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大全 > 馮宏小說人物

馮宏小說人物

發布時間:2022-02-14 21:50:34

A. 馮氏字輩全部排列順序

1、河南安陽世系字輩:先祖,馮邦堂;字輩是:天,上,國,玉,昌,三,大,日,文,明,際,田,元,林,景,成,華,緒,憲,治,振,作,興,生。

2、山東金鄉遷到河南的一支派系:、振、書、玉、彥、明、顯。

3、江蘇:德可廷來,文恆正之,復述宗紹,斯守古訓,鴻程大業,伯仲同仁。

(1)馮宏小說人物擴展閱讀:

馮氏出自姬姓,為周文王昌之後。據《元和姓纂》、《後漢書》等所載,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後裔畢萬,西周時,在晉為大夫,當時晉獻公陸續功滅了許多小國,其中包括畢萬的一支孫被封於馮城,其後子孫以邑為姓氏,稱馮姓。史稱馮氏正宗。是為河南馮氏。

還有出自其他方面的馮姓,如:出潁川者,為漢征西大將軍馮異之後;出上黨者,為左將軍馮奉世之後;出長樂者,為宜都侯馮參之後;出京兆者,為燕王馮宏之後;出宏農者,為西魏寧州刺史馮寧之後;出河間者,為唐監察御史馮師之後。

B. 我信馮,想知道"馮"姓的來歷,說法可能不少,希望關心這個問題的朋友們講一講,謝謝!


(百家姓典故)
馮系承周文王 派別多脈絡清
根據《姓纂》的記載,馮姓也是周文王之後,他們的老祖先,可以遠遠地追溯到周文王的第15個兒子畢公高。畢公高的後代畢萬封在魏地,畢萬有個孫子食采馮城,於是,這一支子孫就以采邑的名稱為姓,以後統統都姓馮了。

在春秋戰國時期,馮姓雖然有好幾位深具才華的人見諸史書,但是跟其他同樣出自周文王的大姓比較起來,在事功上還是多少有點遜色。至少,在當時熙熙攘攘的群雄並立局面中,姓馮的人就似乎未曾扮演過「獨當一面」的重要角色。

然而,這個姓氏卻繁衍得很快,到了漢唐時期,就從原來發源的陝西,繁衍到了河南、河北、山西、乃至福建等地。馮姓的子孫在遷到這些地方以後,竟然青出於藍,紛紛有了十分優異的表現,為他們不甚得意的老祖先,大大地揚眉吐氣。

現在,馮姓的派別相當多,根據《姓氏考略》的記載,大致如下:

出於潁川(河南省)的馮氏,是東漢光武帝的征西大將軍馮異的後代。馮異就是著名的「大樹將軍」,曾經為光武帝平赤眉,擊匈奴,軍功彪炳,後來被封為陽夏侯,騰達非常。

上黨(山西省)的馮氏,則系漢代左將軍馮奉世的後代。馮奉世也是一位威震諸夷的大將,漢宣帝時,曾經出使西域各國,接連擊敗了莎車等國,後來又以破羌之功,被封為關內侯。

別外,福建長樂的馮姓,是宜都侯馮參的後代;京兆的馮氏,是燕王馮宏的後代;出自弘農(河南省)者,是西魏寧州刺史馮寧之後;出自河間(河北省)者,則為唐監察御史馮師古的後代。

像這樣把族系的出處考據得清清楚楚,脈絡分明,在姓氏當中還是很少有的,姓馮的人士真是比別姓的人幸運了。

歷史上知名的馮姓人物中,有一位比較為人熟悉的馮道。他是五代那個亂糟糟的時代的人,曾經接連做了唐、晉、漢、周諸朝的首相,不能不算是顯赫萬分,然而,他那種不把喪君亡國之恥放在心上的行徑,卻為後人所鄙視。不過,如果僅從才華上來講,馮道倒不失為一代能士。

