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大全 > 劉知俠的長篇小說名字叫什麼

劉知俠的長篇小說名字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1-11-25 10:30:45

❶ 劉知俠有多少作品

劉知俠:我國著名作家。他一生中給後人留下了400萬字的文學作品,其中風靡了整整一代人的《鐵道游擊隊》至今不衰。
鋪草(短篇小說集)1950,新文藝
鐵道游擊隊(長篇小說)1955,上海文藝
鋪草集(短篇小說集)1955,新文藝
馬尾松種子(小說)1956,少兒
鐵道游擊隊(電影劇本)1957,電影
鐵道游擊隊的小隊員們(中篇小說)1959,少兒
沂蒙山的故事集(中、短篇小說)1961,山東人民
沂蒙故事集(中、短篇小說集)1963,作家
一次戰地采訪(短篇小說集)1981,人文
童年的回憶(中篇小說)1981,春雷
芳林嫂(中篇小說)1986,百花

❷ 劉知俠的人物生平

劉知俠原名劉兆麟,自幼家貧,跟隨父親在村邊道清(滑縣道口鎮--博愛縣清化鎮)鐵路打工、撿煤核,跟隨母親在外祖母家放豬。劉知俠11歲那年才開始上半工半讀學校,後來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衛輝一中。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
他隨父親和鐵路員工撤到了黃河以南流落到武漢。1938年夏天,他從報紙上得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招生的消息,懷著抗日救國的熱情,奔赴陝北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這年冬天,在行軍路上,他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1939年5月,劉知俠抗大畢業後,又留校學習軍事專業。學習結束後,劉知俠隨分校到了山東抗日根據地,分配到抗大山東分校文工團工作。1943年抗大分校取消建制改編為山東軍區教導團,劉知俠隨文工團調到山東省文協。這年,濱海抗日根據地召開全省戰斗英雄模範大會,劉知俠在會上結識了鐵道游擊隊的英雄們,被他們的戰斗事跡所感動。決定把這些英雄事跡寫成文學作品.他兩次通過敵人封鎖線去魯南的棗庄和微山湖,到鐵道游擊隊深入生活,為長篇小說《鐵道游擊隊》收集了豐富的素材。
全國解放後,劉知俠擔任了濟南市文聯主任。1950年山東省文聯成立,他任編創部長、秘書長、黨組委員。在此期間他創作了短篇小說《鋪草》,深受廣大讀者喜愛.1952-1953年他的長篇小說《鐵道游擊隊》出版,後改編成電影文學劇本,搬上銀幕。據統計,《鐵道游擊隊》的原本加上各種節編本、縮寫本共出版了300餘萬冊,並譯成英、俄、法、德、朝、越等8國文字在國內外發行。
1953年,劉知俠調上海作家協會,從事專業創作。他將建國後發表的短篇小說編成《鋪草集》,同時創作了《鐵道游擊隊的小隊員們》。1959年,山東省文代會選劉知俠為省文聯副主席兼中國作家協會山東分會主席,並擔任《山東文學》雜志主編。同年被選為中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1960年創作了短篇小說《紅嫂》和中篇小說《沂蒙山的故事》等,後又將這些作品匯集成了《沂蒙山故事集》。1979年劉知俠任山東省文聯黨組書記期間,寫了中篇小說《芳林嫂》。
1986年劉知俠定居青島後,在垂暮之年又以超人的毅力,完成了40萬字的長篇小說《沂蒙飛虎》與40萬字的《知俠中短篇小說選》以及20萬字的《戰地日記》(即淮海戰役見聞錄)。為了著作,他到西鎮一個老同志家裡借得一間空房寫作,每天步行四五里,中午二、三個包子,一壺開水。
劉知俠關心年輕作者,百忙中還經常抽空外出輔導。他還很好客。他給夫人定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凡是外地來青島的老同志、老戰友、老朋友一定要留他們吃飯。每年夏天他們家裡住滿了客人。有一間房子被譽為國際旅行社,那是為了給自費來旅遊的客人住的。他用稿費資助過別人,用稿費繳過3萬元黨費,而他自己卻克勤克儉,艱苦樸素。用過的火柴盒他總捨不得丟掉,去買些零散的火柴棒裝進去繼續用。
1991年9月30日上午,劉知俠因腦溢血猝發去世。但他的作品仍在鼓舞、教育著一代又一代人。可以說生而有芳,死也留芳。

