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有多少文學流派以及各派的代表人物
中國古代文學流派
田園詩派——東晉詩人陶淵明,唐代詩人王維、孟浩然。
邊塞詩派——唐代詩人高適、岑參、李頎。
江西詩派——宋代黃庭堅、楊萬里。
豪放派——宋代詞人蘇軾、辛棄疾、陸游、岳飛。
婉約派——宋代詞人柳永、秦觀、李清照、歐陽修、晏殊、張先、賀鑄、周邦彥。
雅正派——宋代詞人姜夔、史達祖、吳文英。
閑逸派——宋代詞人僧仲殊、朱敦儒、黃裳、周紫芝。
竹林七賢——(魏晉)嵇康、阮籍、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
八大駢文家——(清代)袁枚、邵齊燾、劉星煒、吳錫麒、曾燠、洪亮吉、孔廣森、 孔星衍。
香山九老——(唐代)白居易、胡臬、吉皎、鄭據、劉真、盧真、張渾、李元爽、如滿。
鴛鴦蝴蝶派——
明代十才子——(明代)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登、顧鄰、陳沂、 鄭善夫、康海、王九思
唐宋派——明代王慎中、唐順之、歸有光、茅坤
竟陵派——明代後期鍾惺、潭元春
桐城派——清代散文流派。康熙時方苞開創,代表人物有方苞、劉大魁、姚鼐,他們都是安徽桐城人。
陽湖派——清桐城派的一個支流,以惲敬、張惠言等為代表。
湘鄉派——清代散文流派。以曾國藩為代表。
同光體——活動於清末和辛亥革命後一個詩派。代表作家陳三立、陳衍、沈曾植等。
南社———辛亥革命時期的文學團體。由柳亞子、陳去病、高旭等發起。
九州——《呂氏春秋·有始覽》:冀、兗、青、徐、揚、荊、豫、幽、雍。
中國現當代文學流派
荷花澱派——孫犁,劉紹棠,從維熙,韓映山
山葯蛋派——趙樹理,馬烽,西戎,孫謙
傷痕文學
反思文學
改革文學
尋根文學
戰後派
新興藝術派
白樺派
新感覺派
新思潮派
青春偶像派大多數都由網上創作開始。(梁望峰和深雪除外)梁望峰、深雪、痞子蔡、何江波、韓寒等等
Ⅱ 關於霍去病的小說,內容靠譜
漢月天驕 :不敗戰神霍去病,這部小說歷史比較嚴謹,干貨多,對霍去病刻畫的比較真實。
Ⅲ 林去病的人物事跡
林去病,原名寶康,字季平,1905年12月12日出生於瑞安西門街,祖籍董田董八村。林去病的童年正處在中華民族遭受列強欺凌、封建割據和軍閥混戰的災難時期。人民生活正在水深火熱之中。
1925年初,林去病接受中共溫州獨立支部指派,積極參與《溫州大公報》編輯工作,做好副刊的編輯工作,大力宣傳孫中山的三大政策。在副刊上刊登介紹社會科學知識,發表救國的主張,宣傳民主革命思想。他下定決心要為革命而奮斗到底,曾親自撰寫了「在革命中求生存,從奮斗里得自由」的對聯,貼在房內作為座右銘,激勵自己努力向前。 1925年底,《溫州大公報》主筆,國民黨永嘉縣黨部執委王超凡投靠了「西山會議派」,公開走向反動。林去病被迫離開報社。此後,「溫獨支」派林去病、林立、錢國安去樂清建黨。林去病到樂清鹽場後,以司秤員為掩護,開展革命活動。司秤員一般負責公鹽進出,在鹽民送鹽進倉時,除打折扣外還壓低斤兩、等級少付錢,鹽商來購鹽時接受賄賂多給鹽。翁垟尤為突出。翁垟一帶是樂清縣主要產鹽區之一。最大的鹽場是翁垟長林場,有鹽民200多人。鹽民的生活苦不堪言,盡在「洋槍鐵棍虎威狼瞰下面」,有的甚至無故被鹽兵凶警毆打或遭追逼溺河送掉性命。鹽民在烈日或西風怒吼下製成的一籮半筐的鹽按規定賣給官府,鹽商收鹽時總是千方百計地收買司秤員,企圖多進少出,盤剝鹽民,牟取暴利。鹽商收買坦鹽,一定要八折九折。林去病任職後,拒絕了承包紳商的種種賄賂,革除了陋習,糾正了以往亂打折扣現象,極力維護鹽民的利益,博得鹽民信任。人們這樣稱贊他:「斗大長林東海灣,不堪狐鼠鬧成群,為有林君居廉恥,不取貪泉酌半分。」他除了做好司秤員工作外,還在翁垟中心地段長春樓捐資興辦鹽民夜校,吸收50多名貧苦農民、鹽民參加學習。他自任教師,自編教材。通過一些通俗易懂的教材來提高鹽民、農民的文化水平和政治覺悟。他還經常到農民、鹽民家訪貧問苦,見到他們生活困難,就拿出自己節省下來的錢,為他們排憂解難。如鹽民葉成元妻子臨產,可家裡連買薑糖的錢也沒有,林去病就送去5塊銀元,解決他家燃眉之急。鹽民們從今昔司秤員的對比中,從林去病與那些庸庸官吏對比中,更加信任林去病,從而更易於接受他宣傳的革命思想和革命道理。每當夜晚,他的屋子裡總是擠滿了人。他和這些勞苦群眾情同手足,親密無間。林去病在樂清期間與林立、錢國安一起,先後在西鄉的翁垟、白石、白象和東鄉的竹嶼等地建立了農民協會。在縣城還成立各種手工業工人協會和商人協會。群眾革命運動也陸續開展起來。一批積極分子在群眾運動中涌現出來了。
經過幾個月的工作,林去病與林立、錢國安等人便在翁垟中心地段長春樓夜校里發展黨員,建立了樂清黨支部,林去病任書記。樂清共產黨組織成立後,林去病又幫助組建國民黨樂清縣黨部,以便更好地領導開展樂清國民革命運動。
不久,「溫獨支」調林去病回瑞安縣工作。林去病臨別時,當地群眾依依不捨,揮淚相送。事後,鹽民還撰寫一副對聯送到他瑞安老家:「虎暴狼貪,眼底盡庸庸官吏;冰清玉潔,海濱有小小司晨。」還有一副中堂掛軸:左邊寫著「長才不受鹽倉絆」,右邊寫著「櫞筆將使茅塞開」,橫批是「春風坐我」。盛譽他冰清玉潔的優秀品質和出眾的宣傳組織才能。 1927年2月4日,北伐軍由閩入浙後,省黨部派宣中華(共產黨員)來瑞指導,在瑞安城關西河橋右營署公開召開瑞安縣第一屆國民黨代表大會,正式選舉產生國民黨瑞安縣黨部。林去病被選為常務委員兼組織部長。
