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說《哦,香雪》的主要情節是什麼
哦,香雪 (1990)故事梗概
根據鐵凝同名小說改編。
偏僻的小山村。香雪和她的夥伴們又說又笑地在新修的鐵路軌道中間行走,相約傍晚去看火車。第一次進站的火車對她們來說可是件大事。香雪穿上新紅格布鞋,鳳嬌用珍藏的香皂洗了臉,朵兒穿上花襯衫,變漂亮了的姑娘們一路上嬉鬧著,興奮得竟錯過了火車進站的時間。從此,姑娘們每天按時來車站等火車。列車帶來的現代文明氣息帶給姑娘們一個全新的世界。他們同好奇、恐懼到大膽地靠近列車。日久天長,她們和年輕的列車員攀談,並提出許多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不久,她們又用自產的山貨和旅客進行誠實的交易。每當此時,姑娘們的心裡都充滿了歡樂和五彩繽紛的遐想。文靜的香雪羨慕新式書包和帶吸鐵石的塑料鉛筆盒,打聽北京收不收山村的學生;朵兒用新換來的裝飾品,不斷地"武裝"自己;情竇初開的鳳嬌在和開車員"北京話"的接觸中,紡織著自己美麗的夢幻。一次香雪突然發現車廂里有一隻朝思暮想的磁鐵鉛筆盒,她不顧一切上車,用一籃雞蛋換回了它,卻沒來得及下車。姑娘們驚慌地追著,無可奈何地看著列車逞著香雪遠去。香雪拒絕了"北京話"和旅客的幫助,毅然中途下車步行回家。黑黑的夜晚,香雪有些害怕,但離家鄉越來越近使她增添了勇氣,她終於聽到姐妹們深情的呼喚:"哦,香雪!"
關於小說,《哦,香雪》是當代著名女作家鐵凝的代表作,曾於1982年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及首屆「青年文學」創作獎。作品以香雪為主要人物,以香雪生活的山村台兒溝為主要地點,以火車在台兒溝停留的一分鍾展開描寫,以清新雋永的筆調表現了一個在閉塞山村中生活的少女香雪對都市文明的嚮往,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㈡ 小說《邊城》和《哦,香雪》人物形象比較分析
沈從文的《邊城》被譽為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摯、熱烈的愛情贊歌,是一首用小說形式寫成的無韻之詩,繪就的無彩之畫,而其中印刻在腦海里難以抹去的便是翠翠。
主人公翠翠是一個迷人的文學形象,是全書之魂。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正是湘西的清風麗日給了她壯健的身軀;茶峒的青山綠水給了她一雙澄澈透明的眸子;碧溪衢的竹篁、白塔又給了她一顆決不世故的赤心;沱江、小船更是承載了多少她那少女的悠悠歲月啊!她在這世外桃源里很幸福得生活著,有她愛的爺爺和同樣愛她的爺爺,有黃狗和渡船陪伴,還有天保家兄弟的念掛,似乎沒有什麼可以阻攔這一切的順理成章,可業已長大的翠翠,性格也有了微妙的變化:少了點乖巧,多了份沉思;少了些歡笑,多了份羞澀。她情竇初開,思緒紛亂的常常獨自一人坐在山頭,站在渡船上咀嚼著那尚已簡短卻復雜的人生。
