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大全 > 張愛玲小說人物介紹

張愛玲小說人物介紹

發布時間:2022-03-09 14:18:24

1. 張愛玲作品主人公的名字

1、《傾城之戀》:白流蘇、范柳原

《傾城之戀》是一個動聽而又近人情的故事。《傾城之戀》里,從腐舊的家庭里走出來的白流蘇,香港之戰的洗禮並不曾將她感化成為革命女性;香港之戰影響范柳原,使他轉向平實的生活,終於結婚了,但結婚並不使他變為聖人,完全放棄往日的生活習慣與作風。

2、《紅玫瑰與白玫瑰》:佟振保、王嬌蕊、孟煙鸝

《紅玫瑰與白玫瑰》是張愛玲諸多作品中一部廣為流傳的中篇小說。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普通人隱秘的心理與情結, 展現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中西方文化交匯時人們的情感、婚姻生活, 揭示了傳統與現代融合下男權社會中女性難以擺脫的悲劇人生。

3、《怨女》:柴銀娣

《怨女》首次發表於1966年。該小說敘述了女主人公柴銀娣坎坷的一生,從而呼喚了社會對女性的關注。在小說中,作者刻意省略了許多敘述場景,比如對情節結構的省略、人物心理變化的省略、審美層次上的省略等,從而使小說更加接近平凡化的敘述。

4、《半生緣》:顧曼璐、顧曼楨、沈世鈞

《半生緣》是張愛玲第一部完整的長篇小說,原名《十八春》,一九五一年結稿,後來張愛玲旅美期間,進行改寫,刪掉了一些略帶政治色彩的結尾,改名為《半生緣》。該小說通過年輕人的婚姻的悲歡離合,揭示了社會和人性的方方面面。

5、《小團圓》盛九莉、邵之雍、蕊秋

《小團圓》是作家張愛玲創作於1975年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2009年2月。小說主要講述了女主人公九莉與有婦之夫邵之雍的一段愛情故事,是張愛玲的自述性小說。《小團圓》力圖將小說中有關女性情慾書寫、墮胎敘事並主題意旨等問題,與相關的傳記資料聯系起來「重組表述」。

2. 張愛玲小說中女人物的名字

《金鎖記》曹七巧 ;《傾城之戀》白流蘇 ;《半生緣》曼楨、 曼璐 ; 《沉香屑 第一爐香》葛薇龍;《紅玫瑰與白玫瑰》王嬌蕊;《色戒》易太太 ;《花凋》鄭川嫦;

3. 關於張愛玲的小說人物分析的問題 「所以我的小說里,除了《金鎖記》里的曹七巧,全是些不徹底的人物(

傾向於塑造生活中的平凡人。做出這樣選擇的原因是,平凡人雖然不像英雄那樣驚天動地,也不像那些壞得徹底的人那麼令人恨之入骨,但正是普通的平凡人才是一個時代的主體,描寫普通人能更真實地反映社會,讓人更真切地感受各種喜怒哀樂,感受到社會的發展變遷。

4. 張愛玲小說《金鎖記》裡面的人物分析

摘要 小說《金鎖記》中的曹七巧就是其中一個,曹七巧這個形象是立體的,發展的。小說在人物心理的刻畫方面淋漓盡致,絲絲入扣。展現了一個弱者、一個女性在追求金錢、權利、愛情方面所做的無望的掙扎,最終成為一個男權社會的犧牲品的一個過程。〖關鍵詞〗女性 成功 金錢 權利 愛情 毀滅曹七巧是張愛玲筆下的

