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祥子的人物形象
祥子------一個曾經是那麼要強的頭等車夫,最後卻還是沒有掙扎出悲慘的命運。人生並不因為他的要強而多給予了他什麼,大兵、駱駝、曹宅、孫探長、虎妞、小福子……這所有的一切似乎都不讓他逃脫車夫的最終命運。他曾經也不信命,可是又有什麼用呢,他的努力,他的第一輛車,他買車的積蓄,沒有招誰也沒有惹誰,不也就這樣沒了嗎?這能怨誰呢,只能怪命是如此了。所以祥子最終變的和其它的車夫一樣,不再要強,養成了煙酒等他過去從來不肯沾染的東西,也就讓人覺得可以原諒了,所有的惡習似乎都不再像過去那樣不可饒恕了。可是祥子過去是一個怎樣要強的人啊!為了買車,他從生活中扣出每一點錢,他舍下面子和下等車夫強座,沒命的拉車,甚至連一口好茶也不願喝——雖然像他這樣的高等車夫喝點好茶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他把自己當作鐵打的,拚命攢錢……事情卻常常不如人願,所有的意外都與願望悖道相馳。祥子的見聞和經歷將他磨礪成了另外一個人——與過去的祥子完全相反的人——他學會了所有的惡習,學會了和巡警找別扭,學會了保養自己,成了一個混日子的車夫。有時他也曾想過應該好好的生活,可是一想起他自己的經歷他就沒了信心,要強又怎樣呢,自己過去不也要強過嗎,到頭來還不是和其他人一樣,還不如趁早快樂一天是一天。直到最後,連他最後的寄託--小福子也離開了這世界,他徹底的絕望了。一個由鄉間來的淳樸、老實、善良、結實的小夥子就這樣淪落成一個讓人同情的混混,最後像一條狗一樣栽倒在街頭,再也爬不起來。祥子是舊社會貧苦勞動人民的縮影,他反映了舊社會勞動人民生活苦難與無奈。老舍筆下的祥子來自農間,帶著中國農村破敗凋敝的大背景,也帶著農民的質朴和固執。駱駝祥子善良淳樸,對生活具有駱駝一般的積極和堅韌精神,他的唯一願望就是買一輛自己的車來拉,做一個獨立的勞動者。後來,經過3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錢換來了一輛嶄新的洋車,但是沒過多久,卻被大兵搶走,接著反動政府的偵探又騙去了他所有的積蓄,虎妞對他那種推脫不開的『愛情』又給他身心都帶來磨難。用虎妞的錢買了一輛車,很快,又不得不賣掉以料理虎妞的喪事。他的這一願望在經過多次挫折後,終於完全破滅。他所喜愛的小福子的自殺,熄滅了他心中最後一朵希望的火花,他喪失了對於生活的任何乞求和信心,從上進好強而淪為自甘墜落,他開始游戲生活,吃喝嫖賭,徹底墮落為城市的垃圾。老舍通過這個人物寫出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對下層勞動者生活空間的威壓。對祥子的評價為:祥子是一個經不住生活的考驗,而失去生活的人。俗話說:「路慢慢之遠兮,吾將上下之求索。」他為何不再尋求新的路,而成為社會的人渣,敗類?他為何不做生活的主宰者,去自謀生活呢?我想,他也是害怕了,因為他是農民出身,他受不了生活一次次對他的打擊,他放棄了。所以釀成了書中的人物一直走下坡路的原因後果啊!祥子的悲劇,是他所置身的社會生活環境的產物。小說通過祥子周圍人物及人際關系的描寫,真實地展現了那個黑暗社會的生活面目,展現了軍閥、特務、車廠主們的丑惡面目,以及由他們織成的統治之網對祥子們的壓迫與被壓迫關系的一種變形反映。
『貳』 駱駝祥子的人物性格特點
1、祥子:出身於舊社會中國的下層勞動人民家庭,勤勞、善良、忠厚、朴實,注重信用和講義氣,有小生產者所共同的積極進取的求生意志和人生理想。
可是自己不愛的虎妞和愛的小福子相繼死後,他喪失了對生活的希望和信心,最終成為一堆行屍走肉。祥子的遭遇和命運不僅是個人的悲劇,更是時代和社會的悲劇。
2、虎妞:人和車廠廠主劉四爺的女兒,長得虎頭虎腦,性格大膽潑辣,辦事爽快利落,在和祥子的感情糾葛中,她一直處於主動地位,是個敢於追求個人自由愛情的人。但貪吃懶惰、好逸惡勞,市儈氣很濃,由於自己是車廠主的女兒,在錢財和地位上有很大的優越感。
