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說對人物描寫的方法及其作用
小說人物與作者自我之間是一種既矛盾又統一的關系。小編收集了小說人物描寫技巧,歡迎閱讀。
第一種,以生活中的某一個原型為主,加以概括、想像和虛構,從而創造出典型人物。 例如,魯迅的《狂人日記》中的狂人,原型是他的一個表兄弟。魯迅結合平時對黑暗社會的 多方見聞,改造了這個瘋人形象的內容,賦予人物以深刻的社會意義,從而塑造出了狂人這 個藝術典型。
第二種,在廣泛地集中、概括眾多人物的基礎上塑造出典型人物。這就是魯迅說的"雜 取種種人,合成一個"的方法。巴爾扎克在談人物塑造時指出:"為了塑造一個美麗的形象, 就取這個模特兒的手,取另一個模特兒的腳,取這個的胸,取那個的骨。藝術家的使命就是 把生命灌注到所塑造的人體里去把描給變成現實。如果他只是想去臨摹一個現實的女人,那 么他的作品就不能引起人們的興趣,讀者乾脆就會把這未加修飾的真實扔到一邊去。"
魯迅筆下的人物大多是這樣的。他說:"所寫的事跡,大抵有一點見過或聽到過的緣由, 但決不全用這一事實,只是採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發開去,到足以幾乎完全發表我的意 思為止。人物的模特兒也一樣,沒有專用過一個人,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 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角色。"(《我怎麼做起小說來》)
有許多優秀的短篇小說作品,其中的人物都是指不出生活原型的。這種作品中的典型人 物形象的塑造,可以說比用某一原型塑造人物形象更為困難,然而,一個真正的小說作者是 必須掌握這種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方法的。 以上兩種塑造人物的典型化方法,有時可以在一個作品中同時運用,即可以用一種方法塑造 某一人物形象,而用另一種方法塑造另外的人物形象。
㈡ 小說裡面有人物描寫,環境描寫,還有其他描寫都是什麼作用啊
小說里的人物描寫環境,描寫語言,描寫情景,描寫都是為小說的故事情節發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是為了小說的好看
㈢ 小說中人物對環境描寫有什麼作用
起著相互烘托的作用。
特定的環境描寫,
搭配相應的人物出場,
更加相得益彰,
吸引讀者的眼球,
引人入勝!
㈣ 人物描寫的作用
人物描寫的運用很普遍,人物描寫的目的是刻畫人物的性格,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這同時也能更深刻地表達文章的中心。人物描寫應力求具體生動,能做到繪聲繪色地再現「人物」,讓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要寫好人物,就必須注重觀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要和許許多多的人交往:在家庭中,有父母和其他親人;在學校,有老師和同學;在大街上,遇到的人就更多。我們都要仔細觀察他們外部情態的特徵性表現,進而深入他們的內心,了解他們的思想性格,學習長處,獲取啟示。
要把觀察到的結果,得到的體會,記錄下來以此激勵自己。感染他人,就需要在文章中再現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談舉止。文章要反映社會生活,而社會生活的中心是人,可以這樣說,生活就是各種各樣人物的活動。
人物描寫的基本方法可分為4種:正面描寫:肖像描寫(又稱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
肖像描寫:肖像描寫指把容貌(臉型、五官)、神情、身體形態、衣飾、姿勢、風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幾個部分,用生動具體的語言描述出來。
語言描寫:語言描寫語言描寫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語言描寫總是鮮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動地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獲得深刻的印象。語言描寫包括人物的獨白和對話。獨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動的重要手段。
動作描寫:動作描寫的對人物舉止、動作、行為的描寫。動作描寫同樣要為表現人物的性格服務。
心理描寫:心理描寫就是對人物內心的思想情感活動進行描寫。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通過對人物心理的描寫,能夠直接深入人物心靈,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㈤ 小說塑造人物的作用
小說有三來個要素:人物、故事情源節、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人物是小說的核心 情節是小說的骨架 環境是小說的依託 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說中的人物,稱為典型人物.可以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心理,神態進行描寫 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故事情節包括 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㈥ 小說中外貌描寫的作用
