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伊北的個人履歷
伊北原名陳亮,1983年出生於安徽省淮南市。2007年入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所攻讀現代文學碩士學位。2010年,推出個人的第一本書《愛恨都已傾城:私房閱讀民國女子》廣受好評,本書以獨特的男性視角,融合現代女性解放史,用異樣鮮活的筆觸,書寫了一段民國女性奮斗的傳奇。
2011年,推出長篇小說《被結婚:親愛的這不是愛情》,主題隨筆《可以暴烈可以溫柔:私房閱讀民國女子》兩部作品,前者,探討了當代青年的婚戀困擾,展現了新生代作者不俗的自我意識,平淡而近自然的書寫方式,繼承了自《海上花列傳》而下的中國古典小說的衣缽。後者,則用冷峻的筆調,寫盡了女間諜們生死愛欲。
2012 出版長篇小說《北京浮生記》,關注現實,寫一個關於金錢、愛情和迷失的故事。聚焦80後北漂大都市愛欲掙扎,討論一群年輕人和北京這座大都市的糾結關系,旨在拷問:在物質條件匱乏的情況下,只有感情的愛和婚姻能走多遠?2012年夏天,伊北推出隨筆作品《你若盛開清風自來:那些人遇見的林徽因》,解讀林徽因的一生人際脈絡,深受期待。同時推出第一部短篇小說集《臭伉儷》。2012年年底推出傳記作品《半生素衣:陸小曼傳》不求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一代才女、曠世佳人陸小曼傳奇的一生,被誤解卻從不辯白。
2013年接連出版隨筆《華麗蒼涼 ,逆流而上:私房閱讀民國女子 》《水墨青花剎那芳華:民國女明星的傾城往事》《流蘇與娜拉》。
2013年,夏,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1月推出長篇小說《熟年:中國式養老困局》,聚焦中國社會的養老問題,力透紙背。
2014年,出版戀愛小說《我們,是否還有好時光》 (江蘇文藝出版社),傳記《蚤滿華袍:張愛玲後半生》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伊北的長篇小說,多以都市題材為主,平朴真實又犀利幽默,始終關懷都市男女的精神狀況;短篇小說則蹊蹺詭異,始終有一種南方濕潤的氤氳味道;隨筆作品,多以歷史題材為主,回腸盪氣又不吝表達主觀愛恨,有明確的價值導向,同時又注重書寫傳奇。
㈡ 黃磊投資的《小捨得》為什麼會火
《小捨得》從一播出就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雖主要圍繞著「小升初」問題而展開,但卻同樣展露了很多當代背景下的一問題。不同家庭的孩子,承受著不一樣的內卷壓力,同時家長也被迫與孩子捲入其中。
這次周迅與黃磊不再飾演鶯鶯燕燕的年輕小情侶,在《小敏家》里兩個人演的是一對離婚後重組的半路夫妻。這次《小敏家》是周迅繼《如懿傳》之後再次接拍的一部電視劇,周迅之前基本上沒有出演過現代劇,對於周迅來說是一個突破。周迅不斷突破自己為觀眾帶來更多的熒幕效果。
㈢ 如何評價伊北寫的《蚤滿華袍:張愛玲後半生》
這本書寫張愛玲出走大陸後的生活
關鍵詞是:寫作
生活是什麼?
