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能告訴我關於季羨林留學的故事和季羨林寫給母親的文章
當一個普通的中學教員遠非季羨林的夢想,他急切希望出國留學,於1935年夏入德國哥廷根大學讀書。
季羨林認為,在他一生六十多年的學術研究過程中,德國十年是至關重要的十年,他的學術研究發軔不是在清華大學,而是在德國哥廷根大學。
在哥廷根的十年,對於一介窮書生的季羨林來說,他所擁有的就是時間和書籍。學校孤獨寂靜的環境,正好給了他空前絕後讀書的機會。這個時期,他大致閱讀兩大種類,一類是有關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羅文等書籍,另一類是中文書籍。這一時期,除了星期日和假日外,季羨林都要閱讀,對當時世界上梵文、巴利文和佛教研究的情況,心中有了大致的輪廓。在哥廷根,他主修印度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並留校進行研究工作。
1945年秋,季羨林從哥廷根到了瑞士,等候機會回國。
「我在母親身邊只呆到6歲,以後兩次奔喪回家,呆的時間也很短。現在我回憶起來,連母親的面影都是迷離模糊的,沒有一個清晰的輪廓。特別有一點,讓我難解而又易解:我無論如何也回憶不起母親的笑容來,她好像是一輩子都沒有笑過,家境貧困,兒子遠離,她受盡了苦難,笑容從何日來呢?有一次我回家聽對面的寧大嬸告訴我說:「你娘經常說,早知道送出去不回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簡單的一句話里飽含著多少辛酸,多少悲傷啊!母親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啊!然而這個兒子始終沒有歸去,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
對於這個情況,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並不深刻。到了上高中的時候,自己大了幾歲,逐漸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籬下,經濟不能獨立,空有雄心壯志,怎奈無法實現,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立下了誓願: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了工作,立即迎養母親,然而沒有等到我大學畢業,母親就離開我走了,永遠永遠地走了。古人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正應在我身上。我不忍想像母親臨終思念愛子的情況,一想到,我就會心肝俱裂,眼淚盈眶。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了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Ⅱ 望月思鄉主題的名家散文小說類文章,作者是現當代的。
月色如夢,鄉愁如酒。獨飲月光,我醉意朦朧,心底籠著淡淡的惆悵。我丟失了兒時的故鄉——今年春節,我是在城裡度過,因年邁的雙親已在城裡安居。而以往春節,我幾乎都是在鄉下過的。在我記憶里,那燈火溫馨的村莊,雞鳴狗吠,填不滿遠山溝壑夢一般的霧靄。爆竹聲聲此起彼伏,山鳴谷應,似迎接新歲的春雨,許多心願與嚮往,在雨中拔節生長……
今夜,在無邊的冷寂與落寞中,在鋼筋水泥築成的籠子中,我思緒的風又飛向故鄉,我思念的村莊在月亮上。那黑幽幽的群山,浮在童年的夢里;那明晃晃的小河,在夜的胸腔汩汩流淌……面對記憶中那桃花源般的山村,我默默祈禱,正如已經信基督教的母親為我祈禱一樣。說到母親,我心底的悵惘與她一樣。她對那曾勞作一生的所在,有著刻骨銘心的依戀,我能讀懂她老人家心底那失去「家園」的憂郁。我不止一次地納悶:當初,我像許許多多的兄弟姐妹一樣,懷著月光般美妙的夢想,「跳農門」沖出山野的包圍;而今當我一步步陷入城市的喧嘩與躁動、滾滾紅塵,這才發覺我靈魂深處對故鄉山水的眷戀!我的眼裡彌漫著霧一般的迷惘——回望人類文明的足跡,科技的發展使我們步入了工業社會,步入城市化方向,卻使我們漸漸遠離了自然的懷抱!可謂有得有失,福禍相依。
於是,鄉愁成為人類心底永恆的情結,成為詩人們筆下不盡的主題,成為中國文化中令人矚目的篇章。唐詩宋詞中飄溢出的縷縷鄉愁,動人心魄。現代詩詞也不例外,席慕蓉深情地吟唱: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彷彿霧里的揮手別離
