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算工齡這個政策是什麼時候
1985年,國家勞動人事部頒發了1985(23)號文件———《關於解決原下鄉知識青年插隊期間工齡計算問題的通知》。
勞人培[1985]23號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對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政策做了重大調整。各級黨委和政府通過多種渠道和辦法,使絕大多數原下鄉插隊知識青年得到較為妥善的安排。但是,他們插隊勞動的時間是否計算工齡的問題長期沒有解決。經與各方面商量,一致認為,「文革」期間下鄉的原插隊知識青年的工齡計算問題,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遺留下來的,需
要從實際出發,給予妥善解決。經請示國務院原則同意,現將具體意見通知如下:
(一)凡在「文革」期間由國家統一組織下鄉插隊的知識青年,在他們到城鎮參加工作以後,其在農村參加勞動的時間,可以與參加工作後的時間合並計算為連續工齡。他們參加工作的時間,從下鄉插隊之日算起。返城後等待分配工作的時間,不計算工齡,工齡的起算時間,可以由原插隊知識青年現在工作的縣團級以上單位(含縣團級單位),根據本人檔案中履歷表和其他有關材料填寫的下鄉日期審定;對個別有異議的,可經所在單位調查,報縣以上勞動人事部門審批。
(二)已安排工作的原下鄉插隊知識青年,按此通知精神計算工齡之後,對於他們與工齡有關的工資福利待遇的問題,過去的,不再找老帳;今後的,按新計算的工齡對待,與同工齡的職工一視同仁。
(三)在一九六二年至「文革」開始前,由國家統一組織下鄉插隊的知識青年,他們到城鎮參加工作以後,在工齡計算上可以仿照上述辦法處理。
(四)解決原下鄉知識青年插隊期間的工齡計算問題是一項比較復雜,細致的工作。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根據上述原則規定,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具體辦法後組織實施,要從維護安定團結的大局出發,把各有關方面的工作做細做好,切勿草率從事。要按原則辦事,反對不正之風。
(五)此事在內部掌握執行,不作公開宣傳。
❷ 上山下鄉算不算工齡
上山下鄉算工齡,1985年,勞動人事部發文《關於解決原下鄉知識青年插隊期間工齡計算問題的通知》將下鄉知識青年的工齡從其下鄉之日算起,也算是對他們利益的補償。
通知第一條規定:(一)凡在「文革」期間由國家統一組織下鄉插隊的知識青年,在他們到城鎮參加工作以後,其在農村參加勞動的時間,可以與參加工作後的時間合並計算為連續工齡。
他們參加工作的時間,從下鄉插隊之日算起。返城後等待分配工作的時間,不計算工齡。工齡的起算時間,可以由原插隊知識青年現在工作的縣團級以上單位(含縣團級單位),根據本人檔案中履歷表和其他有關材料填寫的下鄉日期審定;
對個別有異議的,可經所在單位調查,報縣以上勞動人事部門審批。
(2)上山下鄉之插隊小說免費擴展閱讀
案例
夫妻兩人同在1976年下鄉,妻子王女士的下鄉時間為兩年,並且在下鄉的最後期間她報名參加了1978年的第一屆高考。而丈夫李先生下鄉一年多後就回到了父親的工作單位頂替父親工作了半年多的時間。
頂替父親工作完後的李先生同樣也報名參加了1978年的第一屆高考。王女士和李先生兩人雙雙考入了一所中專並且成為了同班同學。但妻子上學的三年被認定為了連續工齡,但丈夫的卻沒有。
王女士告訴記者:「如果算上這三年工齡,到60歲退休的時候他的工齡就是42年,如果不算的話就只有39年,這樣退休後的待遇是有差別的。」
那麼李先生上中專的三年到底應不應該被認定為連續工齡呢?3月30日下午,城市信報/信網記者就此事撥打了12333進行了咨詢。工作人員表示,李先生這種情需到工齡認定窗口請工作人員落實。
工作人員還表示:「如果是專科的話,一般沒有聽說過可以算工齡的,但如果是單位委培的,那也有可能會算。
1970年至1978年進入高等院校以及中等專業學校和技工學校學習期間的國家職工的工齡計算,按照規定其學習時間都應計算為連續工齡;
而1979年以後考入普通高等學校專科學習的國家職工,其工齡計算的問題應按照1979年8月4日教育部、財政部 、國家勞動總局(教計字315號)等文件執行,即考入普通高等學校的國家職工在校學習期間一律不計算工齡,入學前和畢業後參加工作的連續工齡可以合並計算。」