生活是充滿沖突的,每個人行走人世,都需要面對一些終極問題:追尋愛,實現自己我價值,時間的一去不復返等等
張愛玲的感情生活中,兩段是最被八卦的
她和胡蘭成
她和賴雅
她最後舍棄了這兩段感情,因為她發現愛情這個東西也是不可靠的
她一直都明白自己的自我價值的實現,就在於寫作
後半生她又寫了什麼
越接近人生的終點,她越發自覺地回歸到家族史
甚至於那些她未曾見過的人們
她愛他們
因為是血脈之親
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會離開她
張小姐從來都是渴求愛的,所以她的出走以及後半生,依舊是尋找愛和自我價值的一個輪回
而這個過程中,蚤子的出現,與其說是物質性的,不如說是精神性的
蚤子其實是孤獨對於她精神上的一種咬噬
在異國的土地上
她依舊得從對於家族史的回溯中
才能找到生活下去的能量
張愛玲曾給自己的寫作定義為「在傳奇里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找傳奇」,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少女張愛玲就憑借她那獨一無二的文風驚艷於文壇,她才華橫溢,看透人間世態;她愛用色彩,時常語出驚人。她擅長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書寫傳奇,即使是最平凡的普通人,她也能寫出他們的不凡之處。而張愛玲自己的人生境遇也稱得上是一段「傳奇」,經歷了成名與失意、繁華與落寞的交替更迭,猶如一顆耀眼的流星過夜空,驚雷後的萬般寂靜。也許是張愛玲身上那些炫目的光環與跌宕起伏的遭遇使人們習慣於一種「八卦化」「碎片化」的閱讀,對她的感情經歷、豪門家世、衣著品位等津津樂道,好事者甚至從垃圾堆里發掘她的菜譜清單與用具品牌,彷彿存心要將張愛玲妝扮成一代「小資教母」「文藝女神」,推到舞台上供人品頭論足。然而,無論是曾經嗤之以鼻的貶斥,還是如今近乎瘋狂的追捧,凸顯「傳奇」的濃墨重彩都難免將張愛玲勾勒得有些不接地氣。《蚤滿華袍:張愛玲後半生》這本傳記,卻將視線投注於張愛玲籍籍無名的後半生,從多個角度以及無數生活的瑣細之處深度解讀,寫她如何在異鄉步履漂泊,為作品的出版左奔右突,即使經歷了感情的背棄、婚姻的拖累、經濟的困窘、居無定所的漂泊,也從未使她放棄過寫作上的努力與嘗試,用一支筆抗爭命運的挫折。在作家伊北筆下,張愛玲已不是高高在上的傳奇人物,而是還原為一個最樸素的寫作者形象。
1946年後張愛玲的寫作儼然沒有了前幾年的鋒芒和銳氣,轉而變得低沉、隱忍、喑啞。後來甚至長期沒有作品產出,只能靠寫劇本維持生計。晚年推出改寫後的《金鎖記》與自傳小說《小團圓》又遭到各種批評、責難,直到現在,張愛玲被公認的傳世之作還是她早期收錄於《傳奇》和《流言》的小說和散文。但伊北並不想用一種功利的視角來評判張愛玲寫作生涯的成敗,相反,對於時代洪流下作家命運的無常與無奈、張愛玲竭盡全力為寫作而活的一生,給予了高度的理解與敬意。正如那些註定屬於未來的人,是那些既不合時代要求也不去適應時代要求的人,他會堅守對自身時代的凝視。張愛玲終其一生,都對文學保持著清醒的認識和自我的控制力。但客觀地說,並不是張愛玲有意選擇偏離了主流的岔道,而是因為她本身就具有超越於時代的氣質。在亂世紛繁的雜亂色彩中,她洞若觀火,一語道破人生的底色是蒼涼,帶著悲觀主義者的透徹冷靜與特立獨行。她始終走在潮流的前面,大家爭相觀看,但若放到追求千篇一律的特殊年代裡反而顯得她的一切都那麼奇怪,與周圍格格不入。「在50年代的文代會上,別人都是一身藍布裝,她卻是一身低調的白色鏤空絨線衫罩旗袍,盡管坐在最後一排,還是感到了『惘惘的威脅』。」
