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大全 > 小說金閣寺人物有哪些

小說金閣寺人物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1-03 15:23:12

『壹』 金閣寺的內容簡介

鏈接:


提取碼:617r
該小說取材於1950年7月11實際發生的縱火事件。生來為口吃苦惱的青年溝口從貧窮的鄉下來到金閣寺出家以後,終日沉迷於金閣之美,幻想在戰火中與金閣同歸於盡的壯美場面。然而戰爭的結束使這一願望永遠化為泡影,絕望之餘,他毅然將金閣付諸一炬。

『貳』 請問,日本知名作家有那些

日本知名作家有:

1、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是日本文學界「泰斗級」人物,新感覺派作家,著名小說家。1968年以《雪國》、《古都》、《千隻鶴》三部代表作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繼泰戈爾和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之後亞洲第三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

『叄』 金閣寺的人物介紹

溝口
溝口在每一次自覺信念或不自覺的感情展露到生活中時,他都會主動參照自己的數面「鏡子」,藉以思考自己行為的觸發點,述說自己在難以理解的生命的無常中和存世的虛空中的疑惑、苦惱、願望,揭示作為一個世界中的小我應有的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作為寺廟住持的孩子,便具有一種異於尋常人的社會身份,同時自己又有天生的「結巴」,在自然屬性上似乎也落後於常人,不被同學理解的焦慮占據自己最初童年時代和緊接其後的青年時代,在現實中,「我」似乎難以「正名」,於是只有在內心世界中渴望自己成為「藝術家」或「暴君」來作為補償。因而,「我」藝術性審美幻想的一面和天性中殘暴的一面則交織成一股矛盾,推動自我去尋找真實,尋找歸家的路。
溝口患有口吃,這道枷鎖一方面鉗制了溝口與外界的交流,另一方面逐漸扭曲了他的內心。溝口認為自己本身是丑的,因此他崇拜著美,希望通過美的主動接受,自己的官能站污來獲得世界的包容,但現實拒絕了他,將他的期待撞擊得粉碎。
溝口暗戀年輕貌美,家境富裕的有為子,求而不得。不久,有為子因被迫揭發情人而遭槍殺。溝口卻意外地發現他與有為子處在同一世界裡,他看到有為子的臉在拒絕著世界,有為子的背叛使他找到他們之間的共同性,這種摒棄語言、拒絕世界的姿態讓溝口感到有為子接受了他,讓他找到了復仇的快意。
然而被美接受的幻覺並未持續太久,在溝口成為寺院僧侶之後,他曾經魂牽夢繞的金閣將他拉回到了現實。
在溝口眼中,金閣超越了世間所有美的事物,是純粹的美的概念。但金閣的美與溝口的丑絕然對立,溝口以為戰火會把金閣與他置於同一命運中,這一方面體現溝口心中消極的末世情緒,另一方面隱喻了金閣對其人生意義的取代。然而諷刺的是,金閣最終完好未損,它似乎超然於外,戰敗的沖擊,民族的悲哀與它沒有絲毫關聯,它恢復了往日「古來世居於此,將來亦永駐不動」的表情,顯示出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堅不可摧的美」,這樣的感受切斷了他與金閣之間的關系,金閣的拒絕也讓溝口明白了「美在彼處我在此處的事態,與世同存萬古不變的真理」,仇恨之念遂在他的心中萌發。
溝口盡管喪失了與外界交流的能力,但外界卻一直影響著他的內心世界。母親的淫亂與功利是污染溝口的源始。這種污染自溝口幼年便開始,但在他遇到鶴川後有過一線轉機。鶴川單純善良,毫不介意溝口的口吃,這樣的「溫情」讓溝口體會到了一種「被剝得一絲不掛的快感」。鶴川的出現對於溝口來說有著凈化的作用,鶴川的剛毅、陽光、溫柔、純粹使溝口感到和諧與幸福,他成為了溝口同光明世界連接的細線。然而鶴川最後自殺,這徹底切斷了溝口與光明的聯系,在他身上曾經有過的純凈的力量不復存在,隨之而來的是丑惡的污染,其化身則是柏木。
人雖脆弱而無法根絕,金閣雖頑強而可使之毀於一旦,而老師的嫖妓之舉成為了溝口燒毀金閣的直接誘因。當溝口徹底看清老師的虛偽的時候,燒毀金閣的決心亦變得不可回逆。
柏木
在小說後半部才出場的柏木是理解《金閣寺》的另外一個關鍵人物。其實正是這樣一個同樣有著醜陋生理缺陷的年輕人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柏木是「我」在大谷大學的同學,是個患有天生內翻足缺陷的不良青年。和「我」一樣,柏木也是一個被美拒絕了的存在。與患口吃毛病的「我」還不太一樣,柏木的生理缺陷在世人面前暴露無遺。但是,柏木卻是一個充滿野心的慾望的主體,他要推翻命運強加給他的醜陋的生理特徵,企圖顛倒被疏遠的命運而變成疏遠他者的主體。柏木曾經當著「我」的面,假裝受傷以騙取女孩子的同情。在和「我」初次見面時柏木就半帶炫耀地對「我」講述他如何被破了童貞。柏木說過:「我對自身的存在條件感到羞恥。但和這個條件和解,與之和平共處,則是我的敗北。」不可否認,在柏木的身上確實有劣等感意識,但是,他並沒有要
與「內翻足」這一存在條件達成和解的意思。這也就意味著他要反客為主,要反過來疏離別人,在這場力的角逐中,使自我的主體性確立起來。他還說:「內翻足是我的生存條件、理由、目的和理想……也就是生存本身。」換句話說,足疾就是他存在的根據。柏木以不良少年的諸種惡行來和他者進行周旋,並以此拓展自我的疆域,一躍成為慾望的主體。不用說,柏木是通過對自己的加倍醜化來實現自我的極度神聖化的。所謂的劣等感意識,在他這里不過是一種被顛倒過來的自我陶醉,是被美理想化了的自畫像的極度誇張。或者,毋寧說柏木是借用了劣等感來使自己特殊化,用醜陋的外形把自己巧妙地武裝起來。「我」曾經有過如下的想法:「擁有某種拂拭不去的劣等感的少年,暗地裡會認為自己是被選中了的人……他會覺得在世界的某個地方,有某種自己尚不知道的使命在等著自己。」這本來是「我」的無的放矢的內心獨白,但用在柏木身上卻非常合適。柏木之所以要把自我的醜陋升華到要與上帝齊平的絕對狀態,乃是他暗設了一個與之相對的極度完美的絕對的自我,他堅守著自我的絕對性,在選民意識的驅使下,對周圍的一切都抱著否定的態度。在他看來,一切都是上帝尚未完成的敗筆。

