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介紹劉紹棠
劉紹棠
性 別: 男
出生年月: 1936.2.29-1997.3.11
民 族: 漢族
著名作家。河北通縣(今北京市通州區儒林村)人。1948年參加革命。 他幼年成材,1949年13歲讀中學時開始發表短篇小說。1951年到河北文聯工作半年,閱讀了大量文學名著,深受孫犁作品熏染。翌年發表成名作、短篇小說《青枝綠葉》,並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56年20歲時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最年輕的會員。
1957年發表小說《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論文,被錯劃為「右派」, 1979年平反。曾任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聯委員、國際筆會中國中心會員、《中國鄉土小說》叢刊主編等職。 他是50年代中國文壇的「神童作家」。曾多次載入《世界名人錄》、《世界作家名人錄》和《中國共產黨名人錄》。他創作的大量作品中有《青枝綠葉》、《山楂村的歌聲》、《中秋節》、《蛾眉》等短篇小說集,《運河的槳聲》、《蒲柳人家》、《瓜棚柳巷》、《荇水荷風》、《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中篇小說,《春草》、《地火》、《狼煙》、《京門臉子》,《豆棚瓜架雨如絲》等長篇小說,《我與鄉土文學》,《我的創作生涯》等散文短論集,以及《劉紹棠文集——大運河鄉土文學體系》12卷。《敬柳亭說書》獲首屆中國大眾文學獎。長篇小說《京門臉子》獲北京優秀長篇小說獎。他的《蒲柳人家》獲首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二等獎,《蛾眉》獲1981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黃花閨女池塘》獲90年代優秀小說獎。中、短篇小說多種被譯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泰國、孟加拉、阿爾巴尼亞文出版。
劉紹棠四十餘年文學生涯,歷經坎坷,矢志不渝。長期致力於「中國氣派,民族風俗,地方特色,鄉土題材」的創作思想,是當代鄉土文學的舉旗人。他的作品格調清新淳樸,文筆通俗曉暢,描寫從容自然,結構簡潔完整,鄉土色彩濃郁。
著有《劉紹棠文集·大運河鄉土文學體系》12卷,現已出版5卷。
1991年獲國務院頒發的「為我國文化藝術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證書。曾任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聯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紮根鄉土,矢志不移
劉紹棠作為著名的鄉土文學作家而在中國文壇上享有盛譽。他的中國氣派、民族風格、地方特色、鄉土題材,受到人們的喜愛。他創作的洋洋600萬字的鄉土文學作品,不少被譯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國廣泛流傳。
從13歲開始寫作
劉紹棠1936年2月29日出生在大運河岸邊的儒林村一個普通農家。1948年參加革命,1949年開始發表作品。1953年5月參加中國共產黨。他從13歲就開始從事寫作,並發表作品,立志要成為人民的作家。
他走上鄉土文學之路,是受到老作家孫犁和肖洛霍夫的影響。他那時就想過一輩子肖洛霍夫式的田園生活,住在家鄉寫鄉土小說。他以自己的家鄉為基地,寫反映當地農村生活的作品,受到作家孫犁的贊賞,其作品常常在孫犁主編的《天津日報》文藝周刊上發表。
1952年元旦,《中國青年報》發表了他寫的小說《紅花》,在全國青年中反響強烈。當時他上高中一年級,團中央便對他進行重點培養。在團中央工作的胡耀邦同志曾找劉紹棠談過四個多小時話,希望他多寫農村青年題材,並且讓他到東北農村去采訪。劉紹棠在東北住了兩個多月,他把在東北得到的創作素材挪到自己的村子裡,換上他所熟悉的人物原型,開始構思他的小說《青枝綠葉》。這時,他就開始走上揚長避短的創作道路,即寫家鄉、寫鄉親的鄉土文學之路。