C. 誰知道五胡亂華發生在歷史上的哪個朝代,都有哪些重要的歷史人物要詳細的

五胡亂華,是中國東晉時期塞北多個胡人的游牧部落聯盟趁中原的西晉王朝衰弱空虛之際大規模南下建立胡人國家而造成與中華中統政權對峙的時期。「五胡」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的游牧部落聯盟。百餘年間,北方各族及漢人在開啟華北地區建立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國家,開啟了五胡十六國時期。 羯人五胡的概念是《晉書》中最早提出的,一般泛指在東漢末到晉朝時期遷徙到中原的幾個少數民族,一般認為五胡」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胡亂華的時間一般從西晉滅亡開始算起,一直延續到北魏建立。對五胡亂華的歷史作用,以及影響歷來有爭議。它是晉朝歷史上重要的現象,有學者也稱之為「中原陸沉」、「神州陸沉」、「中原淪陷」等名稱
五胡亂華時期國家一覽表:
前燕帝國 昌黎-棘城-龍城-薊城-鄴城 308~370 武宣帝慕容嵬 幽帝慕容暐 前秦帝國
芒盪漢帝國 馬蘭山 309~309 劉芒盪 劉芒盪 晉帝國
略陽公國 略陽 310~319 蒲洪 蒲洪 晉帝國
胡楚公國 竟陵 312~319 胡亢 杜曾 晉帝國
虛除秦王國 隴右 316~320 虛除權渠 虛除權渠 漢趙帝國
遼西公國 令支 318~338 段末秠 段遼 前燕帝國
後趙帝國 襄國-鄴城 319~351 明帝石勒 石祇 冉魏帝國
前涼王國 姑臧 320~376 成王張茂 張天錫 前秦帝國
句渠秦王國 陰密 320~320 句渠知 句渠知 漢趙帝國
陳涼王國 上邽 322~323 陳安 陳安 漢趙帝國
後遼東公國 平郭 333~336 慕容仁 慕容仁 前燕帝國
侯子光帝國 杜南山 337~337 侯子光 侯子光 後趙帝國
范賁帝國 成都 347~349 范賁 范賁 晉帝國
黃韜帝國 豫章 348~348 黃韜 黃韜 晉帝國
冉魏帝國 鄴城 350~352 冉閔 冉智 前燕帝國
段齊王國 廣固 350~356 段龕 段龕 前燕帝國
前秦帝國 枋頭-長安-晉陽-南安-湟中 350~394 惠武帝符洪(蒲洪) 符崇 西秦王國
劉顯帝國 襄國 351~352 劉顯 劉顯 冉魏帝國
張秦王國 宜秋 352~352 張琚 張琚 前秦帝國
段勤帝國 繹幕 352~352 段勤 段勤 前燕帝國
安國王國 魯口 352~354 王午 呂護 前燕帝國
蘇林帝國 無極 352~352 蘇林 蘇林 前燕帝國
劉晉王國 平陽 353~353 劉康 劉康 前秦帝國
北成都王國 南鄭 365~366 司馬勛 司馬勛 晉帝國
弘漢王國 廣漢 370~370 李弘 李弘 晉帝國
張蜀王國 綿竹 374~374 張育 張育 晉帝國
後燕帝國 中山 384~409 武成帝慕容垂 高雲 北燕帝國
北燕帝國 龍城 409-431 馮跋 昭成帝馮宏 北魏帝國
西燕帝國 華陰-阿房-長安-聞喜-長子 384~394 慕容泓 慕容永 後燕帝國
後秦帝國 北地-長安 384~417 武昭帝姚萇 姚泓 晉帝國
鮮於趙王國 行唐 385~385 鮮於乞 翟成 後燕帝國
西秦王國 勇士堡-金城-西城-苑川 385~400 宣烈王乞伏國仁 武元王乞伏乾歸 後秦帝國
度支山-枹罕-南安 400~431 武元王乞伏乾歸 乞伏暮末 胡夏帝國
後涼帝國 姑臧 386~403 懿武帝呂光 呂隆 後秦帝國
後匈奴王國 西平 387~? 康寧 ? ?
翟魏帝國 黎陽-滑台 388~392 翟遼 翟釗 後燕帝國
劉黎帝國 皇丘 389~389 劉黎 劉黎 晉帝國
魏揭飛王國 杏城郊 389~389 沖天王魏揭飛 沖天王魏揭飛 後秦帝國
法長帝國 白狼城 390~390 法長 法長 後燕帝國
竇秦王國 野人堡 393~393 竇沖 竇沖 後秦帝國
南涼王國 廉川-金城-樂都-西平-姑臧 397~414 武王禿發烏孤 景王禿發褥襢 西秦王國
北涼王國 張掖-姑臧 397~439 段業 沮渠牧犍 北魏帝國
南燕帝國 滑台-廣固 398~410 獻武帝慕容德 慕容超 晉帝國
南烏桓王國 南皮 398~399 張超 張超 北魏帝國
廣秦王國 乞活堡 399~399 符廣 符廣 南燕帝國
西涼王國 酒泉-敦煌 400~421 武宣王李暠 李恂 北涼王國
張翹王國 行唐 402~402 張翹 張翹 北魏帝國
王始帝國 泰山 403~403 王始 王始 南燕帝國
桓楚帝國 建康-江陵-涢縣 403~405 武悼帝桓玄 桓振 晉帝國
譙蜀王國 成都 405~413 譙縱 譙縱 晉帝國
胡夏帝國 統萬-上邽-平涼 407~431 烈武帝赫連勃勃 赫連定 吐谷渾汗國
曹龍汗國 蒲子 413~413 曹龍 曹龍 北魏帝國
北晉王國 河西 414~414 司馬順宰 司馬順宰 北魏帝國
率善王國 上黨-河內 415~416 白亞栗斯 劉虎 北魏帝國
曹弘汗國 平陽 416~416 曹弘 曹弘 後秦帝國
洮陽公國 洮陽 417~419 彭利和 彭利和 北涼王國