1949年,張愛玲平靜地迎接了時代的巨變,她和胡蘭成的關系使她被人貶為「落水文人」,說她在政治立場上有問題,是非不明,忠奸不分。在高呼民族主義的愛國志士看來,這就是無法辯駁的「原罪」。名聲的墜落那四五年,張愛玲走到了寫作事業的第一個低谷。坦誠地說,張愛玲不是從未試圖做出改變,去媚一媚俗,讓自己向新的文藝路線靠攏。她給長篇小說《十八春》安了一個「時髦」的結尾,讓男女主人公脫離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到廣大天地里去搞建設。她還寫了《小艾》,一個女傭在舊社會受盡壓迫,最終在新中國成立後迎來了新生活,是一個很純粹的「無產階級故事」。但對於這種改變,張愛玲到底還是無法適應。一次一次的迎合與失敗,最後選擇奮不顧身地逃離她曾經最愛的上海。伊北用「抵抗」一詞描述張愛玲當年的出走,因為「對於張愛玲來說,寫作,從來都是一種抵抗,一種病,一種葯」。她從未要改變世界,只是不想被世界改變。有時候惟有舍棄,才能堅守。
張愛玲的出走似乎可視為她自己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從那以後她便徹底孤寂下去,消失在人們的視野里很多年。盡管輾轉香港與美國尋求發展,英文寫作並不那麼順利,異域生活充滿了坎坷與艱辛,但每一步對她而言,至少都不是最壞的選擇。多年後,張愛玲終究還是把《十八春》改成《半生緣》,刪掉了政治化的結尾,恢復了人物的真身,讓不徹底的人物繼續不徹底下去。她說「凡人比英雄更能代表這時代的總量」。而張愛玲自己也是不徹底的,但對待寫作,她卻是徹徹底底的誠實。看伊北所寫的張愛玲後半生,同樣被他筆下的真誠所打動,還記得書中這樣寫道:「一個人在一生中,能夠真心熱愛一件事,並且貫徹到底,究竟是幸運的。一個朝聖者的虔誠,雖不能扭轉乾坤,卻能給予內心的豐潤與安然。」是的,由於心境的變幻、人生的起落,晚年的張愛玲已不再相信什麼傳奇,再傳奇的故事,拆開來看,也不過是日常生活的底子。她對自我有了顛覆性的轉變,在美學理想上恰是反高潮、反傳奇的。她告別了年輕時候那種「艷異」的寫作手法,筆法更趨於自然,更貼近生活本身。
伊北沿襲了這種平淡而近自然的寫作方式,在《蚤滿華袍》中,沒有採用顯著的時間線索推進故事情節,也沒有刻意營造敘事的高潮隱藏於主體部分,而是採用章回體的結構,由回顧張愛玲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組成:出走、愛缺、往來、推翻......每一章都自成一個主題,每一段情節基本都是「完整」的。將張愛玲的人生經歷與其所涉及的人與事層層疊疊地鋪陳開來,讓故事淹沒在生活的細節當中,人物和故事自然地流淌,從立體的角度勾勒出一個更為豐富、更為真實的張愛玲。
文學是張愛玲的皈依,也是她最後的堅持。她不甘做一個隨波逐流者,更不願做一個英雄或鬥士,外面的世界再怎麼變,都與她無關,她就是一個寫作者,獨立的,孤傲的,自尊的。她的後半生就像一個漂泊在外的旅人,不斷丟棄著生活的行裝,愛情、友情、婚姻、工作,只要舍棄,就能得到尊嚴,得到更大的自由。年輕時張愛玲曾說:「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中年的張愛玲猶在為生計奔波,她給丈夫賴雅的信上寫道:「暗夜裡在屋頂散步,不知你是否體會我的情況,我覺得全世界沒有人我可以求助。」晚年她躲進自己的小屋,反反復復書寫著自己的家族故事,在回憶里尋求慰藉,她說「我有的時候覺得我就是一座孤島」。不久以後,她在自己的公寓里一個人平靜地離開了人世。
無奈整個社會總是習慣了用大多數人的價值觀去評判一個人的成就,甚至是幸福。如果說張愛玲作為一個異類,她不會被同時代的多數人所喜歡,那麼現今又有多少人真正地理解她呢。伊北從未用悲慘或可憐的字眼來形容張愛玲的後半生,他了解她的孤獨已深入骨髓,「她過得很好,只是有點孤獨,僅此而已」。她最終孤寂地老去,普通但絕不平庸;她死了,而她留下的文字卻歷久彌新。
望採納!!!謝謝!!!!
