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大全 > 歷史人物傳記趙雲小說

歷史人物傳記趙雲小說

發布時間:2021-12-18 17:50:27

① 三國歷史!要一些人物傳記,越詳細越好.

劉備(162-223),蜀漢昭烈帝,蜀漢的建立者,漢室宗親,亂世的梟雄。在鎮壓黃巾起義時認識關羽、張飛二人,三人結為異姓兄弟.由於劉備是漢室宗親,所以雖然關羽長劉備兩歲,但仍尊劉備為兄長。鎮壓黃巾後,劉備被封為安西縣令,後因不滿督郵對自己的百般刁難,鞭打督郵後棄官出走。(正史為劉備鞭打督郵)後又投奔公孫瓚,被封為平原縣令。
其後,曹操攻打徐州,陶謙向劉備求救,劉備遂從公孫瓚處借來數千兵馬,又借得將軍趙雲,往徐州救援。此時呂布偷襲曹操的根據地濮陽,曹操不得已而退兵。劉備則進駐徐州。陶謙將小沛城交與劉備。 然後趙雲欲離去,劉備苦苦相留,趙雲答應日後必來投奔。其後陶謙病故,將徐州城交與劉備。劉備遂自領為徐州牧。此後被曹操所敗的呂布前來投奔,劉備讓其居小沛。後來,呂布偷襲了徐州,劉備只能前往小沛。其後袁術派紀靈帶大軍攻小沛,呂布用「轅門射戟」救了劉備。但其後,因張飛和呂布產生矛盾,使呂布攻小沛。劉備只能前往許都投奔曹操。曹操表奏劉備為豫州牧,至此人稱劉備為「劉豫州」。
其後袁術稱帝,曹操動員劉備、呂布、孫策三路人馬攻打,占壽春後劉備前往小沛。其後曹操欲討伐呂布,便聯合劉備一起討伐。呂布得知後立即先攻破小沛,劉備只得逃往曹操營塞。下邳城破,白門樓上,呂布苦苦求僥,劉備只說了一句「公不見丁原、董卓乎」,便讓呂布喪了命。其後,劉備隨曹操一起回許都,卻不願居於人下,以打袁術為借口,向曹操借兵,曹操允之。打完袁術後,劉備立即攻佔徐州。曹操聞訊後大軍攻城,劉備三兄弟失散,劉備隻身逃往河北投袁紹。其後在延津被曹操擊敗,被袁紹派往汝南。
官渡一戰,曹操大破袁紹。劉備自以為許都空虛,便於汝南聯合劉辟一同打許都。結果曹操及時趕回,劉備大敗,只能前往荊州投奔劉表。又因為不願居於人下,一次酒後說了幾句真話,劉表知其意,就讓其前往新野。曹操派兵前來攻打,劉備用計在道旁放火,燒跑了夏侯敦。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曹操此時親率大軍南下,劉備只能逃往江夏。諸葛亮隻身前往東吳游說抗曹,孫權以周瑜為大都督在赤壁大破曹軍,曹兵北還。此後,孫權又將其妹孫尚香嫁給劉備,以促成孫劉聯盟。劉備在這一時期取了荊州南部許多州郡,並佔了襄陽。
210年,東吳大都督周瑜起兵取西川,卻不料中途箭傷發作,逝世在巴丘。龐統此時前來投奔劉備。劉備在權衡了卧龍、鳳雛的軍事能力後,決定帶龐統、魏延、黃忠前往取西川。不料在戰斗中龐統中箭身亡,劉備只得讓諸葛亮入川,並留關羽守荊州。成都城前,馬超加入,並勸降了劉璋。214年劉備遂自領為益州牧,並於其後連克數十州縣,蜀國的版圖初步形成。218年,劉備因兵馬整齊,便起兵攻漢中,欲收東川。定軍山一戰,黃忠因法正之謀,斬殺了曹軍大將夏侯淵。漢中已得,劉備自封為漢中王。
其後,關羽起兵攻樊城,卻不知見好就收,東吳呂蒙趁機用「白衣過江」之計取了荊州,使關羽走投無路,最後在麥城被俘。建業城中,關羽被孫權殺害。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繼任魏王之位,其後廢漢獻帝,建立了魏國。次年,劉備以「漢室宗親」之名在成都稱帝,立國號為「漢」,史稱「蜀漢」,蜀國政權正式建立。
次年,為爭奪荊州,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為借口,出兵30萬攻打東吳。卻不料在起兵前夜,張飛被屬下所殺,屬下投奔東吳。這更堅定了劉備攻打東吳的決心。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陸迅堅守不戰。時過一年,劉備在長江岸邊擺下八百里連營。陸遜趁蜀軍戰義已無之時用火攻,連營被燒,劉備只能狼狽逃走。逃至白帝城,劉備以此為行宮,暫時住下。
次年,劉備病情惡化,從成都招來蜀相諸葛亮,以後事、孤兒托之。見諸葛亮無反意、只願一心撫佐太子劉禪後,劉備方才放心。言訖即逝,終年63歲。