瑞安國共兩黨合作,兩黨黨員積極共事,堅決擁護國民黨「一大」確定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和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軍閥的政治綱領。特別是共產黨員在瑞安國民黨黨部中發揮了重大作用。瑞安的國民革命運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形成一種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革命新局面。
當北伐軍先頭部隊十七軍軍長曹萬順(共產黨員)部到達閩浙邊境時,瑞安黨組織派出林允明(攸民)、洪熾昌(字芷坨)趕到福鼎迎接北伐軍。同時,組織以農民協會會員為主體的運輸隊協同軍隊運輸物資到溫州。當北伐軍第一師由沙埕乘輪船駛飛雲江到達渡口時,瑞安民眾上千人在渡口打著旗幟鼓掌歡迎。2月12日,北伐軍抵達瑞安後,瑞安各界在小校場召開歡迎大會,林去病主持大會。
北伐軍入瑞後,大大推動了工農運動發展。瑞安縣農民協會成立,擁有會員萬餘人,在全縣范圍內掀起了破除迷信、禁賭,實行「二五」減租和興辦夜校掃盲等國民革命群眾運動。與此同時,工人運動也逐步開展起來,縣總工會、商民協會、婦女聯合會、學生聯合會等群眾團體相繼成立,分頭積極開展活動。但是,當時我縣的封建頑固勢力還相當強大,特別是鮑漱泉、沈聖達等「四凶十惡七十二劣」勾結官府包攬詞訟,欺壓群眾,橫行鄉里,阻礙我縣工農運動的開展。
當時,溫州工人、學生在北伐軍入城後,為了響應廣州工人反對沙基慘案的罷工運動和支援四川萬縣工人反英斗爭,組織了萬人「反英示威遊行」,搗毀了西門大惡霸張煥紳的房屋,打擊了土豪劣紳的勢力,對瑞安平陽工農運動很有影響。為了打擊工農運動道路上的阻力,林去病按照黨組織提出「打倒土豪劣紳」的要求,3月15日,召開全縣以農民為主體的民眾大會。到會的農會、工會會員和市民有萬人左右。林去病主持大會並講了話。他分析了我縣開展工農群眾運動的大好形勢和在全縣進一步開展國民革命運動的重大意義,宣講孫中山「三大政策」,首次向全縣群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號,同時還控訴了「四凶十惡七十二劣」的種種血腥罪行。並於會後進行遊行示威。時值寒風凜冽,大雨如注,遊行者棉衣都濕透了,但情緒依然激昂,仍手擎紅旗,高喊口號:「打倒土豪劣紳!」
當遊行隊伍冒雨來到水心街「四凶」頭子、縣商會會長鮑漱泉家門口時,群眾在盛怒之下,沖了進去,要捉拿他來清算。鮑漱泉因預感到群眾的威力已潛逃在外。憤怒的群眾就搗毀鮑家的房屋傢具。
瑞安縣農會、工會的建立,以及召開迎接北伐軍大會和全縣工農市民大會,檢閱了我縣工農運動的力量,發揮了我縣農民主力軍的重大作用,充分顯示了群眾組織起來的威力,狠狠打擊了瑞安的封建勢力,標志著瑞安革命運動達到了新的高潮。這也是瑞安歷史上空前的工農運動的高潮。 1927年7月,中共中央給浙江黨組織作了指示「要使一切的斗爭,與今年秋收聯系起來,由目前各種斗爭的發生,匯合到秋收斗爭,形成巨大的抗租運動。」當年秋收斗爭的口號是:「扣租、抗糧、抗稅」。以林去病為書記的中共瑞安特支便醞釀組織開展秋收斗爭了。
當時東區的白門、麗嶴一帶的農民中,佃戶佔多數,一畝田一年收成約400多斤稻穀,要向地主交租300斤,因此農民與地主「交租」、「減租」矛盾一向比較尖銳。這里也是林去病、張駛、鄭馨等從事農運較早的地方,白門又是瑞安著名共產黨員鄭馨的家鄉,鄭馨的革命思想和名望在附近農民中也有一定影響。1927年秋收時,晚谷登場了。白門、麗嶴、下墩、下嵊、梓嶴、河頭等幾個村的貧雇農以及大部分佃農,都把自己一年辛勤勞動果實——稻穀挑回家去,曬干、揚凈,藏了起來,顆粒不給地主交租。當地主來討租時,農民就說:「沒有!」地主們當然不肯罷休。以楊雪航為代表的幾個地主豪紳互相串通起來,向反動縣政府控告「農民造反」。縣政府當即派出40多名警察,荷槍實彈,氣勢洶洶地乘船到梓嶴河頭,企圖對農民實行武力鎮壓,形勢十分緊張。林去病、陳卓如等領導人研究形勢,乘機發動農會組織四五百農民,手持棍棒、鐵尺、鋤頭,把武裝警察包圍起來,以吶喊鬨笑等剛中寓柔的形式與其講理斗爭。有的警察因自身也是貧苦農民出身被說動了,有的警察一看群眾勢頭大,又不敢開槍,只得灰溜溜地跳上船回去了。
地主豪紳楊雪航等仍不服氣,又到溫州請來省防軍一個連隊,企圖鎮壓群眾。林去病和農會商討對策,動員布置當地青壯年全部撤到後山上隱蔽起來,家中只留一些老弱婦孺。當省防軍到來時,表面上各地都沒動靜。這樣弄了幾次,省防軍也沒有辦法,只得回溫州去了。
地主階級是不甘心失敗的,他們對農會的存在和減租抗租恨之入骨,於是就想出一招毒計,在第二年春耕時,發動地主向當地農民「撤田」。
一場「撤田」與「反撤田」的斗爭又開展起來了。東區的農會會員在黨組織的領導下,抓住地主自己不勞動的弱點,組織「貧農團」、「插田會」,待地主僱工在前頭耕田,「插田會」成員就紛紛下田插秧了,使得地主無計可施。同時,還開展聲勢浩大的鬧荒斗爭,連續幾天拉煤油箱,數百農民到地主家裡要求開倉平糶,弄得地主束手無策,只得認輸。
