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大全 > 巴金小說家中的覺新人物形象

巴金小說家中的覺新人物形象

發布時間:2021-11-26 00:37:13

『壹』 巴金的《家》中覺新的人物形象分析

1、覺新的思想是進步的,他讀書很好,曾想過留學,但是他不敢面對威嚴的爺爺,不忍看繼母的境況,所以他只能接受包辦婚姻。不幸卻又接二連三地到來,奪走了他的妻子和的孩子,他深愛的女人也因為他離世。但覺新也在不斷地改變,他既聽從家中的長輩的話,也同時為三弟和二妹的出走籌集款項。

2、覺新有一種超乎尋常的忍耐力,能夠忍受命運的一切不公。他壓抑著自己的痛苦,強顏歡 笑,從不在行動上有反抗,一切悲苦一個人默默忍受。他一切聽從別人的指手畫腳,丟掉了自己做人的基本權利,似乎他的存在只是為著證明著封建勢力的強大。

3、釀成覺新悲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觀的因素,也有客觀的因素。他出生在高家這個大戶人家,是家族裡長房的長孫,長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一個特殊的身份,他能獲得家族繼承權,又有確保家族平安發展的責任。

所以作者說,在他出世的時候,他的命運便決定了。他的成長歷程中無形地伴隨著這一種使命感,整個家族的擔子都落在他一個人的身上,同時也開始了他艱辛苦楚的人生。也是這個大家庭的成長環境中不斷地忍辱負重,造成了他的軟弱。

同時,他的骨子裡深受封建家族思想的影響。必須順從長輩的觀念已經深深刻在他的心中,所以他對每一個長輩的話都言聽計從,他都從來不曾想過反抗。

4、覺新與梅表姐青梅竹馬,可是,這最終只是一場夢。當他被告知婚事早已被安排好,讓他絕望地將自己關在房間痛哭,但是,他卻只是默默地忍受,絕不對長輩提出異議。在長輩們的安排下,他接受了,也獲得了短暫的安寧。

然而,在梅表姐又一次闖進他的生活時,他才發現,他還是始終忘不了她。然而,這時他們已經不可能了,他只能在假山面前獃獃地說:「梅,我對不起你。」而這也是她最後一次見到梅表姐。在梅去世後,他無比心痛,含淚向她問候。他們的愛情悲劇,落幕在他的低聲哭泣中。

5、覺新是封建思想的受害者、犧牲品。封建專制和封建禮教奪去了他的青春;奪去了他的幸福;奪去了他的前程;奪去了他愛的兩個女人。覺新的悲劇是社會的悲劇,是封建專制和封建禮教對人性摧殘的結果。

覺新順從、軟弱等性格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中國漫長的封建專制統治和壓抑個性的封建文化。他受過「五四」新思潮的影響,清醒地認識到是舊家庭和舊禮教奪去了他的青春和幸福。

但封建主義倫理道德,長房長孫特殊地位的約束,家業興衰的重託,舊意識將他生命的活力和稜角消磨殆盡,造成了他委屈求全、逆來順受的性格。使他成為 「讀 過新書,過舊式生活 」的人,成為奉行「不抵抗主義 」、「作揖主義」的人。

(1)巴金小說家中的覺新人物形象擴展閱讀:

覺新性格的形成原因:

1、長子玄孫的地位。

覺新是高家的長房長孫,在封建大家庭中,長房長孫也叫 "承重孫",也就是說,大家庭的未來責任應該由他來負,是大家庭的繼承人,這種家庭結構就要求覺新必須維護這個制度,並處處對這種家庭制度起保證作用,所以覺新的命運在他剛出生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

在過早地成親,父親又過早地死去之後,他秉承父親的遺願,為了保護自己這一房的利益,小心翼翼地在各種各樣的人事關系和卑瑣的事務中到處周旋,接受來自物質和精神的壓力,扮演著人生悲劇的角色,由此,現實和理想就出現了尖銳的沖突,並造成了覺新性格的兩重性。

