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大全 > 小說的人物視角及作用

小說的人物視角及作用

發布時間:2022-01-05 01:12:46

㈠ 小說中人物的作用

1.肖像描寫。肖像描寫是指用精確、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人物外形各個方面的特點,成功的肖像描寫不僅能夠使人物凸現在讀者眼前,而且可以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遭遇,從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徵。如魯迅的小說《故鄉》中二十年後的閏土肖像描寫:「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得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那手也不是我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這里的肖像描寫使讀者感受到舊中國廣大農民所經受的飢荒、苛稅、兵、匪、官、紳的種種重壓,感受到他們身心所忍受的無限的痛苦與摧殘。 2.行動描寫和語言描寫。行動描寫與語言描寫是通過對人物的動作和對話的具體來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的描寫方式。動作描寫給讀者鮮明的視覺印象使人物形象具體、可感知、生動化;語言描寫則易表現行動所不易顯示的細微情感、態度等。總而言之,行動和語言兩種形式密切配合,相得益彰。如《孔乙己》通過個性化的語言描寫,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課文多次描寫他滿口「之乎者也」,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孔乙己用「四書」「五經」中的所謂「聖言」為自己辯解,連偷書也說成「竊書不能算偷」。這些性格化的語言極能表現人物鮮明的個性。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文里,店小二阻攔魯達時,是這樣描寫魯達的:「魯達大怒,揸開五指,去那小二臉上只一拳,打得那店小二口中吐水,再一拳,打落兩個當門牙齒。」一個「揸」字,把人物怒不可遏,義憤填膺的形象刻畫得微妙微肖,充分表現了魯達愛打抱不平、濟危扶貧的性格特徵。 3.心理描寫。小說家在刻畫人物的時候,用心理描寫來揭示人物在特定環境中的內心活動的。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其實是內心世界的反映和外露,要准確而深刻地刻畫人物,塑造形象就要把人物的外部形態與內心世界有機地統一起來。例如《最後一課》寫小弗郎士上習字課時 ,「屋頂上鴿子咕咕咕地低聲叫著,我心理想:『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 ?』」這就很符合小孩子的心理特點 ,只有小孩子才能在侵略者強迫他們放棄學習祖國語言的權利時 ,由鴿子叫聯想到侵略者的罪惡 ,從而表達了孩子們對侵略者的強烈憎惡和對祖國的無比熱愛之情。 4.細節描寫。細節描寫是指人物、環境、物件等方面所作的具體而細致的描寫,其特徵是細微之處見精神。如《變色龍》中脫大衣穿大衣的細節描寫,就暗示人物具有變色龍的特色,揭示了人物見風使舵,欺下媚上的典型性格;外表的變化同卑鄙的心理相映稱。足見作者匠心獨運