離別後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遠不會老去
鄉愁每每與月亮連在一起:「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我彷彿看見嫦娥正面對月鏡蹙眉獨坐,那思鄉念家的心,如玉兔在懷中顫動;我彷彿聽見吳剛伐桂樹的美妙清音,我能感受到:那聲聲入耳的節奏與旋律,令嫦娥回腸盪氣夢繞魂牽;那故鄉八月的桂花馥郁著她的思念,那月亮邊盈盈的星淚,在她的面頰上滾動流淌……
今夜,丟失了故鄉的我,靈魂在月光里游盪,我把月亮作為了我的故鄉。有多少與我一樣的遊子,把你當作了慈母的所在,把你的國度當作了靈魂的故鄉。我能感覺到,此刻母親的目光也在月亮上。母親的目光與我的目光相聚,喜悅的淚花在月光中閃亮。月亮如眼,一路矚望著我如山鷹一般飛翔。暴風雨曾折斷我的翅膀,在夜的沼澤里,我破碎的心流著血;月亮如耳,聆聽著我以及大地上的一切呻吟;月亮如帆,托舉起所有不幸人們受傷的信念遠行!在那些吉祥快樂的日子裡,月亮如頭戴白蓮花的女王,與她所有的孩子們一起歡歌共舞。
月亮,你這千載獨步的女王!你溫柔而纏綿,明靜而清潔,朦朧而含蓄,優雅而恬淡,神奇而消魂……你目睹過人世間無數悲歡離合,血腥殘暴,團圓幸福。你美得令人心碎,你使無數人留戀生命,你給無數人送去遐思與夢想!有多少情侶望月懷遠「情人怨幽夜,竟夕起相思」;有多少斷腸人在天涯海角,視你為永生永世的伊甸園!高貴如唐明皇楊貴妃,平凡如市井男女漁夫村姑,莫不如此。「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這多半是一句美好的祝詞。誰都知曉牛郎織女的傳說,也都知曉梁、祝化蝶的故事……有多少痴男怨女在夢中、在無邊無際的長夜裡深深嘆息:那真正的愛在天邊在月亮上!
我在月下徜徉,我在月夜裡尋找——尋找我丟失的故鄉。我用泰戈爾老人的名言安慰自己:「所謂的故鄉,不過是我們的祖先漂泊旅程中落腳的最後一站。」我忽然頓悟:其實,我的故鄉並沒有丟失,她就在我靈魂深處,在我心空那輪美妙的月亮上。
鄭遠星: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
曾就讀魯迅文學院作家創研班
Ⅲ 季羨林 尋夢(全文)
《尋夢》
季羨林
夜裡夢到母親,我哭著醒來。醒來再想捉住這夢的時候,夢卻早不知道飛到什麼地方去了。
我瞪大了眼睛看著黑暗,一直看到只覺得自己的眼睛在發亮。眼前飛動著夢的碎片,但當我想到把這些夢的碎片捉起來湊成一個整個的時候,連碎片也不知道飛到什麼地方去了。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親依稀的面影……
在夢里向我走來的就是這面影。我只記得,當這面影才出現的時候,四周灰濛蒙的,母親彷彿從雲堆里走下來,臉上的表情有點兒同平常不一樣,像笑,又像哭,但終於向我走來了。
我是在什麼地方呢?這連我自己也有點兒弄不清楚。最初我覺得自己是在現在住的屋子裡。母親就這樣一推屋角上的小門,走了進來,橘黃色的電燈罩的穗子就罩在母親頭上。
於是我又想了開去,想到哥廷根的全城:我每天去上課走過的兩旁有驚人的粗的橡樹的古舊的城牆,斑駁陸離的灰黑色的老教堂,教堂頂上的高得有點兒古怪的尖塔,尖塔上面的晴空。
然而,我的眼前一閃,立刻閃出一片蘆葦。蘆葦的稀薄處還隱隱約約地射出了水的清光。這是故鄉裡屋後面的大葦坑。
於是我立刻感覺到,不但我自己是在這葦坑的邊上,連母親的面影也是在這葦坑的邊上向我走來了。我又想到,當我童年還沒有離開故鄉的時候,每個夏天的早晨,天還沒亮,我就起來,沿了這葦坑走去,很小心地向水裡面看著。
當我看到暗黑的水面下有什麼東西在發著白亮的時候,我伸下手去一摸,是一隻白而且大的鴨蛋。我寫不出當時快樂的心情。
這時再抬頭看,往往可以看到對岸空地里的大楊樹頂上正有一抹淡紅的朝陽———兩年前的一個秋天,母親就靜卧在這楊樹的下面,永遠地,永遠地。現在又在靠近楊樹的坑旁看到她生前八年沒見面的兒子了。
但隨了這葦坑閃出的卻是一枝白色燈籠似的小花,而且就在母親的手裡。我真想不出故鄉里什麼地方有過這樣的花。
我終於又想了回來,想到哥廷根,想到現在住的屋子。屋子正中的桌子上兩天前房東曾給擺上這樣一瓶花。那麼,母親畢竟是到哥廷根來過了,夢里的我也畢竟在哥廷根見過母親了。
想來想去,眼前的影子漸漸亂了起來。教堂尖塔的影子套上了故鄉的大葦坑,在這不遠的後面又現出一朵朵燈籠似的白花,在這一些的前面若隱若現的是母親的面影。
我終於也不知道究竟在什麼地方看到母親了。我努力壓住思緒,使自己的心靜了下來,窗外立刻傳來chán chán的雨聲,枕上也覺得微微有寒意。
我起來拉開窗幔,一縷清光透進來。我向外悵望,希望發現母親的足跡。但看到的卻是每天看到的那一排窗戶,現在都沉浸在靜寂中,裡面的夢該是甜蜜的吧!
