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紅樓夢》是書的結局和電視劇的結局不一樣么
現在普遍的觀點是,書後80回是高鶚續寫的
所以在87版紅樓裡面編劇周汝昌根據自己的研究和理解以及前80回的內容對高鶚續寫的結局進行了淡化的處理並作出了合理一些的結局
周汝昌的研究還是比較具有權威性的
② 急!請問誰知道83電視劇版的紅樓夢的結局與原著的不同
高鶚續的裡面,寶玉雖然再次失玉神志不清,但是在賈家被抄之後和賈蘭一起參加了鄉試,中了第七名舉人。之後皇上赦免了賈家,歸還了家財。
寶玉是考了試才出家了的,電視里沒有這些,更貼近曹雪芹原著的意思吧。
黛玉貌似沒什麼不同,是在寶玉和寶釵成親當晚死了的。
書中寶釵嫁給寶玉,在賈家恢復寶玉出走之後是懷孕了的。電視劇里不是,根本沒見到寶玉最後一面。
我能想起來的就這些了,書看的太久遠了,電視總也沒看全。
③ 為什麼紅樓的電視結局跟原著結局不一樣
對於紅樓夢的結局,一直有很多種說法,其中一種是覺得高鶚的續完全違背了曹雪芹的原意,很多紅學家根據各種考證,以及前80回的伏筆等來證明高鶚的續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書。當時拍電視劇的時候有很多紅學專家做顧問的,他們就沒採取高鶚的續,而是採用了認為更符合原書的續。
比如賈家應該完全破敗了,而不是重新又興盛了等等
④ 87版紅樓夢最後是什麼結果啊,和書有什麼不同
王熙鳳策劃了掉包計,黛玉淚盡而亡,寶玉出家,賈家呼啦啦似大廈傾,寶釵寡守空房…… 跟高鶚的賈家蒙恩家道中興相反的結局,悲呢! 曹雪芹在後四十回中到底寫了什麼結局,因版本的遺失,今天已經難以考證;不過當年拍攝的電視連續劇《紅樓夢》集眾多紅學權威之觀點,不但演員陣容空前絕後,情節演繹的結果也應該比較符合曹老的原著: 一、黛玉確實夭亡了,但不是在寶玉娶妻的當天,而是因寶玉出海未歸,擔憂成疾,在夢到寶玉溺水而死的心灰意冷之下,舊病纏身而逝。著名的黛玉焚稿也已經有各大劇種來體現過了。無生最喜歡陳曉旭版的黛玉,形神兼備,楚楚動人。另外,越劇里的王文娟也很有黛玉的風骨 二、寶釵確實是在黛玉死後嫁給寶玉的,而不是因為什麼「調包計」。首先從鳳姐的角度來說,如果她真想給寶玉找一位夫人,她絕對不會挑選能幹到可以分享她的權勢的寶釵,反倒是不通世事的黛玉才是上佳之選;何況從前八十回來看,鳳姐也是一直在想方設法地把寶黛二人相提並論的。黛玉死後,寶玉回來了,萬念俱灰之時產生了自暴自棄的想法,任家人擺布地娶了寶釵(有可能是為了給家族留下一個後代),但是他那時應該就已經看破了紅塵,對家族的興衰不抱什麼期望了 三、寶玉最後的結局應該是潦倒後出家為僧。