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宮崎駿的聽到濤聲講的是什麼意思啊要表達什麼
宮崎駿的《聽到濤聲》講的是兩個高中生的戀愛故事,表達了感情的雖弱。
《聽到濤聲》主要講的是高二那年夏天,美麗的女孩武藤里伽子隨母親離開大都會東京,來到了古樸幽靜的高知。
聰慧美麗的里伽子在這個偏僻的小地方如此靚麗,引來了男孩們的愛戀的目光,而她孤高的性格又讓女孩們頗多微詞。
與她同班的班長松野豐偷偷喜歡著她,而松野的好友杜崎拓似乎也對里伽子頗為關注。在黃金周中,里伽子約上拓一同返回東京,拓也第一次感知到這個看似冰冷的女孩內心中最脆弱的情感。
(1)聽到濤聲小說結局擴展閱讀:
《聽到濤聲》是一部電視電影因此所用成本較其他的會低,但並不表示影片本身的質素低,相反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經典學生愛情文藝劇。
影片取材自同名小說。作者氷室冴子,是非常受歡迎的少女小說家。而該片的作畫監督及角色設定一職是曾參與多部GHIBLI動畫工作的近藤勝也。
而小說的插畫也是他畫的。他的作畫風格是典型的宮崎駿畫風。由擅長純愛題材動畫的望月智充執導,其代表作有《相聚一刻》、《橙路》等。
⑵ 關於《聽到濤聲》的(其實《海潮之聲》這個名字也不錯),里伽子對拓的感情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一個情況呢
《聽到濤聲》感覺很親切,總覺得很相似。所以,妄自猜想里伽子對拓由開始同樣的「不良」到後來走入內心後的愛情萌芽,漸漸「愛慕」。
另,求王蘊潔翻譯的原著小說。發我郵箱吧~ [email protected]
非常感謝!
⑶ 求動漫電影《聽到濤聲》國語的百度網盤鏈接!
鏈接:
《聽到濤聲》(《海がきこえる》)是望月智充執導,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動畫愛情劇情類日本電影。該片於1993年5月5日上映。影片取材自氷室冴子的同名小說。
如果資源不正確,或者版本不正確,歡迎追問
⑷ 宮崎駿的動畫《聽到濤聲》為什麼經典
你好 聽見濤聲並不是宮崎駿的作品 下面是詳細製作人名單
至於為什麼經典 這個很難說 不過不深究棄內涵的話 簡單來說就是2個字 好看 所以才經典
原 名:海がきこえる Umi ga ki ko e ru
動畫劇照(18張) 中文名:聽見浪濤
英文名:The Ocean Waves
制 作:德間書店 日本航空 吉卜力
年 份:1993
原 作:冰室冴子
監 督:望月智充
美 術:田中直哉
音 樂:永田 茂
人物設計.作畫監督:近藤勝也
片 長:70分鍾
導演:望月智充
編劇:中村香
音樂:永田茂
人物設定・作畫監督:近藤勝也
美術監督:田中直哉
音響監督:浦上靖夫
主題歌:「海になれたら」(演唱:坂本洋子、作詞:望月智充、作・編曲:永田茂)
製作:スタジオジブリ若手製作集団
⑸ 海潮之聲(聽見濤聲)
《聽到濤聲》,影片取材自同名小說(就是說小說也是叫聽到濤聲)。作者氷室冴子,是非常受歡迎的少女小說家。而該片的作畫監督及角色設定一職是曾參與多部GHIBLI動畫工作的近藤勝也,而小說的插畫也是他畫的。個人非常喜歡他的作畫風格,典型的宮崎駿畫風。監督則是由曾執導《橙路》的望月智充擔當。
《聽到濤聲》是冰室寒子的作品,冰室寒子的作品是很女孩子的淡淡的愛情故事,所以很受歡迎,原本這個《聽到濤聲》的故事是在月刊Animage上連載的,而今由吉本力做成動畫,此作品可說其實並非是宮崎俊執筆,但是由於是同一工作室出品,所以其淡淡的風格還是帶著宮崎俊的風采,只是故事的風格就有點不一樣了。
⑹ 聽見濤聲最後結局是什麼
動畫版:結尾處杜崎終於在月台上與武藤重逢,心中的浪淘聲又起,而此時兩人卻沒有任何對白,只有目光如訴地交織,任憑我們用最美好的想像去填補他們今後的歲月...小說版:杜崎和松野以及武藤,三人去了海邊,杜崎心裡暗自下定決心一直愛著武藤。最後給你個網址http://comic.92wy.com/go/index.php?txtname=%E5%90%AC%E8%A7%81%E6%B6%9B%E5%A3%B0&Submit=++%E7%82%B9%E5%87%BB%E6%90%9C%E7%B4%A2
⑺ 聽到濤聲的結局是怎樣
剛剛又看了一遍《聽到濤聲》,最後杜崎 拓跑向對面月台,與武藤里伽子兩人相遇,最後畫面定格,杜崎拓說:我還是喜歡她。此時的結果大家也心裡也有了答案。相信如果看到最後的話,有一幕是杜崎拓和武藤里伽子兩人一起的背影和一起在海灘的照片。最後終於是在一起了!
⑻ 誰了解海潮之聲就是宮崎駿的聽到濤聲
不是宮崎駿的....吉卜力有參與製作而已...
乃要聖地巡禮么?
小說原著裡面使用的模型是高知縣高知市私立土佐高校,現在還在。
而動畫中使用的模型是高知縣縣立追手前高校。依據來至於學校里的那個鍾塔,是標志性建築物。學校本身也在當地也非常有名,現在也還在。
作品太老了,許多實際地點都已經因為城市建設等原因,改變樣貌了。
不過學校的幾個場景都應該還能在學校裡面找到。比如動畫中出現過的鍾塔、職員室、樓梯、走廊、教室、停車場等等。有沒有變動就不知道了。
就個人幾年的巡禮經驗,老一點的作品中出現過聖地,比如使用中的學校類聖地,被整理、變化可能很大,不過不是大變,輪廓還是看得出,就是不能精確到細節了;而使用中的城市類聖地,初開始公用設施和景區,其他的大多都被改得七七八八,面目全非了....= =....
以上,乃加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