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余華寫的《活著》中的主要人物介紹
富貴,性格:老實善良,愛他的孩子,前期是一位頑絝的地主階級少爺的特點,後期是生活悲慘的普通貧農,主任公一生所經歷了上世紀90年代的各種社會變遷,以主人公悲慘的一生,反映了當時社會現狀,具有鮮明的人物特點。家珍。富貴的妻子。舊社會婦女形象,逆來順受,有愛心,有著嫁夫隨夫的思想,可以與富貴在老年喪子的悲痛下生活過來,還有好多,不說了
2. 余華 活著 人物簡介
富貴:一個在年輕時將家產敗光,上街被抓走當戰士,後來回家安安分分的過日版子。
家珍:權富貴的老婆,一個對富貴不離不棄的人。
有慶:富貴的兒子,聽父母的話,對自己的羊尤其的好。
鳳霞:富貴的女兒,是一個啞巴聾子,盡心盡力的幫助富貴。
二喜:鳳霞的老公,對鳳霞很好,對富貴也很好。
苦根:富貴的外孫子,很聽話的小孩。
3. 余華《活著》人物關系圖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我想這是作家余華在《活著》這本書里要告訴所有讀者的,活著的本意,又或者說這是一種對人生無可奈何的退守,看似簡單的一句話,讀起來卻讓人無比震撼。
活著,剪短的兩個字聽上去很美好,充滿著希望和無限可能,但真正活著的人,想必都會覺得無比沉重和艱難。
《活著》是作家余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余華進入創作成熟期的作品,盡管小說有意淡化了社會政治背景,但是在那個特定的時期、特定的環境、在那一個個似乎被命運特定的人物里,《活著》讀完之後讓人感到無比沉重。
那種沉重,是當你合上書,心底的某個地方也會隱隱作痛。
余華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走進了福貴一家、用冰冷的筆調敘說著他們一家的悲歡離合、生離死別。
家珍、鳳霞、有慶、二喜、苦根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不斷被那個時代、被命運裹挾著,光是為了活著他們一家已經拼盡了全力。
余華似乎要讓這個已經充滿悲劇的人物,更悲劇,所以才給主人公取了福貴這樣的名字。
福貴一生掙扎在一個個人間「煉獄」中,從大富大貴到一貧如洗,一次次白發人送黑發人,一次次目睹自己的妻兒老小先他而去。一生坎坷、一生磨難,似乎人世間所有的痛,他都經歷過了。
當生活的所有苦難來臨時,福貴和他的家人一次次頑強地挺過去又站起來,即使最後只剩下他自己和唯一的一頭老牛,他也依然好好地活著。
多麼震撼地生存能力,福貴就像是從石縫里艱難生長的一棵雜草,雖然卑微、但有著他的倔強。
如果福貴生活在今天,我想他一定會是一個成功的人,一個對生活、對命運永遠飽有熱情,永遠充滿希望,即使生活已經虐了他千百遍。
以前不懂余華,為什麼非要把一個的人的命運,寫得如此凄慘。如今讀懂余華已是中年。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覺得,人到中年的我們,倍感艱難。一大堆的理想等著實現,一大堆的人等著你去安撫。
4. 活著 余華 人物賞析
作者在此書中講述了,地主少爺富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富貴的富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等他再回到家,女兒已經成了啞巴,母親也病了,家裡一點吃的也沒有。命運就是這樣的作弄人,這樣的令人無法琢磨,令人尷尬的無奈著,痛苦著。一次又一次戰亂和動盪,這個家庭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新中國成立,在大躍進運動中,飢荒餓得福貴的妻子家珍駝了背。