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大全 > 崇禎本紀txt小說下載

崇禎本紀txt小說下載

發布時間:2022-02-16 19:40:34

Ⅰ 獵明txt全集下載

鏈接:

提取碼:7e0p

《獵明》是青銅人頭寫的一本完結小說,講述現代人穿越到明朝最後兩年的故事,

Ⅱ 為什麼說晉商的發家路不是血淚史,而是漢奸史!

樓下都沒說到點子上,正確的說法是,晉商幫助女真銷贓!
要知道女真搶的鍋碗瓢盆,甚至是真金白銀,是變不成大米白面的。你搶了明朝,明朝必然要對你經濟封鎖。最嚴重的時候,女真地區的白銀大米兌換率已經到了20兩銀子一擔!
這很好理解,所謂的錢,是大家認為你是錢,你才是錢。女真金銀搶了很多,但是糧食產量卻沒有變甚至減少了,所以銀子就不值錢了!努爾哈赤為了維持政權,甚至用了減丁的政策!
所以這個時候,需要有一個地方,把女真人的銀子變成糧食,布匹,於是,漢奸晉商出場了,他們在明朝封鎖女真時期,依然堅持和女真做交易,走的是蒙古那條路線!女真把多出來的人口,賣給蒙古,把多出來的金銀,換取晉商的生活必需品!
保守估計,晉商靠明朝覆滅銷贓發國難財,囤積了大約一億兩白銀。而且他們從龍有功,在清朝時就成了皇商。
所以明末的穿越文,不管是扛著ak闖大明,還是崇禎本紀,打擊後金的第一部,就是幹掉山西這些狗漢奸!

Ⅲ 大明王朝朱元璋開國與崇禎帝失國的命理流年探秘txt全集下載

大明王朝朱元璋開國與崇禎帝失國的命理流年探秘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朱元璋身世與開國帝王命理
朱元璋與崇禎皇帝是明朝歷史上大家耳熟能詳的兩個人,一個縱橫捭闔,成為英明神武的開國帝王,一個內外焦灼,以發覆面自縊煤山的亡國之君,他爺倆不但有血緣上的直接關系,在八字命理方面也有著驚人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關聯的特性。
先講講朱元璋:
明史的開篇就是太祖本紀第一,朱元璋的冠名全稱是「太祖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厲害吧!其實在古代的皇帝名字前的稱號都很長,什麼文治武德,什麼奉天承運、老子天下第一的話說的都可以加上,其實只是自我標榜與後代子孫的吹捧罷了,當一個新的武裝政權推翻已經腐爛的舊政權時,開國的又要被加冕,被神吹了;當透過歷史的塵煙回顧人類的發展與追求,似乎戰爭是永恆的主題,也只有戰爭才能造就千古流傳的英雄人物,此謂時勢造英雄。
朱元璋字國瑞,造反前的名字是重八,生的時候非常的唬人,「母陳氏,方娠,夢神授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余香氣。……

Ⅳ 崇禎帝為什麼在國家無法負擔起兩線戰爭的時候,不願執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

事實上,在平定內亂的過程中,明朝政府並非沒有過勝利,相反取得過很多的勝利,但這些勝利最後都因為財政原因以及財政危機附帶造成的心理效應化為烏有。
比如一開始明朝政府對叛亂者的招撫,用顧誠的話說「留在陝西的各部幾乎都接受過明廷的招安」。但實際上由於政府沒有錢來處置這些介紹招撫的叛亂者隊伍,結果這些人最終還是只能走上叛亂的道路。當時負責招撫的三邊總督楊鶴說:「諸賊窮餓之極,無處生活,兵至則稽首歸降,兵去則搶掠如故。此必然之勢。」。
招撫失敗,就只能用軍隊來清剿。在軍事上明朝有好幾次機會把叛亂者徹底圍殲,比如崇禎六年,在明軍的圍追堵截之下,大部分叛亂者隊伍都被圍堵在河南省的黃河以北地區,已經是走投無路,被圍殲幾乎只是時間問題。結果這些叛亂者只能採取詐降的策略。當時報上去投降的叛亂首領名單有幾十人之多,「造反武裝的抓喲首領幾乎包羅無遺」,這里不必一一列舉,只舉出其中幾個後來如雷貫耳的名字好了,闖王(高迎祥)、闖將(李自成)、西營八大王(張獻忠)、闖塌天(劉國能)。可以說所有後來讓明朝政府頭疼不已的叛亂首領都在裡面,一網打盡。結果這些叛亂詐降以後,明朝政府軍就停止軍事行動,結果任由這些叛亂者從容渡過黃河,從包圍圈的缺口中突圍,揚長而去。