② 三國演義人物傳記500字(趙雲或曹操或諸葛亮)

1、趙雲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後,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

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除此之外,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

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趙雲去世。

2、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卧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占荊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

蜀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

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

3、曹操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瞞,豫州刺史部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奠定了曹魏政權。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

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制」,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獲封魏公,建立魏公國,定都河北鄴城,而後進爵魏王。去世後,其子曹丕稱帝,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4、呂布

呂布(?-199年),字奉先,五原郡九原縣(今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麻池鎮西北)人。原為丁原部將,被唆使殺害丁原歸附董卓,與董卓誓為父子,後又被司徒王允唆使誅殺董卓。旋即被董卓舊部李傕[què]等擊敗,依附袁紹,又被袁紹猜忌,依附張楊。

興平元年(194年),呂布趁曹操攻打陶謙時與陳宮等聯絡而進入兗州,占據濮陽,與曹操血戰兩年,曾使曹操數戰不利,但最終被曹操擊敗轉而去依附徐州劉備。

又趁劉備與袁術作戰時襲取了徐州,與劉備時而和好,時而相互攻伐。期間,以轅門射戟化解劉備與紀靈的爭斗。

建安三年(198年),呂布先後擊敗劉備與夏侯惇[dūn]後,曹操親自出馬征討呂布,水淹下邳。呂布被部下叛變,於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城破被俘,被處死。

5、孫策

孫策(175年—200年5月5日),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孫堅長子、吳大帝孫權長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孫吳的奠基者之一。

興平二年(195年),孫策徵得袁術許可,東渡長江,進攻樊能、於糜,又在當利口襲擊張英。並以曲阿為據點,與揚州刺史劉繇進行決戰,大敗劉繇。

建安元年(196年),率兵進攻會稽王朗和吳郡嚴白虎。建安二年(197年),袁術僭越稱帝後,孫策與袁術決裂;同年夏,被朝廷任命為騎都尉,襲父爵烏程侯,兼任會稽太守。

建安三年(198年),朝廷任命孫策為討逆將軍,並封為吳侯。建安四年(199年),孫策擊敗廬江太守劉勛及劉表部將黃祖。

建安五年(200年)初,在奪取豫章郡後統一江東;同年4月,孫策在丹徒狩獵時為刺客所傷,不久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其弟孫權接掌孫策勢力,並於稱帝後,追謚孫策為長沙桓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趙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諸葛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曹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呂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孫策

③ 我想問一下有沒有關於趙雲的人物傳記讀後感。。。

古人給封號時很看重功績,沒有功績,你即使是公認的武功天下第一,也不能封高官,理由是不能服眾。關羽和張飛受封的時候,分別鎮守荊州和巴郡,一來確實屢獲戰功,而來作為鎮守一方的大將確實需要一個高一點的頭銜,就像今天,你總不能讓一個縣級幹部去管理一個省吧。至於趙雲,一直以來都相當於警衛班班長,沒有什麼重大的戰績——長坂坡救阿斗之類的屬於私事+分內職責。所以歷史上其實並沒有五虎上將,劉備當年只封了前後左右四個將軍,並沒有趙雲,趙雲的最高職位只做到了成都公安局長。後來的所謂五虎上將,是後人出於對趙雲的愛戴自己杜撰的,但是五虎上將中無疑以趙雲的人氣最為火爆。