❸ 有哪些有關知青下鄉的小說
史鐵生多先生年來與疾病頑強抗爭,但他超越了傷殘者對命運的哀憐和自嘆在病榻上創作出了大量優秀的、廣為人知的文學作品。他的作品多次獲得國內外重要文學獎項,我初中的時候學習他的一篇文章《我與地壇》,深深被他感動。
他是一位好的作家,更是一位偉大的勵志家。
一開始他因為自己自身的殘疾,一度鬱郁寡歡,但他走了出來,走出了那片永無盡頭的陰影,一門心思寫文章。所以才有了這么多優秀的作品。
在經歷過那段上山下鄉的時期中,人們之間涌現了一大批文學分子為此寫文章,至此在那個時期形成了一股流派,知青文學流派。史鐵生先生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就是一篇關於知青下鄉的小說。老先生在那段時間寫的小說都是關於這個題材,例如:《狂戀》、《插隊的故事》,另外,張賢亮也寫了很多都是知青小說《綠化樹》、《男人的一半都死女人》,還有一些其他作家的作品《夢回初戀》、《彩雲》、《婚姻的枷鎖》等等。
可能是因為初中的時候專門讀過背過史鐵生先生的文章,所以對他的作品多了幾分喜愛。在文中,作者通過自己經過十年的積淀,終於將這些不能忘卻的記憶寫出來,用最朴實的文字描繪了一幅令人憧憬的插隊生活畫卷,體驗到的卻是另一種感受。先生眼中,清平灣這片貧瘠的土地中,發掘出的更多的是人性的冷暖溫馨。
其實,遙遠的清平灣並不遙遠。
❹ 關於文革和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小說
《男人的一半都死女人》——張賢亮(他寫了很多都是知青小說)
《綠化樹》——張賢亮
《傷痕》——中國知青文學的第一篇小說
《分界線》——張抗抗
《一個冬天的童話》——遇羅錦
《在小河那邊》——孔捷
《鋪滿鮮花的道路》——馮驥才
《狂戀》——史鐵生
《我遙遠清平灣》——史鐵生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梁曉生
《今夜有暴風雪》——梁曉生
《雪城》——梁曉生
《西望茅草地》——韓少功
《黑駿馬》——張承志
《北方的河》——張承志
《本次列車終點》——王安憶
《血色黃昏》----老鬼
❺ 老馬們的知青生涯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老馬們的知青生涯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老馬們的知青生涯
作者:老熊
1
憧憬——老馬的廣闊天地之夢
公元一九七二年十月的一天,十七歲的,但身高已有一米七八的老馬自己背著行李卷兒一大清早就離開了縣城,走在崎嶇的山路上。此時,老馬是自己步行去插隊的村兒——羊心公社黃土坡村……本來與老馬一起插隊的知青們早在三個月前就被縣里派的大卡車集體送到了黃土坡村。而老馬那時正在北京,住在北京的舅舅家,而舅舅也正想盡辦法託人要把老馬留在北京,可是當時戶口管理很嚴格的,一直沒辦成。老馬的父親這時已經給老馬報名參加了上山下鄉的知青行列,也是為了老馬能夠早點兒出來工作。
這黃土坡村距離縣城不過三十六華里,老馬背著鋪蓋卷兒和隨身帶的一些書籍,這行李就顯得格外的沉重……老馬足足走了小半天,別看老馬是背著行李步顛兒,可十七歲的老馬內心充滿了對前途的憧憬,夢想著能早一天在農村這個廣闊天地里大幹一番……
老馬背著足有五十斤的行李,沿著大路行走著,一路上很少看見行人和……
有問題再找我
❻ 什麼是上山下鄉 插隊
上山下鄉、插隊都是一個意思。是指的是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的文化大革命運動後期,中國共產黨組織大量城市「知識青年」離開城市,在農村定居和勞動的政治運動。
❼ 上山下鄉的評價
關於知青上山下鄉,一直有正反兩方面的評價。 有人認為上山下鄉運動是毛澤東為加強工農聯盟基礎、教育青年、消滅城鄉差別的一個重大嘗試。
同時知青下鄉對於農村的教育普及、合作醫療制度的建立以及鄉鎮企業的建立(鄉鎮企業成立多是知青推動,初期其業務骨幹也大多是知青擔任)都起到決定性作用,大幅度改變農民面貌。
運動過去幾十年後,當年的知青們已經成為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的主力,他們通常對自己留在農村的青春年華抱有懷舊情緒,甚至有人自稱「在廣闊天地里度過了少年和青年時代的這一代人們,有一個共同的感受——決不後悔。」 梁曉聲的中篇小說《今夜有暴風雨》和長篇小說《雪城》及據此改編的這兩部同名電視劇反映了關東的知青(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戰士)的生活。