2、 封建等級制度和封建倫理道德長期的毒害,這兩者結合起來就成為了強大的政治力量和思想統治的力量。

封建主義倫理道德特別是所謂"孝"的毒害,長房長孫特殊地位的約束,已經將覺新的生命活力和稜角消磨殆盡,造成了他委曲求全、懦弱順從的性格。

他害怕別人說閑話,時時考慮光宗耀祖,擔心高家從他手中敗落,害怕承擔不肖的罪名等,因此盡管他能夠清楚地意識到自身命運的悲劇性,每次還總是自告奮勇地把頭往絞索中伸,造成一個又一個的悲劇,這是在封建專制主義重壓下我們民族普遍具有的國民性。

3、從五四文化思潮中汲取了托爾斯泰的不抵抗主義和劉半農的作揖主義。

覺新受到了五四新思潮的影響,清晰地認識到是舊家庭和舊禮教奪去了他的青春,但是與覺慧等人從五四文化思潮中汲取了人權、平等的觀念不同,他從中吸取的則是托爾斯泰的不抵抗主義和劉半農的作揖主義。

他之所以信奉這樣的主義,是因為這樣的主義能夠把《新青年》的理論和他們這個大家庭的現實毫不沖突地結合起來,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論,另一方面又能順應著舊的環境生活下去,而自己並不覺得矛盾。

4、覺新的悲劇既是性格的悲劇,更是社會的悲劇,概括了封建末世整整一代知識分子的生活命運,具有悲劇的深刻性和典型性。

『貳』 論矛盾的《家》中覺新的人物形象(請按問答題來回答)

先說一下,《家》是巴金的作品
小說著重刻畫了覺新這個封建大家庭和舊禮教毒害的悲劇形象。他雖受過五四新思潮的激盪,但處於長房長孫的特殊地位,深受封建道理倫常的熏染,鑄成了他委曲求全的懦怯順從性格。他既同情支持弟妹們反封建的斗爭,又屈從於封建勢力的壓力,自覺不自覺的維護著封建統治的權威。在專制和壓迫面前,他只能委協屈從,成為時代的落伍者。他受過時代新思潮的洗禮而又背負著沉重的歷史重擔,既不滿於黑暗的舊制度又逆來順受

『叄』 分析《家》中覺新的人物形象

覺新是高家的長房長孫,覺民、覺慧的大哥,是一個長期接受封建教育,深受封建禮教制度的迫害,但又渴望幸福生活,具有「二重人格的人」。他同情新思潮又自甘落伍,不滿舊禮教又奉行「作揖主義」,具有復雜而豐富的性格內涵。

《家》,中國作家巴金的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該小說描寫了20世紀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大家庭的罪惡及腐朽,控訴了封建制度對生命的摧殘,歌頌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爭以及民主主義的覺醒。

(3)巴金小說家中的覺新人物形象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據巴金自述,他所要寫的應該是一般的封建大家庭的歷史,他寫《家》的動機也就在這里。

《家》也是巴金在哥哥李堯枚的鼓勵下寫的,1929年7月,李堯枚自川來滬看望巴金,談了家庭里的種種事情,氣憤而又苦惱。巴金告訴他,要寫一部反映大家庭生活和家中男女青年不幸遭遇的小說。大哥即表支持,後又寫信來大加鼓勵:「你要寫我很贊成,我簡直喜歡得了不得,我現在向你鞠躬致敬。」

作品主題

在作者看來,覺慧與婢女鳴鳳的戀愛悲劇,覺新與錢梅芬、李瑞珏之間的婚姻悲劇,其根源都在於他們追求幸福愛情、婚姻的願望與封建禮教以及封建專制發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是舊的家族所代表的專制制度,扼殺了他們的幸福和生命。巴金寫這部小說,目的在於他要以筆為武器,對這個「垂死的制度」,喊出「我控訴」。

『肆』 巴金作品<家>中覺慧 覺新的人物比較

覺慧形象。
是封建家庭中大膽而幼稚的叛逆者形象,是一個具有初步民主主義和人道主義思想的反抗者,一個充滿朝氣的典型。
覺慧的思想性格包括兩個方面:
1,反抗叛逆是其性格的核心,他的這種反抗叛逆思想是在時代思潮的影響下形成的,又在社會斗爭、家庭斗爭以及愛情追求中得到了強化。具體有三個方面的表現:
首先,在社會斗爭中接受了新思想和新教育的影響,積極投身於五四運動;
其次,在家庭斗爭中,他蔑視封建等級制度和舊禮教,反對『作揖』主義;
再次,在愛情追求中屏棄了傳統的世俗偏見和等級觀念,與家中婢女鳴鳳相愛。
2,覺慧的反抗還有局限性——幼稚。他身上還存在著他出身的那個家庭和階級的思想印記。
總而言之,覺慧是20世紀初,在新思潮沖擊下由五四運動首先喚醒的中國人,是封建主義大膽的、勇敢的叛逆,也是滿懷熱情的、不成熟的革命者。