D. 誰能幫我找到「馮」這個姓氏的起源啊

馮姓來源有二

一、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姬昌之後,系承畢公高,始祖馮文孫。

據《元和姓纂》、《後漢書》等所載,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後裔畢萬,西周時,在晉為大夫,當時晉獻公陸續功滅了許多小國,其中包括畢萬的一支孫被封於馮城,其後子孫以邑為姓氏,稱馮姓。史稱馮氏正宗。是為河南馮氏。

周王室的遠祖名叫棄,據說他的母親是有邰氏的女兒,又稱姜螈。

傳說一次姜螈外出遊玩,在荒野中看見一個巨大的腳印。出於好奇,姜螈下意識地把自己的腳放在大腳印中踩踏了一下,想不到因此「身動如孕」,不久竟真的生下了一個男孩。姜螈又羞又忿,惟恐這個孩子會帶來不祥,於是就偷偷地把他拋棄於路口。但奇怪的是,在路上往來奔走的牛、馬等牲畜看見這個孩子後,竟敬畏地全部跑開了,不敢踐踏。姜螈又把孩子放到山林之中想讓野獸吃掉,可偏偏一向寂靜無人的荒郊卻人來人往。無奈之際,姜螈又把孩子丟棄在河中的浮冰上,不料天上的飛鳥竟都紛紛降落,展開羽翼為他遮寒擋水。姜螈認為這是上天的意志,就又把他抱回來撫養。因為這個孩子曾經被遺棄過,所以為他取名棄。棄就是有史記載的最早周代祖先,他在帝堯時期因為善於種植莊稼、發展農耕而名聞天下,百姓都向他學習耕作技術。作為對他的褒獎,帝舜在位期間,就分封棄在邰地,大家都尊稱他為後稷,棄及其後代遂都擁有了姬姓。

後稷的繼承人是姬不(空-工+出)(qu),他後因國家衰敗而辭官隱居到邊疆地區,其後代傳到古公宣父時,古公宣父先後生有三子,長子太伯,次子虞仲,小兒子季歷。季歷生子姬昌,便是後來的周文王。

據傳姬昌出生的時候有祥瑞呈現,古公很高興地說:「我姬氏將來定當發達,大概希望就在這個姬昌身上吧。」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太伯、虞仲二兄弟猜測古公有讓季歷及其子姬昌來繼承家業之意。為不使父親為難,二人便一同離家出走,逃到遠方.以便成全季歷。

古公去世後,季歷以惟一繼承人的身份襲沿家世;季歷逝後,其子姬昌得立,即西伯侯。

西伯姬昌繼承了後稷、古公、季歷的仁政,為人厚道,禮賢下士,伯夷、叔齊、散宜生等一些有識之士紛紛前來投奔、歸附,使得西伯的勢力、影響日漸擴大。

西伯勢力的增長,引起了商紂的警惕,在崇侯虎的挑撥下,商紂把姬昌誘至國都,囚禁起來。據傳,在此期間,他推演「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即後人所說的「周易」。

