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平凡的世界 這本書屬於什麼類型的書呀
《平凡的世界》時間跨度是七五年至八五年。發生地點在廣袤的黃土高坡上一個叫做雙水村的地方。基本上整部小說是寫雙水村的變化和雙水村的人。在這個十年裡,中國又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雙水村及雙水村的人是中國和中國人民的縮影。在那段年代裡,文化革命結束了,鄧小平上台執政帶來了改革開放。
我不想詳細的敘述小說的內容,實際上裡麵包含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路遙顯然是想用一種現實主義的筆法細致的勾勒出一幅宏大的社會畫卷。在裡面各個階層不論性格面貌都栩栩如生的人物我隨口都能數出好多。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因為路遙的精湛的小說功底,極其嚴肅的寫作態度,使這部小說具備了作為那一段歷史最好的輔助教材。這部小說給我最大的教育意義則是一種對農民的深刻理解。現代城市年輕人可能很難真正理解農民。農民的生活,農民的想法。農民曾經過的日子,農民現在和未來他們也不會關心。實際上筆者本人也不曾有過真正的了解和認知。如果要有這種水平的想法恐怕必須經歷過農村生活。但是間接知識也能夠帶給我們啟示和觸動。這就是《平凡的世界》。這本書能夠深刻的反映農民的生活和喜怒哀樂,讀完這些小說從某個意義上說我們也經歷過了那個時代,也曾在田中揮汗如雨。這些書的現實意義在於中國的現狀,在於歷史的延續,在於未來的展望和我們年輕人自身的提高:對人性的理解,對中國的理解,對構成中國大地那一片片生命陸地的人們的理解。
另外一個方面,我很喜歡路遙的出發點——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 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說孫少平,他受過了高中教育,他經過自學達到可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度。作者賦予了這個人物各種優良的品質,包括並不好高騖遠。在路遙的世界中出現的都是平凡的人物,這是在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寫著人性中的善與美,丑與惡。在他的世界裡,人的最大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體現,。當他得到調出煤礦來到城市的機會時,他選擇的是煤礦。這不是又無他有多高的覺悟,而是他對自己工作過的地方的熱情和眷戀。他選擇了平凡。
我感覺這本書對於我的生活很有啟示,有時間的話大家也去看一看吧,或許你也會喜歡
② 平凡的世界屬於什麼類型的書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
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③ 《平凡的世界》屬於哪種文學類型
可以歸結為很多類。 勵志,都市,鄉村,愛情,言情,官場。因為路遙裡面涉及到很多,路遙是跨領域寫作的,無論歸結到哪一類都是好書。
④ 平凡的世界屬於什麼類型的小說。。
檢舉 新時期文學的代表 現實主義 兼具傷痕文學 反思文學 改革文學性質的長篇小說
⑤ 平凡的世界是講述什麼類型的故事呢
《平凡的世界》是農村題材的長篇小說,小說有兩條主線,一條是以雙水村孫玉厚家族田福堂家族的發展為線索講述農村從計劃經濟到改革開放的變化,一條是孫少平田曉霞孫少安田潤葉的感情故事為線索講述年輕人的奮斗史。沒有農村生活的體驗也許真的很難往深處去讀這本書。
⑥ 《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屬於什麼類型的書這類型還有哪些
《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這兩本長篇小說都屬於:農村題材的小說、現實主義小說。
這兩本小說都充滿了教育意義,《平凡的世界》里告訴讀者,在平凡的生活中,需要努力去奮斗,不管是生活,還是愛情,只要通過努力,那都是有可能實現。如果一個人,不去努力奮斗的話,那麼無論他多麼的優秀,那也是不可能實現。
《白鹿原》就是一本寫真實的書,是客觀的真實,小說告訴讀者別相信人生的軌跡會按部就班的,人生更多的是有了很多的不確定性,沒有像小時候課堂上老師說的,每個人長大以後是未來的棟梁,就真以為自己會成為棟梁。更多的人是碌碌無為。
同類型的書有:
1、《活著》
《活著》是作家余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2、《許三觀賣血記》
《許三觀賣血記》是余華於1995年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小說講述了許三觀靠著賣血渡過了人生的一個個難關,戰勝了命運強加給他的驚濤駭浪,而當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沒有人要時,精神卻崩潰了。
它以博大的溫情描繪了磨難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達了人在面對厄運時求生的慾望。
3、《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長篇小說,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
作品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像世界,成為20世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
4、《圍城》
《圍城》是錢鍾書所著的長篇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於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寫抗戰初期知識分子的群相。