㈣ 雙生姐弟禍人間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雙生姐弟禍人間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第一章簡介
女主:
芳名---伊北研
芳齡---13歲
身份---多重身份
一一介紹哈NO.1全球首富的大小姐NO.2全球頂尖的特工.殺手.商業.黑幫老大。(幾乎三百六十行
沒有她沒做過的)
家庭狀況---一父一母
外加一弟(某弟:啥叫外加
感情偶是附帶的?)
喜好---植物:薔薇
罌粟
曼珠沙華
櫻花事情:制毒
逛街
瘋狂購物
飆車
惡作劇
睡覺.......
特徵、特點---現代:做任務時總是喜歡全身上下准備好武器
不過她一次也沒用到過
因為她根本就不需要
咱們大小姐的理由是:好看
以防萬一(某作:還以防萬一
呸..以你的能力用得著么)總是喜歡穿的不倫不類
明明是個大美女
卻總是穿成一副中
樣子
平時雖然樣子拽拽的
不過
對親人朋友還好啦古代:總是喜歡兩個極端的樣子:一身白衣
似冬日的傲梅
堅韌、不屈、秉
;一身火紅:邪魅、妖孽平日臉上總是掛著和煦的微笑
似冬日的陽光
只不過見過那真正的笑容的
只有她那最要好的弟弟
格---多重
格
時而溫柔時而狂妄時而陽光當真正接……
㈤ 伊北是個什麼人
伊北伊北,男,1983年11月出生於安徽省淮南市,中學畢業後,去無錫讀了四年書,後考入北京師范大學攻讀文學碩士學位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2007年開始發表作品,有小說見國內各文學期刊,出版長篇小說《被結婚》《北京浮生記》《熟年》,短篇小說集《臭伉儷》,傳記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半生素衣》《蚤滿華袍》 等。伊北有小說被改編成影視作品,他也寫千字文,在《華夏理財》雜志開「對影成三人」專欄。
㈥ 伊北的媒體專訪
伊北:寫作讓我心安
問:你老家在淮南?橘淮北則為枳,生淮南則為橘,是這個淮南?
答:那個是大的淮南概念,泛指淮河以南,我們家的淮南就是指淮河南岸,緊挨著的,淮河從我們市穿過。以前是沒有淮南這個市的,我的出生地田家庵區分屬於鳳台縣和長豐縣,四九年之後才立區,所以我的祖輩都是外鄉人,祖父家是從六安壽縣過來的,外祖父和外祖母是從揚州江都來到這里的,我則是地地道道的淮南人。我對淮南以前是沒什麼感覺,但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喜歡,它的歷史很長又很短,長可以追溯到淮南王劉安,他在八公山上發明了豆腐,短是說其實我們城市的中心地帶,是解放後,確切地說是1953年之後才發展起來的,此前淮河一直有水患,從晚清開始就是,一直很落後。
問:那是個很特別的區域,正好在中國氣候的分界線上。
答:是江淮之間,非南非北,又亦南亦北,我們那個地方不算發達,但有種活力,北面的人來了,會被叫侉子,南面的人來了,會被叫蠻子。當地人有種無知的自信。
問:你的教育經歷是怎麼樣的?
答:我的教育經歷很普通,我們這一代人很多是這樣走過來的,我沒什麼求學運,小時候成績還不錯,但考試和報志願都缺少一些運氣。問:缺少運氣?怎麼講?
答:高考考得還可以,但志願沒報好,最開始要去上海,結果被撞車撞到無錫。
問:看到你寫了一些背景是無錫的故事,無錫的什麼大學?
答:江南大學,我入學的時候剛成立,幾個學校合並的,中國的大學有時候很莫名其妙,亂合並一通,把學生弄去,結果各方面根本跟不上,名不副實。
問:看來無錫的經歷不是很愉快。
答:也未必是多不愉快,青春嘛,都是很苦悶的,中學的時候老師灌輸的,大學總是很美好的,結果一去,根本不是那樣,我去了之後就後悔自己為什麼沒有勇氣回去復讀,再考。
問:為什麼沒有勇氣?