西伯被囚後,他的部下、謀士很著急。為拯救他,他們四處尋找美女、駿馬、珍玩等晉獻於紂王,並買通其寵臣費仲四處活動,游說紂王。殷紂王本是酒色之徒,見送來這么多可心之物,早把往日的警惕、猜忌拋到九霄雲外。他得意忘形地說:「單憑這些禮物中的任何一件,都足以抵銷西伯的過失,何況竟有這么多呢!」於是下令赦免了姬昌,並授予他「代王征伐」的特權及信物,把軍國大事全盤託付西伯,自顧享樂去了。趁此機會,姬昌率兵東征西討,先後擊敗犬戎、密須、耆(於+阝)(han),徹底消滅了崇侯虎,並把崇侯虎的封地改稱豐邑,將自己的統治中心由岐遷至豐地。姬昌病逝後,其太子姬發即位,便是後來的周武王。

公元前11世紀中葉,武王起兵伐紂,克商,紂王眾叛親離,不得不自焚於鹿台。

《周本紀》記載武王勝利後凱旋的情形時說,隨同武王同乘一輛車的有三人:「弟叔振鐸奉陳常車,周公旦把大鉞,畢公把小鉞,以夾武王。」這里所說的畢公,是文王的第十五子——姬高,他因追隨武王克商受封於「畢」地,亦稱「畢公高」。畢地的位置在今陝西省長安縣西北部。

周王朝建立後,畢公高及其後裔便以畢地為中心繁衍生息,逐漸因地為氏,號畢氏。作為姬姓貴族的一支,他們與周宗室關系密切,但伴隨著分封制引起的不斷分化,畢氏逐漸與周宗室疏遠而成為獨立的一支。

畢氏封地中有一處地名曰馮邑,所以不排除畢氏中有部分成員「支邑為姓」而改姓馮,但這只是一種揣測。事實上,此時馮姓並不明確,更不佔主體,畢氏仍是這一支姬姓後裔的主姓。

畢公高的後代畢萬是晉獻公的榮臣,當時晉宮廷內部正圍繞繼承權展開激烈斗爭。獻公為轉移矛盾,積極對外征伐。全國軍隊被分作兩部,獻公親率上軍,太子申生統下軍。畢萬受封右將軍,隨獻公征戰。

晉軍所向披靡,接連吞並了霍國、魏地、耿國。論功行賞,畢萬受封於魏地。當時有一位叫作卜偃的算命人曾品評畢萬說:畢氏的後代一定會興旺發達的。萬,是個滿數;魏,也是大名。故一定前途無量。

畢萬受封11年後,晉獻公死,久已存在的宮廷矛盾終於爆發。四位公子為爭奪王位而混戰,致使國力損耗,元氣大傷。而畢萬一族卻日益繁榮,並以新地為氏,成為聲名顯赫的魏氏。畢萬的兒子名武,號魏武子,他一直忠心於亡命公子——重耳。重耳避禍逃亡,魏武子義無反顧地一直跟隨在他身邊。後來重耳終於在秦國等諸侯的支持下歸國繼承大位,便是晉文公。魏武子因功再封於魏地,位列大夫,顯赫一時。

到魏武子之玄孫魏獻子的時候,魏氏:已與當時晉國的智、趙、韓、中行、范氏並稱「六卿」,把持了晉國大權。魏獻子之孫魏桓子與趙、韓兩家完成了「三家分晉」。公元前 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冊封三家為諸侯,這便是戰國七雄中的魏、趙、韓三家。

魏氏立國,畢氏家族自然受益最大,畢萬家族的長卿一支受封於馮城,居地即今河南省滎陽縣東部。於是長卿及其後代因城為氏,逐步放棄了畢、魏之姓而改姓馮,史稱這支馮氏為馮氏正宗,即河南馮氏。

二、出自歸姓,為馮簡子之後。

據《世本》記載,春秋時鄭國有大夫馮簡子,因封邑在馮而得氏,其後子孫以馮為氏。春秋時期除畢公高一脈馮姓外,鄭國也是馮姓的一個重要發祥地。據《世本》所載,鄭國著名大夫筒子,以善斷而名聞諸侯。他在任期間,鄭國與周邊諸侯的縱橫往來、攻戰聯盟等大事,鄭國君主都要向他咨詢。筒子廣納賢士,集思廣益,其判慚、決策無一不精當,深得鄭君賞識。為褒獎筒子的政績與貢獻,鄭國君以馮邑封筒子,筒子入居馮邑後,遂號馮筒子。而他的封地馮邑,正是後來並入魏國的馮城。因此,長卿受封馮城之前,馮筒子的後代便早巳在此生活多年,只因筒子的名位遠不及畢萬及其後裔,所以被忽略或有意淡化了。