本來,翠翠應該有著一個完滿的家庭,可父母面對著於理不容的堅貞愛情同時放棄了生命;本來,翠翠應該有著一個完滿的婚姻,可爺爺的溺愛與焦急將她的愛情葬送在了天保兄弟的偏執里;本來,翠翠這些都可以不要,可世俗的奸險與可敬的淳樸連與她相依為命的爺爺也奪了去;本來,翠翠……
思接千載,隨著翠翠渡船的悠悠遊游,我出了沱江,下了船,順著陌生的石子路邁開……漸漸地,不遠處彷彿傳了哐哐的聲響,驀地抬頭,卻見一條筆直但破舊的鐵軌伸展在我眼前,看得出來它久經滄桑,可也看得出它歷久彌新。不容我細細斟酌,便茫然不知所措的被一群人流沖開,正欲轉身理論之時,一雙潔如水晶的眼睛使我頓時凝固,這張陌生似又熟悉的面孔上柔軟得宛若紅緞子似的嘴唇囁嚅著——她便是香雪:深山裡孕育出的姑娘。隨著山溝溝里來的鐵軌,她和其他姑娘一樣,急切且盼望的等待著每次靠站的一分鍾,等待著一個自己也說不清道不明的精神渴求。但香雪和她們不一樣,她所有的疑問僅僅是來自於一個自動鉛筆盒。這個令我們百思不得其解的物件,魔力般地慫恿她勇敢的沖上火車,勇敢的用四十個雞蛋換回了鉛筆盒,勇敢的在黑暗的鐵軌中前行……
同為十七歲的妙齡少女,她們都擁有著姣好的面容,都珍藏著一顆還未磨拭的純凈心靈,但最大的不同是她們存於間隔幾十年的歷史空間中,種種的原因鍛造了她們各自不同的生存狀態,由此引出了她們在歷史中的不同的精神期待。
時代的發展推動著人類的具體進程,這便是歷史空間的實際作用,而小說里無論是事件亦或是人物都無法逃脫它的眷顧。於是人物的命運與其所處的時代緊緊相連,分割不得。
由翠翠的父親到翠翠這里的漫長時代是一個混亂不堪的年代,主要的矛盾除了當時的國內戰爭外,還有一個民族與地域的潛在威脅。若然不是民族、地域,翠翠的父母怎會因為一個為漢人、一個為苗人而不能相戀?顯然翠翠的身世是個悲劇,翠翠的父親是個綠營屯戊軍人,嚴格地說,對苗族文化而言是一個異質。翠翠本身是漢文化(父系文化)和苗文化(母系文化)融合的產物。從翠翠父母的愛情悲劇里,我們可以看到漢文化同苗族文化的不平等關系,以及這種權力關系在苗/漢文化關繫上的歷史沖突和歷史悲劇的一直衍生。
當翠翠得知自己的身世後,她極力抗爭事實帶給她的巨大悲哀。在民族文化的原始形態沖擊下,她必然疑惑:漢/苗的不相融;她必然疑惑:所生活的周圍看似純凈的樂土越也滿布冷冷的血腥;她必然疑惑:自身的潛在究竟是苗,還是漢。
這諸多的不解我們不可否認既是她的「得」也為她的「失」。得!得到這種種疑問的本身對翠翠來說就是超越,超越年齡與心智的界限,站在歷史空間的角度,為自己做個總結和前瞻性的預見;得到這種種疑問的本身也令她對從小生活的小鎮產生了質疑,是民風淳樸亦或是間雜虛偽之象。一位哲人曾說:「當你得到真相的同時你的美夢也隨之破滅。」那麼以此理推斷,翠翠在懂得的一剎那便失去了沈老先生筆下最為可貴的「人性美」,或許她在失去愛情和親情後也學會了用世俗與鄙視的眼光看世界。那麼這一得一失雖然令人痛心疾首可卻也公平得很。要不翠翠怎麼不能象崔鶯鶯,怎麼就不能學杜十娘,勇敢大聲的說出自己的心中所想?要不翠翠怎麼在有了出走的念頭時又畏懼的放下?
