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巴金小說《家》中人物分析
高覺新,是高家的長房長孫,在小說中,作者著重描寫刻畫了他這個形象。作者把他塑造成一個深受封建禮教毒害的典型人物。覺新雖接受過五四新思潮的激盪,但又處在這樣一種特殊的位置,深受封建倫理綱常特別是「孝」道的熏染,於是,作者付與他委曲求全的怯懦順從性格。他在高家的事務上兢兢業業,辦得僅僅有條,但在自己的婚姻、願望上,總給讀者一種無奈的感覺。他喜歡遠房表妹梅,但又無法違抗老太爺的旨意,來放棄自己的妻子瑞珏,他只有把痛苦留給自己;他既同情支持弟弟們的反封建斗爭,但又無法放手掉高家的事業,他只能選擇「作揖主義」哲學。全篇小說他給我一種非常痛苦的感覺,簡直是一個悲劇形象。在我認為,作者之所以塑造覺新這個悲劇人物,不但是為了喚起讀者對這一時期這類人不幸的同情,而且主要是對這種人的嚴厲批判。由此可見,作者的用意是如何了。但我要補充的是高覺新在這個中國社會新舊交替和轉型時期,是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
高覺民與高覺慧,他們很幸運,沒有他們大哥那樣活得那麼累,還能在高等學府成就大業。那麼作者為何要把他們放在人物塑造的首要地位呢?因為,在當時,他們又是典型的一類人,但他們兩兄弟又有著不同。首先來看覺民,雖然他在外和弟弟覺慧大搞一些反封建的活動,來開導當時內地有著迂腐思想的人們,但在自己家裡卻又無法抗拒來自高老太爺的封建禮教的束縛。在他對遠房親戚張太太女兒琴的愛情上表現出一種想愛又不敢愛的情緒,只是再默默地煎熬罷了,最後作為家中反封建的一員,卻還是沒走出這個家,還是深陷在這個泥潭中;覺慧,一個血氣方剛的青年,可以說他是小說中的一個亮點,也可以說他是覺新的另一個極端。在小說中,高家經歷了由盛到衰的大起大落,但他唯一的意願就是能走出這個家,走出這個滿是封建禮教的世界。家中,老太爺是至高無上的,惟有他會在老太爺面前因感到不滿而沖撞他,也正是這次他被禁閉了很長一段時間,從而堅定了他走出這個家的信念。他愛丫鬟鳴鳳,他恨老太爺,與覺民相比他敢愛敢恨,毫不掩飾。最後,他勇敢地走出了高家。
作者塑造這兩兄弟,可以看出也花了很多心思。我以為,覺慧的氣質、願望、行為等,幾乎都是作者年輕時的真實寫照,從覺慧身上,可以看到作者的影子。我猜測,作者是因為自己在反封建運動當中不希望看到一代青年沉淪下去,便在對封建禮教的憎恨中塑造了這幾個人物,表現出作者對年青一代充滿了信心和希望。這兩個人物的塑造應該說是相當成功的。
下面讓我來說說小說中的幾位女性。
瑞珏,覺新的妻子,她善良、厚道、柔情,作為高家的長孫媳,又為了照顧自己的兒子和丈夫,只能在這個家中和覺新一起維護著封建禮教的權威,但在某些事情上,還是可以看到她對新生活的嚮往;梅芬,高家的親戚,在對覺新的愛情上失利後,就變得沉淪乏志,沒有了反抗精神,溫順馴良地吞咽著舊禮教的無情惡果。鳴鳳,高家的一個小丫鬟性情剛烈,但心靈純潔,在對覺慧的愛意下她並沒有因主僕差異而感到不可能,最後,她為了這段感情,以死向封建專制發出了強烈的抗議。
