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大全 > 張碑匠小雪小說名字

張碑匠小雪小說名字

發布時間:2022-01-27 11:26:18

㈠ 張遷碑"子子孫孫"四字與"惟中平三年"之間的子是什麼

樓主應該說指的「子子孫孫」和「惟中平三年之間」空白的那一行最底下在「刊石立表」「 表」字旁多刻的這個字吧?
這個字是「衣」字,有兩種說法,一說是明人補刻。
一說似石工匠草草不工之作,刻畢之後填補鑿改所致。張彥生《善本碑帖錄》即持此說,可參看。

㈡ 第10篇課文《濟南的冬天》 要詳解

會有很多的

內容預覽:
10.濟南的冬天
這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域,四季景色呈現出迥然不同的個性特色。文章多次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以及極富表現力的語言,緊扣「溫晴」二字,描繪了一幅濟南冬景圖,字里行間流露著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贊美。現在,讓我們在著名文學家老舍先生的引導之下,一起--
1.感受濟南冬天的美,體會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真摯感情。
2.學習從不同角度細致觀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徵進行描寫的方法。
3.品析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描繪景物的語句。
4.培養自己的審美能力。
走進作者
一、作者簡介
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市人。1912年入北京師范學校,愛上了文學。1924年應聘去英國倫敦東方學院教中文。1930年回國,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任教。1937年,代表作《駱駝祥子》問世,這是一首「舊時代的葬歌」,小說被譯成十幾種外國文字,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老舍是一位多產的作家,,從1950年至1965年,僅劇本就寫了十多部,其中影響最大的如《龍須溝》(1951)、《茶館》(1957)。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
二、寫作背景
老舍1924年隻身應聘去英國倫敦東方學院教中文。他身居異國,飽嘗了寄人籬下的孤獨之苦。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寫過這樣的話:「假使讓我『家住巴黎』,我一定會和沒有家一樣的感到寂苦。」(《想北平》)為了結束這「沒有家」的寂苦生活,他終於在1929年夏動身回國,但因路費不足,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春才回到上海,同年夏應邀到山東濟南齊魯大學任文學院副教授,並編輯《齊魯月刊》。由於這樣的經歷,老舍回到祖國,看到祖國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強烈的愛國之情,寫下了《濟南的冬天》。
三、相關知識
[北京娛樂信報2003年6月23日] (十大文化偶像出爐) 時間:6月6日-6月20日 參加人數:14萬多人 一直以來爭議很大的「二十世紀文化偶像評選活動」於6月20日正式揭曉,十大獲選偶像名單出爐,老舍以25220票位居第五。一個廣泛流傳的故事說的是,如果老舍不是自投太平湖自盡,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就將授予他。作為一名滿族作家,老舍狂熱地迷戀單弦、大鼓這些俗文化,他的小說深刻地反映了老北京市民階層的喜怒哀樂,話劇《茶館》更是戲劇史上的一塊豐碑。
融入文本
一、跨越障礙
1.生字辨識
濟(jǐ)南 奇跡(jì) 倫敦(dūn) 暖和(huò)
著(zhuó)落 髻(jì) 看(kān)護 鑲(xiāng)
寬敞(chǎng) 水藻(zǎo) 貯(zhù)蓄 澄(chéng)清
2.重點詞語注釋
[響晴] 晴朗無雲。 [響亮] 這里指天氣晴朗、燥熱。
[溫晴] 溫和晴朗。 [安適] 安靜而舒適。
[水墨畫] 中國畫中純用水墨畫的畫。 [貯蓄] 存放、儲藏。
[澄清] 清澈明亮。 [空靈] 清凈透明。
3.同義詞辨析
寬敞 寬闊
寬敞:寬闊,寬大。本課例句:「古老的濟南,城裡那麼狹窄,城外又那麼寬敞。」
寬闊:寬廣空曠。
二、整體解讀
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奇跡;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麼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
【寫濟南冬天的天氣,突出「溫晴」。】
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他們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覺地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裡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就是這點幻想不能一時實現,他們也並不著急,因為有這樣慈善的冬天,幹啥還希望別的呢!
【鳥瞰全城,寫陽光下濟南的全景。】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這一段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間順序層層鋪寫,把各個細部的色、態、光一一展現出來。】
【作者從色彩和變化兩個角度描寫了山上的矮松、黃草和薄雪等景色。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再現了冬天濟南周圍的小山,在白雪與藍天的相映中的雪色與草色、雪光與日光交融的情態。】
古老的濟南,城裡那麼狹窄,城外又那麼寬敞,山坡上卧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著點雪,對,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
【以上兩段寫小雪後的山色,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圖。第三段是近看,第四段是遠望。】
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
【寫濟南的水色。極力描繪水藻之綠,襯托水的清澈透明。】
【作者使水藻啊,垂柳啊,水啊都帶上了感情,似乎都在為這個濟南美麗的冬天著想,添一點美。景活了,情也就出來了。作者一連用了五個「綠」,一個寫綠萍,四個寫水藻,用「綠」來襯托水的清澈、透明。】
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收束全文,與開頭呼應。】
「像我」獨立成句,突出了「我」的感受,表明濟南的冬天和「我」心中的冬天實在大不一樣。
與北平、倫敦、熱帶的對比,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突出「溫晴」的特點,為下文作鋪墊。
「請閉上眼睛想」一句,引導讀者進入作者所描繪的境界。
「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一句,用商量的口吻,使人感到非常親切,飽含了深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這是濟南地理環境的特徵,也是濟南「溫睛」的原因。
「頂」字准確地表現了樹尖上一身兒白花的位置和形狀。「好像日本看護婦」是對小雪後矮松秀美形態的比喻,借矮松寫出雪的形態。一個「鑲」字,就好像是山尖、小雪有意為之,而且好像是巧匠的妙手,給人留下想像的空間。
「暗黃」的「暗」字非常准確地繪出了冬天枯草和秋天枯草色彩的區別。「穿」字准確表現了雪、草覆蓋的狀態。
用擬人的修辭方法描繪了夕陽斜照下雪色嬌美的情態。
贊美小雪後濟南小山的秀美,一個「大」字,贊美之情全出。
「卧」字恰當地渲染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傳神地畫出了小村莊和小雪的神態,就好像它們都有靈性一樣。
「冒著點熱氣」的「點」字用得十分准確:「點」字是扣住濟南冬天的「溫」寫的。冒熱氣,但只是一「點」,這就是「溫」。如果去掉「點」,變成「冒著熱氣」,那就不是「溫」,而是「熱」了。
「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個比喻扣住了濟南冬天的「晴」因為晴,天空無雲,才「空靈」;因為晴,天空藍汪汪的,才像塊「藍水晶」。
最後一段中,「這」是指濟南的冬天「溫晴」、「慈善」、「秀氣」、「像水墨畫」、「水色澄清」等,蘊含著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三、問題研討
1.文章標題是「濟南的冬天」,結句是「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為何「濟南」與「冬天」位置互換?
(1)《濟南的冬天》因「冬天」為中心詞,見此馬上會生冬天之感:朔風撲面,大雪紛飛,厚雪冰棱,無一不透出一股襲人的寒氣。可讀過全文,響晴取代了暗晦,陰冷被煦暖替換,作者結句為「冬天的濟南」,把中心詞換成了「濟南」,則突出了濟南的冬天特有的韻致,使讀者經歷了從切膚之冷到響晴之暖的轉化,確實勝人一籌。
(2)《濟南的冬天》作為中心詞的「冬天」是一個時令,給人以籠統抽象之感。作者以抽象造成迷離的懸念(到底什麼樣),接著以生花妙筆寫出具體的冬天的濟南。山是搖籃似的山,秀氣的山,小水墨畫似的山;水是冒著熱氣的水,深得發藍的水,澄澈透明的水。結尾主詞與偏詞的互換,標志著從無形寫到有形,從無色寫到有色,從迷離的虛寫到形、色俱佳的實,終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駐筆,真是水到渠成,再自然不過了!
2.劉熙載在《藝概》中說:「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樹寫之。」試分析本文如何運用此法寫出濟南冬天暖和舒適的特點。
本文開篇先以襯托之法寫濟南的冬天「沒有風聲」、「響晴」,突出「暖和安適」,下面便重點寫了濟南的山水。以小山的秀氣、美景襯其「暖和」,再以兩個「卧」字襯其「安適」。接下來寫水,「不結冰」、「冒熱氣」、「水藻真綠」、「垂柳照影」襯出暖和舒適的氣氛。
3.這是一篇成功的寫景散文,全文充滿詩情畫意,反復誦讀後,不免讓人產生遐想:那是怎樣的一幅令人陶醉的圖畫呀!總該要親眼看看才心滿意足。產生這樣的效果,與作者高超的寫景藝術是分不開的。你感受本文有哪些藝術特色?
(1)作者從紛繁的景物中,抓住主要物景的主要特徵來進行描寫。沈括說:「大都山水之法,蓋以大觀小,如人見假山耳。」老舍正是用的「以大觀小」的構圖取景法。作者對濟南大地作了簡筆的寫意描繪:繪城,不繪城的東南西北,只繪冬天濟南的秀美睡態。繪山,不繪山的上下左右,只抓住小山的主要特徵:「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繪人,不繪形體,只繪濟南冬天人物情態的最主要特徵:「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正是因為抓住主要特徵進行描繪,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情景交融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特點。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①直接抒發感情。如開頭寫「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通過對比,得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結論,既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又顯得情真意切。②創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是張小水墨畫。」在優美的意境中,表達作者贊美的真情。③虛實結合,展開想像,抒發熱愛之情。如「樹尖上頂著一霎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等,不僅寫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飽含喜愛的心情。
4.本文與朱自清的《春》都是寫景散文中的精品,試比較兩篇文章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點:①兩篇文章都是寫景抒情的散文,都表現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②抓住特徵寫景,情景交融。③脈絡清晰,層次井然。
不同點:①《春》描繪了五幅「春景圖」,《濟南的冬天》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畫」。②《春》側重於近處的細致觀察,《濟南的冬天》側重於遠景的觀察,且從不同角度觀察景物,特點有所變化。③語言運用的不同:《濟南的冬天》一般都用整句,《春》是整句和散句結合。
5.你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出作者對濟南的贊美之情?
甲生:開頭一段寫濟南冬天的天氣。作者以自己的親身感受,通過三組對比,突出它的「溫晴」,贊譽濟南是個「寶地」。
乙生:「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那些小山太秀氣。」由濟南的雪後山景,想像一位秀美、嬌小的姑娘穿上花衣的情態,喜愛之情不言而明。
丁生:「古老的濟南……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三筆兩筆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在優美的意境中,表達了作者贊美的真情。
師評:同學們說得都很好。我再補充一點:「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這就是冬天的濟南。」在作者筆下,濟南是一塊晶瑩絢爛、玲瓏剔透的水晶,是人間的瑰寶。
6.本文是從哪兩方面來表現濟南冬天的特點的?
濟南的冬天--「溫晴」
濟南的山:鳥瞰全城 濟南全景
一城山色 雪後斜陽
濟南的水:城外遠山 卧雪眠房
岸邊垂柳 綠萍水藻