這就是當時聞名溫州地區的「白門秋收斗爭」。這次斗爭是「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瑞安農民在黨的領導下一次成功的反擊,揭開了瑞安農民在白色恐怖下開展土地革命斗爭的序幕。
「白門秋收斗爭」的勝利,鼓勵了農民斗爭士氣,塘下各地農民紛紛組織起來,開展了抗租反霸斗爭,帶動了全縣農民運動的廣泛開展。 1928年,永嘉、瑞安、平陽等縣聯合大暴動失敗後,瑞安各地豪紳惡霸紛紛上告,參加白門秋收斗爭的縣農會主席鄭景璠等14人被捕。9月,當時以何應欽為主席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浙江省政府」發出「密字1250號」命令,內稱:「瑞安共逆之鄭馨、林去病、張賢、戴國鵬」等17名,以及「附逆有案的王國楨、林枚等名,准予各機關一體協緝!」此外,瑞安較有名氣的共產黨人:城區的郭范(演九),陶山的金鐵(金緘三)、陳作珍,仙降的瞿筱山、金醒石,塘下的舒伯亭,莘塍的葉輔階等都在緝拿之列。瑞安東南北各區一批農會骨幹被捕,農會會址被搗毀,溫州地區的革命運動處於低潮。在這困難時刻,林去病毫無氣餒,他把瑞安縣委這個擔子暫時交給金緘三,帶了張賢到上海,會見了鄭馨,找到省委負責同志卓蘭芳,匯報了情況,接受了新任務,隻身回到溫州重整隊伍。9月間,省委確定台州、溫州為一斗爭區域,在天台召開了特委成立會議。林去病作為溫州代表參加了會議,被選為常委,會後他改組了永嘉、瑞安、平陽三縣縣委。林去病奔走城鄉各地,廢寢忘食,身患疾病,面黃肌瘦,同志們勸他多休息,他說:「醫好自己身上的病是私事,醫好社會的病是公事,現在反動派像毒蛇一樣亂咬同胞,我們必須趕快去搶救,怎能為了私事而耽誤公事呢!」大家聽了,很受感動。
1929年4月,黨中央決定暫時撤銷浙江省委,將浙江分為六大中心區域,由中央直接領導,調林去病為寧波市委書記。林去病去中央(在上海)接受任務,並同市團委書記俞明於4月底到任,住在交通員張慶祥家裡,不料連同張慶祥三人一起被捕。當時,他化名呂寶富,自稱是上海某布廠工人,敵人不明其身份,判了3年6個月徒刑,關進寧波第四監獄。林去病在將要刑滿出獄時,被同監的叛徒出賣,押送杭州。臨行時,同獄難友為林去病擔憂,但他視死如歸,高聲朗誦文天祥的就義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到了杭州後,林去病被關進陸軍監獄。在杭州的陸軍監獄,林去病非常思念故鄉和戰友,難忘革命歷程,寫了好些含義深沉的詩,其中《懷舊》尤為突出:亂離生死兩悠悠/悵望江南涕淚流/憶舊何堪形弔影/思鄉空有月驚秋/煙橫墟里鬼爭哭/月淡松揪鳥亦愁/風雲叱吒今已矣/蕭條人去話桑樓。林去病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人,自從立志投身無產階級革命那一刻起,就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托給黨和人民,為了拯救中華民族,實現祖國的獨立富強,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知道敵人是不會放過他的,臨刑前一天,手書《題照贈人》(贈給張賢)一詩。1932年5月12日上午9時,林去病英勇就義。臨刑時,他把自己一雙力士鞋和一些值錢的東西送給了同獄的難友,說:「留作永別的紀念吧。」然後從容就義,時年27歲。噩耗傳來,獄中三四百人都為之流淚。
Ⅳ 霍去病是什麼人物
我蠻喜歡霍去病這個人物的。在小說《大漠謠》還有《啞舍》都有他的故事。(PS:因為是小說,可能與歷史不大相符。) 咳咳,廢話不多說。以下是他的簡介。 霍去病(前140-前117),漢族,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西南)人。中國西漢武帝時期的傑出軍事家,是名將衛青的外甥,任大司馬驃騎將軍。好騎射,善於長途奔襲。霍去病多次率軍與匈奴交戰,在他的帶領下,匈奴被漢軍殺得節節敗退,霍去病也留下了「封狼居胥」的佳話。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十七歲的霍去病被漢武帝任為驃姚校尉,隨衛青擊匈奴於漠南(今蒙古高 日本光榮公司《三國志》系列游戲霍去病像 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殲2028人,俘獲匈奴的相國和當戶,並殺死匈奴單於的祖父和季父,勇冠全軍,受封冠軍侯。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漢武帝任命十九歲的霍去病為驃騎將軍。於春、夏兩次率兵出擊占據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區的匈奴部,殲4萬餘人。俘虜匈奴王5人及王母、單於閼氏、王子、相國、將軍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渾邪王及部眾4萬人,全部佔領河西走廊。