因此,源於河南的馮氏應由兩部分組成,即先期的馮筒子及其後裔和後來居上的畢魏世家。他們都可以稱為馮姓之源或馮氏正宗。而且從馮姓產生的過程來看,姬、畢、魏、馮在一定程度上講「三千年前是一家」。

E. 馮氏的來源具體一點

馮姓在中國也是一個大姓。 在百家姓中列第九位。馮姓在以人口多少為序的中國百家姓氏中排名第27位。馮姓早在東周時期就已經出現,據《元和姓纂》和《廣韻》記載,馮姓是周文王之 馮氏紀念堂後,他們的祖先,可追溯到周文王的第15個兒子畢公高,他的後代封在魏地,其子孫採食於馮城,於是,這一支子孫就以邑為氏,就是馮氏。而記載姓氏的最早典籍《世本·氏姓篇》說馮姓是「鄭大夫馮簡子之後」。馮簡子是春秋後期鄭簡公時人,據說他博學多才,能斷大事,當時鄭國凡事要跟諸侯打交道,許多大事都先同他商議,再做決定。因鄭國建都於今河南新鄭,故此支馮氏出自新鄭。

F. 關於馮姓的歷史現狀

馮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當今中國大陸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七位,在宋版《百家姓》中列第九位,在以人口為序的中國姓氏中排名第27位,在台灣省名列第七十二位,人口約八百六十一萬五千餘,佔全國人口的0.64%左右。主要分布於中國的廣東、河南、河北、江蘇、山東和雲南等地。
漢唐時期,馮氏繁衍很快,從原來的發源地陝西,發展到了現今河南、河北、山西及福建等地。馮姓的宗族較多,唐代的《元和姓纂》說,馮氏出潁川(郡治今河南許昌)者,是東漢征西大將軍馮異的後代;出上黨(今山西長治)者,是西漢左將軍馮奉世的後代;出長樂信都者,是漢代宜都侯馮參的後代;出京兆(今陝西西安)者,是北燕昭成帝馮弘的後代;出弘農(今河南靈寶)者,是馮弘之孫馮寧的後代;出河間(今河北獻縣東南)者,是唐監察御史馮師古的後代。出嶺南者,是唐越國公馮盎的後裔。