5. 傾城之戀的人物介紹

一、人物分析:
1、白流蘇
她有傾國傾城的美貌,"那嬌脆的輪廓,眉與眼,美得不盡情理,美得渺茫。但最讓范柳原動心的不是她的美貌,而是流蘇有著東方女性那一低頭的溫柔。在白流蘇身上,我們更多地看到的是她對范柳原的經濟依附關系:她第一次到香港,就是為求得婚姻的位置,謹慎的不與范柳原發生關系,因為一旦發生關系,"除了做他的情婦之外沒有第二條路。然而如果遷就了他,不但前功盡棄,以後更是萬劫不復了。"所以她明知要承受家人的白眼和嘲諷,還是豁出去了,又回到上海,目的仍是為了"帶了較優的議和條件"。回到娘家的流蘇與家庭已是恩斷義絕,受盡了氣,但卻不願意尋找職業,為的是怕"失去了淑女的身份"。流蘇第二次回到香港,已是她為謀生而謀愛的失敗,所以她只有屈從,做了范柳原的情婦,但仍在思量怎樣吊住范的心。流蘇的再嫁,結果也無非是從一個男人走向另一個男人,從一個家庭走向另一個家庭。這與她第一次的婚姻沒有實質的不同。
2、范柳原
范柳原是張愛玲作品中著名的風流浪子,然而在縱情聲色的外表之下,他又是一個孤獨地尋找真愛的人,有著更為寬廣的思想深度,表面看似無情,實際上對於"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古典愛情故事心嚮往之,他的游戲人生的態度只不過是他面對荒唐、庸俗、市儈以及虛無人世的一種反抗和挑戰。作為社會的叛逆者,他不為世俗所拘,彷彿是賈寶玉的借屍還魂,穿越了時光的隧道從晚清到達民國,然而卻遭遇了更為無情的世情,他的濫情帶有對世情和女性的諷刺和調侃,更像是故意為之的"惡作劇"。范柳原的浪子形象在"放浪"之外,另外增加了"流浪"的含義,從他出場開始,就不停地輾轉於上海、香港、英國、新加坡、錫蘭、馬來亞等地,然而天下之大,卻沒有一個是他真正的家。
二、作品簡介:
《傾城之戀》是著名作家張愛玲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一個動聽的而又近人情的故事。小說里,從腐舊的家庭里走出來的流蘇,香港之戰的洗禮並不曾將她感化成為革命女性;香港之戰影響范柳原,使他轉向平實的生活,終於結婚了,但結婚並不使他變成聖人,完全放棄往日的生活習慣與作風。因之柳原與流蘇的結局,雖然多少是健康的,仍舊是庸俗;就事論事,他們也只能如此。
三、內容簡介: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最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之一。是一篇探討愛情、婚姻和人性在戰亂及其前後,怎樣生存和掙扎的作品。
故事發生在香港,上海來的白家小姐白流蘇,經歷了一次失敗的婚姻,身無分文,在親戚間備受冷嘲熱諷,看盡世態炎涼。偶然認識了多金瀟灑的單身漢范柳原,便拿自己當做賭注,遠赴香港,博取范柳原的愛情,要爭取一個合法的婚姻地位。兩個情場高手鬥法的場地在淺水灣飯店,原本白流蘇似是服輸了,但在范柳原即將離開香港時,日軍開始轟炸淺水灣,范柳原折回保護白流蘇。狂轟濫炸,生死交關,牽絆了范柳原,流蘇欣喜中不無悲哀,夠了,如此患難,足以做十年夫妻。
四、作者簡介:
張愛玲,中國現代作家,本名張煐。1920年0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的麥根路313號的一幢建於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張愛玲的家世顯赫,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張愛玲一生創作大量文學作品,類型包括小說、散文、電影劇本以及文學論著,她的書信也被人們作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張愛玲結識作家胡蘭成與之交往。1973年,張愛玲定居洛杉磯,1995年09月08日,張愛玲的房東發現她逝世於加州韋斯特伍德市羅徹斯特大道的公寓,終年75歲,死因為動脈硬化心血管病。

6. 張愛玲的生平簡介

張愛玲,中國現代作家,本名張煐。1920年0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的麥根路313號的一幢建於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張愛玲的家世顯赫,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

張愛玲一生創作大量文學作品,類型包括小說、散文、電影劇本以及文學論著,她的書信也被人們作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1943至1944年,創作和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

