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桐華對步步驚心每個人物的心理分析,就是傳說中的幾篇很長的分析文,謝謝
八阿哥
(這是我很心疼的一位啊)八阿哥因為母親在後宮地位很低,所以從小到大都是很不被康熙看好的一個阿哥,所以他不甘心,他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他想站上皇位。為了成就自己的野心,他拉攏了9,10,14這幾位好兄弟,娶了自己當時並不愛的明慧。愛上若蘭之後,他發現了若蘭心中另有所愛,可是他從不強人所難,這就有他極好的修養與風度。後來愛上若曦(我懷疑愛上若曦和若蘭是有關系的,又也許他搞慣心機,所以比較喜歡單純陽光的女孩吧,他愛上若蘭時若蘭是燦爛的,愛上若曦時若曦也是單純快樂的) 可惜他在愛情親情里都摻雜了自己的野心,這也是若曦離開他的內在原因,他不願意為美人棄江山(這個我表示理解)……到後來13的軟禁都和他有關系,他拉幫結派也讓康熙越發討厭他,結果他就這么不善而終。他最後才發現明慧的好,可惜,人不長久
附:(桐華的話:若曦於八爺而言,在砸鐲子後,其實就是浮雲了……
鳳血鐲的原因:鳳血是我編的(現實中沒有鳳血玉……)鳳血二字是老八心願的無意識表露,老八廣結天下文士,讓三個兄弟全力支持,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必是早有打算,慢慢圖謀,若蘭是他看上的女子,他在選則表達愛意的飾品時,自然無意識地流露了他的雄心和深情:我用天下討你歡!
八爺最喜歡的茶是日鑄雪芽,芽細而尖,遍生雪白茸毛,產地是浙江會稽山,盛於宋時的文人墨客,康熙時被列為貢茶,這茶我沒喝過。為八爺選這個茶,只是因為這個名字,名字美麗到極端,可日出雪化,空留淚痕,看似的美麗原是一場不能長久的悲傷,當時就覺得還能有比這更美麗悲傷的茶嗎?
十四阿哥。
十四阿哥心機很淺,他比較年少,所以有他的輕狂和情長。他對八阿哥是死心塌地的義氣,他願意一心一意幫助他的八哥登上皇位,即使他是大將軍王,即使康熙那麼那麼看重他。他對若曦是有喜歡的,畢竟一起長大,而且若曦在古代太特別了,也漂亮,當然很喜歡她,但是礙於八哥,礙於若曦的心,他願意永遠好好的做她的好朋友,他在乎他在她心中的分量。
他抱著病重的若曦,看著她死去,他的內心是最痛的吧。他很悲催的一點是 康熙,德妃死時他都沒能見上最後一面,而且他一直活到了乾隆時期(這一點很不幸,也幸運)不幸在他見證所有好兄弟的離去。而且身為大將軍王,本志在沙場,卻無奈守著皇陵過一生,理想永不實現。然而,也難得的平安安定的過完一生。
十三阿哥(;來自桐華)
幽禁前的十三象高空的鷹,他羽翼扇起的風吹過你,你感覺到他的美妙,但他卻絕不會為你駐留。幽禁後,他被折斷了雙翼……
1.史冊說他詩文皆工,精擅琴笛,曾隻身殺虎。所以《步步驚心》中表徵他的是笛和匕首。我不想用意氣風發形容年少的他,因為我總覺得他從沒想過奪嫡,他的神態應該是帶著幾分看透的瀟灑淡然。若一群貴胄騎馬過斜橋,惹得滿樓紅袖招,他一定是唯一會對路人善意回笑的一個,令人猜錯了身份。
2. 有一種男人,像高空的雕,你追隨著他的身影,被他帶起的風割傷了,割痛了,他卻一無所覺,不是他不夠聰明,只是他的天空太遼闊,他愛的是浩大的風。十三阿哥就是如此,敏敏傷了,綠蕪傷了,一個以最濃烈的姿態呈現,一個默默縮在暗影中,可不管哪個,他都依舊毫無牽掛,磊落自然。
13太難寫了 他是個奇葩,他瀟灑,磊落,義氣,文武雙全……什麼都很好……哎
四阿哥
(桐華:四爺愛喝的太平猴魁,色澤蒼綠,蘭香高爽,有山野猴韻,茶中魁者。為四爺選此茶兩個原因,一是此茶特色,蘭香野韻茶魁,二是因為太平二字,寓意帝心唯太平。此茶不是我編的,但……是穿越的,康雍時還不存在。05年起,就有網友寫信告訴我此事,我也猶豫過,想換成六安茶,但覺得唯此茶才合適
從2005年起,就有人好奇地問四爺喜歡的水澤木蘭究竟是什麼花,我一直沒回答。其實,世間本無此花,這是我編的花。木蘭取自離騷,但當時總覺得還少了一重意境,所以添成了水澤木蘭,加了一重清冷孤僻。就如只說蘭花,並無太多情感含義,但若說深谷幽蘭,則立即把花中隱士的風姿托出。
若曦和四爺的問答。當時考慮的每個回答都有原因在裡面。比如討厭毒日頭,這個回答是因為老四很重視農桑,毒日頭很傷農。不喜飲酒是他性格自製,在書中恰好與十三喜歡飲酒形成對比。喜歡狗,不喜貓,則強烈表明此人對忠誠和長情的要求,不能象貓一樣誰家有好吃的就去誰家。
)
四爺對若曦是一片真心,對13也是一片赤誠。可是四爺在皇位爭奪上是十分冷酷,用盡心機的
為了皇位,他也算不遺餘地,(對德妃對14的偏愛也是他心頭一個打擊)。
他是個好皇帝,可是對8,9,他們的打擊是巨大的,殘酷的,。這些在雍正整治貪官污吏那時的措施就很有對應了。 沒辦法,雖然對於若曦和四爺的愛情狠狠地感動,可是這裡面就他一個「贏家」所以對他這些感慨比較多。他自有它自己的一番情操,一番真心。可惜若曦死後,其他阿哥都被整死後,他應該是無限孤獨吧……
九阿哥 和 玉檀
玉檀對老九一片痴心,九對玉檀純粹利用。直到13遞了玉檀的血書之後他感慨的一番玉檀的好……玉檀死的很慘,她是個極其可愛的女子,敢愛敢恨,敢於付出,也十分機靈,重情。至於老九是出了名的毒蛇,機關算盡,最後一直不放棄要拚死對抗的也是他。哎
十阿哥和明玉
這是對歡喜冤家 我看他們的結局是書里最好的一對
即使被流放,但是他們一直安定的生活在一起
明慧
這個女子太豐富,太厲害,不是隨便說得完的
她敢愛敢恨,智勇雙全,她的智慧是很多男而不及的,他的膽識也是男兒不及的。
她愛他,死心塌地的為他好。她不顧一切要嫁給他
是的,她吃醋,她拚命吃若蘭和若曦的醋,可是她也願意讓若曦進門「霸佔」八爺,只為了八爺能夠快樂一點
她一直在八爺最艱難時陪伴著他,為他料理府中所有的事務,在康熙故意要打壓八爺時,體面地把所有的笑話變成了他人的無知
她願意勸八爺寫下休書,只為了不為難他,讓他過的好一點,然後自己葬身火花,永駐他的心頭很久沒有寫關於《步步驚心》的題外話,總想讓它在自己心中塵埃落定,而且很多東西到現在,對文中的主人公來說,不管怎麼說,都是一種殘忍。我曾經在下部剛開始時寫過一篇洋洋灑灑地說八的文章,但如今讓我再去說他,我不忍心。
所以只能拿心愛的十四開刀了,誰叫你現在正春風得意馬蹄急呢?如今說你我下得了手!
