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臘八粥》的作者是誰呀
《臘八粥》是沈從文和冰心寫的(並不是兩個一起寫,只是他們都寫了同樣的版題目)。
沈從權文(1902到1988)原名沈岳煥,湖南鳳凰人,中國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石子船》《邊城》等;散文集《湘行散記》等。沈從文是20世紀最為優秀的文學家之一其作品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體現了鄉村人性特有的風韻和神采。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謝婉瑩,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人 ,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成員。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筆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1919年8月的《晨報》上,冰心發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1923年出國留學前後,開始陸續發表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講授「中國新文學」課程,1951年返回中國。1999年2月28日21時12分冰心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被稱為"世紀老人"。
擴展:
老舍(舒慶春)也有寫過臘八粥,但題目不是《臘八粥》。
如有疑問和錯誤請及時聯系我。
② 臘八粥在哪一部武俠小說中出現過,作者是誰
俠客行,金庸大師寫的哦。我最愛看的書
③ 臘八粥的作者主要作品有小說的什麼
《濟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現代著名作家.作品有小說《駱駝祥子》,話劇《茶館》等。
④ 臘八節與哪位歷史人物有關
和釋迦牟尼有關系。
傳說釋迦牟尼在這一天成道,因此寺院每逢這一天煮粥供佛。
我國佛教徒認為,佛祖釋迦牟尼是在十二月八日成道的,謂之「臘八節」。印度人善於煮粥,尤以乳糜為上。關於臘八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釋迦牟尼成道前夕。
《佛本行集經》介紹說:釋迦出家前,經過六年苦行,毫無收獲,於是放棄苦行,接受了牧牛女奉獻的乳糜,恢復了體力,走向以智慧求解脫的正道。
粥因而受到僧家的重視,所謂「粥名良葯,佛所稱揚,義冠三種,功標十利」。
⑤ 臘八粥這篇課文作者用哪些描寫人物特點的舉例子說明!
這臘八粥是用糯米、紅糖和十八種乾果摻在一起煮成的。乾果里大的有紅棗、桂圓、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乾等等,小的有各種豆子和芝麻之類,吃起來十分香甜可口。
⑥ 我看過一本玄幻小說不記得名字!裡面有3個人物!主角不記得叫什麼!他有兩個兄弟一個好像叫鐵牛
這本書叫紫金傳說,謝謝
⑦ 臘八粥文中的主人公是誰
《臘八粥》這篇課文的主人公是八兒。全文以八兒對臘八粥的嚮往與渴望貫穿全文,描繪了一個家庭在臘八節這天准備臘八粥、熬煮臘八粥、享受臘八粥的情景,展現出一幅其樂融融的合家歡景象,抒發了作者對家庭親情的眷念。
文中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起語不凡。用「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代替「不同年齡階段的人」,描寫老老少少提到臘八粥,都會「立時生出一種甜甜的膩膩的感覺」,風趣、俏皮又親切的語言使人倍感生活的溫馨。簡單概括就是:總起全文,寫人們對臘八粥的喜愛個臘八粥熬煮時的樣子。
《臘八粥》的作者
《臘八粥》的作者是沈從文。沈從文是中國的著名作家,還是一位歷史文物研究者。沈從文有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等筆名。其代表作主要有《長河》、《邊城》、《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
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交界地區。1924年開始進行文學創作,撰寫出版了《長河》《邊城》等小說。
1931年-1933年在國立青島大學任教,抗戰爆發後到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歷史與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國古代服飾研究》。1988年5月10日病逝於北京,享年86歲。
⑧ 誰知道沈從文的那篇《臘八粥》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小說描述了一家三口人(八兒、八兒的父母)加上一條狗(哈叭),一次晚餐的情形。那天可能是一個特別的節日,因而家裡煮了臘八粥,也炒了陳臘肉。
作者對八兒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饞、小狗哈叭在桌下鑽來鑽去撿骨頭吃、一家人對哈叭是否饞嘴是否聽話進行爭執……等細節進行描寫,描繪出一家三口的其樂融融,字里行間展現出作者對於普通百姓的無比熱愛,對於家庭親情的無比眷戀。
(8)小說中有叫臘八的人物擴展閱讀:
賞析:
沈從文的小說《臘八粥》,語言平易淺白,簡練流暢人物對話很有個性,極具生活氣息。作者用嫻熟的筆法,細膩的筆調,敘述了臘八節濃郁的民俗風情,那妙趣橫生令人回味無窮的「煮臘八粥」、「吃臘八粥」畫面,猶如兩幅工筆國畫,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慢慢欣賞。
你看:那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把下至初學喊爸爸的孩子,上至白鬍子的老人,都深深地吸引住了無怪乎,八歲的八兒,在煮臘八粥的這天,「喜得快要瘋了」。你看他,既要在外面玩,又惦記著鍋里正煮著的臘八粥,只好「一個人,出出進進於灶房」了,那忙碌穿梭的身影,真令人愛憐不已!
八兒實在是等不及了,他問道:「媽,媽,要到什麼時候才⋯⋯」知子莫如母,不等八兒說完,他媽就打斷了話:「要到夜裡!」到夜裡,那還要等多久呀,八兒急得要哭了:「那我餓了!」此處,「那」字用得極好,八兒用這個字來強調「餓了」,且帶著一點兒示威的意味,看來的人兒,為早點兒吃到香甜的臘八粥,不得不撒這么個小小的謊了。
此句若無「那」字,「可憐」的倒有可能真餓了呢!但媽媽的命令是無法反抗的,八兒只好制定美好的吃粥計劃,聊以解饞了:大哥和爹只准吃一碗,媽媽和自己一樣,吃上三碗,可是又把媽媽的半碗加到自己份上去了!哎,誰叫臘八粥這么好吃呢!畫餅焉能充飢只好央求媽媽抱起他來看看了,看的結果是「一枚特別大得嚇人的赤棗」進了的嘴裡。
盼了這么久,總算解了一點小饞了!真難為他了!這第一幅煮粥的畫面,作者將迫不及待、急於吃粥的心態刻畫得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從而將臘八粥誘人的色、香、味,藉助的眼、鼻、嘴,渲染得淋漓盡致。
第二幅吃粥的畫面,正面著墨並不多,作者用寥寥數語就粗筆勾勒出了臘八粥的好味道吃得肚子鼓鼓的,桌上半碗陳臘肉連的爹、媽也奈何不了他了!看來,大家都吃得十二分飽了!作者對吃粥場面僅用幾句話作側面描寫後,卻筆墨酣濃地寫了八兒全家人圍繞哈叭的談話,乍一看,似乎偏離了主題,但細細琢磨便可明白,這正是作者匠心獨運之處。
⑨ 小說中各種人物的名字。
逍遙子。虛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