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魚玄機的故事
魚玄機的愛情故事
魚玄機是晚唐著名的才女,女詩人。原名幼薇,字蕙蘭。魚玄機的父親是個落魄秀才,因病過世後,魚玄機母女生活無著落,只好幫著一些妓院洗衣謀生。溫庭筠長得雖丑,卻很風流,是個著名的浪子,喜歡在妓院里混。他就這么認識了魚玄機。
那一年,魚玄機也不過11 歲左右。溫庭筠看魚玄機聰明伶俐,就收她為弟子,教她寫詩,也順便照顧一下她們母女的生活。快60歲的時候,溫庭筠得到一個做巡官的機會,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官。他得離開長安,離開魚玄機,到外地去了。
在一起不覺得什麼,離開了才覺得缺少什麼,心裡空落落的。魚玄機覺得她愛上老師溫庭筠了。於是連續修書,表白心跡。溫庭筠雖然風流,但師生的界限他還是堅守了。該怎麼拒絕魚玄機呢?他想了好久,決定將少年才子李億介紹給她做老公。
李億對她還不錯,但是李億老家的老婆見丈夫帶著魚玄機進門就不客氣了,先是打,然後趕出家門。萬般無奈,李億將魚玄機送進一座道觀內,說三年後再來接她。她成了道姑,就是這個時候開始叫道號「玄機」的。
三年的等待,是一場空。她開始改變自己,不再等什麼男人。她成了艷麗女道士,什麼男人都陪過夜,不少男人成了她的入幕之賓,把個修行所變成了妓院。後來因為爭風吃醋,一時失去理智,把情人的貼身丫環鞭打致死。這起命案很快被搞到官府,聲名狼藉的魚玄機被判處死刑,斬首。
(1)魚玄機小說不一樣的結局擴展閱讀:
魚玄機,女,晚唐詩人,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初名魚幼微,字蕙蘭。咸通(唐懿宗年號,860—874)中為補闕李億妾,以李妻不能容,進長安咸宜觀出家為女道士。與文學家溫庭筠為忘年交,唱和甚多。後被京兆尹溫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處死
。魚玄機性聰慧,有才思,好讀書,尤工詩。與李冶、薛濤、劉采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其詩作現存五十首,收於《全唐詩》。有《魚玄機集》一卷。其事跡見《唐才子傳》等書。
Ⅱ 小說《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結局是什麼
【作品簡介】
誰不想在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遇上最合適的那個人?可是郝萌遇見的內卻是她一直當做容弟弟並悉心照顧的鄰家男孩任西顧。她比他大了整整七歲,可她最終被他深情的執著打動,當愛情破土萌芽時,卻被父母撞破,遭到強烈反對。她黯然遠走去了上海,斷了一切聯系。然而世事輾轉,青梅枯萎,竹馬老去,那無法挽住的青春,就這樣慢慢荒蕪,二十九歲的郝萌才知道年少急於逃離的,如今卻是最深的依戀。當重逢再度來襲,那個桀驁張揚的男孩如一場難以抵禦的颶風,勢不可擋地再次席捲而來,這場宿命的相遇到底怎樣收場?無法在最美好的年華相遇的兩人,卻期望著能永遠攜手走下去,這該有多難?當家人,社會,輿論的壓力蜂擁而來,搖曳在猜忌不安之上的愛情,能否堅持如一?
作者簡介【作者筆名】愛爬樹的魚(代表作:《我相信幸福是會重生的》《復生》《莫笑我胡為》等)筆名取自於緣木求魚。緣木求魚本意是爬到樹上捉魚,比喻方向或方法不對,勞而無功。年少時覺得緣木求魚之人委實可悲,而今便做一條愛爬樹的魚,聊以慰藉緣木而來的求魚者。喜靜不愛動,是個貪圖安逸的懶性子,一卷書一杯茶,足以打發。
Ⅲ 《雪中悍刀行》中魚玄機的結局差強人意,歷史上的她結局如何
在歷史上的魚玄機他是因為打死婢女被判處死。魚玄機的這個罪行放到現代來說的話,那初一死刑那是沒毛病,但是放在古代的話,對於古代人來說,這個罪名跟殺了一隻雞,基本上沒什麼多大的區別。很少會有主人因為打死了自己的婢女而獲到罪行的,這是因為在封建的古代對於人們來說的話,丫鬟呀僕人啊,這些只是他們的物件,他們買來當做自己家的僕人,那麼這個人就是他的東西,他可以任意處置。所以魚玄機這個罪名實質上是無傷大雅的。
這其中是否夾雜了一些私人恩怨,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確確實實這樣的罪責對於古代來說的話,確實是不足掛齒的,或許如果能夠換一個審理官,我們還能夠見到更多的魚玄機的作品,見識到他更多的才華。
Ⅳ 求關於魚玄機的小說!