這篇文章中,男子和女子是一個對立統一的世界,說他們對立,是因為我在男子身上賦予了更多現實的殘酷和人心的復雜,而女子,我卻讓她們成為了溫情夢幻的角色。
這篇文章中任何一個看上去很好的男子都經不起推敲。除了老十以外,我只有對老四是正面直寫他的殘忍,他的陰暗,而其他人,包括八阿哥 十三阿哥十四阿哥,我都是採用的隱筆,關於老八,我現在不忍心去分析,所以來說一下 十四。
我在想看文章的女孩子是否在十四為若曦在雨中跪而感動呢?呵呵,這一幕的確看上去溫情無限,但有沒有主意到前後曾經發生了什麼?
具體細節我自己有點模糊,我願意帶著有疑問的朋友回顧一下這幾個地方(上部太遙遠了,我自己都模糊了,所以只講下部)
一,若曦在康熙五十二年的三月份將老八給她的鐲子給了十四,拜託十四還給老八,十四是什麼時候給了老八呢?他一直沒有給,直到六月份,(此處時間推斷,我沒有明寫,但是通過良妃過世的日期,大家可以推斷。)老八自己撞破,他才給了老八,老八一怒之下砸了個粉碎。
這是一件很值得玩味的事情,將近三個月的時間,十四難道竟然找不到任何一個機會還鐲子嗎?然後再看十四之後的反應,他是躲著若曦,直到若曦自己說了,不要往心裡去,他才算撂開此事。
二,我們再看看若曦罰跪時,十四的經典表現和之後的結果。首先看十三被監禁時,十四當時的一番舉動。
康熙看著阿靈阿和揆敘,極其冰冷地說:「實情究竟如何?」 阿靈阿和揆敘一時舉棋不定,十四阿哥猛地站起,上前幾步磕頭道:「據兒臣看,此事應非四哥所為!四哥心性寡淡,常在府中參禪念經,平日又最是孝順體諒皇阿瑪心意!絕不會做出如此大逆皇阿瑪心思的事情。」
十四當然不是為老四求情,此處固然是十三對老八黨的一個威脅,是兩種斗爭妥協的結果。可是十四阿哥地「猛然站起」,說了這幾句話,卻是大對了康熙心思。什麼心思?康熙最怕最恨的是什麼,是兒子奪位和兄弟相殘,十四這幾句露著溫情的話,讓此時的康熙如何想?這里大家可以參照老八的斃鷹事件中康熙所說的那段帶恨帶痛的話。
可以說在這場秀中,十三的機變和十四的機變都是一流,只不過一個是犧牲自己保全老四,一個卻是為自己博取歡心。因為我相信如果十四不是猛然站起,老八肯定會自己發話,對十三和四做一個妥協。
有了這一幕的鋪墊,我們再看十四為若曦跪,是否可以多一層理解?我通過他自己的口強調了隻字未提若曦,只講了十三哥,當然一方面是堂堂阿哥怎麼能為一個女子如此,但更重要的,十四心裡估計已經衡量過了,他的這步棋,走得妙到極端。我刻意文中安排了一幕讓李德全故意命王喜把若曦罰跪的原因散布出去,並且因此挨打,一則是此時的康熙在儲位繼承上處於膠著狀態,他需要一個試探,二則其實是在提醒讀者這裡面有鬼,請大家留心。
我側靠在榻上,細細琢磨著王喜的話,『泄口風是我師傅准了的』,那就是康熙准了的,可康熙為何如此?為何要讓各位阿哥特意知道我為何被罰?還未想出眉目,聞得院門『吱呀』聲,緊接著『篤篤』敲門聲。―――――文中就是這么一筆,我沒有再寫,因為若曦不明白我怎麼能寫?但是這是給讀者一個提示。
然後緊接著,十四得到了什麼?文章中的原話我懶得找了,但是十四從此風生水起!康熙願意把事情交給他辦,願意仔細觀察他的表現,這一切就是機會。
但是這一切不是若曦能看到的,能理解到的,我用第一人稱,我明面上只能這么寫,若曦真正對十四有所驚覺,是在這一幕。
三,正在胡思亂想,忽聞得人語聲,忙快速閃到側牆後躲起。不大會功夫,聽到腳步聲停在了宮門前。十四阿哥的聲音,「這地上的翠竹不象是人隨手丟棄的,是特意擺在這里的。」半晌沒有聲音,八阿哥淡淡說:「竹葉上露珠還在,看來她剛去不久。」十四道:「哪個私下受過娘娘恩惠的人放的也未可知,她如今不見得有那個心。」
十四為何如此說?不過這樣也好。寂靜無聲中又過了半晌,聞得十四說:「八哥,昨日剛在娘娘墓前久跪,今日又悲痛難抑,娘娘地下有知,定不願你如此以至傷了身子。」靜靜過了會,八阿哥長嘆口氣,道:「回吧!」
兩人腳步聲漸去漸遠,寂靜中,我又站了一會,轉到門口,默立半晌,慢行而回。
此處我用了一個反問質疑十四,十四為何如此說?但我沒有把若曦的心理活動直接描寫出來,而是通過後面一個,「默立半晌,慢行而回。」表達了此時若曦的萬千思緒。
但是在草原上,我用若曦和十四之間的一個玩笑,把若曦的心思挑了出來,若曦說十四是狐狸,惦記著農夫的雞,十四面色立變,他怕什麼?怕的不僅僅是若曦,還有老八。
所以到斃鷹事件發生時,若曦會懷疑他,前文一步步的伏筆都推向了那個懷疑。
關於十四有很多隱筆,比如還有送梅花那一幕,以及他刻意在老四面前的一些舉動,但是我實在懶得一點點去分析了。我這里寫了這么多東西,只是想告訴不停地質疑若曦,質疑若曦和老八之間感情的人,我想問一下,關於十四的這些你可看明白了?如果你看明白了,那麼我關於老八的隱筆,你也應該懂了,質疑實在沒有必要。如果沒有看明白,這就算是我的答復,答案全在文章中,很多的隱筆。因為如今我很心疼老八,我不忍心對他的一點點如同這樣去分析,我以前曾經約略說過一次,但那是很早以前,估計很多最近追文的朋友都錯過了。以後等文章塵埃落定,也許我會願意和大家探討這個話題。但現在除了十四這個春風正得意的人,我對誰都不忍心。
但是我寫了這么多,不是說否定十四,我只是想說,人心太復雜,而這些阿哥們的心思更復雜,他們沒有單純的情愛,十四不是沒有回護若曦的心意,可是他心裡更有一些計較衡量目的。
我很慶幸的是,喜歡老四的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老四的理智清醒,所以我文章後面一幕幕明寫的老四的壞,估計不會招來多少罵聲。不過也不是很有信心了。
還是我老早說過的話,這篇文章里的男子,沒有誰比誰更干凈,他們都是帶著現實的殘酷,所以我尤其心疼這篇文章中的女子,她們是一種干凈的存在和執著的存在。(嗯,若曦先刨出在外吧!)