榮寧二府被查抄後,不可能像續書所寫的,後來獲得了什麼特赦;應該是像電視劇演的那樣,整個家族分崩離析,重要人物或者死去(包括鴛鴦等人的自盡)或者被賣。寶玉是被賈芸和小紅(就是紅玉)設法從獄中救出的唯一一人,續寫中把賈芸寫成了惡人,毫無根據。但是寶玉沒有和他們生活在一起,而是獨自離開了,途中曾經遇到過著安穩富足的平淡日子的蔣玉涵和襲人夫妻,他只在他們家住了一夜就又不辭而別了(劇中巧妙地交待是因為蔣玉涵把寶釵接來了的緣故,寶玉是有意與寶釵失之交臂)。寶玉後來也曾遇到過被迫賣身為娼的湘雲,但是當時淪為乞丐的他並沒有能力讓湘雲脫離苦海,只能像電視中所演的那樣,他在岸上眼睜睜地看著湘雲被花船上的恩客們拖走並劃船遠離,聽她哭叫著「艾哥哥」(二哥哥),滿心凄慘。一直陪伴在寶玉身邊的,只有黛玉曾經戲謔地形容他們是漁翁漁婆時給他的玻璃綉球燈;後來被官差無賴打破,他仍然留著那些碎片,他對黛玉的深情與專情,可見一斑。最後,他的結局如果不是死去,就肯定和惜春一樣,遁入空門,逃避俗世的煩惱,從此青燈古佛,了此殘生 四、鳳姐最後的結局是貧病交加死於獄中。無生很喜歡鳳姐,也喜歡鄧婕版的鳳姐,除了她,沒人能演活那個角色。她在最後被草席拖出去的鏡頭完全吻合她個人的判詞「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可是她實在是個厲害角色,放在今天,絕對是一流的女強人,超級白領。但是有件事她為自己留了後路,就是曾經善待過劉姥姥,因此老人感恩而從青樓的火坑中救出了鳳姐的獨女巧姐。像古人所說的那樣,太精明的人,無法留下男孩子當後代的吧!曹老在這方面還是很有點迷信色彩的. 我覺得續寫的紅樓夢完全背離了作者曹雪芹的寫作!我看紅樓夢只認真看了前八十回,最後的四十回沒怎麼看我就覺的高額寫的不怎麼樣,但是也對紅樓夢的傳世起了一定的貢獻!我覺得你應該聽聽劉心武的紅樓夢的講解,挺不錯的! 最後一集的畫面是穿著很寒酸的寶釵用手絹捂著臉大哭:寶玉貌似淪為乞丐,突然找到了襲人家裡,在襲人家過了一夜。第二天,襲人當時的老公蔣玉函去把寶釵接到家裡,讓他們夫妻見面;這時,襲人因為照顧了寶玉一晚,累得打盹了。等寶釵被蔣玉函接到他和襲人家裡時,襲人還在瞌睡,但是寶玉已經走了。蔣玉函說,他去找二爺(寶玉),寶釵說「不用找了,他不會回來了」,然後就大哭了…… 話說那個畫面真的很催淚,劇中的寶姐姐怕是只哭過兩次吧
⑤ 紅樓夢的書和電視劇的結局是不是不一樣啊好像書的結局要好一點是嗎
關於紅樓夢的結局問題本來就是眾說紛紜,電視劇的結局是根據一些紅學家們的推理後公信度較高的觀點拍的,而小說方面,現在大家讀得比較多的是高鄂續的那種,也就是最後賈家沐皇恩而延世澤了,但畢竟還是電視劇流傳比較廣,不管怎麼說,原版結局我們是看不到了.