鄰居們為爭搶剩餘的發了霉的紅薯大打出手,福貴的兒子為救學校校長的老婆產後大出血,踴躍獻血,忙亂中被抽多了血,死了……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每看幾頁,都有我眼淚濕潤的感覺,壞運氣總是降臨到福貴的頭上,在小說的最後,悲劇和失敗越來越多,眼淚和痛哭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我真的不想繼續我的痛苦,我真的不想再折磨自己,想自己也算是個「久經考驗」的讀書不少的人了,怎麼在這個時候會為了一個並不關乎自己任何前途命運的一本書而「浪費」自己的感情,我當時真的在心裡痛斥大罵這個余華,為什麼一定要把人家弄那麼悲慘,仗著自己有點才華就那麼肆意的折騰讀者的感情,真是太沒人道了,不過,倔強的自己還是頑強的把這本上看完了,另一個心思卻不得不嘆服作者的文學藝術造化,我不得不承認,這本書是我看過的書中最有藝術價值的書之一,我也因此想到了美國短篇小說作家艾米麗·卡特對中國著名作家余華的長篇小說《活著》的評價,艾米麗對《活著》的語言、情節,娓娓道來的敘述方法,簡朴優美,未曾雕飾的魅力及小說中關於生、死、命運的內涵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艾米麗寫道:「如果現在要讀一些東西,顯然你應該讀一些永恆的東西。《活著》就是這樣一流的作品」。
余華在書中說「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忍受,忍受生活賦予的快樂和痛苦、幸福和不幸、悲傷和高興以及興奮和無奈等等……哪怕生命里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也要堅強的忍受,這個就是書的本意內涵嗎?如果從這個意義上理解,我還是可以接受的,這個是我猜測的一種。
「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老人唱道:
少年去游盪,
中年去掘藏,
老年做和尚。」
書的最後似乎沒有忘記又留下的講述者自己在慢慢降臨下來的夜幕中說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話,「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我真的有種不願意的猜測,余華是不是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生命只是僅僅活著,僅僅只是一種存在,它和其他萬物一樣並無任何意義。追尋,探究的本質不過是一個大笑話而已等等,而沒有其他任何過多的意義?在表達手法上,他用一種近乎冰冷且似乎沒有溫度的筆調娓娓敘說一些其實並不「正常」的故事,人的命運就是如此這般的循環往復,一代又一代的周而復始……
夜深人靜的時候,如果想到這些,再想到不久前的[靜在深秋]友的《祭奠自己》,再想到林語堂《生活的藝術》中說「……如果我們在世界裡有了知識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評而不能欣賞,有了美而沒有愛,有了真理而缺少熱情,有了公義而缺乏慈悲,有了禮貌而一無溫暖的心,這種世界將成為一個多麼可憐的世界啊」,確實有點令人不寒而慄、毛骨聳然。現實中痛苦和快樂的人們不禁要問,生命的意義難道是真的如此脆弱
5. 關於余華《活著》富貴人物形象的參考書目
福貴性格中存在忍耐的成分,並能夠獨處
小說《活著》之所以能夠稱得上悲劇,福貴之所以能稱得上悲劇人物還有更為重要的一點,就是他所謂的樂觀與豁達在作品中的結尾里徹底地消解了,甚至到了最後,老福貴很難在苦難面前高貴地展現作為人的尊嚴。在他所生活的世界裡,充斥著的更多的就是他跟動物的對話和交流,如「二喜,在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耕的好;苦根也行啊。」他甚至還將自己的名字給相依為命的病殘老牛,在苦難的壓榨之下,他沒有了追求,剩下的只是麻木和寂然。這是、里正如評論家謝有順曾在他的一篇評論中關於閱讀《活著》的體會,「從中,我不僅沒有講到高尚,反而讀到了一種存在的悲哀,因為放棄存在的價值和光輝,比存在的消失本身還要可怕得多。」