答:因為窮,我身處再婚家庭,我親生父親去世得很早,我能讀大學已經很不錯了,不可能上了之後又再回頭復讀,這個事情我做不出來,會給媽媽添麻煩。但那時候我就想離開無錫,大三的時候搬到所謂大學城,完全是蠻荒,在太湖邊上,沒一個人,校園又一味擴建,傻大,浪費國家資源,也給學生製造麻煩。
問:什麼麻煩?
答:因為從寢室到教室有很長的路程,因為施工又都是泥,總之那個校園給人感覺很不好,所以我就想考研究生考出去,我就想考北京。
問:考得結果怎麼樣?
答:結果還不錯,但過程很艱辛,所以我說我沒有求學運。而且在這個過程,我冥冥之中也感覺到,是老天爺把我推到文學的道路上的。
問:怎麼個推法?
答:我第一次是考北京廣播學院,即中國傳媒大學,我考藝術類去了,電視編導什麼的,那個時候都流行考這個,覺得又光鮮又能賺錢,很多人考,藝考,每年都報新聞,只不過我考的是研究生,藝考新聞都是本科生,多少多少美女帥哥什麼的。我那年考得分很高,400分,第二名,但沒被錄取。
問:怎麼會沒被錄取?
答:可能老師覺得我不適合這個專業吧,說起來我真謝謝那些老師,因為後來我發現我真是幹不了那個活,要熬夜,我是不能熬夜的人,熬了夜第二天就什麼也幹不成。不過接到沒錄取的通知我還是照例大哭了一場,然後找工作,找了個在無錫的電器集團,也不是很滿意,一大群人亂哄哄的在辦公,關鍵是我的求學夢還在,我就又復習了一年,報考北師大,報我真正喜歡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但我那時候對學術研究不是很了解,完全憑熱情的,因為小時候看過很多書,對文學很喜歡,但只是喜歡,我寫作起步很晚的。
問:第二年考上了。
答:考上了,而且考了個專業第一,也將近400分,而且拿了全公費。我為我媽省心了,不用交學費了。
問:上了北師大開始寫作了吧。
答:剛開始沒有,我感謝北師大,我覺得有人說文學教育沒用,培養不出來作家,我覺得這是兩個層面的事情。北師大現當代文學的課程很細,小說散文戲劇詩歌然後還有總論,是分開教的,過程中讀大量的書,現代文學的書,這個對我促進很大。
問:閱讀面拓寬了。
答:可以這么說。因為從小比如初中狂讀《紅樓夢》,一個暑假把《紅樓夢》反復讀好幾遍,高中又囫圇吞棗地讀外國文學,《紅與黑》呀,《安娜卡列寧娜》呀,《飄》呀,甚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都讀過,現代文學作家的反倒讀得不多,這是個很大的誤區和遺憾,因為外國文學是翻譯過來的,語言本身的魅力很多都喪失掉了,到了研究生,反過頭來研究現代文學,看五四新文學一代是怎麼寫作的,這對我的啟發很大,中國的白話文寫作,雖然以前有白話小說,但真正開始現代化,是從五四開始的,現代文學作家替我們這些後來人開拓了路,也留下了餘地。
問:那一代人特色很鮮明。
答:非常鮮明,每個人都是一個路子,所以有人說冰心不好,我就反駁,那是你不知道冰心好在哪,這些人的好,都要放到歷史中去看,而不僅僅是拿到當下看,要看他們給我們留下了多少餘地,很多寫作者不研究歷史,人雲亦雲。
問:追求流行的東西。
答:一窩蜂,一會捧殺一會棒殺。北師大的文學教育給了一種審美眼光和判斷力。這個很重要的。
問:從北師大時期起就開始寫作了?
