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沈石溪動物小說系列2本(哪兩本都行)的讀書心得。不能超過600字,不能少於550字。
母愛,是一種無私的愛,它把不一樣的愛播撒到你的心田,他不需要金錢,財富來回報,在這里我給大家講一段特別的——母愛,狼王,是每個狼都想爭取的,狼有慾望,給我們人一樣,他們的慾望無休無止,狼王夢講述一段傳奇的愛,紫嵐是一個母狼,它的伴侶是黑桑,因為搶奪狼王,死於非命,留下了正懷孕的的母狼——紫嵐
紫嵐是一個苦命的母狼,那時正處於隆冬,紫嵐因為飢餓迫不得已冒險搶了馬鹿場的一個馬鹿仔,被一個兇猛的白狗追殺,等把白狗嚇跑,紫嵐已深受重傷,在惡劣的環境下生下5個狼崽,因為大雨連綿,沒有得到及時的搶救,一個狼崽一命嗚呼,紫嵐因為要完成丈夫黑桑的狼王夢,培養出頂尖的《超狼》所以狠下心,把這幾個狼崽培育成惡狼,第一個黑仔因為被大金雕吃掉所以紫嵐不得不重新培養出從小就有叛逆心理的藍魂兒,但因為獵人的陷阱,藍魂兒也死於非命了,最後它培育出的雙毛也因為爭斗狼王之位,死去了,紫嵐不得已把希望指向了它的女兒——媚媚,希望她生出頂尖的狼,得到狼王位,但是因為金雕要吃自己的小狼孫,紫嵐犧牲了生命和金雕同歸於盡。
這個故事扣人心弦,讓我更加知道了,『狼』的另一面,從生到死,紫嵐用自己的生命來捍衛自己的狼孫和女兒媚媚,到最後落到了家破人亡,落寞收場
這裡面有一段我沒提到,他的女兒本來喜歡一個叫吊吊的狼,但因為吊吊太懦弱,紫嵐一狠心把吊吊咬死,強迫女兒和別的狼結合,終於女兒同意,但要紫嵐走出這個家。
狼和人一樣有情,有慾望,紫嵐這樣做是讓兒女活的華麗,活的更好,可是紫嵐的辦法過於偏激,導致最後凄慘的結局,其實每個父母都愛兒女,只是愛的不一樣,有種愛是偏激的愛,雖然偏激但是無時無刻的讓我們知道母愛是不言說的。
當今社會我們會普遍見到有老人流落街頭,他們沒兒女么?,不,不是這樣的,他們用一生來養育兒女,到最後換來的卻是兒女的冷漠之情,如果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還不能表達母愛,那父母的眼裡就會流下歲月的與悲傷所交雜的眼淚。 忠誠、善良、勇猛是獵犬的天性。獵狗則是獵人的知音。在這故事裡主人公召盤巴曾養了7條獵狗,但前6條都那麼不盡人意,唯有第七條獵狗,伴隨著獵人走過一段離奇的經歷。
主人公召盤巴帶者留下的那條狗去打獵。那條獵狗在打獵中和獵物殊死搏鬥,抓到獵物從不獨享。就是這樣一條獵狗,卻在潑水節時被召盤巴追打。原因就是在森林裡捕野豬時,它突然跑進亂草叢,召盤巴一氣之下將它打跑。此後後它成了豺狼首領,但它還是在暗暗的保護著召盤巴。有一次豺狼群包圍了召盤巴,關鍵時刻它挺身而出,擊退了豺狼,召盤巴感動得淚流滿面,這條狗再次回到了召盤巴的身邊。
讀者看到這里,肯定會問:「第七條獵狗怎麼會是條忠誠的狗呢?」其實它也有它的苦衷:在捕野豬時,他不小心踩到了眼鏡蛇,蛇被他激怒,飛速向召盤巴奔去,只差幾步時,它一向蛇撞去。按平常,狗是不敢和蛇斗,可今天,它不知道哪來的理智,也許是救主人心切,不顧一切,與毒蛇廝殺起來,最終把蛇咬死。可正在這時,召盤巴也打死了野豬,還認為它臨陣脫逃,對他不忠心,就打了它一頓。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一個道理:狗也會知恩圖報,自給自足。其實狗是善良的,可往往好心總被人認為做壞事。結果挨一頓毒打。大家都認為狗只吃骨頭不吃肉,其實狗是喜歡吃肉的,只是人類不給。不僅如此,有人還將狗作為發泄的工具,對狗又打又踢。就算大的狗遍體鱗傷,它也不還手-,只是吠幾聲,要是我的話我就將它撿起來對它又洗又摸,哄它開心。
狗是人類的知音,請不要拋棄它們,要好好珍惜它們、愛護它們。
㈡ 沈石溪的一生
沈石溪簡介:
沈石溪,原名沈一鳴,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雲南作協理事。1952年10月生於上海,16歲赴西雙版納傣族村寨插隊落戶。20歲在當地當山村教師。1975年應征入伍,1979年開始兒童文學創作,其動物小說別具一格,在海內外贏得廣泛聲譽,他本人也被譽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小說《聖火》獲1990年世界兒童文學和平獎。《第七條獵狗》獲中國作協首屆兒童文學作品獎。《一隻獵雕的遭遇》獲中國作協第二屆全國兒童文學優秀作品獎。