四、語言品析
1.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作者想到的,為什麼恰是「搖籃」?只因為「形」似嗎?如果是,那作者為什麼不說「竹筐」?)
「小山」擋住了「寒」風,讓山圈裡的濟南人感到溫暖;「搖籃」能擋住「寒」風,讓搖籃里的孩兒感到溫暖。溫暖,是「搖籃」與「山」的「神」似點。「竹筐」則不具備這些。
2.山坡上卧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著點雪。(這里為什麼用一個「卧」字?與文章的什麼地方相呼應對?)
「卧」字用得很貼切。濟南城外的小村莊被作者賦予了生命和感情,它們都「安適地睡著」,盡情享受這「溫晴」的天氣。這「卧」字正好與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相呼應,用擬人的手法寫活了濟南。
3.天兒越睛,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分水裡照個影兒呢!(景物本身是沒有感情的,可是作者往往把它們當「人」來寫。試說說加點的部分應如何理解,有什麼好處。)
「不忍得凍上」表示水對「綠的精神」的愛憐,對垂柳的心疼。「在水裡照個影」表明垂柳也愛美。這樣,不僅描寫了藻綠、水清、柳美,而且通過它們的相互愛憐表現它們的協調配合,構成一幅完美的圖畫,並使人感到這些景物好像有了靈性而更加熱愛它們。
提至「搖籃」,喚起了你的什麼感受?是不是感覺彷彿又回到媽媽的懷抱--溫暖舒適。這正是小山的可愛之處。
你注意過小雪後房屋的情態嗎?好好觀察觀察吧!
你能感受到景物間相互愛憐的情趣嗎?你是不是更加熱愛它們了?
體驗活動
1.老舍在齊魯大學任教時寫過《一些印象》,其中包括《濟南的秋天》、《濟南的冬天》。濟南的冬天已如此令人嚮往,濟南的秋天又有什麼特點呢?課下閱讀老舍的《濟南的秋天》,你一定能有所發現。
2.實地觀察某處的景物特徵,仿照課文,寫一篇題為「××的冬(春)天」的短文。
練習全解
一、作者筆下的濟南冬天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表現這一特點的?
作者筆下的濟南冬天最突出的特點是「溫晴」。本文首先寫濟南冬天的天氣。通過與北平、倫敦及熱帶地方的對比,突出濟南冬天的「溫晴」,贊譽它是個「寶地」。「溫晴」二字,統領全文。在寫過對濟南的總體感受之後,分別寫濟南冬天的山和水。文中二至四段寫濟南冬天的山。依次寫了陽光照耀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以及城外遠山,寥寥數筆,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第五段描寫濟南冬天的水。極寫水藻之綠,襯托出水的清澈透明。寫水「不忍得凍上」,具體表現了濟南冬天的「暖和」。繼而又拓展視野,將天光、山景、水色融為一體,將濟南描繪得明麗多彩。最後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結束全文,既點題,又深化題意。
二、細讀課文第三段,說說作者如何形象而有序地描繪了雪後山景的美妙。
先說寫作順序:第一句先用「最妙」二字概括雪後山景的特點。然後分別描寫了小雪下的矮松、山尖、山坡和山腰的不同風景色,基本是按照自上而下的順序來寫的。
再說寫法特點:最主要的特點是描寫多用比喻、擬人,語言形象生動。寫雪落在矮松上的景色,作者把它比喻成「日本的看護婦」,非常貼切,而且新穎;描寫山尖上的雪,把它比作給藍天鑲上的「一道銀邊」;寫山坡景象,把那種黃白相間的景色比喻成「帶水紋的花衣」,把山坡本來的面貌比作「山的肌膚」,色彩和形態逼真,富有動感,十分傳神;而寫夕陽下山腰的雪景,則把山上的薄雪當人來寫,說它「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三、朗讀下列三組句子,體會每組兩個句子之間的細微差別,並討論加點詞的表達作用。
本題中的幾組句子,它們的不同點就是每組中第一個句子分別用了語氣詞「呀、吧、呢」。在表達效果上,第一組,用了「呀」,就把作者發自內心的感慨和贊嘆之情傳達出來,而這種感慨和贊嘆之情又是在不經意間表達出來的,讀起來讓人感到自然、親切;第二組,用了「吧」,不僅表達了推測的意思,而且增加了商量的語氣,希望得到對方的認可,讀起來非常親切;第三組,用了「呢」,使語氣變得更加舒緩、自然。
這些詞語反映出老舍語言的一貫特色:親切自然,娓娓道來,就像和老朋友話家常一般,但在平易朴實之間,又時時閃爍著作者非凡的智慧和語言方面的靈性。這種語言上的傑出成就正是作者長期積累、不斷琢磨的結晶。
四、反復朗讀全文並背誦第三段,體會作者親切、自然的語言特點。
此題旨在引導同學們加強朗讀,通過朗讀,加強語言感受能力,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㈢ 開化縣北門小學地片范圍房屋是在拆遷范圍嗎