匈奴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同年秋,奉命迎接率眾降漢的匈奴渾邪王,在部分降眾變亂的緊急關頭,率部馳入匈奴軍中,斬殺變亂者,穩定了局勢,渾邪王得以率4萬余眾歸漢。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打通了西域道路。 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22歲)各率騎兵5萬分別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 霍去病石刻雕像(12張) 北,尋殲匈奴主力。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多里,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400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內),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舉行了祭地禪禮,兵鋒一直逼至瀚海(今貝加爾湖)。經此一戰,「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他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每戰皆勝,深得武帝信任。與衛青被稱為帝國雙壁。並留下了「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千古名句。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卒,年僅24歲(虛歲)。 英雄不問出身 霍去病 馬踏匈奴2 出生在一個傳奇性的家庭。他是平陽公主府的女奴衛少兒與平陽縣小吏霍仲孺的兒子,這位小吏不敢承認自己跟公主的女奴私通,於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父親不敢承認的私生子、母親又是個女奴,看起來霍去病是永無出頭之日的,然而奇跡終於降臨在他身上。 大約在霍去病剛滿周歲的時候,他的姨母衛子夫進入了漢武帝的後宮,懷孕後發生了館陶公主綁架且欲殺衛青一事,事情敗露後衛子夫並且很快被封為夫人,僅次於皇後。衛青被任命為建章監,與長兄衛長君一起加官侍中,衛氏家族從此改變了命運——這時候恐怕沒有人想到被改變命運的不僅僅是衛青和霍去病,被改變命運的還有多年來漢匈之間的攻守易形。 漢武帝劉徹是中國歷史上武功頗盛的帝王,而當時的漢王朝,邊境不穩,時常遭受匈奴人的侵擾。作為游牧民族的匈奴,幾乎把農耕為生的漢朝當成了自己予取予求的庫房,燒殺擄掠無所不為。而面對這樣的局面,長城內的國家卻從秦以來就無力從根本上改變,勝利的時候極少,秦只能寄希望於修築長城進行消極防禦而漢朝卻以和親以及大量的「陪嫁」財物買來暫時的相對平安。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希望改變這樣的形勢,而他很快就在身邊找到了和自己有志一同的人,他就是衛子夫的弟弟,時任太中大夫的衛青。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衛青拜車騎將軍,和另三員將領各率一支軍隊出塞。在這一次出兵過程中,四路大軍出塞三路大敗,尤其離譜的是老將李廣竟然被匈奴所虜,好不容易才逃歸。反而是出身「騎奴」,第一次出塞領兵的衛青,出上谷直搗匈奴祭天聖地龍城,斬敵七百。衛青的軍事天才使漢武帝刮目相看,他從此屢屢出征,戰果累累。 漠南之戰,橫空出世 在衛青建功立業的同時,霍去病也漸漸地長大了,在舅舅的影響下,他自幼精於騎射,雖然年少,卻 霍去病雕像 不屑於像其它王孫公子那樣呆在長安城裡放縱聲色享受長輩的蔭庇。他渴望殺敵立功的那一天。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衛青領軍二出定襄,史稱漠南之戰。虛十八歲的霍去病 第二次 跟從衛青出征(年十八為侍中。善騎射, 再 從大將軍)。衛青任命霍去病為嫖姚校尉,帶領八百騎兵,脫離大軍在茫茫大漠里賓士數百里奇襲匈奴,打擊匈奴的軟肋。( 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百里赴利,斬捕首虜過當 。赴利:奔向有利之處,以消滅敵人)此仗霍去病斬敵2028人,殺匈奴單於祖父,俘虜單於的國相及叔叔。霍去病的首戰,以這樣奪目的戰果,向世人宣告,漢家最耀眼的一代名將橫空出世了。 為表彰霍去病的功績,漢武帝將他封為「冠軍侯」,贊嘆他的功冠諸軍。特意割穰縣的「盧陽鄉」和宛縣的「臨駣聚」地為冠軍縣做為霍去病的封地,《史記》記載此次封邑一千六百戶(《漢書》為二千五百戶)。 河西大戰,戰神無敵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的春天,霍去病被任命為驃騎將軍,獨自率領精兵一萬出征匈奴。這就是河西大戰。 