覺新形象。

他是這部小說最見藝術功力的人物形象。覺新的道路代表了第三種命運——即應該反抗而沒有反抗,既不甘心維護舊制度,又沒有勇氣走新道路,由此成為封建制度的犧牲品。
(1)覺新是封建家庭中的軟弱者,是一個能清醒認識到自己的悲劇命運又怯於行動的多餘人形象,是封建家庭和舊禮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劇典型。
(2)覺新的悲劇在於他怯懦優柔、充滿矛盾的性格。
(3)覺新身上那種懦弱苟且性格的形成是有其思想根源的:
首先,長子長孫的地位對其性格的形成起決定作用;
其次,是封建等級制度和封建倫理道德長期毒害所造成的結果;
第三,從五四文化思潮中吸取的托爾斯泰的不抵抗主義和劉半農的作揖主義的影響。
覺新的悲劇不僅是性格悲劇,更是社會的悲劇,是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共同悲劇。他的悲劇說明:
對於封建惡勢力只能奮起抗爭,爭的人格的自由和獨立,以及愛情的幸福,妥協退讓是沒有出路的。

『伍』 巴金的《家》中的覺新人物介紹

覺新是巴金《家》中高家的第三代「覺」字輩的大少爺
覺新是封建家庭中的軟弱者,是一個能清醒認識到自己的悲劇命運又怯於行動的知識分子形象和"多餘人",是在封建家庭和舊禮教的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劇典型,具有雙重性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首先,具有美好的素質,才資優異,聰明好學,有著美好的理想和追求。 高覺新自小就是個聽話、孝順的好孩子,這是一種合於傳統禮教的孝子賢孫的理想性格,是父母心目中的"寧馨兒",卻也是導致他悲劇命運的致命弱點。他性格中與善良本性分不開的是怯懦,這個性格不僅註定了他人生的被動,也註定了他終究"躲"不過各種災難和厄運。他曾經有過夢想,想做化學家,讀書也很用功,在中學四年畢業期滿的時候,是成績名列全校第一的優秀生,曾想畢業後繼續上大學,甚至去德國留學深造。
2、其次,思想性格被封建宗法觀念和封建禮教嚴重地扭曲,具有雙重性:一方面,他受到了五四新思想的熏陶,同情弟弟們的斗爭,另一方面,長房長孫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教養又使他逆來順受,客觀上扮演了一個舊禮教舊制度的維護者的形象。 中學剛畢業,覺新就被召回家中結婚,但對象卻並不是他喜歡的梅表妹,覺新雖然內心非常痛苦,卻沒有說一句不願意的話。父親死後,長房的責任又落到覺新的肩上,並很快就攪進了大家庭中各房之間的你傾我軋之中,一開始他還試圖反抗,但他的反抗除了給他帶來更大的麻煩之外一點用都沒有,於是他又發明了新的處世方法:敷衍,極力避免和長輩人沖突,在可能的范圍內極力敷衍她們。覺新的青春朝氣和青年的夢想在沉悶的實際生活中漸漸消失,生活磨鈍了他的感覺,但自身又無力擺脫困境,經常陷於極度的痛苦之中。 在五四新思潮的影響下,覺新也閱讀了一些新書報,吸取了一些新的養料,同情弟弟一代和他們的奮斗,但自身的力量的薄弱又使其不能改變舊的一切,反倒常常以舊禮教舊制度的維護者的形象出現在弟弟們面前,勸弟弟們屈服,他總是以犧牲自我的方式以換取家庭的和諧,結果卻總是失敗,處在守舊的長輩與激進的弟弟之間的夾縫中,不被雙方所理解,他 "讀新書,過舊式生活",和舊派人物在一起時,是一個暮氣十足的高家大少爺,和新派人物在一起,又是一個新青年,在理論上接受了一些新思潮,而感情上、行動上卻仍然留戀舊家庭,思想和行動的矛盾使他經常陷於極度的痛苦之中,清醒而又懦弱使他不能擺脫嚴酷的自我譴責,這些都大大加強了人物的悲劇性。