這是第一次;然後崇禎七年李自成、張獻忠的部隊又被五省總督陳奇瑜率領的明軍堵截在漢中棧道地區,當時的情況按顧誠的描述是「這里山高路陡,居民稀少,出口被明軍把守得嚴嚴密密,又碰上陰雨連下七十多天,『弩解刀蝕,衣甲浸,馬蹄穿,數日不能一食。』李自成、張獻忠等部數萬人幾乎面臨絕境。為了擺脫這種困難局面,起義軍首領決定採取偽降手段。」

結果明軍再次認為這些叛亂者是真心投降,當時的情況也確實是李自成、張獻忠走投無路了。於是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的部隊「乃整旅出棧,與奇瑜兵揖讓酣飲,易馬而乘,抵足而眠。賊之無衣甲者皆整矣,無弓矢者皆礪矣,數日不食者皆飽腹矣。」。[翻成白話,意思就是「在官兵的保護下,李自成等部成建制的安然走出號稱天險的棧道,一路上與護送的官兵揖讓酣飲,易馬而乘,抵足而眠,沒有盔甲的都換上盔甲,丟失弓箭的換上新弓箭,多日沒有飯吃也吃上飽餐」]結果這些叛亂者一擺脫困境,一跑出明軍的包圍圈就「盡縛諸安撫官,或殺、或割耳、或杖責、或縛而擲之道旁。攻掠寶雞、麟游等處,始縱橫不可制矣。」

對於這次被圍困到走投無路,最後不得不又用假裝投降的手段來擺脫絕境的叛亂中包括哪些部分的隊伍,顧誠作過考證
「在漢中被困的義軍究竟包括哪幾部,也還存在疑問。吳偉業和一般史籍的作者,都說主要是李自成部;毛奇齡《後鑒錄》中說,『自成急奉闖王(高迎祥)奔入興平之車箱峽』;文秉《烈皇小識》說,『賊首李自成,張獻忠等坐困於漢中之車箱峽』。可是,明陝西巡撫練國事轉述陳奇瑜的奏疏,列舉的受撫義軍為:『八大王部萬三千餘人,蠍子塊部萬五百餘人,張妙手部九千一百餘人,八大王又一部八千三百餘人。』其中確切無疑的有張獻忠(即八大王)、蠍子塊和張妙手三部,所謂『八大王又一部』究竟是指南營八大王,還是指依附於張獻忠的另一支隊伍,目前還弄不清楚。陳奇瑜的疏中並沒有明確提到李自成部,也就是說,漢中被困的起義軍是否包括李自成部在內,還缺乏原始材料來證明。既然各種史籍幾乎毫無例外地都記載李自成部是漢中被困義軍的主力,而且義軍在出棧道後的戰斗中,李自成部確實相當活躍。因此我們還不能把李自成部排除在外。闖王高迎祥部是否也被困於漢中,需要繼續查證。人們長期以來有一種誤解,以為闖將李自成是闖王高迎祥的部將,這是不正確的。李自成同高迎祥一樣,都是他們各自率領那支義軍的首領,互相間並不存在從屬關系。」

從這個考證來看,張獻忠肯定在其中,而李自成的部隊,則是「各種史籍幾乎毫無例外地都記載李自成部是漢中被困義軍的主力,而且義軍在出棧道後的戰斗中,李自成部確實相當活躍」,那麼90%的可能也在其中。兩個在崇禎後期令明朝政府最為頭疼的叛亂首腦都在這次被圍困而陷入絕境中,但是他們居然又用這種小兒科的假裝投降的手段逃過了被殲滅的命運,真是不得不令人發嘆。