④ 【緊急】三國演義的十個主要人物傳記

1、劉備:字玄德,蜀漢開國皇帝,涿郡人。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少年織草席為生,後與關羽、張飛於桃園結義為異姓兄弟。

三顧茅廬後,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孫、劉聯合,大敗曹軍於赤壁,又取四郡、進益州、奪漢中,221年在成都稱帝。他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於成就了一番事業。

2、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郡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黃巾起義爆發後,拜騎都尉,參與鎮壓起義軍。此後將漢獻帝迎到許都,被冊封為丞相,把持朝政,在諸侯征戰中統一了北方。220年正月,病逝於洛陽。後人評價他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3、孫權:字仲謀,吳郡富春人,三國中吳國的開國皇帝。208年,孫權與劉備組成孫劉聯軍,在赤壁共同抗曹,擊敗曹操。221年,劉備興兵討伐東吳,孫權在夷陵之戰中擊敗蜀軍。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孫權為人有膽有識,知人善任,他對開發中國的南方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4、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琅琊陽都人,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早年避亂荊州,躬耕於南陽。後來輔佐劉備聯吳破曹,逐漸與吳、魏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蜀漢建立,亮為丞相。劉備死後,他又輔佐劉禪、出師伐魏,因連年征戰,積勞成疾,卒於軍中。

5、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解人,蜀漢五虎上將之一。勇冠三軍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與劉備、張飛桃園三結義,義薄雲天,曾為尋兄千里走單騎,不忘恩而華容釋曹。

219年水淹曹操七軍,降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但終因驕傲輕敵,剛愎自用,敗走麥城,被孫權所殺。

6、張飛:字益德(《三國演義》、《華陽國志》中字翼德),涿郡人,蜀漢五虎上將之一,與劉備、關羽桃園三結義。

張飛粗豪勇猛性情暴躁,愛憎分明,敬重賢士,愛惜英雄,為人粗中有細,他對劉備忠心耿耿,為蜀漢立下了不朽功勛,但因對待屬下粗暴,於221年被部將范強、張達所殺。

7、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智勇雙全,蜀漢五虎上將之一。初為袁紹部將,後投奔劉備。長坂坡戰斗中,曾懷抱阿鬥力戰突圍。孫夫人回吳,又保幼主得脫。漢水之戰,以寡敵眾,大破曹兵,被劉備贊為「一身是膽」。229年壽終正寢。

8、黃忠:字漢升,南陽人。蜀漢五虎上將之一。本為劉表部下中郎將,後歸劉備,並助劉備攻益州劉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黃忠在定軍山一戰中陣斬曹操部下名將夏侯淵,升任征西將軍,劉備稱漢中王後改封後將軍,賜關內侯。次年,黃忠病逝。

9、馬超:字孟起,司隸部扶風郡茂陵人,蜀漢五虎上將之一。因俊秀容貌與獅盔銀鎧的非凡裝束而得名「錦馬超」,有「不減呂布之勇」。輔佐劉備稱帝。於223年1月去世,終年47歲,追謚威侯。有陣中劍術「出手法」流傳後世。

10、周瑜:字公瑾,廬江舒縣人,東漢末年東吳名將,儀表英俊,聰穎過人,人稱「周郎」。208年,孫劉兩軍聯合,周瑜火燒赤壁,大破曹軍。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僅36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器量狹小,見諸葛亮比自己高明,便處處加以暗算,後被諸葛亮三次激怒而死。

(4)歷史人物傳記趙雲小說擴展閱讀: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曹操、公孫瓚、袁術、袁紹、呂布、劉備、孫策、關羽、張飛、諸葛亮等各路豪傑不斷涌現,從群雄逐鹿到赤壁之戰,從魏蜀吳三國鼎立到三分歸一統,波瀾壯闊的三國時代的大幕緩緩拉開。

《三國演義》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去蕪取菁、刪繁就簡,成功地展現了原著的精髓和三國時代的歷史風貌。原著中膾炙人口的段落以及為人們所熟知的故事情節。