我最敬佩八福晉明慧,最感佩玉檀,最同情綠蕪,最可憐若蘭,對十福晉明月最筆下留情,對敏敏只有一聲祝福。
可以說我對女子的寫法和對男子的寫法剛好相反,男子明著寫好的時候,一般都是另有一層甚至多層意思,可女子,我即使在寫她們壞的時候,你如果肯再多想一層,那更多的是無可奈何和同情。
這篇文章我對若曦感情的刻畫也許只花了20%的功夫,我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每個人物的性格和心態上,愛情只是生活中一個很小的部分,明寫,暗寫,只為了我心裡想要講述的故事和一個個我認為真實的人物。 如果你緊緊揪著一段感情不放,如果你是喜歡老八的,那你沒有看懂我文章中的老八,他的喜怒悲歡。他不是瓊瑤劇中的男子,他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掛心,若曦這一段感情在他心目中的地位絕對沒有你想的重,因為真正的感情,值得珍惜的感情不是若曦對他這樣的。他自己都可以揮手拍開若曦的手,從此不聞不問。可以說這才是我心目中的老八,你既無心我便休!他若婆婆媽媽,纏纏綿綿的,那不是老八,那是馬景濤在台灣劇中塑造的角色。
至於說道若曦在老八心目中究竟在個什麼位置,文章以後會交待得一清二楚。
今天索性再多寫一點,我好象看到有朋友說,八福晉對姐姐若蘭都沒有怎麼樣,讓她在佛堂安穩念經,如果若曦進門,又怎麼會對付若曦? 呵呵,感謝你的細心閱讀,因為你是用我的文章來質問我。若曦在貝勒府一共呆了半年時間左右,老八隻在若蘭那裡過了一夜,照這個比例推斷是一年兩次,而且從若蘭對老八的冰冷態度,只怕會每況愈下。八福晉在這個若蘭絕對算得上是受冷遇的表面現象下,勉強相安無事,可是也發生了砸琉璃屏風,以及有點唆使弘旺的事情,就是若曦和明月那場打架,如果明月這個楞頭小姑娘不知道自己姐姐對若蘭的厭惡,只怕也不會行事如此囂張,敢罵若蘭,堂堂的一個福晉。但是讓我們想像一下若曦進府的情況,老八對她會如何?說的不那麼色一點,我們就一個月兩次吧!可這恐怕已經對明慧而言是絕對不可能忍受的了,絕對!明慧的性格,大家看到現在估計也有幾分了解,她精明不下王熙鳳,看她在老八病的期間治理整個家庭的手段,頗有些王熙鳳管理賈家的派頭,卻絕對比王熙鳳做得更好,因為當時的八貝勒府可比賈家更混亂,更復雜。她比王熙鳳還厲害的一點是她讀書識字,從小是在外祖父的膝頭聽著整個朝堂上變幻莫測的風雲,聽著愛新覺羅征服中原的故事長大的姑娘。她的外祖父是順治的堂哥,立下了很多戰功,而且順治當年因為此人的才德,曾想把皇位傳給他,而不是傳給年幼的孩子,後來據說是被孝庄阻止了。明慧如果和若曦斗,究竟誰會勝利?俺不知道呢!
其實這點可以說是後來話,關鍵的問題不是她們如何斗,而是老八對這兩個人究竟會持什麼態度,因為中國有句古話是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個有能力的男子絕對是可以管理好一個家庭的,比如王熙鳳,如果換成的男子是冷麵郎君柳湘蓮,任她有幾重手腕,只怕都得收斂著,可遇見的是賈璉,那隻能說尤二姐命苦了!嗯,嗯,小三你在胡言亂語什麼?我扯得有些離譜了,但就是這么一個道理,老八手段魄力都是有的,可他卻有更重要的利益牽扯,王位!所以。。。反正我文中也交待了的,不說了! 看了 瑟瑟的話,某人猛然驚覺,我這回居然把十四黨給擺了一通,唉!懺悔,懺悔!不過,還是那句話,這樣的十四才是真實的,值得人喜歡的,瑟瑟,就如你所說他若真一味按照心中喜好行事,那就是任我行了。老四,不是我現在不說,而是我文章里已經要說他了,所以這里就忍住了。象紫天,四爺黨,鴨丫丫,這些個堅定的四爺派,都是心理素質超級好,偶不怕他們承受不住。
說道若曦對十四的拒婚,四爺黨估計是好好好!八爺黨對此女已經很不屑了,基本懶得搭理。十四黨一片迷惑,我這里還是用原文中的句子來說事情:「我手簌簌直抖,身子發顫,拼盡全身力氣磕頭道:「謝皇上聖恩,奴……奴婢……願……願……」四阿哥、八阿哥的面容交錯在腦里閃過,『意』字卡在喉嚨里,無論如何也說不出」
此處我用了一句四阿哥,八阿哥的面容交錯閃過,老四好理解,老八卻的確是有些復雜,純粹從感情角度出發,有些經歷的人恐怕能明白一二分,這個不是愛情的問題。這里從理智層面來說,看看上面若曦對十四一步步的認識,此時的十四對若曦而言,早已不是那個草原上斗氣的男子了。
其實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我一直最愛十四,從文章一出場開始,我就喜歡迷戀這個少年,如果此時換成是我,頭肯定早點個象個撥浪鼓了。我總覺得和此人在一起日子過得比較有滋味。
對老四和老八,我本人還真沒感覺,這兩個人哪個都不適合嫁。不過整本書里,我為老八哭了好幾次,很多時候都是邊哭邊寫,真正的心疼無奈,那種感覺讓我一直延續到現在,聽不得別人說老八的任何不好的話,因為我眼中,他的選擇他的堅持也很艱難,他在彼時,能做到那樣已經是盡力。對老四,好象只為他掉過一次眼淚,但我尊敬自己文章中老四。 十三對我而言太高了,此人修養太高,偶走不近,就這么遠遠看著吧!