G. 五胡亂華

你可以去讀一下黃易的《邊荒傳說》,那裡面就是講五胡亂華。

H. 每個朝代是發生了什麼事而改朝換代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還有中間有多少的農民起義例如清朝是因為吳三...

好吧,三十分我要了,但不一定全,畢竟太多了。
夏朝:,夏朝最後一位皇帝夏桀即位後,荒淫無道,夏桀常常討伐那些不順從的部落,甚至滅其族(如舜的後代緡氏),導致夏朝與周邊部族的關系十分緊張,與此同時在今日河南東部山東省西南部的商部族卻日益強大起來,大約在前1600年,商部族首領湯率領著方國部落討伐桀。在倉皇與桀開戰。最終在有娀氏舊址擊敗夏桀。桀逃至鳴條再次與商湯展開了大戰。桀再次被擊敗,被湯放逐於歷山,後又跑到了南巢之山(今安徽巢縣)並死於此處。鳴條之戰標志著夏朝的滅亡。
商朝:公元前1075年,商紂王即位,他荒淫無道、居功自傲、奢靡腐朽、殘暴不仁,連年用兵,國力衰竭、使得商朝政局日益不穩。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聯合西方11個小國會師孟津,討伐商紂王,雙方在牧野(今河南省淇縣南、衛河以北,新鄉市附近))展開決戰,由於商朝主力在東南討伐東南夷,因此紂王只得臨時徵集有奴隸組成的軍隊與周朝聯軍展開決戰,但呂尚率數百名精兵沖擊商朝軍隊,奴隸紛紛倒戈,商軍迅速崩潰,商紂王打敗逃回朝歌,最終在鹿台自焚而死,商朝滅亡。
西周:西周王位傳至周厲王時,國家衰落,朝政腐敗,國中監督甚嚴,終於釀成國人起義,周厲王被迫出奔到彘。朝中由召公、周公二臣執政,號曰共和。共和十四年,周厲王死,周宣王即為,雖然周宣王很有才幹,並擊退犬戎等蠻夷侵犯,但周朝及各諸侯國矛盾依舊很深。周幽王即為後,更加荒淫無度,寵愛褒姒,並弄出烽火戲諸侯之鬧劇,導致諸侯不在馳援王室,此外,周幽王還欲廢掉正後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以嬖寵美人褒姒為後,其子伯服為太子,為此姬宜臼與申侯聯系犬戎等,引狼入室,殺幽王於驪山之下,西周自此滅亡。
東周:西周滅亡後,姬宜臼在諸侯的幫助下登上王位,史稱周平王,並遷都洛邑,姬宜臼雖然繼承王位,但卻值得到了周王室的空頭名號,定都洛邑的周王室地不過百里,已經有名無實。前256年周赧王59年,秦昭襄王攻打西周,後秦莊襄王又滅東周,理論上來說東周自此滅亡。
秦朝:秦朝一統天下後,由於嚴刑峻法,國內動盪不已,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揭開秦朝滅亡的序幕,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二月,在巨鹿之戰中,項羽率兵5萬大軍,破釜沉舟,擊敗秦朝章邯率領的40萬秦軍,自此秦朝名存實亡,前206年,秦三世秦子嬰向劉邦頭像,獻上皇帝璽綬,秦朝滅亡。
西漢:西漢末年,王莽篡漢自立,建立新朝,西漢滅亡。後光武帝劉秀擊敗群雄建立漢朝,因定都洛陽,史稱東漢。
東漢:東漢末年,爆發黃巾起義,東漢自此四分五裂,後經赤壁之戰,曹孫劉三分天下,東漢名義還在,220年,漢獻帝禪位,曹丕稱帝,東漢正是滅亡。
西晉:司馬炎篡位自立,滅魏國,建立晉朝,280年滅東吳,統一天下,晉惠帝之後的八王之亂使得西晉王朝日益沒落,八王之亂中,少數民族紛紛強盛起來,建興四年(316年)長安被前趙攻破,西晉滅亡。
東晉:公元316年,西晉的末代皇帝司馬鄴在長安被俘,宣告了西晉的滅亡,317年,琅琊王司馬睿在南渡過江的中原氏族與江南氏族的擁護下,在建康稱帝,史稱東晉,建立的東晉王朝已經不復當年的雄風,僅僅依靠江南士族的擁護和長江天險才得以留存,經歷孫恩之亂和桓玄之禍的東晉王朝已經名存實亡,趁亂強大的劉裕掌握了東晉政權,公元420年,劉裕廢除晉朝,建立宋朝。
南北朝太多,在這里不做贅述了。
隋朝:隋煬帝即位後,驕奢淫逸,征伐無度,國內混亂,各地民變死氣,如王博,李密瓦崗軍等,與此同時,統治階級也分崩離析,大業十三年(元始617歲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在晉陽起兵,十一月佔領長安,擁立隋煬帝孫子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即隋恭帝。李淵自任大丞相,進封唐王。義寧二年(元始618歲年)五月,李淵奪位稱帝,定國號為唐,隋朝滅亡。