但我的夢卻早飛得連影都沒有了,只在心頭有一線白色的微痕,蜿蜒出去,從這異域的小城一直到故鄉大楊樹下母親的墓邊,還在暗暗地替母親擔著心:這樣的雨夜怎能跋涉這樣長的路來看自己的兒子呢?此外,眼前只是一片空,什麼東西也看不到了。
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我悵望 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
(3)季羨林世界游記千年之約小說擴展閱讀:
《尋夢》賞析:
季羨林《尋夢》是為了思念已逝的老母,卻人鬼殊途,黃泉路遠,在現實中終難遂願。但悵望遺憾之情,也以夢的形式潛上心頭,以慰季老的相思之苦。夢,成了季老一次傾吐思念,彌補自己過錯的機會。
只是夢中只有「母親依稀的面影」,這句話是季羨林在夢見母親時,伴隨的卻是滿滿的抱憾之情。中國的傳統的文化中,有著「父母在,不遠行」的傳統,但季羨林卻遠赴重洋,在德國留學深造,棄親倫不顧,未見孝於母親榻前的內疚之感,一直無情地擊打著季羨林的心田。
不是季羨林記不清老母的容顏,而是季羨林無法面對內心的罪愆,悔對兩鬢斑白的老母。
季羨林也深知母親在家碎念「生前八年沒見過面的兒子」的痛,兒子悔對母親的痛,將季羨林的夢,擊得「連碎片也不知道飛到什麼地方去了」。
但「夢」畢竟是夢,再一晌貪歡的夢也有醒來的時候。
夢醒後,季羨林也只能面對「潺潺的雨聲」、「微微有寒意」的枕頭,任憑「一縷清光」掠過季羨林的面龐,唯有傷痕與無奈。夢是「甜蜜的」,夢醒來,眼眶裡打轉的淚水,流干後是冷冰冰的,痛徹心扉。
Ⅳ 比較經典的散文集,和好的作者,唯美的都可以。推薦點吧!反正多多益善,不要渾水摸魚的!
三毛的書《夢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來》《溫柔的夜》《萬水千山走遍》都很不錯。
賈品凹的短片散文集很不錯,你可以去書店或圖書館看看,肯定是有的
余秋雨的《借我一生》還行。
朱自清的散文集也很好,代表作《背影》這個你應該學過吧
席慕容的詩我看完了,很值得你去讀的。
Ⅳ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篇文章是季羨林先生寫的嗎(別罵我白痴
采訪者:張苗
被采訪者:季羨林
季羨林:苗苗,現在,你是采訪者,我是被采訪者,你問我答,好嗎?
苗 苗:好。
季羨林:那你就隨便問吧。
苗 苗:爺爺,我家的書櫃里,放著一大排您寫的書, 媽媽不讓我動,說怕我弄壞了。還說,爺爺研究的 學問太深,連大人都不一定弄得明白。我偷著看了, 佛教呀,還有&uot;吐火&uot;什麼的,我是看不懂,可是, 您的兩本散文和兩本雜文我全看明白了。我最喜歡 看您寫媽媽,寫小動物,還有寫花的故事,因為, 我也最愛媽媽,最愛小動物,最愛花,咱們最愛的都一樣,您說對嗎?
季羨林:你抓問題抓得很准。我的散文看起來題目很龐雜,歸納歸納,寫得最多的,還就象你說的,一個是寫小動物,一個是寫花兒,一個是寫母親,母親也代表父親,母親和父親一樣,是不是呀?
苗 苗:爺爺,您六歲就離開媽媽到濟南讀書了,可是, 您在書里寫了很多很多想媽媽的事兒。我也和您一樣,媽媽出差的時候,我就特別特別想她。爺爺, 人到多大就不想媽媽了呢?您現在還想媽媽嗎?
