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說《苦菜花》中的苦菜花是指什麼花
指婆婆丁。
關於苦菜花——婆婆丁的原文節選:
在這勝利的時刻,母親一家終於團聚了。鮮艷的紅旗和陽光映照著這位躺在擔架上的英雄母親。她深情地注視著女兒秀子手中的鮮花,特別是那金黃色的婆婆丁吸引著她,她好像嘗到婆婆丁根清涼可口的苦味,嗅到了婆婆丁的馨香,臉上露出欣慰的、幸福的微笑。
《苦菜花》是作家馮德英創作於上世紀50年代中期的一部30多萬字的長篇小說,這部革命歷史題材的文學作品在1965年被搬上銀幕並紅極一時。
小說圍繞著出現的八個女性形象展開,通過講述那個特定歷史時期女性的故事,構成一組女性群像圖,並藉此反映革命歷史時期階級斗爭的殘酷性、復雜性和艱巨性。
寫作背景:
作品真實而深刻地揭示了抗日戰爭時期根據地斗爭的復雜性,並在這種復雜的斗爭中表現了人民的覺醒和成長,歌頌了革命人民的崇高品質。抗日游擊隊雖然一下子就結束了漢奸、大地主王唯一對王官莊的統治,成立了抗日民主政權,但斗爭並未就此結束,而是更深入、更尖銳地展開了。
王唯一之子王竹當了偽軍中隊長,充當日寇掃盪戰中凶惡的劊子手,成為王官莊人民的死對頭。而更陰險、也更凶惡的則是王柬芝。
以開明地主身分獻地、辦學,偽裝進步,騙取信任,鑽入抗日民主政權內部,但暗中卻網羅黨羽,從事特務活動。
王官莊的幾次被掃盪,村幹部的被殺,陳政委的被害,都和王柬芝送的情報緊密相關。而這些罪惡活動,又與為所脅迫的無辜的長工王長鎖的悲劇性的愛情糾纏在一起,這就使陰謀更加難以揭露。在侵略者與漢奸地主這兩種勢力明明暗暗的勾結下,王官莊人民的抗日斗爭就變得更加復雜和殘酷。
作品所塑造的母親——仁義嫂的形象,是當代文學史上第一個比較完整而豐滿的革命母親的英雄形象,具有相當的典型意義,為我國社會主義文學的人物畫廊增添了一個光彩奪目的藝術形象,同時,也標志著作品本身的藝術成就。
可以看出,作者是懷著無限的深情來塑造母親的形象的,鮮明地刻畫了母親思想性格的主要特徵:慈愛心腸和革命意志。
婆婆丁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略呈圓錐狀,彎曲,長4~10厘米,表面棕褐色,皺縮,根頭部有棕色或黃白色的毛茸。
葉成倒卵狀披針形、倒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4~20厘米,寬1-5厘米,先端鈍或急尖,邊緣有時具波狀齒或羽狀深裂,有時倒向羽狀深裂或大頭羽狀深裂,頂端裂片較大。
三角形或三角狀戟形,全緣或具齒,每側裂片3~5片,裂片三角形或三角狀披針形,通常具齒,平展或倒向,裂片間常夾生小齒,基部漸狹成葉柄,葉柄及主脈常帶紅紫色,疏被蛛絲狀白色柔毛或幾無毛。
花葶1至數個,與葉等長或稍長,高10~25厘米,上部紫紅色,密被蛛絲狀白色長柔毛;頭狀花序直徑約30-40毫米;總苞鍾狀,長12~14毫米,淡綠色;總苞片2~3層,外層總苞片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
長8~10毫米,寬1-2毫米,邊緣寬膜質,基部淡綠色,上部紫紅色,先端增厚或具小到中等的角狀突起;內層總苞片線狀披針形,長10-16毫米,寬2-3毫米,先端紫紅色,具小角狀突起;舌狀花黃色,舌片長約8毫米,寬約1.5毫米,邊緣花舌片背面具紫紅色條紋,花葯和柱頭暗綠色。