⑥ 87版電視劇《紅樓夢》為何與原書結局不同
因為87版的結局融合了當時的紅學研究成果,所以和高鶚續寫的結局不同。
《紅樓夢》是中央電視台和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根據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攝制於1987年的一部古裝連續劇,由王扶林導演,周汝昌、王蒙、周嶺、曹禺、沈從文等多位紅學家參與製作。
劇情介紹:
該劇前29集基本忠實於曹雪芹原著前八十回,後7集夏金桂撩漢、司棋之死、海棠花開、賈寶玉丟玉、林黛玉焚稿、薛寶釵出閨、惜春出家、獲罪抄家、雪地里披著大紅猩猩氈斗篷出家等主體劇情仍採用程高本後四十回。
另外拋棄了寶玉中舉、蘭桂齊芳、家復中興的小團圓結局,並根據脂批和紅學探佚學研究成果對香菱之死、探春遠嫁、賈母之死、巧姐獲救等情節進行了修改,又重新創作出獄神廟探監、鳳姐死於獄中、湘雲流落風塵、賈府家亡人散等劇情。該劇播出後,得到了大眾的一致好評,重播千餘次,被譽為「中國電視史上的絕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經典」。
⑦ 電視劇87版紅樓夢與小說紅樓夢是否一致
前八十回以原著為准展開,而後面的結局卻是前八十回的描述引申發展,不同於高鶚後續整理的四十回。
⑧ 電視劇新版紅樓夢與原著的差別
新版電視劇《紅樓夢》與原著的差異分析 - 期刊論文 - 道客巴巴 http://www.doc88.com/p-1876886638259.html
紅樓夢
(清代曹雪芹著章回體小說)
《紅樓夢》,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創作的章回體長篇小說[1] 。早期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傳,八十回後部分未完成且原稿佚失。原名《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程偉元邀請高鶚協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2] ,定名《紅樓夢》。亦有版本作《金玉緣》。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作品,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網路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府的家庭瑣事、閨閣閑情為中心,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故事為主線,描寫了以賈寶玉和金陵十二釵為中心的正邪兩賦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劇美,歌頌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過叛逆者的悲劇命運預見封建社會必然走向滅亡,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機。
《紅樓夢》的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他對現實社會包括宮廷及官場的黑暗、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舉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級制度,以及與此相適應的社會統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學、社會道德觀念等,都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並提出了朦朧的帶有初步民主主義性質的理想和主張。這些理想和主張正是當時正在滋長的資本主義經濟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3]
《紅樓夢》以「大旨談情,實錄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體情理,按跡循蹤,擺脫舊套,新鮮別致[1] ,取得了非凡的藝術成就。尤其「真事隱去,假語存焉」的特殊筆法更是激起了後世讀者強烈的好奇心和窺探欲,各種猜測附會之說愈出愈奇。