都在劇中或以磅礴的氣勢、恢宏的場景,或以抒情的意境、生動的細節,讓觀眾隨著故事情節的推進而贊嘆、感慨、惋惜、落淚;隨著人物命運的演變及悲劇的結局而領悟人生的哲理。

⑤ 求一個歷史人物傳記!急急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889年出生於湖北省黃岡縣一個貧寒人家。他自幼就讀於其父李卓侯執教的私塾,14歲那年告別父母,獨自一人來到武昌報考高等小學堂。在填寫報名單時,他誤將姓名欄當成年齡欄,寫下了「十四」兩個字,隨即靈機一動將「十」改成「李」,後面又加了個「光」字,從此便以「李四光」傳名於世。

1904年,李四光因學習成績優異被選派到日本留學。他在日本接受了革命思想,成為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中年齡最小的會員。孫中山贊賞李四光的志向:「你年紀這樣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氣。」還送給他八個字:「努力向學,蔚為國用。」

1910年,李四光從日本學成回國。武昌起義後,他被委任為湖北軍政府理財部參議,後又當選為實業部部長。袁世凱上台後,革命黨人受到排擠,李四光再次離開祖國,到英國伯明翰大學學習。1918年,獲得碩士學位的李四光決意回國效力。途中,為了解十月革命後的俄國,還特地取道莫斯科。

從1920年起,李四光擔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系主任,1928年又到南京擔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後當選為中國地質學會會長。他帶領學生和研究人員常年奔波野外,跋山涉水,足跡遍布祖國的山川。他先後數次赴歐美講學、參加學術會議和考察地質構造。

1949年秋,新中國成立在即,正在國外的李四光被邀請擔任政協委員。得到這個消息後,他立即做好了回國准備。這時,倫敦的一位朋友打來電話,告訴他國民黨政府駐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他公開發表聲明拒絕接受政協委員職務,否則就要被扣留。李四光當機立斷,隻身離開倫敦來到法國。兩星期之後,李夫人許淑彬接到李四光來信,說他已到了瑞士與德國交界的巴塞爾。夫婦二人在巴塞爾買了從義大利開往香港的船票,於1949年12月啟程秘密回國。

回到新中國懷抱的李四光被委以重任,先後擔任了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全國科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他雖然年事已高,仍奮戰在科學研究和國家建設的第一線,為我國的地質、石油勘探和建設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1958年,李四光由何長工、張勁夫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由一個民族民主主義者成為共產主義戰士。60年代以後,李四光因過度勞累身體越來越差,還是以巨大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預測、預報以及地熱的利用等工作中去。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歲。

⑥ 去哪買古代歷史人物傳記 韓信張良岳飛趙雲李世民劉伯溫之類的

卓越 當當 還有京東 都有網上書城,而且目前是全場免郵費的。你得開通個網上銀行就是。

⑦ 急求三國人物傳記

三國志-魏書一-武帝紀 (五)
關羽亡歸劉備。

八月,紹連營稍前,依沙□為屯,東西數十里。公亦分營與相當,合戰不利。[一]時公兵不滿萬,傷者十二三。[二]紹復進臨官渡,起土山地道。公亦於內作之,以相應。紹射營中,矢如雨下,行者皆蒙楯,觽大懼。時公糧少,與荀彧書,議欲還許。彧以為"紹悉觽聚官渡,欲與公決勝敗。公以至弱當至強,若不能制,必為所乘,是天下之大機也。且紹,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夫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輔以大順,何向而不濟!"公從之。

注[一]羽鑿齒漢晉春秋曰:許攸說紹曰:"公無與操相攻也。急分諸軍持之,而徑從他道迎天子,則事立濟矣。"紹不從,曰:"吾要當先圍取之。"攸怒。

注[二]臣松之以為魏武初起兵,已有觽五千,自後百戰百勝,敗者十二三而已矣。但一破黃巾,受降卒三十餘萬,余所吞並,不可悉紀;雖征戰損傷,未應如此之少也。夫結營相守,異於摧鋒決戰。本紀雲:"紹觽十餘萬,屯營東西數十里。"魏太祖雖機變無方,略不世出,安有以數千之兵,而得逾時相抗者哉?以理而言,竊謂不然。紹為屯數十里,公能分營與相當,此兵不得甚少,一也。紹若有十倍之觽,理應當悉力圍守,使出入斷絕,而公使徐晃等擊其運車,公又自出擊淳於瓊等,揚旌往還,曾無抵閡,明紹力不能制,是不得甚少,二也。