在談到創作體會時,沈石溪說:「十五年的創作實踐,我有一個深切的體會:動物小說之所以比其他類型的小說更有吸引力,是因為這個題材最容易刺破人類文化的外殼、禮儀的粉飾、道德的束縛和文明社會種種虛偽的表象,可以毫無遮掩地直接表現醜陋與美麗融於一體的原生態的生命。隨著時代的變遷,文化會盛衰,禮儀會更替,道德會修正,社會文明也會不斷更新,但生命中殘酷競爭、頑強生存和追求輝煌的精神內核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因此,動物小說更有理由贏得讀者,也更有理由追求不朽。」
《斑羚飛渡》一文榮獲人民文學出版社首屆《中華文學選刊》獎,台灣兒童文學學會、《民生報》、《國語日報》、《兒童日報》、《幼師少年月刊》聯合主辦「好書大家讀」活動推薦書目。文章以明朗而優美的語言、深沉的筆觸,通過對動物社會的描寫,揭示了動物之間情感糾葛的內心世界,使讀者不僅了解了動物的生活習性,還可以從中引發聯想,體會其中的內涵,引起人們深沉的思索:動物世界尚且如此,我們人呢?
主要作品及簡介:
《第七條獵狗》,小說集。1985年1月由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字數8萬,印數112000。共收作者8個短篇,以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為背景,講述人與動物的恩恩怨怨。
《退役軍犬黃狐》,中篇小說。1988年6月由雲南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字數5萬,印數3000。立過戰功的軍犬黃狐被宣布退役了,它嚮往戰斗生活,偷偷溜回哨所前線,在收復者陰山的戰斗中壯烈犧牲。
《一隻獵雕的遭遇》,長篇小說。1990年10月由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字數16萬,印數5000。一隻獵雕,被主人拋棄,先當誘雕誘騙同類,又當種雕傳宗接代,最後逃離人類,在弱肉強食的叢林里奮斗拼搏。
《狼王夢》,長篇小說。1990年11月由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字數10萬,印數40000。荒原群狼,雪山金雕。用狼血寫就的充滿傳奇色彩的動物小說。
《獵狐》,中篇小說。1991年2月由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字數9萬,印數10000。該書是作者的少年小說集。描寫八十年代少年的追求和苦惱,反映他們身上傳統道德觀念同現代意識之間的摩擦和碰撞。
《盲孩與棄狗》,長篇小說。1992年3月由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字數15萬,印數1600。一位在邊疆插隊的女知青為了返城,拋下男嬰。男孩長大後,雙目失明,在一條被拋棄的狗的幫助下到昆明尋找母親。
《沈石溪動物小說自選集》,小說集。1992年6月由重慶出版社出版。字數25萬,印數3000。共收作者16篇中短篇動物小說,描寫16中野生動物的生態習性。
《聖火——沈石溪獲獎作品集》,小說集。1992年8月由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字數20萬,印數3000。收錄作者1980年——1991年兒童文學和成人文學所有獲獎小說,共12個中短篇,其中有軍事題材中短篇小說《戰爭與女人》。
《老鹿王哈克》,小說集。由台北國際少年村出版。字數13萬,印數3000。收錄作者6個動物中篇小說,以動物視角觀察生命世界,跳出人與動物恩怨圈,展示沒有人類參與的動物世界的生存狀。