19歲的統帥霍去病不負眾望,在千里大漠中閃電奔襲,打了一場漂亮的大迂迴戰。六天中他轉戰匈奴五部落,一路猛進,並在皋蘭山與匈奴盧侯王、折蘭王打了一場硬碰硬的生死戰。在此戰中,霍去病慘勝,一萬精兵僅餘三千人。而匈奴更是損失慘重——盧侯王和折蘭王都戰死,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被俘虜,斬敵八千九百六十,匈奴休屠祭天金人也成了漢軍的戰利品。在這一場血與火的對戰之後,漢王朝中再也沒有人質疑少年霍去病的統軍能力,他成為漢軍中的一代軍人楷模、尚武精神的化身。此戰後,漢武帝益封霍去病二千戶(《漢書》記載為二千二百戶)。 河西受降,列郡祈連 卧虎石 同年夏天,漢武帝決定乘勝追擊,展開收復河西之戰。 此戰,霍去病成為漢軍的統帥,而作戰多年的老將李廣等人只作為他的策應部隊。但是,李廣所部則被匈奴左賢王包圍,配合作戰的公孫敖常跑大漠的「老馬」居然在大漠中迷了路,沒有起到應有的助攻作用。霍去病遂再次孤軍深入,並再次大勝。就在祁連山,霍去病所部斬敵三萬餘人,俘虜匈奴王爺五人以及匈奴大小閼氏、匈奴王子五十九人、相國將軍當戶都尉共計六十三人。漢武帝再次益封霍去病五千戶(《漢書》記載為五千四百戶)。 經此一役,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漢王朝收復了河西平原。曾經在漢王朝頭上為所欲為、使漢朝人家破人亡無數的匈奴終於也唱出了哀歌:「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從此,漢軍軍威大振,而十九歲的霍去病更成了令匈奴人聞風喪膽的戰神。 真正使霍去病有如天神的事情是「河西受降」,發生的時間在秋天。 兩場河西大戰後,匈奴單於想狠狠地處理一再敗陣的渾邪王,消息走漏後渾邪王和休屠王便想要投降漢朝。漢武帝不知匈奴二王投降的真假,遂派霍去病前往黃河邊受降。當霍去病率部度過黃河的時候,果然匈奴降部中發生了嘩變。面對這樣的情形,霍去病竟然只帶著數名親兵就親自沖進了匈奴營中,直面渾邪王,下令他誅殺嘩變士卒。我們永遠也猜想不出此時的渾邪王心裡都在想些什麼。那一刻他完全有機會把霍去病扣為人質或殺之報仇,只要他這樣做了,單於不但不會殺他反而要獎賞他。然而最終渾邪王放棄了,這名敢於孤身犯險不懼生死的少年的氣勢鎮住了他。霍去病的氣勢不但鎮住了渾邪王,同時也鎮住了四萬多名匈奴人,他們最終沒有將嘩變繼續擴大。此戰霍去病被益封一千七百戶。 河西受降順利結束,而今天的我們卻只能用景仰的心努力想像,那個局勢迷離危機四伏的時候,那位十九歲的少年是怎樣站在敵人的營帳里,僅僅用一個表情一個手勢就將帳外四萬兵卒、八千亂兵制服的。 漢王朝的版圖上,從此多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河西走廊正式並入漢王朝。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面對外虜的受降,不但為飽受匈奴侵擾之苦百年的漢朝人揚眉吐氣,更從此使漢朝人有了身為強者的信心。 飲馬翰海,封狼居胥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為了徹底消滅匈奴主力,漢武帝發起了規模空前的「漠北大戰」。 這時的霍去病,已經毫無爭議地成為了漢軍的王牌。漢武帝對霍去病的能力無比信任,在這場戰爭的事前策劃中,原本安排了霍去病打單於,結果由於情報錯誤,這個對局變成了衛青的,霍去病沒能遇上他最渴望的對手,而是碰上了左賢王部。 然而這場大戰完全可以算是霍去病的巔峰之作。在深入漠北尋找匈奴主力的過程中,霍去病率部奔襲兩千多里,以一萬五千的損失數量,殲敵七萬多人,俘虜匈奴王爺三人,以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大約是渴望碰上匈奴單於,「獨孤求敗」的霍去病一路追殺,來到了今蒙古肯特山一帶。就在這里,霍去病暫作停頓,率大軍進行了祭天地的典禮——祭天封禮於狼居胥山舉行,祭地禪禮於姑衍山舉行。這是一個儀式,也是一種決心。 封狼居胥之後,霍去病繼續率軍深入追擊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方才回兵。從長安出發,一直奔襲至貝加爾湖,在一個幾乎完全陌生的環境里沿路大勝,這是怎樣的成就! 經此一役,「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從此成為中國歷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終生奮斗的夢想。而這一年的霍去病年僅二十三歲。此仗後,漢武帝益封霍去病五千八百戶。 至此,霍去病總封邑戶數為:史記:一萬六千一百戶,漢書:一萬七千六百戶。 縱死猶聞俠骨香 霍去病與舅舅衛青的關系親厚,兩人雖然戰功顯赫,權傾朝野,但從不結黨,更不養士(門客),蘇建曾經勸告衛青養士以得到好名聲,衛青認為養士會讓天子忌諱,而且作為臣子只需要奉法遵職就可以了,何必為求得好名聲去養士呢?而霍去病也跟舅舅衛青抱有同一種看法。