那為什麼明朝方面居然一而再再而三的上這種惡當,幾乎三番四次地在可以不費吹灰之力,不必付出太多代價就能用軍事手段全殲叛亂者的情況下(事實上,這兩次幾乎都是用不著怎麼打仗,光是圍困在那裡,叛亂者的隊伍自己餓死都餓死了)就這么輕松的放跑叛亂者呢(甚至還主動給他們提供糧食補給,物資補給,簡直把他們當成兄弟朋友來看待了!)?從表面上,自然很容易說明朝方面的統帥以及皇帝多麼愚蠢。但實質上,這背後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這深層原因是什麼呢?很簡單,那就是明朝政府從上到下,從皇帝到大臣,都普遍對這些叛亂者有同情心理,甚至是愧疚心理。他們總覺得這些叛亂者也都是良民,只不過因為自己這些政府的人員做的不夠好,沒有錢去賑濟,沒有錢發軍餉,所以才導致他們叛亂的。是自己有愧於叛亂者,所以一聽到這些叛亂者願意投降,那真是心花怒放,自己的兄弟子民願意和自己重歸於好,那能不高興?所以盡管在軍事完全有絕對的優勢和能力把這些叛亂者肉體消滅,而從皇帝和大臣的心理卻是能不殺盡量不殺,能讓叛亂者投降,就盡量不用武力剿滅。

就拿崇禎皇帝來說吧,從一開始,他就反復強調「寇亦我赤子,宜撫之」;然後又說「小民失業,甚至迫而從賊,自罹鋒刃。誰非赤子,顛連若斯,誼切痌瘝,可勝憫惻」「若肯歸正,即為良民,嘉與維新,一體收恤。」,甚至聽說洪承疇把降而欲叛的王佐桂等數十人殺死的時候,他還大為光火「王佐桂既降,何又殺之」。盡管以後由於事實的教訓,他不得不改弦易轍,從一心招撫轉變為剿撫結合。但他的內心深處還是偏向於「寇亦我赤子,宜撫之」,這種偏向於招撫的心理並非是因為軍事上拿叛亂者沒有辦法,不得不招撫,而是從內心深處就覺得這些叛亂者情有可原,即便在軍事上完全有能力殺掉殲滅他們,他覺得也不應該多殺人命。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他的這種心理,那些大臣們自然也心領神會,盡力迎合。崇禎七年三月崇禎舉行的會試策問中就流露出他仍舊偏向招撫的心理。而當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唐世濟向他上疏說應該區別流寇的成分,說流寇中的大部分成分是驛卒、飢黎、難氓。崇禎更是大為激賞,以至於特地「命內閣輔臣起草一份文件,專送陳奇瑜處要他斟酌處理」,用樊樹志的觀點來說,這分明就已經是在暗示處於剿寇最前線的陳奇瑜,對待這些叛亂者,能不殺就盡量不殺,能少殺就盡量少殺,能招撫他們就盡量招撫他們。

可以說正是在崇禎這樣的心理指導下,以及一些大臣官員相似心理支配下,這才先有澠池渡,再有車廂峽,居然接連兩次在可以輕松全殲叛亂者主力的情況下,只要一聽叛亂者要投降,就大喜過望,不問真假,全盤相信,不做任何預防措施,就輕松的放跑了他們。
對這種心理追根究原的話的,歸根結底還是明朝政府因為自身財政困難,導致在賑濟和軍餉方面做的不夠好,這才對叛亂者普遍抱有同情寬諒心理。只是崇禎皇帝心地仁慈之餘,卻忘記了,叛亂者一旦當慣了強盜,四處搶劫這樣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再要他們回到常規上來,受到拘束管轄,即便是衣食飽暖,恐怕也無法令他們滿意了。你就算不想剿滅他們,給他們提供再優厚的條件,他們也是不想再當良民的了。

盡管兩次放過全殲叛亂者的機會,但在以後,明軍平定內亂的過程中依然是取得多次重大的軍事勝利。比如崇禎九年七月孫傳廷在陝西重創叛亂者中戰鬥力最強大的闖王高迎祥部隊,並且活捉高迎祥本人,受此威懾,一些叛亂者紛紛投降,接受招撫。

到崇禎十年,楊嗣昌上任兵部尚書以後,建議崇禎增兵增餉,實行「四面六隅,十面張網」的圍剿計劃,叛亂者又一次紛紛陷入絕境,張獻忠走投無路(他要不是跑的快,差點就被左良玉打死),只得再次提出投降(當然其實他還是假投降)。楊嗣昌擔心有詐,向崇禎建議「拒絕招撫,派兵剿殺,或者要張獻忠以襲擊李自成、老回回做考驗,否則便剿殺不論」。但崇禎皇帝還是過於心慈手軟,反駁說「豈有他來投降,便說一味剿殺之理」。楊嗣昌反復聲明自己的觀點,甚至建議崇禎「明以撫示」,「陰以剿殺」。而崇禎皇帝則堅持「不可盡殺」,實際上默認甚至鼓勵熊文燦等前線官員招撫張獻忠。[p980]