致八爺黨:
我想說的是,如果愛八爺,請不要因為他表面的完美而愛他!請只因為他是他而愛他,如果只是想著他是那個一身白衣微微而笑的八爺而愛他,那這不是真的。愛他的慾望,愛他的假,愛的殘忍,愛他的愚蠢,這才是愛!
我不知道自己距離真正的八爺粉絲有多遠,但我在這個人物上花的心血最多,因為他太難揣測了,他不如十三,十三文采出眾,彈琴吹笛!可他的評價是文化功課在兄弟中不突出,而且也沒有任何資料顯示他有音樂素養,個人也認為他是不會的。可他卻在江南讀書人心目中贊譽最高,千萬別對我說那是靠錢買來的!我不信!買一個兩個有可能,可買那麼多,可能嗎?他有城府,可有時候又似乎沒有,結黨這種歷來皇帝最討厭的事情,他卻一直在干。
曾經因為《瑤華》而喜歡上老八,讀了很多清穿的文,他的形象一貫是溫潤如玉。不能不說,這樣的形象很招女孩子喜歡。最初我也執著於這個詞。後來回去又嚼了嚼好些關於老八的文,九龍奪嫡的那段歷史也去看了,關於老八的歷史,也特別留心去看了。的確,老八有著美好的外表及一貫柔和的形象,卻也有著每一個皇家子女與生俱來的心機和狠毒。那時候我問我自己,我還喜歡他嗎?喜歡這個外表溫文爾雅但卻始終是有著狠毒算計的老八?然後,答案是無解。
然後終於有一天,我明白了,要是真的喜歡老八,那就絕對不能被他自己所營造出來的美好形象所迷惑。溫潤如玉,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我願意接觸真正的老八,溫柔的,工於心計的,狠毒的,不管這些詞是多麼不美好,但是它們的的確確組成了一個有血有肉的老八。
我分析過自己萌上怎樣的十三,也清楚自己因為四四的什麼性格而將他「打入冷宮(其實是不怎麼敢喜歡四四吧,某人磁場太強導致我只能遠觀而已)」,然後我在想,我最喜歡老八,那麼原因呢?想了很久,我終於發現,也是無解。
我想那麼既然這樣,我可能就是真的很喜歡很喜歡老八了吧。
㈡ 步步驚心人物分析
--------------------------------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一月,康熙帝率領部分皇子出巡塞外,允祀因生母良妃衛氏去世兩周年致祭,暫時未在隨扈皇子之列。康熙帝一行離京後第六日,允祀派太監與親隨人員去給皇父請安,並稱將於皇父出巡中途等候,扈從回京。令康熙帝怒不可遏的是,由太監帶來的允祀所進呈的禮物,竟是兩架奄奄殆斃之鷹。按,此處所言之鷹,是指被用來協捕獵物的海東青,為雕類中的一種。康熙帝曾寫過一首名為《海東青》的詩,對這種猛禽大加贊賞:「羽蟲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數海東青。性秉金靈含火德,異材上映瑤光星。……」當時,南苑一處地方名為晾鷹台,是康熙帝檢閱八旗,比武較箭之地。鷹是滿族人出獵時必備之物,允祀以此呈獻皇父,是藉以博取歡心,而絕不會故意送上殆斃之鷹,自招重罪。
殆斃之鷹很容易被理解為喻比康熙帝垂老多病,行將離世。為此,康熙帝惱怒到極點,以致「心悸幾危」。他除去怒罵允祀,公開允祀於二廢太子時所奏「妄言」並予痛斥外,還說出「朕與允祀父子之恩絕矣」這種絕情之語。
允礻乃被復立為太子後,允祀為群臣所擁戴這一問題,仍使康熙帝備傷腦筋,「數載之間,極為郁悶」。二廢太子中反太子派出力甚多,這更使他擔心允祀將會進一步提高威信,成尾大不掉之勢。
康熙帝對此亦不諱言。他在斃鷹事件發生後說:「此人(指允祀)黨羽甚惡,陰險已極,即朕亦畏之。」
我個人對老八政治道路上的轉折事件,「斃鷹事件」,堅持認為絕對不是老八所為,但究竟是何人所為,我有很多猜測,一,同爭皇位的阿哥,(這裡面又有多個可能性,三?四?十四?),二,曾經因為八阿哥,家破人亡的人。老八在朝內的仇家也不少。三,我甚至認為就是康熙自己所做。
畢竟『斃鷹事件』發生夠蹊蹺,而康熙的處理也可以說極為草率,結合康熙晚年奏摺上頻頻出現的恐懼和無力感,我個人覺得即使不是他設計,也肯定是因勢利導。
--------------------------------
很久沒有寫關於《步步驚心》的題外話,總想讓它在自己心中塵埃落定,而且很多東西到現在,對文中的主人公來說,不管怎麼說,都是一種殘忍。我曾經在下部剛開始時寫過一篇洋洋灑灑地說八的文章,但如今讓我再去說他,我不忍心。
所以只能拿心愛的十四開刀了,誰叫你現在正春風得意馬蹄急呢?如今說你我下得了手!
這篇文章中,男子和女子是一個對立統一的世界,說他們對立,是因為我在男子身上賦予了更多現實的殘酷和人心的復雜,而女子,我卻讓她們成為了溫情夢幻的角色。
這篇文章中任何一個看上去很好的男子都經不起推敲。除了老十以外,我只有對老四是正面直寫他的殘忍,他的陰暗,而其他人,包括八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我都是採用的隱筆,關於老八,我現在不忍心去分析,所以來說一下十四。
我在想看文章的女孩子是否在十四為若曦在雨中跪而感動呢?呵呵,這一幕的確看上去溫情無限,但有沒有主意到前後曾經發生了什麼?