❸ 劉知俠的什麼小說取決於

塌縮同上.
著名空想實驗即薛定諤的貓
至於球狀閃電裡面的描寫,應屬造謠惑眾.
劉慈欣的作品,情節設定混亂,描寫粗糙,經常自相沖突,假定出完全不合常理的場景,卻又要讓它按常理發展,少有文學價值.
而科學部分么,除了一些他自己半懂不懂的量子物理可以唬人以外,其他的沒什麼新意.
典型爛作包括球狀閃電,全頻段阻塞干擾,蝴蝶效應

❹ <大刀記>主題歌是什麼名字

《大刀記》是我市著名作家郭澄清的成名作,寫作於1974年,1977年被長春電影製片廠搬上銀幕。主演有楊在葆、仲星火、李緯等。主題歌名叫《運河兒女心向黨》,演唱者是著名民歌演唱家吳萍。
《運河兒女心向黨》歌詞:
天上的北斗亮晶晶
地下的運河水清清
自從來了共產黨
夢里也要笑幾聲

千里平原春風暖
萬年枯樹發了青
運河兒女心向黨
毛主席是咱大救星!

《大刀記》是我國唯一一部描繪魯北平原抗日戰爭的長篇小說,她歌頌了魯北平原人民在抗日戰爭中氣貫長虹的英雄氣概和輝映千秋的歷史功勛。

郭澄清(1931-1989)原名郭成清,山東寧津人,歷任《寧津日報》總編輯、山東省文

化局創作辦公室主任、山東省文藝創作辦公室主任、山東省文化廳黨組成員、中國作家協會山東分會副主席、省政協委員。1955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大刀記》、《龍潭記》、《決斗》、《歷史悲壯的回聲》,短篇小說集《社迷》、《公社的人們》、《小八將》,中短篇小說集《麥苗返青》等。

《大刀記》於1975年出版,後改編成的電影、連環畫、評書、話劇,使郭澄清聞名於世。

再版的《大刀記》由原中組部部長張全景作序,朱德發、吳開晉、任孚先、吳義勤等著名評論家撰寫評論文章,他們一致認為,郭澄清是山東文壇短篇小說創作的領軍人物,是山東文學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是與馮德英、劉知俠齊名的山東抗戰小說作家,也是繼趙樹理、孫犁之後的又一位傑出的中國短篇小說作家,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李珊 隋曉燕)

❺ 劉知俠的長篇小說什麼即取材於此微湖大隊

劉知俠的長篇小說《鐵道游擊隊》即取材於此微湖大隊。

《鐵道游擊隊》是一部反映在抗日戰爭時期,魯南地區黨領導下的一支游擊隊在臨棗支線、津浦干線上,打擊日偽軍的交通線、與敵人進行游擊斗爭的英雄故事。

《鐵道游擊隊》歌頌了鐵路工人抗擊日寇的頑強意志和英勇戰斗精神。故事生動曲折,人物栩栩如,富有傳奇性。

作品影響

1953年,《鐵道游擊隊》 出版,立即成為讀者們爭相搶讀的書籍,並多次再版,先後被譯成英、俄、法、德、越等近10種文字,成為抗日戰爭文學經典。小說多次被搬上銀幕、電視熒屏和舞台,還有連環畫等,還成為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教材。