5、《駱駝祥子》
《駱駝祥子》是人民藝術家——老舍(舒慶春)所著的長篇小說,描述了20世紀20年代軍閥混戰時期人力車夫的悲慘命運。祥子是舊社會勞苦大眾的代表人物。《駱駝祥子》講述的是中國北平城裡的一個年輕好強、充滿生命活力的人力車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經歷。
⑦ 平凡的世界屬於什麼體裁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是一部小說形式的家族史。作者濃縮了中國西北農村的歷史變遷過程,在小說中全景式地表現了中國當代城鄉的社會生活。
⑧ 《平凡的世界》是什麼類型的書呢
勵志小說
《平凡的世界》——這是我迄今為止讀過最長的一部小說,也是最認真看的一本小說。「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這群不平凡的人組成了這平凡的世界,讀完這本書後人的靈魂也許得以凈化,也許還會改變你現在的很多想法。
《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描寫了中國現代城鄉生活,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平等人為代表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人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斗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盪氣回腸。
路遙為我們講述地不只是那個久遠的年代,更是一種人生應有的信仰和追求,亘古不變。這是一個喧囂浮躁、道德危機的時代,每一個還擁有夢想並在追夢的人們都該再重溫《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盡管命運是那樣的不公,盡管社會有那麼多的不平,可只要你能夠不屈不撓、艱苦奮斗、勇往直前,終能獲得最後的成功。每一個正在虛度生命的人們都該讀《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珍惜。
路遙在教會我們忘我,忘我使生命永恆。人生容不得太多的自私,自私最終只會絕了自己。看風使舵,趨炎附勢,均為自私使然。一生若只是這般地生活,終將無價值地葬入黃土。
⑨ 平凡的世界屬於小說的什麼類型
農村題材的小說
現實主義小說
勵志小說
⑩ 《平凡的世界的》類別是什麼是記敘文嗎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也是小說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濃縮了中國西北農村的歷史變遷過程,作品達到了思想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特別是主人公面對困境艱苦奮斗的精神,對今天的大學生朋友仍有啟迪.
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問廣闊背景上,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刻劃了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不平凡的世界
——讀路遙先生的《平凡的世界》
作品憑什麼來打動別人的心靈?最主要的是作家對生活,對藝術,對讀者要抱真誠的態度,否則,任何花言巧語和藝術翻新都是枉費心機.
——路遙
路遙先生在茅盾文學獎頒獎典禮上發言時說:「我們的責任不是為自己或少數人寫作,而是應該全心全意全力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需要.我國各民族勞動人民創造了輝煌的歷史壯麗的生活,也用她的乳汁育了作家藝術家.人民是我們的母親,生活是藝術的源泉.人民生活的大樹萬古常青,我們棲息於它的枝頭就會情不自禁地為此而歌唱.只有不喪失普通勞動者的感覺,我們才有可牟把握社會歷史進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創造出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品.」這些是路遙先生說過的話,他做到了.一直以來,他的作品都是深深的打動人心,並且贏得了各個階層,不同年齡,不同文化程度的讀者的稱贊與敬佩.在貧困中成長起來的路遙,他最終表現出的知識面,思考能力和創作成就,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當《人生》獲獎並被改編成電影取得成功後,路遙沒有沉醉在鮮花和掌聲之中,而是深深地思考了一些問題,他暗下決心,一定要超越這一高度,趕四十歲時完成一部全景式地反映中國近四十年間城鄉社會生活的巨大變遷的作品.為此,他避開喧囂的人群,開始搜集准備素材.當路遙開始《平凡的世界》的寫作時,他面對當時的文化背景以「獨立」的心境和「挑戰」的姿態面對他的現實主義寫作手法.1985年可以說是中國當代文學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各種新潮小說及西方當代文化思潮進入了中國,而現實主義是否「過時」,是否還能為讀者接受成為路遙面對的實際問題,但是他卻以超越的清醒的現代意識書寫了這段十年的歷史.《平凡的世界》共三部六卷,厚重、宏闊,為中國當代掙脫極左的束縛開始改革開放的轉型期留下了史詩般的藝術畫卷.共寫了近百個人物,從攬工漢到省委書記,這些人物形象鮮活地表現了那一時期的人們的思想變化.小說「人物運動的河流」中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表現了一代青年農民奮斗的艱難經歷,而人物活動的宏大背景則是改革開放初期整個社會的各種政策和人們的心態.