有人會反駁:翠翠如此,可香雪選擇了勇敢。是,香雪的確有一系列勇敢的行為做旁證。她不受其它雜質的誘惑,偏看中了乘客的鉛筆盒。她從來在買賣中不說價格,而是溫婉的說:「看著給吧!」她敢和乘客交換手中的雞蛋,她敢獨自一人走回山溝,她敢違背父母交代的任務……可我們首先要明確的是,香雪的故事和翠翠相隔不短,歷史上給了她們各自的籠子,香雪的時代有鐵路鐵軌,翠翠的年代卻只是一隻渡船。於是香雪的勇氣應該有一部分是時代所賦予的,這點我們必須承認。可正是由於這樣的契機所發放的機會,香雪更應該把握自己的命運,那麼她為什麼還要下火車呢?為什麼還要捧著鉛筆盒走上回家的鐵軌呢?為什麼不能隨火車,隨鉛筆盒的期望去找尋更多更好的鉛筆盒呢?難道香雪在路上已經在思忖回家受罰的情景了么?一切皆有可能。所以,我要闡明的是,盡管香雪較之翠翠有所進步,但在歷史抗爭中只是極少量的得到了片刻的慰藉,卻也同翠翠一同失去了生命本真的自我超越。 好在今天的我們都已經從傳統中走了出來,並相信一個真理: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說《邊城》和《哦,香雪》人物形象比較分析
(1)淳厚的人性美是二人的共性。翠翠與香雪兩位少女帶著泥土的馨香從大山裡款款走來,走進與她們一樣正處花季的中學生隊伍。她們是中學(中師)語文新教材展現出來的兩位新形象。翠翠15歲,生長於風光旖旎的湘西山城;香雪17歲,出生於閉塞的晉冀山區的「台兒溝」。二人一個生南,一個長北,遠隔千里。但是,大山裡特有的靈山秀水、奇花異木卻共同滋潤、養育了山裡人,使她們天生麗質、清純秀美。翠翠在「觸目為青山綠水」的環境里,「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了她且教育了她」。香雪在深藏在大山皺褶里小得叫人一心疼的台兒溝,出落得冰清玉潔:「旅客們愛買她的貨,因為她是那麼信任地瞧著你,那潔如水晶的眼睛告訴你,站在窗下的這個女孩子還不知道什麼叫受騙……你望著她那潔凈得彷彿一分鍾前才誕生的面孔,望著她那柔軟得宛若紅緞子似的嘴唇,心中會升起一種美好的感情。」
翠翠和香雪不僅外表美麗,而且心靈純凈,在她們身上共同體現了醇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翠翠的母親同一個軍人秘密戀愛並懷孕,遠走不成,雙雙徇情。翠翠由祖父撫養長大,對相依為命的祖父,她充滿強烈的依戀。內心躁動不安孤單落寞時,她渴望祖父能在她身邊,讓她的心靈有所傍依;祖父興致好時,她愛在祖父身邊聽祖父講故事、吹曲子、唱歌。祖孫分離時,即便是出於她惡作劇的想像,也會讓她一顆「小小心子」、「跳躍不已」。翠翠開始萌生的朦朧愛情,使她的心事變得復雜。她的夢境因為有了儺送的情歌而變得「頂美頂甜」,沉醉在甜蜜的愛情中。媽媽凄美的愛情故事讓她心馳神往。她不能也無法告訴祖父自己內心深處的感情嚮往,而「心裡卻當真願意聽一個人來唱歌」,「她們似乎為了等著這樣的歌聲,沉默了許久」。翠翠在愛情經歷中的感情體驗、行為舉措,生動展示出少女天真、純潔、微妙的內心世界,給人以美的享受。翠翠是人之子,更是大自然的女兒,淳厚的風土人情和清風、麗日、青山、綠水一起陶冶了她,給了她一副水晶清澈透明的性格。「在翠翠身上,作者淡化了社會現實的黑暗與痛苦,著意表現一種理想化的古樸、淳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誰用上它,就能一切順心如意,就能上大學、坐上火車到處跑……」謊言雖然幼稚,但讀來仍讓人感覺美麗,這種撒謊的做法雖然錯誤,但仍能讓人感到情有可原,罪有可赦。此外,在火車上得知「北京話」已結婚有妻的消息時,香雪「替鳳嬌委屈,替台兒溝委屈」。凡此種種無一不體現出香雪誠實、善良、天真的性格和傳統美德,無一不體現出香雪骨子裡所固有的純朴淳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2)渴望愛情和渴求知識構成了二人各自不同的精神追求。翠翠和香雪同為青春少女,正是心理和生理發育迅速且不穩定時期,也是姑娘家情竇初開和求知慾旺盛的時期。