❻ 劉知俠的劉知俠與鐵道游擊隊

劉知俠1918年生於河南省衛輝市一個貧困的鐵路工人家庭,1938年3月,作為一名進步的、喜好文學的愛國青年,抱著滿腔抗日熱情到陝北延安參加革命,在抗日軍政大學(簡稱「抗大」)學習,學習的主要內容就是軍事和政治。同年,抗大一分校東遷,因表現突出,劉知俠在行軍路上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翌年5月,抗大畢業後,留校從事軍事教學,先後任抗大分校區隊長、隊長和軍事教員。
為了響應黨中央毛主席「到敵人後方去」的號召,1939年底,劉知俠所在的抗大一分校接到上級命令,作第二次東遷。1940年春節過後,經常在《抗大文藝》上發表作品,搞牆報、畫偉人像、還會寫美術字的劉知俠,被分配到抗大文工團工作。 1941年冬,敵人集中5萬兵力,對沂蒙山抗日根據地進行了空前殘酷的「鐵壁合圍」、「拉網戰術」的大「掃盪」。敵人對根據地方圓百里的山區重重包圍,控制了所有的村莊、山頭和道路,分區進行「清剿」。文工團也被包圍在沂蒙山的中心地帶,為了減少傷亡,成功突圍,文工團的團員們分成兩個分隊向外突圍。劉知俠帶領一支分隊向外沖了7天,終於勝利地沖出了敵人的包圍圈。
在敵人大「掃盪」即將結束時,文工團又進行了第二次突圍,這次突圍雖然沒和敵人交火,但它的危險性要比第一次突圍大得多。當時,組織上決定,包括文工團在內的300多名非戰斗人員,從沂蒙山轉移到東南濱海地區休整,而且要在一夜之間穿過80里為敵人重點控制的丘陵和平原地帶。突圍至午夜,估計已行軍四五十里路,到達一個丘嶺地帶,因為夜裡起霧,與擔負掩護任務的連隊失掉了聯絡。劉知俠召集大家果斷決定:不能再找連隊,我們得爭取時間加快腳步向南沖出去,擺脫危險處境。劉知俠把手上有槍的人挑選出來,把手榴彈也集中起來,臨時組成兩個戰斗班,一個由他率領在前邊沖,一個由協理員負責作後衛。
在行進過程中,劉知俠帶著通訊員親自去找向導,在找向導的時候,一次誤入了敵人的伙房,一次誤入了偽鄉公所,但幸好沒被敵人發現。在天亮前找到了一個早起拾糞的中年人,由他帶路,使他們繞過一個個敵據點,沖向南去。因為劉知俠在這次突圍中的英勇表現,被山東省委評為模範共產黨員。 1943年夏天,山東軍區在濱海抗日根據地召開了全省戰斗英雄模範大會。在這次大會上,劉知俠認識並采訪了鐵道游擊隊的英雄人物。那些傳奇式的英雄和驚心動魄的戰斗,都給劉知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模大會後,劉知俠整理了這些采訪並進行構思,動手寫了題為《鐵道隊》的章回體小說,在《山東文化》上連載2期。作品一經發表,便引起了極大反響,戰士們爭相傳閱。不久,劉知俠接到了鐵道游擊隊的來信,邀請他到鐵道游擊隊深入生活。
1944年,劉知俠第一次去鐵道游擊隊,當時棗庄、臨城還有敵人。劉知俠繞道南邊過津浦鐵路,到達微山湖,和這些英雄人物們在一起生活了一段時間。劉知俠和鐵道游擊隊的隊員們一接觸,就熱愛上這些英雄人物。他們熱情、爽直、機智、勇敢,經常和敵人短兵相接,都是些英勇頑強的好漢。劉知俠常常隨他們一起戰斗在微山湖畔和鐵路兩側,並住在微山島上。
