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曹七巧人物形象分析提綱怎麼寫
《金鎖記》里曹七巧人物形象分析
曹七巧是個悲劇人物,是一個受害者。她所嫁的丈夫是個「骨癆」病人,但七巧是個健康的人,她正常的情慾因難以滿足而受到壓抑,是個被鎖在黃金枷鎖里的女人。
但是,曹七巧的悲劇更在於她是一個施害者,而且受害的對象不是別人,而是她親生的兒女。七巧因得不到情愛而受到壓抑,在壓抑中她開始瘋狂,因為瘋狂她做出種種可怕的事情。她百般破壞兒女的婚姻幸福,是中國小說中少見的具有變態人格的女性形象。
曹七巧形象分析
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隆街中學 謝東方
張愛玲的小說《金鎖記》,到如今,我已經讀過兩遍了.這篇小說主要是通過人物蒼白的精神世界和跟不上時代步伐的生活方式,刻畫了都市洋場舊式大家庭中的一老(曹七巧)一少(長安)兩個女性形象.讀了小說後,我的心情是久久難以平靜,對這兩個人物形象特別是曹七巧的命運更是百感交集.
首先,我覺得曹七巧是一個封建禮教制度下的犧牲品.本來,她的社會地位並不算低--"開麻油店"的.年輕時,她長得也還算不錯,喜歡她的人也不少,有肉店裡的朝祿,哥的結拜兄弟丁玉根,張少泉,還有沈裁縫的兒子,"如果她挑中了他們之中的一個","男人多少對她有的真心".然而,她能挑么 在當時社會環境中,年輕人的命運特別是"婚姻"不是自己所能"挑"的,也不知她樂意不樂意,情願不情願地就嫁給了一個軀體殘殖,"膩滯著死去的肉體的氣味的","沒有生命意義的"姜家二少爺.這是七巧性格走向扭曲的禍根.
婚姻使她的人性扭曲.因為她家並不算大家,她畢竟不是大家閨秀,與姜家並不算門當戶對.她嫁給姜家二少爺時,只是一個姨奶奶,後出於實際情況--二少爺殘殖不可能再娶正頭太太,姜家老太太才決定將其"聘為正頭奶奶",教她"死心塌地的服侍"姜家二少爺.因為本質只是個"姨奶奶",所以她在姜家沒有"正頭奶奶"應有的地位,處處被人瞧不起,就連伺候她的丫環"小雙"都敢輕視她.三少娶妻時,小雙說"就連那一年娶咱二奶奶,也還比這一趟強些."瞧瞧小雙這言語和德性,就知道她對曹七巧的輕蔑程度如何.難道七巧嫁人的排場就應當比別人小 難道她的命中註定要比別人低一等嗎 不,這只是社會的原因.正因為她在姜家生活中的人緣環境是如此的不如意,曹七巧便就形成了一種怪異的性格.凡事,凡人她都看不順眼,都要出一番尖酸刻薄的言語.因而形成了尖酸刻薄的性格.
又因婚後,生理與肉慾得不到滿足,她的心理變得更加"畸形".她的脾氣變得非常暴躁,性格變得更加尖酸,刻薄.總覺得整個家庭中的事,都看不順眼,整個屋子裡的人都針對她.因而,在生活中,不管看到什麼東西,聽到什麼話,遇到什麼人,她都要主觀臆斷地評價,刻薄,尖酸地辱罵,是一個典型的潑婦.她在姜家時時處處提防著別人,懷疑每一個人,天長日久便沒有了知心人.因此,她變得孤獨,寂寞,只得靠鴉片來"消遣".
曹七巧在"封建大家庭"--姜家--毫無地位可言,在"封建小家庭"卻有所寄託.她在自己的小家庭中是"太上皇",對兒子長白,女兒長安的愛情,婚姻過分地干預,扼殺了他們的幸福主,這種"受傷情感轉嫁"便是典型的"虐待狂".
綜上所述,我認為曹七巧還是一個人性扭曲,患有畸形心理的,尖酸刻薄的潑婦,虐待狂.
曹七巧的形象雖是如此的糟糕,但我認為她也不乏人性善良的一面.她的兄弟幾次來到她家,她雖然也要說些尖酸刻薄的話語,但每次罵過後都會慷慨地資助他.這恐怕是作家寫作本小說意圖的體現吧.一個原本"長得還算不錯的"女孩,一個心地本也善良的女人的性格都被扭曲成這樣,何況是其他人 這是什麼原因 讀了作品的女孩,讀了作品的人難道還不會有所思索
⑵ 蘇童的小說 紅粉
http://www.exdown.com/down/2006-07-20/20060203204943449.rar
http://hn.51spsoft.com/down/200610/%E8%8B%8F%E7%AB%A5%E7%BA%A2%E7%B2%89.zip
應該沒了吧!內!容!