《殘狼灰滿》,中篇小說。1994年9月由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字數7萬,印數10000。大公狼灰滿的兩條腿殘了,但它不甘沉淪,嚮往著曾經屬於它的狼酋寶座,終於有一天,狼群中出現了罕見的雙體狼。
《象王淚》,小說集。1994年10月由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字數14萬,印數10300。這是一部由3個中篇連綴而成的寫大象生活的長卷,展示野生象群的生存奧妙。
《紅奶羊》,長篇小說。1994年12月由天津新蕾出版社出版。字數15萬,印數11000。母狼蓓蓓難產死了,公狼黑電捉到一隻紅奶羊來充當奶媽撫育狼崽,吃羊奶長大的狼崽長成一個會學羊叫的怪狼。
《再被狐狸騙一次》,小說集。1995年11月由台北《民生報》出版公司出版。字數7萬,印數4000。收錄作者9個短篇小說。以知青為視角,在鄉村艱苦生活中,人與動物互相慰籍,互相依存。
《保姆蟒》,小說集。1995年12月由台北《民生報》出版公司出版。字數7萬,印數4000。收錄作者9個短篇小說。西雙版納密林中,「知青」出身的獵人所寫的狩獵筆記,緊張、刺激、生動、有趣。
《瘋羊血頂兒》,長篇小說。1995年12月由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字數14萬,印數10000。它一出生就目睹母羊被狼咬死,母羊血濺在它的額頭,因此起名血頂兒。它伺機找狼復仇,卻被羊群視為瘋羊。
《混血豺王》,長篇小說。1996年1月由天津新蕾出版社出版。字數28萬,印數9000。獵狗洛嘎在追獵中和母豺達維婭結合,生下混血豺白眉兒。雖有狗與豺的雜交優勢,卻無法在豺群和人類社會立足。
《野豬囚犯》,小說集。1996年8月由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字數19萬,印數5000。共收錄作者15篇作品。為該社編輯「新時期兒童文學名家作品選」中的一本。
《沈石溪動物故事系列》,小說集。1996年9月由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字數40萬,印數10000。共收錄作者25個中短篇動物故事,分4卷出版,每卷10萬字,除總書名外,每卷各用一篇作品名為書名。
《沈石溪動物小說文集》,文集。1997年7月由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共10卷。字數180萬,印數10000。共收錄作者從1980年至1997年全年動物小說。總書名外,每卷各有一書名。
《狼妻》,中篇小說。1997年9月由台北國語日報出版中心出版。字數7萬,印數4000。動物學家歷險故事系列之一,收錄作者4個短篇,揭示野生動物生態習性,破譯野生動物行為密碼,扣問生命的終極意義。
《牧羊犬阿甲》,小說集。1997年10月由台灣光復書局出版。字數8萬,印數2000。共收錄作者23篇作品。風格類似隨筆,記述原始森林各種動物的生存狀態。
《豺狼擁抱》,小說集。1998年2月由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字數13萬,印數5300。共收錄作者3部中篇小說。在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下,不同種類的動物之間互相傾軋而又互相依傍共渡難關。
《當保姆的蟒蛇》,小說集。1998年7月由天津新蕾出版社出版。字數6萬,印數3000。收錄10個短篇小說,以第一人稱的手法,將人和動物放在同一檔次來考察,描寫人與動物復雜多變的感情糾葛。
《鳥奴》,中篇小說。1998年12月由台北國語日報出版中心出版。字數6萬,印數2000。動物學家歷險故事系列之一,一對鷯哥為了躲避毒蛇侵襲,給天敵雕做奴隸,在屈辱中求生。
《沈石溪動物小說獲獎作品集》,小說集。1998年12月由雲南美術出版社出版。共3卷。字數47萬,印數5000。收錄自1980年至今重要作品。〕
㈢ 沈石溪的動物小說到底是適合哪個年齡段的啊不會是7到10歲吧要專業回答!!!