3、覺新身上那種懦弱苟且性格的形成是有其思想根源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 長子玄孫的地位。 覺新是高家的長房長孫,在封建大家庭中,長房長孫也叫 "承重孫",也就是說,大家庭的未來責任應該由他來負,是大家庭的繼承人,這種家庭結構就要求覺新必須維護這個制度,並處處對這種家庭制度起保證作用,所以覺新的命運在他剛出生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在過早地成親,父親又過早地死去之後,他秉承父親的遺願,為了保護自己這一房的利益,小心翼翼地在各種各樣的人事關系和卑瑣的事務中到處周旋,接受來自物質和精神的壓力,扮演著人生悲劇的角色,由此,現實和理想就出現了尖銳的沖突,並造成了覺新性格的兩重性。 ② 封建等級制度和封建倫理道德長期的毒害,這兩者結合起來就成為了強大的政治力量和思想統治的力量。 封建主義倫理道德特別是所謂"孝"的毒害,長房長孫特殊地位的約束,已經將覺新的生命活力和稜角消磨殆盡,造成了他委曲求全、懦弱順從的性格。他害怕別人說閑話,時時考慮光宗耀祖,擔心高家從他手中敗落,害怕承擔不肖的罪名等,因此盡管他能夠清楚地意識到自身命運的悲劇性,每次還總是自告奮勇地把頭往絞索中伸,造成一個又一個的悲劇,這是在封建專制主義重壓下我們民族普遍具有的國民性。 ③ 從五四文化思潮中汲取了托爾斯泰的不抵抗主義和劉半農的作揖主義。 覺新受到了五四新思潮的影響,清晰地認識到是舊家庭和舊禮教奪去了他的青春,但是與覺慧等人從五四文化思潮中汲取了人權、平等的觀念不同,他從中吸取的則是托爾斯泰的不抵抗主義和劉半農的作揖主義,他之所以信奉這樣的主義,是因為這樣的主義能夠把《新青年》的理論和他們這個大家庭的現實毫不沖突地結合起來,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論,另一方面又能順應著舊的環境生活下去,而自己並不覺得矛盾。 ④ 覺新的悲劇既是性格的悲劇,更是社會的悲劇,概括了封建末世整整一代知識分子的生活命運,具有悲劇的深刻性和典型性。
盡管覺新總是以犧牲自我的方式以換取家庭的和諧,然而殘酷命運卻專門作弄覺新這樣的老實人,他接連失去生命中兩個最親愛的女人:先是梅表妹因長期精神抑鬱,害肺病死去;既而妻子瑞珏在分娩之際被講迷信的長輩合力逐出家門,因難產死於郊外冰冷的土屋中。覺新內心的無比凄涼和孤獨,只有他的弟弟覺民、覺慧稍稍理解,但他們無法幫助已經無力奮飛的哥哥。 覺新的悲劇說明對於封建惡勢力只能奮起抗爭,爭得人格的自由和獨立,爭得愛情的幸福,妥協和退讓是沒有出路的。存在於覺新身上的那種軟弱動搖的性格完全是封建專制主義和封建家族制度造成的,他的悲劇集中反映了這種制度對健康人性的戕害。小說的最後,覺新在痛苦和不安中終於清醒過來,意識到"我們這個家庭需要一個叛徒,我一定要讓他們看看,在這個家庭中並不是人人都象我一樣順從的",支持覺慧逃出了高家,發生了思想上的轉變。

『陸』 巴金的《家》中覺新的人物形象怎麼分析

巴金的《家》中覺新的人物形象是這樣的:

1、思想性格雙重性。《家》中高覺新是封建家庭中的軟弱者,是一個能清醒認識到自己的悲劇命運又怯於行動的知識分子形象和"多餘人",是在封建家庭和舊禮教的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劇典型,具有雙重性格;

2、首先,具有良好的素質,才資優異,聰明好學,有著美好的理想和追求;

