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霜葉紅似二月花》txt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霜葉紅似二月花》(茅盾)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書名:霜葉紅似二月花
作者:茅盾
豆瓣評分:7.5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7-12
頁數:300
內容簡介:
《霜葉紅似二月花》是茅盾繼《腐蝕》之後寫的又一部力作。小說以「五四」前夕江南村鎮為背景,描寫新興資本家和豪紳地主勾心鬥角、相互傾軋以及他們與農民的尖銳矛盾,中間穿插著幾對青年男女的感情糾葛,廣泛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布局嚴謹,場面宏大,情節復雜,語言典雅,是一部富有民族風格的佳作。
此次重版,補進了續寫的後幾章的大綱及內容梗概。
作者簡介:
茅盾(1896-1981),浙江桐鄉烏鎮人,原名沈德鴻,字雁冰。中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
② 茅盾(沈德鴻)的處女作《________》 處女作後面是什麼
1927年9月,茅盾的處女作《幻滅》,開始連載於《小說月報》
③ 茅盾( 沈德鴻)的資料
茅 盾
茅盾,作家,政治活動家。原名沈德鴻,字雁冰。筆名有玄珠、方璧、郎損等。浙江桐鄉人。1913 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6 年畢業後進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任職,從此開始他的文學生涯。1920 年任《小說月報》主編。同年12 月底,與鄭振鐸等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積極從事政治活動,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秘書,武漢的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教官,《民國日報》主編。大革命失敗後,東渡日本。1930 年春回到上海,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7 年後,到武漢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主編《文藝陣地》。1938 年冬,赴新疆任教,任新疆各族文化協會聯合會主席。1940 年5 月到延安。1940 年底到重慶。後又到桂林、香港,擔任《大眾生活》編委。1946 年底,應邀赴蘇聯訪問。1949 年後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文化部長,第一至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第四、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
