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魯迅作品中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阿Q,孔乙己,祥林嫂,閏土,涓生,魏連殳,高老夫子,魯四老爺。
② 魯迅作品中的人物
狂人日記,藤野先生,朝花夕拾,阿Q正傳,孔乙己
藤野先生系魯迅在日本學醫的老師,為人正直,待人真誠,無分國界種族,是魯迅在日本唯一依靠的人
朝花夕拾的意思是早上開的花直至傍晚才摘,寓意魯迅在晚年回憶童年的事,雖然是寫魯迅的事,但因那正直社會動盪時期,書中的事的發生都跟社會
民生有關
阿Q正傳講的是一個秀才落榜之後傻了,一直不知到自己的姓名,後來遭殺身之禍,臨刑畫押時就隨便寫上一個Q字便了結了
孔乙己也是一個因名落孫山受不了打擊的頗有才氣的秀才,喜歡喝酒和吃花生,常欠人錢,最後就在一間破廟的角落裡美夢中死去……
③ 魯迅筆下的典型人物有哪些
1、阿Q、
阿Q是魯迅創作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的主人公。阿Q是貧苦農民,受盡剝削壓迫。他原以為革命就是造反,痛恨它,但當看到統治者在革命面前驚慌失措時,便要求參加革命,最終阿Q被殺。
2、祥林嫂
祥林嫂是魯迅小說《祝福》中的人物;辛亥革命前,早寡的祥林嫂聽說婆婆要把她賣掉,連夜跑到魯鎮,來到魯四老爺家幫佣,因不惜力氣得到太太歡心。不料又被婆婆把她搶走與賀老六成了親。賀老六忠厚善良,為湊錢還債累病而死,兒子也被狼吃掉,於是祥林嫂又回到魯四老爺家。她怕死後閻王分屍,把一年工錢拿去捐了土地廟門檻坎。當她在祝福晚上興沖沖端出供品時,魯家大加責罵並把她趕走。在一個祝福之夜,她死在了漫天風雪中。祥林嫂是舊中國農村勞動婦女的典型。
3、孔乙己
小說描寫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舉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體不勤、窮困潦倒,在人們的嘲笑戲謔中混度時日,最後被封建地主階級所吞噬的悲慘形象。篇幅不長,但是深刻揭露了當時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質,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意義。
4、阿長
阿長,漢族人,1860年出生於浙江紹興東浦大門,魯迅稱她為長媽媽,是浙江紹興東浦大門人。她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從長媽媽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魯迅對底層勞動人民的感情:她既揭示他們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頌他們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5、閏土
閏土,魯迅小說《故鄉》中的人物,現實原型章閏水。作者在文中著力塑造了閏土少年和中年的形象,給予了對勞動人民深切的同情。閏土成為中國小說中的典型農民形象。同時,《閏土》也是青年影視演員秦一銘所創作的一首歌曲的名字。閏土有著封建的思想和較強的等級觀念,對他魯迅先生還是有同情感的,且同情大於批判。
④ 論述魯迅小說的人物形象
1、孔乙己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封建科舉制的殉葬者形象。孔乙己是一個善良而誠懇的知識分子,然而被封建思想所毒害。
他從科舉的階梯上跌落下來,又不屑於同勞動者為伍,成為不上不下的「穿長衫而站著喝酒的唯一的人」,因窮而偷,由偷而被打斷腿,最後悲慘地被黑暗社會所吞沒。
孔乙己被封建意識腐蝕,完全喪失了自我意識,沒有覺悟。不思振作,到了無可救葯的地步,作者魯迅雖寄以無限的同情和哀憐,但不得不把他作為封建科舉制的殉葬者而沉痛鞭撻。
2、狂人
《狂人日記》中的「狂人」——最先覺醒的叛逆者,革新者形象。「狂人」實際上是一種象徵性的文化性格符號,是作者魯迅運用雙層建構的特殊藝術方式塑造的具有「雙象性」特點的藝術形象。
《狂人日記》中的「狂人」,一方面的確有著生理和心理病態,是一個受迫害致狂的精神病患者。
另一方面,「狂人」又是一個叱吒風雲的反封建的「精神界戰士」、獨醒的清醒者。
兩種層次的藝術形象在「吃人」這一核心點上互相扭結,互相依存,互相滲透,形成藝術疊影,將「病狂」和「清醒」統一起來。