有空閑的時候,劉知俠就向游擊隊的幹部、隊員了解多年來他們在鐵道線上英勇殲敵的事跡。從棗庄開炭廠的草創時期,談到從臨棗線打到津浦干線的軍事斗爭,以及後來以微山島為依託,對津浦干線的敵人進行神出鬼沒的襲擊。游擊員們的打票車、奪槍械、撞火車、搞物資,消滅了一個個經過敵人精心訓練、專門對付他們的特務隊,每場戰斗都打得出神入化,打得敵偽更是聞風喪膽。同時,劉知俠還走訪了微山湖畔鐵路兩側曾經幫助過游擊隊的工人、漁民和農民。對游擊隊在鐵道線上的戰斗、工作和生活,作了全面深入的了解,有了極深的生活感受。劉知俠也榮幸地成為鐵道游擊隊的榮譽隊員。日軍投降時,當時任鐵道游擊隊隊長的劉金山把從日本鬼子手裡繳獲的輕型駁殼槍當作禮物送給了劉知俠。
就在劉知俠完成提綱,准備動筆寫作長篇小說《鐵道游擊隊》之際,解放戰爭打響了。國民黨反動派集中了幾十萬的兵力,對山東解放區進行重點進攻,全山東解放區軍民都行動起來全力迎擊並打退國民黨部隊的進攻。在這戰火燃燒的危難時刻,劉知俠打消了寫作《鐵道游擊隊》的念頭,作為一名山東兵團《前線報》特派記者隨軍參加了舉世聞名的淮海戰役,他後來的小說《鋪草》、《紅嫂》等作品描寫的都是在支援前線工作中的感受。劉知俠的封筆之作、20萬字的紀實文學《戰地日記——淮海戰役見聞錄》,也是根據在淮海戰役時的日記整理而成。 多年來,鐵道游擊隊的故事一直在劉知俠的耳邊縈繞,在腦海中展現,他一直苦於沒有時間來完成這部長篇小說,總感覺有件重大而嚴肅的工作沒有完成。在這種心情的驅使下,他就用嘴來講,走到哪講到哪,像一個普通的故事傳播者一樣,在戰斗和工作之餘,他就把鐵道游擊隊的戰斗故事講給身邊的戰友和同志們聽。
全國解放後,劉知俠留在山東濟南擔任領導工作。他更加希望能找個時間來實現多年的願望,可是由於剛剛進入城市、工作繁忙,這個願望一直沒有實現。到1952年,劉知俠接受了一個寫作任務,才有機會實現多年來的夙願。
由於事隔多年,為了重溫當年鐵道游擊隊以及整個抗日時期的斗爭情形,喚醒當年在鐵道游擊隊參加戰斗的激情和沖動,動筆之前,劉知俠找到了小說中人物李正和王強的原型,又一次到魯南去尋找鐵道游擊隊的舊址——早已坍塌的小炭屋子,又在微山湖邊上訪問了這一帶村莊的農民。人們聽說鐵道游擊隊的人又來了,像迎接久別的親人一樣都圍了上來,生動形象地描述著當年鐵道游擊隊在這里殺敵的故事,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抗日戰爭畫卷就這樣在當地老百姓的口中傳頌著。從魯南回來後,劉知俠就開始寫《鐵道游擊隊》這部小說。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完成了40餘萬字的作品,於1954年元月出版。
小說出版以後,分別於1956年和1985年被分別改編搬上電影銀幕和電視熒屏。並出版了連環畫。而時隔45年之後,由山東影視中心等單位聯合拍攝的34集電視連續劇《鐵道游擊隊》於2004年年底在鐵道游擊隊的故鄉棗庄開機。劉真驊說,雖然鐵道游擊隊的故事已先後三次被搬上銀幕、熒屏,但卻因各種原因拍攝總是未盡人意。這部電視劇將製作完成,在紀念抗日戰爭60周年前後與觀眾見面。