B. 苦菜花人物的特點
苦菜花》是根據馮德英小說改編的。1937年,膠東半島王宮庄貧農馮大娘,面臨丈夫被地主逼死,大兒子離家出走,便參加了革命,後來和大女兒一起,積極參加村裡的抗日民主政府,抵抗日寇的掃盪。馮大娘支持女兒當民兵,送二兒子參加八路軍。在遭到漢奸告密後,未來的兒媳不幸犧牲,自己也被捕,但馮大娘強忍悲痛,把敵人引向地雷陣。最後,馮大娘拿起槍,將仇恨的子彈射向了漢奸王柬芝。 本書從家庭為出發點,生動描寫了一位偉大母親在民族和個人的漩渦中的崇高情操。影片在人物塑造、畫面和音樂等方面均充滿了鄉土氣息。曲雲的表演剛毅、飽滿,極具內力。
C. 人物分析
不知道您是指哪方面的 這個詞可以指對一些文學作品中出現的人物進行形象分析、性格分析。主要是指通過對人物的心理、語言、動作、神態描寫等方面對某個人物進行性格分析。
D. <<苦菜花>>大概內容
《苦菜花》是根據馮德英小說改編的。1937年,膠東半島王宮庄貧農馮大娘,面臨丈夫被地主逼死,大兒子離家出走,便參加了革命,後來和大女兒一起,積極參加村裡的抗日民主政府,抵抗日寇的掃盪。馮大娘支持女兒當民兵,送二兒子參加八路軍。在遭到漢奸告密後,未來的兒媳不幸犧牲,自己也被捕,但馮大娘強忍悲痛,把敵人引向地雷陣。最後,馮大娘拿起槍,將仇恨的子彈射向了漢奸王柬芝。
本書從家庭為出發點,生動描寫了一位偉大母親在民族和個人的漩渦中的崇高情操。影片在人物塑造、畫面和音樂等方面均充滿了鄉土氣息。曲雲的表演剛毅、飽滿,極具內力。
E. 苦菜花的點評鑒賞
作品真實而深刻地揭示了抗日戰爭時期根據地斗爭的復雜性,並在這種復雜的斗爭中表現了人民的覺醒和成長,歌頌了革命人民的崇高品質。抗日游擊隊雖然一下子就結束了漢奸、大地主王唯一對王官莊的統治,成立了抗日民主政權,但斗爭並未就此結束,而是更深入、更尖銳地展開了。王唯一之子王竹當了偽軍中隊長,充當日寇掃盪戰中凶惡的劊子手,成為王官莊人民的死對頭。而更陰險、也更凶惡的則是王柬芝。他以開明地主身分獻地、辦學,偽裝進步,騙取信任,鑽入抗日民主政權內部,但暗中卻網羅黨羽,從事特務活動。王官莊的幾次被掃盪,村幹部的被殺,陳政委的被害,都和王柬芝送的情報緊密相關。而他的這些罪惡活動,又與為他所脅迫的無辜的長工王長鎖的悲劇性的愛情糾纏在一起,這就使他的陰謀更加難以揭露。在侵略者與漢奸地主這兩種勢力明明暗暗的勾結下,王官莊人民的抗日斗爭就變得更加復雜和殘酷。
但是,革命人民沒有屈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受了極其嚴峻的考驗,並在斗爭的鍛鍊中迅速地成長起來,懂得了生命的意義。作品用飽含激情的筆觸,細膩地描繪革命人民的成長,贊頌他們那種善良而又不屈的崇高精神。在嚴酷的斗爭中,面臨生與死、革命與個人、幹部與親人之間抉擇的關頭,他們總是以自己的身家性命,來維護黨和革命的利益。副村長、共產黨員七子因傷未能和鄉親們一起轉移,被王柬芝出賣,敵人想活捉他。七子英勇地戰斗,寧死不屈的頑強意志,使他把最後一顆手榴彈留給了自己和妻子。敵人設毒計讓婦女認親人以捕殺區幹部,花子正向丈夫老起走去,突然發現區委書記姜永泉,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她克服了感情上的矛盾,毅無反顧地走向姜永泉,眼睜睜地看著患難與共的丈夫慘死敵手;而老起明白她的心跡,宣布自己是八路軍,以自己的犧牲保全了黨的領導。