她不甘心「做一輩子車夫的老婆」,這是她和祥子理想的主要分歧所在,因為祥子要的是自食其力,她最後因為難產而死。虎妞既是一個舊社會沾染了許多惡習的婦女,又是社會的犧牲品。
3、小福子:一個善良的、可悲的人物,是祥子喜歡的人,但留給我們的只有深深的同情和無限的思考。
4、劉四爺:人和車廠的老闆,是個快七十歲的人,土混混出身。他是一個典型的剝削階級人物,極端的自私自利,曉得怎樣對付窮人,什麼時候該緊一把,哪裡該松一步兒,有善於調動的天才,但他又講面子,絕不一面兒黑。平時嘴上掛著姦猾的笑,做事絕不含糊,人老,心可不老實。
5、二強子:一個自暴自棄的車夫,把自己女兒賣了買了車,又風光了一陣,等錢用完了就喝了酒在家發脾氣,結果將自己的妻子打死了,賣了車辦完事,又開始拉車,天天喝的爛醉,家裡的兩個孩子也不管。女兒回來後,還逼著女兒賣身養活一家人,時常回家找女兒要錢,要了錢又去喝的爛醉。
(2)祥子一樣的小說人物形象擴展閱讀
《駱駝祥子》的創作背景
這部小說以20世紀20年代的舊北京為背景。祥子所處的時代是北洋軍閥統治的時代。
《駱駝祥子》中的背景世界是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國舊社會,人民過著貧苦的生活,祥子只是廣大勞苦大眾的代表。他們雖然有了一定的自由,但不得不為生計而奔波,貧窮又剝奪了他們手頭僅有的可憐的自由。
1936年,老舍的一位山東大學朋友談起他僱傭車夫的經歷與見聞:一位車夫買了「洋車」不久又賣掉,如此三起三落,最後還是受窮。當時老舍覺得該題材可以寫成一部小說。
新文學誕生以來,胡適、魯迅等作家都先後寫過人力車夫,但都是從知識分子的角度以俯視的姿態表達對車夫的同情,並未深入其內心和靈魂深處去體味車夫的人生。
老舍因出身貧苦市民家庭,從小就與下層民眾接觸,對勞苦大眾的生活狀況和心理有著較深入的了解,這一切都為老舍創作《駱駝祥子》提供了材料來源。
老舍的朋友隨後又說起另外一個車夫的故事,他被軍隊抓去了,哪知轉禍為福,乘著軍隊轉移之際牽回三匹駱駝,這便是《駱駝祥子》故事的原型。老舍決定把駱駝與車夫結合到一起,用駱駝引出主人公祥子的出場。老舍把祥子放到了自己熟悉的北平。
1936 年的春夏,老舍痴迷地搜集材料,不斷潤色祥子的形象。山東大學鬧了學潮,老舍辭去教職,專心地投入到《駱駝祥子》的寫作中。1937年1月,小說在《宇宙風》連載。
『叄』 《駱駝祥子》中祥子的人物形象
一、祥子:(起初)老實、堅韌、自尊好強、吃苦耐勞;(最 後)麻木、潦倒、狡猾、好佔便宜、自甘墮落。
二、詳解:
祥子善良純朴,熱愛勞動,對生活具有駱駝一般的積極和堅韌的精神。他一貫要強和奮斗,不願聽從高媽的話放高利貸,不想貪圖劉四的六十輛車,不願聽虎妞的話去做小買賣,都說明他所認為的「有了自己的車就有了一切」,並不是想藉此往上爬。他所夢想的不過是以自己的勞動求得一種獨立自主的生活。作品描寫了他在曹宅被偵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攢來的積蓄以後,最關心的卻是曹先生的委託,就因為曹先生在他看來是一個好人;還描寫了他對於老馬和小馬祖孫兩代的關切,表現出他的善良和正直。他的悲劇之所以能夠激起讀者強烈的同情,除了他的社會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這些性格特點也起了無法磨滅的作用。象這樣勤儉和要強的人最後也終於變成了頭等的「刺兒頭」,走上了墮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會腐蝕人們心靈的罪惡。作品寫道:「苦人的懶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結果,苦人的耍刺兒含有一些公理。」又說:「人把自己從野獸中提拔出,可是到現在人還把自己的同類驅到野獸里去。祥子還在那文化之城,可是變成了走獸。一點也不是他自己的過錯。」老舍正是從這樣一種認識出發,懷著對於被侮辱與被損害者的深切同情,寫下這個悲劇的。這就使這部作品具有激憤的控訴力量和強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讀者的心坎。