這三位女性在作者筆下竟是如此悲慘,都成了封建禮教的犧牲品,實屬無奈,但我以為,作者這樣塑造是為了讓人們知道不反抗的結果是悲慘的。這一類人在當時婦女中是占絕大多數的,具有歷史意義。而小說中另一位重要女性——琴,卻和以上幾位截然不同。她主張男女應同校,男女應平等,她還自己主動要求到覺慧的學校去學習。雖然遭到母親等的反對,但她還是成功了。作者把她塑造成了一位接受新思想、嚮往自由平等、大膽爭取個性解放、敢於向封建禮教反抗的形象。在當時看來,她是時代的叛逆者,但她的所作所為是當時女性中的先驅者。封建社會中婦女的地位是低下的,是沒有言論自由的,這一切的一切,都束縛了女性的發展,大大減弱了婦女對整個社會前進的推動作用。作者之所以塑造琴這個形象,無疑是為了喚醒這社會的另一半——女性的崛起。作者這一人物塑造也是相當成功的。《家》這部小說正因為有如此精彩的人物塑造和感人的故事情節,使我感受頗深。
② 巴金爺爺的《家》中所塑造的人物覺新和覺慧分別是怎樣的人,充當了怎樣的歷史角色
覺新。作者把他塑造成一個深受封建禮教毒害的典型人物。覺新雖接受過五四新思潮的激盪,但又處在這樣一種特殊的位置,深受封建倫理綱常特別是「孝」道的熏染,於是,作者付與他委曲求全的怯懦順從性格。他在高家的事務上兢兢業業,辦得僅僅有條,但在自己的婚姻、願望上,總給讀者一種無奈的感覺。他喜歡遠房表妹梅,但又無法違抗老太爺的旨意,來放棄自己的妻子瑞珏,他只有把痛苦留給自己;他既同情支持弟弟們的反封建斗爭,但又無法放手掉高家的事業,他只能選擇「作揖主義」哲學。
覺慧。一個血氣方剛的青年,可以說他是小說中的一個亮點,也可以說他是覺新的另一個極端。在小說中,高家經歷了由盛到衰的大起大落,但他唯一的意願就是能走出這個家,走出這個滿是封建禮教的世界。家中,老太爺是至高無上的,惟有他會在老太爺面前因感到不滿而沖撞他,也正是這次他被禁閉了很長一段時間,從而堅定了他走出這個家的信念。他愛丫鬟鳴鳳,他恨老太爺,與覺民相比他敢愛敢恨,毫不掩飾。最後,他勇敢地走出了高家。
③ 巴金的《家》中覺新的人物形象怎麼分析
巴金的《家》中覺新的人物形象是這樣的:
1、思想性格雙重性。《家》中高覺新是封建家庭中的軟弱者,是一個能清醒認識到自己的悲劇命運又怯於行動的知識分子形象和"多餘人",是在封建家庭和舊禮教的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劇典型,具有雙重性格;
2、首先,具有良好的素質,才資優異,聰明好學,有著美好的理想和追求;
3、高覺新自小就是個聽話、孝順的好孩子,這是一種合於傳統禮教的孝子賢孫的理想性格,是父母心目中的"寧馨兒",卻也是導致他悲劇命運的致命弱點;
4、他性格中與善良本性分不開的是怯懦,這個性格不僅註定了他人生的被動,也註定了他終究"躲"不過各種災難和厄運。他曾經有過夢想,想做化學家,讀書也很用功,在中學四年畢業期滿的時候,是成績名列全校第一的優秀生,曾想畢業後繼續上大學,甚至去德國留學深造;
5、思想性格被封建宗法觀念和封建禮教嚴重地扭曲,具有雙重性:一方面,他受到了五四新思想的熏陶,同情弟弟們的斗爭,另一方面,長房長孫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教養又使他逆來順受,客觀上扮演了一個舊禮教舊制度的維護者的形象。
④ 巴金的《家》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形象鮮明的典型人物,也深刻地展現了新舊兩種力量的矛盾斗爭。請你概述一