1995年09月08日,張愛玲的房東發現她逝世於加州韋斯特伍德市羅徹斯特大道的公寓,終年75歲,死因為動脈硬化心血管病。

(6)張愛玲小說人物介紹擴展閱讀:

文學成就

張愛玲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個獨具魅力的作家,她一生的創作涉及小說、散文、劇本評論,其中以小說成就最高。張愛玲小說超越了她所處的時代。她的小說無論是選材、立意,還是人物塑造、敘事結構和語言技巧無不顯現出個人的特色,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就。

她的小說無論是超越雅俗,還是對邊緣化小人物的深入描寫,都是20世紀40年代的其他任何作家無法比擬的。因此她的小說不能歸於任何一個小說流派,而是個獨特的存在,為中國小說史做出了獨特的貢獻。張愛玲貢獻了一批文學精品,創造了寫實小說的新高,在中國小說史具有坐標的價值。

7. 張愛玲小說中的服飾與人物

PDF版的發到你郵箱里了
張愛玲小說中的服飾與人物
趙琴玉
[摘要] 「衣服是一種語言,是表達人生的一種袖珍戲劇」 (張愛玲語),於是,她將各
種色彩斑斕、款式多變的服飾展示,這成為作者和小說人物身份、心理、性格與命運的外化,
成為詮釋人物存在的方式,也使她的小說風味迥異,絢麗多姿。
[關鍵詞] 張愛玲;服飾;人物
在張愛玲的小說中,對人物服飾的描寫是豐富
而極細致的。她曾說過:衣服是一種語言,是表達
人生的一種袖珍戲劇。張愛鈴這種對服飾的敏感貫
穿在小說創作審美和存在哲學中。 「生命是一襲華
美的袍,爬滿了蚤子。」張愛玲用服飾對生命作了
這樣的隱喻或詮釋。
張愛玲對衣服的敏感和妥帖表述的天賦,說明
她是一個喜愛表現、也擅長表現的女子。她論起顏
色、服飾、公寓、街景、影戲這些女人氣十足的話
題,皆津津有味。巴黎的時裝、倫敦的禮服與長袍
馬褂混雜相陳,而她經常的穿著則是色澤淡雅的絲
質碎花旗袍,自己設計時裝,穿上自己製作的藝術品
款款過市;也許是明朝的袍,配著時興的歐式小帽,
在現在可以看到的她當年的照片中,你可以不費力
的找到各種各樣的姿態,英式的、法式的⋯⋯。她獨
特的審美注視至今都令人驚奇。從《更衣記》中,
清清楚楚的介紹滿青乃至民國服飾文化的發展歷
程,到《童言無忌》的《穿》中道出自己對「穿」
的理想,對「穿」的詮釋, 「我只知道坐在第一排
看武打,欣賞那青羅戰袍,飄開來,露出紅里子,
玉色褲管里露出玫瑰紫里子⋯⋯」 「再沒心肝的女
子,提起去年那件錦緞長袍,還是含情脈脈的」。
內衣於女人也『是一樣,不只是對身材的呵護與保
養,那些嬌嫩的顏色,動人的款式,總像一隻手在
伸向你,把你的心攪得亂亂的。把內衣穿得細致而
妥貼的女子是值得去愛的,紛繁的生活總有許多不
如意的地方,但是在心中保留一份浪漫情致的女子
卻可以永葆青春」, 「我既不是美女,義沒有什麼
特點,不用這些來招搖,怎麼引得別人的注意?」
文字的聰慧孕育了她直覺的敏感,她將自己的
「活色生香」與傳統的東方文化完美的結合起來,不
流俗,不噱頭,既有感性的叛逆,又有希望被用一種
「挑剔」的優雅,雕塑出一個個性十足,引領潮流的
張愛玲,展現著她的叛逆、優雅、落寞與歡容。