3、高覺新自小就是個聽話、孝順的好孩子,這是一種合於傳統禮教的孝子賢孫的理想性格,是父母心目中的"寧馨兒",卻也是導致他悲劇命運的致命弱點;

4、他性格中與善良本性分不開的是怯懦,這個性格不僅註定了他人生的被動,也註定了他終究"躲"不過各種災難和厄運。他曾經有過夢想,想做化學家,讀書也很用功,在中學四年畢業期滿的時候,是成績名列全校第一的優秀生,曾想畢業後繼續上大學,甚至去德國留學深造;

5、思想性格被封建宗法觀念和封建禮教嚴重地扭曲,具有雙重性:一方面,他受到了五四新思想的熏陶,同情弟弟們的斗爭,另一方面,長房長孫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教養又使他逆來順受,客觀上扮演了一個舊禮教舊制度的維護者的形象。

『柒』 巴金家覺新人物形象分析

覺新是一個新舊摻半的人物,他接受了封建主義的正統思想,但也對封建家庭的腐敗不滿,性格上具有較突出的兩重性:在舊家庭中是個暮氣沉沉的大少爺;在與覺慧、覺民等年輕人在一起時,又是一個渴望新生活的青年。由於他承受著太重的舊文化的因襲重擔,在封建意識的壓迫和自我思想矛盾的痛苦中,無力自拔。他在梅林里的憧憬,他在洞房外月下的獨嘆,他在面對梅前來避難時借酒抒懷,點點滴滴為我們呈現的是一個有血有肉,懂風情,有學養,會思考有靈氣的覺新形象。而正是這樣一個人物做出了許多令人難以理解的選擇。這選擇恰恰也是深思熟慮的結果。這種悲劇的意味更加耐人尋味,其實, 覺新的思索結果常常是源於長房長孫的所謂「責任」,處在那樣一個時代里,「責任」往往是封建制度的一種無形的工具,其不合理的部分讓覺新倍嘗心酸,屢受滄桑。而也是這種責任感的驅使,當弟弟要離開這個「家」,奔向光明時,他又掏出了與死去的瑞珏共同為三弟准備的盤纏。不要小看這一筆的處理,他使整個高覺新的思想軌跡清楚明白的呈現出來,使人物的層次變得豐富而,統一。難怪當三弟怒斥大哥無能的時候,瑞珏挺身而出說:「他不是這樣的」。理解他的人知他是顧全大局,頂天立地的男兒絕不是無能無用之輩,看過全劇,觀者當與瑞珏一樣理解了覺新吧?趙志剛在這部戲中的表演穩中推進,真實樸素,層次分明。再贊!還有一個塑造得相當成功的人物是鳴鳳,鳴鳳的純潔美好,歷來是《家》中頗受喜歡的人物。而青年演員陳是的表演沒有之前一些演員的輕浮和過分的卑微,取得了很好的演出效果。她的清純,不著點染的神情以及舒展自然的形體處理,也成為了該劇的一個亮點。
覺新是封建制度的繼承者,同時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
作為在「五四」之前成家立業的人,她接受了封建正統觀念,奉為行動的准則。被克明選為接替他挽救高家命運的人。同時,他又是封建制度最大的受害者,雙方父母的小小意見,毀滅了他和梅的婚姻,愚昧的封建迷信,又奪去了他愛妻的生命,雖然五四運動的新思潮對他有所觸動,但他難以擺拖封建思想的束縛。(他本來跟梅是青梅竹馬的一對,有一天梅的母親在牌桌子上跟現在的覺新的母親有了意見,自以為受了委屈,才拿拒婚的事來報復,他們也沒有反抗,痛苦的接受了,覺新娶了瑞珏,梅後來鬱郁而死;瑞珏生產的日子近了。這件事情引起了陳姨太、四太太、五太太、和幾個女傭的焦慮,起初她們還背著人暗暗地議論。後來有一天陳姨太就帶著嚴肅的表情對克明幾弟兄正式講起「血光之災」來:長輩的靈柩停在家裡,家裡有人生產,那麼產婦的血光就會沖犯到死者身上,死者的身上會冒出很多的血。唯一的免災方法就是把產婦遷出公館去。遷出公館還不行,產婦的血光還可以回到公館來,所以應該遷到城外。出了城還不行,城門也關不住產婦的血光,必須使產婦過橋。而且這樣辦也不見得就安全,同時還應該在家裡用磚築一個假墳來保護棺木,這樣才可以避免 「血光之災」。五太太沈氏第一個贊成這個辦法,四太太王氏和克定在旁邊附和。克安起初似乎不以為然,但是聽了王氏幾句解釋的話也就完全同意了。克明和大太太周氏也終於同意了。長一輩的人中間只有三太太張氏一句話也不說。總之大家決定照著陳姨太的意見去做。他們要覺新馬上照辦,他們說祖父的利益超過一切。這些話對覺新雖然是一個晴天霹靂,但是他和平地接受了。覺新回到房裡,把這件事情告訴了瑞珏,瑞珏也不說一句抱怨的話。她只是哭。後來瑞珏難產,她叫著覺新,要他進來,可是封建思想和兩扇大門卻把他關在了外面,瑞珏終於死了。) 他終於明白了,這兩扇小門並沒有力量,真正奪去了他的妻子的還是另一種東西,是整個制度,整個禮教,整個迷信。這一切全壓在他的肩上,把他壓了這許多年,給他奪去了青春,奪去了幸福,奪去了前途,奪去了他所最愛的兩個女人。
高覺新形象是巴金的獨特創造和發現。這一形象有極其深刻的典型意義。高覺新是巴金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樹立的一個痛苦的靈魂的典型形象,在他身上表現出新舊社會交替嬗變中的復雜性、曲折性和艱巨性。揭穿了封建制度、封建禮教、封建道德、封建文化的極端腐朽、殘酷和虛偽。高覺新是一個受害者,同時他又間接損害和毀滅自己所愛的人。他的悲劇命運說明,在反封建斗爭中,妥協、調和、屈從是絕無出路的,從而宣告了作揖主義、不抵抗主義的徹底破產。2002年全國文藝界為了在今年祝賀巴金老人100歲華誕,籌措拍攝20集電視劇《家·春·秋》,曾征詢巴老的意見,巴老說:「壞人別太壞,覺新要活著。」巴金理想中的高覺新是慈善的、性情的,他理想中的家庭是溫馨的、互愛的。我國古語雲:人之將老,其言也善。誠哉斯言。