就連被王柬芝脅迫的王長鎖和杏莉母親,也醒悟到「做個好人死了,強似劣人活著」,再也不願屈辱地生活下去,終於在斗爭中盡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品所塑造的母親——仁義嫂的形象,是當代文學史上第一個比較完整而豐滿的革命母親的英雄形象,具有相當的典型意義,為我國社會主義文學的人物畫廊增添了一個光彩奪目的藝術形象,同時,也標志著作品本身的藝術成就。可以看出,作者是懷著無限的深情來塑造母親的形象的,鮮明地刻畫了母親思想性格的主要特徵:慈愛心腸和革命意志。作品把母親置於王官莊極其嚴峻復雜的矛盾沖突之中,在公與私、生與死的抉擇面前,充分展示她性格中慈愛心腸與革命意志這兩個特徵,真實地描寫了她的覺醒和成長,具體地寫出她從一個只知愛自己子女的母親到愛革命、愛一切革命的子女,勇於為革命奉獻一切的革命母親的性格發展過程,並注意揭示母親性格發展過程中多方面的矛盾心理,使得母親的形象血肉豐滿,也使得讀者清晰地看到了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怎樣變為靈魂高尚的革命母親的過程。當大女兒娟子拿起獵槍參加革命活動時,母親的一家正處在極端困苦的生活中。大伯一家數口被惡霸地主王唯一害死,丈夫又被逼走,母親獨自拉扯著5個年幼的孩子,娟子是她唯一的幫手,母女相依為命,而且,斗爭的環境又是那樣的險惡,母親怎麼能不為娟子擔驚受怕呢?但是,公審大會和娟子親手槍斃大仇人王唯一的現實教育了她,「有一種東西,像是一把火從她內心裡燒起來」——母親的革命意識開始蘇醒了。面對封建家族的傳統壓力,她更加認定「娟子是好孩子」,毅然支援娟子幹革命工作。敵人燒毀母親的房子,她咬緊牙根:「這前世的冤,今世的仇,我爛了骨頭也要跟你們算清!」這冤讎,不僅是個人的,而且是階級的,因此,大兒子德強參軍時,母親滿意地「點頭」。隨著斗爭的深入,在共產黨員革命精神的感召下,她那母親的慈愛和革命的意志在不斷地發展。她從娟子、姜永泉、星梅和八路軍戰士身上,愈來愈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的力量,認識到革命才是苦難農民的唯一出路。她把對兒女的愛擴大到對每一個革命戰士的愛,上升到對革命的愛。當敵人逼她說出兵工廠埋藏機器的地點,並以殺害她的小女兒嫚子相威脅時,為了革命,為了保住兵工廠,她忍受了一切酷刑和巨大的悲痛,眼睜睜地看著心愛的小女兒被敵人殘酷殺害。
酷刑,摧毀不了她鋼鐵一樣的革命意志;殘殺,只能激起她更強烈的仇恨。這時,母親的慈愛心腸和革命意志已經升華到了一種嶄新的境界。她自覺地為革命工作,直到拿起武器親手消滅敵人。
母親的覺醒反映了千百萬貧苦農民的覺醒;母親的成長代表了千百萬革命母親的成長。
《苦菜花》還善於提煉生動而富於特徵性的情節,描繪驚心動魄的場面,這對於刻畫人物、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都有重要作用。
《苦菜花》的不足之處是,由於對當時斗爭的歷史背景展示不夠廣闊,致使作品未能涵納更為深廣的社會歷史生活內容。