一部抄分小學到初中,包括西雙版納插隊系列,圓通山動物園這些說教味很濃的。也有一些優秀的長篇作品高中生也可以讀讀(《盲童與棄狗》、《混血豺王》《黑天鵝紫水晶》這類。當然,長篇的結局以BE為多,《混血豺王》是我唯一一次讀動物小說落淚的)
㈣ 沈石溪的狼王夢結局是什麼
沒有了……紫嵐被大雕殺死了,然後就希望自己的孫兒能完成黑桑的遺願。因為她的三個兒子都死了,只能寄望與孫子了。。。。就是這樣!
㈤ 沈石溪哪篇動物小說具有代表性
二、沈石溪的動物小說
1、實現了動物小說文體的自覺嬗變 。 沈石溪的動物小說無論在思想意蘊、本體價值、生命哲學、文化蘊涵,還是在敘述語言、形象塑造、情節結構等諸方面,都表現了新的氣象。 他的新動物小說,在亦真亦幻的藝術世界裡,追求動物的本體價值,考察與探究動物與人類相通的品質和情操,以動物的「叢林法則」來比照與對應人類的「倫理道德」。即從動物形象來寫人類社會,從獸性來寫人性,從野蠻來寫文明,為的是形象地揭示人生的尷尬,文明的隕落,生存的困境和發展的艱難,從而使作品洋溢者對人類的生命哲學和生存意義「上下求索」的浪漫主義精神。
2、《狼王夢》等小說標志者作家藝術風格的成熟和動物小說文體的自覺 沈石溪動物小說突變於《狼王夢》。在這篇小說中,藝術地創造了狼的文化性格以及動物世界的「叢林法則」。作者以狼為自己藝術創作的對象,這是因為狼的生活最能體現生存競爭的酷烈與頻繁。小說所表現的是狼的生活,但這種狼的生活又能讓讀者體會到人類自身的生活和生存環境。《狼王夢》運用審美的眼光和寫實的手法,努力表現狼的本來面貌。在小說中,狼的生命本源和生存意識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叢林法則」的嚴酷性使狼信奉這樣的生活哲理,為了保存狼的本性,敢於咬死自己的子女,吃掉母親、父親,才是真正的狼。小說的全部內容可以濃縮為三個字:狼王夢。「狼王夢」作為意象符號,包蘊著極其廣泛而深刻的意義。
3、《紅奶羊》等小說標志著作者的動物小說創作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20世紀90年代以來,沈石溪的動物小說以一種全新的面貌呈現在紅土高原。作者以自己的作品逼近綺麗美妙的大自然和動物世界中鮮為人知的奧秘藝術地展現給讀者,而且還能深刻地剖析動物形象內心活動的心理歷程,生動地表現了動物世界別具一格的生命規律、生存競爭、有序的動物習性,以及藝術形象鮮明獨特的個性。如《紅奶羊》、《混血豺白眉兒》等,前者以羊的獨特眼光和視角來觀察、評價、比較羊和狼不同的習性和特點。角度新穎,構思巧妙,寓意深邃,文體精緻。對人類生存境遇中級關懷的創作傾向,在《混血豺白眉兒》中表現更加深刻。擅長講故事的作者在這部作品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作者從容地講述那隻混血豺悲傷的故事。小說情節跌宕起伏,意味深切雋永。它創造了新的人與動物的關系,以動物的眼光來審視和把握人類社會。作者讓動物和人類處在同樣的地位,由此來表現人類自身很難發現的弱點,從而使小說具有了更為深厚的思想意蘊。
在中國新時期兒童文學園地中,沈石溪的動物小說具有獨特的地位。