結果招撫張獻忠以後,明朝政府還給他的部隊發了十萬人的軍餉,還允許他們在谷城縣白沙洲造房買地種麥,進行貿易,休養恢復元氣。兵科給事中姚思孝上疏說「這張獻忠在谷城縣有數萬人,造房子種田,還該遣散才是。」崇禎卻反駁說「造房種田,正是招撫好處,又要遣散往哪裡去?」

張獻忠看見明朝政府如此信任放縱他,就更加有恃無恐,他乾脆在「谷城設關征稅,搜集糧食,打造兵器」

在張獻忠走投無路,重施故技,假裝投降以擺脫困境的同時。李自成的情況就更慘,他在明軍的往來追殺中,已經瀕臨崩潰。《晚明史》中描述說「幾次激戰,李自成等部『大半患病死亡,逃散甚多』。又受秦兵入川搜殺,不得已盡數出川,僅一千人突入漢中地區,進入深山密林中」,而這時候,李自成的得力部將祁總管也率部投降,只剩下李自成殘部藏身於深山密林。而後李自成又試圖沖出深山,進入河南,結果又被孫傳庭伏兵襲擊,結果是全軍覆沒,「李自成丟棄妻女,與劉宗敏,田見秀等十八人騎馬」逃往深山中。

到這時為止(崇禎十一年左右),在楊嗣昌的主持部署下,叛亂者基本上被剿滅的剿滅,投降的投降,內亂基本被肅清。但在國家的財政危機沒有得到真正解決之前,這種軍事上的勝利只能是暫時的假象。一方面自然災害旱災蝗災依舊一年接一年的發生,陝西山西河南山東北直隸等地區在崇禎十一年前後都接連發生特大規模的旱災,而這些旱災都持續三四年之久,旱災接以蝗災,大批百姓都淪為飢民,而國家依然無力賑濟災區,飢民隨時都能演變成作亂造反的生力軍。而與此同時,遼東的滿清分裂分子依然賊心不死,不斷在邊境騷擾,甚至闖入關內搶劫殺人。在崇禎十一年十月,清寇闖入關內肆虐,屠殺搶掠不計其數。而崇禎皇帝又始終把攘外看成第一要務,將其重要性放在安內之前,於是在李自成等叛亂首腦分子未被抓捕的情況就決定將洪承疇、孫傳庭等精銳武裝「悉數從安內戰場調往攘外戰場」,結果給了李自成、張獻忠等人重整旗鼓、東山再起的機會。

張獻忠是在崇禎十二年五月重新發動叛亂。至於李自成的勢力在崇禎十三年也開始重新發展壯大,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當時連綿不斷的災害飢荒。大量飢民幾乎是不招自來。顧誠在《明末農民戰爭史》中對當時的情形有一定的描繪「崇禎十三年的災荒是特別嚴重的,幾乎遍及全國,不少地方竟至於顆粒無收,飢民大批死亡。」「保存下來的一些記載可以構成一幅幅觸目驚心的圖畫:『至己卯(崇禎十二年)旱、蝗,自秋至明年不雨。其年庚辰(崇禎十三年)又蝗,僅能種而禾實不稔。斗米直可千錢,民間素所藏蓄者一時搜掠都盡。瓜果棗柿不待□而殘,漸及草根、木皮、糠秕、山蔬,侈雲富貴家糧也。十月之交,環輝山皆盜,以人為糧。千夫長擒來戮諸市,人爭啖之。至二之日大寒,人益困,有父母食子女者,子女食父母者,夫妻、兄弟、朋友、鄉鄰互相食者。餘人之衣冠動靜猶昔,性情驚疑為豺狼。』」
「今流亡滿道,骴骼盈野。陰風慘鬼燐之青,嘯聚伏林莽之綠。且有闔門投繯者.有全村泥門逃者,有一日而溺河數百者,有食雁矢、蠶矢者,有食荊子、蒺藜者,有食土石者,有如鬼形而呻吟者,有僵仆於道而不能言者,……有集數千數百人於城隅周道而揭竿者。」⑷
鄭廉在《豫變紀略》里,比較集中地敘述了貧苦無告的農民怎樣轉化成地方性的起義隊伍:
「……歲乃大飢,人益不敢糶谷,谷以踴貴。米麥斗值錢三千,禾二千七百。人相食,有父食子、妻食夫者,道路無獨行之客,雖東西村亦不敢往來。其顛頓死於溝壑者群聚而刲割之,頃刻而骨骸相撐矣。官吏捽而捶殺之壘壘焉,不能禁也。其桀黠不逞者遂相率為盜。於是鼠竊狗偷千百為群者不可勝數,如一條龍、張判子、宋江、袁老山之屬,眾皆萬許。而臨潁一條龍、壽州袁老山,其徒尤眾,斬木折鈞,往來梁宋之郊無虛日,日以益多。」