小說還細致地描繪了祥子為了實現自己的生活願望所作的各種努力。作為一個沒有覺悟的個體勞動者,盡管他懷有改善自己生活地位的迫切要求,卻完全不懂得什麼才是解放自己的正確道路,他從來沒有想到應該大家團結起來進行斗爭,而僅僅是執拗地幻想憑借個人的要強和努力去達到這樣的目的。他的人生理想是狹小的,他的斗爭手段更是錯誤的。結果,使自己遠離了周圍的朋友,孤獨無援,更加無力抗拒一次又一次的打擊。既然「要買上自己的車?成了他奮斗向上的全部動力,以至於是他生活在世上的唯一目的,那末,在他逐漸意識到自己根本無法實現這樣的要求以後,他失去的就不單是一個理想,而是生活的全部意義,從而必然陷於精神崩潰的境地。盲目的個人奮斗,從一開始就註定了他的失敗命運,正像作品中所比喻的,好像是拉洋車為了抄近道,「誤入了羅圈胡同,繞了個圈兒,又繞回到原處」。這就更加增添了他的不幸並且給人以沉重的窒息之感。小說的末尾,明確指出祥子是「個人主義的末路鬼」;在深切的惋惜之中包含了批判。整部作品,在控訴舊社會吃人的同時,也宣布了企圖用個人奮斗來解放自己的道路的破產。這就比之一般的暴露黑暗現實的作品具有更深一層的社會意義。作品還通過一個飽經人生滄桑的老車夫的口,意味深長地指出:「干苦活的打算一個人混好比登天還難。一個人能有什麼蹦兒?看見過螞蚱嗎?獨自個兒也蹦得怪遠的,可是叫小孩逮住,用線兒拴上,連飛也飛不起來。趕到成了群,打成陣,哼,一陣就把整頃的莊稼吃光,誰也沒法兒治他們!」盡管這種提法還比較模湖,也沒有在作品中進一步用具體的情節正面地表現出來,卻仍然可以看出這是老舍探索勞動人民解放道路所得出的一個嶄新的結論,顯示了他過去作品中所沒有的可貴的進展。
三、作品簡介:
《駱駝祥子》真實地描繪了北京一個人力車夫的悲慘命運。祥子來自農村,拚命的賺錢,經過三年的努力 ,他用自己的血汗換來了一輛洋車。但是沒有多久,軍閥的亂兵搶走了他的車;接著反動政府的偵探又詐去了他僅有的積蓄,主人躲避特務追蹤還使他丟了比較安定的工作,迎著這一個又一個的打擊,他作過掙扎,仍然執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來實現自己夢寐以求的生活願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積蓄買了一輛車,很快又不得不賣掉以料理虎妞的喪事。他的這一願望終於完全破滅。他所喜愛的小福子的自殺,吹熄了心中最後一朵希望的火花,他喪失了對於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從上進好強而淪為自甘墮落:原來那個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盤輾得粉碎。
『肆』 祥子的人物形象
《駱駝祥子》是老舍所著的長篇小說,描述了20世紀20年代軍閥混戰時期人力車夫的悲慘命運。祥子是舊社會勞苦大眾的代表人物。講述的是中國北平城裡的一個年輕好強、充滿生命活力的人力車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經歷。
祥子十八歲,身材高大,年輕力壯的洋車夫。為全書靈魂人物。祥子平常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格中也蘊藏有反抗的要求。他一貫要強和奮斗,不安於卑賤的社會地位。但祥子被舊社會摧殘壓迫,他的願望一次又一次地被這個黑暗的社會所打破。祥子的悲慘生活深深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反映了當時軍閥混戰、黑暗統治下的北京底層貧苦市民生活於痛苦深淵中的圖景。
說起來,祥子更像是一個頂尖打工仔!
