後都看完了,又拿起一本《唐詩三百首》來,看了一半,天色越發陰暗了,我的朋友還不回來。
我無聊地站了起來,望著窗外濃霧里迷茫的山景,看到那棵黃果樹下面的小屋,忽然想去探望那個小姑娘和她生病的母親。
我下樓在門口買了幾個大紅的桔子,塞在手提袋裡,順著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門口。
我輕輕地扣著板門,發出清脆的"咚咚"聲,剛才那個小姑娘出來開了門,抬頭看了我,先愣了一下,後來就微笑了,招手叫我進去。
這屋子很小很黑,靠牆的板鋪上,她的母親閉著眼平躺著,大約是睡著了,被頭上有斑斑的血痕,她的臉向里側著,只看見她臉上的亂發,和腦後的1個大髻。門邊1個小炭爐,上面放著一個小沙鍋,微微地冒著熱氣。
這小姑娘把爐前的小凳子讓我坐了,她自己就蹲在我旁邊,不住地打量我。我輕輕地問:「大夫來過了嗎?」她說:「來過了,給母親打了一針……她現在很好。」
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說:「你放心,大夫明早還要來的。」我問:「她吃過東西嗎?這鍋里是什麼?」她笑說:「紅薯稀飯我們的年夜飯。」
我想起了我帶來的桔子,就拿出來放在床邊的小矮桌上。她沒有作聲,只伸手拿過1個最大的桔子來,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兩只手把底下的1大半輕輕地揉捏著。
我低聲問:「你家還有什麼人?」她說:「現在沒有什麼人,我父親到外面去了……」她沒有說下去,只慢慢地從桔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桔瓣來,放在她母親的枕頭邊。小桔燈爐火的微光,漸漸地暗了下去,外面更黑了。
我站起來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極其敏捷地拿過穿著麻線的大針,把那小桔碗四周相對地穿起來,像1個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著,又從窗檯上拿了一段短短的洋蠟頭,放在裡面點起來,遞給我說:「天黑了,路滑,這盞小桔燈照你上山吧!」
我贊賞地接過,謝了她,她送我出到門外,我不知道說什麼好,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說:「不久,我父親一定會回來的。那時我母親就會好了,一定!」
她用小手在面前畫一個圓圈,最後按到我的手上:「我們大家也都好了!」顯然地,這「大家」也包括我在內。淚水在我眼中打轉
我提著這靈巧的小桔燈,慢慢地在黑暗潮濕的山路上走著。這朦朧的桔紅的光,實在照不了多遠,但這小姑娘的鎮定、勇敢、樂觀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覺得眼前有無限光明!
我的朋友已經回來了,看見我提著小桔燈,便問我從哪裡來。我說:「從…… 從王春林家來。」她驚異地說:「王春林,那個木匠,你怎麼認得他?去年山下醫學院里,有幾個學生,被當做共產黨抓走了,以後王春林也失蹤了,據說他常替那些學生送信……」
當夜,我就離開那山村,再也沒有聽見那小姑娘和她媽媽的消息。
但是從那時起,每逢春節,我就想起那盞小桔燈。十二年過去了,那小姑娘的父親一定早回來了。她母親也一定好了吧?因為我們「大家」都「好」了!
(9)小橘燈月亮女孩小說免費閱讀擴展閱讀:
一、《小桔燈》寫作背景:
《小橘燈》是冰心在1957年1月19日為《中國少年報》寫的一篇短文。那時正是春節將屆,所以冰心在這篇短文的開頭和結尾都提到春節,也講到春節期間常見到的「燈」。
故事用了重慶郊外的歌樂山作為背景。抗戰期間,冰心在那裡住過四年多。歌樂山下,有一所醫學院,冰心認識這學院里的幾位老師和學生。故事裡上場的只有三個人,冰心和那個小姑娘,還有「我的朋友」。
這個小姑娘是故事中的中心人物,她的父親是位地下黨員,因為黨組織受到破壞而離開了家,她的母親受到追蹤的特務的毆打而吐了血。在這場事變里,這個小姑娘是鎮定、勇敢、樂觀的。
文中的「我的朋友」是個虛構的人物,因為冰心只取了這故事的中間一小段,所以冰心只「在一個春節前一天的下午」去看了這位朋友,而在「當夜,我就離開了山村」。
冰心用最簡朴的、便於兒童接受的文字,來描述在這一個和當時重慶政治環境、氣候同樣黑暗陰沉的下午到黑夜的一件偶然遇到的事,而一切的黑暗陰沉只為了烘托那一盞小橘燈的「朦朧的橘紅的微光」,怎樣沖破了陰沉和黑暗,使冰心感到「眼前有無限光明」。
二、冰心的作品特點:
1、冰心在刻畫人物形象時,大多不用濃墨重彩,也較少精雕細刻,只用素描的筆法,淡淡數筆,人物形象就彷彿那出水的芙蓉,鮮靈靈地浮現在水面上。《六一姐》、《冬兒姑娘》、《小桔燈》分別塑造了三個生活在不同時代的少女形象。冰心在小說中塑造了一系列理想、完美的青年女性的形象。
2、在藝術表現上,冰心善於借鑒和運用抒情手法。在作品中,時而以敘述人的口吻直接抒發情感,時而通過人物的語言或人物的心理活動來表露作者的主觀意態,使小說帶著濃重的抒情色彩。
3、冰心往往喜歡用第一人稱的敘事手法。以「我」作為展開故事的線索,滿蘊著深情,傾訴我的所見、所聞、所遭、所感、所觸,使讀者感到小說中所發生的一切,全是人生的真實,沒有虛構編織的成分,沒有浪漫的色彩,沒有人為的戲劇性的沖突,沒有媚俗的詼諧,具有逼真性和親切感。
4、在小說的結構上,大多採用雙向型的結構框架,互相映照的格式。她常以兩個家庭、兩個人物、兩個事件,大洋兩岸為主線,平衡展開,發展的結局,卻是大相徑庭的。通過鮮明的對比,給人們以啟迪,發人深思。
5、在小說的描寫手法上,她常採用白描的手法,以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勾勒出鮮明的形象,表現她特有的詩的情性。
6、冰心的散文,題材廣泛,寓意深邃。冰心通過自身經歷的細膩描寫,生動而形象地反映了一個世紀來,中國動盪復雜的社會生活的某些側面。
7、冰心在散文的創作過程中,特別注意感情的文字表達。冰心往往將自身的審美心理和審美理想,藉助自然景物的點染表現出來。
⑩ 《小桔燈》的作者是誰
《小桔燈》,是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在解放後(1957年)所寫的一篇短篇小說,既承繼了早期作品的特點,又表現了冰心對舊中國的控訴,對新中國的熱愛之情,這使她的作品注入了新的、充滿活力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