醒眼看日本現代文學的侵華特徵

醒眼看日本現代文學的侵華特徵
——評王向遠的《「筆部隊」和侵華戰爭》

悠 哉/文

出於教學需要,《燕園夢》作者、中國文學大師悠哉從單點陣圖書館借閱了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王向遠教授的《「筆部隊」和侵華戰爭——對日本侵華文學的研究和批判》(以下簡稱「該書」)。回家後細細翻閱,悠哉大吃一驚!「筆部隊」這個奇怪的名詞,我也是頭一次聽說。它極大地拓展了我對現代日本文學的印象,真可謂「醒眼看日本」的一部極好學術論著。
遺憾的是,這本1999年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著作,僅僅印刷3000冊。在時下喧囂和浮躁的中國學界,這個印數自然是區區不足道的。也許正是這個原故,它遲至十年以後,才姍姍地進入我的眼界吧?悠哉大師素日不寫學術著作評論的,但是既然讀到好書,不介紹有辜負之意,因此撥冗聊寫一篇,向廣大網友進行介紹和宣傳。(順便說明:除太宰治的《惜別》圖片攝自悠哉藏書,其餘圖片攝自本書)
日本自明治維新後迅速崛起於東亞海島,從此開始自己雄心勃勃的拓疆國策。與此相呼應,思想界也出現貶低中華的論調。據該書介紹:福澤諭吉的《文明論概略》(1875)第一次將中國和日本、土耳其列為「半開化」國家,提出日本正在成為西方那樣的文明國度,因此理應成為東亞盟主。他甚至畫好了「支那帝國分割圖」。此後,經過中江兆民《三醉人經綸問答》、岡蒼天心《東洋的理想》、保田與重郎《蒙疆》、夏目漱石《滿韓處處》(109)、芥川龍之介《支那游記》(1921)、到武者小路實篤的《大東亞戰爭私感》(1942),日本文學里充斥著貶低中國的宣傳,在日本發表後,效果無疑是負面的。
這里需說明一下:夏目漱石《滿韓處處》和芥川龍之介《支那游記》如今有譯本,但是書名改了,比如芥川龍之介的書譯作《中國游記》。據王向遠說,夏目漱石的東北之旅是受南滿鐵路株式會社(對華經濟侵略的中心)的邀請,那麼很顯然:這不是一次普通的作家私人旅行。
1931年,伊藤永之介為配合「滿蒙危機」的政治宣傳,在《萬寶山》中歪曲描寫了「萬寶山事件」。1932年,直木三十五的《日本的顫栗》歪曲描寫了上海「一.二八」事變,叫囂「戰爭真是太好了!」1932年橫光利一出版《上海》,正面描寫了日本軍國主義言論……
偽「滿洲國」成立後,日本大量移民,相應地又出現所謂「大陸開拓文學」,成立了以荒木巍、福田清人、近藤春雄為首的「懇話會」,炮製了80多部作品,最著名的是菅野正男《與土戰斗》、和田傳《大日和村》、《殉難》。又冒出所謂體現「建國精神」的「滿洲文學」,代表作品有安西冬為《軍艦茉莉》,其中的《春》寫道:
「一隻蝴蝶,向韃靼海峽那邊飛去。」
乍看平淡無奇,但是明白日本人將我國東北喻為「蝴蝶」(面積輪廓似蝴蝶形狀),就明白其險惡用心了。
就這樣,日本文學家在侵華政策的支持下,一步步地「協力」侵華戰爭,終於走進「筆部隊」。
通常我們喜歡說:日本侵略者是「武裝到牙齒的」。殊不知這個比喻並不確切,應當說:他們武裝到國民的靈魂才是。而這項工作,自然少不了他們的「靈魂的工程師」——日本現代作家——的特殊「功勞」。
該書共14章,從第5章起,集中論述日本這支特殊的「筆部隊」。請大家耐住性子,待悠哉大師慢慢道來——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本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與此同時,陸續有日本記者、作家派往中國,進行「協力」軍事的報道和宣傳。例如:吉川英治、木村毅、小林秀雄、佐藤春夫、尾崎士郎、石川達三等。其中尾崎士郎的《悲風千里》影響很大。還發生一件有意思的事件:
石川達三《活著的士兵》描寫日本軍攻陷南京後的燒殺和掠奪,作者的想法是「把戰爭的真相告訴社會」。不料在《中央公論》發表後遭到當局逮捕,法院判他四個月徒刑,緩期三年執行。理由是:「描寫皇軍士兵殺害、掠奪平民,表現軍紀鬆懈狀況,擾亂安寧秩序。」與此同時火野葦平的《麥與士兵》卻暢銷120萬冊。這兩個事件促使軍部和政府強化對作家從軍創作活動的管制。
1938年8月20日是個關鍵的日子。許多日本作家收到菊池寬(日本文藝家協會會長)的快遞明信片,通知他們到內閣情報部開會。與會者有菊池寬、尾崎士郎、橫光利一、佐藤春夫、尾崎士郎、片岡鐵兵、林芙美子等。最後確定22位擔任軍部的派遣作家。他們從軍部領取高額的津貼,發給軍服、軍刀、手槍、裹腿等,儼然一批出征的將軍。出發前,日本報紙進行大肆宣傳,稱作「筆部隊」。
來到中國後,他們先是采訪攻克武漢的日軍,有人又到南京、杭州。第一批後,軍部又組織了第二支「筆部隊」(為省篇幅,名單略)。他們回國後,無一例外地撰文談觀感,進行軍國主義宣傳。值得一提的是林芙美子,她是「筆部隊」里唯一的女戰士。回國後寫了《戰線》和《北岸部隊》。
此外還有軍人作家。例如藤田實彥《戰車戰記》、谷口勝《征野千里》、日比野士郎《吳淞渠》、凍田博《分隊長日記》、上田廣《建設戰記》、火野葦平《士兵三部曲》等……還有難以計數的侵華詩歌作品。應當說,他們是以另一種身份加入「筆部隊」的。
此外還有所謂「宣撫文學」,大肆進行欺騙宣傳。
值得一提的是,1938年因《活著的士兵》而惹禍的石川達三,這時看準風頭,幡然醒悟,戴罪立功,他再次來到中國,寫下《武漢作戰》、《敵國之妻》等正面歌頌軍國主義的作品。又擔任「日本文學報國會」成員。1942年他積極參加「大東亞文學者大會」。
戰後,石川達三根本否認《活著的士兵》的那些描寫,胡說什麼「戰爭是兩國干出來的,不應該說壞事只是一國乾的」;根本否認南京大屠殺,聲稱「我沒有看到屠殺事件」。
奇怪的是:對這樣一個日本作家,中國長期以來竟然認識模糊。例如:重慶出版社1989年出版《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大後方文學書系》的第十卷「外國人士作品」,把石川達三尊為「國際友人」,節錄了他的《活著的士兵》;又將他戰後寫的《風中蘆葦》作為「反法西斯文學」列入。王向遠教授認為,「這些都是不妥當的」。
悠哉大師也認為,這的確很欠嚴肅。說實話,我在圖書館書架上也見過石川達三的作品,還不曾翻閱。但是,讀過這部學術著作,了解到石川達三竟然是這么一個混蛋,我今生是絕不會去閱讀的。從今往後,但凡看到這名字,我就深惡痛絕!
1941年12月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1942年11月3日在東京的帝國劇場召開「大東亞文學者大會」,抨擊英美文化,鼓吹「亞細亞文化」、「日本拯救亞洲」和「大東亞精神的強化普及」。1943年在東京又召開第二次會議。1944年移到南京,又召開第三次會議。這些把戲,自然是「思想文化戰」的步驟,是「筆部隊」的另一種形式。
值得介紹的是佐藤春夫的電影故事《亞細亞之子》(短篇小說名《風雲》),它以郭沫若(化名汪某某)和郁達夫(化名郁某)為原型,醜化中國抗日文化人士。佐藤春夫聲稱:「一切都是宣傳第一,一切都注重實效。」作品主人公「汪」和他的日本妻子,被美化為「亞細亞之子」。郁達夫讀到此書後,義憤地寫下《日本的娼妓和文士》,指出「在這中間他處處高誇著日本皇軍的勝利,日本女人的愛國愛家的人格的高尚」;「佐藤在日本,本來是以出賣中國野人頭吃飯的」。
1943年日本召開「大東亞會議」,發表《大東亞共同宣言》。「日本文學報國會」決定以其五大原則為主題,「刊行構思規模宏大的小說,向大東亞各國國民宣傳皇國的傳統和理想,滲透共同宣言的大精神」。其中太宰治分工「獨立親和」,為此他撰寫了長篇小說《惜別》,描寫魯迅在日本仙台的留學生活。王向遠教授稱:
「《惜別》對魯迅形象的歪曲,首先表現在作者對魯迅對日俄戰爭的態度上。」
「太宰治對魯迅形象的歪曲,還表現在他筆下的魯迅對日本文化的評價上。」
「更荒唐的是,在這里,太宰治借老醫生的口,認為魯迅由醫學轉向文藝,是由於認識到日本天皇制的優越性的緣故。」
悠哉之所以詳細介紹太宰治的長篇小說《惜別》,決不僅僅因為它描寫了魯迅,而是因為:《惜別》被於小植譯成中文,2006年由新星出版社出版。董炳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魯迅研究專家)在序言中,首先介紹了竹內好專著《魯迅》的觀點和他對《惜別》的批評,接著他說:
「竹內的批評有合理性,但也有簡單、片面之處,遮蔽了《惜別》中的許多重要問題。實際上,魯迅的『本體』存在於魯迅的復雜性之中,需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闡釋。《惜別》作為小說固然是在『想像』魯迅,但小說對於魯迅文化觀的表述、對於棄醫從文動機的解釋、對於侮辱信作者動機的解釋,都有啟發性。」
咳,真是見鬼了!
兩位中國學者,對於太宰治的《惜別》,評價竟然如此不同!
個中委曲,叫人實在難以參透!
雖說悠哉忝得「中國文學大師」稱號,卻沒有資格對王、董二位的學術觀點評頭論足。畢竟,我只是讀過《惜別》,卻談不上專門研究。
該書第十三章叫「日本有『反戰文學』嗎?」。據王向遠教授研究,日本左翼作家在日本侵華戰爭後全都轉向了。日本文學界所謂的「抵抗文學」,實際上並不存在,只是根據法國現代文學史上的「抵抗文學」一詞虛構出來的謊言。例如川端康成,雖然沒有在創作上「協力」戰爭,在行動上卻是積極參與的。日本軍政府組織的各種會議,他都賣力地參加了。王向遠教授斷言:
「川端康成決不是當代中國不少讀者印象中的『超越時代和政治』的作家。」
奇怪的是:對川端康成,悠哉大師也存在這般印象。
還有《細雪》的作者谷崎潤一郎,文潔若在《唯美主義作家谷崎潤一郎》稱:「谷崎一向反對日本侵華的不義戰爭。」但是王向遠教授稱:谷崎和川端一樣,也是在行動上積極參與和「協力」戰爭的。日本軍政府組織的各種會議,他都參加了。當新加坡陷落,谷崎高興地揮筆寫下《新加坡陷落之際》,向全國發表廣播講話:「我日本帝國在東洋頂天立地,建立了赫赫偉績……迄今為止,皇軍所征之處,公名正大。」
高慧勤、葉渭渠、文潔若等日本文學翻譯家,為什麼要不顧歷史事實,向中國讀者這樣宣傳日本作家呢?薩特曾因福樓拜沒寫過政府鎮壓巴黎公社的文字而加以譴責,他們對這些日本作家為何如此開恩呢?
我以為,王向遠的《「筆部隊」和侵華戰爭》一書寫得很好,它廓清了悠哉大師對於日本現代文學的糊塗認識。本文題為《醒眼看日本現代文學的侵華特徵》,並非說整個日本現代文學是侵華的,而只是說:它的確烙上了「侵華」的印記,或深或淺地。王向遠教授的若干論斷也許值得探討。但是,我敢擔保說:這是一部用於「講真話」的、很嚴肅的學術著作!
正是基於上述理由,我才在這篇短文里「撮其要」概述了該書內容。至於深入評價,不是我所能做到的。我覺得,宣傳這部學術著作意義很重大。想想吧:該書於1999年初版,僅僅印刷3000冊!十年過去了,在中國的日本文學愛好者里,究竟幾人拜讀過這部著作呢?
想到這一點,我不勝憂慮,不勝惆悵!
從此以後,中國文學大師悠哉對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武者小路實篤、川端康成、谷崎潤一郎等日本名作家,不得不很有些討厭了。世界上有一種罪惡叫「忘恩負義」;他們早年皆深通漢學,受惠於中國悠久文化的潤澤,卻是這般狠心地充當孽子!
2009-3-6