茅盾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蝕》、《虹》《子夜》、《第一階段的故事》、《腐蝕》、《霜葉紅似二月花》;中篇小說《路》、《三人行》;短篇小說《春蠶》、《秋收》、《殘冬》、《林家鋪子》等。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國現代現實主義文學發展的里程碑,顯示了現代文學在長篇小說創作方面的實績。此外,還有大量文學評論、神話研究、散文、雜文、歷史故事等。文學論文集《鼓吹集》、《鼓吹續集》、《夜讀偶記》、《關於歷史和歷史劇》、《雜談短篇小說》、《反映社會主義時代,推動社會主義時代的躍進》。還翻譯了幾十種外國文學著作。文化大革命後寫成的回憶錄《我走過的道路》,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茅盾生前為團結廣大作家,培養青年作者,促進文學理論建設,增進國際文化交流,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突出的貢獻。其
作品歌頌人民、歌頌革命,鞭撻舊中國黑暗勢力,表現了中國民主革命的艱苦歷程,繪制了規模宏大的現實主義歷,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④ 沈德鴻(即茅盾)在日本的生活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漢族,浙江嘉興桐鄉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和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我國革命文藝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於浙江桐鄉縣烏鎮。這是個太湖南部的魚米之鄉,是近代以來中國農業最為發達之區,它毗鄰著現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薈萃的地方,這里成就了茅盾勇於面向世界的開放的文化心態,以及精緻入微的筆風。到了「文化大革命」時期,稍稍平穩便秘密寫作《霜葉紅似二月花》的「續稿」和回憶錄《我走過的道路》。茅盾於1981年3月27日辭世。
到日本後,茅盾面臨著生計問題。原本想學習日文由於生計問題他只有寫作。當他提起筆來時,腦海的人物故事便一個個地躍出來,尤其是那秦女士的生活,本身就是小說素材。去日本寫的第一個小說是《自殺》,時間是7 月 8日。由於和陳啟修住在一個旅館里,二人一起談天,一起外出,陳啟修便成了茅盾的翻譯。有一次,二人去逛地攤,茅盾買了一本關於北歐神話的英文書,使茅盾的孤獨有了一絲慰藉——可以藉此消磨島國的寂寞!寄出《自殺》以後,茅盾又寫了《從牯嶺到東京》的長文,對前段時間文壇上對「幻滅」、「動搖」、「追求」的批評,來個答辯,表明自己的創作意圖以及自己創作思想情緒,和對文藝的看法。認為革命文藝必須是革命的文藝而不是革命的標語口號;其次是讀者對象問題,即閱讀革命文藝的讀者是哪些人?或者更清楚地說,是哪個階級或階層的人,第三個問題是關於文藝技巧問題。茅盾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從牯嶺到東京》寄回國內,在《小說月報》上發表以後,立刻引來太陽社、創造社的朋友們的圍攻。太陽社、創造社的朋友稱茅盾為「小資產階級的代言人」,自然,他們也不知道此時的茅盾,已是亡命日本。