季羨林:想,到老了還想,還想。我父親死得很早,那時候我在外面上中學。隔八年,我到了清華,母親也死了。我寫過一片文章, 叫《賦得永久的悔》,我說,我後悔,我不該離開母 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呀,地位呀,什麼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那時候我要是知道的話,我寧願當一輩子農民也不出來。
苗 苗:爺爺,您在文章中經常說到很&uot;寂寞&uot;,寂寞的時候,好象只有小兔子,小狗狗,小貓咪,還有各 種各樣的花兒跟您好,是您的好朋友。比如說,小時候您寂寞了,夾竹桃就來陪伴您,青年的時候您寂寞了,馬纓花就來陪伴您,後來,牡丹,海棠, 槐花什麼的也都和您做過好朋友。爺爺,現在,您是不是跟荷花和這四隻貓咪最好呢?您現在還寂寞 嗎?它們聽您的話嗎?
季羨林:現在啊,現在應該說不寂寞了。為什麼呢?因為我的四隻貓啊,非常有意思。走,我帶你看看它們去!(呵,四隻漂亮的波斯貓像四個威風凜凜的衛兵早已經守在門邊了。爺爺從冰箱里取出一包吃的,蹲下來,仔仔細細地在盤子里拌了又拌,然後親切地招呼著:&uot;開飯啦!開飯啦!&uot;)
苗 苗:爺爺,它們有名字嗎?
季羨林:有,它叫強盜,它叫毛毛,它叫二強盜,它叫球 球。苗苗,咱們接著談吧,強盜,你也可以跟我進 屋來。(強盜聽了爺爺的話,大搖大擺地跟著我們溜達進裡屋。 嗯,我看出來了,這個強盜最淘氣,可它也最受寵愛。)
苗 苗:爺爺,您在《清塘荷韻》里說,讀書人都知道《愛蓮說》,其實,我是在讀了您的文章之後,才 知道《愛蓮說》的,不過,我現在已經會背了。周敦頤說,陶淵明獨愛菊,他自己獨愛蓮,可我發現, 爺爺和他們不一樣,爺爺沒有獨愛,爺爺什麼花都愛,愛很多很多的花,是這樣的嗎?
季羨林:是,是這樣的。
苗 苗:我發現,爺爺的荷花和其它池塘里的荷花顏色不一樣,爺爺的荷花特別特別紅。我想,小動物有感情,所有所有的花兒是不是也都有感情呢?
季羨林:養花兒要精心,還要有技術。門外的這些荷花,是湖北洪湖的,有人從賀龍鬧革命的地方給我帶來了六顆蓮子,說這蓮子埋在泥里邊一千年也不爛。我砸開個小口兒。要不,埋下去以後芽兒出不來。我把它們丟在水塘里,第一年沒長,第二年又沒長,我說:完了!第三年開始長了,水面上漂著幾個小圓葉兒。到了第四年,呵, 長得滿塘都是!我算了算,它們在水下,每夜至少要走一尺多遠!
苗 苗:爺爺,您在《我的童年》里說,您小的時候,最感興趣的是看閑書,您喜歡看《三國演義》,還 能將《水滸》里綠林好漢的名字背得滾瓜爛熟。爺爺,我跟您太一樣了,我也最喜歡看這些閑書。有 一回上算術課,我偷著看《水滸》,一邊看,一邊背一百單八將的座次,結果被老師發現上爸爸那兒告了我一狀,爸爸頭一回打了我,雖然一點都不疼, 可打那兒起,我再也不看《水滸》了。我真不懂,大人老是說,小時候要好好學習, 長大就不&uot;徒傷悲&uot;了,爺爺,看閑書算不算學習, 有沒有壞處呢?爺爺,您小時候雖然愛看閑書,可總能考甲等,我怎樣才能又有時間看閑書,又不挨打,又能一考就考個好成績呢?
季羨林:(笑) 我小時候父母都不在跟前兒,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讓看閑書。 怎麼辦呢?我就放學 以後不回家,偷偷跑到一個工地的磚堆旁,藏在那兒看閑書。我看閑書可看多了,《彭公案》《濟 公傳》《施公案》《小五義》《三俠五義》, 我都看。我是主張看閑書的,為什麼呢?苗苗你說 說,文章怎麼才能寫好呢?
苗 苗:我覺得,應該事兒。
季羨林:嗯,你再說說,從技術上講,怎麼才能寫得通順呢?