具體細節我自己有點模糊,我願意帶著有疑問的朋友回顧一下這幾個地方(上部太遙遠了,我自己都模糊了,所以只講下部)
一,若曦在康熙五十二年的三月份將老八給她的鐲子給了十四,拜託十四還給老八,十四是什麼時候給了老八呢?他一直沒有給,直到六月份,(此處時間推斷,我沒有明寫,但是通過良妃過世的日期,大家可以推斷。)老八自己撞破,他才給了老八,老八一怒之下砸了個粉碎。
這是一件很值得玩味的事情,將近三個月的時間,十四難道竟然找不到任何一個機會還鐲子嗎?然後再看十四之後的反應,他是躲著若曦,直到若曦自己說了,不要往心裡去,他才算撂開此事。
二,我們再看看若曦罰跪時,十四的經典表現和之後的結果。首先看十三被監禁時,十四當時的一番舉動。
康熙看著阿靈阿和揆敘,極其冰冷地說:「實情究竟如何?」阿靈阿和揆敘一時舉棋不定,十四阿哥猛地站起,上前幾步磕頭道:「據兒臣看,此事應非四哥所為!四哥心性寡淡,常在府中參禪念經,平日又最是孝順體諒皇阿瑪心意!絕不會做出如此大逆皇阿瑪心思的事情。」
十四當然不是為老四求情,此處固然是十三對老八黨的一個威脅,是兩種斗爭妥協的結果。可是十四阿哥地「猛然站起」,說了這幾句話,卻是大對了康熙心思。什麼心思?康熙最怕最恨的是什麼,是兒子奪位和兄弟相殘,十四這幾句露著溫情的話,讓此時的康熙如何想?這里大家可以參照老八的斃鷹事件中康熙所說的那段帶恨帶痛的話。
可以說在這場秀中,十三的機變和十四的機變都是一流,只不過一個是犧牲自己保全老四,一個卻是為自己博取歡心。因為我相信如果十四不是猛然站起,老八肯定會自己發話,對十三和四做一個妥協。
有了這一幕的鋪墊,我們再看十四為若曦跪,是否可以多一層理解?我通過他自己的口強調了隻字未提若曦,只講了十三哥,當然一方面是堂堂阿哥怎麼能為一個女子如此,但更重要的,十四心裡估計已經衡量過了,他的這步棋,走得妙到極端。我刻意文中安排了一幕讓李德全故意命王喜把若曦罰跪的原因散布出去,並且因此挨打,一則是此時的康熙在儲位繼承上處於膠著狀態,他需要一個試探,二則其實是在提醒讀者這裡面有鬼,請大家留心。
我側靠在榻上,細細琢磨著王喜的話,『泄口風是我師傅准了的』,那就是康熙准了的,可康熙為何如此?為何要讓各位阿哥特意知道我為何被罰?還未想出眉目,聞得院門『吱呀』聲,緊接著『篤篤』敲門聲。―――――文中就是這么一筆,我沒有再寫,因為若曦不明白我怎麼能寫?但是這是給讀者一個提示。
然後緊接著,十四得到了什麼?文章中的原話我懶得找了,但是十四從此風生水起!康熙願意把事情交給他辦,願意仔細觀察他的表現,這一切就是機會。
但是這一切不是若曦能看到的,能理解到的,我用第一人稱,我明面上只能這么寫,若曦真正對十四有所驚覺,是在這一幕。
三,正在胡思亂想,忽聞得人語聲,忙快速閃到側牆後躲起。不大會功夫,聽到腳步聲停在了宮門前。十四阿哥的聲音,「這地上的翠竹不象是人隨手丟棄的,是特意擺在這里的。」半晌沒有聲音,八阿哥淡淡說:「竹葉上露珠還在,看來她剛去不久。」十四道:「哪個私下受過娘娘恩惠的人放的也未可知,她如今不見得有那個心。」
十四為何如此說?不過這樣也好。寂靜無聲中又過了半晌,聞得十四說:「八哥,昨日剛在娘娘墓前久跪,今日又悲痛難抑,娘娘地下有知,定不願你如此以至傷了身子。」靜靜過了會,八阿哥長嘆口氣,道:「回吧!」
兩人腳步聲漸去漸遠,寂靜中,我又站了一會,轉到門口,默立半晌,慢行而回。
此處我用了一個反問質疑十四,十四為何如此說?但我沒有把若曦的心理活動直接描寫出來,而是通過後面一個,「默立半晌,慢行而回。」表達了此時若曦的萬千思緒。
但是在草原上,我用若曦和十四之間的一個玩笑,把若曦的心思挑了出來,若曦說十四是狐狸,惦記著農夫的雞,十四面色立變,他怕什麼?怕的不僅僅是若曦,還有老八。
所以到斃鷹事件發生時,若曦會懷疑他,前文一步步的伏筆都推向了那個懷疑。
關於十四有很多隱筆,比如還有送梅花那一幕,以及他刻意在老四面前的一些舉動,但是我實在懶得一點點去分析了。我這里寫了這么多東西,只是想告訴不停地質疑若曦,質疑若曦和老八之間感情的人,我想問一下,關於十四的這些你可看明白了?如果你看明白了,那麼我關於老八的隱筆,你也應該懂了,質疑實在沒有必要。如果沒有看明白,這就算是我的答復,答案全在文章中,很多的隱筆。因為如今我很心疼老八,我不忍心對他的一點點如同這樣去分析,我以前曾經約略說過一次,但那是很早以前,估計很多最近追文的朋友都錯過了。以後等文章塵埃落定,也許我會願意和大家探討這個話題。但現在除了十四這個春風正得意的人,我對誰都不忍心。
但是我寫了這么多,不是說否定十四,我只是想說,人心太復雜,而這些阿哥們的心思更復雜,他們沒有單純的情愛,十四不是沒有回護若曦的心意,可是他心裡更有一些計較衡量目的。
我很慶幸的是,喜歡老四的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老四的理智清醒,所以我文章後面一幕幕明寫的老四的壞,估計不會招來多少罵聲。不過也不是很有信心了。
還是我老早說過的話,這篇文章里的男子,沒有誰比誰更干凈,他們都是帶著現實的殘酷,所以我尤其心疼這篇文章中的女子,她們是一種干凈的存在和執著的存在。(嗯,若曦先刨出在外吧!)