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設置大司馬位,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皆加官為大司馬。同時下令,驃騎將軍秩祿與大將軍相同。秩祿,即俸祿。衛青和霍去病因為有了大司馬這一加官稱號,得以名正言順地管理日常的軍事行政事務。劉徹於建元二年(前139)罷太尉之位,直到設置大司馬位,作為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重大舉措,除外掌兵政外,更重要的還在於可進入內朝參決政事,秉掌樞機,以代替太尉之職。所以衛霍二人,不僅僅是漢武帝的軍事將領,也是內朝首臣。 霍去病成長起來之後逐漸代替衛青領軍出征,究其原因,大約有以下幾種說法:1.正常的新老交替,衛青做為大漢除了皇帝之外的最高軍方首腦不可能親自出征不給新人出頭的機會;2.衛青做為位高權重的萬戶之侯,公主之夫,已封無可封,為避嫌而不再出征,做為衛青的外甥和皇帝的愛徒,霍去病的成長是二人樂見其成的;3.少時受苦的衛青身體並不好,漢代醫療條件差,衛青不再適合常年奔戰。 在「無功不得封侯」的漢代,追求軍功的部下紛紛離開不再出征的衛青轉投霍去病門下,而且經常得到官爵。有人依此推斷衛霍二人感情不好,但從霍去病請立三子封王而維護太子劉據地位可以看出他和衛青的政治立場是一致的,從李敢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出霍去病與衛青依然親厚,漠北大戰一年後,繼其父李廣之職成為郎中令的李敢因為錯怨是衛青導致了父親的自殺,於是擊傷了大將軍。霍去病知道後,射殺了李敢為舅舅報仇。至於封賞那些轉投到自己門下的人,衛青認為這是人之常情,而是否能得到官爵,這並不是衛霍二人決定的(二人一生,奉法遵職,從未以權謀私),而是因為賞罰分明的軍功制度。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24歲的驃騎將軍霍去病去世了。謚封 景桓侯 。取義「並武與廣地」,彰顯其克敵服遠、英勇作戰、擴充疆土之意。 漢武帝對霍去病的死非常悲傷。他調來鐵甲軍,列成陣沿長安一直排到茂陵霍去病墓地。他還下令將霍去病的墳墓修成祁連山的模樣,彰顯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編輯本段家族 漢武帝的皇後衛子夫是霍去病的姨母,大司馬大將軍長平侯衛青是他的舅舅。 霍去病曾在出征的途中看望自己的生父霍仲孺,並把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帶回朝廷。霍光後來得到武帝重用,成為託孤重臣,曾廢立皇帝,官至大司馬大將軍,為漢宣帝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 霍去病有一個兒子霍嬗,字子侯,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西南)人。生母未見史書。霍去病死後,霍嬗襲冠軍侯爵位,為侍中,頗受漢武帝疼愛,有意等他長大以後用為將軍,繼續霍去病的功業。霍去病死後六年,元封元年(前110年),霍嬗從漢武帝登泰山封禪《史記·封禪書》「禮畢,天子獨與侍中奉車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後不久暴卒,謚號為哀。霍嬗死時可能只有十歲《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居六歲,元封元年,嬗卒,謚哀侯。無子,絕,國除。」,霍嬗無子,霍去病的嫡系後裔至此斷絕,冠軍侯國也因此而除。 此外,霍家有史記載的霍山、霍雲二人,因謀反被漢宣帝滅族。但也對宣帝時期的政治產生過一定影響。因《史記》《漢書》互有訛誤,對他們二人的身世記載大體而言有三種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二人均是霍去病之子,第二種意見認為二人均為霍去病之孫,第三種意見認為霍山為霍去病之子,霍雲為霍去病之孫,而認為霍山、霍雲均是霍去病之孫者,又對霍山與霍雲的兄弟關系產生分歧,有人認為霍山是霍雲之兄,也有人認為霍山是霍雲之弟,在此不再贅述。 編輯本段霍去病留下的文字霍去病上疏(《史記·三王世家》) 大司馬臣去病昧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陛下過聽,使臣去病待罪行間。宜專邊塞之思慮,暴骸中野無以報,乃敢惟他議以干用事者,誠見陛下憂勞天下,哀憐百姓以自忘,虧膳貶樂,損郎員。皇子賴天,能勝衣趨拜,至今無號位師傅官。陛下恭讓不恤,群臣私望,不敢越職而言。臣竊不勝犬馬心,昧死原陛下詔有司,因盛夏吉時定皇子位。唯陛下幸察。臣去病昧死再拜以聞皇帝陛下。 琴歌 【霍將軍歌】(此是否為霍去病所作存疑) 〖霍將軍歌者。霍去病之所作也。去病為討寇校尉。為人少言。勇而有氣。使擊匈奴。斬首兩千。後六齣。斬首十餘萬級。益封萬五千戶。秩祿與大將軍等。於是志得意歡。乃援琴而鼓之曰:〗 四夷既獲(我府作護。《詩紀》同。注雲。一作獲。)諸夏康兮。國家安(廣《文選》誤作康。)寧樂無(樂府作水。對床夜語同。《詩紀》雲。一作未。)央兮。