他的創作能潛入動物形象的內部,以動物為視角,營造了動物社會矛盾沖突、悲歡離合,從而全方位地展現了動物生活的原始習性、生命狀態、文化密碼、感情天地、性格特徵、理想追求。作者善於把自己深切的生活感受和生命感悟,藝術地移植到動物形象身上,使動物習性和人性相契合,這必然給道德規范日益解體的人類社會以深刻的警示。
㈥ 沈石溪的小說為什麼結局不好
b崽子沈石溪,你記住這個形容就完了,看看牧鈴的書吧,沈石溪的故事讓多少小孩心裡留下陰影,動物小說本身就是編造出來的,如果這種小說都沒有一個完美的結局,那世界也太殘酷了,草!就像很多人聽相聲是為了找樂,結果一聽發現全是教育人的段子,那還有什麼意義??還什麼自然本來就是殘酷的,殘不殘酷用你告訴?用你一個寫小說的人告訴??
㈦ 沈石溪作品讀後感
讀《那個年代的我》有感
《那個年代的我》的主線是一個少年的成長歷程,,而這個少年就是這本書的作者沈石溪自己。
從小膽小的「苦觸包」轉變為成熟的男子漢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的。剛開始的他甚至連同學對他的誤會都不敢解釋,總是哭鼻子,他的父親也不止一次的威脅過眼睛大淚腺發達的他,說要把他送到醫院在眼角縫兩針,這樣也許就可以讓他少流點淚了,可每當這個時候他就會捂住自己的雙眼,傷心的幾乎哭暈過去。為了讓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他向他的朋友猴子去討教,在做錯事之後,用猴子教的方法,終於忍住了不再哭鼻子,又經過奶奶的一番教導,他終於明白哭比笑好,其實,哭又何嘗不是一種放鬆與發泄的好方法呢。
他曾經恨過他的父親,怨過自己的奶奶,被美食誘惑過,被偷盜的行為誘惑過,甚至被自由誘惑過。自由對孩子來說是多麼的重要,也許是他們不懂父母的苦心,也許是他們不明白自由的真正含義,但在每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對自由的理解和需求都是不同的。作者與他的朋友們選擇的自由方式卻是極端的——離家出走,通過放飛巨大的「龍騰圖風箏後,睹物思情,其實任由它飛的結局只能是風箏斷了線嗎,失去了方向,最後的結局只能是從天空中墜落而下的悲慘結局。於是他把自己攢的錢和糧票送了朋友,實事證明,自由散漫的長腳最後只能是在監獄中度過餘生,而跟隨的瓶蓋在途中因偷東西而被追也不在了。他度過了這么多的困難,其中奶奶說的「菩薩看的見的」,也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這也是奶奶的口頭禪,雖然提示了宗教的迷信,但人類又何嘗不是需要監督呢,如果問心無愧,那麼宗教迷信也就不在了。
其中,最讓我不能理解的一點是「四眼叔叔」花頸鹿(作者的綽號),阿三,小根子的惡作劇之後,下大血本,細心對待作者他們,作者終於被他的真誠打動了,並以真誠回報了他,說出了惡作劇的真相,而「四眼狗」卻馬上變了個人,下巴扭曲,咬牙切齒,脖子上青筋暴突,眼球上閃著一層寒光,作者回家後不可避免的被暴跳如雷的父親痛打一頓。為什麼真誠不能換來真誠,這也是孩子們心中永遠的疑問,大人們為什麼總能取得勝利,同時諷刺了庸俗小市民的風氣。