因為除了少數感官敏銳的天才之外,大多數人是視覺的動物。視覺印象是人對周遭事物最直觀的印象——相比於觸、嗅、嘗、聽之外。
所以大多數媒介,都在盡力還原人類的視覺印象。連相聲和評書這樣的聽覺藝術,都在盡量描摹還原人物。追求的是「畫面感」,「如在目前」。
歐洲敘事作品,最初是史詩,後來是民間故事。這些作品的受眾是普通市民。荷馬吟唱時,要讓大家感受到希臘人如何「脛甲鮮明」。
中國敘事作品,比如評話,最初也都是以百姓為訴求對象。所以中國評書現在都保留著老本子:帥哥就是眉清目秀,鼻若懸膽,唇若抹朱,蜂腰猿臂,有的甚至是貫口,就為了讓大家有個直觀印象。
說到底,都是塑造人物、讓觀眾獲得悅目逼真印象的手段。小說到最後,就為了虛擬一個世界,而對重要人物,需要用語言塑造出來。容貌描寫又是最容易抓住人的。雖然有些小說家不喜歡直觀描寫容貌,而愛用其他細節描述,但不可否認,正面容貌描寫是最簡單方便的手段了。
大家都熟悉《三國演義》吧。
八路諸侯,各自起兵。河內太守王匡,引兵先到。呂布帶鐵騎三千,飛奔來迎。王匡將軍馬列成陣勢,勒馬門旗下看時,見呂布出陣:頭戴三叉束發紫金冠,體掛西川紅棉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系勒甲玲瓏獅蠻帶;弓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果然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王匡回頭問曰:「誰敢出戰?」後面一將,縱馬挺槍而出。匡視之,乃河內名將方悅。兩馬相交,無五合,被呂布一戟刺於馬下,挺戟直沖過來。匡軍大敗,四散奔走。布東西沖殺,如入無人之境。幸得喬瑁、袁遺兩軍皆至,來救王匡,呂布方退。三路諸侯,各折了些人馬,退三十里下寨。隨後五路軍馬都至,一處商議,言呂布英雄,無人可敵。
如果這段黑字去掉。
八路諸侯,各自起兵。河內太守王匡,引兵先到。呂布帶鐵騎三千,飛奔來迎。王匡將軍馬列成陣勢,勒馬門旗下看時,見呂布出陣,王匡回頭問曰:「誰敢出戰?」後面一將,縱馬挺槍而出。匡視之,乃河內名將方悅。兩馬相交,無五合,被呂布一戟刺於馬下,挺戟直沖過來。匡軍大敗,四散奔走。布東西沖殺,如入無人之境。幸得喬瑁、袁遺兩軍皆至,來救王匡,呂布方退。三路諸侯,各折了些人馬,退三十里下寨。隨後五路軍馬都至,一處商議,言呂布英雄,無人可敵。後一段氣勢明顯輸了。
至於許多容貌並不出眾者,也需要容貌描寫,這也是民間小說的傳統。
哪怕到了19世紀,莫泊桑時代,寫小說還喜歡假託「我認識的誰給我講的故事」。
毛姆也是,總是假託「我目睹了故事發生」的感覺。
這些其實都是親切感,雖然是虛構的。庫切認為,這種敘述法是避免讓讀者產生隔膜感。
㈦ 小說中細節描寫的作用
細節描寫對於小說非常重要,它的作用在於:
1、細節描寫是小說、記敘文情節的基本構成單位。沒有細節就沒有藝術。
一篇文章,恰到好處地運用細節描寫,能起到烘托環境氣氛、刻畫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題思想的作用。細節描寫在文章描寫中的地位看似閑筆或贅筆,信手拈來,無關緊要,可有可無,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設置和安排,不能隨意取代。
2、細節描寫,可以塑造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個性的人物形象。
細節描寫是刻畫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內心世界,表現人物細微復雜感情,點化人物關系,暗示人物身份、處境等最重要的方法。它是最生動、最有表現力的手法,往往用極精彩的筆墨將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惡和盤托出,讓讀者欣賞評價,使文章的描寫更加細膩,豐富。
3、成功的細節描寫會讓讀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傳讀性。
細節描寫可以為表現人物性格、發展故事情節以及直接、間接揭示作品意義或主題思想服務。典型的細節描寫富有表現力,能起到以一孕萬、即小見大的作用。
(7)小說人物描寫作用擴展閱讀:
細節,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現對象的富有特色的細枝末節。
細節描寫指的是抓住生活中的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加以生動細致的描繪,它具體滲透在對人物、景物或場面描寫之中。
正確運用細節描寫,對表現人物,記敘事件,再現環境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文章中,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就應該學會對細節進行描寫。描寫的目的是要達到生動形象,做到寫人則如見其人,寫景則如臨其境,能給人以真切的感受。
細節描寫包括服飾描寫、環境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等等。
細節描寫的計較有:素描法、工筆法、曲筆法、貫穿法、造型法、對比法、修辭法、標點法等。
㈧ 小說人物形象 鑒賞 人物描寫的作用
人物描寫,通過語言動作外貌神態心理描寫等,刻畫人物性格,凸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㈨ 小說中人物的作用