梁曉聲的電視劇《年輪》也反映的知青的生活。
葉辛所寫的著名小說以及由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孽債》,描述的1990年代時,上海知青在西雙版納插隊時所生的兒女,來到上海尋找親生父母的故事。早期葉辛的長篇小說《蹉跎歲月》及其後據此改編的同名電視劇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阿城:中篇小說《棋王》、《樹王》、《孩子王》。
姜戎:長篇小說《狼圖騰》,以自己在內蒙古插隊時的見聞寫成。
史鐵生:短篇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
王小波:中篇小說《黃金時代》
作家老鬼:長篇小說《血色黃昏》 電影
舒淇和劉燁主演的電影《美人草》演繹了雲南知青的一段愛情故事。
導演張暖昕拍攝的知青電影《青春祭》,描寫了一位美麗的姑娘在西雙版納的知青生活。
陳沖導演的電影《天浴》描寫了一位上山下鄉到西藏的姑娘的悲慘命運的故事。
1983年出品的由謝飛導演的電影《我們的田野》是第一部知青電影,描述了當年北大荒的知青生活。影片由周里京和林芳兵主演。 《血色浪漫》是以這次上山下鄉為背景的一部電視劇,局部反映了當時的一個城市知識分子下鄉的背景,可以說是近年來下鄉運動描寫最真實的一部電視題材的作品。本劇的主演有劉燁和孫儷。
《北風那個吹》主演閆妮、夏雨、馬蘇,是高滿堂根據自己年輕時下鄉的真實感受創作,講述七十年代知青的真實生活,以二十多載的命運跨度,以笑淚交融的獨特講述方式,閆妮在劇中扮演了憨厚朴實的大隊長牛鮮花,她愛上了由夏雨飾演的知青帥子,兩人由此開展了一段跨越20年的姐弟情緣。 《無聲的群落:大巴山老知青回憶錄(1964-1965)》,鄧鵬主編
鄧賢著有紀實作品《中國知青夢》,描述在雲南知青的抗爭故事。
❽ 知青下鄉插隊哪年開始的,持續了多少年
知青下鄉是在1955年開始,返程是在文化大革命結束時期,大約10年
知青
知識青年,簡稱知青,廣義泛指有知識的青年,一般指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特定歷史時期的稱謂,指從1950年代開始一直到1970年代末期為止自願或被迫從城市下放到農村做農民的年輕人,這些人中大多數人實際上只獲得初或高中教育。
❾ 上山下鄉類的電視劇
《如歌的歲月》、《真情年代》、《戈壁母親》、《我們的知青年代》、《孽債》等。
1、《孽債》
該劇講述了五個娃從西雙版納到上海尋找自己親生父母、多年前返回上海的知青的經歷。
本劇於1995年在上海電視台以滬語播映,創下了42.62%的超高收視率。此後,《孽債》被多家省級電視台轉播,但由於政府介入,滬語版播放被停止,而改用普通話版。直到2005年,作為該劇播出10周年紀念,上海電視台才獲得特許重播滬語版。
2、《如歌的歲月》
三男三女來到太湖邊的小山村插隊落戶。在那樣一個新舊時代交替的年月,和所有年輕人一樣,他們迷惘多於理想,思考多於狂熱;在精神與物質都極度匱乏的環境中,他們總在探討未來會是什麼樣。
多年以後,這六個年輕人在如今這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占據了不同的位置,往事又將他們聯系在了一起。故事有了延續,人生有了新的喜怒哀樂和離合悲歡。
3、《真情年代》
該劇講述了自鄉下插隊到返城後20多年間,三個不同境遇好友的兄弟情義、愛情糾葛和事業沉浮。
八十年代初期,在插隊年代結為過命兄弟的趙鵬輝、郝解放和李和平陸續返城。但因家庭背景不同,返城後卻經歷了完全不同的命運旅程。趙鵬輝和插隊時郝解放的女友何瑩返城後,共同度過了待業的艱難歲月,並產生了愛情。
4、《戈壁母親》
《戈壁母親》是由沈好放執導,劉佳、巫剛、趙君、耿樂、柯藍等人主演的情感劇,於2007年11月23日在央視一套播出。
該劇改編自小說《母親和我們》,講述了新中國成立初期一位母親帶著兩個兒子和一個撿來的女兒到新疆尋找丈夫,從此在新疆紮根並成為第一代軍墾人的故事。
5、《我們的知青年代》
電視劇《我們的知青年代》是李源執導,符馨尹、許亞軍等主演的電視劇。講述了六、七十年代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