什麼是所謂女性品質?作為男人的西
美爾認為,女性「更傾向於獻身日常要
求,更關注純粹個人的生活。」 人的生命
本質上是一個獻身的過程,女人的獻身不
像男人那樣指向某種純粹客觀的東西或抽
象性的觀念, 而總是指向生命的具體
性—— 「一種時間性的、似乎一點一滴的
東西」。女人的生命直覺就在生命本身當
下的流動中,而不是像男性的生命直覺那
樣置身這種流動之外。西美爾對男性品質
下了這樣的判詞: 男性追求的不是生命整
體,而是生命的栽體,不是靈魂本身,而
是靈魂的功能,不是存在本身,而是存在
的方式— — 結論是:女人比男人更接近存
在:從人的純粹性而言,女人比男人更是
人。「女人與男人因而是完全不同的。就自
己是女人這一點對女人來說, 比起自己是
男人這一點對男人來說,更具本質性」。 】
張愛玲對服裝的喜歡和豐富而極細致描述來自
她女性特質下的女性視角,她不是從社會地位上,
而是從女人內含的悲劇性質上去說明,文字一寸一
寸都是女性的感覺。
莎士比亞有一句名言: 「衣裳常常顯示人品,」
又有一句: 「如果我們沉默不語,我們的衣裳與體
態也會泄露我們過去的經歷。」麥克盧漢在他的代
表作《理解媒介——人的延伸》服裝一章中闡述
道:作為從古到今的26種媒介之一,服裝以最直
觀的方式傳達著關於一個人的所處的時代,他所屬
的民族,以及他的性別、社會地位、財產、教養等
等的信息。
張愛玲將各種色彩斑斕、款式多變的服飾展
示,對於服飾她在乎的應該是服飾的本體特性,它
成為作者和小說人物身份、心理、性格與命運的外
化,成為詮釋人物存在的方式,這使她的小說絢麗
多姿,風味迥異,也正是這點為她作品中運用人物
服飾,在修飾人物,充當人類遮羞布的同時,又賦
予新的生命,新的用途。
(一)展示身份、渲染氛圍
在張愛玲的作品中,一篇《更衣記》不僅追溯
了旗袍的演變,更賦予其時代變遷、心理變異的脈
動。她相信當人無力改變大時代的動盪時,只能縝
密地去創造他們貼身的環境——各人住在各人的衣
服里,各自打理。
《紅玫瑰和白玫瑰》中振保無意撞見煙鸝在浴
室: 「她提著褲子,彎著腰,正要站起身,頭發從
臉上直披下來,已經換了白地小花的睡衣,短衫摟
的高高的,一半壓在頜下,睡褲臃腫的堆在腳面
上,中間露出長長一截白蠶似的身軀。」污穢的畫
面讓人不由生出厭惡之感,尷尬的氣氛在她與振保
之間急劇的升騰,她與裁縫的那段大家心知肚明的
尷尬,更是諷刺的有力的爆炸開來。夫妻間的欺
騙、骯臟、虛偽在那一瞬間被赤裸裸的暴露出來,
而始作俑者不是別人,卻正是這個單調無味的女
人。她的出場便籠罩著籠統的白,而後來連這少女
的白也變成了婦人的呆板、僵硬和空洞, 「床前明
月光」變成了「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
又如王嬌蕊。穿「一套睡衣,是南洋華僑家常
穿的紗籠布制的襖褲,那紗籠布上印的花,黑壓壓
的也不知是龍蛇還是草木,牽絲攀藤,烏金裡面綻
出綠」復雜的印花,滋長了嬌蕊和振保之間暖昧不明
的氣氛,印證了嬌蕊對振保全新的、異於對待其他所
有男人的牽絲攀藤的用心的感情,這是猶如海底撈
針水蒸氣一般的用肉眼所看不清的和無法明白的、:
《金鎖記》曹七巧用黃金的斧無情的劈砍兒女