答:研究生一年級開始寫作的,最初就是為了掙稿費,發在報紙上,後來也發文學期刊,到了研究生二三年級出書了。
問:稿費問題很值得研究。
答:現代一批作家很多不僅僅是為了稿費寫,但稿費絕對是個重要的部分,那時候的作家靠稿費是可以生存的,如今很多所謂的純文學作家很難這樣,魯迅的稿費,張愛玲的稿費,沈從文的稿費,沈從文在上海的時候寫得很快,寫了就去書店賣掉。圖書價格和稿費價格都太低。
問:你們這代寫作者很多是從市場開始起來的。
答:是的,很多都是,但我是沒趕上,韓寒郭敬明一批參加過新概念,通過那個比賽出來很多人。但那時候我什麼都不知道,在小城,消息閉塞,也沒想過要靠寫作怎麼樣,到了研究生,學了文學專業,才好奇似的寫寫,慢慢才寫多了,散文,小說,傳記。不過其實我們這代人很多也都回歸了,我們的文學期刊隨著時代變遷經歷了大起大落,又逐漸走向一個平穩的、小眾的姿態,我覺得也沒什麼不好的,純文學,就歷史看,包括當下的西方,就是一個小眾的東西,在我們國家更是,因為文字的東西放置到浮躁的時代,讓大眾參與進來本身就很難。我很重視我在期刊上發的小說、散文,中國最好的文學編輯,很多還是在期刊的,他們識貨,也認真,但很遺憾,很多刊物壁壘森嚴,也許是因為人力有限,我都不知道怎麼投稿,我是作家協會的會員,但入了之後也沒人告訴我怎麼給文學期刊投稿。《滇池》是最早發現我的一個刊物之一,我非常感謝,還有一本《鴨綠江》,還有《長江文藝》,都是很開放的姿態,也給我提了很多建議,很多都很好,幫助了我寫作成長。
問:你的意思是你的寫作道路不是很順利?
答:談不上不順利,但也談不上順利,我怕被人定型,比如我寫了一些民國題材隨筆,就有很多人都來約這個題材的稿子了,但我自己是覺得,寫了三部就不想寫了,因為我想表達的東西表達完了,我接下來還是想寫小說。再有一個就是我的社交圈很小,我不懂得怎麼跟人「打關系」,聽說發文章很多都要打關系,是不是這樣?
問:你知道有個魯迅文學院嗎?
答:知道,在北京,有個中高班,我還去過,但我沒申請不上,非常遺憾,第一沒人推薦我,好像必須地方作協推薦,而我是從中直機關這個口入的協會,結果成了「沒娘的孩子」了,再一個,單位領導一聽到說要脫產,立刻不同意我去學習。這很令我苦悶。我對魯院其實是很嚮往的。
問:你既寫小說,也寫散文,現在流行的叫法叫虛構非虛構,以後是不是要著重某個方面?
答:它們表達的形式不一樣。而且,非虛構我多關注歷史題材,虛構我關注現實,不過以後我可能虛構也會伸向歷史去,小說我從現實題材寫起,因為離得近,我不吐不快,我很慶幸自己在北京生活,大都市會給你製造很多困難,給你一種時代感,這對於寫作的人是很重要的。我喜歡寫弱勢群體,寫邊緣人物,我寫傳記,寫女性,因為女性相對於男性是弱勢的,寫小說,寫弱勢群體,我喜歡塑造他們的形象,寫他們的故事。
問:不與時代脫節。
答:被迫不脫節,因為像我這樣一個沒有關系背景後台,也沒什麼太多錢的年輕人,註定就是在這座大城市掙扎求生了。
問:沒想過離開?