被人誤會時的窘迫,沒有勸住朋友猴子、虹豆停止偷竊的行為而致使他們如遇的懺悔,對瓶蓋的逝去,長腳狼狽入獄的傷心,把自己最敬愛的老師氣得譴責自己,雖然都是他或朋友不堪的一面,但是這個正體現可他的純真和童趣。從被人誤會而不辯解我看到了一個膽小的他,從惡作劇中我看到了一個聰明頑皮的他,從以前的吸煙事件中我看到了一個不良少年的形象。
作者通過對一個少年成長歷程中刻骨銘心的各類事件的回憶,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抒發了自己的感情,同時讓我們學到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感觸,令我受益匪淺。
㈧ 求文檔: :《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品藏書系:混血豺王》到底講了什麼
獵狗洛戛在追獵中和母豺達維婭結合,生下混血豺白眉兒。白眉兒不幸失去雙親,在豺群中過著下等的苦豺生活。豺王夏索爾為鏟除異己,借故逼它出走。白眉兒幾經磨難,又回到豺群。在豺群中它忍辱負重,在危難中挽救了豺群,從而當上了豺王。
作品以生動的情節、曲折的故事,表現了混血豺王白眉兒屈辱、苦難、奮斗的一生。它為種群的發展和惡劣的自然環境斗;為照顧孤老病殘和種群的傳統觀念決裂;為挽救種群不被消滅和圍追堵截的獵人浴血奮戰。白眉兒是豺,是動物性的豺,然而它又是一隻有思想、有靈魂的豺。它的屈辱,它的豁達,它的奮爭,它為救舊時的主人,它為豺群的生存所表現的感情波瀾,它那大無畏英勇獻身的精神,無不震撼著讀者的心弦。
書籍目錄
1、認敵為友
2、苦難童年
3、蒙難受辱
4、被迫做賊
5、嶄露頭角
6、含淚出走
7、豺狼大戰
8、登上王位
9、冤家路窄
10、慷慨赴難
編輯本段
片段欣賞
槍聲一響,豺群立刻化整為零,嘩啦一聲潰散了。
一位40來歲滿臉絡腮鬍子的漢子從岩石背後站起來,拍拍蹲在身邊的一條大黃狗的後腦勺,喝了聲:「洛戛,快上!」
頓時,青灰色的岩石叢飛出一股黃飆。
假如是岩羊群、馬鹿群或野牛群,遭遇伏擊,總是互相擠在一起順著一個方向逃跑,誰都害怕逸出群體會成為獵人和獵犬追捕的目標。食草動物群的這一品性,恰巧幫了獵人和獵犬的忙,追到最後總能撿到一隻筋疲力盡掉了隊的獵物。豺要比岩羊、馬鹿、野牛狡猾得多了豺群遭遇到伏擊,就像炸了窩似的朝四面八方逃散。
綠色的樹林里,東南西北到處都是豺悲哀的囂叫,到處都有豺紅色的身影在晃動。
假如換成一條普通的草狗,或者換成一條初出茅廬缺乏狩獵經驗的小獵犬,肯定會先去追逐離自己最近的那隻豺,追到半途,突然發現另一隻豺離自己更近些,於是便丟棄先前的目標,改換追擊的路線。如此這般更換了三五次目標後,所有的豺都會逃得無影無蹤的。豺群四散逃命的目的,就是要混淆追逐者的視線,動搖追逐者的決心,分散並消耗追逐者的體力,在追逐者猶豫徘徊時尋找死裡逃生的機會。
洛戛是不會輕易上當受騙的。