參加學生運動,在學生聯合會開過會的覺慧,一回到家就被叫到祖父的面前,他驚恐不安地等待閉目假寐的祖父訓斥。當祖父睜眼後,卻又奇怪地揮手讓他出去。可正當他走時,又被叫回,嚴厲地責備他上街散傳單,又痛罵學生太囂張,太胡鬧,不讀書只鬧事,不如不進洋學堂。覺慧忍氣想開口分辯,又遭怒斥,並讓叫來黨新,讓哥哥好好管住覺慧。 ⑤ 對巴金小說<家>其中一個人物的評價,500字左右
覺新是作品中最重要的一個人物,也是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他性格上充滿了矛盾,是個「有兩重人格的人」。覺新善良,待人誠懇,原是舊制度培養出來的、有較強傳統觀念的人。由於他處於長房長孫的位置,因此,為維護這個四世同堂大家庭的「和平共處」,他凡事採取「不抵抗主義」,逆來順受,委曲求全。他愛表妹梅,但當這段美好的戀情被長輩無理地扼殺後,他並不反抗,對父親為他與李家訂的親事,也表示順從,然後回房蒙頭大哭一場,與瑞珏完了婚。祖父死後,陳姨太無端以「血光之災」為由,不許瑞珏在家裡生小孩。覺新雖然覺得這有如「晴天霹靂」,但還是接受了,將瑞珏送到城外荒郊的茅屋中,結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覺新身上雖然有著很嚴重的舊觀念的束縛,但他又是個接受了新思想熏染的人,因此,在他心中,善惡是非是有著清楚的界限的。他也有過美好的嚮往,與表妹梅的相戀就是他對愛情的追求;同時,他也同情受壓制的青年,如暗中幫助覺民逃婚,幫助覺慧離家出走等。新思想雖然觸動了他的心靈,但封建舊觀念卻如同沉重的枷鎖壓得他無法喘氣,使他在精神上常常處於極度痛苦之中。他恨舊東西,自己也是舊禮教的犧牲品,封建大家族制度的殉葬品;但由於他受封建傳統觀念毒害較深,喪失了反抗能力,因此在「不抵抗主義」支配下,處處妥協,不自覺地扮演著舊東西的維護者的角色。總之,覺新是一個有著「雙重性格」的悲劇人物。他性格中的這種矛盾性,真實地反映出了當時某些時代特徵。作者通過塑造這一典型人物,批評了「不抵抗主義」,指明對於封建舊制度、舊觀念,反抗才是避免悲劇的惟一出路。 ⑥ 巴金《家》中的人物描寫和賞析 覺慧是一個具有初步民主主義和人道主義思想的反抗者,封建家庭中"大膽而幼稚的叛徒",一個充滿朝氣的典型。覺慧從樸素的對勞動者的愛和對封建制度的恨出發,走到資產階級改良主義和民主主義,最後又走向社會斗爭。 作者通過他的思想發展過程,展示了近百年來中國先進知識分子所共同經歷的思想歷程。覺慧的思想性格主要包括兩方面: 1、 反抗叛逆是其性格的核心。 覺慧的反抗叛逆思想是在時代思潮的影響下形成的,又在社會斗爭和家庭斗爭中得到了強化。 具體包括三方面: 首先,接受了新思想和新教育的影響。在洋學堂中,在西式教育和進步報刊、五四思潮的影響下,覺慧在高家最早覺醒過來,思想有了很大的發展變化,在社會上以反抗舊制度為主要任務,寫批判文章,在家庭中,自覺反抗以高老太爺為主的頑固派。 他憎恨一切違背人道、戕害人性的道德、禮教和習俗,痛苦地感到家是一個狹小的籠,是埋葬青年理想和幸福的墳墓,下決心不去做高老太爺們所期望的紳士,也不願像大哥覺新那樣忍受下去,而自己把幸福拿過來。 他以極大的熱情投入社會革命活動中,編進步刊物,撰寫討伐封建主義的檄文,參加學生的反軍閥請願,反抗高老太爺的旨意,支持和幫助覺民逃婚,反對請神驅鬼的行為,勸說覺新為嫂嫂的生命安全而斗爭,最後又毅然從家中出走。 其次,摒棄了傳統的世俗偏見和等級觀念,和家裡的婢女鳴鳳相愛,向婢女鳴鳳表示純潔的愛情,體現了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觀念和五四時期的徹底的反封建的精神面貌。 