然而在兩位少女的內心深處各自有著不同的追求:翠翠嚮往美好的愛情,而香雪渴求象徵文明與知識的文具盒。船總的兩個兒子都喜歡上了翠翠,而翠翠只喜歡老二儺送,對於老大天保卻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當時翠翠並不知道天保喜歡自己)。翠翠的愛是朦朧的,這是少女戀情初生的共同感受。其外在表現是情緒不穩定,常莫名其妙地惆悵、迷茫。翠翠看著天上的紅雲,聽著渡口飄來鄉下生意人的雜亂聲音,「心中有些兒薄薄的凄涼」,於是,「這日子成為痛苦的東西了」。這是因為渴望愛情而不可言出的苦惱。翠翠父母早亡,祖父因忠於擺渡而沒有更多的時間陪伴翠翠,再加上周圍無同伴好友,因此,翠翠無法也無合適之人訴說自己的心事。可憐的小人兒只好「胡思亂想」離家出走祖父尋覓的情景,只好「用手蒙著眼睛」悄悄地哭泣。翠翠對愛情是滿懷渴望的,對心上人也是十分滿意的。儺送過渡,到翠翠家中做客。儺送想走了,翠翠拉船。
「翠翠斜睨了客人一眼,見客人正盯著她,便把臉背過去,抿著嘴兒,很自負的拉著那條橫纜……」一個「背」字,傳達出了翠翠的羞澀,「自負」一詞則鮮明地表達了翠翠對自己愛情的得意。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翠翠時常沉醉在夢里。儺送按照老船工所指出的「馬路」,夜裡去為翠翠唱歌。翠翠「夢中靈魂為一種美妙的歌聲浮起來了,彷彿輕輕地在各處。飄著,上了白塔,下了菜園,到了船上,又復飛躥過對面山懸崖半腰——去作什麼呢?摘虎耳草!」這似乎是天人感應的巧合,也著重突出表現了翠翠對愛情的熱烈嚮往及堅定信念。然而,翠翠的愛情是曲折的,無果的,也是凄美的。天保兄弟為了翠翠曾進行走「車路」、「馬路」的殘酷選擇。中寨人用碾坊作陪嫁妝奩誘惑儺送,跟翠翠橫刀奪愛。而後,天保走「車路」不通,託人說媒要翠翠不成,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不幸遇難。儺送心懷愧疚,拋下翠翠出走他鄉。祖父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著渡船,痴心地等著儺送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沒有人能告訴她要孤獨地等到什麼時候,總之,「翠翠的愛情有個成長過程。總體上,是可感的,堅定的,但是開頭是朦朦朧朧的,飄飄忽忽的。翠翠的愛是一串夢」。
香雪酷愛學習,平時寡言膽小,很有些書卷氣,她是台兒溝唯一考上鄉初中的人。香雪對知識的渴求願望強烈。在短暫的一分鍾做生意的同時,她抓空兒向火車上的乘客打聽山外的事,打聽北京的大學要不要台兒溝人,打聽什麼叫「配樂詩朗誦」。打聽能自動合上的鉛筆盒,問到它的價錢。沒等人家回話,車已經開動了。她追著它跑了好遠。當同伴們知道她追火車的原因後,「便覺得好笑起來」。同伴們關心的是發卡、沙巾之類的裝飾品,而香雪卻對書包、文具等感興趣,尤其是對自動鉛筆盒情有獨鍾。一方面,同學們的故意嘲諷強烈地刺激了她純凈的心靈,一方面同桌的那個自動鉛筆盒太誘人,香雪對一個自動鉛筆盒的擁有欲便愈來愈強烈了。終於,香雪發現了目標,並以四十個雞蛋外搭一個籃子毅然換下了一個她夢寐以求的自動鉛筆盒。為此她付出了獨走三十里夜路的代價,並要破天荒撒謊騙爹娘。香雪的執著也由此可見。香雪的理想與追求畢竟成功了,也是令人欣慰的。
(3)人物形象的典型意義。沈從文借翠翠等人物是要在小說中表現「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為人類『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說明」。翠翠等湘西人是美的,湘西山水是美的,然而,翠翠的愛情卻是一個悲劇。其悲劇意義就在於:它「不僅在於揭示封建習俗對於人的窒息與摧殘,還表明了即使是善的人們也需要擺脫舊習俗而重建自我的人格。」