李自成進入河南,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在短時間內招攬了大批部眾。當地的那些烏合之眾,毫無組織,混亂一團的飢民,在投入身經百戰,軍事經驗極其豐富的李自成麾下之後,也很快就轉化成具有強大戰鬥力的軍隊,從此遂一發不可收拾。據顧誠所說「李自成部義軍初進河南時,兵力相當有限,大約不到一千人。經過短期的休整和准備,李自成在十月間率兵北上,同當地的起義農民一斗谷、瓦罐子等聯合,有眾數萬人。十二月,『連破魯山、郟縣、伊陽三縣。』於二十一日攻克宜陽,『不殺平民,唯殺官。』接著,乘勝進攻永寧(今洛寧縣)。」

實際上在明史的崇禎本紀中也能找到相關記載。崇禎十三年,十二月丁未朔。「是月,李自成自湖廣走河南,飢民附之。是年,兩畿、山東、河南、山、陝旱蝗,人相食」。這里的「飢民附之」四個字道出了崇禎時期叛亂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關鍵。災荒災害不斷,而政府的財政危機又使得國家根本無力賑濟災民,這使得國家盡管在剿滅內亂的軍事斗爭不斷取得勝利,但幾乎只要稍一鬆懈,則叛亂勢力又很快滋生壯大起來,殺了一個闖王高迎祥,又很快冒出一個李自成,把李自成三番四次殺的瀕臨崩潰,崇禎十一年更是讓他幾乎全軍覆沒,只逃出十八個人,結果不用兩三年,又迅速卷土重來。其實如「飢民附之」這樣的記載,在崇禎本紀中有很多處,而並非僅僅限於崇禎十三年的這次。
如崇禎四年「是冬,延安、慶陽大雪,民飢,盜賊益熾。」;崇禎五年「是月,總兵官文詔、楊嘉謨連破賊於隴安、靜寧,賊奔水落城,平涼、庄浪飢民附之,勢復熾。」;崇禎六年「丁未,副將左良玉破賊於涉縣,賊走林縣山中,飢民爭附之。」;
崇禎九年二月,「山西大飢,人相食。乙酉,寧夏飢,兵變,殺巡撫都御史王楫,兵備副使丁啟睿撫定之。」

可以說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已經完全不是常規的軍事手段能夠解決,暫時的軍事勝利幾乎毫無意義,只要政府的財政危機不解決,那無論打多少次的勝仗,都無濟於事。(注意我說的是常規性軍事手段,為什麼這么說?這是相對於滿清獸兵而言的。如果是滿清的話,同樣的局面之下,用軍事勝利就能解決問題?為什麼呢,因為滿清採取的是殺光搶光的策略,一個城市發生反抗就把一個城市的人一個不拉的全部殺光,物資全部搶光,一個地區發生叛亂就把一個地區的人全部殺光,物資搶光,遼東大屠殺,揚州大屠殺,廣州大屠殺,四川大屠殺都是如此.其中的四川大屠殺是把一個省的人全部殺光,這樣當然就不必擔心什麼叛亂卷土重來的問題,更不必擔心什麼飢民作亂的問題,人都全部殺光了,還怕這個地方的人因為糧食不夠吃而變成飢民作亂嗎?明朝政府自然不可能採用這樣的手段來解決問題)

唯一解決問題的辦法只能是確保國家有充足的財政收入,然後用財政收入去調動全國的人力物力,不斷給予各地災區飢民以賑濟,避免他們因為走投無路而搶劫作亂。但是要確保國家充足的財政收入,不增加賦稅,這可能么?有些人似乎真愚昧的認為明朝政府的錢是可以從天上掉下來的,是可以從聚寶盆里生出來的,只是明朝的統治者吝嗇殘暴,存心要餓死災區飢民,存心要逼迫飢民飢兵造反作亂推翻他們的統治,所以才不肯把錢拿出來。這樣的想法省力自然是省力,只需把明朝的皇帝官員都醜化成愚蠢的白痴,吃人不吐骨頭的惡魔就行了,很能滿足他們表現自己正義,聲討罪惡的道德虛榮心,也很能符合他們從小所受到的那種臉譜化的弱智教育!但最後的結果恐怕不過是在愚弄他們自己,把他們自己變成白痴罷了!