的幸福,對童世舫大擺鴻門宴之時,她的服飾便透
露了一種駭人的氣氛。「她穿一件青灰團龍宮織段
袍,雙手捧著大紅熱水袋」,封建遺留的「青灰團
龍宮織段袍」與現代文明產物紅色熱水袋處於同一
平面,無疑是一對尖銳的矛盾。強烈的不調和的對
比在空氣中彌漫出緊張、騷動、不安的氣氛。生活
的空氣因孟煙鸝而凝滯、蒼白,又因曹七巧而慌
亂、緊張。
從服飾以及最初形態出現在人類生活中之時,
到後來出現的錦帽貂裘,布衣之別,服飾總是理所當
然的承擔了一種功用:表明人物的年齡,身份,地位。
在張的小說中,服飾依然承擔起這種職責和義務,為
小說中的服飾文化體系夯實了堅實的地基。
《傾城之戀》中,范柳原說「難得碰見像你這樣
的一個真正的中國女人」,省親之夜,單憑跳舞就攪
了七妹寶絡的局。那天,她穿的是「床架上掛著她脫
下來的月白蟬翼紗旗袍。他一歪身坐在地上⋯⋯」,
「一個真正的中國女人」。無論是穿什麼,都是逼
上粱山,被置於一個哪裡」 「有點不對」 的戲台
上。拿白流蘇陪同七小姐去相親時穿的月白蟬翼紗
旗袍而言,月白色透露的是內心的寧靜和明晰,蟬
翼紗的面料流瀉出的是內心的輕松感,她已無所謂
家人的職責和嘲諷,她有的是得勝後的從容和冷
靜。輕靈的飛紗中飄逸的是她對范柳原的若有似無
的飄渺的情感,是一種連她自己也不理解的神秘莫
測、飄忽游移的心思。
人們為了渲染某種氣氛,通常運用大量的色塊
或通過環境描寫等手段,卻很少象張愛玲一樣藉助
服飾渲染一些特殊的氛圍。
(二)刻畫人物性格、心理
典型人物是優秀小說的感性底子,而不同的作
家打磨人物也必「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其中張塑
造人物的獨特趨向和細致手筆尤其不容忽視。她在
小說中塑造人物、完善人物性格使,以服飾現性
格,雖有信手拈來之態,然興味深遠,蘊涵豐富,
各色人物栩栩如生、性格鮮明的穿,流連於服飾五
彩斑斕的流光中,演繹著他們平凡的生活。
從古時的訓語「看菜吃飯「、「量體裁衣」,
到今天的時裝業的逐漸與國際潮流接軌,人們知道
了依時、依地、依情來配置適合的服飾,而張愛玲
早在半個多世紀前就已經在他的小說中向我們展示
了一種豐富的服飾心理。
在曹七巧這個特殊女性身上,服飾心理描寫更
為精妙在《金鎖記》中作者寫道「只看見發結上
插的風涼針,針頭上的一粒鑽石的光,閃閃摯動
著,發 的心裡扎著一小截粉紅絲線的火閻里。那
風涼針上的鑽石,正像七巧的心中凝固的淚珠,那
一小截粉紅絲線無疑是她作為一個正常內心對人性
之愛熱情的追求,冰冷的鑽石閃閃摯動的光,是一
個悲哀女性辛酸的淚光。於是,她在不幸的生活中
將希望都寄託在小叔子姜季澤的身上。在她寡居後
聽姜季澤來訪時,特地繫上一條玄色鐵線紗裙」。
這一細節中包藏著的是他的期待和沖動。
《紅玫瑰和白玫瑰》中, 「她(艾許太太)是
高高的,駝駝的,穿的也是相當考究的花洋紗,卻剪
的拖一片、掛一片,有點象老叫花子,小雞蛋殼青呢
帽上插著雙飛燕翅,珠頭帽針,帽子底下鑲著一圈灰
色的鬈發,非常像假發,眼珠也像是淡藍瓷的假眼
珠。」如此的奇裝異服,不過是她想極力的證明自己
不同於中國人的身份,維護她那個雜種家庭的「尊
嚴」,然而,她這種過度誇張的裝束卻反而使服飾辯
