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第二次世界大戰西蒙諾夫寫的長篇小說
<<生者與死者>>(康斯坦丁·米哈依洛維奇·西蒙諾夫著作)
被譽為「全景式」長篇小說的奠基者康·西蒙諾夫是蘇聯著名作家,他擅長表現恢弘的歷史場景和深厚的人生哲理。本書是他的三部曲長篇小說《生者與死者》系列的第一部分,主要描寫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蘇聯紅軍在西部邊境作戰的場景。
關於西蒙諾夫的其他作品
《日日夜夜》《俄羅斯問題》《友與敵》
『貳』 下列哪部文學作品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有關1:辛徳勒名單2:靜靜的頓河3
靜靜的頓河 這個好像是講俄羅斯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一些事的
智取威虎山 是根據小說 林海雪原 改編的 這個大體講的故事是發生在1946年內戰階段的事
戰爭與和平 這個是托爾斯泰的代表作之一了 不過這個講的跟第二次世界大戰沒關系 大體是說1812年的俄羅斯的衛國戰爭的事
辛徳勒名單 這個故事的時間線是發生在二戰的 主要講的是一個德國企業家辛德勒拯救一群猶太人的事吧 有改編成電影
所以答案應該是辛德勒名單吧
『叄』 能否推薦一本描寫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小說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個是比較有名的而且我知道的
如果你是找網路小說那麼,狗運戰神,血火河山,抗戰之紅色警戒,打飛機,這些都是上了百萬字的,本人也看過算是不錯的。另外弱弱的求採納
『肆』 有沒有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小說
青銅騎士 俄羅斯二戰的,關於列寧格勒戰役的,非常好。
『伍』 求寫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場的小說,不要穿越的,要紀實小說,要展現蘇德雙方的智慧謀略
《辛特勒的名單》
『陸』 第二次世界大戰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第二次世界大戰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1944年12月22日,美軍防線瀕臨崩潰。上午10點半,德軍向美軍下達了最後通牒「要麼立即投降,要麼徹底毀滅。」……
1944年11月28日,加拿大軍隊攻克比利時的安特衛普,使盟軍得以繼續向德國最後的天然屏障萊茵河挺進。因為,「市場花園」行動之後,盟軍在西線的進攻沉寂下來了。
在德國,幾年來的勝利氣氛開始逐漸轉化為驚恐和畏懼。整個德國特別是工業區籠罩在轟炸之下,人們習慣於迅速撤進防空洞,然後在廢墟中又重新找回街道和房屋。希特勒認為,要是不行動就會帶來整個帝國完全的毀滅,他決定孤注一擲,傾盡全力向盟軍發動一次強大的攻勢。希特勒將這次反擊作戰的地點,選擇在盧森堡、比利時與德國交界的阿登山區。阿登山區的盟軍防守比較薄弱。但是阿登山區森林茂密,丘陵起伏,不適宜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作戰。德國人對阿登山區非常熟悉,4年前希特勒正是從阿登山區發起了閃擊作戰,突破了法國的防線,進而導致了整個盟國西線的總崩潰。希特勒選擇阿登作為反擊點,……
請採納
『柒』 有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小說 以小說的形式寫的 謝謝!
《青銅騎士》、《這里的黎明靜悄悄》、《靜靜的頓河》等。《巴黎燒了嗎》雖然是紀實文學,也和小說一樣生動
『捌』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哪些著名的小說作品
靜靜的頓河 俄羅斯
青銅騎士 美國
青年近衛軍
『玖』 求有思想深度的戰爭小說,要寫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要表現人物在戰爭中的命運
戰爭風雲(1939-1941)》及姊妹篇《戰爭與回憶(1941-1945)》,是現代文學史上全景式展現第二次世界大戰真實進程的規模最大的作品。正如作者所言:「是在盡很大的努力一次大規模的世界戰爭描繪一幅真實的,宏偉的圖像。」
本書《戰爭風雲》中人物眾多,上至各交戰國最高領導人羅斯福,丘吉爾,希特勒等,下至一般士兵和普通百姓。所術故事從1939年德軍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開始
,到1945年日本投降,戰爭結束為止,涉及大多數主要戰場和重要事件。
作品中涉及的戰史,都是真實的,所引的數字材料,都是可靠的,舉凡顯赫人物的言語行事,也都是出自正史,凡此種種,加上作者感人至深的文學手法,鑄成了這部「史詩風范的長篇小說。」
《1939從新奧爾良到柏林》
雖然比起其他書來說這只是一篇網路小說。但是樓主讀了之後就知道我推薦他的原因。而且其作者對二戰相關的小說了解是很深的。裡面也有大量作者推薦的小說。而且我覺得如果樓主想要從戰爭的角度去讀此類書籍的話我建議還是選一些作者是當時的軍人的一類的書會跟深入一些。畢竟絕大多數大文豪們在世界大戰的時候只是生活較平常而言困苦了一些,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諸如此類的還有《這***的戰爭》之列的人物傳記
『拾』 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書籍,求鏈接!不想看小說
1:《最後一百天:希特勒第三帝國覆亡記》:是美國著名作家、歷史學家約翰·托蘭的代表作之一,被公認為20世紀最偉大的歷史紀實作品。在整個人類歷史上,恐怕難得有一百天像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最後一百天那樣,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三個月之內,希特勒、墨索里尼先後死去,納粹主義和法西斯主義也已日薄西山。托蘭以宏大的構架和深具表現力的電影場景式筆法,向人們展示了二戰後期歐洲戰場一幅幅驚心動魄的場面:雷馬根的突破、對德累斯頓地獄般的轟炸、德國東部一百萬平民的死亡、蘇聯俘虜對布拉格的保衛、希特勒在暗堡中的最後日子等等。作者曾經對二十一個國家的見證人進行了數百次的訪談,此外,還運用了數千份第一手資料:事後報告、參謀部的日誌、大量絕密信件和私人文獻,敘述客觀,文筆動人,感染力強。
2:《最後一役》是有關戰爭中普通人的故事,是有關軍人和平民的故事,他們都陷於絕望、挫折和對失敗的恐懼之中。它是登峰造極的歷史,是對戰爭以及戰爭深淵中個人生活與命運的匠心獨運的闡釋,而且是論述戰爭的最為不朽的著作之一。
3:《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一書是泰勒最具爭議的一本著作,當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指1939年9月以後,德國、波蘭、英國和法國之間的戰爭。泰勒大膽地推翻社會主流的觀點,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並非希特勒的計劃。他在書的開首首先指出,太多人深信於所謂的「紐倫堡理論」,即二次大戰是希特勒與他的同謀的犯罪陰謀的結果。泰勒認為,這個理論實質過份簡單方便,一筆掩蓋其他國家元首的戰責,亦讓全體德國人民免去了承擔戰責的下場。這個理論也好讓於戰後成立的西德在冷戰中加入資本主義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