《江邊柳之魚玄機》
《彼岸花之魚玄機》文 / 盛世百合
Ⅳ 魚玄機是怎麼死的
魚玄機因打死婢女綠翹,為京兆溫璋判殺。
魚玄機被李億拋棄後,被安頓在一個道觀中,許諾有一天會接她走。然而最後李億卻成了一個負心男。這件事導致魚玄機開始對男人,對愛情失去信心。
於是她把道觀變成了一所名副其實的妓院,在偶然一次發現自己的丫鬟綠翹和陳韙發生關系後,魚玄機一怒之下失手將綠翹打死,一命抵一命,最終這件事被人發現後,二十七歲的魚玄機便也被斬首處以死刑,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5)魚玄機小說不一樣的結局擴展閱讀:
關於魚玄機的罪案,溫州大學張乘健教授認為,《三水小牘》關於魚玄機「妒殺」綠翹的故事有編造的痕跡。理由有二:
一、綠翹已死,她死前和魚玄機說的話來源不可靠;
二、綠翹作為魚玄機的女僮,年齡頂多不過十幾歲,而說的話義正詞嚴,全然不像天真爛漫的稚齡女孩子的口氣。
這些話未見得是皇甫枚所編造,很可能就出自京兆府刀筆吏對魚玄機罪案的陳述;而綠翹斥魚玄機「淫佚」,簡直就是京兆府尹對魚玄機嚴正的判詞。張乘健認為,綠翹事件必定有復雜的背景,裡面隱藏著隱秘的委曲和細節;所謂魚玄機「妒殺」案是亘古之謎,也是千古奇冤。
Ⅵ 唐朝晚期的才女魚玄機,最後是什麼結局
一句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讓魚玄機走入了我們的視野。她是晚唐為數不多的女詩人代表,在當時的社會飽受爭議。傳說中的魚玄機,長相傾國傾城,並且從小便是一個神童,她十幾歲時情竇初開,愛上了頗富才情的溫庭韻,但卻誤了她的終身。誰能想到一代才女,最後竟然落得殺人入獄的下場。
若是說到這里故事便結束,那麼對魚玄機來說便是完美的。李億二十齣頭又是高官顯貴,性格溫文爾雅,實在是如意郎君。可是他卻早就在老家成了婚,魚玄機註定不能是正妻,而真正的正妻裴氏,讓魚玄機對這段婚姻生活留下了很大的陰影,她對魚玄機肆意打罵,甚至遍布眼線,不讓她與李億相見。
一段悲慘的婚姻讓魚玄機失去了她的純真與善良,讓她在李億離開以後放縱自己於風塵之間。在那以後魚玄機廣交好友,頻頻見客,卻因為一次她的婢女綠翹和她的客人私通而將她打死。有人說,魚玄機將婢女打死是因為嫉妒,與婢女私通的客人是她的情郎。還有人說婢女之死是對魚玄機的誣陷。
Ⅶ 魚玄機之死
魚玄機,原名幼薇,字慧蘭,唐武宗會昌二年(公元八四四年)生於長安(今陝西西安市)城郊。魚父飽讀詩書,卻一生功名未成,只好把滿腔心血都傾注到獨生女兒魚幼薇身上,對她刻意調教。聰慧好學的幼薇在父親的育培下,五歲便能背誦數百首著名詩章,七歲開始學習作詩,十一、二歲時,她的習作就已在長安文人中傳誦開來,被人譽為「詩童」。當時正在長安的大詩人溫庭筠(約八一二——八六六。字飛卿,太原人.仕途不得意,官止國子助教),慕名往訪魚幼薇,並以「江邊柳「三字為題,讓其即興賦詩一首。