苗 苗:得多看點課外書。
季羨林:是這樣。魯迅曾經講過,要把文章寫好,千萬不要上那些所謂文章作法什麼的當,最可靠的還是要多看書。我小時候,跟我一個妹妹一塊兒看,家裡的桌子底下有個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來,我們就趕緊把閑書藏到缸里頭,桌上擺的呢,都是正課。 (笑)
苗 苗:爺爺,我喜歡語文,數學不行,偏科。
季羨林:偏科也有好處,但別的不能荒廢。喜歡語文當然好,但英文要好,數學也要好。我小時候上的是文科高中,沒怎麼學過數學,吃虧大了。現在分文科和理科,將來最好能合在一起。二十一世紀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歡不喜歡,一定要學好數學,而且學淺了還不行,代數,立體幾何,解析幾何,都要學,這方面 的知識將來會越來越重要。最近清華辦了一個班,選的是高材生,提出 要培養中西貫通、古今貫通的人材。我說,有這兩個貫通還不行,還應該加一個文理貫通,三貫通, 這才是二十一世紀的青年。
苗 苗: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我記住了。 爺爺,有人讓我媽媽趕快給我找一個好外語老 師,說過了十二歲再學外語就像外地人說話似的,永遠也說不準了。爺爺會那麼多種外語,您說, 他們說得對嗎?
季羨林:倒不一定是十二歲,當然學外語越早越好。學外語的發音跟母語有很大關系,根據我的經驗,發音最好的一個是上海人,一個是人,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學起來就困難。你說的是話,學外語沾光。(笑)古文也很重要。我覺得,一個小孩兒起碼要背二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了。最近出了一本書,鼓勵小孩兒背詩的,我提了個建議,應該再出一本散文,從《古文觀止》里選,加點兒注。小時候背的,忘不了。
苗苗:背二百首詩,五十篇古文呀!
季羨林: 可不是讓你一天背下來呦。
苗 苗:我喜歡畫畫,要是畫畫我一點兒也不會覺得累。
季羨林:你今年才十歲,畫畫得這樣真不容易了。我喜歡畫兒,但自己畫不了。小時候上課,有位老師講 得實在沒味道,我和同桌同學就給老師畫像,他畫得像,我畫得不像,從此知難而退。我始終羨慕畫家和音樂家,繪畫和音樂需要天賦,你有畫畫的天 賦,一定要發展。要多臨摹,多練素描,練出真功夫。另外,也不是說你喜歡什麼今後就干這一件事, 我一生乾的事兒多極了。將來不管你上大學讀什麼系,畫兒照樣畫,你也可以入美術學院,可別的功課也不能疏忽。今後一定要三貫通,文理不貫 通,不是二十一世紀的青年。
苗 苗:爺爺,您二十幾歲就上德國留學,聽說,您那 個時候喜歡穿西裝,可是後來,別人都穿西裝了, 爺爺又改穿中山裝了。有人說,這是因為爺爺愛國, 還有人說,因為爺爺最看不起崇洋的人,到底 誰說得對呢?
季羨林:穿中山裝方便。我給你講個故事,我們從歐洲回來的時候坐的是英國船,很大的船。英國人毛病特多,吃午飯得穿禮服,打領帶。要不不讓你進餐廳 那是年,沒有空調,過紅海,外面溫度是攝氏50多度。我們就穿中山裝,說這就是我們中國人的禮服,他們也沒法兒反對,這本來就是我們的禮 服嘛。(笑)
苗 苗:爺爺,我看過一張照片,是您請侯仁之爺爺,還有我爸爸,媽媽他們到大覺寺賞玉蘭花時照的。 讀您寫的書以後我發現,您不僅愛花,愛小動物,愛媽媽,愛祖國,愛老師,還愛交朋友,您和侯仁之爺爺是好朋友,和臧克家爺爺是好朋友,和很多很多人都是好朋友。我也有很多好朋友,等我們都變成老爺爺,老奶奶的時候,也能像你們現在這么好嗎?有什麼秘訣能讓我和朋友永遠永遠老好呢?
季羨林:交朋友的秘訣嘛也不是沒有,一是要真誠,不能對朋友虛假,虛假要不得。另外還要能容。山西 人喜歡吃醋,四川小朋友喜歡吃辣,你不喜歡怎麼辦?那麼,他吃他的,你吃你的,也別看不起人家, 說你幹嘛老吃辣的呀?每個人的脾氣不一樣,有的脾氣暴躁,有的脾氣溫和,暴躁的話,讓著他點兒 等他暴躁完了以後,他自己會後悔的。如果他跳, 你也跳,倆人非決裂不可。
苗 苗:您說一旦吵了架怎麼辦呢?
季羨林:根據我的辦法就吵不起來,一個真誠,一個容。不要自以為是,說我要怎麼怎麼樣,你必須怎麼怎麼樣,那不行。在家裡邊也不許的。現在,家家就這么一個孩子,容易成掌上明珠,容易唯我獨尊, 像小皇帝,小公主似的,千萬不要當小公主。
苗 苗:我還看過您寫的《牛棚雜憶》,知道您曾經受過很多很多苦。可是,我覺得,您寫那些打過您的人和害過您的人時,不是為了罵他們,而是希望他們能改,能變好。爺爺您說,干過那麼多壞事的 還能不能變成好人呢?