⑶ 論陳忠實《白鹿原》中田小娥的人物形象論文提綱怎麼寫
論陳忠實《白鹿原》中田小娥的人物形象論文多少字,談清晰。
⑷ 「淺析吳蓀甫形象及其悲劇性」論文提綱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淺析吳蓀甫形象及其悲劇性」論文提綱包括以下內容:
茅盾的小說《子夜》反映的是1930年春末到夏初的中國社會生活。
小說通過民族資本家吳蓀甫這一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圍繞這個中心人物而交織的不同階級階層的人物的復雜關系與變化,真實生動地展現了三十年代初期民族資產階級的生活處境和精神面貌及其變化,揭示了他們的兩重性及其命運的必然性。
小說中的吳蓀甫是「一個永不倦意地用另一隻眼眼注視著企業上的利益」的辦工業的「幹才」。在三十年代初那舉國上下經濟蕭條、民族工業奄奄待斃的情況下,吳蓀甫雄心勃勃想擺脫帝國主義的控制,獨立發展民族工業。
這個具有法蘭西資產階級性格的工業王國的「王子」和「騎士」憑借他雄厚的資金和產業,豐富的知識和才能,剛毅的性格和勇於冒險的膽略,為振興民族工業和增加個人資本而奮力拚搏。吳蓀甫在家鄉興辦企業,建立新興工業的「雙橋王國」;在上海開辦裕華絲廠,夢想成為上海絲織業中的霸王;他和孫吉人、王和甫一道創辦益中信託公司,象一頭「攫食的獅子」「一口吞並了八個日用品廠」。「他不願這些小廠盤給外國人,使外國工業在中國的勢力增加一分,對中國工業更加不利」。他擴大企業是「想使那些新從日本移植到上海來的同部門小工廠受到一個致命傷」。在發展生產上,不論是開電廠、米廠、經營燈泡...
⑸ 蘇童作品中的"紅粉"一詞怎麼解釋
婦女化妝用的胭脂和粉,蘇童作品中的「紅粉」借指年輕婦女,美女。
《紅粉》是作家蘇童1991年創作的長篇小說,描寫了在新中國成立之初蘇州妓女改造及舊社會遺留下來的妓女們對於新社會的隔閡與漠然的故事。蘇童展示了在悲劇發生的同時表現人性悲涼時的衍生物,使人產生悲哀並不在於主人公「犯了錯誤」,而是在於命運或命運般的必然性以不容規避的方式把苦難加於掙扎中的主人公。
⑹ 淺析《紅樓夢》中秦可卿、林黛玉的人物形象的論文提綱
秦可卿1.先簡單介紹,簡單說明來歷,人物關系,與簡單經歷,早夭伊始。2.第五回中有判詞,摘錄,再簡單翻譯一下,透過原著判詞,結合現在,進行新的闡述。摘錄一些原著中對秦可卿的描寫,然後進行說明,說明中一定要結合秦可卿的生平與事跡,特別要說明一些關於秦可卿與公公曖昧以至於早夭的因果與心理。3.引用一些其他學者對於秦可卿的點評,推薦一個人的評論,周思源的評論很有見地,可以引用一下。當然引用也是為了帶出自己的見解,所以之後一定要說出自己的一些見解。附:可以對《石頭記》中曹雪芹對秦可卿這個人物描寫的前後改動來說事,說說曹雪芹在秦可卿這個人物上的寫作心理。 林黛玉:套路是差不多的,林黛玉的論文相對簡單得多,因為林黛玉在文中的篇幅是很多的,人物塑造上也更加全面,所以在寫論文時,傳統的一些論文闡述是比較簡單的,評論林黛玉的文章與學者也非常多,所以你可以充分的借鑒。但是只進行傳統的闡述與借鑒是不夠的,還需要進行你自己的角度見解,這樣才是一篇有見地的論文,才會是一篇好的論文。要通過什麼角度來說自己的看法呢?我幫你想了想,可以用男人的角度來看林黛玉,論一輪林黛玉為什麼會讓寶玉喜歡,為什麼會讓男人讀後喜歡她,為什麼會讓男人讀後憐惜她,為什麼會讓男人讀後惋惜她。略想了幾個方面,可說美貌,可說病態,可說男人的保護弱小心理,等等。。。。。 膽大造次,學識淺顯,望你能寫出好的論文。 東
⑺ 怎麼寫一個人物形象演變的論文提綱 或者說開題報告
要原創,找國濤期刊
撰寫畢業論文是檢驗學生在校學習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大學生在畢業前都必須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任務。申請學位必須提交相應的學位論文,經答辯通過後,方可取得學位。可以這么說,畢業論文是結束大學學習生活走向社會的一個中介和橋梁。畢業論文是大學生才華的第一次顯露,是向祖國和人民所交的一份有份量的答卷,是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報到書。一篇畢業論文雖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個人的才華,也不一定能對社會直接帶來巨大的效益,對專業產生開拓性的影響。實踐證明,撰寫畢業論文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是保證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
⑻ 要寫論文,題目是《淺析張愛玲小說中的女性形象》,麻煩各位好心人幫忙列個提綱啊,萬分感謝!!