冬天來了,島國的冬夜是何等的漫長,冬天的霧更令人愁腸百結,茅盾寫了不少從秦女士那裡聽來的故事小說,也從地攤上抱回一些神話書籍,關上門研究,晚上請陳啟修給教日文,沒有多少時間,背了 50 音圖,會了一些簡單的日常用語。在本鄉館住了 5個月,「島國冬長,晨起濃霧闖牖,入夜凍雨打檐,西風半勁時,乃有遠寺鍾聲,苦相逼拶,抱火缽打瞌睡而已,更無何等興感。」在這樣的心情氛圍里,茅盾和 23 歲的秦德君同居了。這時,在京都的老同事楊賢江來信,邀請茅盾他們去京都住,說那裡生活比較便宜,而且他們住的高原町遠離塵囂,附近有餘屋可以出租。楊賢江原在商務印書館主持《學生雜志》,同時參加上海共產黨的活動,大革命時期,被黨派到武漢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任《革命軍日報》社長兼總編輯,大革命失敗後,他根據黨的指示,於上年底帶著新夫人和兒子到京都,擔任中國留學生共產黨組織的負責人。同時以研究教育,著述為主。楊賢江十分同情茅盾和秦德君的處境,因此,熱情邀請茅盾他們去京都住。茅盾收到楊賢江的信,便和秦德君商量,二人都認為還是去京都好,或許那裡可以靜心創作,或許那裡能圓秦德君的蘇聯夢。
1928年 12 月初,茅盾和秦德君告別陳啟修,雙雙坐火車去京都,在火車上,半年前的那個特高科便衣又來和茅盾攀談。實際上是把茅盾移交給京都的特高科監視了。
到了京都,茅盾他們才知道,在京都避難的,除了楊賢江夫婦外,還有高爾松、高爾柏兄弟夫婦,周憲文夫婦,四川學生漆湘衡夫婦等。茅盾和秦女士住四號門牌的那套平房。隔壁三號是高爾松、高爾柏兄弟夫婦,有一段時間三號四號合在一起開伙食,高爾柏夫人唐潤英買菜,秦德君掌勺下鍋。
對這個居所,秦德君和茅盾都有回憶。秦女士的回憶說:「我和茅盾住的第四號門牌,建築質量的低劣,看起來風吹得倒,東窗都是紙糊的,盡可夜不閉戶,即使閉也無濟於事。進門走道,是廚房,有煤氣設備,最後是廁所;靠近廁所的是一間光線不太充足又潮濕的六鋪草席的一間房,沒有什麼用場,只有空著,作為去廁所的過道。中間三鋪草席的通道一小間,夜來我們把蚊帳掛在中間過道小房間的四個屋角的鐵釘上,??外面一間六鋪草席的陽光好一些,屋檐下是過往行人的街道,道旁是櫻花園地,每逢櫻花盛開時節,抬頭就看見日本國花。」茅盾對這個地方也有回憶:「我的寓所離楊賢江的寓所有一箭之遙。這是面臨小池的四間平屋,每間約有八鋪大小;當時我與高氏兄弟為鄰,各住一間,另兩間空著。房東就住在附近,亦不過一箭之遙,這里,確實很安靜,從屋子的後窗,看得見遠處的山峰,也不是什麼高山,但並排有五六個。最西的一峰上有一簇房子,晚間,這一簇房子的燈光,共三層,在蒼翠的群峰中,便像鑽石裝成的寶冕。小池子邊有一排櫻樹。明年春季,坐在屋中便可欣賞有名的櫻花,想到這,便覺得我的新居確實是富有詩意;對寫作十分有利。」由於秦德君在身邊照料,茅盾那蒼白的臉色也紅潤起來,精力也十分充沛,因此,在日本期間,茅盾的小說、散文創作達到一個更成熟的階段,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浪漫的豐收季節。其中創作了一部長篇小說,7 個短篇小說,12篇散文。而且,這一時期的作品,無論是小說還是散文,大部分是精品,在各自的體裁中,都是有較高的品位。
茅盾在日本的散文,我們可分成兩類:一類是抒情的,如《霧》、《叩門》、《賣豆腐的哨子》、《虹》等,反映了茅盾在特定環境里的特定心情,抒情性很強。作品中暗示、象徵色彩比較濃烈,文字比較曲折隱晦,但這些散文的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極高。