❼ 劉知霞長篇小說

劉知俠(名字正確寫法)的長篇小說有《鐵道游擊隊》、《沂蒙飛虎》。

1、《鐵道游擊隊》

《鐵道游擊隊》是現代作家劉知俠所創作的長篇小說,1954年首版。

《鐵道游擊隊》是一部反映在抗日戰爭時期,魯南地區黨領導下的一支游擊隊在臨棗支線、津浦干線上,打擊日偽軍的交通線、與敵人進行游擊斗爭的英雄故事。

《鐵道游擊隊》歌頌了鐵路工人抗擊日寇的頑強意志和英勇戰斗精神。故事生動曲折,人物栩栩如,富有傳奇性。

2、《沂蒙飛虎》

《沂蒙飛虎》劉知俠繼《鐵道游擊隊》之後第二部長篇小說,講述了主人公高山從一個貧苦的牛倌成長為中國共產黨的出色的區縣幹部的故事。

作品弘揚了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故事激動人心。主人公出身貧寒、大智大勇,無私之舉催人淚下。這是一曲民族的悲歌,人生的壯歌,讀之使人盪氣回腸,感慨不已。

(7)劉知俠的長篇小說名字叫什麼擴展閱讀:

劉知俠出生於河南汲縣一個貧困的鐵路工人家庭,父親是鐵路的護路工,每天負責清掃鐵路的工作。劉知俠見慣了火車在鐵軌上的運行,從小就學會了扒車的技術,在十幾歲時,他在火車站做過義務服務生,對鐵路工作、行車制度都十分了解。

隨後他曾經跟隨抗大深入敵後體驗生活,這為他創作《鐵道游擊隊》這一長篇小說奠定了堅實的生活基礎。

1943年夏天,山東軍區展開了戰斗英雄、勞模大會,在文協工作的劉知俠認識了鐵道游擊隊隊員。

鐵道游擊隊成立於1940年1月,由八路軍蘇魯支隊命令成立,隊名是「魯南軍區鐵道大隊」,第一任大隊長洪振海、第二任大隊長劉金山就是小說主人公劉洪的原型,所以主人公劉洪也兼備了兩任大隊長的性格特點。

洪振海的行俠仗義、高超的飛車技術、勇敢善戰;劉金山的成熟穩重、領導才能。劉知俠利用手中的筆將他們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表現了具有傳奇色彩的戰斗英雄形象。

他們在百里鐵道干線上與敵人站展開殊死搏鬥,不僅多次破壞敵軍的物資供給線,還護送過劉少奇、陳毅、陳光等領導人以及千餘名抗日將士。

游擊隊員們扒火車、闖火車、炸橋梁,令敵人聞風喪膽。劉知俠深深被這些英雄人物的抗戰事跡所感動,於是他產生了強烈的創作慾望,決定將他們的英雄事跡寫成文學作品。

劉知俠立即開始整理資料,著手寫作關於鐵道游擊隊的章回體小說《鐵道隊》,並在《山東文化》上連載了 兩期,這就是小說《鐵道游擊隊》的雛形。

文章一經發表,就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好評,並收到了鐵道游擊隊的來信。他們首先對作者表示了感謝,隨後熱情邀請他到游擊隊深入體驗斗爭生活,了解更真實的游擊隊生活。

雖然書信措辭比較委婉,但是劉知俠感覺他們對作品不太滿意,所以果斷地停止創作,深入游擊隊采訪,體驗更真實的戰地生活。

在1944年和1945年,劉知俠前後兩次冒著生命危險,穿越敵人的封鎖線,與魯南的棗庄和微山湖的鐵道游擊隊隊員一起戰斗、一起生活,這使他積累了豐富真實的第一手資料。

由於解放戰爭的爆發,劉知俠接到了新任務,所以小說寫作一直擱置到1952年。當時,他擔任山東文聯編創部部長,特意請了一年長假,專心創作小說《鐵道游擊隊》。

動筆前,他又找到了鐵道游擊隊的領導王志勝、杜季偉等人,再次重遊了炭場、微山湖等戰場,重溫了英雄們英勇戰斗的激情歲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劉知俠