㈡ 小說中,人物視角的轉化

他說,你說,我說,沒有人說

㈢ 小說的寫作視角都有哪些

小說幾種常見的寫作視角。
一、雲端視角
這是一種發展得比較成熟、普遍運用的敘述模式。
其基本特點就在於「全知」,敘述人就像上帝一樣知道故事的全部,彷彿他是站在雲端一樣看天下百姓的活動,洞悉所有人物的一切隱秘,包括其復雜微妙的心理變化。所以我叫它「雲端視角」。就敘述人與作品中人物的關系來看,敘述人可在其中,也可活躍在人物之外,知道他們身上發生的一切而又不想得到他們認同。敘述人高高在上,控制著人物的各種表現。
這種視角切入的優點是自由靈活,敘述人不受時間、空間等的限制,縱橫捭闔,運用自如,人物和事件可以自由表現,並能讓讀者對人物和事件能有一個全面而具體的了解,最大限度地展示社會生活的深度和廣度等等。具體它又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
1.主觀型
特點是敘述者用第一人稱身份或以編著、介紹人身份,直接登場亮相,對故事加以敘述、交代、報道,而且常常通過發表感想與議論來干預敘述的進程。
2.客觀型
特點是敘述人不直接介入作品,不到處發議論,而是以第三人稱來講故事。敘述人隱身於敘述過程之內,使讀者不能直接發現他的存在。
當然以上兩種類型也並不是絕然對立的,有些作品在敘述過程中,也常常交替或混合使用兩種敘事方式。
這種敘事的不足之處在於,因為上帝的存在,他知道的太多,反而讓讀者對其真實性產生懷疑,另外作品的懸念也少了許多。因而這種敘述方式會使參與作品體驗感受的較少,不能使讀者有再創造的樂趣和聯想的能力,限制了讀者「再創作」的慾望。
二、人物視角
是由故事中的一個人物來講述故事,一般也採用第一、三人稱。
第一人稱的敘述,人物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第三人稱的敘述,人物並不在作品中直接露面,而是始終粘附於某一個人物身上,以被粘附的這個人的視角來講述,有點傀儡的味道。
這種敘述的特點是講述者只能講述他所感知所認識所理解的一切,會受到其主客觀條件(如氣質、性格、生活經驗、時空范圍等)的限制,因而也叫有限敘事。
人物敘述還有種類型是「變換式」,即敘述人沒有固定,而是根據需要不斷變換人物。如:莫言作品中會經常採用這種變換的方式來使故事發展下去。
另外,由人物敘述的延伸,還有一種特殊類型是「意識流」方式。它試圖最大限度地記錄人物的全部內心活動及其過程,把讀者帶入人物的內心世界,洞悉了人物全部的心靈奧秘,因此作品的情節也多是人物的意識活動。
主要特點:無論是以何人身份來敘述,感覺是在講故事,顯得真實。但受客觀條件的影響,敘述人視角被限制,有些空白還要讀者去填補。這對於喜歡參與作品思考的讀者而言比較適合,也正好彌補了「雲端視角」的不足。但缺陷在於作品中的敘述人無法敘述自己,受敘述人左右,作者又不好出面干涉,要想知道作品中他人的想法,還真得讓讀者自己去猜。另外的不足就是它沒有象雲端視角那樣對全局的全能。
三、純客觀敘事
這種敘述視角的特點是客觀地敘述所見所聞,將人物的表現、生活場景和事件直接展現給讀者。但作者不參與作品中人物的意識與心理分析,不能作主觀評價,只能是客觀地展現情景或現場,而不能深入內部,探測奧秘。由於敘述沒有作者的主觀性,因而它又不是第一人稱的敘事。
這種視角有些象是攝像機,把故事情景直接視頻給讀者,優點是能夠最大限度地保留現實生活的本來面貌,顯得有些象是記實。這種敘述方式真實性強,缺少主體引導,沒有導游之類的幫忙解釋,因而作品的一切進展都需要讀者自己去思考。
正是沒有敘述人的感情投入,尤其缺乏對人的內心世界的感受,過於純客觀,因而作品顯得冷漠,難於調動讀者的情感。
以上幾種常見視角各有長短,實際寫作中不要厚此薄彼,尤其是要寫好長篇小說,往往僅有一個視角是不夠的,只不過根據內容需要,在注意保持敘事角度一致的前提下,取長補短,通過各種視角的轉換,靈活自由地變動敘事角度,則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在幾種人稱的敘述表現上看,第一人稱的敘述,一般都能寫得感情細膩,真切感強,容易讓讀者接受。人物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而第三人稱的敘述,敘述人掌控作品中人物的一切,在情節發展、渲染氣氛、完整講述故事等方面顯得比較有優勢。
而第二人稱敘述寫作的情況雖較少見,但也是一種子選手視角。由於其有「對話「的味道,在對對象的抒情上表現得很強烈,較多地偏重於對往事的反思,許多外人不知道的事,都可以通過「你」的對話方式表現出來,具有一定的感染力,運用得當也是值得嘗試的。

㈣ 小說運用第一人稱的視角來寫有什麼作用

.便於抒發情感,進行心理描寫
2.第一人稱是一種直接表達的方式,不論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敘述的都像是作者親身的經歷或者是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的事情。
它的優點是能使讀者產生一種真實、親切的感覺,能切身體會作者情感;
從作者方面來說,它更便於直接表達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當然,答題時還要具體一下,帶入文章。。加上「讓我們真實親切地體會到了作者XXX的感情、、、」之類的。。

小說人物類型及作用

1.小說是文學體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樣式.它是通過塑造人物、敘述故事、描寫環境來反映生活、表達思想的一種文學體裁
2.小說有三個要素:人物、故事情節、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3.價值性
小說的價值本質是以時間為序列、以某一人物或幾個人物為主線的,非常詳細地、全面地反映社會生活中各種角色的價值關系(政治關系、經濟關系和文化關系)的產生、發展與消亡過程.非常細致地、綜合地展示各種價值關系的相互作用.
容量性
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小說的容量較大,它可以細致地展現人物性格和人物命運,可以表現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同時還可以描述人物所處的社會生活環境.小說的優勢是可以提供整體的,廣闊的社會生活.
情節性
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真實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環境性
小說的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在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它揭示了種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時間、季節、氣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環境描寫對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發展性
小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魏晉南北朝,文人的筆記小說,是中國古代小說的雛形;唐代傳奇的出現,尤其是三大愛情傳奇,標志著古典小說的正式形成;宋元兩代,隨著商品經濟和市井文化的發展,出現了話本小說,為小說的成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明清小說是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高峰,至今在古典小說領域內,沒有可超越者,四大名著皆發於此;民國時期,尤其是五四以來,舶來文化的沖擊,中國小說發展出現多元化,代表性人物有「魯郭茅巴老曹」六大家;21世紀(2003年以後),網路文學的出現,使小說的發展更加多元,大批網路作品涌現,如玄幻文學(起點為代表)、新言情(晉江和紅袖為代表)等等,也出現了大批網路作家,玄幻領域如蕭鼎、我吃西紅柿、唐家三少、血紅、夢入神機等,言情領域如四小天後、六小公主、八小玲瓏等.
4.環境描寫的作用: 1.社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1)交代人物的生存環境;(2)交代人物的社會關系;(3)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2.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 (1)渲染故事氣氛;(2)烘託人物形象;(3)推動情節發展;(4)暗示社會環境;(5)深化作品主題