答:心安處即是家。寫作讓我心安。 20120504愛聽悅讀匯-伊北
20120528廣東電台新聞台《星空夜話》 20120928愛聽悅讀匯-伊北
㈦ 《望天》txt全集下載
鏈接:
《望天》,作者:之之
《望天》分為出書版與網路版這兩種版本,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便是出書版的明若附身的那位戲子是女的,而網路版的明若附身的那位戲子是男的。出書版已完結。
㈧ 求周錦堂 伊北琛 的小品 《送禮》 MP3等格式的音頻下載 或者FLASH也行 幫忙啊 謝謝了
Les éclairs qui sortaient des yeux vieillard, sa barbe, qui frappait sa poitrine, ses paroles foudroyantes, le rendaient semblable à un dieu. Accablé de sa majesté, je tom à ses genoux, et lui demandai pardon de mes emportements. " Mon fils, me répondit-il avec un accent si doux que le remords entra dans mon âme, mon fils, ce n'est pas pour moi-même que je vous ai réprimandé. Hélas ! vous avez raison, mon cher enfant : je suis venu faire bien peu de chose dans ces forêts, et Dieu n'a pas de serviteur plus indigne que moi. Mais, mon fils, le ciel, le ciel, voilà ce qu'il ne faut jamais accuser ! Pardonnez-moi je vous ai offensé, mais écoutons votre soeur. Il y a peut-être remède, ne nous lassons point d'espérer. Chactas, c'est une religion bien divine que celle-là qui a fait une vertu de l'espérance ! "
㈨ 伊北的中短篇小說
作品名稱 登載刊物 發表時間 醉太平遼河 2009年第3期 流逝 吐魯番 2009年第3期 你一直對溫柔妥專協 滇池 2009年第8期 結婚真好屬 鴨綠江 2011年第11期 旗袍 短篇小說 2012年第3期 南京愛情故事 鴨綠江 2012年第5期 小熱戀 滇池 2012年第6期 流浪記 長江文藝 2013年第10期 懷舊食堂<番外篇>青年作家2014年第2期月光清潔滇池2014年第4期我愛蜘蛛俠滇池2014年第4期 與年俱老中國故事2014年第7期朝朝暮暮安徽文學2014年第9期洗澡長江文藝2014年第9期紐約姐妹 東方早報2014年9月11日削發為尼 小說界2015年第1期犬子創作與評論2015年第4期紅豆 創作與評論2015年第10期
㈩ 伊北是誰
伊北,男,1983年出生於安徽省淮南市,2008年開始寫作。伊北一直長在水邊,從小在淮河邊上生活,
後去無錫讀書,太湖邊水汽氤氳的孤寂生活,培養了他樸素靈動的氣質和犀利敏銳的觀世眼光,2007年,伊北一路北上,赴北京,入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所攻讀現代文學碩士學位。在京期間,伊北開始提筆寫作,他機智靈動的文字迅速佔領全國的報刊版面,2010年2月,推出個人的第一本書《愛恨都已傾城:私房閱讀民國女子》,以獨特的男性視角,融合現代女性解放史,用異樣鮮活的筆觸,書寫了一段民國女性奮斗的傳奇。陳子善稱《愛恨》是「一本別致的書」。《愛恨都已傾城》也的確不負重望,始一出版,就廣受好評,圖書在當當、卓越、京東等網上書店幾度脫銷。2011年,伊北再接再厲,一口氣推出小說《被結婚:親愛的這不是愛情》(磨鐵圖書),主題隨筆《可以暴烈,可以溫柔:私房閱讀民國女子》(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兩部作品,前者,探討了當代青年的婚戀困擾,展現了新生代作者不俗的自我意識,平淡而近自然的書寫方式,繼承了自《海上花列傳》而下的中國古典小說的衣缽。後者,則用冷峻的筆調,寫盡了女間諜們生死愛欲。 伊北的長篇小說,多以都市題材為主,平朴真實又犀利幽默,始終關懷都市男女的精神狀況;短篇小說則蹊蹺詭異,始終有一種南方濕潤的氤氳味道;伊北的隨筆作品,多以歷史題材為主,回腸盪氣又不吝表達主觀愛恨,有明確的價值導向,同時注重書書寫傳奇。 張愛玲研究專家陳子善說,伊北的文字「往往靈感乍現,有時輕靈,有時沉重,充溢其中的是奇妙貼切的比喻和盪起回腸的闡發……作為80後的年輕作家,能達到這樣的水準,成績已是很嬌人了。」有人說,伊北的隨筆文字堪比毛尖,這可能因為同是科班出身的緣故,但可貴的是,伊北又有一難得的市井氣,這一點在其小說中得以展露,伊北來自民間,書寫民間,從大地找尋寫作靈感,在都市的繁華中找尋真情真性。
網路有啊 希望給予採納,您的採納就是我為您解答的動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