事實上從明史的崇禎本紀中可以看到,對於崇禎十年以後特別是崇禎十三年的災荒,崇禎還是設法多次給予賑濟的,光本紀所記載的這一年的救濟就有
「春閏正月乙酉,振真定飢。戊子,振京師飢民。癸卯,振山東飢。」,「戊寅,以久旱求直言。三月甲申,禱雨。戊戌,振畿內飢。」
「丁未,免河北三府逋賦。」,「秋七月庚辰朔,畿內捕蝗。己丑,發帑振被蝗州縣。」「八月甲戌,振江北飢」

說句老實話,崇禎之所以很能進行這些賑濟,恐怕很大程度還是得益於楊嗣昌建議的增收賦稅,增收剿餉,練餉,使得政府多了一千六百多萬的收入。估計這多增加的一千六百萬也沒有完全用於軍餉,還是有一部分挪用到了救濟災區上去了。但即便如此,在受災面積如此廣大,災民如此眾多的情況,這樣一點可憐的收入進行的救濟也只能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的。

事實很清楚,如果真的想實質上解決災民賑濟問題,國家就必須有足夠的錢,而國家要有足夠的錢就必須要增加賦稅收入,否則一切所謂賑濟災民的話都只能是紙上談兵不切實際的高調

綜合以上兩個方面,要想解決飢兵作亂問題,國家就必須要有足夠的錢來發軍餉;要想解決飢民作亂問題,國家就必須要有足夠的錢來賑濟災民。而國家的錢從哪裡來,不可能從天上掉下來,也不可能從聚寶盆里生出來,也不能去搶來!只能是從賦稅收入中來?沒有足夠的賦稅收入,哪來的錢去發軍餉,哪來的錢賑濟災民?明末國家的危機實質上是政府的財政危機,由財政危機才引發軍事危機,由軍事危機導致更大的財政危機,更大的財政危機導致更大的軍事危機,如此惡性循環,國家豈有不亡的道理?

可以說明末的問題最核心的問題就是財政問題,其他一切問題都是財政問題派生出來的。解決了財政問題,其他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不解決財政問題,則縱然是其他問題暫時解決了,必然還會再度爆發。而財政問題的核心與關鍵就是國家賦稅收入太低,低到到了威脅國家本身存亡,民族存亡的地步。過去這個問題沒有暴露出來,並不意味著這個問題不存在,而僅僅是因為國家沒有遇到大的挑戰,而崇禎時期,則是在連年自然災害,連年戰爭的情況下,以最尖銳的形式把這一問題暴露了出來!這不僅從另一個角度的說明了那種把明朝滅亡歸咎於崇禎的個性作風,歸咎於崇禎的用人水平不過是皮相之談,同時也證明了那種把明朝滅亡說成是崇禎橫征暴斂的結果的說法是何等荒謬無稽,何等偏離事實真相。

當然,談到這里,有一個問題,我們是必須給予重點澄清的!那就是關於崇禎的內帑問題。在這個問題上,謊言可謂甚囂塵上,謬種流傳,為害甚烈,影響波及,甚至連一些專家學者也未能倖免!
據說明末其實根本沒有什麼財政危機,崇禎的內帑里有的是錢,幾千萬兩白銀是少算的,幾億兩也不算多,說成是金山銀山都不誇張。崇禎這么焦頭爛額的催征賦稅,都是他自己小氣捨不得花內帑里的錢,最後被李自成打到北京的時候還守著幾千萬兩乃至上億的白銀不放,所以落得個上吊自殺的結局,到現在我們還可以時常看見一些論者唾沫橫飛的譴責崇禎皇帝,如何吝嗇,如何小氣,如何瘋狂聚斂,如何躺在內帑的金山銀山上,卻不肯拿錢出來賑濟災民,不肯拿錢出來發軍餉。按照這種說法,明朝末年哪裡有什麼財政危機啊,全是皇帝自己吝嗇小氣,當守財奴而已,所以最後滅亡也是咎由自取,純屬活該。或者說明朝政府根本不缺錢,主要是不會用人,再加上小氣。這些論者在自己的唾沫橫飛中獲得了很大的快感。他們的舌頭在口腔里舞動著,唾沫星子在鼻子周圍飛濺著,可以想見他們被自己的雄辯所陶醉,被自己的英明所感動,體驗著指點歷史的快感。