季羨林:你覺得他們能變好嗎?
苗 苗:我覺得能變好。
季羨林:你覺得他們能變好,我希望他們能變好,你覺得,我希望。他們能不能變好,在他們自己,對不對呀?
苗 苗:那--爺爺您說,是東郭先生好呢,還是不東郭先生好呢?
季羨林:什麼?噢,東郭先生?!這很難說。 你覺得怎麼樣好呢?
苗 苗:我覺得,有的事兒得東郭先生,有的事兒就不能東郭先生。
季羨林:嗯,你說得挺有意思。(笑) 不知不覺一個多小時過去了,我真不想離開爺爺,但又不能再耽誤爺爺的時間了。爺爺把我們送到門外,送到那片荷塘前。
Ⅵ 季羨林最著名的散文
《黃昏》
季 羨 林
黃昏是神秘的,只要人們能多活下去一天,在這一天的末尾,他們便有個黃昏。但是,年滾著年,月滾著月,他們活下去有數不清的天,也就有數不清的黃昏。我要問:有幾個人感覺到這黃昏的存在呢?
早晨,當殘夢從枕邊飛去的時候,他們醒轉來,開始去走一天的路。他們走著,走著,走到正午,路陡然轉了下去。彷彿只一溜,就溜到一天的末尾,當他們看到遠處彌漫著白茫茫的煙,樹梢上淡淡塗上了一層金黃色,一群群的暮鴉馱著日色飛回來的時候,彷彿有什麼東西輕輕地壓在他們的心頭。
他們知道:夜來了。他們渴望著靜息,渴望著夢的來臨。不久,薄冥的夜色糊了他們的眼,也糊了他們的心。他們在低隘的小屋裡忙亂著,把黃昏關在門外,倘若有人問:你看到黃昏了沒有?黃昏真美啊,他們卻茫然了。
他們怎能不茫然呢?當他們再從屋裡探出頭來尋找黃昏的時候,黃昏早隨了白茫茫的煙的消失,樹梢上金色的消失,鴉背上日色的消失而消失了。只剩下朦朧的夜。這黃昏,像一個春宵的輕夢,不知在什麼時候漫了來,在他們心上一掠,又不知在什麼時候去了。
黃昏走了。走到哪裡去了呢?——不,我先問:黃昏從哪裡來的呢?這我說不清。又有誰說得清呢?我不能夠抓住一把黃昏,問它到底。從東方嗎?東方是太陽出的地方。從西方嗎?西方不正亮著紅霞嗎?從南方嗎?南方只充滿了光和熱,看來只有說從北方來的最適宜了。倘若我們想了開去,想到北方的極端,是北冰洋,我們可以在想像里描畫出:白茫茫的天地,白茫茫的雪原和白茫茫的冰山。再往北,在白茫茫的天邊上,分不清哪是天,是地,是冰,是雪,只是朦朧的一片灰白。朦朧灰白的黃昏不正應當從這里蛻化出來嗎?
然而,蛻化出來了,卻又擴散開去。漫過了大平原,大草原,留下了一層陰影;漫過了大森林,留下了一片陰郁的黑暗,漫過了小溪,把深灰色的暮色融入琮琮的水聲里,水面在闃靜里透著微明;漫過了山頂,留給它們星的光和月的光;漫過了小村,留下了蒼茫的暮煙……給每個牆角扯下了一片,給每個蜘蛛網網住了一把。以後,又漫過了寂寞的沙漠,來到我們的國土裡。我能想像:倘若我迎著黃昏站在沙漠里,我一定能看著黃昏從遼遠的天邊上跑了來,像——像什麼呢?是不是應當像一陣灰濛的白霧?或者像一片擴散的雲影?跑了來,仍然只是留下一片陰影,又跑了去,來到我們的國土裡,隨了彌漫在遠處的白茫茫的煙,隨了樹梢上的淡淡的金黃色。也隨了暮鴉背上的日色,輕輕地落在人們的心頭,又被人們關在門外了。
但是,在門外,它卻不管人們關心不關心,寂寞地,冷落地,替他們安排好了一個幻變的又充滿了詩意的童話般的世界,朦朧微明,正像反射在鏡子里的影子,它給一切東西塗上銀灰的夢的色彩。牛乳色的空氣彷彿真牛乳似的凝結起來,但似乎又在軟軟地黏黏地濃濃地流動。它帶來了闃靜,你聽:一切靜靜的,像下著大雪的中夜。但是死寂嗎?卻並不,再比現在沉默一點,也會變成墳墓般地死寂。彷彿一點也不多,一點也不少,幽美的輕適的闃靜軟軟地黏黏地濃濃地壓在人們的心頭,灰的天空像一張薄幕;樹木,房屋,煙紋,雲縷,都像一張張的剪影,靜靜地貼在這幕上。這里,那裡,點綴著晚霞的紫曛和小星的冷光。黃昏真像一首詩,一支歌,一篇童話;像一片月明樓上傳來的悠揚的笛聲,一聲繚繞在長空里亮唳的鶴鳴;像陳了幾十年的紹酒;像一切美到說不出來的東西。說不出來,只能去看;看之不足,只能意會;意會之不足,只能贊嘆。——然而卻終於給人們關在門外了。