⑤ 魯迅作品中的人物及其性格介紹
1、阿Q
《阿Q正傳》中的阿Q——中國國民劣根性的典型代表,他的性格是充滿著矛盾的。魯迅後來曾經說過:阿Q「有農民式的質朴,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
一方面,他是一個被剝削了勞動的很好的農民,質朴,愚蠢,長期以來受到封建主義的影響和毒害,保持著一些合乎「聖經賢傳」的思想,也沒改變小生產者狹隘守舊的特點。
另一方面,阿Q又是一個失掉了土地的破產農民,到處流盪,被迫做過小偷,沾染了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
阿Q性格的某些特徵是中國一般封建農村裡普通農民所沒有的,即瞧不起城裡人,又瞧不起鄉下人;
從自尊自大到自輕自賤,又從自輕自賤到自尊自大,這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這樣典型環境里典型的性格。出現在阿Q身上的「精神勝利法」是其最為典型的性格。
2、閏土
《故鄉》中的閏土——為苦難的生活現實和森嚴的封建等級制度碾碎了的農民的典型形象。作者藉助於三個對比,透過肖像、衣著、心理、神態、語言、動作等方面的描寫,刻畫出前後兩個不同時期里閏土的不同形象,展示了中國農民的多災多難、凄苦悲涼的不幸厄運。
少年閏土:健康、活潑、天真、勇敢、機智、無憂無慮、聰明伶俐,且飽含著生命力。而三十年後,閏土變得呆滯、麻木、沉默、遲鈍、早衰、自卑。
3、華老栓
《葯》中的華老栓——中國20世紀初長期生活在封建統治者「愚民政策」下既勤勞善良又愚昧麻木的無知、落後的民眾形象。他勤勞、善良、儉朴,生活十分艱辛,地位低下,蓋的是「滿幅補釘的夾被」,「兩個眼眶,都圍著一圈黑線」還要對客人「笑嘻嘻的」。
為了給兒子治病。不惜拿出長期辛勤積攢下的錢;他愚昧、無知、麻木,深信著人血饅頭能治病,為能買到這種「葯」感到「爽快」、「幸福」,只關心著兒子的癆病。
完全對革命者的犧牲無動於衷,對劊子手卻畢恭畢敬;這一形象令人既同情他的處境和悲慘遭遇,又悲嘆他的愚昧落後,從而使人們對封建統治階級愚弄人民的罪惡有了更清醒的認識。
4、父親
在《五猖會》中,魯迅塑造的「父親」形象似乎不近人情,與現實有些出入,主要是為表達主題而設置。
父親利用孩子愛玩的天性強迫孩子背書,使孩子深受打擊,留下心理陰影,從而揭示了封建家長制對於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5、祥林嫂
《祝福》中人物。祥林嫂是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勞善良,朴實頑強,但在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占統治地位的舊社會,她被踐踏、被迫害、被摧殘,以至被舊社會所吞噬。
封建禮教對她的種種迫害,她曾不斷地掙扎與反抗,但並不是為了自由而反抗,而是為了順從封建禮教而反抗,祥林嫂從始至終都選擇了對封建禮教的屈服,最後還是被社會壓垮了。
祥林嫂的悲劇深刻揭示了舊社會封建禮教對勞動婦女的摧殘和迫害,控訴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⑥ 魯迅筆下人物
1、《狂人日記》——狂人
狂人是一個患有迫害狂恐懼症的人,是魯迅塑造的一個典型的思想啟蒙者形象。小說中,狂人異乎常人的思想行為特徵導致了他在生活環境中受到排擠、敵視,被認為「有病」。狂人的怪異言行是徹底而純粹的。
狂人在日記中所敘述的環境缺乏寫實性,卻一語道破幾千年中國封建社會「吃人」的社會本質。作品中的狂人,實際上是一個象徵性的形象。
魯迅明寫狂人的狂態,實際上筆筆觸動的都是讀者思考時代、社會、人生真諦的心弦。狂人不是一般典型性格,他是象徵性的,是整個五四時代先驅者憤激思潮的藝術象徵。
2、《孔乙己》——孔乙己
孔乙己是一個善良而誠懇的知識分子,然而被封建思想所毒害。他從科舉的階梯上跌落下來,又不屑於同勞動者為伍,成為不上不下的「穿長衫而站著喝酒的唯一的人」,因窮而偷,由偷而被打斷腿,最後悲慘地被黑暗社會所吞沒。
孔乙己被封建意識腐蝕,完全喪失了自我意識,沒有覺悟。不思振作,到了無可救葯的地步,作者魯迅雖寄以無限的同情和哀憐,但不得不把他作為封建科舉制的殉葬者而沉痛鞭撻。
3、《風波》——七斤
七斤是毫無民主主義覺悟的落後農民的典型。他是當地著名的見過世面的「出場人物」,甚至於受到眾人尊敬,有「相當的待遇」的。然而他聽到皇帝坐龍庭的消息後的垂頭喪氣,對妻子責罵時的隱忍,遷怒於女兒時的內心郁悶,實際上卻顯示著他是一個麻木膽怯,愚昧鄙俗的人。