香雪所孜孜以求的鉛筆盒,雖為一物,實是一種象徵。它象徵文化和知識,象徵現代文明。對於香雪來說,鉛筆盒就像黑夜中一盞閃閃的明燈,照著她在追求知識、追尋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地前進。作者塑造的香雪,有強烈的時代意義。別人用具體實物打扮外表的美,香雪是用知識塑造靈魂的美。從香雪身上所折射出來的時代信息是改革開放以後,封閉落後的中華大地,終於開始走向開放,走向進步。哦,香雪
㈢ 《哦,香雪》中香雪的人物形象分析
17歲的香雪總是第一個出門。巨大的火車使她興奮也使她恐懼的描寫,極生動地表現了村姑的好奇與純朴混雜在一起的微妙心緒。她的夥伴們感興趣的是乘客的首飾和漂亮的乘務員,香雪卻與眾不同——她注意的是乘客的書包,她關心的是北京的大學要不要小山溝的人。尤其是那個帶磁鐵的泡沫塑料鉛筆盒,幾乎牽動了她的全部注意力。她因此而與眾不同。
作家著意刻劃香雪求知的渴望,便為這位村姑增添了一層清純脫俗、積極向上的光彩。香雪是小山村唯一的初中生。她因貧窮而被公社中學的同學所歧視,又因為這歧視而萌生了走出貧窮的決心。這樣,香雪的清純中又透出了剛毅。
(3)哦香雪的人物小說擴展閱讀:
《哦,香雪》的主要內容:
小說以一個北方偏僻的小山村台兒庄為敘述和抒情背景,通過對香雪等一群鄉村少女的心理活動的生動描摹,敘寫了每天只停一分鍾的火車給一向寧靜的山村生活帶來的波瀾,並由此抒發了優美而內涵豐富的情感。作品主要描寫了香雪的一段小小的歷險經歷:她在那停車一分鍾的間隙里,毅然踏進了火車,用積攢的四十個雞蛋,換來了一個嚮往已久的帶磁鐵的泡沫塑料鉛筆盒。
為此,她甘願被父母責怪,而且一個人摸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這對一個平時說話不多,膽子又小的山村少女來說,需要極大的勇氣。作者還有意交代了香雪這一舉動的心理動力,那就是對山外文明的嚮往,對改變山村封閉落後、擺脫貧窮的迫切心情,還有山裡姑娘的自愛自尊。
以清新雋永的筆調表現了一個在閉塞山村中生活的少女香雪對都市文明的嚮往,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㈣ 《哦香雪》人物形象分析是什麼
《哦香雪》人物形象分析如下:
人物性格:
香雪是個純朴的女孩子,熱愛學習,對於外面的世界有著好奇和嚮往,有一顆真摯純良的心。
香雪是小說中質朴心靈美的化身。心地善良,能使「計較的人也變得慷慨大方」。性格執著,少言寡語,性格文靜靦腆,但是也有一種韌性和勇敢,追求知識、追求文明。
人物介紹
香雪,是一個純潔美麗的17歲的小姑娘,她很有求知慾望,她是小山村裡唯一的一位初中生,她熱愛學習,積極樂觀,就算因為自身貧窮遭到來自同學的排擠,卻依然嚮往美好,積極陽光。
她也是個靦腆膽小卻又堅韌剛毅的姑娘,她在車停靠的一分鍾里,將自己的雞蛋換來了嚮往了很久的鉛筆盒,盡管她這樣做會被父母責怪,盡管她需要走幾十里的公路,盡管她需要摸黑走上回家的路,她還是決定換來那個鉛筆盒。她嚮往走出貧窮,嚮往城市文明。
香雪不善言辭,在面對鳳嬌的直爽潑辣時,香雪的表現就更加內斂,她文靜害羞,膽怯卻剛毅,並且這個姑娘也有很比較強的自尊心,班裡的同學因為她的木頭文具盒對她進行取笑嘲諷,給這個姑娘造成了難堪,然後這個姑娘在看見自己嚮往已久的鉛筆盒是變移不開眼睛了。
到後來回家路上,這個姑娘想起了那一籃雞蛋,想起了自己的母親,便覺得無比愧疚,也體現了這個姑娘的淳樸和善良。
㈤ 《哦,香雪》作者從哪裡塑造人物的手法
小說《哦,香雪》塑造了一群天真、活潑、朴實的山村姑娘的形象,而在這個群體中,香雪又是作者著力刻畫的形象。香雪是台兒溝小山村十七歲的女孩子,台兒溝唯一的初中生。她純真無邪,淳樸善良,堅毅執著,渴求科學文化,渴望擺脫貧困,對新生活有著熾熱的嚮往和追求。