「——因為是虛空,所以才有那樣的巨聲呢!我啞然失笑,明白我是受了哄。我睜大了眼,緊裹在沉思中。許多面孔,錯落地在我眼前跳舞;許多人聲,嘈雜地在我耳邊爭論。驀地一切都寂滅,依然是那答,答,答的水聲從窗邊傳來,像有人在叩門。」(《叩門》)作者在大革命失敗後的對革命形勢的悵惘、惶惑和對文學事業的執著追求以及對文壇的「爭訟」的厭煩,種種矛盾心理交織地反映在字里行間。「並不是它那低嘆暗泣似的聲調在誘發我漂泊者的鄉愁;不是呢,像這樣的 OUTCAST,沒有了故鄉,也沒有了祖國,所作『鄉愁』之類的優雅的情緒,輕易不會兜上我的心頭。也不是它那類乎軍笳然而已頗小規模的悲壯的顫音,使我聯想到另一方面的煙雲似的過去;也不是呢,過去的,只留下淡淡的一道痕,早已為現實的嚴肅和未來的閃光所掩煞所銷毀。(《賣豆腐的哨子》)茅盾的這種情緒,似乎有一種欲掩還露的窘態。在文字中片段流露的,是旅日的飄零感和對風起雲涌大革命的懷念和痛惜情緒,茅盾這里是用否定來表達自己的肯定,賣豆腐的哨子聲,太撩得令人悵惘!」這悵惘是難言的「。」然而每次我聽到這嗚嗚的聲音,我總抑不住胸間那股回盪起伏的悵惘的滋味。「」我猛然推開帳子,遙望屋後的天空,我看見滿天白茫茫的愁霧。「
孤獨的散文家似乎對周圍事物特別敏感,連捉摸不到的自然現象,也可寄寓自己的情感。日本,是個多霧的國度,海洋性氣候帶來詩一樣的霧,也帶來白茫茫的愁霧。各人的心境不同,眼中霧也不同,「我自然也討厭寒風和冰雪。但和霧比較起來,我是寧願後者呵!寒風和冰雪的天氣能夠殺人,但也刺激人們活動起來奮斗。霧,霧呀,只使你苦悶,使你頹唐闌珊,像陷在爛泥淖中,滿心起掙扎,可是無從著力呢?」(《霧》)作者借自然界的自然現象——霧,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種從火熱生活中冷寂下來的孤獨,有一種離群索居的苦悶,這又是和茅盾的生活經歷有關的。——慘雲愁霧,歷來是文人們比喻的一種心緒,在茅盾心緒里,霧是可詛咒的,同樣,在一篇題為《虹》的散文里,茅盾把向來作為美的象徵的虹,也一改常規,虹一樣的「希望也太使人傷」心「。
另一類散文是游記見聞,是茅盾作為旅日華人,在日本時所見所聞,主要有《速寫一》、《速寫二》、《紅葉》、《鄰一》、《鄰二》、《櫻花》、《風化》、《自殺》等。這類散文同樣具有較高審美認識價值。《紅葉》記敘了作者在秋色里去山上看楓葉,但茅盾沒有寫楓葉如何,卻寫了人,寫了場景,也表達了「原來只是如此這般一回事」的思想底蘊。而《速寫一》、《速寫二》作者寫在日本進浴室洗澡時的見聞,寫得精密,寫得細膩,比如在寫水龍頭時,「這是個擦得耀眼的紫銅質的大傢伙,雖然關著嘴,可是那轉柄的節縫中卻哧地飛出迸出兩道銀線一樣細水,斜射上去約有半尺高,然後亂紛紛地落下來,像是些極細的珠子。」櫻花是日本國花,大凡從日本回來或偶爾路過日本的人都要記述所見櫻花或想看櫻花的願望,茅盾也不例外,在日本期間,他寫的《櫻花》散文,就是記敘自己結伴去嵐山觀櫻花的盛事。但他用經濟的筆調寫在嵐山的游覽,而大量筆墨在渲染櫻花的影響、吸引力,寫自己寓所門前的樹,想像著這是櫻花樹(其實就是櫻花樹),春天來臨,這幾棵櫻花樹正蓓蕾著,不久便爛漫一片,在這樣的基調色彩里,結伴去游山。然而到了嵐山,吸引作者的不是櫻花而是嵐山的自然景觀,這種活潑寫法,令人擊節。《鄰一》、《鄰二》則寫出寓所鄰居的孤愁美貌的少婦和活潑可愛的日本小孩,散文寫得幽怨纏綿,情意繾綣。《風化》是茅盾就在日本所聞而寫的一篇散文,議論日本警察的腐敗,諷喻日本軍警制度。當時日本報載一個負責巡查有傷風化的警察的一樁丑聞,說那個警察半夜裡抓住一對並頭而睡的男女,在帶往警察署的途中,那個負責巡查有傷風化的警察放走男的,讓女的跟他走,半途強奸了那女侍者。報上一登載,輿論大嘩。茅盾也就此寫下了這篇散文,揭露了日本社會黑暗的一個側面。另一篇《自殺》同樣也是茅盾根據報載材料寫成的一篇暴露日本社會黑暗的散文。據不完全統計,茅盾在日本期間共創作了《自殺》、《一個女性》、《詩與散文》、《色盲》、《曇》、《泥濘》、《陀螺》等 7篇短篇小說。這些長短不一的短篇小說有個共同的特徵,就是大都用現代女性作主人翁(個別除外),大都偏重於情感世界的展示,因而從這個意義上觀照,茅盾在日本期間的短篇小說,雖然是《蝕》三部曲底蘊的延長,但無論題材和描寫方法都和《蝕》相似而和《虹》不一。