紀念"七.七"69周年:石門里斬殺侵華日本軍官軍刀行動---兼記由此帶來的一次燒殺慘案---當年英雄有誰知

1941年早春,中國人民拯救中華的抗日戰爭進入最艱難的階段,山東半島膠萊平原北海地區軍民,在共產黨和在許世友將軍的領導下,與日寇展開了英勇頑強的戰斗。萊城東三十里南王行政村有八個自然村,該地南依嵯峨險峻的崮山山脈,北接軍事要道206國道,有河谷良田2500畝,嶺地3500畝,盛產紅薯甜瓜聞名齊魯。境內溝谷縱橫,道路曲折險要,密林遮村,是我八路軍和革命幹部休整養息的地方。該地有一條河流叫太陽河,上游五里處是埠上石橋交接處的雁嶺哭兒溝石門里,形勢險峻,水草茂密,易進難出,常年流水汩汩,北入王河入海。太陽河東岸太陽山上有古老的廟殿,叫太陽廟,建於明洪武年間,廟殿南北長一百步,東西廣五十步,南北廟堂相對,東西廂房相應,廊道相連,飛檐凌空,氣勢恢弘,鍾聲飛越遠近十幾里。每年二月二六月十八九月十八趕廟日,遠近州縣賈客雲集,少童白叟紅男綠女齊集廟場,廟門外大戲鑼鼓開場,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太陽廟殿據高臨下,周邊山脈相連,幾十里村落盡收眼底。1940年日寇在萊城東部地區建立了軍事據點,中間廣闊地帶一帶卻無法控制。
1941年正月底,崮山八區獲萊城我地下工作者密報,日寇駐軍出動100多人東出掃盪,准備勘察日光山廟宇地理形勢設立據點,打開萊城東部「非佔領」狀態,強化「綏靖」政策。正月二十七日上午,寒風刺骨,天乾冷乾冷的。南王村民兵指導員張令信接區里通知,帶領民兵周九丁等人,去村西大溝埋設地雷,阻止敵人東進。張令信身材高大,有豪氣,練八卦,敢為事。1937年加入共產黨,曾與鄭耀南長子鄭夢華參加膠東幹部學校學習,在《大眾日報》社做保衛工作,後任濰縣抗日政府公安三科科長,濰北鋤奸隊隊長,親手處決漢奸和還鄉團骨幹十幾人,曾跟著許世友司令員做過事。周九丁身材高偉,有勇力,在當地是有名的掐電線埋地雷能手。上午十時許,敵人不走大溝,繞行西石橋村,在村西稍做休整,然後北行過馬家莊。張令信等人看鬼子改變行軍路線,帶領同伴扒出埋在大溝小路上的地雷,從大溝東側繞馬家莊返回村隱蔽。中午十一時,鬼子隊伍在南邊家村(有說在南菊寺村)吃飯,飯後向驛道方向開拔。有一騎白馬挎洋刀鬼子中校軍官中午醉酒,落在隊伍後,獨騎過太陽河,東行上廟殿西側西北二里許,掉隊醉卧不醒。南王村村民王夢彥拾糞經過發現情況,迅速回村報告村長王仁潔,王仁潔讓他馬上回去監視,自己去東村約民兵指導員張令信,及民兵周九丁,張升奎,周元丁,張升志(外號小野貓)等五人,一起去鬼子軍官醉卧處。王夢彥曾在哈爾濱做事,會幾句日語,大家商議好先讓他上前找機會說話,大家待機行事。王夢彥腰裡纏著布腰帶,肩上鐵杴撅著糞筐,打扮成拾糞農民的樣子,上去借火抽煙,
這時軍官已醒來,問,南邊的什麼村子?王夢彥回答說是南王村。又問西邊的什麼村子?答說南邊家村和北邊家村。軍官拿出地圖,指點著看了一會,說,你說的對,你的大大的良民。軍官就從衣兜里掏出香煙,給王夢彥一支,自己手拿著一支。王夢彥遂上前給軍官點火,張令信斜刺里從後面靠近軍官,猛不定抱住軍官的腰,死死不放手。這時軍官嗚啦嗚啦大喊,翻身回手抽刀,刀鞘長,抽不出。張令信與軍官在地上滾打,滾出十幾米。令信大喊,來人啊!周九丁四人遂上前縛敵,爭奈刀光閃亮,寒氣逼人,無法下手。小野貓張升志上前,用鐵杴砍傷軍官抽刀手臂,軍官刀落。令信大喊,解裹腿!大家遂解下軍官裹腿帶子,奮力綁好軍官手腳,解下軍刀。把軍官抬到馬背上,一人牽馬,四人挾持,二人護衛,從鬍子溝過河道,送宋家區政府。區里沒人,遂商議處決軍官。就順南王河道至上游哭兒溝石門里。石門里經年流水,隆冬不凍。水下有細沙,深有數米。周九丁手起刀落,將軍官斬首。在河床上挖了大坑,屍首埋在河床下,上面用沙掩好,流水如舊。放走戰馬,埋好戰刀,自覺萬無一失,遂分頭四下里躲避。不巧遠處有村八歲小孩乳名滿倉者,和外號林老五者二人看到。林老五在村裡是無賴,不懂義理。此時為1941年,正月二十七日,中午二時左右。
當日鬼子隊伍行至石郭庄一帶,發現軍官失蹤,遂拉網滿坡往西搜索。軍官白馬返回,鬼子知道軍官出事,就在南王一帶大肆搜尋。一幫鐵匠師傅被鬼子打得頭破血流。傍晚,隊伍沒回萊城,就在武官和南菊寺宿營過夜。當日夜降小雪,漫山遍野一片銀白。正月二十八日凌晨,敵人調集驛道平里店小廟後據點隊伍400多人,重返南王一帶找人。南至坎上坎下東西埠上,一直到北面的宋家集教書庄,西邊到武官清明溝村,漫山遍野到處是馬隊賓士。老百姓提前接到上級通知,大部分躲藏進山了,只有老弱病殘沒來得及轉移,被趕到各村的場院里拷打審訊。南王東村有30多人被趕到村南大荒里,張令信母親徐氏,周九鼎父親,以及張令信埠上的一個遠房姑舅徐永春亦在其中。小孩滿倉被鬼子用糖果誘惑,給鬼子指出軍官屍體掩埋地址,林老五向鬼子指認出張令信母親徐氏和周九丁父親。徐氏和周九鼎父親被帶至石門里。鬼子從河道里挖出軍官屍體,當場槍殺了徐氏和周九鼎父親,然後用擔架抬著屍體,送到小廟後據點。時為1941年古歷正月二十八日上午10時許。關於滿倉提供軍官屍體地點,林老五指認張令信母親和周九酊父親的細節,系解放後民間傳說, 據當事人張令信說,是他遠房姑舅兄弟徐永春解放後說出實情。那時林老五已逃逸東北,至死不歸。對滿倉則因為年幼無知沒法處理。
下午2點,鬼子返回,遍村放火,一時烈炎張天,濃煙滾滾,正值東南風起,煙塵飄至掖北海邊,繚繞不散。村民踏雪站在南嶺頂上,眼巴巴看著家園毀於一炬。大火燒到第二天早上,倉谷糠秕煙霧三日不息。東西兩村燒毀房屋1000餘間,糧食12萬公斤,燒死牲畜三十多頭,桌椅櫃箱無計其數。西村僅存三家沒燒。周發堂家院牆高,胡秸燒不到房檐,免於一炬。王玉琪大門朝北,老頭用鐵耙頂門,翻牆外逃,鬼子沒有進去。王夢壽老婆躺在家正屋,大喊有瘟症,鬼子也沒敢進去。筆者家父在世日,說僅存三樣東西:一張土耙子,一隻驢鞍子,一個呱嗒,三樣東西都有火炭痕跡也!事過三十年時修葺老屋,牆壁內里皆火紅色,牆里頂梁立柱皆為黑炭。南王石坑出產黃褐色石料,古輩用這種石料建房。房屋牆面經大火焚燒皆成紅色。大火焚燒時,來不及走掉的老人都被燒死。鬼子漫山遍野搜尋人,有承認南王人的,格殺無論。王寶山和老婆用驢馱著三個孩子,跑到大台,鬼子問:是那裡人?他的老婆精神有毛病,說是南王的,王寶山立刻被抓走,在小廟後干河子村被活扒了心,祭祀死了的軍官。北邊村村民邊錫元當時也被抓到干河子,王寶山被害情況他曾親眼看到。東村王群被抓後,被扔到糞坑裡淹死,春天往外扔糞時才掘出來。許多親戚不敢收留南王人。張秋英母親用驢馱著孩子投奔馬家莊姑母家,被親姑姑拒之門外,後投奔邊家親戚張節家住了半年。也有死裡逃生的,王永德被鬼子馬隊追趕時恰好內急,一閃身蹲進道旁的土坑裡,馬隊從頭頂跨過去,躲了一劫。
南王遭劫後,北海抗日民主政府組織各區民工出錢出物出工,用一個春天幫助建房,流落他鄉的人才慢慢返回鄉里。有許多人家移居外鄉,至今沒歸。周發雲一家搬到山後村,王克義一家搬到龍冢廟村,至今未歸。有沒及時建好房子的人家,就多年住在廢墟里,周發成一家人就住在窩棚里三年多。有新媳婦結婚住在牛屋的,有公婆與媳婦同居一炕的。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時,村裡仍然殘垣敗壁,瓦礫遍地,滿目荒涼。家家戶戶也很少有櫃椅的,連盛糧食的瓮也沒有,都是盛在用土墼砌的土倉里。冬天到了,深夜老鼠肆虐,糧食常常被一宿倒光。有月子里孩子被老鼠咬傷鼻尖耳朵者。又家家戶戶很少有房門的,用草廉遮風,冬天屋裡似冰窟,幼兒長夜啼哭不住。奔東北謀生者有百多人吧,哈爾濱幾乎有了南王村。筆者有遠房伯父叫王夢志者,今年八十有九,自奔東北沒返鄉里,年前病倒,囑咐兒女他死後把骨灰安葬回老家日光廟遺址西坡,拳拳之思鄉情感人淚下!願天下人珍惜今日安寧康定生活,為富國強兵盡匹夫之責也!
當年擒敵英雄大多過世,張令信老人尚在。二龍周九鼎1947年在斗爭地主浮財時,因給被斗爭對象通風報信,激起民憤被村民活埋而死。其他人皆病老而死。張令信老人今年八十有九,已拄拐,身體有病。記憶尚好,對當年火燒案情能斷斷續續記起。老伴九十,也患有疾病。今年正月初一我去看訪了張令信老人,我走出老人家門時,天空正飄著清雪,距那個火燒的日子正月二十八日,還有二十七天。可是已過去整整六十年了。張令信老人執意送我,我回頭遠望風燭殘年中的當年縛敵英雄,心有戚戚然!