❽ 微山湖 劉知俠的長篇小說即取材於什麼

劉知俠的長篇小說《鐵道游擊隊》即取材於此微湖大隊。

《鐵道游擊隊》是現代作家劉知俠所創作的長篇小說,是一部反映在抗日戰爭時期,魯南地區黨領導下的一支游擊隊在臨棗支線、津浦干線上,打擊日偽軍的交通線、與敵人進行游擊斗爭的英雄故事。

微山湖是著名的現代革命斗爭紀念地。在抗日戰爭時期,以微山湖為根據地的「微湖大隊」、「運河支隊」、「鐵道游擊隊」等革命武裝,出沒在千頃蘆葦盪里,活躍於津浦鐵路線上,創造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劉知俠的長篇小說《鐵道游擊隊》即取材於此。

(8)劉知俠的長篇小說名字叫什麼擴展閱讀

《鐵道游擊隊》的作者劉知俠出生於河南汲縣一個貧困的鐵路工人家庭,父親是鐵路的護路工,每天負責清掃鐵路的工作。劉知俠見慣了火車在鐵軌上的運行,從小就學會了扒車的技術,在十幾歲時,他在火車站做過義務服務生,對鐵路工作、行車制度都十分了解。

隨後他曾經跟隨抗大深入敵後體驗生活,這為他創作《鐵道游擊隊》這一長篇小說奠定了堅實的生活基礎。

1943年夏天,山東軍區展開了戰斗英雄、勞模大會,在文協工作的劉知俠認識了鐵道游擊隊隊員。鐵道游擊隊成立於1940年1月,由八路軍蘇魯支隊命令成立,隊名是「魯南軍區鐵道大隊」,第一任大隊長洪振海、第二任大隊長劉金山就是小說主人公劉洪的原型,所以主人公劉洪也兼備了兩任大隊長的性格特點。

洪振海的行俠仗義、高超的飛車技術、勇敢善戰;劉金山的成熟穩重、領導才能。劉知俠利用手中的筆將他們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表現了具有傳奇色彩的戰斗英雄形象。

❾ 劉知俠的主要作品

劉知俠著作書目
鋪草(短篇小說集)1950,新文藝
鐵道游擊隊(長篇小說)1955,上海文藝
鋪草集(短篇小說集)1955,新文藝
馬尾松種子(小說)1956,少兒
鐵道游擊隊(電影劇本)1957,電影
鐵道游擊隊的小隊員們(中篇小說)1959,少兒
沂蒙山的故事集(中、短篇小說)1961,山東人民
沂蒙故事集(中、短篇小說集)1963,作家
一次戰地采訪(短篇小說集)1981,人文
童年的回憶(中篇小說)1981,春雷
芳林嫂(中篇小說)1986,百花

閱讀全文

與劉知俠的長篇小說名字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說總裁霸上癮 瀏覽:842
寫小說可以火么 瀏覽:38
主角是系統的完結小說推薦 瀏覽:801
古穿現總裁小說 瀏覽:121
小說寫蘿莉的 瀏覽:354
在火車上做愛短篇小說 瀏覽:687
有沒有小說接稿件賺錢系統 瀏覽:531
飛盧小說閱讀器電腦版下載 瀏覽:755
小說四月全文閱讀 瀏覽:878
免費盜墓小說主人公胡一八 瀏覽:693
小說主角林俊 瀏覽:46
九龍之主都市小說 瀏覽:471
異界重生成樹的小說 瀏覽:871
主角正太弱氣受小說 瀏覽:927
喜歡我這樣弄你嗎嗯啊小說網 瀏覽:275
主角從小練內功的念力小說 瀏覽:393
男主角姓陸的官場小說 瀏覽:568
男主叫秦淮雨的古代小說 瀏覽:152
寫白上校的小說 瀏覽:242
主角修煉步法的小說 瀏覽: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