⑨ 紅樓夢的結局到底是怎樣的,為什麼書上的跟電視的不一樣
1、寶玉病重,和尚送來通靈寶玉,寶玉死而復生。寶玉二歷幻境,看淡兒女情長。賈璉看望賈赦,將女兒托於王夫人。惜春出家修行,紫鵑陪伴。寶釵勸勉寶玉,與之辯論赤子之心。賈政回京行至毗陵,雪中見寶玉隨僧道而去。香菱難產而死,襲人嫁蔣玉菡。賈雨村遇甄士隱,歸結紅樓夢。
2、紅樓夢電視劇前29集基本忠實於曹雪芹原著前八十回,後7集夏金桂撩漢、司棋之死、海棠花開、賈寶玉丟玉、林黛玉焚稿、薛寶釵出閨、惜春出家、獲罪抄家、雪地里披著大紅猩猩氈斗篷出家等主體劇情仍採用程高本後四十回;
另外拋棄了寶玉中舉、蘭桂齊芳、家復中興的小團圓結局,並根據脂批和紅學探佚學研究成果對香菱之死、探春遠嫁、賈母之死、巧姐獲救等情節進行了修改,又重新創作出獄神廟探監、鳳姐死於獄中、湘雲流落風塵、賈府家亡人散等劇情。
(9)電視劇紅樓夢結局和小說的區別擴展閱讀:
紅樓夢角色介紹:
1、王熙鳳
來自四大家族之王家,王夫人的內侄女,賈璉之妻,即寶玉表姐及堂嫂。年輕美麗中透出尊貴,苗條的身段,風騷的體格,不露的威風,貌似可喜,實則可畏。
2、晴雯
榮國府的丫鬟。長得風流靈巧,口齒伶俐,針線活猶好。反抗性最強,蔑視王夫人為籠絡小丫頭所施的小恩小惠,嘲諷向主子討好邀寵的襲人,抄檢大觀園時當眾把王善保家的痛罵一頓。反抗遭到了殘酷報復,病重時被攆出賈府。寶玉偷偷地去探望,她深為感動,當夜悲慘地死去。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紅樓夢 (清代長篇人情小說)
網路-紅樓夢
⑩ 87版紅樓夢電視劇與原著的區別
87版紅樓夢電視劇與原著的區別如下:
一、主題的側重不同
就《紅樓夢》包含的主題內容來說,有以下四個:一是以寶玉為首的青年男女對封建社會的叛逆;二是寶玉、黛玉、寶釵三者之間的愛情悲劇,以及圍繞在他們身邊的眾多姊妹丫環的愛情悲劇;
三是歷史興衰與個人榮辱結合起來所揭示的社會規律;四是以「好便是了,了便是好」為代表的人生感慨,其中包含了佛道思想。原著以展現寶黛釵的愛情悲劇為主,同時,賈府的興衰作為一條暗線貫穿其中;
而央視版則把筆墨更多地放在歷史、家族興衰的主題之上,特別注重以環境渲染、前後對比等藝術手法從一個家族的興衰透視整個封建王朝的榮枯變遷,並加強這種表達效果,展現出更大的社會、歷史主題。
如釋放後的寶玉憶昔姐妹群游,好不歡樂,痛感「死的死,散的散,如今只剩了我一個」;又如白雪茫茫,枯楊衰柳的環境渲染,更是達到了非凡的悲劇效果。
二、情節與結構的不同
電視劇增加了寶黛釵三人會面的場景,電視劇在第2集中,在原著的基礎上增加了「寶黛釵初會榮慶堂」的情節,對三人的神情舉止進行了鏡頭特寫,也為今後三人命運的必然交織和情感演變埋下了伏筆。
在其他集數中,也有不少增加的情節,有的是對原著幾筆帶過之處的擴展,有的是導演根據合理的邏輯進行了想像,總而言之,增加情節並輔以精妙的影視藝術手法,可以起到讓故事更為連貫,劇情更為細膩真實,給人以深刻印象的作用。
三、人物以及人物命運的改變
秦可卿命運的變化是電視劇的一大改動。電視劇將程本中秦可卿因病而故改為上吊自殺,這也是依據其他版本所改,以秦可卿與公公賈珍通姦而東窗事發,可卿羞愧而死為發展脈絡。
也是為了合理解釋秦可卿的判詞和賈珍過度傷心、瑞珠(發現兩人通姦之事)觸柱而死等情節,是故事的邏輯性更強。
四、藝術手法的保留與發揮
電視劇在對原著藝術手法繼承的基礎上,既有保留也有發揮。首先,它保留了原著以人物為內視點,借書中人物的眼光、心理進行描述的藝術手法,體現在人物的心理活動和神態上。
如黛玉初入賈府時對賈府內陳設布置、人物舉止的觀照。但與小說不同的是,電視劇並沒有將這種眼光與心理局限於幾個主要人物,賈母、鴛鴦、襲人等的心理活動都有或多或少的展示。
如在第21集「榮國府元宵開夜宴」中,加入了賈母的這樣一段感慨:「炮竹是一響而散的東西,今兒是元宵節,怎麼作這個不祥之物來玩?」對賈府的衰落似有所感。
同時,電視劇保留了「寫意」的藝術手法,並使之得到了強化,原著的「寫意」是藉助象徵、烘托等手段來「說」出作者沒有表露出來的含義;
而電視劇特別注重環境的作用,叢花、枯草、飛雪等層出不窮,而且,電視劇的優勢在於可以以鏡頭的變換控制渲染的角度和程度,因而它的「寫意」比原著更加靈活。
五、後四十回與小說完全不同
電視劇後7集是根據紅學研究成果來改編的。根據脂硯齋等的批語以及曹雪芹在前80回留下的種種線索,我們看到了與通行本不太一樣的結局。
當然,有得也有詩,如林黛玉之死同寶玉的婚事錯開,減少了封建社會對寶黛愛情的壓迫與兩人愛情的悲劇性;如探春因為和親而遠嫁,前程未卜,見面難於登天,較原著又增添了悲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