然而每當看見這種言論,每當看到這些論者的嘴臉的時候,我都感到說不出惡心。不知為什麼聯想到了魯迅《故事新編》中一則故事的結尾

《故事新編.採薇》說的是婦孺皆知的伯夷叔齊在商周易代之際,不食周栗而餓死首陽山的故事。意味深長的是,魯迅在故事的結尾插進來一個女人。「那個女人很聰明,已經懂得了。她冷笑了一聲。於是大義凜然斬釘截鐵的說道:……」,那個女人說什麼,我們就不必去追究了,總而言之,伯夷叔齊兩個人在聽了那個很聰明而且大義凜然的女人的話之後,因為羞愧,連薇都不吃了。於是他們兩個就這樣的餓死了。
而那個叫阿金的聰明女人呢?按魯迅的描寫「於是許多人非常佩服阿金姐,說她很聰明,但也有些人怪她太刻薄。阿金姐卻並不以為伯夷叔齊的死掉,是和她有關系的」

她說,老天爺心腸好,派了頭母鹿餵奶給伯夷叔齊吃,可是那兩個人呢,「賤骨頭不識抬舉,……得步進步」,喝了鹿奶還不夠,還想殺了那頭母鹿,吃鹿肉,於是老天爺也討厭他們的貪心了,母鹿也從此不去了,他們這才餓死了。「哪裡是為了我的話,倒是為了自己的貪心,貪嘴呵!……」
「聽到這故事的人們,臨末都深深的嘆了一口氣,不知怎的,連自己的肩膀也覺得輕松不少了。即使有時還會想起伯夷叔齊來,但恍恍惚惚,好象看見他們蹲在石壁下,正在張開白鬍子的大口,拚命的吃鹿肉。」

如果那些製造散播崇禎內帑有幾千萬甚至幾億白銀的謊言的人就相當於這個故事裡說伯夷叔齊喝了鹿奶還想吃鹿肉所以才餓死的的女人,那麼那些聽信謠言謊話的人就相當於那些「恍恍惚惚,好象看見他們蹲在石壁下,正在張開白鬍子的大口,拚命的吃鹿肉」於是覺得輕松不少的人。
我做這樣的類比是有道理的,為了說明這一點,我們首先看看崇禎內帑的真實情況究竟如何?

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第一、當時人的記載
錦衣衛僉事王世德這樣說:「廷臣動請內帑,夫內帑惟承運庫耳,錢糧解承運庫者有,一曰金花,二曰輕齎。金花銀所以供後妃金花,宮人宦官賞齎。輕齎銀所以為勛戚及武臣俸祿隨發,非唐德宗之私庫,聚而不散者,安有餘資?野史謂城破時尚有大內積金十餘庫,不知十餘庫何名?承運庫外有甲字等十庫存方物也。城破時惟車裕庫珍寶存耳,烏有所謂十餘庫基金者?而紛紛謂上好聚斂,內帑不輕發,其不冤哉?!」《崇禎遺錄》

《慟余雜記》:「闖賊西奔,括宮中得金銀七千餘萬兩,駝載而去,天下聞而惑之。以為先帝宮中有藏金如許,足支數十年,而顧以二百四十萬練餉之加,失天下心,致成瓦解。即甚昏愚,亦不至此。吳喧山曰,吾嘗司計,請發內帑,上令近前密諭曰,內庫無有矣,遂墮淚。」

這兩則記載很清楚表明,崇禎末期內帑里早就沒有什麼銀子,已經是窮的一干二凈。崇禎以皇帝之尊而至於在臣下面前墮淚,其中情形可想而知!

事實上還有另外一則史料也能驗證上面的記載,在崇禎十七年二月十二日也就是李自成進佔北京前的一個月的時候。崇禎皇帝在中左門召見吳襄詢問調動吳三桂軍隊進京保衛京師的可能性問題。《晚明史》的正文以及一個注釋中有當時兩人的對話記錄(從上下文的注釋來看應該是直接從《綏寇紀略.補遺上》中的文言文翻譯過來的)「思宗嚴厲地責問吳襄:『三千人何以抵擋百萬之眾?』吳襄則說『這三千人並非一般士兵,……,因而能得死力。』思宗問:『需餉多少』吳襄回答:『百萬』。思宗說『內庫只存銀七萬兩,搜集一切金銀雜物補湊,也不過二三十萬兩』」「調吳三桂勤王之議,終於因為經費沒有著落而暫時作罷」[p1120]