布穀鳥叫聲給了他靈感
這一年放暑假時,他又回到家鄉。那時村裡搞了互助組,引起他的興趣。他了解情況,進行藝術加工,產生了創作沖動,可是從何入手,一時捉摸不定。夏天晚上很熱,他就在村外找個風涼空地,躺下睡,可是怎麼也睡不著,他浮想聯翩,苦苦思索小說的開頭。這時,河邊的樹林裡布穀鳥叫著「光棍好苦,光棍好苦」,那聲音清脆悠遠,動人心弦,更使他夜不能寐。突然,布穀鳥的叫聲給了他靈感,從這里開頭不是很有意境嗎?於是,小說的開頭就寫男女主人公在布穀鳥叫聲中相識河邊。
《青枝綠葉》寫成後,在《中國青年報》上以整版篇幅發表,後來被編進了高中課本。劉紹棠又以此為名出版了他的第一個短篇小說集,並因此一舉成名。那年,他只有16歲。
1954年他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學習。他刻苦讀書,文學修養日深,作品更有力度,在寫作上他更加投入。他的文學欲特別強,寫小說時,一動了筆就融進自己作品的情境中,隨著人物一起喜怒哀樂,甚至痛哭失聲,跟「跳大神兒一樣」。所以他的作品有很強的感染力。
紮根鄉土,不懈創作
1957年他被錯劃右派,剝奪寫作權力,先是在京郊鐵路工地和水利工地勞動,後來回到家鄉當社員,一去就是20年。他紮根於芬芳的泥土中,收集材料,體驗民情,不停地寫作。家鄉人民同情他,保護他,撫慰他,激發了他創作的熱情,給了他創作的動力。在最困難的時候,他趴在荒屋寒舍的土炕和炕沿上一字一字寫出長篇小說《地火》、《春草》、《狼煙》等。
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家家都搭了防震棚,夜間每戶還須有一個人值班。他值班時也不忘寫作,室內孤燈一盞,在大地顫拌時,他坦然處之,文思泉湧,筆不停揮。那時,他正在趕寫第二部長篇《狼煙》。當發出地震報警時,他還沉浸在寫作之中,人們招呼他才醒過夢來,持筆挾書從房門跑出來。他對於創作就是這樣痴情投入。
他曾寫詩曰:芬芳故鄉土,深深扎我根;運河水靈秀,哺育我成人。弄文違世情,無辜赤子心;仲永實堪傷,江郎豈才盡。……惡竹根除去,雨後發新筍;請君試目看,花開二度春。
這詩寫出了他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赤子之情。不論環境如何艱難,遭遇如何坎坷,他絕不自甘沉淪,依然埋頭寫作。他說,在中國作家中,他有兩個獨一無二:一是所有作品都是寫自己的鄉土;一是先後在一個小村裡生活了三十年。他把自己的筆伸向普通的農家。
1979年重返文壇後,他又進入了創作的旺盛期。他創作了《蒲柳人家》、《瓜棚柳巷》等27部作品,而且接連獲獎,受到讀者的歡迎,這些被譽為鄉土文學的作品散發著田園牧歌式的清新優美,形成了他的藝術風格。
重新從21歲開始
他常說,作家要想到老百姓,別故意玩深沉,玩讓人看不懂的東西,要寫就寫識字人愛看,不識字的人愛聽的。所以他的作品有個性,老百姓愛讀。從1984年到1988年,他先後寫了《京門臉子》、《豆棚瓜架雨如絲》、《十步香草》等七部長篇小說。
1988年8月,由於他長年伏案寫作,積勞成疾,突發腦血栓。經搶救治療,除了他的左半部身體有一些不聽使喚外,他的大腦和言語功能,以及用來握筆的右手,幾乎沒有受到什麼影響。大病之後的劉紹棠憑著自己的頑強的毅力和堅定信念又開始寫作了。
1991年7月,國條院授予他「為發展我國文化藝術事業做出突出貢獻專家」稱號。1992年5月,北京通縣建立劉紹棠文庫,立了「人民作家、光耀鄉土」紀念碑,表彰他為祖國文學事業做出的特殊貢獻。他說,我要重新從21歲開始,一刻不敢懈怠,謳歌偉大的黨,偉大的人民。
劉紹棠生在通州,長在通州,寫的也是通州,堪稱「鐵心務農」的鄉土文學大師。他創作形成的大量書稿、資料,充滿鄉土氣息,既是劉紹棠幾十年創作生涯的真實寫照,也藝術地再現了通州不同歷史時期的風土人情和社會風貌,有很高的文學欣賞價值,是不可多得的具有濃厚通州地方特色的檔案珍品。
劉紹棠對家鄉懷有深厚的感情,他曾在著作中寫道:「我要以我的全部心血和筆墨,描繪京東北運河農村的二十世紀風貌,為二十一世紀的北運河兒女留下一幅二十世紀家鄉的歷史、景觀、民俗和社會學的多彩畫卷,這便是我今生的最大心願」。並曾表示將全部文學檔案捐贈給通州檔案館。目前通州檔案館建有「劉紹棠文庫」,收藏他的著作、手稿、書信、剪報、藏書、證章、證書、照片、實物等全部文學資料約1600餘卷(件),這些資料是劉結棠留下的一筆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是開展愛家鄉、愛祖國教育的生動素材。