洛戛不是日曲卡山麓常見的那種粗腰短腿,看起來呆頭呆腦的土狗。它的母親是尕瑪爾草原國營農場一條身價很高的進口牧羊犬,它的父親是從昆明軍犬學校畢業正在日曲卡雪山哨所服役的一條軍犬。在它身上既有英國哈利亞犬、德國迷你杜賓犬和愛爾蘭雪達犬等名貴西洋血統,又有雲南高山犬和本地土狗的遺傳基因,或許還隱匿著一星半點狼的血脈。豢養它的主人,獵戶寨村長阿蠻星,用一頭氂牛外帶七張冬狐皮的昂貴代價,把它從國營農場那位鷹鉤鼻的牧羊人手裡換了來。它也確實值這筆錢。在它身上完美地體現了雜交優勢。它體格高大,差不多是當地土狗的兩倍;它四肢細長,寬胸窄腰,身體呈漂亮的流線型,奔跑起來快捷如風,即使以善跑著稱的長耳兔,一旦被它盯上,也很少有逃脫的;它嘴吻尖長,一口結實的犬牙白得像冰粒,泛動著寒光,能一口咬穿堅韌的熊皮。它長著一身黃毛,光滑得就像用水晶石磨過,還能奇異地變幻色彩:進入紅山土地帶,它縮緊絨毛,金紅色的毛尖湊成一片,整個身體就變得金黃泛紅;進入枯黃的深秋草原,它蓬鬆開絨毛,金紅色的毛尖下面便是一片純粹的土黃,這使它很容易蒙蔽獵物。它雖有洋狗的高貴,卻沒有洋狗的嬌氣;它有本地土狗吃苦耐勞的特性,卻沒有本地土狗的窩囊猥瑣。它跟隨阿蠻星已一年多,無數次攆山狩獵,積累了豐富的追捕經驗。
面對四散潰逃的豺群,洛戛就瞄準一隻毛色艷紅的母豺窮追猛攆,母豺上山它上山,母豺下坡它下坡,母豺鑽灌木叢,它也跟進灌木叢,不受任何干擾,一心一意拚命追擊。不一會兒,它和母豺之間的距離越縮越短,已經聽得見母豺吭哧吭哧的喘息聲了。
母豺拐了個彎,踩著一片罌粟花朝前飛奔,呦歐呦歐,向同伴發出求救的叫聲。
突然,一叢稠密的罌粟花里躥出一隻黑耳朵公豺,斜刺里從洛戛面前躥過。黑耳朵公豺離洛戛實在太近,豺尾巴幾乎蹭著洛戛的狗鼻子了。看起來黑耳朵公豺已累得口吐白沫,似乎還斷了一條前腿,歪歪斜斜跑得很慢,幾乎一個撲躍就可以咬住那條骯臟的豺尾,彷彿是一個可以白撿的便宜,但洛戛並沒有改變自己追擊的路線。它明白,一旦它掉過頭去追黑耳朵公豺,這傢伙立刻會跑得比兔子還快。豺是一種高智商的詭計多端的動物,黑耳朵公豺嘴角邊的白沫是假的,斷腳也是佯裝出來的,目的就是要讓它洛戛產生容易擒捉的錯覺,而把那隻毛色艷紅的母豺從困境中解救出去。它已經跑累了腿,假如丟棄跟它同樣勞累的母豺,而改追精力充沛的黑耳朵公豺,是無法追攆得上的。
洛戛仍然緊緊盯著母豺不放。對付豺,重要的就是鍥而不舍,窮追到底。母豺的速度漸漸放慢,囂聲也變得低沉嘶啞,凄凄慘慘。洛戛曉得,照這樣追下去,用不了多長時間,母豺就會累癱在地,在它凌厲的撲咬下徒勞地掙扎兩下,便成為它口中的獵物。
當它叼著母豺回到阿蠻星身邊,主人一定會伸出繭花粗糙的手撫摸它的脊背,賞它一根骨頭的。這么一想,它追得愈發起勁了。
又有兩只公豺從山茅草里冒出來,攔在母豺與洛戛之間。豺眼凶光閃爍,張牙舞爪似乎要和洛戛作困獸之斗。洛戛毫無畏懼地迎頭沖過去。它曉得,豺不像狼那樣有跟獵人和獵犬殊死拼搏的膽魄,豺深知人的厲害,尤其懼怕人手中握有的那桿能噴火閃電的獵槍,只要獵槍炸響,空氣中彌散開刺鼻的火葯味兒,豺便心無鬥志,不敢戀戰。再說它洛戛體格高大,這兩只公豺果真膽大妄為敢攔住廝殺,也不是它的對手。
………………………………
豺雖然會游水,卻只能在風平浪靜的水塘里游游,不可能從濁浪翻滾的怒江上泅渡過去。母豺達維婭實在被逼急了,望見江邊有一棵枝繁葉茂的珍珠栗樹泡在淺水灣里,便不顧一切地跳了上去。
達維婭沒想到,自己這一跳,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改變了整個埃蒂斯紅豺群未來的命運。