魚幼薇以手托腮,略作沉思,一會兒,便在一張花箋上飛快地寫下一首詩:「翠色連荒岸,煙姿入遠樓; 影鋪春水面,花落釣人頭。 根老藏魚窟,枝底系客舟; 蕭蕭風雨夜,驚夢復添愁。」溫庭筠反復吟讀著詩句,覺得不論是遣詞用語,平仄音韻,還是意境詩情,都屬難得一見的上乘之作。這樣的詩瞬間出自一個小姑娘之手,不能不讓這位才華卓絕的大詩人嘆服。溫對玄機的聰明睿智非常欣賞,並深感小姑娘貧苦的生活環境,與她的天資多麼不相稱,憐愛之情油然而生。從此便常常出入魚家,悉心教授詩詞歌賦,成為這位「詩童」的老師和朋友。
不久,江陵名門之後李億來京,出任因祖蔭而榮獲的左補闋官職,傾慕魚幼薇才貌,與之一 見傾心,再見鍾情。魚幼薇成為李的小妾後,兩人柔情蜜意,過了一段和諧美滿的生活。然而李億的妻子裴氏,對玄機妒不相容,懼內的李億被逼寫下休書,忍疼將玄機掃地出門。這位風采絕艷的女子,婚姻僅維持數月,就遭到無情的拋棄。走投無路的玄機,只好到長安咸宜觀做了一名女觀。其實她和李億分別後,兩人還深深的愛戀著。無奈妻子管束甚嚴,裴家的勢力又遍布京華,李億不敢前去看望玄機。她只得獨對青燈古佛,默默吞咽著相思苦淚,用筆墨抒寫自己對愛人的思戀情懷。就這樣,三年的時光在刻骨的思念和等待中熬過去了,痴情的玄機偶然從客人的談話中得知,她朝思暮想的愛人李億已偕嬌妻出京,遠赴揚州任官去了。聽此言,玄機如遭五雷轟頂,自己的一腔情意竟付之東流,真情難換薄倖之心啊!從此她看破紅塵,及時行樂,對愛情不 再幻想,走上了一條放盪不羈的人生之路。
唐朝的道觀一般作為游覽和交際的場所,京師諸觀的女冠大都喜歡作詩,或吟詠自遣,或與人酬唱,魚玄機自是其中的佼佼者。 某日她在觀外貼出了一副「魚玄機詩文候教」的紅紙告示,這無疑是一旗艷幟,不到幾天工夫,消息就傳遍了長安。自認有幾分才情的文人雅士、風流公子,紛紛前往咸宜觀拜訪魚玄機,談詩論文,聊天調笑,以至昏天黑地,魚玄機的艷名也就越傳越廣。這種香艷的日子,表面上看來悠哉美哉,實則是魚玄機對不幸婚姻的一種反抗。她厭倦塵世的一切,想極力掙脫世俗的束縛,與之而來的是這種生活帶給她心理上的微妙變化。魚玄機身邊有一位美麗的女婢,名叫綠翹,。史書上記載說,一天魚玄機因事外出,恰值其要好的男友陳韙來訪,綠翹在觀內接待了他。玄機回來後懷疑婢女與陳韙苟合,狂妒不已 ,在鞭笞綠翹時,失手將其打死。人命關天,難逃抵命,最終為京兆尹溫璋處死。年僅二十六歲的魚玄機,就這樣匆匆走完了她悲凄的一生。
魚玄機的詩工韻調,一吟一詠;佳篇警句,往往流播士林。她同當時許多文人名士有交往,與著名詩人溫庭筠為師友,互相以詩篇贈答;與李郢(生卒不詳。一名端公,子楚望,長安人。大中十年,第進士,官終侍御史)同巷,居處接近,也時有詩簡往返;還經常有一些風流之士,載酒拜訪,席間鳴琴賦詩,風流倜儻,魚玄機在這方面的酬贈詩最為出色。如玄機少時,溫庭筠離開長安,遠去了襄陽任刺史徐簡的幕僚。秋涼葉落時節,魚幼薇思念遠方的故人,寫下一首五言律詩《遙寄飛卿》:
階砌亂蛩鳴,庭柯煙霧清;月中鄰樂響,樓上遠日明。
枕簟涼風著,謠琴寄恨生; 稽君懶書禮,底物慰秋情?