與其他姑娘們一樣,表現了她們對山外世界裝扮的關注,對美的十分熱烈地嚮往和追求。所不同的是,香雪在她們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書包、鉛筆盒之類的文化用品。因為香雪是她們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識和追求使她與其他姑娘們的問題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樣,也正是這樣,原本膽小的她才能第一個登上火車,第一個走出這個山村,第一個對山外的世界有了認識的姑娘。文化知識和文化追求使她與別人不同,比別人的追求更高,顯得比別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識就是力量」,這正是小說著力表現的內容,也是小說折射出來的時代信息之所在。。香雪是台兒溝小山村十七歲的女孩子,台兒溝唯一的初中生。她純真無邪,淳樸善良,堅毅執著,渴求科學文化,渴望擺脫貧困,對新生活有著熾熱的嚮往和追求。
㈥ 哦香雪的內容簡介
《哦,香雪》主要內容:
小說以一個北方偏僻的小山村台兒庄為敘述和抒情背景,通過對香雪等一群鄉村少女的心理活動的生動描摹,敘寫了每天只停一分鍾的火車給一向寧靜的山村生活帶來的波瀾,並由此抒發了優美而內涵豐富的情感。
作品主要描寫了香雪的一段小小的歷險經歷:她在那停車一分鍾的間隙里,毅然踏進了火車,用積攢的四十個雞蛋,換來了一個嚮往已久的帶磁鐵的泡沫塑料鉛筆盒。
為此,她甘願被父母責怪,而且一個人摸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這對一個平時說話不多,膽子又小的山村少女來說,需要極大的勇氣。
作者還有意交代了香雪這一舉動的心理動力,那就是對山外文明的嚮往,對改變山村封閉落後、擺脫貧窮的迫切心情,還有山裡姑娘的自愛自尊。以清新雋永的筆調表現了一個在閉塞山村中生活的少女香雪對都市文明的嚮往,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6)哦香雪的人物小說擴展閱讀:
作品鑒賞
《哦,香雪》,標題清新可人,富有詩意。鐵凝的作品,擅長捕捉人物的細微心理活動,並以精妙的語言傳達作家敏銳而細膩的藝術感覺。《哦,香雪》是這方面的代表作。1982年發表後,獲當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哦,香雪》以一個偏遠的小山村作為故事展開的背景。小小的台兒溝是一個閉塞、孤獨、貧窮的角落,那兒的人們過著幾乎是封閉式的生活。他們隱藏在大山的皺褶里,無從知曉山外的世界。然而,前進著的生活浪潮終究會沖擊每一個角落。
火車開進了深山,也就為深山中的人們帶來了山外的新鮮事兒。在台兒溝停留一分鍾的火車打破了山村往昔的寂靜,撥動了山村人平靜的心,帶來了山外陌生新鮮的氣息,誘發了山村人的不安與渴望。正是這短暫的一分鍾,為山村人、特別是青年人提供了觀察、了解山外天地的可貴時機。作家寫山村姑娘們為那一分鍾而急急吃飯、細細打扮的一段,寥寥幾筆,卻傳達出多麼豐厚的生活意蘊:現代生活的強大誘惑力、山村姑娘們奔向現代文明的急切與真誠……
㈦ 求:與《哦香雪》中的香雪相似的文學人物推薦
邊城裡的翠翠
㈧ 《哦,香雪》人物形象分析是什麼
香雪是個淳樸善良的女孩子,擁有一顆純美的心靈,熱愛學習,對於外面的世界有著好奇和嚮往,有一顆真摯純良的心。
香雪是村裡唯一的初中生,她和其他姑娘到底是有著不一樣的想法和追求,比如,她在火車上她會注意到別的姑娘都忽略的「皮書包」。雖然,她膽子最小,但她感興趣的話題,她會無所畏懼地發問,她抓空兒打聽北京的大學要不要台兒溝人,打聽什麼叫「配樂詩朗誦」。
香雪有著潔如水晶的眼睛,有著潔凈得彷彿一分鍾前才誕生的面孔,還有那柔軟得宛若紅緞子似的嘴唇,這是大山用溫存養育了純凈無暇的姑娘。
《哦,香雪》作品簡介:
《哦,香雪》是鐵凝的代表作,於1982年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及首屆「青年文學」創作獎。《哦,香雪》描寫的是香雪們天真爛漫、活潑向上的純美形象,再現了山裡姑娘的自愛自尊和她們對文明的追求,給人以生命美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