這樣說,並不否認茅盾在日本前所寫的第一篇短篇小說作為茅盾思想轉折點的作用——因為創作方法上的轉換,似乎有一種慣性,這種慣性即使在思想苦悶期過後,還在有意無意地起作用,制約、影響著作家的創作。如《自殺》這篇小說,是茅盾去日本後寫的第一篇小說,《自殺》里的環小姐,是一個表面為新潮女性,而本質上是一個受封建倫理思想毒害較深的青年女性,她和一個願為大多數利益而奮斗的革命者相愛後,發生了肉體關系,後來那個男子革命去了。環小姐卻發現自己懷孕了。於是,苦悶、惶惑,羞愧、孤獨一古腦兒地從心頭湧起,不能自拔,最後以自縊來解脫。這個環小姐沒有能從革命高潮跌落後振作起來,而在跌落後失望到絕望。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大革命失敗後一部分知識分子的心態,尤其是女性,從大革命高潮中熱烈的愛戀到大革命失敗後心理負重,都得到真實的表現。茅盾筆下的這位環女士,在《蝕》中就有蹤影,但一般而言,《蝕》中的這類女性,作者是用客觀筆調來寫的,而《自殺》中,卻帶有某種批判意味、警世意味。茅盾在談到《自殺》創作動機時說:「我覺得『五四』以來的思想解放運動,喚醒了許多向來不知『人生為什麼』的青年,但是被喚醒了的青年,此後所走的道路卻又各自不同。像嫻嫻那樣性格剛強的女性。比較屬於少數;而和嫻嫻相反,性格軟弱的女子,卻比較屬於多數。寫這些『平凡』者的悲劇或暗淡的結局,使大家猛省,也不是無意義的。在這一念之下,我就盤腿坐在鋪席上寫了短篇小說《自殺》。」
和環小姐不同,茅盾在《一個女性》中,塑造了另一類型的女性——瓊華。瓊華出生於破落望族,但她沒有「時代女性」那樣追求「性解放」,放浪形骸,追花逐蝶,在大革命後自甘墮落下去。她不卑不亢的個性,使她在小鎮上成為中心,傲視那些卑瑣的「小人」,後來,家庭發生變故,父親酒後失火,葬身火海。從此,家庭一落千丈,來瓊華家的人,只有一個郎中,後來連郎中都少來了。後來,瓊華生病,奄奄一息中,所追求的,是一種純真的愛情。最後見到心底里藏著的戀人張彥英,才「軟倒在母親的懷里了」。這是一個悲劇。但這個悲劇的根源在社會,楊瓊華因同情同學張彥英的身世,為社會所不容,受到流言的攻訐。張彥英被逼出走故鄉後,楊瓊華受到一批卑瑣的人捧頌,而家庭變故後,瓊華又被社會遺棄。但好強的瓊華不甘心就此敗落,決意報復。社會又不允許、世態炎涼,給瓊華一副清醒劑,但畢竟遲了,待愛戀的張彥英趕到時,她已是彌留之際了。從人物形象來說,楊瓊華和《自殺》中環小姐都是在五四精神孕育下成長起來的年青女性。但性格不同,結局卻都是悲劇性的。這種社會題材對初到日本後的茅盾來說。確實是駕輕就熟,《蝕》中未表現的女性形象,帶到日本表現,但沒有日本風味,而全是中國氣派。《色盲》是茅盾 1929 年 3月初作畢的短篇小說,作品描寫了一個男主人公林白霜和李惠芳、趙筠秋兩個女性的戀愛心理過程。林白霜是經過大革命經歷後失去方向的青年知識分子,「是政治色盲者」,而李、趙兩位則代表新興資產階級和封建官僚。因而這篇小說是茅盾借戀愛外衣來揭示大革命失敗後中國知識分子迷惘意識的一個側面。小說中大量真實的、准確的意識流從茅盾筆下汩汩而來,顯得十分真實。小說的象徵手法,中國革命最壯麗的一幕落幕後的心態,曲致出來,散出無盡的韻味。《詩與散文》這篇小說的主人翁也同樣是女性,但她身處逆境卻性格剛烈,無所顧忌。故事雖然是兒女私情,卻也是表現同時代女性的一種類型:經過大革命失敗後,一種心理扭曲的典型代表。《曇》中的強女士卻又是另一種典型。她雖然經過大革命的洗禮,但她依然是過去那種優柔寡斷性格,她不敢愛所愛。當父親把她當籌碼嫁給新貴作姨太太時,她只有逃避。總之,茅盾在日本時,精雕細鏤,營造了一座豐富的藝術長廊,創造了一系列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她們性格各異,出身不一。但似乎都在大革命的洪流中激動過,參加過,面對大革命後中國的政治,她或沉淪,或奮斗,或追求,或放浪形骸,從而構成了不同性格的女性系列形象。