諸書皆雲公坑紹觽八萬,或雲七萬。夫八萬人奔散,非八千人所能縛,而紹之大觽皆拱手就戮,何緣力能制之?是不得甚少,三也。將記述者欲以少見奇,非其實錄也。按鍾繇傳雲:

"公與紹相持,繇為司隸,送馬二千餘匹以給軍。"本紀及世語並雲公時有騎六百餘匹,繇馬為安在哉?

孫策聞公與紹相持,乃謀襲許,未發,為刺客所殺。

汝南降賊劉辟等叛應紹,略許下。紹使劉備助辟,公使曹仁擊破之。備走,遂破辟屯。

袁紹運谷車數千乘至,公用荀攸計,遣徐晃、史渙邀擊,大破之,盡燒其車。公與紹相拒連月,雖比戰斬將,然觽少糧盡,士卒疲乏。公謂運者曰:"卻十五日為汝破紹,不復勞汝矣。"

冬十月,紹遣車運谷,使淳於瓊等五人將兵萬餘人送之,宿紹營北四十里。紹謀臣許攸貪財,紹不能足,來奔,因說公擊瓊等。左右疑之,荀攸、賈詡勸公。公乃留曹洪守,自將步騎五千人夜往,會明至。瓊等望見公兵少,出陳門外。公急擊之,瓊退保營,遂攻之。紹遣騎救瓊。左右或言"賊騎稍近,請分兵拒之"。公怒曰:"賊在背後,乃白!"士卒皆殊死戰,大破瓊等,皆斬之。[一]紹初聞公之擊瓊,謂長子譚曰:"就彼攻瓊等,吾攻拔其營,彼固無所歸矣!"乃使張合、高覽攻曹洪。合等聞瓊破,遂來降。紹觽大潰,紹及譚棄軍走,渡河。

追之不及,盡收其輜重圖書珍寶,虜其觽。[二]公收紹書中,得許下及軍中人書,皆焚之。

[三]冀州諸郡多舉城邑降者。

注[一]曹瞞傳曰:公聞攸來,跣出迎之,撫掌笑曰:"*(子卿遠)**[子遠,卿]*來,吾事濟矣!"既入坐,謂公曰:"袁氏軍盛,何以待之?今有幾糧乎?"公曰:"尚可支一歲。"攸曰:"無是,更言之!"又曰:"可支半歲。"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實也!"

公曰:"向言戲之耳。其實可一月,為之柰何?"攸曰:"公孤軍獨守,外無救援而糧谷已盡,此危急之日也。今袁氏輜重有萬余乘,在故市、烏巢,屯軍無嚴備;今以輕兵襲之,不意而至,燔其積聚,不過三日,袁氏自敗也。"公大喜,乃選精銳步騎,皆用袁軍旗幟,銜枚縛馬口,夜從間道出,人抱束薪,所歷道有問者,語之曰:"袁公恐曹操鈔略後軍,遣兵以益備。"聞者信以為然,皆自若。既至,圍屯,大放火,營中驚亂。

大破之,盡燔其糧谷寶貨,斬督將眭元進、騎督韓莒子、呂威璜、趙睿等首,割得將軍淳於仲簡鼻,未死,殺士卒千餘人,皆取鼻,牛馬割唇舌,以示紹軍。將士皆怛懼。時有夜得仲簡,將以詣麾下,公謂曰:"何為如是?"仲簡曰:"勝負自天,何用為問乎!"公意欲不殺。

許攸曰:"明旦鑒於鏡,此益不忘人。"乃殺之。

作者:孟德¢曹操 2006-9-17 13:23 回復此發言

--------------------------------------------------------------------------------

2 三國志-魏書一-武帝紀 (五)