《活著》以福貴的一生為行程指導著讀者的閱讀與接受,為我們展示了他由靠祖傳的遺產吃飯、賭錢、嫖妓的少爺,而淪落為佃戶,後又為壯丁為農民後所經歷的苦難,所面對的親人的一個個的死亡,直至最後只剩下自己一人的一幅個體生命盛衰圖。這是一個屢屢被生活打擊的生命,每一個親人的離開,都是錐心刺骨的痛;每一份溫情的流失,便湮滅了一點心靈的燭光。更何況在他的一生中,所有的親人都不在了,神經早已痛的麻木。但是還是要活著,為了肩負的職責,默默的承受一切風雲變幻。命運的打擊鑄就了他堅韌的性格,讓他勇於去扛起一切,面對著蒼天,活。這裡面的慘烈本來是不亞於余華小說中的任何一個人的,但余華成功地為福貴找到一條緩解苦難的有效途徑——忍耐,這使得整部小說的敘述都因著這種寬闊的忍耐,變得濃郁、悲痛而堅定,沒有血淚的控訴,沒有撕心裂肺的尖叫,甚至沒有憤怒,有的只是福貴在生活中磨練出來的無邊無際的忍耐包容著一切,以致再大的苦難來臨,福貴也能將它消解於自己的忍耐之中。所有這一切,都指向「忍耐」二字,它是一種柔韌的品質,時刻保衛著內心免遭苦難這種生活暴力的破壞。苦難加上忍耐,塑造了福貴寬廣、堅韌、溫婉的性格,他的生存,甚至不像福克納《喧嘩與騷動》的結局所說的那樣是「在苦熬」,對福貴而言,苦難已經消失無形,他的內心有的只是道禪思想中那種面對生活時的超然和平靜。
福貴惟一計較的只有「活著」,正如福貴所說的,「看看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關來連命都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說起來是越活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接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某種意義上,《活著》可以看作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荀活者的哲學,但它也有著獨特的深刻性,它的的確確顯示了中國人精神深處對生命的本源性的留戀的執著。
福貴從小就是個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沒受到過良好的教育,私熟先生說他是「朽木不可雕也」,更談不上偉大的理想和人生追求,整日以賭博為樂,後來輸光了所有的家產,親人又先後死去,他就真的稱得上一無所有了。
如果將其地主之子、家產等視作他的物質財富;再將人生理想、追求等他一生都沒有的形而上的精神和親人朋友的相依相伴作他的精神財富的話,那麼,他的一生顯然是個消耗的過程:由擁有到失去再到一無所有;由天堂到人間再到地獄,而作者也正是按照這樣的人生軌跡,將我們一步步引入另一片我們熟悉而又陌生的天地。
人的一生所追求的無外乎是精神、物質財富。當福貴一無所有的時候,我們近乎驚訝地發現他仍然活著,並且不知從何而來的力量居然讓我們感到敬畏,這正是作者要著力表現的,也就是他報說的「活著本身的力量」。在剝開覆蓋於生命之上的層層包裹之後,我們赫然發現,原來我們一直忽視的生命本身是擁有巨大力量的。也正是這種力量支撐著我們的生命、生存、生活以及一切意義和財富。然而,我們卻總是捨本逐末,寧願去放棄生命而不顧一切去追逐生命以久的東西,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是被生命所拋棄。
希望能幫助到你
6. 余華小說活著中富貴的人物形象分析
福貴的坎坷人生
小說的創作背景是從國民黨統治後期到解放戰爭、土改運動等社會變革時期,再到自然災害時期等。主人公徐福貴有著傳奇的人生經歷,他一生經歷了從大富大貴到赤貧如洗的物質生活的巨大變遷;經歷了多次人生變故給他帶來的窘迫和不幸;更經歷了親人離他而去的殘酷命運。生活一次次給他希望,但又一次次把這點希望一點點地磨滅。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只剩下年邁的福貴和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這悲慘而曲折的一生。
他的家人如他的父母、兒子有慶、女兒鳳霞、妻子家珍、女婿二喜、孫子苦根,還有朋友春生等等,一個接著一個地死去,而他卻堅強地活著。從福貴身上,我們看到了普通人的生存現狀,使讀者在閱讀中激發對自身以及所處的外部世界的聯想和反思;面對生活所給予我們的苦難,從普通農民福貴身上我們看到了生命本真力量的強大,看到了人類最頑強的生命。小說運用極其簡單直白而又平實的語言,步步將情節引向高潮,使小說的真實性、可信度大大提高,讓人們相信世間有像福貴一樣不幸的人存在,從而深有所感。家人不斷地死去,不僅給福貴的心靈帶來巨大的打擊,也給予讀者意想不到的震撼。把親人的死亡集中寫在一個家庭中,不僅加深了痛苦的程度,而且凸顯了社會底層小人物在面對死亡時的力量懸殊,從而讓讀者產生一種被命運左右卻無法掙脫砍斷的無奈感和挫敗感,死亡隨時存在,具體什麼時候會降臨,卻無法預知。福貴經歷了這么多不幸的死亡,可是他並沒有消沉下去,活著就是最大的勝利。因為他承載了家人的希望,他要好好為親人們活著,逝者已矣,天命不可預知,珍惜活著的每一天是對親人們最好的安慰。