茅盾在日本時,除寫了一系列女性題材的作品外(《陀螺》也如此),還寫了一篇風格迥然不同的小說《泥濘》,這篇小說沒有像《自殺》、《詩與散文》那樣,字里行間透出一種飄逸,芬秀的書卷氣,而滿篇都是泥土氣,正像題目所揭示的,彌滿了一種湘鄂農村的泥土氣。作品描寫了一個村子裡農民運動興起時人們從懷疑到參與,以及農民運動失敗後農運骨幹被殺的事實。作品是大革命時期湘鄂農村革命的一個縮影。它把大革命從興起、高潮、失敗的過程,濃縮在幾千字的短篇里,深刻地揭示出:中國革命在農民意識沒有覺醒,對中國革命沒有認識的情況下,難免不失敗,因此,嚴重的問題是教育農民。同時又揭示了:革命隊伍本身的不純和單純,又是造成農民運動失敗的一個原因。因而,茅盾這個可以作為《蝕》背景看的短篇小說,基調灰暗,充滿恐怖、懷疑、血腥。這種情況,在日本寫的作品中是不多冗的。盡管這些散文、短篇小說,不減寫《蝕》三部曲時的風采,但在日本時創作影響最大,也最為人稱道的,還是長篇小說《虹》。
《虹》的故事主人梅行素原型,是秦德君的女友胡蘭畦,在與秦德君的共同生活中,聽秦德君多次講述這位女友的坎坷經歷和個性後,逐漸了解了胡蘭畦的生平,了解了胡蘭畦的經歷,一個活生生的女性形象在茅盾腦海中形成。
胡蘭畦是 1901 年生於成都的一個反清世家,母親粗通文墨,因而她從私塾到新式女校,受過良好的教育,16歲時,母親病重,便把女兒許配給常常關照胡家的一個小商人楊固元,但楊是個沒有文化、粗魯、品行不端的人。五四以後,胡受新思潮影響,追求自由戀愛,個性解放,愛上表兄魏宣猷。
1920年農歷 10 月,魏鼓動胡蘭畦一起去重慶,當時為了能出走,胡犧牲自己,與楊固元成婚。婚後不久,胡說服丈夫,去重慶巴縣教書,實際上是去尋表兄。不料,魏在重慶病重,正在往成都趕,而胡則往重慶趕,結果胡蘭畦的轎子與魏宣猷的轎子在中途擦肩而過,致使胡蘭畦與心中相愛的表兄沒能見上最後一面。後來胡知道實情後,決心脫離家庭,先後在巴縣女校、川南師范附小作教員,後來又曾在楊森家裡作家庭教師。不久,脫離楊森,出川到達上海,結識了陳望道、吳庶五、孔德沚、張人權、惲代英等革命者,後又到廣州、武漢投身革命,成為一個職業革命家。
胡蘭畦其人,茅盾認識,但她的經歷,卻是聽了秦德君的敘說之後,才了解的。於是,茅盾從 1929 年 4月到 7月間,用心寫了《虹》這個長篇小說。
由於有生活原型,包括聽過陳啟修對三峽之險的描繪,所以《虹》無論從人物、風光上都較勝《蝕》三部曲;在茅盾長篇小說中,是成功的作品。尤其是前七章,梅小姐的性格、環境都寫得神彩飛揚,楚楚動人,成功地刻劃了一個嬌生慣養的小姐的猖介的性格發展成為堅強的反抗侮辱、壓迫的性格,終於走上革命的道路,這樣的一個革命者形象。同時,作者在塑造這個人物形象時,也傾注了自己思想感情的復雜性和矛盾性。因而更真實。至於題目《虹》,茅盾認為「『虹』是一座橋,便是春之女神由此照出冥國,重到世間的那座橋,『虹』又常見於傍晚,是黑夜前的幻美,然而易散;虹有迷人的魅力,然而本身是虛空的幻想。這些便是《虹》的命意:一個象徵主義的題目。」
此時,一個意外,茅盾自己也沒有感覺到。當時黨組織對茅盾的關注依然,組織關系也秘密地轉移著。幾十年後,才發現這樣一個材料:
東京市委:收到你們的來信,茲特答復如此:??四、沈雁冰過去是一同志,但已脫離黨的生活一年余,如他現在仍表現得好,要求恢復黨的生活時,你們可斟酌情況,經過重新介紹的手續,允其恢復黨籍。
??