注[二]獻帝起居注曰:公上言"大將軍鄴侯袁紹前與冀州牧韓馥立故大司馬劉虞,刻作金璽,遣故任長畢瑜詣虞,為說命錄之數。又紹與臣書雲:"可都鄄城,當有所立。"擅鑄金銀印,孝廉計吏,皆往詣紹。從弟濟陰太守□與紹書雲:"今海內喪敗,天意實在我家,神應有徵,當在尊兄。南兄臣下欲使即位,南兄言,以年則北兄長,以位則北兄重。便欲送璽,會曹操斷道。"紹宗族累世受國重恩,而凶逆無道,乃至於此。輒勒兵馬,與戰官渡,乘聖朝之威,得斬紹大將淳於瓊等八人首,遂大破潰。紹與子譚輕身迸走。凡斬首七萬余級,輜重財物巨億。"

注[三]魏氏春秋曰:公雲:"當紹之強,孤猶不能自保,而況觽人乎!"

初,桓帝時有黃星見於楚、宋之分,遼東殷馗*馗,古逵字,見三蒼。*善天文,言後五十歲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至是凡五十年,而公破紹,天下莫敵矣。

六年夏四月,揚兵河上,擊紹倉亭軍,破之。紹歸,復收散卒,攻定諸叛郡縣。九月,公還許。紹之未破也,使劉備略汝南,汝南賊共都等應之。遣蔡揚擊都,不利,為都所破。公南征備。備聞公自行,走奔劉表,都等皆散。

七年春正月,公軍譙,令曰:"吾起義兵,為天下除暴亂。舊土人民,死喪略盡,國中終日行,不見所識,使吾凄愴傷懷。其舉義兵已來,將士絕無後者,求其親戚以後之,授土田,官給耕牛,置學師以教之。為存者立廟,使祀其先人,魂而有靈,吾百年之後何恨哉!"遂至浚儀,治睢陽渠,遣使以太牢祀橋玄。[一]進軍官渡。

注[一]褒賞令載公祀文曰:"故太尉橋公,誕敷明德,泛愛博容。國念明訓,士思令謨。靈幽體翳,邈哉晞矣!吾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頑鄙之姿,為大君子所納。增榮益觀,皆由獎助,猶仲尼稱不如顏淵,李生之厚嘆賈復。士死知己,懷此無忘。又承從容約誓之言:"殂逝之後,路有經由,不以斗酒只雞過相沃酹,車過三步,腹痛勿怪!"雖臨時戲笑之言,非至親之篤好,胡肯為此辭乎?匪謂靈忿,能詒己疾,懷舊惟顧,念之凄愴。奉命東征,屯次鄉里,北望貴土,乃心陵墓。裁致薄奠,公其尚饗!"

紹自軍破後,發病歐血,夏五月死。小子尚代,譚自號車騎將軍,屯黎陽。秋九月,公征之,連戰。譚、尚數敗退,固守。

八年春三月,攻其郭,乃出戰,擊,大破之,譚、尚夜遁。夏四月,進軍鄴。五月還許,留賈信屯黎陽。

己酉,令曰:"司馬法"將軍死綏",[一]故趙括之母,乞不坐括。是古之將者,軍破於外,而家受罪於內也。自命將征行,但賞功而不罰罪,非國典也。其令諸將出征,敗軍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二]

注[一]魏書曰:綏,卻也。有前一尺,無卻一寸。

注[二]魏書載庚申令曰:"議者或以軍吏雖有功能,德行不足堪任郡國之選,所謂"可與適道,未可與權"。管仲曰:"使賢者食於能則上尊,□士食於功則卒輕於死,二者設於國則天下治。"未聞無能之人,不□之士,並受祿賞,而可以立功興國者也。故明君不官無功之臣,不賞不戰之士;治平尚德行,有事賞功能。論者之言,一似管窺虎歟!"