『肆』 金閣寺簡介

鏈接:


提取碼:617r
該小說取材於1950年7月11實際發生的縱火事件。生來為口吃苦惱的青年溝口從貧窮的鄉下來到金閣寺出家以後,終日沉迷於金閣之美,幻想在戰火中與金閣同歸於盡的壯美場面。然而戰爭的結束使這一願望永遠化為泡影,絕望之餘,他毅然將金閣付諸一炬。

『伍』 金閣寺的作品鑒賞

《金閣寺》中,「我」最後燒毀了金閣,從表面看,這似乎是對文明的背棄,對黑暗的回復,但何嘗不可以從更高一層對它做出認識。這里真正燒毀的不是歷史遺留下來的那個金閣,而是異己存在著的「金閣」。金閣只有在面臨毀滅時,才與「我」親近,向「我」呈報自身的價值和意義,這是因為此時「我」對金閣的崇拜心理消除了,金閣不再是偶像了。燒毀金閣,是對壓抑人性、遮蔽存在的異化了的文明的象徵性的當頭棒喝,是對人的愚妄的斷然否定和揚棄。這一極端舉動,可促使人們破除對文化的盲目態度,回復一個更為切實、更為廣大的世界,也回復金閣在人們心中的的真面目。
金閣最終在一片火海中化為了灰燼,它「不滅的美」毀滅在了溝口的手裡,整個小說在這里落下了帷幕。然而結尾卻耐人尋味,溝口並沒有死亡,相反,他逃離了燃燒著的金閣,像劫後餘生一般堅定了活下去的信念。而這是為何?溝口從最初的迷狂逐漸清醒,他意識到此時金閣寺依然拒絕著自己,此刻的「拒絕」與之前的「拒絕」有著巨大差異:金閣之前的「拒絕」是一把無形的枷鎖,它一邊用美引誘著溝口,一面又將他拒之千里,溝口被這樣的矛盾所制,整個人生都籠罩在金閣的魅影之中;而現在的「拒絕」則源於溝口自身,是被金閣幻影鎖住的溝口對獲得了主體自由的溝口的拒絕。前者是惡意,後者是善意。換言之,溝口通過燒毀金閣,消除了曾經存在於他精神上的魔障,被異化的金閣形象不復存在,原本被壓抑著的人性獲得了釋放,被幻影所桎梏著的眼界也得以展開,毀滅成為了重生的路途。