中央一九二八年十月九日但讓人遺憾的是,日本經過 1929 年的大檢舉後,黨組織被破壞殆盡,如中共東京特別支部領導的「反日大同盟」組織委員會主任黃鼎臣,因開展愛國反日活動被日本警視廳拘留並遣送回國。楊賢江等也被迫回國。在茅盾看來,恢復組織生活也都成了泡影。但是在日本與秦德君女士同居的消息,卻傳到上海,夫人孔德沚和母親也都焦慮萬分,期盼著茅盾回到夫人身邊,回到母親身邊。
1930年 3月底,茅盾和秦德君結束了那一段浪漫而又苦澀的亡命生涯,從日本坐船,秘密地抵達上海,茅盾回到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上;秦女士則回到了四川。
不盡人意,而又積極投入,其中也有積極的消極。風風雨雨,耗去他不少精力,苦勞?功勞?是否是左翼文化人的生存方式。
⑤ 矛盾啥時候生的
茅盾(1896.7.4一1981.3.27)
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曾化名方保宗,沈明甫,常用筆名還有佩韋、方壁、
玄珠、郎損等。生於浙江桐鄉。1913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6年畢業,進入
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工作。
1920年開始文學活動,曾與鄭振鐸、葉聖陶等人一起組織文學研究會。1921
年接編《小說月報》,倡導現實主義,翻譯介紹外國文藝.對我國新文學運動產生
了巨大的影響。1927年發表第一部中篇小說《幻滅》,它與相繼問世的《動搖》
(1928)、《追求》(1928)合為總名《蝕》的三部曲,引起強烈的反響。中篇小說
《虹》發表於1930,1933年的長篇小說《子夜》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
1948年32月,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並籌備第一次全國文藝工作者
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國文聯主席、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主席。建國後出任第一
任文化部長,當選為歷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歷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和
第四、五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⑥ 茅盾小說的代表作是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鴻,字雁冰。
茅盾是發表小說《幻滅》時用的筆名。因此《幻滅》是矛盾的小說代表作.
《子夜》是茅盾長篇小說的代表作,它的出現使得1933年成為永遠值得紀念的一年。
⑦ 茅盾短篇代表作
茅盾短篇代表作:
1、《林家鋪子》
簡介:
《林家鋪子》是茅盾1932年7月創作的短篇小說,原名《倒閉》。載《申報月刊》第一卷第一期,後收入短篇小說集《春蠶》。
講述的是當時江南杭嘉湖地區一個小店鋪的主人林老闆,在時局動盪、經濟蕭條的社會背景下,雖再三苦苦掙扎,但在黑暗勢力的盤剝下終於破產的故事。
2、《野薔薇》
簡介:
《野薔薇》,是茅盾先生最早的短篇小說集。1929年7月由上海大江書鋪初版印行,內收茅盾寫於1928年至1929年的五篇小說,分別為《創造》、《自殺》、《一個女性》、《詩與散文》、《曇》,書前有《寫在前面》序文。
3、《農村三部曲》
簡介:
《農村三部曲》包括《春蠶》、《秋收》、《殘冬》,作者茅盾。從《春蠶》寫蠶絲業蕭條所引起的農村破產,到《秋收》寫農民在飢餓中的搶糧風茅盾潮,到《殘冬》寫農民在一年生計完全絕望以後,終於自發起來進行武裝斗爭的故事。
4、《大鼻子的故事》
簡介:
《大鼻子的故事》作者是茅盾。本書主要講述了從孩子的角度描繪了民國時期貧苦人家孩子生活的困苦及生存的艱辛等有關內容。
5、《水藻行》
簡介:
《水藻行》全文共六節,是茅盾(原名:沈德鴻)創作於上世紀30年代唯一一部在國外發表的短篇小說。
⑧ 茅盾的作品有哪些
作品:《茅盾文集》、《茅盾評論集》。長篇小說:《子夜》、《蝕》短篇小說:《林家鋪子》、《春蠶》。散文:《白楊禮贊》
中長篇小說
茅盾本名沈德鴻,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於浙江桐鄉縣烏鎮。這個太湖南部的魚米之鄉,是近代以來中國農業最為發 達之區,它緊鄰著現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薈萃的地方,這造成了茅盾勇於面向世界的開放的文化心態,以及精緻入微的筆風。他 十歲喪父。許多中國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師」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撫養長大。從北京大學預科讀畢,無力升學,入上海商務 印書館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說月報》,成為文學研究會的首席評論家,就在這時候。接著他參與了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籌建中國 共產黨,下廣州參加國民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任過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的秘書,宣傳部的代部長是毛澤東。