唐朝:唐朝至玄宗開元之治達到頂峰,但後期天寶年間重新楊貴妃,任用奸臣楊國忠、李林甫等,又重用胡人安祿山,最終釀成安史之亂,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給予唐朝沉重的打擊,各地節度使擁兵自立,唐朝中央政府形同虛設,唐朝末年,王獻之、黃巢起義,給予唐朝沉重的打擊,唐朝名存實亡,天祐元年(904年),朱溫挾持唐昭宗遷都洛陽,之後不久將唐昭宗殺害。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祝禪位,改國號梁,是為梁太祖,改元開平,定都於開封。唐朝滅亡。
五代十國也不做贅述。
北宋:趙匡胤陳橋驛兵變建立北宋,至北宋徽宗時期,朝政腐敗,經歷方臘起義後的北宋進一步衰落,與此同時,北部的遼國動亂,東北部女真人建立的金朝日益強大,並最終消滅遼國,北宋本與金朝簽訂海上之盟,夾攻遼國,但後來多次背約,最終引發金朝南下,1127年,金軍攻破首都開封,掠走徽、欽二帝,史稱「靖康之變」,北宋滅亡。
遼朝:1101年天祚帝耶律延禧,耶律延禧腐敗無能,遼朝日益衰落,與此同時,東北女真金朝日益強大,1114年春,完顏阿骨打正式起兵反遼、在經歷出河店等戰役後,金朝以少勝多,擊敗遼軍主力,1125年3月26日,遼天祚帝在應州被俘,遼朝滅亡。此後,遼朝貴族耶律大石在西北召集殘部,1130年,率部西征。1132年,耶律大石在葉迷立(今新疆額敏)稱帝,史稱西遼。
金朝:完顏阿骨打起兵抗遼的第二年1115年建立金朝,經歷大定之治,明昌之治後的金朝日益衰落,與此同時,漠北蒙古在成吉思汗的統領下日益強大,1211年,成吉思汗率軍南下,在也野狐嶺殲滅金朝中央兵團四十萬大軍,金朝自此一蹶不振,1213年成吉思汗又突破了長城防線,圍困中都,宣宗被迫於1214年遷都南京(今開封),之後由於成吉思汗西征,金朝有延續十幾年國祚,天興二年(1234年)蒙宋聯軍攻破蔡州城,在戰火中繼位的大金朝皇帝完顏承麟則死在了亂軍之中,金朝滅亡。
南宋:靖康二年(1127)五月,趙構正式即位,是為宋高宗,建立南宋,南宋在宋孝宗、宋寧宗朝時比較安定。宋寧宗以後,國勢日衰。1276年,蒙古帝國,攻佔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俘5歲的宋恭宗,隨後陸秀夫、文天祥,張世傑等人連續擁立了兩個幼小的皇帝轉戰南宋殘余東南江山,崖山海戰失敗後,走投無路的南宋流亡政權終於在1279年3月19日隨著陸秀夫背著剛滿八歲的小皇帝跳海殉國而徹底滅亡。
元朝:元朝統治後期,蒙古統治者爭權奪利,政治黑暗,國家衰落,1351年,元惠宗治理黃河,而官吏乘機敲詐勒索,造成不滿,白蓮教首領韓山童、劉福通率眾起義,隨後,郭子興等人也紛紛加入,彭和尚亦在湖北扶助徐壽輝起義,至此揭開了大元滅亡的序幕。至正二十七年(1367),消滅陳友諒等割據勢力的朱元璋開始北伐,至正二十八年(1368)八月攻陷元大都,元惠宗北逃,蒙古在內地的統治結束。建文四年(1402)大元去國號滅亡,改稱韃靼。
明朝:明朝是最後一個漢人建立的封建王朝,也是比較強大的王朝,盛世很多,自土木堡之變後,明朝開始轉入下滑,雖有中興,但已不如從前,明朝末年,政治腐敗,東北有女真人建立的後金屢犯邊境,中有李自成、張獻之的農民起義,1644年,李自成東征北京,連下居庸關、昌平
3月進入北京,崇禎帝在景山自縊,明朝滅亡。
清朝:這個不用說了吧,辛亥革命,袁世凱逼宮,清帝於1912年退位,延續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正是滅亡。
哥們,很費力,望給分。

閱讀全文

與馮宏小說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傳統武俠小說玉扇神劍 瀏覽:979
劉心武有聲小說 瀏覽:35
主角修真歸來的小說 瀏覽:153
虛擬戰士小說好看嗎 瀏覽:810
bl文筆好小說推薦 瀏覽:209
對完美世界小說的評價 瀏覽:13
給老師推薦小說 瀏覽:817
女主臉盲雪崩的小說 瀏覽:811
好看的小說合集百度雲資源 瀏覽:625
重生後她肆無忌憚白摯原小說 瀏覽:46
女主姓丁的都市小說 瀏覽:721
異世界狂想曲小說6插畫 瀏覽:328
主角是胖子的男神系統小說 瀏覽:953
古代女扮男裝才女小說 瀏覽:492
葉芳菲都市小說 瀏覽:423
朋友母親懷上我兒子小說全集 瀏覽:265
阿賓正傳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瀏覽:210
主角是草木化形的小說 瀏覽:575
我的姐姐蘋果短篇小說 瀏覽:449
在線爵跡有聲小說下載 瀏覽: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