『陸』 金閣寺的作品評價

奧野健男說:「這是三島文學中的最高水平,三島美學的集大成。可以說,《金閣寺》在戰後文學史的潮流中完成了一個劃時代的任務」。
曾經給三島由紀夫的作品打過負150分的中村光夫也說:「《金閣寺》即使放在我國現代小說佳作系列裡也是可以當之無愧的。」

『柒』 在金閣寺這部小說中,在書的結尾,他有沒有有與金閣寺一起滅亡

他沒有與金閣寺一起滅亡

『捌』 金閣寺 講的是什麼

該作講述生來為口吃苦惱的青年溝口從貧窮的鄉下來到金閣寺出家以後,終日沉迷於金閣之美,幻想在戰火中與金閣同歸於盡的壯美場面。然而戰爭的結束使這一願望永遠化為泡影,絕望之餘,他毅然將金閣付諸一炬。

小說取材於1950年金閣寺僧徒林養賢放火燒掉金閣寺的真實事件。據林養賢說他的犯罪動機是對金閣寺的美的嫉妒。

(8)小說金閣寺人物有哪些擴展閱讀:

《金閣寺》是三島由紀夫的代表作之一,奧野健男也曾直言這部小說代表了三島由紀夫文學創作的最高水平,也是三島美學的集大成之作。在筆者看來,這部作品不僅昭示了三島由紀夫的美學觀、價值觀和人生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他潛意識的自卑心理。

奧地利心理哲學家阿德勒認為,人是天生自卑的,因為人剛生下來是弱小、卑微、無力的,需要完全依賴成人。在這樣的成長過程中,人隨時都體驗著自卑。但是,正是自卑促使人們去努力克服自卑,追求成功和優越,所以自卑從某種程度上成為人格發展完善的動力。

『玖』 日本京都金閣寺傳說都有哪些

你一定對聰明的一休不陌生,一休中的大將軍,就是足利義滿將軍。足利義滿將軍在1397年建成,由於其功高蓋世,一時無二,因此,給自己修建了一所真正的豪宅,舍利殿用金箔做了裝飾,當時的人就已稱其為「金閣殿」。義滿死後,其子遵照他的遺願,改為禪寺,並以義滿的法號命名為鹿苑寺,後世改稱,金閣寺。

1950年7月2日凌晨3時許,細雨中京都鹿苑寺(俗稱金閣寺)的國寶金閣(舍利殿)被人一把火燒成了灰燼。 一起被燒掉的還有足利義滿的木雕像、運慶大師的作品觀音菩薩像、阿彌陀如來像和佛經等貴重國寶,損失慘重。當天下午4點,警察在金閣寺背後的左大文字山發現了服了100多片安眠葯後又用匕首剖腹自殺未遂的縱火嫌犯。

他的名字叫林養賢。林養賢21歲,是金閣寺的出家和尚,當時是大谷大學的3年級學生。這個震驚日本和世界的縱火案很快就成為作家三島由紀夫的文學創作的題材,他寫了一部小說名字就叫[金閣寺]。對於林養賢縱火的動機,三島在書中寫道--由於自己的殘疾和不幸的身世,對於金閣的美產生了一種既憧憬又妒嫉的心理,最終導致他將金閣付之一炬。