F. 《苦菜花》小說主要講的什麼推薦閱讀嗎
“苦菜花”是馮德英20世紀50年代創作的一部三十多萬字的長篇,這部關於革命歷史的文學作品於1965年搬上銀幕並大受歡迎。這部小說圍繞著八個女性形象展開。它通過講述那個特定歷史時期的婦女故事,形成一組女性群體形象,反映了革命歷史上階級斗爭的殘酷性、復雜性和艱巨性。
1.內容簡介:
膠東半島正在燃起抗日救國的烽火。馮仁義是王官莊的貧農,兩年前為了躲避欺負地主王某的唯一迫害,到了關東,讓嫂子帶著五個孩子過著艱苦的生活。牛郎織女出身的共產黨員姜永泉領導了村民的武裝暴亂。仁義嫂子的大女兒娟子拿起父親的獵槍,參加了這場殊死的戰斗。
在作品中,母親被置於王官莊嚴重而復雜的沖突中。面對公私、生與死的抉擇,她的兩大性格特徵——愛心和革命意志得到了充分展現。她真實地描述了自己的覺醒和成長,具體地描述了自己從一個懂得愛孩子的母親,到一個熱愛革命和一切革命的母親,勇敢地投身於革命母親的性格發展過程中,並注重揭示母親的性格發展過程矛盾心理的諸多方面,使母親的形象血肉豐滿,使讀者清晰地看到一個普通農村婦女如何成為革命母親的高尚靈魂過程。大女兒娟子拿起獵槍參加革命活動時,家裡生活極為艱苦。
G. 苦菜花的情感描繪
該劇著重女性群體形象的塑造,「女性之美」成為該劇的一大看點,女性命運的苦難也是劇作表現的主題。許多評論都提到了「織布機」這一道具:在對待表演動作上,該劇的導演也表現得十分審慎,在母親的家中設置了一台織布機,母親和星梅兩個人物,三次利用織布機來揭示出不同的心境,母親兩次在機上織布:一次在序幕里,沉沉的機織聲中,母親為父親服孝,令人感到心情的沉痛和生活的沉重;另一處在戲的尾聲處,母親在痛失了兒子、兒媳、女兒之後,背身坐在織布機旁,緩緩地織布,給人以歲月如常之感,而母親的堅韌躍然舞台之上,這織布機又是母親人生經歷的見證,形象地揭示了人物心境。星梅坐在織布機旁,是當她聞知未婚夫德剛遇難的噩耗之後,織布機聲如撕裂肺腑,宣洩了星梅巨大的悲痛。總之,演員、導演對待動作,共同恪守了准確表現人物性格的原則。可以說,在斗爭歷史與犧牲精神之外,「情」是呂劇《苦菜花》所要著力表現的內容。與此同時,有評論也表達了對整個民族精神的理解:「以母親為核心的這些女性,她們的生命價值遠遠超出了自然生命,而成為不朽的民族之魂」。
H. 小說《苦菜花》的分析,有兩問
根據馮德英小說改編。本片從家庭為出發點,生動描寫了一位偉大母親在民族和個人的漩渦中的崇高情操。影片在人物塑造、畫面和音樂等方面均充滿了鄉土氣息工,尤其是電影插曲「苦菜花開」更是膾炙人口。
I. 苦菜花中的王柬芝是好人還是壞人
沒看過這部電影,但是根據網友的分析,王柬芝是壞人,雖然他表面看起來不像個壞人。以下僅供參考:日本人派王唯一的兄弟——王柬芝來到王官莊,以小學校長身份進行秘密活動。在《苦菜花》中王柬芝說裝書的手提箱中其實裝的是發情報用的電台。趙星梅來到王官莊,發現自己的愛人德剛就是馮大娘的大兒子,向馮大娘講述了德剛英勇犧牲的經過。馮大娘化悲痛為力量,決心為抗日工作作出貢獻。由於王柬芝告密,敵人突襲王官莊。馮大娘被捕,趙星梅為了掩護群眾犧牲了。馮大娘忍住敵人的打罵,把敵人引到埋伏地雷的地雷區,炸死了兩個敵人。最後,自己還舉起槍射死了漢奸——王柬芝。所以,王柬芝是個大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