說實話,我不覺得祥子失敗,至少在拉車這個行當里。
祥子受過老闆的重用,娶過白富美,勾搭過老闆的情人,在財務上有虎妞這樣的女人倒貼,在精神上有小福子這樣的迷妹,到了後期,巡警不敢管他,客人不敢惹他,有幾個車夫有這成就?
非要說他失敗,那是整個行業的失敗,車夫,最後都逃不過猝死在路上,失敗的是車夫這個日落西山的行業罷了。
這像不像現在的工人和程序員?
望採納,謝謝!
『伍』 祥子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祥子的人物形象:小說前後祥子的性格發生很大的變化,由一個自尊好強、吃苦耐勞憑自己力氣吃飯的人變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吃喝嫖賭、好佔便宜、自暴自棄的行屍走肉。
簡介祥子
祥子是老舍的《駱駝祥子》的主人公。祥子來自農村,在他拉上租來的洋車以後,立志買一輛車自己拉,做一個獨立的勞動者,但這個願望在經過多次挫折以後,終於完全破滅。他喪失了對於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從上進好強而淪為自甘墮落:原來那個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盤輾得粉碎。這個悲劇有力地揭露了舊社會把人變成鬼的罪行。
『陸』 《駱駝祥子》中午祥子的人物形象分析
祥子:(起初)老實、堅韌、自尊好強、吃苦耐勞;(最 後)麻木、潦倒、狡猾、好佔便宜、自甘墮落。 .《駱駝祥子》真實地描繪了北京一個人力車夫的悲慘命運。祥子來自農村,拚命的賺錢,經過三年的努力 ,他用自己的血汗換來了一輛洋車。但是沒有多久,軍閥的亂兵搶走了他的車;接著反動政府的偵探又詐去了他僅有的積蓄,主人躲避特務追蹤還使他丟了比較安定的工作,迎著這一個又一個的打擊,他作過掙扎,仍然執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來實現自己夢寐以求的生活願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積蓄買了一輛車,很快又不得不賣掉以料理虎妞的喪事。他的這一願望終於完全破滅。他所喜愛的小福子的自殺,吹熄了心中最後一朵希望的火花,他喪失了對於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從上進好強而淪為自甘墮落:原來那個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盤輾得粉碎。
祥子善良純朴,熱愛勞動,對生活具有駱駝一般的積極和堅韌的精神。他一貫要強和奮斗,不願聽從高媽的話放高利貸,不想貪圖劉四的六十輛車,不願聽虎妞的話去做小買賣,都說明他所認為的「有了自己的車就有了一切」,並不是想藉此往上爬。他所夢想的不過是以自己的勞動求得一種獨立自主的生活。作品描寫了他在曹宅被偵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攢來的積蓄以後,最關心的卻是曹先生的委託,就因為曹先生在他看來是一個好人;還描寫了他對於老馬和小馬祖孫兩代的關切,表現出他的善良和正直。他的悲劇之所以能夠激起讀者強烈的同情,除了他的社會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這些性格特點也起了無法磨滅的作用。象這樣勤儉和要強的人最後也終於變成了頭等的「刺兒頭」,走上了墮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會腐蝕人們心靈的罪惡。