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陳懷民的人物生平
1916年12月25日,陳懷民出生在鎮江市白蓮巷29號,父親陳子祥,母親魏靜誠。陳懷民初名陳天民,參軍後改名陳懷民,意即將來要有所作為,愛國懷民。1932年「一·二八」事變後,他毅然投筆從戎,參加蔡廷鍇領導的十九路軍中的學生義勇軍,在上海吳淞一帶抗擊日本侵略者。1933年1月,陳懷民進入杭州筧橋中央航空學校,1936年畢業後編入中國空軍第四大隊任少尉飛行員,先後參加了保衛華北和捍衛上海、南京的戰斗。
1937年9月,日軍出動300餘架飛機空襲南京,陳懷民駕駛2405號「霍克」飛機,與戰友們一起與敵機格鬥拼搏,擊落敵機1架,擊傷4架。陳懷民被4架敵機包圍,仍奮勇沖殺,最後油箱被敵機擊中起火,迫降長江,鼻骨折斷。1938年2月,日機偷襲武漢,陳懷民隨隊長呂基淳由孝感飛武漢應戰,座機被敵擊中,萬不得已跳傘,腿部負傷。4月10日,他駕機飛台兒庄低空偵察,返航途中與日機遭遇,他孤軍奮戰,以座機撞毀一架日機,自己又一次跳傘成功。幾次死裡逃生,不僅沒有使陳懷民膽怯,反而更鍛煉了他勇敢堅強的性格,堅定了他抗日救國的信心。
1938年4月28日,陳懷民得知第二天要參加激戰,特意回家看望父母。當夜,陳懷民在宿舍寫了一篇近似「遺言」的日記,他說:「在家中,我很想把自己的心情向父母親講講。我怕他們難受,又怕他們為我的安全擔心,故話到嘴邊又咽下去了。我常與日機在空中作戰。打仗就有犧牲,說不定哪一天,我的飛機被日機擊落,如果真的出現了那種事情,你們不要悲傷,也不要難過。我是為國家和廣大老百姓而死,死得有價值。如果我犧牲了,切望父母節哀,也希望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繼續投身抗日,直到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
1938年4月29日,侵華日軍海軍航空兵佐世保航空隊出動飛機36架空襲武漢,欲以空中大捷作為獻給天皇生日「天長節」的壽禮。陳懷民奉命與戰友們駕機迎敵,在武漢上空與敵機展開短兵相接的鏖戰。
陳懷民首先咬住1架日機,一條無情的火舌舔向敵機,剎那間,敵機中彈起火,旋轉著墜落地面。陳懷民一撥機頭,又盯住了另一架敵機。然而,他那出色的戰斗動作引起了敵人的注意,5架敵機發瘋似地撲了上來,猛烈地向陳懷民射擊。陳懷民的戰機多處中彈,難以操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他本可再次跳傘求生,但他看到敵機逞凶一時,不禁怒火中燒,毅然放棄了求生機會,開足馬力,向附近的一架敵機機背高速撞去,只聽「轟」的一聲巨響,兩條火龍翻滾著落向地面。
② 明星哪些是乾縣人
當代
黨政軍
王炳南(共和國第一代外交部副部長,著名外交家);何文治(航空專家,航空工業部副部長);呂劍人(陝西省委書記);陳元方(陝西省委書記);強富朝(南海艦隊政委);習鵬華(63軍副參謀長);劉巨奎(甘肅省軍區政委);徐新榮(渭南市市長);馮西寧(陝西省交通廳廳長);王 鋒(陝西省水利廳廳長);祝新民(國家電網紀委書記);李效民(咸陽市政協主席);強文祥(原陝西省發改委主任,今為黃帝陵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祝春榮(海南省瓊海市委書記(正廳));上官吉慶(寶雞市副市長);張文亮(商洛市副市長);高靜樂(慶陽市副市長)[1]。
院士
李佩成工程院院士。[3]
作家
楊爭光(陝西文壇「五虎上將」之一,著有中篇小說集《老旦是一棵樹》等);程海(陝西文壇「五虎上將」之一,著有長篇小說《國風》等 );史向陽(著有長篇小說《紅瓦樓》等);董生龍(青海作協主席,著有小說集《金黃色的光線》等);史飛翔(著有散文集《為靈魂尋找鏡子》、《紅塵心語》等);黃建國 (著有短篇小說集《蔫頭耷腦的太陽》、《誰先看見村莊》等);張汝意(著有長篇小說《傾斜的黃土地》等);黃光仁(著有《中國乾陵導游》、《唐武則天》等書)。[1]
書畫家
陳天民(兩次獲得蘭亭獎);徐文鵬;亓宏剛(中國書法報社《老年書畫》編輯部主任)。京農(中國文化財富雜志社總編輯)
藝術
馬革順(中國著名音樂指揮家);屈塬(著名詞作家,《天路》作者);商芳會(秦腔名家,被譽為秦腔超女)。
其他
門曉俊(環保宣傳者,獨自騎摩托到西藏);徐黨校(優秀退伍戰士,書法家);馮軍政(寶雞勇救落水兒童犧牲英雄);楊朝陽(玉樹地震烈士);張亞莉(慈善志願者、被青海玉樹學生稱為「西寧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