給人們關在門外,是我這樣說嗎?我要小心,因為所謂人們,不是一切人們,也絕不會是一切人們的。我在童年的時候,就常常呆在天井裡等候黃昏的來臨。我這樣說,並不是想表明我比別人強。意思很簡單,就是:別人不去,也或者是不願意去,這樣做。我(自然也還有別人)適逢其會地常常這樣做而已。常常在夏天裡,我坐在很矮的小凳上,看牆角里漸漸暗了起來,四周的白牆也布上了一層淡淡的黑影。在幽暗裡,夜來香的花香一陣陣地沁入我的心裡。天空里飛著蝙蝠。檐角上的蜘蛛網,映著灰白的天空,在朦朧里,還可以數出網上的線條和粘在上面的蚊子和蒼蠅的屍體。在不經意的時候驀地再一抬頭,暗灰的天空里已經嵌上閃著眼的小星了。在冬天,天井裡滿鋪著白雪。我蜷伏在屋裡。當我看到白的窗紙漸漸灰了起來,爐子里在白天里看不出顏色來的火焰漸漸紅起來、亮起來的時候。我也會知道:這是黃昏了。我從風門的縫里望出去:灰白的天空,灰白的蓋著雪的屋頂。半彎慘淡的涼月印在天上,雖然有點兒凄涼,但仍然掩不了黃昏的美麗。這時,連常常坐在天井裡等著它來臨的人也不得不蜷伏在屋裡。只剩了灰濛的雪色伴了它在冷清的門外,這幻變的朦朧的世界造給誰看呢?黃昏不覺得寂寞嗎?
但是寂寞也延長不多久。黃昏仍然要走的。李商隱的詩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詩人不正慨嘆黃昏的不能久留嗎?它也真的不能久留,一瞬眼,這黃昏,像一個輕夢,只在人們心上一掠,留下黑暗的夜,帶著它的寂寞走了。
走了,真的走了。現在再讓我問:黃昏走到哪裡去了呢?這我不比知道它從哪裡來的更清楚。我也不能抓住黃昏的尾巴,問它到底。但是,推想起來,從北方來的應該到南方去的罷。誰說不是到南方去的呢?我看到它怎樣走的了。——漫過了南牆;漫過了南邊那座小山,那片樹林;漫過了美麗的南國。一直到遼曠的非洲。非洲有聳峭的峻嶺;嶺上有深邃的永古蒼暗的大森林。再想下去,森林裡有老虎。老虎?黃昏來了,在白天里只呈露著淡綠的暗光的眼睛該亮起來了罷。像不像兩盞燈呢?森林裡還該有莽蒼葳蕤的野草,比人高。草里有獅子,有大蚊子,有大蜘蛛,也該有蝙蝠,比平常的蝙蝠大。夕陽的余暉從樹葉的稀薄處,透過了架在樹枝上的蜘蛛網,漏了進來,一條條燦爛的金光,照耀得全林子里都發著棕紅色,合了草底下毒蛇吐出來的毒氣,幻成五色絢爛的彩霧。也該有螢火蟲罷。現在一閃一閃地亮起來了,也該有花,但似乎不應該是夜來香或晚香玉。是什麼呢?是一切毒艷的惡之花。在毒氣里,不只應該產生惡之花嗎?這花的香慢慢融入棕紅色的空氣里,融入絢爛的彩霧里。攪亂成一團,滾成一團暖烘烘的熱氣。然而,不久這熱氣就給微明的夜色消溶了。只剩一閃一閃的螢火蟲,現在漸漸地更亮了。老虎的眼睛更像兩盞燈了,在靜默里瞅著暗灰的天空里才露面的星星。
然而,在這里,黃昏仍然要走的。再走到哪裡去呢?這卻真的沒人知道了。——隨了淡白的稀疏的冷月的清光爬上暗沉沉的天空里去嗎?隨了眨著眼的小星爬上了天河嗎?壓在蝙蝠的翅膀上鑽進了屋檐嗎?隨了西天的暈紅消溶在遠山的後面嗎?這又有誰能明白地知道呢?我們知道的,只是:它走了,帶了它的寂寞和美麗走了,像一絲微颸,像一個春宵的輕夢。
走了。——現在,現在我再有什麼可問呢?等候明天嗎?明天來了,又明天,又明天。當人們看到遠處彌漫著白茫茫的煙,樹梢上淡淡塗上了一層金黃色,一群群的暮鴉馱著日色飛回來的時候,又彷彿有什麼東西壓在他們的心頭,他們又渴望著夢的來臨。把門關上了。關在門外的仍然是黃昏,當他們再伸頭出來找的時候,黃昏早已走了。從北冰洋跑了來,一過路,到非洲森林裡去了。再到,再到哪裡,誰知道呢?然而,夜來了:漫漫的漆黑的夜,閃著星光和月光的夜,浮動著暗香的夜……只是夜,長長的夜,夜永遠也不完,黃昏呢?——黃昏永遠不存在在人們的心裡的。只一掠,走了,像一個春宵的輕夢。