兩本書《再讀張愛玲》、《替張愛玲補妝》 裡面有很多分析張愛玲小說中的形象的
⑼ 求論文(血色浪漫)人物分析提綱
我寫的,你看看,希望對你有幫助。
鍾躍民是個典型的浪子,他有著無拘無束,浪盪不羈、散漫自由的天性,同時又風趣幽默、善於在逆境中尋找樂趣,他很聰明,雖然年輕時候從不把聰明用在正路,他很堅強,遇到困難和挫折從來都是和血吞下,他很勇猛,可以以不文明對待不文明的方式來解決很多問題,有時候甚至走向極端,用暴力解決;他講義氣,是可以在患難中把一張燒餅掰成兩瓣分給朋友的那種人,他對女人多情而又溫柔,每個和他經歷過的女人都愛他至深,可以為他做任何事。即使他成長的最重要時期是那樣一個動盪的年代,那樣的身份活卻沒有成為他人生路上的羈絆,相反,諸如插隊、討飯之類的經歷卻成為他人生驕傲的一種資本,同時,這種環境也更加造就了他的瀟灑和堅毅。
作者在塑造這樣一個人物形象,大概是綜合了很多男人身上吸引人的性格特質,即使這些特質用正統的眼光來看,並不都是可以作為優點宣傳的典範,但它卻能深深的把人吸引,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從鍾躍民身邊一群幾十年來的男男女女朋友就可以看出,這些人是被他的性格所吸引,雖然有些人很討厭他有時候的表現,但還是願意和他做朋友。甚至可以做一生的朋友。很多男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擁有這樣隨心所欲的生活,可以灑脫如鷹隼般自在,可以在開心時候放喉歌唱,不開心時開懷痛飲,可以有一群死黨生死與共,可以有幾個他深愛著也深愛自己的女人,有一身不凡的本領,可以保家衛國,也可以保護愛人,最關鍵,是要有一段經歷豐富的生活,諸如武俠小說里浪子俠客般快意的生活。可現實生活的束縛,這些都只是多數人的夢想,只存在於腦海里偶爾閃過的火花。但可以通過觀看別人這樣生活的一種方式來滿足自己的慾望,比如觀看《血色浪漫》里的鍾躍民。
周曉白愛了鍾躍民20年,最後,卻嫁給了同樣愛她20年的張海洋,而張海洋卻是鍾躍民最好的朋友。周曉白雖然選擇結婚來迎接鍾躍民給她帶來的所謂打擊,但實際上,她仍然愛著鍾,從很多小事就可以看出,比如煎餅攤一幕。她不想離他太遠,或者說不想從他從她的生活中徹底消失,這無疑是一種最好的選擇,可是,張海洋卻成為犧牲品,但張卻是心甘情願,他知道一切,但他願意,他願意接受所有的現實,原因只有一個,他愛周曉白。
周曉白出身顯赫,也造就了她傲慢的性格。她一向認為只要是自己想得到的,她就應該得到,而且一定可以得到,包括鍾躍民這個人。但她錯了,因為他自以為非常了解鍾躍民,卻不知道他時而嬉笑、時而冷峻的表情下是一顆堅強的心,他不能容忍自己的無能,不能容忍自己不能給身邊的人帶來幸福,甚至是拖累別人,難受和痛苦,他願意一個人承擔。鍾躍民不在乎曉白母親的反對,在意的是自己生活在陝北農村那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來的生活,在意這生活是否有意義,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周曉白。他決然選擇分手,甚至在以後的所有場景中沒有表示出後悔或者留戀的表情和想法,但這不能說明這些就是他真實的想法。