載戢干戈弓矢藏兮。麒麟來臻鳳皇翔兮。與天相保永無疆兮。親親百年各延長兮。(○琴操下。《樂府詩集》六十。范唏文對床夜語一、廣《文選》十四俱作琴歌。《詩紀》二。○逯案。《樂府詩集》曰:案琴操有霍將軍渡河歌。去病所作也。因據古今樂錄著錄此歌。蓋以此當霍將軍渡河歌也。又此敘今本琴操與古今樂錄略同。惟多誤字。今直鈔樂錄。) 勉強直譯 四方的夷族已經得到護佑,中原的民眾也平安富足。 國與家和平安定,(我們的)快樂越來越多(沒有止盡)。 把兵器收起來放好,把弓和箭存在兵器庫里。 麒麟與鳳凰(的舞蹈)威嚴活潑,喜慶。 順應於天,(和平相處)得到保全,永遠存在, 在生命的百年間,愛護親人,象親人一樣相處,夷與夏都會代代相傳。 編輯本段死亡原因 《史記》《漢書》等正史只對犯罪或橫死的人才記載死因 ,對老死、病死等正常死亡的人往往只有簡簡單單一個「薨(或卒)」字。 ] 褚少孫在《史記》卷二十 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中補記:「光未死時上書曰:「臣兄驃騎將軍去病從軍有功, 病死 ,賜謚景桓侯,絕無後,臣光願以所封東武陽邑三千五百戶分與山。」」這是歷代史書中對霍去病 [死因的唯一記載。 現代說法: 1.據說是在漠北之戰中匈奴人將病死的牛羊等牲口埋在水源中祭祀詛咒漢軍,因此水源區產生了瘟疫。而霍去病在此處飲食了帶有病菌的水,而後病倒; 2.因為他殺死李敢,而漢武帝為庇護他讓他去朔方城避避風頭,在他前往朔方的途中感染了瘟疫而死; 3.兩千年前的醫療水平有限。數次領兵出征,長時間處於艱苦的環境,對霍去病的身體造成不可治癒的傷病。 4.長期劇烈的勞累過度,也是導致他死亡的原因之一。 編輯本段歷史評價 霍去病生為奴子,長於綺羅,卻從來不曾沉溺於富貴豪華,他將國家安危和建功立業放在一切之前。漢武帝曾經為霍去病修建過一座豪華的府第,霍去病卻拒絕收下,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短短的八個字,因為出自霍去病之口而言之有物、震撼人心,刻在歷朝歷代保家衛國將士們的心裡。 霍去病少言多行,從不說空話。漢武帝曾經想親自教他孫武兵法,他回答道:「打仗應該隨機應變,而且時勢變易,古代的兵法已不合適了。」 霍去病是霍仲孺的私生子。其父未曾盡過一天當父親的責任,當霍去病長大後,知道了父親的事,有次任驃騎將軍出征時順道到了平陽(今山西臨汾),霍去病便命下屬將霍仲孺請到休息的旅舍,跪拜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大人:漢唐時指父親)之子。」霍仲孺愧不敢應,匍匐叩頭說:「老臣得托將軍,此天力也。」隨後,霍去病為霍仲孺置辦田宅奴婢,並在領軍歸來後將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帶到長安栽培成材。 少年將軍霍去病並不是完人,他曾經射殺李敢,也曾經御下嚴峻。然而再嚴峻他仍然是軍神,所有的士兵都嚮往成為他的部下,跟隨他殺敵立功。他一生四次領兵正式出擊匈奴,都以大勝回師,滅敵十一萬,降敵四萬,開疆拓土,戰功比他的舅舅衛青還要壯觀。對於整部世界軍事史和中國史來說,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傳奇。 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邊,墓前的「 馬踏匈奴 」的石像,象徵著他為國家立下的不朽功勛。千載之後,世人仍然遙想少年大將霍去病的絕世風采,為他的精神和智勇而傾倒,為他那不戀奢華保家衛國的壯志而熱血沸騰。 《漢書》中的評價 班固在《漢書 敘傳》里是這樣稱贊衛霍的: 長平桓桓,上將之元,薄伐獫允,恢我朔邊,戎車七征,沖輣閑閑,合圍單於,北登闐顏。票騎冠軍,猋勇紛紜,長驅六舉,電擊雷震,飲馬翰海,封狼居山,西規大河,列郡祈連。 述衛青霍去病傳第二十五。 《何博士備論》之「霍去病論」 (宋)何去非 昔者,漢武之有事於匈奴也,其世家宿將交於塞下。而衛青起於賤隸,去病奮於驕童,轉戰萬里,無向不克,聲威功烈震於天下,雖古之名將無以過之。二人者之能,豈出於素習耶?亦天之所資也。是以漢武欲教去病以孫、吳之書,乃曰:「顧方略何如耳,不求學古兵法。」信哉,兵之不可以法傳也。昔之人無言焉,而去病發之。此足知其為曉兵矣。 夫以兵可以無法,而人可以無學也。蓋兵未嘗不出於法,而法未嘗能盡於兵。以其必出於法,故人不可以不學。然法之所得而傳者,其粗也。以其不盡於兵,故人不可以專守。蓋法之無得而傳者,其妙也。法有定論,而兵無常形。一日之內,一陣之間,離合取捨,其變無窮,一移踵、瞬目,而兵形易矣。守一定之書,而應無窮之敵,則勝負之數戾矣。是以古之善為兵者,不以法為守,而以法為用。常能緣法而生法,與夫離法而會法。順求之於古,而逆施之於今;仰取之於人,而俯變之於己。人以之死,而我以之生;人以之敗,而我以之勝。視之若拙,而卒為工;察之若愚,而適為智。運奇合變,既勝而不以語人,則人亦莫知其所以然者。此去病之不求深學,而自顧方略之如何也。 夫「歸師勿追」,曹公所以敗張綉也,皇甫嵩犯之而破王國。「窮寇勿迫」,趙充國所以緩先零也,唐太宗犯之而降薛仁杲。「百里而爭利者蹶上將」,孫臏所以殺龐涓也,趙奢犯之而破秦軍,賈詡犯之而破叛羌。