我挺喜歡季老這篇散文,希望你能喜歡。
Ⅶ 季羨林的現代優秀散文摘抄,是摘抄,不是整篇文章。。。。。
季羨林的現代優秀散文摘抄:
生命對於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結果都是死亡,可過程是自己的,人生的體驗不盡相同。生命是一種歷程,奮鬥了才會有收獲。一個人的成就和他的視野的寬度深度和維度高度相關,尤其是歷史和哲學的視野。生命的價值在於用不懈的努力去爭取輝煌,去用一生的付出證明自己的價值。如果能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那麼此生無憾也。
人生總是會死的,沒有不逝的生命,可有的重如泰山,有的輕若鴻毛。他們生命的價值不同。結果一樣,為什麼不讓自己活的精彩一些呢?如同飛蛾撲火、金蟬脫殼;如同火柴傾其所有去撐起一片光明。飛蛾、金蟬的價值在於飛翔、火柴的價值在於燃燒。干什麼都要有代價,有時,代價是整個生命。這就是生命的價值
(7)季羨林世界游記千年之約小說擴展閱讀:
季羨林散文共分六部分,收集了季羨林先生的散文精品。季先生的散文有著濃厚的底蘊。 「真」與「朴」是季先生散文的兩大特點,也是其散文特有的風格。
獨特風格
季先生的散文有著濃厚的底蘊。 「真」與「朴」是季先生散文的兩大特點,也是其散文的獨特風格。正如季先生所追求的那樣:「淳樸恬澹,本色天然,外表平易,秀色內涵,形式似散,經營慘淡,有節奏性」一樣,形成了其散文的獨特風格
內容提要
中華散文,源遠流長。數千年的散文創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狀景、或懷人……莫不反映出時代的風雲變幻和人們的思想情感。中華散文的這些優良傳統在二十世紀以降的新文學那裡,不僅得到了全面傳承,且不斷有所創新、有所發展。本書為《中華散文插圖珍藏版》系列之一,展示了二十世紀以來中華散文的創作業績,該書精心收錄了季羨林的55篇散文及反映其人生歷程的珍貴照片若干幅,美文與華照相得益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季羨林散文
Ⅷ 季羨林老先生的經典文章有哪些
個人十分喜歡他的兩篇散文《清塘荷韻》《賦得永久的悔》
另外認為值得一讀的還有《九十抒懷》《幽徑悲劇》和《二月蘭》
《清塘荷韻》寫荷花,清新唯美又不失自然質朴,不同於朱自清那篇著名的《荷塘月色》,季先生的散文帶有一種空靈的感覺,讀起來很舒服。嗯,也許他確實是應該以荷為傳的人
《賦得永久的悔》寫母親,個人覺得在中國現代寫母親的文章里只有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可以媲美(當然只是個人覺得)。這篇幾乎不帶任何修飾和包裝的文章,卻讓人感動得想流淚,不好評論,不能評論
季先生的散文數量很多,精品也不少,每個人的偏好不同,不過但凡他的文字,大都自然實在,包括《牛棚雜憶》也是如此,文如其人,總覺得季先生本人也該是親切和藹。他的翻譯作品只看過《沙恭達羅》,如果可以算的話當然是經典,其他翻譯沒讀過,不好說
Ⅸ 天下第一書是什麼書
你說的書在古代漢語中是書法的意思,
古代第一書法名作是東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