南京正在遺忘和毀滅亞洲最大的侵華日軍慰安所遺址(請大家幫助轉帖和置頂)

南京正在遺忘和毀滅亞洲最大的侵華日軍慰安所遺址
南京市利濟巷2號是現存最大的侵華日軍慰安所遺址。2003年,八十二歲高齡的朝鮮籍慰安婦朴永心老人來到利濟巷2號指證日本人在此犯下的罪行。侵華日軍在南京曾設有四十多處慰安所,現存的不過五六處,而有慰安婦親自證實的僅此一處。 利濟巷2號是亞洲最大的慰安所遺址,專家充分肯定了保留該處遺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朴永心老人離開南京後,該處房屋因地產開發而面臨拆除的命運。後經媒體報道,引起廣泛關注。在輿論之下,南京市政府做出了暫不拆除的決定。此後,該幢房屋和周圍相關建築逃過一劫,但居民的動遷並未停止,絕大多數居民已遷出利濟巷2號。
南京市政府雖暫不拆除此房,但一直未對它的未來做出規劃。永久保留?原址建立紀念館?易地重建?拆除?一年來沒有答案,也沒有妥善的保管。[註:南京市進行民國總統府前地塊改造,曾要拆除一座民國碑坊和兩座清代宗祠。後來經過報道,引起關注,拆遷單位表示碑坊不動,宗祠日後重建。可在地塊建築拆完之後,碑坊也拆完了。三四年後,宗祠也不知在何處。總之是不了了之了。]
利濟巷2號已有七十餘年房齡,由於無人居住,大部分門窗已經嚴重損壞,雨水直接注入室內,浸蝕牆體。一樓填滿垃圾,天花板大面積脫落。七十高齡的危房在風吹雨淋,無人照管的情況下還能矗立多久?南京遺忘了它,看著它走向毀滅。
去年,南京大屠殺的活證據李秀英老人走了,對日本右冀而言又少了一個「絆腳石」。人證會消失,可物證卻能永久留存。利濟巷2號是最好的物證,但如果我們連這么重要的物證都無法妥善保管,又如何去指控日本的罪行?我們的子孫又如何認知歷史,知曉罪惡?
今年是抗戰勝利六十周年,難道真要把我們的遺忘當作送給日本人最好的禮物?

㈣ 許輝 《碑》

是短篇小說,有點兒小多,但是很精彩



作者:許輝

羅永才被第一聲雞叫叫醒。他知道時間還早,春天的雞都叫得早。翻身靠起來,他看見了手腕上的表——春夜總是半昏半明的,窗外總有些微散光——才凌晨兩點半鍾。他感覺自己醒得那麼徹底,幾乎一點睡意都沒有了,索性穿了上衣,在半昏半暗裡點了根煙吸著。就在這時,外面的世界裡像是有了點擾動,好在春夜總是這樣的,春夜裡總是有一些驚動,驚乍乍的,有一些夢囈的聲音,其實完全不成一回事的。但羅永才還是下了床,開門出去看看,聽聽。

也就在去年,季候比現在略早一些,自然界也已走在春氣里了,張立光跟林秀芳夫妻來看他,張立光講,「永才,快到清明了,你不是想洗一塊碑嗎?要洗就上山王洗去,俺聽講那裡的石頭好,又有個叫王麻子的匠人,手藝好,就是價錢貴一些。」羅永才講,「貴不貴也就是那麼回事了。」臨走,林秀芳掏出二百元錢給他,羅永才不要,林秀芳講:「這又不是你一個人的事。」講著,眼淚就要下來了。羅永才接了錢。他第二天就請了假,去了山王。

山王在青谷鎮東北的山腳下邊。再往右手走,走不到三十里地,就是高灘。羅永才早上出門,先坐車到青谷鎮——這也就二十來華里——再搭小三輪,走四五里地就到山王了。但真正的山王那個村,是在山腳下邊,離了公路,還得步行一兩里地,才得到。�

那會兒春氣已盛,艷陽高照。人在這時候,滿眼望出去,都覺舒坦。羅永才在公路邊下了三輪,往山王村步行而去。這一帶是平原上突兀聳立起來的一片小山頭,但畢竟是山,因此下了公路,腳下的碎石山土便多了起來,愈走愈多,山的氣氛也漸濃了,地勢也有點往高里去了,路兩邊的一些大樹,都叫不出名字來,但那些樹恐怕是適合在山土裡生,山地里長的,都拔地而起,枝幹粗壯,有一種強悍奔放的氣勢,各各踞守一方。�

羅永才左右看著,一路往山村那裡去。

山村也有些稀零,左三間右五室的,前後散亂,都趴在山腳下邊。那些房子大都是些磚瓦房,牆基一律拿石頭壘的,山上有的是石頭,院牆埂界也都由片石蜿蜒而上,甚有特色。�

快入庄的時候,羅永才望見路畔有個中年人,四十來歲,正蜷了腿,坐在路邊打石頭,便近前去問:「這位師傅,你可知道王麻子家住在哪裡?」那個中年人停了手裡的傢伙,開口道:「王麻子今兒個不在家。」「上哪裡去了?」「上青谷他表姨家送喜碑去了。」「什麼時候才能回來?」「既是送喜碑,那還不得小傍晚回來?」羅永才一愣,一時沒有話講。那中年漢子望望他,起手打了兩錘,又止了錘,道:「這位同志是買碑來的唄?」羅永才講:「想洗一塊碑,不知他這里價錢咋樣。」那漢子道:「王麻子他是掙個名氣錢,他那石頭倒也真好,手藝,倒也真好,他也是掙個名氣錢。」羅永才講:「他名氣錢值多少?」「值多少?你覺得他值多少,他就值多少,上這塊來洗碑的,都是講個心情,不講究錢多錢少的,多了,是個心情,少了,也是個心情,這個就講不準了。」羅永才聽他講得在理,又不知回他什麼話好,半晌才講:「那是的。」又講:「那也得有個價錢。」「有,兩米的,八九百塊;半米的,兩三百塊。」羅永才點點頭,問明了王麻子的住處,就往莊裡去了。�

王麻子的家靠在庄頭邊上,房子也不是什麼很好的房子,倒有點顯得破破爛爛的,一個破院框子,里頭亂放著各種大小石料。那時莊裡沒有什麼人影,想再找個人打聽打聽也找不到。羅永才兀自進了那個破院框子,見那正房的兩扇門緊鎖著,鎖也是老式銅鎖了,將軍牌的,銅面叫手磨得光滑,射門縫往裡頭瞅瞅,那房大概是個沒開窗戶的,里頭半星光亮都沒有。羅永才退到一塊石料上,點了根煙吸,心想:今兒個白跑一趟了。卻也不覺著損失什麼。吸著煙,呆眼望那破院框子外頭的野坡雜樹,心間真是各樣感覺都沒有,只覺著春陽漸暖,寒氣消散,萬物都在頂撞、爬升。坐了一氣,便起身回蒿溝縣城了。�

第二日羅永才又來,到山王時已經是上午十點多鍾了。春陽更暖,鳥雀啾啾,身上的呢子衣都得解開扣子了。快進庄時,羅永才又遇見那個中年漢子,望見羅永才,他一眼就認出來,搭腔道:「王麻子今兒個在家,你去唄。」羅永才莫名其妙地謝了他一聲,想講一句閑話,一時卻找不出合適的話題來,便摸出一根煙給他,辭了他往莊裡進。�

進了庄,往庄頭走,老遠就聽見「當當」的,是不急不慢的打石頭聲,腳下也就到了,見王麻子家破院框子里,盤腿坐了一個人,五十來歲,渾身精瘦,半臉麻子坑,兩個爛桃眼,頭上戴一頂又破又臟的藍布帽,帽檐都折了,上身只穿了件藍布的單小褂,下身卻捆著個灰黑的大棉褲,褲腰間綁了一盤黑布帶子,相貌打扮都很是不起眼。那人坐在院里洗碑,碑形已經看出來了,下方上圓,他洗的時候,左手是鏨子,右手是錘,也不急,也不躁,也不熱,也不冷,也不快,也不慢,一錘一錘,如泣如訴,叫羅永才看得呆了,立在牆外進不去,心裡只是有一種感覺:春陽日暖,萬象更新,雀鳥蘇醒、飛翔、游戲、鳴叫、盤繞,像是一刻都止不住,人在此時此刻能想些什麼,該想些什麼,各人都是不一樣的,各人也都是只按著自個的路子走的,惟這破院里的這一個麻臉匠人,像是不知,也像是不覺,木獃獃地坐在亘古的石頭旁邊,一錘一鏨,洗了幾十年,也還是不急不躁,不去趕那些過場,湊那些熱鬧,真叫人覺得不容易!�

羅永才呆望了一時,才醒過來,抬腿進了院子,口裡道:「請問王師傅是住這里唄?」

那個麻臉的匠人,聽見了人語,怕也是習慣了,手並不停,臉卻抬起來了,口裡道,「你找俺唄?」羅永才遞了一根煙過去,半蹲下,低著腔說:「想麻煩王師傅,給洗塊碑.」麻臉的匠人道:「洗塊什麼樣的?」「洗塊大點的,好料的。」「洗多大的?好到什麼樣的?」「王師傅這兒有什麼樣的?」�

講著時,羅永才已經把火摁著了,送到那個匠人跟前,那麻臉匠人住了手,點上火吸了一口,說:「有兩米的,一米半的,一米的,半米的,不知你要什麼樣的。」羅永才說:「要兩米的。是什麼樣的料子?」「是青白石的,第一好的。」「是哪裡的青白石?」「是北山的青白石。西漢那個淮南王劉安,也是選的這樣料子。」「兩米的,青白石的料子,那得多少錢?」「得九百塊錢。」「什麼時候能成?」「打今兒個算起,十日以後你來拉。」「咋樣拉?」「你自個帶車拉也行,你從青谷包個三輪來拉也行,隨你。」「可有個什麼手續?」「俺留個字條給你,你給俺二百塊錢押錢。」羅永才說:「行。」打口袋裡掏了二百塊錢給那個匠人,麻臉匠人接了,也不裝起來,也不掖起來,只往地上一放,隨手拾塊碎石壓住,又打單褂的兜里,掏出個紙片遞給羅永才,那紙片上什麼也沒有,只有一個紅指頭印子。�

羅永才收住了。麻臉匠人低了頭,吸著煙,頭也不抬地問:「那你要寫什麼字?」羅永才略一沉吟,其實早是想好的,只是再在心裡重想一遍,說:「我寫給你。」隨即從口袋裡掏出紙和筆,一筆一畫寫道:�

愛妻 林雅芳 夫

之墓 羅永才 敬奠

愛女 羅文文 父

寫完了,仔細又看一遍,才抬手遞給麻臉匠人,匠人接了,也一字一頓看了一遍,然後折疊成一個小塊,裝進兜里,講:「十日後你來拉唄。」講完,就不再理羅永才,低下頭,又一錘一錘,洗手下的那塊石碑去了。�

第三回羅永才去山王,還不夠十天,才五六天,他不放心,就又去了一回。

� 那又是個好天,響響晴。快進莊子時,又見了那個中年人,坐在路邊打石頭,望見羅永才,又認出來了,點頭招呼道:「來啦?」「來啦。」羅永才敬了他一根煙,兩人抽著,那中年漢子講:「前兩回你來,都匆匆的,咋不上山望望哩?」羅永才講:「望什麼?」「望奶奶廟,雖講現時廟都散了,倒也能去望望,燒一根兩根香,點一片兩片紙,心裡頭多少就好受些。」羅永才望望他,點點頭,辭了他,又進了庄。�

進了庄往庄頭去,老遠就聽見了打石的聲音,知道那是王麻子打的石頭響,一直往他家裡去,進了院子,果然又見那王麻子坐在石料邊,一手握鏨子,一手握錘,木了樣的,一錘一錘洗那碑石。�

羅永才望見他那個態度,心裡霎時平靜了,半絲漣漪都沒有,呆望著,漸也就望得木了,望見一個人,也望不清是什麼人,望不清臉面是個什麼樣的一個人,但心裡明白,知道那是個什麼人,那個人跟他一塊上高灘左近他老家去,去給他娘燒幾片紙,幾個錢、幾個金元寶,紙錢、金元寶都是在蒿溝縣城汽車站附近買的:他等在車站里,那個人跑上外頭買的,買回來了,裝在包里,把包拉開了給他看。那紙錢都穿成了串的,一律的銀白色,那些紙元寶,也都是穿成了串的,都一律的金黃色,他望見了,略點了點頭,兩人便上了車,兩人坐在一排里,車就開了,直開出了蒿溝縣城,往鄉里開去,開到了高灘鎮,兩人下了車,也不往集里去,徑自去了野地里,在河邊找到娘的墳,那墳上草芽都望見芽頭了,春氣盛時保管又是青青蘢蘢的了,那個人從包里拿了紙錢,元寶出來,又取了幾張草紙出來,兩人點了火便把那一年裡用的錢財都燒給墳里的人了,火燒著時,他跪下磕了幾個頭,頭碰在去年乾枯的草葉上時,硬硬的,扎人,那人卻不磕頭,只去拾掇那火,叫那火不要滅,又不要燒得太旺、太快,諸事都完了,那火慢慢便糊了,慢慢地冒著煙,兩人便呆坐著望著那煙,望野地里的野景,一地的野景,都叫墳頭下的那縷煙,弄得活泛了,弄成心間的一些活氣,年年日日也不滅、不幹、不盡……�

……一眨眼羅永才又回來了,仍望見那王麻子坐成一團修行,左手握鏨,右手掌錘,那錘是方錘,一錘一錘,打成一種節奏。羅永才進了院,麻臉匠人望見羅永才進來,也不驚,也不炸,手裡也不停,只是口裡講:「時候還沒到哩。」羅永才笑笑,笑得很淺,嘴裡講:「心裡頭放不下,順道就來看看。」麻臉匠人說:「誤不了。」又講:「來找俺的,都是那樣個心緒,不如你就上山上轉轉,上廟框子里燒幾片紙,點兩根煙,心緒就好受了。」羅永才講,「那是。」低頭看碑,巳洗出了個大概,青白厚實,幽深遠澈,便敬了麻臉匠人一根煙,閑坐半刻,起身往山上的奶奶廟去了。�

那山也正在春時里,半山的松樹,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閑石。近村處多長了些桃、杏、楊、柳之類,愈往上松便愈多了,坡卻不很陡,是緩坡,一坡的春陽,暖融融,溫意無盡。村裡人家的院子,有長有短,都是拿碎石、片石壘成的,隨意延展,到了坡上,便你斷我斷他斷,都先後斷盡了。羅永才起始跟著石牆走,走一時那些石牆都到頭了。卻隱約見一條上山的道,在枯草坡上、石水溝里蛇來鼠去,一直往上頭山頭上去了。山坡上也沒有什麼人,像是連半個人都沒有,只剩下春陽、暖意、松樹、枯草散落各處,叫人心定。�

漸上了面前的山包,舉目一看,那山包後頭還是一個山包,也不很遠,也不很大。羅永才望見了,這會兒有些微喘——到底是上著山的——便一屁股坐在枯草地上,點一根煙抽。屁股底下的山包頂,倒也不大,兩間正房般大小,卻陷著兩個小坑,小坑裡擠著碎石,叫人疑是老早的火山坑,是火山噴發時形成的,後來火山死了,年長日久,火山坑又被碎石塵屑給填住了,現今只剩下兩個陷處,叫人去想。羅永才坐了一根煙的時候,爬起來,往上又走。一下一上,慢慢又上了第二個山包。舉目望時,前頭卻又有個山包,更高一些,那山包的坡上坡下,松樹愈加濃厚稠密,松影里隱約能見一段半截發白的牆壁,想必那就是奶奶廟了,說遠不遠,說近也不很近,就又坐下來,點了一根煙,再歇息一時。�

歇息處也是枯草坡,這時才留意了,身下身左的枯草里,都已冒著綠青青的芽子了,那些芽子望去甚有張力,生命的趣味濃厚,又鮮活不盡。羅永才望得痴了,心間暗想,這都叫咋講哩!坐了一時,一身的感念,起身再往前走。再往前走時,路眼大了點,卻走在松林里了,山也有些陡,樹影也濃郁得多了,人走在近樹的地方,多少就感覺到一些涼氣。羅永才忽而覺得有些小怯,立住了四面看看,聽聽,這里的山似乎深多了,早望不見山王村有人的地方了,更聽不見半點人聲,就想:一個人上去做什麼?正想時,看見上邊樹影里一晃,定神細看,是一個挑擔的,也看不見什麼模樣,從山上的陡路上下來了。羅永才便解開呢子褂的扣子,站在路邊,候那人下來。�

那個挑擔的真就下來了。�

來得較近了才看清是個五十來歲的山民,也是瘦精精的,挑著兩大捆紫紅色的短針山草,山草捆上還搭了兩件破舊衣物,一把竹柄的竹耙子;離得更近了,兩方都望見了,便都打招呼道:「上來啦」「耙草來?」�

打過招呼,那個挑草的人,也是個想講話的,就立住了腳,跟羅永才講話,那兩捆草擔在他的肩膀上,兩肩換換,卻不肯放在地上。羅永才講:「請問你,這上頭就是奶奶廟唄?」「正是。」「廟還有唄?」「廟早都毀啦,原先修理過一回,後首又毀啦,只剩下些破廟框子。」「廟毀了,人也就不來了唄?」「趕三月十五,逢廟會,也是一山的人,平時就沒有什麼人來了.」「你這山草都是打這山上摟的唄?」「這山凈啦.都是打後山摟的。」「那可得跑不近的路,看你身體倒好。」「不如往年啦,要是叫你看,你看俺有多少歲數?」羅永才仔細看了看他,看他年歲不像太大,便猜測道:「五十多歲,六十不到。」「俺今年七十七啦。俺們現時也就老兩口一塊過,地種不動啦,你看俺這一擔草有多少斤?」「有五十斤吧?」「有七八十斤!」「七八十斤,又得走幾架山頭,叫我連半里路也走不動!」「那你是沒干慣。俺現時就靠這個換幾個油鹽錢,俺家裡的瞎啦,任啥都望不見啦,任啥都不能做啦,明年俺那地便得撂荒啦。」�

講著話,那老年人也不放下擔子,只把擔子在兩肩上換來換去,來回調換,他果然是個肯講話的,愈是講,愈是不肯離開,問羅永才:「你單身一個人上山,也不怕喲?」羅永才講:「怕什麼」「前兩天這林子里,還弔死過一個人來。」「是男的還是女的?」「是個男的,二十二歲。」「咋弔死的?」「他老婆犯了肺病,治不好了,他說俺不如死在你頭里,便上這山上來弔死了。」「你老一個人上山,咋也不怕?」「那有啥怕的?他死了還能再活啦?」閑講一氣,兩人分了手,一個往山上去,一個往山下去了。羅永才這時的心情反倒平靜了,沒有半絲怕意,一口氣上了山頂。�

原來山頂的廟真是早毀了,只剩下一片牆框子,羅永才一一踏看了,見那些碎石下有壓著紙條的,就走過去看,那些紙條都是臨時寫的,上頭寫道:�

失意人 張志忠�

我最喜歡陶娟,我恨不能把她摟在懷里十天十夜!�

奶奶顯靈,叫我娶到她吧!!!�

卻還有一處冒著煙的,是幾根香正燃著,四面卻看不見人,想必是來燒香求神的,已經下山了。羅永才對著那幾根香,默然地站了一會兒,又點火燒了幾片紙,候那些紙燒盡,才起步往山下去。到了山下,又感覺到春陽的暖意了,身上也輕松多了,心裡想:人到底是人,怎麼也離不開有人的地方。他沒有再從麻臉匠人的家裡過,直接就下山去了公路邊。� 幾天以後,羅永才帶了款子,從青谷叫了一輛三輪,進山把石碑馱走了。原先他想從縣城找個熟人帶輛車來的,想想還是罷了,找人還得招待,又怕亂傳出去影響不好,不如打青谷包個三輪,又省事,又方便。�

叫三輪的時候那年輕人講:「老闆,包車來回一趟,得五十塊錢,這都是老價錢,不哄你!」羅永才講:「五十就五十,我再加給你十塊,你帶把鍬,幫我把碑栽了。」那年輕人講:「沒二話!」於是,就在清明前兩天,羅永才把青白石碑在妻女的墳前栽了。�

春夜裡的一點擾動很快就消失了。春夜裡倒真也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事情。只鄰近的人家還有明著燈光的,那隻是一盞半盞,是偶爾亮起的。很遠的地方傳來汽車的發動聲和人聲,不知道那是干什麼的。也許是早起的。但時間確又太早了點。附近哪裡的雞叫過一陣子,又都不叫了,只是還睡不安穩,不時有拍翅、挪動的聲音傳開。�

春夜就是春夜,春夜總會起一些小騷動、小摩擦、小動亂的。羅永才在院里站了一會兒,看著天上的星星。天氣真好,很晴朗,空氣卻很有涼意。羅永才在院里站了一會兒,看見星星變成一些裙子飛走了,他才轉過身,慢慢回到屋裡去。�

寫於1996年春、夏 合肥明光路2號樓602室

《芒種》1996年第8期《小說月報》1996年第10期

㈤ 駱駝祥子賞析1000字(跪求)

一起:來到北平當人力車夫,苦幹三年,湊足一百塊錢,買了輛新車。
一落:有一次連人帶車被憲兵抓去當壯丁。理想第一次破滅。
二起:賣駱駝,拚命拉車,省吃儉用攢錢准備買新車。
二落:干包月時,在一次搜捕中,祥子辛苦攢的錢也被搶去,第二次希望破滅。
三起:虎妞以低價給祥子買了鄰居二強子的車,祥子又有車了。
三落:為了置辦虎妞的喪事,祥子又賣掉了車。

祥子本來生活在農村,18歲的時候,不幸失去了父母和幾畝薄田,便跑到北平城裡來做工了。生活迫使他當了人力車夫,他既年輕又有力氣,不吸煙,不賭錢,咬牙苦幹了3年,終於湊足了100塊錢,買了一輛新車。這使他幾乎激動得哭出來。自從有了這輛車,他的生活過得越來越起勁。他幻想著照這樣下去,幹上兩年,就又可以買輛車,一輛,兩輛……他也可以開車廠子了。

祥子每天放膽地跑,對於什麼時候出車也不大考慮,兵荒馬亂的時候,他照樣出去拉車。有一天,為了多賺一點兒錢,他冒險把車拉到清華,途中連車帶人被十來個兵捉了去。這些日子,他隨著兵們跑。每天得扛著或推著兵們的東西,還得去挑水燒火喂牲口,汗從頭上一直流到腳後跟,他恨透了那些亂兵。他自食其力的理想第一次破滅了。

一天夜裡,遠處響起了炮聲,軍營一遍混亂,祥子趁勢混出了軍營,並且順手牽走了部隊丟下的3匹駱駝。天亮時,他來到一個村子,僅以35元大洋就把3匹駱駝賣給了一個老頭兒。一次,祥子突然病倒了,在一家小店裡躺了3天,在說夢話或胡話時道出了他與3匹駱駝的關系,從此,他得了「駱駝祥子」的綽號。祥子病好以後,刻不容緩地想去打扮打扮。他剃了頭,換了衣服鞋子,吃了一頓飽飯,便進城向原來租車的人和車廠走去。

人和車廠的老闆劉四爺是快70歲的人了。他在年輕的時候當過庫兵,開過賭場,買賣過人口,放過閻王債;前清時候打過群架,搶過良家婦女,跪過鐵索;民國以後,開了這個車廠子。他這兒的車的租金比別人貴,但拉他車的光棍可以住在這兒。

劉四爺只有一個三十七八歲的女兒叫虎妞。她長得虎頭虎腦,雖然幫助父親辦事是把好手,可是沒人敢娶她作太太。劉四爺很喜歡祥子的勤快,虎妞更喜愛這個傻大個兒的憨厚可靠。祥子回到人和車廠以後,受到了虎妞的熱情款待。祥子把30元錢交給劉四爺保管,希望攢滿後再買車。