作品寫道:「苦人的懶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結果,苦人的耍刺兒含有一些公理。」又說:「人把自己從野獸中提拔出,可是到現在人還把自己的同類驅到野獸里去。祥子還在那文化之城,可是變成了走獸。一點也不是他自己的過錯。」老舍正是從這樣一種認識出發,懷著對於被侮辱與被損害者的深切同情,寫下這個悲劇的。這就使這部作品具有激憤的控訴力量和強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讀者的心坎。
小說還細致地描繪了祥子為了實現自己的生活願望所作的各種努力。作為一個沒有覺悟的個體勞動者,盡管他懷有改善自己生活地位的迫切要求,卻完全不懂得什麼才是解放自己的正確道路,他從來沒有想到應該大家團結起來進行斗爭,而僅僅是執拗地幻想憑借個人的要強和努力去達到這樣的目的。他的人生理想是狹小的,他的斗爭手段更是錯誤的。結果,使自己遠離了周圍的朋友,孤獨無援,更加無力抗拒一次又一次的打擊。既然「要買上自己的車?成了他奮斗向上的全部動力,以至於是他生活在世上的唯一目的,那末,在他逐漸意識到自己根本無法實現這樣的要求以後,他失去的就不單是一個理想,而是生活的全部意義,從而必然陷於精神崩潰的境地。盲目的個人奮斗,從一開始就註定了他的失敗命運,正像作品中所比喻的,好像是拉洋車為了抄近道,「誤入了羅圈胡同,繞了個圈兒,又繞回到原處」。這就更加增添了他的不幸並且給人以沉重的窒息之感。小說的末尾,明確指出祥子是「個人主義的末路鬼」;在深切的惋惜之中包含了批判。整部作品,在控訴舊社會吃人的同時,也宣布了企圖用個人奮斗來解放自己的道路的破產。這就比之一般的暴露黑暗現實的作品具有更深一層的社會意義。作品還通過一個飽經人生滄桑的老車夫的口,意味深長地指出:「干苦活的打算一個人混好比登天還難。一個人能有什麼蹦兒?看見過螞蚱嗎?獨自個兒也蹦得怪遠的,可是叫小孩逮住,用線兒拴上,連飛也飛不起來。趕到成了群,打成陣,哼,一陣就把整頃的莊稼吃光,誰也沒法兒治他們!」盡管這種提法還比較模湖,也沒有在作品中進一步用具體的情節正面地表現出來,卻仍然可以看出這是老舍探索勞動人民解放道路所得出的一個嶄新的結論,顯示了他過去作品中所沒有的可貴的進展。
『柒』 駱駝祥子中祥子的人物形象是什麼
祥子:
出身於舊社會中國的下層勞動人民家庭,勤勞、善良、忠厚、朴實,注重信用和講義氣,有小生產者所共同的積極進取的求生意志和人生理想。
可是自己不愛的虎妞和愛的小福子相繼死後,他喪失了對生活的希望和信心,最終成為一堆行屍走肉。祥子的遭遇和命運不僅是個人的悲劇,更是時代和社會的悲劇。
(7)祥子一樣的小說人物形象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駱駝祥子》小說,以20世紀20年代的舊北京為背景。祥子所處的時代是北洋軍閥統治的時代。
《駱駝祥子》中的背景世界是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國舊社會,人民過著貧苦的生活,祥子只是廣大勞苦大眾的代表。他們雖然有了一定的自由,但不得不為生計而奔波,貧窮又剝奪了他們手頭僅有的可憐的自由。
1936年,老舍的一位山東大學朋友談起他僱傭車夫的經歷與見聞:一位車夫買了「洋車」不久又賣掉,如此三起三落,最後還是受窮。當時老舍覺得該題材可以寫成一部小說。
新文學誕生以來,胡適、魯迅等作家都先後寫過人力車夫,但都是從知識分子的角度以俯視的姿態表達對車夫的同情,並未深入其內心和靈魂深處去體味車夫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