圖書信息
書 名:
混血豺王
作 者:沈石溪
出版社: 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8月1日
ISBN: 9787534260094
開本: 16開
內容簡介
《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品藏書系:混血豺王》內容簡介:動物小說之所以比其他類型的小說更有吸引力,是因為這個題材最容易刺破人類文化的外殼和文明社會種種虛偽的表象,可以毫無遮掩地直接表現醜陋與美麗融於一體的原生態的生命。人類文化和社會文明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更新,但生命中殘酷競爭、頑強生存和追求輝煌的精神內核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因此,動物小說更有理由贏得讀者,也更有理由追求不朽。
圖書目錄
精彩提示
第一章 雨裂溝里的秘密
第二章 血管里一半是豺血
第三章 老黑狗的報復
第四章 喪家犬回到豺群
第五章 豺狼大戰
第六章 榮登王位
第七章 兔嘴殉身
第八章 遲來的愛情
第九章 艱難的抉擇
第十章 大屠殺
第十一章 自我毀滅
(這本書是接著雙面獵犬說的 全書起碼兩本有幾百萬個字了 如果想看 最好自己到書店去買這兩本書!!!!!!!!!!!!!)
㈨ 沈石溪作品:《虎女蒲公英》 介紹
《虎女蒲公英》這篇動物小說講述了一個幼虎知恩的感人故事。
「我」從巨蟒口中救下一隻初生的虎崽,取名蒲公英。「我」像喂嬰孩一樣喂養它,又悉心引導它演練捕食的技能。蒲公英也常幫「我」打獵,還曾為了救「我」跟野象群殊死搏鬥。
成年後的蒲公英選擇了回歸山林,臨走前,它奔走幾十公里,為「我」叼回一隻長著名貴鹿茸的公馬鹿,以報答「我」的養育之恩。
(9)沈石溪的悲傷結局小說擴展閱讀
沈石溪最擅長動物小說,利用動物社會的生存法則折射出人類的生活和感情,被譽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
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從事文學創作,他醉心於大自然文學,已出版500多萬字的作品。
代表作品有《第七條獵狗》《紅奶羊》《狼王夢》《混血豺王》《鳥奴》等動物小說將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識性溶為一體,充滿哲理內涵,風格獨特,深受青少年讀者的喜愛。
小說《聖火》獲1990年世界兒童文學和平獎,《第七條獵狗》獲中國作協首屆兒童文學作品獎,《一隻獵雕的遭遇》獲中國作協第二屆全國兒童文學優秀作品獎。
《斑羚飛渡》一文榮獲人民文學出版社首屆《中華文學選刊》獎,台灣兒童文學學會、《民生報》、《國語日報》、《兒童日報》、《幼師少年月刊》聯合主辦「好書大家讀」活動推薦書目。
《 最後一頭戰象》被選入人教版六年級上冊23課,《斑羚飛渡》被選入人教版七年級課本下冊27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