我最敬佩八福晉明慧,最感佩玉檀,最同情綠蕪,最可憐若蘭,對十福晉明月最筆下留情,對敏敏只有一聲祝福。
可以說我對女子的寫法和對男子的寫法剛好相反,男子明著寫好的時候,一般都是另有一層甚至多層意思,可女子,我即使在寫她們壞的時候,你如果肯再多想一層,那更多的是無可奈何和同情。
這篇文章我對若曦感情的刻畫也許只花了20%的功夫,我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每個人物的性格和心態上,愛情只是生活中一個很小的部分,明寫,暗寫,只為了我心裡想要講述的故事和一個個我認為真實的人物。
如果你緊緊揪著一段感情不放,如果你是喜歡老八的,那你沒有看懂我文章中的老八,他的喜怒悲歡。他不是瓊瑤劇中的男子,他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掛心,若曦這一段感情在他心目中的地位絕對沒有你想的重,因為真正的感情,值得珍惜的感情不是若曦對他這樣的。他自己都可以揮手拍開若曦的手,從此不聞不問。可以說這才是我心目中的老八,你既無心我便休!他若婆婆媽媽,纏纏綿綿的,那不是老八,那是馬景濤在台灣劇中塑造的角色。
至於說道若曦在老八心目中究竟在個什麼位置,文章以後會交待得一清二楚。
今天索性再多寫一點,我好象看到有朋友說,八福晉對姐姐若蘭都沒有怎麼樣,讓她在佛堂安穩念經,如果若曦進門,又怎麼會對付若曦?
呵呵,感謝你的細心閱讀,因為你是用我的文章來質問我。若曦在貝勒府一共呆了半年時間左右,老八隻在若蘭那裡過了一夜,照這個比例推斷是一年兩次,而且從若蘭對老八的冰冷態度,只怕會每況愈下。八福晉在這個若蘭絕對算得上是受冷遇的表面現象下,勉強相安無事,可是也發生了砸琉璃屏風,以及有點唆使弘旺的事情,就是若曦和明月那場打架,如果明月這個楞頭小姑娘不知道自己姐姐對若蘭的厭惡,只怕也不會行事如此囂張,敢罵若蘭,堂堂的一個福晉。但是讓我們想像一下若曦進府的情況,老八對她會如何?說的不那麼色一點,我們就一個月兩次吧!可這恐怕已經對明慧而言是絕對不可能忍受的了,絕對!明慧的性格,大家看到現在估計也有幾分了解,她精明不下王熙鳳,看她在老八病的期間治理整個家庭的手段,頗有些王熙鳳管理賈家的派頭,卻絕對比王熙鳳做得更好,因為當時的八貝勒府可比賈家更混亂,更復雜。她比王熙鳳還厲害的一點是她讀書識字,從小是在外祖父的膝頭聽著整個朝堂上變幻莫測的風雲,聽著愛新覺羅征服中原的故事長大的姑娘。她的外祖父是順治的堂哥,立下了很多戰功,而且順治當年因為此人的才德,曾想把皇位傳給他,而不是傳給年幼的孩子,後來據說是被孝庄阻止了。明慧如果和若曦斗,究竟誰會勝利?俺不知道呢!
其實這點可以說是後來話,關鍵的問題不是她們如何斗,而是老八對這兩個人究竟會持什麼態度,因為中國有句古話是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個有能力的男子絕對是可以管理好一個家庭的,比如王熙鳳,如果換成的男子是冷麵郎君柳湘蓮,任她有幾重手腕,只怕都得收斂著,可遇見的是賈璉,那隻能說尤二姐命苦了!嗯,嗯,小三你在胡言亂語什麼?我扯得有些離譜了,但就是這么一個道理,老八手段魄力都是有的,可他卻有更重要的利益牽扯,王位!所以……反正我文中也交待了的,不說了!
看了瑟瑟的話,某人猛然驚覺,我這回居然把十四黨給擺了一通,唉!懺悔,懺悔!不過,還是那句話,這樣的十四才是真實的,值得人喜歡的,瑟瑟,就如你所說他若真一味按照心中喜好行事,那就是任我行了。老四,不是我現在不說,而是我文章里已經要說他了,所以這里就忍住了。象紫天,四爺黨,鴨丫丫,這些個堅定的四爺派,都是心理素質超級好,偶不怕他們承受不住。
說道若曦對十四的拒婚,四爺黨估計是好好好!八爺黨對此女已經很不屑了,基本懶得搭理。十四黨一片迷惑,我這里還是用原文中的句子來說事情:「我手簌簌直抖,身子發顫,拼盡全身力氣磕頭道:「謝皇上聖恩,奴……奴婢……願……願……」四阿哥、八阿哥的面容交錯在腦里閃過,『意』字卡在喉嚨里,無論如何也說不出」
此處我用了一句四阿哥,八阿哥的面容交錯閃過,老四好理解,老八卻的確是有些復雜,純粹從感情角度出發,有些經歷的人恐怕能明白一二分,這個不是愛情的問題。這里從理智層面來說,看看上面若曦對十四一步步的認識,此時的十四對若曦而言,早已不是那個草原上斗氣的男子了。
其實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我一直最愛十四,從文章一出場開始,我就喜歡迷戀這個少年,如果此時換成是我,頭肯定早點個象個撥浪鼓了。我總覺得和此人在一起日子過得比較有滋味。
對老四和老八,我本人還真沒感覺,這兩個人哪個都不適合嫁。不過整本書里,我為老八哭了好幾次,很多時候都是邊哭邊寫,真正的心疼無奈,那種感覺讓我一直延續到現在,聽不得別人說老八的任何不好的話,因為我眼中,他的選擇他的堅持也很艱難,他在彼時,能做到那樣已經是盡力。對老四,好象只為他掉過一次眼淚,但我尊敬自己文章中老四。
十三對我而言太高了,此人修養太高,偶走不近,就這么遠遠看著吧!
希望被您採納!
㈢ 求《步步驚心》作者桐華自己對《步步驚心》作品及人物的分析解讀 只要是桐華分析的,不管分析誰都要啊!!
八阿哥
(這是我很心疼的一位啊)八阿哥因為母親在後宮地位很低,所以從小到大都是很不被康熙看好的一個阿哥,所以他不甘心,他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他想站上皇位。為了成就自己的野心,他拉攏了9,10,14這幾位好兄弟,娶了自己當時並不愛的明慧。愛上若蘭之後,他發現了若蘭心中另有所愛,可是他從不強人所難,這就有他極好的修養與風度。後來愛上若曦(我懷疑愛上若曦和若蘭是有關系的,又也許他搞慣心機,所以比較喜歡單純陽光的女孩吧,他愛上若蘭時若蘭是燦爛的,愛上若曦時若曦也是單純快樂的) 可惜他在愛情親情里都摻雜了自己的野心,這也是若曦離開他的內在原因,他不願意為美人棄江山(這個我表示理解)……到後來13的軟禁都和他有關系,他拉幫結派也讓康熙越發討厭他,結果他就這么不善而終。他最後才發現明慧的好,可惜,人不長久
附:(桐華的話:若曦於八爺而言,在砸鐲子後,其實就是浮雲了……
鳳血鐲的原因:鳳血是我編的(現實中沒有鳳血玉……)鳳血二字是老八心願的無意識表露,老八廣結天下文士,讓三個兄弟全力支持,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必是早有打算,慢慢圖謀,若蘭是他看上的女子,他在選則表達愛意的飾品時,自然無意識地流露了他的雄心和深情:我用天下討你歡!