7. 《活著》中福貴的人物形象
福貴的人物形象:
福貴是一個有著相當豁達心態的老者。在極其悲慘的厄運的打擊下,讓人不可思議的是,看似柔弱的福貴卻一次次頂住了打擊,一次次走在死亡的邊緣,卻又一次次跌破讀者眼鏡,堅強而又快樂的活了下來。
或許經歷的太多,晚年和老牛相依為命的福貴依然善待生活,才會在遇到「我」時能在大樹底下娓娓訴述,回憶他自己的一輩子。富貴的講述中也不難看出富貴這種開朗豁達的心態。
或許限於自己的文化水平,富貴並不會用很高級的詞語來修飾自己的心情。開心的事就會開心的笑,發自內心的笑。難過的事也沒用很憂傷的詞語形容。
(7)活著余華小說人物形象擴展閱讀:
徐福貴本來是地主家的少爺,年輕時不懂事,又賭又嫖,後來龍二設下賭局騙光了他的家產。敗光家產後,幸得妻子不離不棄,他也決定發憤圖強。
但在去給生病的母親請郎中時被抓了壯丁,加入了國民軍。後被解放軍俘虜,給他返鄉錢讓其返鄉,與家人重逢。本以為就此以後可以安安心心過日子,但又不得不經歷三反五反,大躍進的潮流更迭。
更加讓他慘淡的是,他的兒子有慶因為跑去給縣長夫人輸血,而被活生生的抽死在了醫院。他本想著和那縣長拚命的,但是後來卻沒想到連報仇都不行,因為這縣長剛好又是他被抓去當壯丁時的戰友春生。
再後來他的女兒在生孩子的時候也因為大出血死在了這所醫院,他的老婆家珍沒過多久也因苦痛的命運而去世,他的女婿因為工地事故也死了,只留下了他和他的孫子。但沒想到的是,最後連他的孫子也因為吃豆子而被活生生撐死了。
8. 余華《活著》中春生人物分析
春生是一個比較精明會生存的人。
圍繞春生所述的,雖不是小說的主線,但是春生在那個年代中的命運浮沉,也深刻反映了那一代中國人的命運。春生做夢都想開的汽車,小說中這個重要意象,最後竟成為讓春生愧疚一生的東西。後來爆發的文革,老婆自殺,自己被打倒,那個年代,命運隨時代浮沉,由不得自己做主。
藝術特色
通過藝術心理學的角度,《活著》的材料與形式之間存在著內在的不一致,但是作者以精心布置的形式克服了題材,達到了材料和形式的和諧統一,從而實現了情感的升華,使讀者的靈魂在苦難中得到了凈化,獲得了藝術的審美。
余華用類似新寫實主義小說的敘事風格——零度介入的方式來展現《活著》的悲劇美。作者可以排除主體對苦難人生作明確的價值判斷和情感滲透,好像站在「非人間的立場」,客觀冷靜地敘述人間的苦難。客觀中立的敘事立場、溫情深沉的情感基調在文本中的運用,使得《活著》成為余華的風格的轉型標志。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活著
9. 余華的小說《活著》中福貴代表的人的生存意義是什麼
一、《活著》中福貴代表的人的生存意義是:不管經歷過多少苦難,都不能喪失活下去的勇氣。活下去,就是最大的意義。
二、福貴,全名徐福貴,本來是地主家的少爺,年輕時不懂事,又賭又嫖,後來龍二設下賭局騙光了他的家產。敗光家產後,幸得妻子不離不棄,他也決定發憤圖強。但在去給生病的母親請郎中時被抓了壯丁,加入了國民軍。後被解放軍俘虜,給他返鄉錢讓其返鄉,與家人重逢。本以為就此以後可以安安心心過日子,但又不得不經歷三反五反,大躍進的潮流更迭。更加讓他慘淡的是,他的兒子有慶因為跑去給縣長夫人輸血,而被活生生的抽死在了醫院。他本想著和那縣長拚命的,但是後來卻沒想到連報仇都不行,因為這縣長剛好又是他被抓去當壯丁時的戰友春生。再後來他的女兒在生孩子的時候也因為大出血死在了這所醫院,他的老婆家珍沒過多久也因苦痛的命運而去世,他的女婿因為工地事故也死了,只留下了他和他的孫子。但沒想到的是,最後連他的孫子也因為吃豆子而被活生生撐死了。
三、其他信息
1、《活著》是作家余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訴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2、余華因這部小說於2004年3月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勛章。
10. 活著人物分析
其實我們人活在世上不是活著肉體而是活著精神所以說活著的人要有一種追求要有一種目標要不懈的奮斗實現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