4、《故鄉》——閏土
閏土是為苦難的生活現實和森嚴的封建等級制度碾碎了的農民的典型形象。作者藉助於三個對比,透過肖像、衣著、心理、神態、語言、動作等方面的描寫,刻畫出前後兩個不同時期里閏土的不同形象,展示了中國農民的多災多難、凄苦悲涼的不幸厄運。
少年閏土:健康、活潑、天真、勇敢、機智、無憂無慮、聰明伶俐,且飽含著生命力。而三十年後,閏土變得呆滯、麻木、沉默、遲鈍、早衰、自卑。
5、《葯》——華老栓
華老栓是中國20世紀初長期生活在封建統治者「愚民政策」下既勤勞善良又愚昧麻木的無知、落後的民眾形象。他勤勞、善良、儉朴,生活十分艱辛,地位低下,蓋的是「滿幅補釘的夾被」,「兩個眼眶,都圍著一圈黑線」還要對客人「笑嘻嘻的」。為了給兒子治病。
不惜拿出長期辛勤積攢下的錢;他愚昧、無知、麻木,深信著人血饅頭能治病,為能買到這種「葯」感到「爽快」、「幸福」,只關心著兒子的癆病。
完全對革命者的犧牲無動於衷,對劊子手卻畢恭畢敬;這一形象令人既同情他的處境和悲慘遭遇,又悲嘆他的愚昧落後,從而使人們對封建統治階級愚弄人民的罪惡有了更清醒的認識。
⑦ 魯迅的小說孔乙己中的人物形象。
小說《孔乙己》是魯迅先生白話小說的代表作之一,小說題材的選材背景是清朝末期,在魯鎮的咸亨酒店中塑造了孔乙己這一人物形象,通過對孔乙己生活中與周邊人所發生的事情進行了敘述,進而以孔乙己悲劇的人生來反映出封建腐朽制度下封建思想對人們精神的摧殘與毒害。孔乙己作為小說的人物主人公,作者通過對這一人物的生活狀態的描寫,從人物的穿著、語言、神態等的細致描寫,將人物的形象刻畫的可謂是栩栩如生,性格特點格外的鮮明,進而以孔乙己悲劇的人生來影射出封建制度下人情淡薄、思想腐朽麻木的一種生存狀態。
⑧ 魯迅小說的人物信息
中文名: 周樹人 別名: 原名樹人,又名樟壽。字豫山,豫亭,後改為豫才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 出生日期: 1881年9月25日 逝世日期: 1936年10月19日 職業: 文學家,思想家,評論家 畢業院校: 南京路礦學堂,仙台醫學專門學校 主要成就: 領導新文化運動 作品集: 《吶喊》,《彷徨》,《故事新編》 身高: 161厘米 重要事件 : 新文化運動
⑨ 魯迅筆下的人物有哪些
有阿Q、孔乙己、祥林嫂、九斤老太、閏土、壽鏡吾、長媽媽、范愛農、無常等。
1、孔乙己
孔乙己是魯迅小說《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己》是魯迅在「五四」運動前夕繼《狂人日記》之後寫的第二篇白話小說,這篇小說描寫一個沒有考上秀才的讀書人孔乙己,他喪失了做人的尊嚴,淪落為小酒店裡人們嘲笑的對象,從而暴露了當時的社會問題。
孔乙己那可憐而可笑的個性特徵及悲慘結局,既是舊中國廣大下層知識分子認為只有科舉一條出路的悲慘命運的生動寫照,又是中國封建儒家獨尊下科舉制度「吃人」本質的具體表現。
⑩ 魯迅的作品裡的經典人物(三個以上)
藤野先生:1、幫「我」添改講義——認真負責
2、糾正「我」畫的解剖圖的錯誤—回—嚴格要求,循循善誘,親切和藹答,尊重科學
3、關心我解剖實習——熱情誠懇
4、向我了解中國女人裹腳——求實精神
總評:沒有狹隘民族偏見,失學嚴謹,正直熱誠
阿q:阿Q他是一個追求「精神勝利法」的一個人,通常輸家都是自己,但是他就是能夠找到無限的理由來贊同自己才是贏家。他順應時勢而作出他"認為"對的事情,透過了這樣的行為、這樣的想法讓大家覺得他是有存在的價值的,但是有時候想要表現出一個完美的自己他就必須以欺騙的方式來告訴自己自己是存在的,但是這樣表現出的自己卻是一個虛假的、不真實的自己。
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懶惰而又死愛面子。
點評:從孔乙己這一面看,小說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對讀書人的毒害,控訴了科舉制度的罪惡;從民眾這一面看,小說揭示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人們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狀態,社會對於不幸者的冷酷,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封建社會的腐朽和病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