八爺最喜歡的茶是日鑄雪芽,芽細而尖,遍生雪白茸毛,產地是浙江會稽山,盛於宋時的文人墨客,康熙時被列為貢茶,這茶我沒喝過。為八爺選這個茶,只是因為這個名字,名字美麗到極端,可日出雪化,空留淚痕,看似的美麗原是一場不能長久的悲傷,當時就覺得還能有比這更美麗悲傷的茶嗎?
十四阿哥。
十四阿哥心機很淺,他比較年少,所以有他的輕狂和情長。他對八阿哥是死心塌地的義氣,他願意一心一意幫助他的八哥登上皇位,即使他是大將軍王,即使康熙那麼那麼看重他。他對若曦是有喜歡的,畢竟一起長大,而且若曦在古代太特別了,也漂亮,當然很喜歡她,但是礙於八哥,礙於若曦的心,他願意永遠好好的做她的好朋友,他在乎他在她心中的分量。
他抱著病重的若曦,看著她死去,他的內心是最痛的吧。他很悲催的一點是 康熙,德妃死時他都沒能見上最後一面,而且他一直活到了乾隆時期(這一點很不幸,也幸運)不幸在他見證所有好兄弟的離去。而且身為大將軍王,本志在沙場,卻無奈守著皇陵過一生,理想永不實現。然而,也難得的平安安定的過完一生。
十三阿哥(;來自桐華)
幽禁前的十三象高空的鷹,他羽翼扇起的風吹過你,你感覺到他的美妙,但他卻絕不會為你駐留。幽禁後,他被折斷了雙翼……
1.史冊說他詩文皆工,精擅琴笛,曾隻身殺虎。所以《步步驚心》中表徵他的是笛和匕首。我不想用意氣風發形容年少的他,因為我總覺得他從沒想過奪嫡,他的神態應該是帶著幾分看透的瀟灑淡然。若一群貴胄騎馬過斜橋,惹得滿樓紅袖招,他一定是唯一會對路人善意回笑的一個,令人猜錯了身份。
2. 有一種男人,像高空的雕,你追隨著他的身影,被他帶起的風割傷了,割痛了,他卻一無所覺,不是他不夠聰明,只是他的天空太遼闊,他愛的是浩大的風。十三阿哥就是如此,敏敏傷了,綠蕪傷了,一個以最濃烈的姿態呈現,一個默默縮在暗影中,可不管哪個,他都依舊毫無牽掛,磊落自然。
13太難寫了 他是個奇葩,他瀟灑,磊落,義氣,文武雙全……什麼都很好……哎
四阿哥
(桐華:四爺愛喝的太平猴魁,色澤蒼綠,蘭香高爽,有山野猴韻,茶中魁者。為四爺選此茶兩個原因,一是此茶特色,蘭香野韻茶魁,二是因為太平二字,寓意帝心唯太平。此茶不是我編的,但……是穿越的,康雍時還不存在。05年起,就有網友寫信告訴我此事,我也猶豫過,想換成六安茶,但覺得唯此茶才合適
從2005年起,就有人好奇地問四爺喜歡的水澤木蘭究竟是什麼花,我一直沒回答。其實,世間本無此花,這是我編的花。木蘭取自離騷,但當時總覺得還少了一重意境,所以添成了水澤木蘭,加了一重清冷孤僻。就如只說蘭花,並無太多情感含義,但若說深谷幽蘭,則立即把花中隱士的風姿托出。
若曦和四爺的問答。當時考慮的每個回答都有原因在裡面。比如討厭毒日頭,這個回答是因為老四很重視農桑,毒日頭很傷農。不喜飲酒是他性格自製,在書中恰好與十三喜歡飲酒形成對比。喜歡狗,不喜貓,則強烈表明此人對忠誠和長情的要求,不能象貓一樣誰家有好吃的就去誰家。
)
四爺對若曦是一片真心,對13也是一片赤誠。可是四爺在皇位爭奪上是十分冷酷,用盡心機的
為了皇位,他也算不遺餘地,(對德妃對14的偏愛也是他心頭一個打擊)。
他是個好皇帝,可是對8,9,他們的打擊是巨大的,殘酷的,。這些在雍正整治貪官污吏那時的措施就很有對應了。 沒辦法,雖然對於若曦和四爺的愛情狠狠地感動,可是這裡面就他一個「贏家」所以對他這些感慨比較多。他自有它自己的一番情操,一番真心。可惜若曦死後,其他阿哥都被整死後,他應該是無限孤獨吧……
九阿哥 和 玉檀
玉檀對老九一片痴心,九對玉檀純粹利用。直到13遞了玉檀的血書之後他感慨的一番玉檀的好……玉檀死的很慘,她是個極其可愛的女子,敢愛敢恨,敢於付出,也十分機靈,重情。至於老九是出了名的毒蛇,機關算盡,最後一直不放棄要拚死對抗的也是他。哎
十阿哥和明玉
這是對歡喜冤家 我看他們的結局是書里最好的一對
即使被流放,但是他們一直安定的生活在一起
明慧
這個女子太豐富,太厲害,不是隨便說得完的
她敢愛敢恨,智勇雙全,她的智慧是很多男而不及的,他的膽識也是男兒不及的。
她愛他,死心塌地的為他好。她不顧一切要嫁給他
是的,她吃醋,她拚命吃若蘭和若曦的醋,可是她也願意讓若曦進門「霸佔」八爺,只為了八爺能夠快樂一點
她一直在八爺最艱難時陪伴著他,為他料理府中所有的事務,在康熙故意要打壓八爺時,體面地把所有的笑話變成了他人的無知
她願意勸八爺寫下休書,只為了不為難他,讓他過的好一點,然後自己葬身火花,永駐他的心頭
㈣ 步步驚心 桐華 請問誰有桐華寫的《步步驚心》里每個人物的分析
步步貼吧里有 八阿哥的寫的不多 但是桐華分析的真的很好 看了之後對步步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㈤ 步步驚心 人物分析
馬爾泰·若曦/張曉
主演判詞卡貼(15張)
嗔痴恨念二十載,寸寸相思都成傷。
春夏秋冬三百年,步步驚心皆是殤。
愛新覺羅·胤禛
蓮花池中戲蓮花,木蘭簪頭笑木蘭。