其實他是因為不滿於當時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和蔓延著的拜金主義,為了報復社會才燒掉了金閣寺。林養賢生於1929年,天生口吃,家境貧寒。窮困潦倒的父親43歲便去世。去世前他給鹿苑寺的主持村上慈海寫了一封信,請他將兒子林養賢收為弟子。

1943年在金閣寺主持村上慈海為林養賢舉行出家式,正式收其為弟子。後來經村上慈海的同意上了大谷大學。林養賢幾年起就對金閣寺的拜金主義很反感。靠進香錢而富足的寺院只是對更多的財富感興趣,對他們這些沒有金錢欲的出家人的修行毫不關心。

當時日本還是經濟困難的時期,食品等物品實行配給制。大谷大學的學生之間貧富的差別非常明顯。事件發生前他和同學們說,雖然都是同學,富裕寺院的子弟們每星期都有人給送來大米、蔬菜、醬油和錢,還有許多新衣服和新鞋,而我們卻一無所有!

他經常激烈地發表議論,說世間已經成為一個不平等的社會,而寺院還在助長其蔓延,豈有此理!社會應該從根本上改變,這些脫離大眾的大寺院應該一把火燒掉才好。沒多久林養賢鋌而走險,終於放出了一把驚天大火。

金閣寺,屬於住宅式建築,配以佛堂式造型,和諧幽雅。是庭院建築的傑作,表現了足利義滿吸收各種文化的格調與品位。

金閣與鏡湖交相輝映,而整個庭院的山石、花草也與之搭配的和諧至美。整個金閣寺的美,華麗不羈、銷魂奪魄,美到讓人窒息,如同一幅可以呼吸的畫卷,一個可以走進的童話,這也是日本文化的精髓體現。

(9)小說金閣寺人物有哪些擴展閱讀:

鹿苑寺(ろくおんじ),是位於日本京都市北區的臨濟宗相國寺派的寺院。其中,內外都貼滿了金箔的三層樓閣建築(舍利殿)也被稱為金閣,包括舍利殿在內的寺院整體也被稱為金閣寺(きんかくじ)。該寺為相國寺的山外塔頭寺院。

鹿苑寺寺名源自於寺院的創立者即室町幕府3代將軍足利義滿的法號·鹿苑院殿。山號為北山(ほくざん)。寺紋為五七桐。該寺院是在義滿死後,將他原來的北山山莊改成的寺院。

舍利殿本是室町時代前期北山文化的代表建築,但是於昭和25年(1950年)的金閣寺放火事件中被完全燒毀,並於昭和30年(1955年)重建。

平成6年(1994年)12月,鹿苑寺全境作為「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的一部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中的重要歷史建築。

昭和25年(1950年)7月2日凌晨,金閣寺被學僧林承賢(當時21歲)放火點燃(金閣寺放火事件)。國寶金閣(舍利殿)被完全燒毀,國寶足利義滿坐像、伝運慶作的觀世音菩薩像、春日佛師作的夢窗疏石像等10尊木像被燒毀。

閱讀全文

與小說金閣寺人物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葉羅麗靈公主的小說全集 瀏覽:908
白粥知他意免費小說 瀏覽:816
免費小說兼職媽咪不要跑 瀏覽:6
玄幻小說經典環境描寫 瀏覽:217
好看偏執小說推薦 瀏覽:633
多男的穿越小說免費下載 瀏覽:128
300原創微小說怎麼寫 瀏覽:335
全國高考語文小說閱讀 瀏覽:746
可以寫小說賺錢小說app 瀏覽:40
小說秋風襲人還續寫嗎 瀏覽:664
小說排行榜完本穿越 瀏覽:398
婚後婚姻都市小說 瀏覽:62
小說主角是庄風 瀏覽:34
淑女難求有聲小說 瀏覽:980
小說網游完結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336
小白搞笑現代言情小說 瀏覽:412
主角紫薇星的都市小說 瀏覽:329
小說化龍成神txt下載 瀏覽:384
主角是更木劍八的小說 瀏覽:460
小說相府繁花在線閱讀 瀏覽: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