2、 在覺慧身上還存在著他所出身的那個家庭和階級的思想印記。 覺慧的思想和行為,很多是從資產階級思潮中來汲取力量的,個人反抗、人權平等、人道主義是他的基本思想,但同時他身上又難免有五四青年的歷史局限和弱點。 在接受新思想影響的過程中,他還沒有來得及完全消除自身所受的封建意識的影響,在思想行為上,有時呈現出相互矛盾的狀態,如簡單、幼稚、不成熟、容易氣餒,自我懷疑,在愛情上有不自覺的封建等級觀念等。 在潛意識中,覺慧並沒有打開一個少爺與一個丫頭之間天然存在的藩籬,他一方面愛著鳴鳳,一方面也愛著琴,遺憾鳴鳳為什麼不處在琴的地位。 他對鳴鳳的愛情遠不及鳴鳳對他的愛那麼堅定和忠貞,在這個問題上,他一直是猶豫不決的,直到最後在關鍵時刻忘記了自己先前的承諾,在痛苦之餘放棄了鳴鳳,支持這種行為的理由,也就是他所找到的借口是:"有進步思想的年輕人的獻身熱誠和小資產階級的自尊心",是愛情與事業不能兩全,實際上,卻是他個人的得失觀在起作用,是在困難面前放棄了鳴鳳,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覺慧思想和行為的矛盾性和軟弱性。 這樣的描寫是完全符合當時的歷史條件的,當時,覺慧所處的環境僅僅是能夠形成具有民主思想的愛情觀念的環境,但還不是能夠實踐這種愛情觀念的環境。 盡管覺慧的愛情觀念已經擺脫了封建階級的情趣,開始把鳴鳳的價值即人的價值放到了中心位置,但他實際上卻不可能逾越那一道階級的鴻溝。 覺慧是封建家庭的叛逆者,是高家的第一個掘墓人,是高公館內部洶涌激流的原動力,在《春》、《秋》中仍然不斷地給這個家庭以巨大的影響。 ⑦ 巴金小說《家》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網路而來。 ⑧ 巴金《家》里的主要人物分析!
長篇小說《家》,是文學大師巴金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現實主義長篇巨制。在小說中作者以嫻熟的藝術手段,塑造了眾多的富有典型意義的文學形象。書中人物不下七十餘個,下面就是我對其中幾個重要人物塑造的剖析。 ⑨ 巴金作品家中人物分析
全分析是不可能的 這里貼不下 分析下高覺新 與簡述巴金小說家的人物塑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主角是李建成小說
瀏覽:234
找一本主角是乞丐的修真小說
瀏覽:853
類似六朝的完結小說
瀏覽:199
結愛小說第三部叫什麼名字
瀏覽:739
小說冷子墨主人公
瀏覽:682
小說總裁霸上癮
瀏覽:842
寫小說可以火么
瀏覽:38
主角是系統的完結小說推薦
瀏覽:801
古穿現總裁小說
瀏覽:121
小說寫蘿莉的
瀏覽:354
在火車上做愛短篇小說
瀏覽:687
有沒有小說接稿件賺錢系統
瀏覽:531
飛盧小說閱讀器電腦版下載
瀏覽:755
小說四月全文閱讀
瀏覽:878
免費盜墓小說主人公胡一八
瀏覽:693
小說主角林俊
瀏覽:46
九龍之主都市小說
瀏覽:471
異界重生成樹的小說
瀏覽:871
主角正太弱氣受小說
瀏覽:927
喜歡我這樣弄你嗎嗯啊小說網
瀏覽:2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