舊式價值標準的取向(第一部)
在孫家兩代人中,衡量事物的尺度,怎樣做人的標准,如何處理周圍的關系,都出現了不同的取向.假如說孫玉厚身上舊式農民的素質還相當濃重,立身做人的標准基本上不脫離長期滲入心裡深層的清白、善良、忠厚、老實.那麼他兄弟孫玉亭身上就更多流露出,農民那種無知和狹隘的頭腦,一旦和不正常的政治氣候糾結在一起會形成令人啼笑皆非的失衡心理狀態,正常的人性也被扭曲了.至於孫家的第二代兩兄弟,盡管從父親那裡接受了不可避免的影響,這些影響也確實對他們的人生追求起到了一定的引導作用,但時代的轉折,生活的變化,使他們對走的道路有了沉思,對未來的途程有了困惑.
對於新的價值標準的選擇(第二部)
農村生產體制的改革,把孫少安擁上了可以施展本領的舞台.然而面對紛至沓來的矛盾,他的內心裡又充滿著起伏不已的沖撞,這種沖撞打破了他艱苦創業的穩定心態和持重而行的品格,使他在時代轉變中走上了重新選擇的新路.孫少平在變革的時代中經受著諸種社會沖突對自己內心世界的反復沖突,而且通過每一次沖擊迫使他進行著不斷的思考.這思考中溶入他對社會,對人生的觀察和體驗,也滲透著他對自身價值的估價,能從中感受到一種人格的力量.一種在復雜時世中不隨波逐流、不寄人籬下、不甘平庸的生活追求和人生追求.從中流露出深沉、深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對自身價值的追求(第三部)
老實善良的少安,終於不再局限於背向藍天面對黃土的以農為本的生活,開磚窯、包磚廠,謀求新的致富之道;熱情洋溢的少平終於背鄉離井,以礦山為歸宿.都是人生旅途上,開始邁出了新的一步,他們不是生活中的強者,他們身上不可能沒有舊的傳統,但他們能夠沖破舊有的樊籬,選擇應走的道路,求得自身價值的確立.這既是對歷史性變化的追蹤,也是當代青年選擇人生道路的情緒體驗.
《平凡的世界》的書稿還未全部完成,中央廣播電台就已經開始進行聯播.在路遙先生完成此書之後,還應《女友》雜志寫了一篇創作隨筆《早晨從中午開始》.其中訴說了他創作的種種艱辛,當時完稿之後,他的身,他在1991年完成此稿,就在1992年就英年早逝了,這是多麼遺憾啊!
題材上說,路遙屬於農村題材小說作家.從語言風格來說,他的作品不但沒有那種預料之中的「鄉土氣」,反而顯得很「洋氣」.路遙說:「一個文明的現代人不知道這些人類已經具有的高度智慧結晶,是不可理解的.」這種多方面的文化素養對他語言風格的影響和浸潤,在路遙作品中清晰可見.不刻意執著於「鄉土氣」,不等於鄉土情節淡薄.翻開《平凡的世界》,路遙的題記就是:「謹以此書,獻給我生活的土地和歲月.」與路遙的語言風格相適應,路遙小說的情感表達也比較外露.他說:「對生活應抱有熱情,藝術作品是激情的產物,才能感染別人.」路遙是一位內心充滿詩意並且難能可貴地保持到人生成熟期的作家.
他在《平凡的世界》中說過:「希望將自己的心靈與人世間無數的心靈溝通,」我想他做到了,他離開我們十餘年了,他今天仍然借著作品與讀者討論、對話,而今後,他的心血也應當成為中國精神文化中爍爍生輝的一部分而為人珍惜.