『捌』 巴金家覺新的人物形象分析

大膽、幼稚是覺慧性格的主要特徵,覺慧是受「五四」思想沖擊的新生的、民主力量的代表,是封建禮教的叛逆者,是投進高家這個死氣沉沉大家庭的一顆活種,他對封建勢力的反抗毫不顧忌、毫不害怕、毫不妥協。他積極參加「五四」反帝反封建的愛國學生運動,並為之忘我地運動,反對封建家長壓制青年,公開支持覺民抗婚,主張年青人應該主宰自己的命運;反對大哥的作揖哲學,鄙視克安、克定荒淫無恥的生活,追求一種文明的生活方式;反對封建迷信,反對把瑞珏搬到城外分娩,同情下層人,主張人格平等,愛僕人鳴鳳,他最後離家出走。揭示了他反抗的堅定性,他的幼稚主要表現在對周圍的一切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認為舊家庭里的一切就是一個復雜的「結」 ,沒有辦法把它解開。

閱讀全文

與巴金小說家中的覺新人物形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說總裁霸上癮 瀏覽:842
寫小說可以火么 瀏覽:38
主角是系統的完結小說推薦 瀏覽:801
古穿現總裁小說 瀏覽:121
小說寫蘿莉的 瀏覽:354
在火車上做愛短篇小說 瀏覽:687
有沒有小說接稿件賺錢系統 瀏覽:531
飛盧小說閱讀器電腦版下載 瀏覽:755
小說四月全文閱讀 瀏覽:878
免費盜墓小說主人公胡一八 瀏覽:693
小說主角林俊 瀏覽:46
九龍之主都市小說 瀏覽:471
異界重生成樹的小說 瀏覽:871
主角正太弱氣受小說 瀏覽:927
喜歡我這樣弄你嗎嗯啊小說網 瀏覽:275
主角從小練內功的念力小說 瀏覽:393
男主角姓陸的官場小說 瀏覽:568
男主叫秦淮雨的古代小說 瀏覽:152
寫白上校的小說 瀏覽:242
主角修煉步法的小說 瀏覽: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