「強而避之」,周亞夫所以不擊吳軍之銳也,光武犯之而破尋、邑,石勒犯之而敗箕澹。「兵少而勢分者敗」,黥布所以覆楚軍也,曹公用之,拒袁紹而斬顏良。「臨敵而易將者危」,騎劫所以喪燕師也,秦君用之,將白起而破趙括。薛公策黥布以三計,知其必棄上、中而用其下。賈詡策張綉以精兵追退軍而敗,以敗軍擊勝卒而勝。宋武先料譙縱我之出其不意,然後攻彼之所不意。李光弼暫出野次,忽焉而歸,即降思明之二將。凡此者,皆非法之所得膠而書之所能教也。然而,善者用之,其巧如是。此果不在乎祖其緒余而專守也。趙括之能讀父書詳矣,而藺相如謂徒能讀之而不知合變也。故其於論兵,雖父奢無以難之,然奢不以為能,而逆知其必敗趙軍者,以書之無益於括。而妙之在我者,不特非書之所不能傳,而亦非吾心之能逆定於未戰之日也。 昔之以兵為書者,無若孫武。武之所可以教人者備矣,其所不可者,雖武亦無得而預言之,而唯人之所自求也。故其言曰:「兵家之勝,不可先傳。」又曰:「奇正之變,不可勝窮。」又曰:「人皆知我所勝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故其戰勝不復,而應形於無窮。」善學武者,因諸此而自求之,乃所謂方略也。去病之不求深學者,亦在乎此而已。嗟乎!執孫、吳之遺言,以程人之空言,求合乎其所以教,而不求其所不可教,乃因謂之善者,亦已妄矣。 至於趙雲、岳飛都引用過霍去病的名言辭讓皇上賜予的華屋美宅,也足見名將與名將之間的相互認同感,怕比王郎同志的評語來得更珍貴更有說服力。至於唐詩宋詞中衛霍、漢家大將、封狼居胥更是用老了的典故。 戚將軍紀效新書序(王世貞):「余嘗怪漢武帝時,下朝鮮,埽滇越,席捲甌、閩、南三越,不旋踵而若承蜩然。其最難者匈奴耳,而大將軍、驃騎將軍以輕騎絕大漠,數得志焉。此豈盡出天幸,不至乏絕哉?而太史公傳,自鹵獲封戶外,略而不具載。意其人以文章高天下,怏怏奇數,不欲令武士見長耳。及讀至帝欲以孫。吳兵法教驃騎,不肯受,曰:『不至學古兵法,顧方略何如。』夫然後而知驃騎將軍、大將軍之微也。彼故長於技而短於法,即不盡出天幸,於後世何所見焉。」
Ⅳ 古代有哪些叫「去病,延年,棄疾,愈」之類的名字的,除了「霍,石,辛,韓」之外
海燈法師:范無病,自幼聰慧勤學,酷愛文學和武術。
辛延年:【年代】:漢 【作品】:羽林郎
馬愈:〔明〕字抑之。號華發仙人,人號馬清痴,嘉定(今屬上海市)人。天順八年(一四六四)進士,官刑部主事。能詩,善書,工山水,登逸品。《列朝詩集小傳、清河書畫舫》。
陳去疾:唐〕(約公元八三五年前後在世)字文醫,侯官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文宗太和末前後在世。元和十四年,(公元八一九年)舉進士及第。歷官邕管副使。去疾所作詩,今存十三首。(見《全唐詩》)
張延年:〔清〕字長齡,江蘇常熟人。為建寧太守。善寫翎毛、花卉,尤工美人。《虞山畫志》
柳棄疾:〔近現代〕(一八八六至一九五八)原名慰高,字安如,別號亞子,江蘇吳江人。清末,發起南社,倡導革命,年二十即以詩文馳名海內,思想新穎,積極抨擊舊社會。書法狂草,自成一家。卒於北京。著作豐富,散見報刊,尚未編輯成集。《紅樹室近代人物誌》
Ⅵ 找一個女主小說,裡面有一個配角叫霍去病
《雲中歌》桐華著小說
Ⅶ 小說里的大漠謠霍去病死了嗎金玉最後到底有沒有跟霍去病一起他們倆的親生兒子呢孟西漠最後死了嗎
霍去病和小玉在一起了,他們離開了長安,隱居在了大漠
「去病,我們去哪裡?」
「先去哈密接兒子,然後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這么盡興怎麼活。不過在這之前,我們前去找狼兄,他的年紀也大了,與其等著過兩年其他狼挑戰他,不如現在主動辭去狼王的職位。然後我們一塊兒去祁連山,我此生唯一沒有兌現的諾言許在那裡,我要在祁連山下,在你阿爹的墓前,請狼兄夫婦做見證,行大婚之禮,兌現當年對一個人的承諾,雖然遲了很多年,但……」
我笑著拍開他來摟我的手,撇撇嘴道:「自說自話!你怎麼不問問人家樂意不樂意?既是求婚這樣的大事,卻沒一點正經。」
他忙彎身作揖行禮,肅容問:「玉兒,你願意嫁給我嗎?」
我扭過頭抿嘴而笑,不回答他。「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因為身邊的這個人,我知道自己是幸運的。
他等了半響後,正著急間,我輕點了下頭,他握住我的手,綻了笑容,如朝陽一半燦爛。
九爺(孟西漠)離開了
「霍去病:
余願已盡,君意亦了。
白雲悠悠,物過人老。
黃沙漠漠,各尋逍遙。
今日一別,相見無期。
霍去病看完後,一言不發地又遞給我。
最後一句落筆沉重,力透絹帕。
九爺居然不告而別?
相見無期?
他把我和霍去病並排放在榻上,讓我們手相握,這就是他最後的祝福嗎?
恍惚中,只覺鼻端仍有他的氣息,卻知道那隻是悲傷中的幻覺。
這一次,他真的離開了,徹底放棄地離開了!再不會出現在我的生命中!」
Ⅷ 雲中歌小說寫隺huo去病有幾個孩子
三個。雲歌的二哥和三哥。大哥是領養的。
Ⅸ 小說男主叫去病 小說名是什麼
啞舍 霍去病吧
Ⅹ 耿去病是哪一篇的作品人物
《聊齋志異——青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