❷ 葬()魚()成語填空怎麼填
葬身魚腹
【拼音】:zàng shēn yū fù
【解釋】:屍體為魚所食。指淹死於水中。
【出處】:戰國·楚·屈原《漁父》:「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示例】:只要你捨得這輛汽車,我就奉陪三百回合,直到大雨把汽車沖進大河,咱倆一同~。 ★劉紹棠《十步芳草》
【近義詞】:命赴黃泉、一命嗚呼、玉隕香消
【反義詞】:長命百歲、壽比南山、萬壽無疆
【語法】:作謂語、賓語;指淹死水中
❸ 「葬身魚腹」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如何使用
成語葬身魚腹
拼音zàng shēn yū fù
解釋屍體為魚所食。指淹死於水中
出處戰國·楚·屈原《漁父》:「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❹ 葬()魚()成語填空怎麼填
葬()魚()成語填空怎麼填
葬(身)魚(腹)
葬身魚腹 [ zàng shēn yú fù ]
基本釋義
屍體為魚所食。指淹死於水中。
出 處
戰國·楚·屈原《漁父》:「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❺ 劉紹棠的代表作
他創作的大量作品中有《青枝綠葉》、《山楂村的歌聲》、《中秋節》、《
》等
,《運河的槳聲》、《
》、《瓜棚
》、《荇水荷風》、《
》等
,《春草》、《
》、《
》、《京門臉子》,《豆棚瓜架雨如絲》等長篇小說,《我與
文學》,《我的創作生涯》《
散文精選》等散文短論集,以及《
文集——
文學體系》12卷,現已出版5卷。
從
復制
❻ 我是劉紹棠的txt全集下載地址
我是劉紹棠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❼ 劉紹棠是山葯蛋派作家還是荷花澱派作家,他有哪些代表作
劉紹棠
劉紹棠(1936--1997)13歲開始發表作品,15歲成名,被譽為"神童"作家。青少年時代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說集《青枝綠葉》、《山楂的歌聲》、《中秋節》、《瓜棚記》、《私訪記》和長篇小說《運河的槳聲》、《夏天》。這時期的作品清新、淡雅,把土改後的農村寫得嫩苗遍野,生機盎然,受孫犁作品深刻影響,有社會主義"田園牧歌"之美譽。後遭波折,益增其華,出版長篇小說12部《地火》、《春草》、《狼煙》、《京門臉子》、《豆棚瓜架雨如絲》、《這個年月》、《十步香草》、《敬柳亭說書》、《野婚》、《水邊人的哀樂故事》、《孤村》、《村婦》(第一部),中篇小說《蒲柳人家》、《花街》、《小荷才露尖尖角》等四十餘部。另有《劉紹棠文集·大運河鄉土文學體系》(10卷)出版。
劉紹棠將"荷花澱派"的柔媚、清麗之美與"燕趙文化"的陽剛、勁健之美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建立了獨具風採的大運河鄉土文學體系。出版《鄉土與創作》、《鄉土文學四十年》等9部散論、隨筆集。全部著作共60種,約700萬字,被公認為是高產、優產、穩產作家。他還提出了"中國氣派,民族風格,地方特色,鄉土題材";"今昔交叉,城鄉結合,自然成趣,雅俗共賞"的鄉土文學理論。描繪、謳歌走在時代前列的美好的人,挖掘、扶持代表時代前進方向,顯示時代本質與主流的美好事物,描摹、展示充滿詩情畫意的鄉風水色、世俗人情,簡言之,表現、贊頌人世之美,即人的美,地區的美,風光景色的美,是劉紹棠鄉土小說最突出的特點。
在創作上,劉紹棠繼承和發揚中國文學的民族風格,追求傳奇性與真實性相結合;通俗性與藝術性相結合,並積極向世界一切進步文學學習,借鑒一些好的表現方法和藝術技巧。劉紹棠小說的語言生動、活潑、含蓄、優美、形象、富有詩情畫意和音樂性,受到廣泛的贊揚和很高的評價。劉紹棠及其作品深受國內外讀者喜愛,十多部作品榮獲全國獎,多部作品被譯成十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地發行。
劉紹棠專集
http://www.white-collar.net/01-author/l/39-liu_shaotang/liu_shaotang.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