也許是因年齡相差懸殊,也許是自慚形穢(據說溫貌奇醜),溫庭筠雖然對魚幼薇十分憐愛,但一直把感情控制在師生或朋友的界限內,不敢再向前跨越一步。而情竇初開的魚幼薇,早已把一顆春心暗系在老師身上,溫庭筠離開後,她第一次借詩吐露了她寂寞相思的心聲。詩句浪漫而纏綿,情真而意切。詩寄出後不見雁傳迴音,轉眼秋去冬來,梧桐葉落,冬夜蕭索,魚幼薇又以少女的幽怨情懷,寫下了柔腸百結、如泣如訴的《冬夜寄溫飛卿》。
在魚玄機詩中,對於友人 的酬酢,全都坦然形之於歌詠,完全不用其遮掩。如《聞李端公垂釣回寄贈》:「自慚不及鴛鴦侶,猶得雙雙近釣磯」;《閨怨》:「春來秋去相思在,秋去春來信息稀」;《暮春有感寄友人》:「鶯語驚殘夢,輕妝改舊容」;《酬李學士寄覃》:「唯應雲扇情相似,同向銀床恨早秋」;《秋思》: 「放情休恨無心友,養性空拋苦海波」等 等,在這些詩句里,都表現了她多情而深沉的思想感情。象這樣大膽敞懷自己的胸臆,在古代女作家裡是不多的。然而,這種「縱懷」的作為,卻被認為是「亂禮法,敗風俗」,招致當時社會的種種非議。
魚玄機寫兒女心跡的作品,頗為潑辣生動,表白真切直率,特別是一些情詩,寫得相當大膽,而又蘊涵濃情深意。比如思念夫君的《春情寄子安》。
這是一首情致纏綿,愁腸百結的絕妙好詩。首聯以在崎嶇山路和危崖中艱難行進,來形容相思之苦;次聯以冰雪景物的聯想,曲敘李子安的情韻風度;三聯通過飲食起居的繫念,向心愛的人婉轉致意;四、五聯則以貞堅自矢,並期望有一個圓滿的結局。通過這首委屈體貼、和淚寫下的贈詩,我們不難看出,一個處於封建社會底層的多才女子,其痛苦遭際和悲涼心境多麼令人同情!
在魚玄機的現存作品中,寄贈愛人李億的詩較多,感情也特別深厚。
這些詩情深意切,可謂「過盡千帆皆不是」的斷腸之音,這位晚唐的悲情女子,一襲素衣痴痴等待,卻與心愛的人無緣再聚。她那有名的《江陵愁望寄子安》,至今為人傳誦不衰。
Ⅷ 魚玄機本是一個才女,為何沒有很好的結局呢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比較知名的一個時代,她是一個強盛的時代,也是一個文壇史上比較出色的一個時代。有李白、杜甫這樣的大詩人,也有韓愈、柳宗元這樣的文學大家。不僅如此還有薛濤。魚玄機、上官婉兒這樣的才女。俗話說得好:「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而魚玄機就在錯誤的時間遇上錯誤的人,最終釀成她的人生悲劇。
一代才女就以這樣的方式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她死的時候才二十七歲,還是一個擁有大好青春的女子,卻以這樣的方式結束。這一切的一切,就是她愛錯了人,她愛上的是一個渣男,並且耽誤了自己的一生。
Ⅸ 魚玄機從潔身自好到高樹艷幟,為何卻被三個男人毀掉了她的一生
其實說到底還是因為魚玄機這個人太過於單純,經歷的事情太少了,才會有這樣悲慘的結局。其實魚玄機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在古代的時候,女人地位是非常低的,但是唐朝的時候就是個例外,因為那個時候對於歌姬是比較看重的。所以那時候有很多的人家會刻意訓練自己家裡的女孩子,魚玄機就是再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所以她小的時候接受的教育是非常好的,這也是她比較有才華的原因。但是建立在金錢上的感情怎麼可能會長久,沒過多久李億就移情別戀,然後就拋棄了魚玄機。其實那時候魚玄機就應該看透了,這世間的男子對於她而言都是靠不住的。後來她就遇到了陳韙,魚玄機被他在樂器方面精湛的技藝所折服,又一次對愛情產生了幻想,可畢竟是幻想,這樣的感情也是不可靠。魚玄機最後的結局真的是非常悲慘的,真的很讓人唏噓。
Ⅹ 據說才女魚玄機的一生是被三個男人毀掉的他們究竟是誰
唐朝才女魚玄機的一生十分精彩,很多人在看到她的過去的時候都不由贊嘆,如此才女擁有這樣的命運也是實屬不幸,但是自身的才華也造就了自己前半生的幸運。雖然魚玄機才華無限,但是自己的一生卻被三個男人毀盡,讓眾人都覺得魚玄機的一生本不該如此,第一個男人便是我們眾所周知的溫庭筠,第二個男人也正是由溫庭筠所介紹的李億,最後一人便是陳韙。
很多人在聽到魚玄機的故事的時候,都非常的感嘆其經歷十分的坎坷,但是不得不承認越是有才華之人自身的經歷便會更加崎嶇。受盡折磨的魚玄機到最後的性格也有了一定的改變,所以才有了這樣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