陝北的鍾幾乎是一個絕望的人,漫天的黃土堆里,看不到任何希望。但他在落寞中還能為自己尋找樂趣,也能為別人帶來樂趣,雖然他內心依舊孤寞。秦嶺突然走進他的生活,而且因為信天游兩個人暫時走在一起,其實,不是因為信天游,而是因為彼此的寂寞。戀愛開始,秦嶺的開場白很精彩,那幾句話證明秦嶺同樣是一個了不起的女人,也成為鍾躍民心中永遠的痛。秦嶺的話只是不想讓同樣沒有任何前途可言的鍾躍民在思想上有任何負擔,雖然,她的堅強是是做給鍾看的,內心仍然痛苦。
鍾躍民的突然離開,對秦嶺來說就是一場拋棄,即使這樣,許多年後,秦嶺仍然把自己作為交換條件,救出了身陷大獄的鍾躍民,這個她一生唯一愛過的男人。兩個同樣堅強、同樣習慣把痛苦藏在內心把歡笑帶給別人的人,註定是這樣一種結局,即使秦嶺可以和鍾躍民四處漂泊,但如果他們結合,生活卻未必幸福。而這種方式結束一段未結束的愛,的確是一種讓人最難忘懷的方式。
張海洋出身、性格、際遇和鍾躍民有幾分相似,這兩個老朋友只是在人生的岔道口做出不同的選擇,但很快,他們就又沿著不同的軌跡匯合。他們的友誼在幾十年的風雨中如磐石一般堅毅,如日出日落般持久准時,有過矛盾和磨擦,但同樣作為強者的他們,看中對方的卻不是彼此性格的瑕疵,而是對方的優點,是那種可以相互吸引成為一生朋友的特質。他們有時候也會掩飾,會可以去避免那種針鋒相對矛盾的產生。張周婚禮,幾個老朋友,周曉白當眾翻臉,兩個兄弟各自醉酒,一副不能走路的模樣,可單獨一個人的時候,兩個人卻馬上恢復常態,表情是同樣的辛酸,只是內容不同。兩個強者在同樣的時間選擇了同樣的方式迴避,是一種默契,一種心靈相通的默契。
上陣親兄弟,打丈父子兵。有過服役經歷的朋友都知道,很多時候戰友之間的感情甚至可以超越任何一種感情,尤其是共同經歷過戰場生死的那種,而他們,不但在戰場上,就連在學校也是「並肩戰斗」的兄弟。中間夾雜了一個共同愛著和愛過的女人,讓這份友誼變得有些微妙,但難能可貴的是,雙方並沒有把這個芥蒂放大化,而是相互用一種退讓半步的方式解決。兄弟間的情感最高境界也就如此吧。男人的友誼維持是靠各自性格里吸引別人的特質,一生能夠交到一兩個患難兄弟是種幸運,誰也不願意去破壞這種情感,即使有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事情發生,能夠小心維護友誼的人,必將獲得另外一部分朋友的尊重。
鍾躍民的另一個兄弟寧偉,遭遇悲慘,經受的磨難和痛苦也許要遠超過鍾躍民。寧偉的性格較為陰暗,所以他容易走向極端。十幾歲的時候,親眼看見哥哥被「小混蛋兒」一刀刺死,這是促成他性格陰郁的主要因素,而後,他的際遇就更加悲慘,每一步都遭 「暗算」,就連見義勇為也成為被開除的理由,原本信任的朋友卻讓他傾家盪產,最為不幸的是,因此連累了鍾躍民。這恐怕是寧偉一生最不願意做的事情。雖然他脾氣暴躁,卻也是一個極能忍耐的人,監獄里遭受的恥辱,他居然可以忍受,雖然是另有目的,不過能夠忍受那樣的環境,不能不說是一種本事。他最後的結局是可以預見到的,一定是死在鍾躍民面前,也許是張海洋動手,也許是他自己動手結束自己的生命。
也許是為了拼湊集數,也許是想把故事編排得更加豐滿,最後一部分(大約8集左右),故事的主人公成為寧偉,或者說寧偉的戲分過重,把他的死用大量的情節來渲染,加強悲劇色彩,因此來突出鍾躍民做抉擇時的無奈與痛心。但無論如何,用這么大的篇幅來渲染,有些蒼白,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顯得十分拖沓。本身就已經把他的性格塑造的十分完美,這些過多的情節有如畫蛇添足,讓人在期盼之餘產生了一絲膩味的感覺,就如同大餐吃完服務員卻遲遲不來結帳,那種已經酒足飯飽後急著想離開卻不得不等待的心情讓人頗感急噪。