國共合作破裂之後,自武 漢流亡上海、日本,開始寫作《幻滅》、《動搖》、《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說家的筆。這段上層政治斗爭的經歷鑄成他的時 代概括力和文學的全社會視野,早期作品的題材也多取於此。左聯期間他寫出了《子夜》、《林家鋪子》、《春蠶》。抗戰時期, 輾轉於香港、新疆、延安、重慶、桂林等地,發表了《腐蝕》和《霜葉紅似二月花》、《鍛煉》等。文藝界為他慶了五十壽,他的 聲名日隆。建國之後,他歷任文聯副主席、文化部長、作協主席,並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他已很難分身創作。到了「史無前例」 的日月,挨批靠邊,稍稍平穩便秘密寫作《霜葉紅似二月花》的「續稿」和回憶錄《我走過的道路》。
⑨ 《腐蝕》txt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腐蝕》(茅盾)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書名:腐蝕
作者:茅盾
豆瓣評分:6.8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1989-4
頁數:229
內容簡介:
《腐蝕》以1940年9月到1941年2月的重慶為背景,描寫了一個女特務趙惠明的一段經歷。作品以日記體的形式,透過趙惠明矛盾復雜的心理活動和記述,把「皖南事變」等重大歷史事件側面表現出來,作品既描寫了作為國民黨女特務趙惠明的復雜生活和心理狀態,刻畫了典型形象,也集中抨擊了國民黨法西斯特務統治制度的罪惡。
作者簡介:
茅盾簡介
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鴻,字雁冰,是現代著名小說家、文學評論家和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我國革命文藝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於浙江桐鄉縣烏鎮。這是個太湖南部的魚米之鄉,是近代以來中國農業最為發達之區,它毗鄰著現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薈萃的地方,這里成就了茅盾勇於面向世界的開放的文化心態,以及精緻入微的筆風。
他十歲時父親就去世了。許多中國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師」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撫養長大。從北京大學預科讀畢,無力升學,入上海商務印書館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說月報》,成為文學研究會的首席評論家,就在這時候。他參與了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籌建中國共產黨,下廣州參加國民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任過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的秘書,宣傳部的代部長是毛澤東。國共合作破裂之後,自武漢流亡上海、日本,開始寫作處女作《蝕》三部曲(《幻滅》、《動搖》、《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說家的筆。這段上層政治斗爭的經歷鑄成他的時代概括力和文學的全社會視野,早期作品的題材也多取於此。左聯期間他寫出了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林家鋪子》、「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抗戰時期,輾轉於香港、新疆、延安、重慶、桂林等地,發表了長篇小說《腐蝕》、《霜葉紅似二月花》、《鍛煉》和劇本《清明前後》等。文藝界為他慶了五十壽,他的聲名日隆。建國之後,他歷任文聯副主席、文化部長、作協主席,並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他已很難分身創作。到了「史無前例」的日月,挨批靠邊,稍稍平穩便秘密寫作《霜葉紅似二月花》的「續稿」和回憶錄《我走過的道路》。茅盾於1981年辭世。---來自網路
⑩ 《茅盾散文選》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茅盾散文選》(茅盾)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Z9Sxz2Hsaxao42hZrB6Smg 密碼:xrzc
書名:茅盾散文選
作者:茅盾
豆瓣評分:8.4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11
頁數:212
內容簡介:
本書是茅盾散文精選集。茅盾先生曾經評價自己的散文說:「這些文章,就好像日記賬,文字之不美麗,自不待言;又無非是平凡人生的速寫,更說不上有什麼玄妙的意境。讀者倘若看看現在社會的一角,或許尚能隱約窺見少許,但倘要作為散文讀,恐怕會失望。」 先生所言是謙虛文辭,其實他的散文筆觸細致入微,一字一句源於日常又超越日常。他文章中所描述的人物與社會,直到現在依然展現在我們的身邊。這些文章是他一生的記事簿,亦是大千世界的速寫本,是中國現代散文中不可多得的瑰寶。
作者簡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嘉興桐鄉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和社會活動家,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子夜》《虹》《霜葉紅似二月花》,短篇小說《林家鋪子》和「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散文《白楊禮贊》《風景談》,文學評論《夜讀偶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