㈥ 小說人稱視角問題

我記得是2個 一個第一人稱 一個第三人稱。還沒看過第二人稱的小說。第一人稱就是以主角的角度去描寫小說,第三人稱是以旁白的形式,也就是一個靈魂看著一切在旁邊敘述罷了 中間可能會有人物的心理描寫,第二人稱嘛 可以看做為以配角的角度去描寫主角和故事。第一人稱的小說不好寫 寫的不好會給人罵滴。

㈦ 小說中人物描寫的作用

小說中人物描寫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生動、豐滿,增強故事帶給讀版者的真實感、代入權感。

在一些小說中,人物的一舉一動、一笑一顰,往往從次要人物的眼睛裡看出來;對人物的感受、評論,往往從次要人物的嘴裡說出來。通過次要人物的見聞,把故事相關的情節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動情節發展。他們的出現主要擔當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敘事功用。

很多小說會出現群眾場面,這些場面中的群眾,大多是不重要的次要人物。正是這些次要人物的出現為主要人物的活動提供了具體環境,起到了渲染氣氛、奠定感情色彩基調的作用。

(7)小說的人物視角及作用擴展閱讀:

小說作為四大文學體裁之一,其創作中的環境描寫主要分為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不同的環境描繪對人物形象的塑造有著不同的作用。很多小說中對社會環境以及自然環境的描繪都讓人印象深刻。

舉個例子來說,嚴歌苓的小說《陸犯焉識》中對於社會環境的描繪就讓人印象深刻,小說的整體環境是處於上個世紀50年代和70年代,主人公在不同年代的心理變化就通過這樣一個大環境來表現。

如果沒有當時的一個大環境的描繪,對大環境里的所有具體的事與物的描繪,就不能從側面很好的襯托表現出主人公的人生遭遇及其人生價值觀的轉變。

㈧ 主要人物形象在小說中的作用

主人公是一篇小說的中心,整本書都是圍繞其展開,帶動劇情的發展,是一本書的靈魂所在.

㈨ 小說應用不同人稱的作用及解答技巧

用第一人稱寫時心理描寫以在語言和動作描寫後為佳。要注重語言的描寫,不能過於頻繁。第三人稱可以採取情景跳躍寫法。心理放在語言前較好。

㈩ 小說中以第三人視角描寫有什麼好處

用第三人稱寫小說的好處:
一:可以更全方位的寫人物的內心獨白,心理內活動。
二:以客觀的角度看故容事,有利於理解故事情節。
三:可以全面照顧到主角不在場的環境,事物描寫。
四:轉換時間,空間等不會太麻煩,合理運用更顯得自然。
【暫時只想到了這些,希望對你有幫助】

閱讀全文

與小說的人物視角及作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全國高考語文小說閱讀 瀏覽:746
可以寫小說賺錢小說app 瀏覽:40
小說秋風襲人還續寫嗎 瀏覽:664
小說排行榜完本穿越 瀏覽:398
婚後婚姻都市小說 瀏覽:62
小說主角是庄風 瀏覽:34
淑女難求有聲小說 瀏覽:980
小說網游完結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336
小白搞笑現代言情小說 瀏覽:412
主角紫薇星的都市小說 瀏覽:329
小說化龍成神txt下載 瀏覽:384
主角是更木劍八的小說 瀏覽:460
小說相府繁花在線閱讀 瀏覽:850
有沒有穿越還珠格格小說全集 瀏覽:568
平淡且甜甜的小說推薦 瀏覽:529
飛燕小說全文免費閱讀小說 瀏覽:364
校園小說女主抖m很弱 瀏覽:688
女機長小說推薦 瀏覽:783
凱莉小說那些好看 瀏覽:215
以符作為武器的網路小說 瀏覽: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