這則記錄很重要,不知道為什麼以往論及崇禎內帑問題的文章中都沒有提到?當時的情況已經是如果崇禎不調吳三桂進京守衛,則京師淪陷的危險是任何一個人都能看出來的。吳三桂率軍入京,不一定確保安全,但抵擋住李自成的進攻並非沒有根據。以三萬人的部隊(其中三千人是精銳),要想在野戰中戰勝闖王十萬大軍,那自然不可能。但是用這三萬人的軍隊守衛住北京城,可能性相當大。北京城池的堅固在當時整個中國也是首屈一指的。一般情況下,根本就打不下來,以土木堡之變後的瓦剌騎兵以及滿清鐵騎的威力數次打倒北京城下,也只能望城而止。想攻克北京城,要麼內應,要麼守城部隊實在衰弱,事實上李自成最後之所以能輕松攻克也正是因為,在崇禎十六年的瘟疫之後,城中都是病弱,已無可用之兵。如吳三桂的三萬生力軍提前進入北京,參與守城,那李自成想要打下北京,並不是一件容易事。

可以說,在當時的情況下(離甲申之變只有一個月了),調吳三桂關寧部隊守衛京師,幾乎是唯一的能夠解救危局的選擇。然而就是這么一個唯一的選擇,當時卻也沒有能馬上決定下來。為什麼呢?
吳襄說調動吳三桂入京需要軍餉百萬,而思宗說「內庫只存銀七萬兩,搜集一切金銀雜物補湊,也不過二三十萬兩」,相差數額達到百分之七八十之多,再加上一些大臣的曖昧反對態度,這樣的情況下自然難下決心了(事實上直到3月6日,崇禎才最後決定調吳三桂率軍入衛,這個時候大概也就不顧得什麼軍餉不軍餉了,但為時已晚)。按照有些論者的邏輯,大概在這里,又是崇禎吝嗇故意裝窮,所以放著內帑中成千萬甚至上億的白銀不用,硬說只有七萬兩來欺騙吳襄!只不過我請這些東西也動動自己的腦子,在當時的危急關頭,崇禎究竟有什麼必要在這個問題上撒謊?莫非他真的是要錢不要命的怪人,命沒有了,錢再多又有什麼用?這些道理某些自以為聰明的論者知道,就崇禎是不知道這些道理的白痴?把歷史人物都想像成白痴,就是你們這些東西研究歷史的金科玉律么?用這樣低劣的手段對待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還自以為清楚了解歷史真相,省力固然是省力,但這種研究歷史的行徑,最終愚弄的究竟是誰?

Ⅳ 崇禎朝野紀全本by明清,李遜之小說txt在線免費閱讀下載

鏈接:


提取碼:4ion
本書(一冊一八八面一一二、八○○字)取李遜之撰「三朝野紀」卷四至卷七輯成,改題「崇禎朝野紀」;今略去卷次,不再分卷。遜之字膚公,常州人;自稱「江上遺民」。所撰「三朝野紀」記明泰昌、天啟、祟禎三朝事,起泰昌元年八月,止祟禎十七年三月;全七卷,卷一記泰昌、卷二與卷三記天啟,卷四以下記崇禎。由於乃父應升為東林黨人,故書中述璫禍事極為詳備。

閱讀全文

與崇禎本紀txt小說下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說女主葉輕衣 瀏覽:626
找男主是壞人女主單純的小說 瀏覽:248
家庭英語短篇小說 瀏覽:695
有霍輕輕的主人公的小說叫什麼 瀏覽:44
將軍和宮女小說閱讀 瀏覽:723
海賊王艾路同人小說 瀏覽:432
小說閱讀網手機包月 瀏覽:127
小說女主設計師男主航空教授 瀏覽:325
小說角色名字女古風 瀏覽:130
陸鳴陸川陸川為主人公的小說 瀏覽:48
都市融合3千年魔法師靈魂的小說 瀏覽:979
現代霸道殺手互攻小說 瀏覽:742
求虐到哭的小說現代 瀏覽:528
適合初三學生看的短篇小說名篇 瀏覽:396
夜夜擼有聲小說 瀏覽:354
小說神秘總裁的蜜戀情人 瀏覽:582
女主全能小說推薦貼吧 瀏覽:163
在線免費閱讀小說金庸百度 瀏覽:980
有女主角懷孕小說全集 瀏覽:193
重生之我是趙雲txt小說下載 瀏覽: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