劇中悲劇色彩的人物很多,寧偉選擇了冷眼看世界,但卻有人逆境中笑對人生。李奎勇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家裡孩子多,從小就懂事,用他自己的話,整三年沒吃過一頓飽飯,而後的下鄉生活更是比別人艱苦十倍。李奎勇在最後回顧人生的時候故意迴避了一段,那就是他和 「小混蛋兒」在一起混的時候,「小混蛋兒」是個純粹的流氓,可他不是,「小混蛋兒」可以隨意的拔出刀來殺人,可他也不敢,但為了「義氣」,李奎勇仍然選擇了和他站在一起,即使是面對100多人的圍攻。這些事他並沒有後悔。
李奎勇下鄉的時候和鍾躍民是鄰村知青,對他的第二段感情前期非常之熟悉。回城之後,也是偶然才碰上鍾躍民,也未能成為鍾躍民核心朋友圈子裡的人,但他在鍾躍民心中,仍具有和張海洋等人同樣的地位,因為他贏得了鍾躍民的尊重。李奎勇雖然貧窮,可他卻從沒因此而絕望,相反,他卻一直在努力,一直在玩命賺錢,最後階段,他仍然沒有後悔自己一生的所作所為,表示如果有來生,一定還要再做一次李奎勇。在人生的最後階段,能夠這樣來總結,即使人生不是非常精彩,但也已活出味道來。
李奎勇的死對鍾躍民出動很大,雖然在醫院里他什麼都沒說,但他那失魂落魄的表情卻說明了他內心的痛苦與無奈,尤其是他第一次主動用力的抱緊高鑰,說明他已經懂得開始珍惜生活,開始珍惜身邊的一切。李奎勇用另外一種悲壯的方式讓鍾躍民對生活有了重新的感悟,讓他領悟到,人生未必活得精彩,只要自己認為值得就足夠。
高鑰很幸運,也很不幸,因為最後她成為鍾躍民身邊的女人,雖然她愛他並不能超過周曉白或者秦嶺,鍾躍民愛她也未必一另外兩個女人多,但最後確實他們走到了一起。高鑰的愛是一種寬闊的愛,她選擇愛一個人的方式和其他女人不同,那就是她給她愛的男人更多更廣的自由空間,從來不用任何形式的束縛讓鍾躍民感到一絲不快樂。當躍民張口向她要兩萬塊的時候,她沒有任何猶豫,也沒問是為什麼就把第二天營業用的錢拿出來。因為她愛這個男人,也相信他。
鍾躍民之所以活的精彩,是因為他並沒有讓所有的俗事把他包圍起來,雖然他總是置身其中,卻總能以一種淡然灑脫超然的姿態輕松應對,可以說他的人生非常之精彩,精彩之處就在於有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男人和女人,許許多多的事,好事,壞事,而他好象在他的人生里和別人的生命旅途中飄游,可以隨心而動,但實際上,那些多是無奈的舉動,他在保護自己的同時,首先想到的卻是保護別人,只是很多人並未能理解到這個層面。
血色浪漫,是一種紅色的浪漫,說是浪漫,實際上更多的是無奈。鍾躍民親身經歷了身邊無數人的生死,雖然很多人的死和他並沒有直接關系,但是,每一次死亡,每一次他的眼睛看到鮮血的時候,對他都會造成極大的觸動,都會或多或少的改變他的生活,也會改變他的一些觀念,包括對人生的看法。
對於愛情,鍾躍民始終很無奈,過於厚重他無法承擔,最簡單的了結方式在很多時候是無奈的表現,對於愛情,他從來不能得心應手的駕御,但他善於改變,善於在愛情的夾縫中生存,他喜歡變化,不甘於平淡和寂寞,就註定他要尋找一個可以為他付出和等待,愛他勝過愛自己的女人,幸運的是,最終他找到了。
浪漫,男人女人都很期待,只是浪漫的代價不要太大,不需要用鮮血來染色,浪漫很簡單,它存在於你的內心,只要簡單的幾句話,用你的雙手,就可以堆砌讓自己和他人感到幸福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