帝王座上坐帝王,兄弟劍下殺兄弟。
九重三殿無親友,皓月清風不解語。
此生愛恨皆已逝,唯有相思長相依。
註:
胤禛的判詞中化用了雍正的詩《花下偶成》,全詩為:
對酒吟詩花勸飲,花前得句自推敲。
九重三殿誰為友,皓月清風作契交。
愛新覺羅·胤禩
經緯才不淺,乾坤志已深。
只因痴心重,情多累美人。
世事已難料,天道豈可循。
一朝落子誤,禍福旦夕更。
幸有結發在,暮鼓伴晨昏。
十三阿哥 胤祥
愛新覺羅·胤祥
林下少年高士姿,鬢染秋霜人未老。
未負兄弟負紅顏,未負知己負自己。
愛新覺羅·胤禎
桃花樹下桃花淚,帝王冢前罵帝王。
白頭翁拭將軍劍,龍泉水映淚雙行。
愛新覺羅·胤禟
醉卧紅綃戲美人,笑倚屠刀罵帝王。
縱使萬罪都加身,寧做鬼傑不願降。
愛新覺羅·胤礻我
念青梅竹馬,恨錯點鴛鴦。
嘆一生起伏,惜結發思情。
康熙
步步驚心帝王路,寸寸皆傷父子情。
馬爾泰·若蘭
青梅竹馬約,紅塵不得伴。
死生契闊盟,忘川河畔見。
郭絡羅·明慧
錦綉叢里卧鴛鴦,身相近,心相遠。
烈火焰中飛鳳凰,身相遠,心相近。
郭絡羅·明玉
少時為君妻,悲喜皆相疑。
晚來風雲起,生死不相離。
蘇完瓜爾佳·敏敏
皓月非良緣,寒星是佳偶。
玉檀
雪中情,夢里身。
魂斷處,永不悔。
綠蕪
才色詩書冠京華,身世浮沉不自嗟。
縱使王孫心有意,廟堂江湖存高下。
奈何情深緣且淺,十年晨昏彈指剎。
如今始信書上事,紅拂綠珠不曾假。
㈥ 步步驚心的人物形象
馬爾泰·若曦
現代職業女性,充滿時代感,獨立自主,有心思,俱眼界,善觀人眉眼,聰明醒目,會權衡利害,帶點現代人的現實,是個白領儷人,職場打混三年,和男朋友爭吵分手時遭遇意外,穿越到清朝康熙年間。初到古代表現比較莽撞大膽,但憑現代豐富知識,敏銳和細膩的觀察及揣摩,加上對歷史了解,屢次讓她化險為夷,並藉助若曦的小女孩身份,以嬌俏靈動作為掩護自保,心思謹慎,凡事步步為營,在八王府及入宮後,摸透了周邊環境,處事越發周詳,冷靜,不輕易得罪人,也不輕易被表面現象蒙騙,是個既理性又感性的女人,重友情,講義氣,在朋友遇到危難時,會不惜捨命維護。
愛新覺羅·胤禛
冷靜而內斂,心思深藏不露,有一顆火熱的心,但寧願藏在冰冷的面孔之後。喜歡寧靜的事物,享受孤獨,他不輕易相信人和接受人,一旦接受,就會永遠放在心裡守護,不管是對兄弟還是對愛人。同時,他有著帝王應有的冷酷和現實,也有天生對國家和權利的渴望。
愛新覺羅·胤禩
清風和月,溫潤如玉的皇子。因為母親身份的低下,自小就有著自己的算計,也成就了八面玲瓏的做事風格,處處與人為善,但也處處算計。對於愛情有著浪漫的沖動,痴情,但仍不敵對權力的渴望。可以說,他一生最為悲情,想要得到權力卻在最後功虧一簣;想要得到若蘭卻得到了若蘭的終生怨恨;想要得到若曦卻在得到後被若曦放棄;在明白自己心意誰屬時,卻失去了無私真愛的嫡福晉。數十載走過,兩手空空,不過一場鏡花水月。
㈦ 《步步驚心》(小說)里的人物
電視劇《步步驚心》拍出來了,看了看,是比那個宮拍的好多了,宮看起來實在是太垃圾了
㈧ 《步步驚心》里桐華說文中的男的是泥做的,沒看懂,求桐華的人物解析~
汗,這話不是紅樓里的嗎,你說要人物解析,那麼多人,你要哪一個d?那一方面的
㈨ 步步驚心的人物分析
給你桐華的判詞,也相當是她對人物的分析吧
人物判詞
馬爾泰·若曦
嗔痴恨念二十載,寸寸相思都成傷。
春夏秋冬三百年,步步驚心皆是殤。
愛新覺羅·胤禛
蓮花池中戲蓮花,木蘭簪頭笑木蘭。
帝王座上坐帝王,兄弟劍下殺兄弟。
九重三殿無親友,皓月清風不解語。
此生愛恨皆已逝,唯有相思長相依。
註: 胤禛的判詞中化用了雍正的詩《花下偶成》,
全詩為: 對酒吟詩花勸飲,花前得句自推敲。
九重三殿誰為友,皓月清風作契交。
愛新覺羅·胤禩
經緯才不淺,乾坤志已深。
只因痴心重,情多累美人。
世事已難料,天道豈可循。
一朝落子誤,禍福旦夕更。
幸有結發在,暮鼓伴晨昏。
愛新覺羅·胤祥
林下少年高士姿,鬢染秋霜人未老。
未負兄弟負紅顏,未負知己負自己。
愛新覺羅·胤禎
桃花樹下桃花淚,帝王冢前罵帝王。
白頭翁拭將軍劍,龍泉水映淚雙行。
愛新覺羅·胤禟
醉卧紅綃戲美人,笑倚屠刀罵帝王。
縱使萬罪都加身,寧做鬼傑不願降。
愛新覺羅·胤礻我
惜結發思情,嘆一生起伏。
恨錯點鴛鴦,念青梅竹馬。
康熙
步步驚心帝王路,寸寸皆傷父子情。
馬爾泰·若蘭
青梅竹馬約,紅塵不得伴。
死生契闊盟,忘川河畔見。
郭絡羅·明慧
錦綉叢里卧鴛鴦,身相近,心相遠。
烈火焰中飛鳳凰,身相遠,心相近。
郭絡羅·明玉
少時為君妻,悲喜皆相疑。
晚來風雲起,生死不相離。
蘇完瓜爾佳·敏敏
皓月非良緣,寒星是佳偶。
玉檀
雪中情,夢里身。
魂斷處,永不悔。
綠蕪
才色詩書冠京華,身世浮沉不自嗟。
縱使王孫心有意,廟堂江湖存高下。
奈何情深緣且淺,十年晨昏彈指剎。
如今始信書上事,紅拂綠珠不曾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