秋七月,令曰:"喪亂已來,十有五年,後生者不見仁義禮讓之風,吾甚傷之。其令郡國各修文學,縣滿五百戶置校官,選其鄉之俊造而教學之,庶幾先王之道不廢,而有以益於天下。"

八月,公征劉表,軍西平。公之去鄴而南也,譚、尚爭冀州,譚為尚所敗,走保平原。尚攻之急,譚遣辛毗乞降請救。諸將皆疑,荀攸勸公許之,[一]公乃引軍還。冬十月,到黎陽,為子整與譚結婚。[二]尚聞公北,乃釋平原還鄴。東平呂曠、呂翔叛尚,屯陽平,率其觽降,封為列侯。[三]

注[一]魏書曰:公雲:"我攻呂布,表不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紹,此自守之賊也,宜為後圖。譚、尚狡猾,當乘其亂。縱譚挾詐,不終束手,使我破尚,偏收其地,利自多矣。"

乃許之。

注[二]臣松之案:紹死至此,過周五月耳。譚雖出後其伯,不為紹服三年,而於再儙之內以行吉禮,悖矣。魏武或以權宜與之約言;今雲結婚,未必便以此年成禮。

注[三]魏書曰:譚之圍解,陰以將軍印綬假曠。曠受印送之,公曰:"我固知譚之有小計也。

欲使我攻尚,得以其閑略民聚觽,尚之破,可得自強以乘我弊也。尚破我盛,何弊之乘乎?"

九年春正月,濟河,遏淇水入白溝以通糧道。二月,尚復攻譚,留蘇由、審配守鄴。公進軍到洹水,由降。既至,攻鄴,為土山、地道。武安長尹楷屯毛城,通上黨糧道。夏四月,留曹洪攻鄴,公自將擊楷,破之而還。尚將沮鵠守邯鄲,[一]又擊拔之。易陽令韓范、涉長梁岐舉縣降,賜爵關內侯。五月,毀土山、地道,作圍爎,決漳水灌城;城中餓死者過半。秋七月,尚還救鄴,諸將皆以為"此歸師,人自為戰,不如避之"。公曰:"尚從大道來,當避之;若循西山來者,此成禽耳。"尚果循西山來,臨滏水為營。[二]夜遣兵犯圍,公逆擊破走之,遂圍其營。未合,尚懼,*[遣]*故豫州刺史陰夔及陳琳乞降,公不許,為圍益急。尚夜遁,保祁山,追擊之。其將馬延、張顗等臨陳降,觽大潰,尚走中山。盡獲其輜重,得尚印綬節鉞,使尚降人示其家,城中崩沮。八月,審配兄子榮夜開所守城東門內兵。配逆戰,敗,生禽配,斬之,鄴定。公臨祀紹墓,哭之流涕;慰勞紹妻,還其家人寶物,賜雜繒絮,廩食之。[三]

注[一]沮音菹,河朔閑今猶有此姓。鵠,沮授子也。

注[二]曹瞞傳曰:遣候者數部前後參之,皆曰"定從西道,已在邯鄲"。公大喜,會諸將曰:

"孤已得冀州,諸君知之乎?"皆曰:"不知。"公曰:"諸君方見不久也。"

注[三]孫盛雲:昔者先王之為誅賞也,將以懲惡勸善,永彰鑒戒。紹因世艱危,遂懷逆謀,上議神器,下干國紀。薦社污宅,古之制也,而乃盡哀於逆臣之頉,加恩於饕餮之室,為政之道,於斯躓矣。夫匿怨友人,前哲所恥,稅驂舊館,義無虛涕,苟道乖好絕,何哭之有!昔漢高失之於項氏,魏武遵謬於此舉,豈非百慮之一失也。

⑧ 趙雲的人物傳記,急!

趙雲

趙雲(?-229)三國時蜀國將領,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以勇敢善戰著稱。初從公孫瓚,後來歸順劉備,為主騎。公元208年,曹操取荊州,劉備敗於當陽長坂,棄妻子南逃。趙雲身抱劉備弱子劉禪,奮力救出甘夫人,當他身負重傷,沖出重圍,見到劉備時,劉備把嬰兒扔在地上,說:「為一孺子,險折我一員大將!」劉備念其功,封為牙門將軍。不久,又隨劉備奪取成都,平定益州,歷任翊軍將軍、中護軍、征南將軍,封為博昌亭侯。建興五年(227年),隨諸葛亮駐漢中。第二年,隨軍取關中,分兵拒曹真主力,寡不敵眾,退回漢中,一年後病死。他曾以數十騎拒曹操大軍,被譽為「一身是膽」。