1.肖像描寫。肖像描寫是指用精確、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人物外形各個方面的特點,成功的肖像描寫不僅能夠使人物凸現在讀者眼前,而且可以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遭遇,從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徵。如魯迅的小說《故鄉》中二十年後的閏土肖像描寫:「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得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那手也不是我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這里的肖像描寫使讀者感受到舊中國廣大農民所經受的飢荒、苛稅、兵、匪、官、紳的種種重壓,感受到他們身心所忍受的無限的痛苦與摧殘。 2.行動描寫和語言描寫。行動描寫與語言描寫是通過對人物的動作和對話的具體來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的描寫方式。動作描寫給讀者鮮明的視覺印象使人物形象具體、可感知、生動化;語言描寫則易表現行動所不易顯示的細微情感、態度等。總而言之,行動和語言兩種形式密切配合,相得益彰。如《孔乙己》通過個性化的語言描寫,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課文多次描寫他滿口「之乎者也」,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孔乙己用「四書」「五經」中的所謂「聖言」為自己辯解,連偷書也說成「竊書不能算偷」。這些性格化的語言極能表現人物鮮明的個性。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文里,店小二阻攔魯達時,是這樣描寫魯達的:「魯達大怒,揸開五指,去那小二臉上只一拳,打得那店小二口中吐水,再一拳,打落兩個當門牙齒。」一個「揸」字,把人物怒不可遏,義憤填膺的形象刻畫得微妙微肖,充分表現了魯達愛打抱不平、濟危扶貧的性格特徵。 3.心理描寫。小說家在刻畫人物的時候,用心理描寫來揭示人物在特定環境中的內心活動的。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其實是內心世界的反映和外露,要准確而深刻地刻畫人物,塑造形象就要把人物的外部形態與內心世界有機地統一起來。例如《最後一課》寫小弗郎士上習字課時 ,「屋頂上鴿子咕咕咕地低聲叫著,我心理想:『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 ?』」這就很符合小孩子的心理特點 ,只有小孩子才能在侵略者強迫他們放棄學習祖國語言的權利時 ,由鴿子叫聯想到侵略者的罪惡 ,從而表達了孩子們對侵略者的強烈憎惡和對祖國的無比熱愛之情。 4.細節描寫。細節描寫是指人物、環境、物件等方面所作的具體而細致的描寫,其特徵是細微之處見精神。如《變色龍》中脫大衣穿大衣的細節描寫,就暗示人物具有變色龍的特色,揭示了人物見風使舵,欺下媚上的典型性格;外表的變化同卑鄙的心理相映稱。足見作者匠心獨運
㈩ 小說人物形象的作用
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這就是小說。一篇小說必須具備三個要素、即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而不論是什麼文章,隱形或者顯性的主人公都是行文的一個動機,在小說中,人物形象更是成為其主要要素。
回望當代文學半個多世紀的發展路程,尤其作為敘事性文學創作的小說,不斷給社會和讀者奉獻眾多的優秀而鮮活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在不同的社會發展時期為我們提供了獨特、突出的審美價值。其中,一些人物形象甚至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徵,影響著一個時代人們的行為、思想或精神生成及其走向。
事實上,中外文學史發展中幾乎都有許多著名或經典的文學人物超越了時空、國界和民族的限制,為不同時代和國度的人們所接受、傳承,以其各自獨特的藝術魅力哺育、滋養著人們的心靈。對於中國當代文學而言,在幾十年來的人物形象畫廊中,雖然不乏名重一時的著名形象,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人物形象卻經常遭遇這樣的尷尬:或是由於文學人物是某一時代政治、概念的化身,或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太過於現實功利的考慮,或是人物性格的單一、浮泛、缺乏內蘊而顯蒼白,往往導致文學人物形象著名而不經典、波及一時後很快被讀者遺忘,從而也直接影響到整部作品的藝術魅力和藝術質量。因為,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與小說神奇的想像力、精彩的故事、引人入勝的情節、豐富的文化內涵、純凈的文學語言一樣,是文學創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文學人物形象的精神深度,代表著一個時代文學的發展水平。在今天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轉變劇烈的時代,作家尤其需要對生活的高度提煉和深化。文學人物在文學敘事的具體展開過程中,應充分體現文學的、美學的和藝術感性的力量,實現時代所賦予作家的充滿使命感的精神訴求。我們期待中國作家創造出更多的能體現歷史厚重感、經過深刻的思想透視、有著直面人生勇氣、藝術刻畫精湛的當代文學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