余化石
本文參考資料:
1 《出自內心的真誠》 路遙
2 《茅盾文學獎頒獎典禮致辭》路遙
3 《早晨從中午開始》路遙
4 《路遙的詩意》郭小聰教授
5 《不平靜的潛流》——評《平凡的世界》王愚
路遙,陝西省清澗縣人,1949年出生於陝北山區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7歲時因為家裡困難被過繼給延川縣郭家溝村的伯父.文革開始後受影響直到69年底才回到家裡務農.這段時間里他做過許多臨時性的工作,並在農村一小學中教過一年書.1973年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其間開始文學創作.大學畢業後,任《陝西文藝》(今為《延河》)編輯.1992年積勞成疾,英年早逝.1980年發表《驚人動魄的一幕》,獲得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人生》、《在困難的日子裡》也相繼獲獎.1991年完成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獲得第三屆矛盾文學獎,他的作品《人生》被改編成電影後,引起巨大的轟動.《平凡的世界》還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電台廣播.他的創作隨筆《早晨從中午開始》更是讓人看到了他對文學事業的執著的信心和付出的代價.正如《痛悼路遙》一文中所寫:「計算成功的方式是吃苦和受罪,他拚命工作,玩命寫作,自我折磨式的付出,在文學創作這條艱辛寂寞的道路上,竭盡全力,一路血汗向高峰攀登」.對人生的執著追求,對他所熱愛的故鄉的鍾情,以及對他的現實主義寫作手法的自信,這一切構成了路遙小說基本的特徵.
由於路遙出身農村,他的寫作素材基本來自農村生活,他始終認定自己「是一個農民血統的兒子」,是「既帶著『農村味』又帶著『城市味』的人」,他堅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許在於創作的過程,而不在於那個結果」.所以他認為「只有在無比沉重的勞動中,人才活得更為充實」.他始終以深深糾纏的故鄉情結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以陝北大地作為一個沉伏在他心裡的永恆的詩意象徵,每當他的創作進入低谷時,他都是一個人獨自去陝北故鄉的「毛烏素沙漠」,他在那裡審視自己,觀照社會.
路遙的創作隨筆《早晨從中午開始》正讓我們穿透他的作品而進入到他的內心世界,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文學的執著和創作時的艱辛,「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正是這樣才使我們看到了鮮花和掌聲之後的艱難之路.
《人生》——成名作
真正奠定路遙創作基礎的作品是《人生》.當路遙年輕時不停地奔波在城市與鄉村時,他最為熟悉的生活即是「城市交叉地帶」,充滿生氣和機遇的城市生活對於象他那樣的身處封閉而又貧困的農村知識青年構成了一種雙重的刺激,不論在物質還是在精神上.路遙思考並理解了這一現象,在城市化的浪潮洶涌而來的種種沖擊中,他提出了農村知識青年該如何作出選擇.
早在大學讀書時,路遙閱讀了大量的經典名著,並對新中國的文學成就進行了一翻巡視,他發現以前的小說帶有某種臉譜化的傾向,正如兒童眼中將電影中的人物形象簡單分為「好人」和「壞蛋「,而人的思想是復雜的、多變的,絕對不能將復雜的人性這樣簡單的劃分,這種思考體現在《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身上.
《人生》發表於1982年,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構成了它的時空背景.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構成了其故事構架.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
高加林正是作者著力塑造的復雜的人物.他身上既體現了現代青年那種不斷向命運挑戰,自信堅毅的品質,又同時具有辛勤、朴實的傳統美德.他熱愛生活,心性極高,有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關心國際問題,愛好打籃球,並融入時代的潮流.他不像他的父親那樣忍氣吞聲、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現實與他心中的理想總是相差極遠,正是這樣反差構成了他的復雜的性格特徵.當他高中畢業回到村裡後當上了民辦小學的教師時,他很滿足這個既能體現他的才能而又對他充滿希望的職業,但是好景不長,他就被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頂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正當他失意無奈,甚至有些絕望的時候,善良美麗的農村姑娘劉巧珍闖進了他的生活,劉巧珍雖然沒有文化,但是卻真心真意地愛上了高加林這個「文化人」,她的愛質朴純真,她以她的那種充滿激情而又實際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熾烈的愛.而實際上她所得到的愛從一開始就是不平等,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而她對於高加林來說只是在他失意時找到了精神上的慰籍.當機遇再次降臨到了高加林身上,他終於抓住了這次機會,重新回到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