⑨ 趙雲的人物傳記

趙雲,字子龍,是常山真定人。他本來是公孫瓚的手下,當公孫瓚派遣劉備幫田楷抵抗袁紹的時候,趙雲就跟隨劉備,成為他手下的一員大將。

劉備在當陽的長阪被曹操趕上時,就丟下妻小,往南方逃走。當時趙雲在亂軍之中,身上所抱的小孩,就是後主劉禪。

他奮身保護的甘夫人,就是後主的母親。由於他,使他們母子脫離一場浩劫。於是,升他為牙門將軍。劉備到四川的時候,趙雲留守荊州。

劉備從葭萌回來攻打劉璋的時候,命諸葛亮前來助陣。諸葛亮就率領趙雲和張飛等人,一同溯江西上,分別平定郡縣,到了江州,分派趙雲從外水到江陽,和諸葛亮在成都會師。

平定了成都後,以趙雲為翊軍將軍。建興元年,任命趙雲為中護軍、征南將軍,封永昌亭侯,調升鎮東將軍。建興五年,追隨諸葛亮駐守漢中。

次年,諸葛亮出師,故意揚言他要經過斜穀道,曹真信以為真就派大軍前來抵擋。諸葛亮讓趙雲與鄧芝兩人去對抗,自己卻帶兵攻打祁山。

由於趙雲、鄧芝的兵力薄弱,而對方的兵力堅強,因此,在箕谷被打敗了。但是他們聚合軍隊,堅守營地,所以還不至於有大敗的局面。大軍退回以後,他被貶為鎮軍將軍。

建興七年,趙雲死。後主時,追謚他為順平侯。

(9)歷史人物傳記趙雲小說擴展閱讀: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趙雲以一個濃眉大眼,闊面重顏,相貌堂堂的英氣少年形象出場。他一登場即和河北名將文丑大戰,救了公孫瓚,曾和多名三國名將對戰,沖鋒陷陣罕見敗績,長坂坡救阿斗時,連續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

智取桂陽時,更是展現了他過人的機智和出眾的謀略。隨諸葛亮弔祭周瑜時,因趙雲帶劍相隨,吳將無人敢動諸葛亮。漢水救黃忠時,讓魏國名將張郃、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

劉備去世之後,曹魏五路犯蜀,趙雲把守陽平關,一將當關,萬夫莫開。七十幾歲時仍為蜀漢先鋒,陣前力斬被作者稱為「有萬夫不當之勇」的西涼大將韓德一門五將。

《三國演義》中劉備為漢中王時封趙雲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五位將軍為蜀漢的「五虎上將」,五虎將之名因此成為人人朗朗上口的三國勇將代名詞。

而趙雲又有許多機智應變、忠君為民的出色表現,因此在《三國演義》中的趙雲,其形象是文武雙全、近乎完美無缺的。死後被後主追封大將軍,謚順平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趙雲傳

閱讀全文

與歷史人物傳記趙雲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考小說閱讀考什麼 瀏覽:799
梁羽生小說女主命運 瀏覽:956
文筆好的玄幻修真小說 瀏覽:27
小說穿越校園男主專一 瀏覽:806
主人公是唐傑的小說 瀏覽:830
穿越小說女主會仙術 瀏覽:979
總裁小說網txt下載 瀏覽:215
亞馬遜漂流記有聲小說 瀏覽:813
網路小說黑火 瀏覽:486
女主在部隊訓練的小說 瀏覽:563
月關哪本小說好看 瀏覽:898
莫言短篇小說大嘴 瀏覽:314
洛天依同人系統小說 瀏覽:435
女主當空姐的小說 瀏覽:484
哈金小說落地在線閱讀 瀏覽:720
不用下載的好看小說網站迅雷下載地址 瀏覽:447
玄幻煉丹完結小說 瀏覽:214
割下女人頭顱的玄幻小說 瀏覽:102
暴露狂小說TXT下載 瀏覽:388
年雅璇霍凌沉小說免費筆唱 瀏覽: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