祥子沒有輕易忘記自己的車被搶的事。一想起這事,他心中就覺得發怵。他恨不得馬上就能買上一輛新車。為此,他更加拚命地掙錢,甚至不惜去搶別人的生意。祥子在楊先生家拉包月,受了氣,只待了四天就離開了楊家。

心事忡忡的祥子回到車廠已經是晚上11點多。劉四爺離開家走親戚去了。塗脂抹粉,帶著幾分媚態的虎妞看見祥子,忙招呼他到自己的屋裡去。桌上擺著酒菜。虎妞熱情地勸祥子喝酒。三盅酒下肚,迷迷糊糊的祥子突然覺得這時的虎妞真漂亮,不知咋地,便和她睡在一起了。醒後的祥子感到疑惑、羞愧、難過,並且覺得有點危險。他決定離開人和車廠,跟劉四爺一刀兩斷。

在西安門,祥子碰到了老主顧曹先生,曹先生正需要一個車夫,祥子便高興地來到曹家拉包月。曹先生和曹太太待人非常和氣,祥子在這里覺得一切都是那麼的親切、溫暖、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他去買了一個悶葫蘆罐,把掙下的錢一點兒一點兒往裡放,准備將來第二次買車。

一天晚上,虎妞突然出現在祥子面前,指著自己的肚子說:「我有啦!」祥子聽後驚呆了,腦子里亂哄哄的。虎妞臨走時,把祥子存在劉四爺那裡的30元錢還給他,要他臘月二十七——她父親生日那天去給劉四爺拜壽,討老頭子喜歡,再設法讓劉四爺招他為女婿。這天晚上,祥子翻來覆去睡不著覺,他覺得像掉進了陷阱,手腳全被夾子夾住,沒法兒跑。

祥子一次送曹先生去看電影。在茶館里碰見了餓暈倒在地的老馬和他的孫兒小馬。老馬是一個有自己車的車夫,他的悲慘遭遇給祥子最大的希望蒙上了一層陰影。他隱約地感到即使自己買上車仍然沒有好日子過。

祭灶那天晚上,鋪戶與人家開始祭灶,看光炮影之中夾雜著密密的小雪,熱鬧中帶出點陰森的氣象,街上的人都急於回家去祭神。大約9點,祥子拉著曹先生由西城回家,一個偵探騎自行車尾隨他們。曹先生吩咐祥子把車拉到他好朋友左先生家,又叫祥子坐汽車回家把太太少爺送出來。祥子剛到曹宅要按門鈴時,便被那偵探抓住。原來這偵探姓孫,是當初抓祥子的亂兵排長,他奉命跟蹤得罪了教育當局的曹先生。孫偵探告訴祥子說,把你放了像放個屁,把你殺了像抹個臭蟲,硬逼著祥子拿出悶葫蘆罐,把他所有的錢都拿走了。祥子第二次買車的希望成了幻景,他帶著哭音說:「我招誰惹誰了?!」

不久,曹先生一家離開了北平。第二天祥子只得回到人和車廠。虎妞看見祥子回來,非常高興。劉四爺的生日很熱鬧,但他想到自己沒有兒子,心裡不痛快。加上收的壽禮不多,他指桑罵槐,把不滿傾瀉在祥子和虎妞身上。他不願把女兒嫁給一個臭拉車的。更害怕祥子以女婿的身份繼承他的產業。要祥子滾蛋。虎妞並不買父親的賬,撕破了臉公開了自己和祥子的關系,並說決心跟祥子走。

和父親大鬧了一場後的虎妞,和祥子在毛家灣一個大雜院里租房子成了親。婚後,祥子才明白,虎妞並沒有真懷孕。祥子感到受了騙,十分討厭虎妞。虎妞打算把自己的400多元體已錢用完以後,再向父親屈服,承受老頭子的產業。祥子認為這樣做不體面,說什麼也不幹,堅決要出去拉車。虎妞拗不過他,只得同意。

正月十七那天,祥子又開始拉車,憑的是拉「整天兒」。拉過幾個較長的買賣,他覺出點以前未曾有過的毛病,腿肚子直發緊,胯骨軸兒發酸,汗拍嗒拍嗒的從鼻尖上、臉上一個勁兒往下滴嗒,接錢的時候,手都哆嗦得要拿不住東西似的。他本想收車不拉了,可是簡直沒有回家的勇氣。他感到家裡的不是個老婆,而是個吸人血的妖精。

如今的「人和車廠」已變為「仁和車廠」。劉四爺把一部分車賣出去,剩下的全倒給了西城有名的一家車主,自己帶著錢享福去了。虎妞聽到這消息後,非常失望,她看清了自己的將來只能作一輩子車夫的老婆,大哭一場後,給祥子100元錢,買下了同院二強子的一輛車。

不久,虎妞真的懷孕了。祥子拚命拉車、幹活兒。祥子病倒了。這場大病不僅使他的體力消耗過大,而且虎妞手中的錢也用完了。為了生活,祥子硬撐著去拉車。虎妞的產期到了,由於她年歲大、不愛活動、愛吃零食,胎兒過大,難產死去。為了給虎妞辦喪事,祥子逼迫賣掉了車,這樣,他到城裡來幾年的努力全部落了空。

祥子要搬出大院了。鄰居二強子的女兒小福子來看他,表示願意跟他一起過日子。祥子從內心喜歡這個為了養活弟弟而被迫賣淫的女人,但又苦於無力養活她們全家。看著眼已哭腫的小福子,祥子狠心地說:「等著吧!等我混好了,我一定來娶你。」祥子又在雍和宮附近的夏家拉上了包月。年輕的夏太太引誘祥子,使祥子染上了淋病。

病過之後,祥子幾乎變成了另外一個人。身量還是那麼高,可是那股正氣沒有了,他不再要強了。刮風下雨他不出車,身上有點酸痛,一歇就是兩三天。染上了抽煙、喝酒、打架的陋習。對車座兒,他絕不客氣,講到哪裡拉到哪裡,一步也不多走。在巡警眼中,祥子是頭等的「刺兒頭」。

冬天的一個黃昏,祥子在鼓樓前街拉著一位客人向京城跑。後來才發現這人原來是劉四爺。他把劉四爺趕下了車,感到出了一口惡氣。

祥子沒有辦法,又找到曹先生家裡,把自己的一切告訴了曹先生,要曹先生給他拿主意。曹先生要祥子回他這兒拉包月,答應讓小福子來曹家幫忙,還同意讓出一間房子給他們住,祥子心裡充滿了一線希望和光明。祥子帶著這個好消息去找小福子,可福子兩月前因不堪娼妓的非人生活上弔死了。

回到車廠,祥子昏睡了兩天。他沒有回到曹先生那裡去。他不再想什麼,不再希望什麼。將就著活下去就是一切,他什麼也無需再想了。

㈥ 張遷碑書法作品欣賞

我前段時間寫了蠻長時間的張遷碑 。嗯,張遷碑你說它好看吧,一沒曹權碑圓潤美麗。二沒禮器碑勁俊大氣。可是張遷碑還是有那麼多人喜歡,其原因1.張騫碑是出自漢代,是當時普通民間小工匠篆刻的。也反映了當時普通民眾寫字形式,這是曹權禮器由皇家製造廟堂之氣所沒有的。2正因為張遷碑可能是識字不多的普通小工匠製造的。。它就有了那些書法家所沒有的古樸,自然。和拙氣。你看張遷碑裡面的字。有好多都好可愛.......自然就是美。雖然張遷碑不漂亮。但是很美...想要想要臨摹學習它。注意方筆。注意轉折。還有結字避讓。章法上張遷的字是寫的大大小小。參差錯落。最後就是張騫雖然筆畫厚重寬博,但是我們寫的時候一定要終於粗重有細,張騫很多筆畫還是很靈動的!祝學習進步。我是書法專業的。以後不懂可以問我。加油!

閱讀全文

與張碑匠小雪小說名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寫隋唐的穿越小說 瀏覽:631
小說推薦九庫閱讀 瀏覽:499
寫刺客信條的無限小說 瀏覽:922
男主有腿疾的穿越小說 瀏覽:695
神豪奶爸系統小說 瀏覽:420
qq閱讀小說推薦 瀏覽:46
穿越重生女強架空完結小說排行榜 瀏覽:388
分析小說人物形象ppt 瀏覽:741
不敗戰神小說閱讀 瀏覽:205
烏桓小說主角 瀏覽:195
破案刑偵小說排行榜 瀏覽:319
中考小說閱讀訓練解析 瀏覽:250
巨肉的都市小說 瀏覽:885
大隱隱於婚小說好看嗎 瀏覽:937
潛水的烏賊推薦的小說 瀏覽:503
找一本小說主角會黑客 瀏覽:22
穿越小說沈浪全集電影 瀏覽:918
此生不幸遇見你小說古代 瀏覽:711
男主很狂的穿越言情小說 瀏覽:422
重生之後在學校寫零分作文的小說 瀏覽: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