白變的可笑,自暴追求英國身份的虛榮心。
寫驕蕊「穿著暗紫藍喬其紗旗袍,隱隱露出胸
口掛著的一顆冷燕的金雞心」 「一動也不動像一顆
藍寶石,只讓夢幻的燈光在寶石深處引起波動的光
和影」。暗紫藍的旗袍莊重中有憂郁、冰冷中含誘
惑.喬其紗則以其飄逸的質地道出了女性柔美的本
質,透過這種帶朦朧感的面料,人們可以窺見她內
心的飄忽虛浮的情感世界。而那顆冰冷的「金雞
心」是靜靜地驕傲的散發著她高貴和不容忽視的
「冰美人」 的魅力。
《封鎖》中「她穿著一件白洋紗旗袍,滾一道
窄窄的花邊——深藍與白,很有點質朴的味道。她
攜著一把百格子小遮陽傘。頭發梳成千篇一律的式
樣,惟恐喚起公眾的注意。」這是呂宗楨在電車上
見到的吳翠遠。藍和白,肅靜的色彩,讓人感覺到
天使般的純潔。確實,在家裡,她是個好女兒,在
趙琴玉:張愛玲小說中的服飾與人物口 153
學校是個好學生。大學畢業在母校擔任英文助教,
然而,也正是這天使的顏色使她的思想停留在書本
上,使她在安詳的挑戰中不自覺的傾向與幻想,他
的服飾和她的思想是再切合不過了。
《等》中的童太太「薄薄的黑發梳了個,年青
的時候想必是端麗的圓臉,現在胖了,顯得膿包,
全仗腦後的「一點紅」 的紅寶簪子,兩耳綠豆大的
翡翠耳墜,與嘴裡的兩顆金牙,把她的一個人四面
支柱起來,有了著落」。紅金綠玉將「灰呢村衫袍
的端莊、穩重感一掃而盡,乘下的是她爆發戶的虛
榮,掩飾著他被棄的怨婦情懷,寒酸和荒涼以及她
骨子裡的惡俗之氣。
不同的人因不同的經歷和體驗而形成不同的審
美情趣,導致他們在服飾上的品味迥異.因而往往
我們可以從一個人的服飾中反觀其地位乃至品位。
(三)暗示人物靈魂與命運
服飾是一種奇炫的東西,經人類幾千奶奶的歷
史長河淘洗並不斷發展,服飾本體不僅是幾千年的
文化沉澱,而且包含著人們的審美意識在趨於完善
的歷程中對服飾的理解幾服飾的人性化,因而,猶
如「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對於
服飾,人們也各執一詞。
《紅玫瑰和白玫瑰》里「她穿著一件異地長袍,
是最鮮辣的潮濕的綠色,粘著什麼就染綠了。她略
略移動了一步,彷彿她剛才所佔有的空氣上便留著
個綠跡子。衣服似乎做的太小了,兩邊進開了一寸
半的裂縫,用綠緞子十字交叉一路綠了起來,露出
裡面的深粉紅的裙」。這是描寫紅玫瑰王嬌蕊的一
段,過分刺H艮的綠紅色調是紅玫瑰的典型色彩,工
嬌蕊是朵艷麗的交際花,後來成了王太太,已經是
別人的妻子,卻仍與舊情人保持著不同尋常的關
系,並且還不斷的挑逗佟振葆。她這種諳於男女周
旋的性格特徵沖作者對其衣著的色彩描寫中看出
來。作者通過把視覺、味覺、觸覺糅合在一起,使
視覺效果達到了最佳,通過服飾的色彩就已經初步
展示了人物的靈魂。
《沉香屑 第一香爐》里的梁太太「一個嬌小
格致的西裝少婦跨出車來,一身黑,黑草帽檐下垂下
綠色的面網,一亮一暗,亮的時候像一顆欲墜未墜的
淚珠,暗的時候更像一粒清痣。那面網足有兩三碼
長,像圍巾似的兜在肩上,飄飄浮浮。」梁太太的出
場,以黑色昭告天下,又像時髦,有似喪失的裝扮以
及那欲墜未墜的淚珠。這一切都暗示了她本身的不
維普資訊 http://www.cqvip.com
154
幸,在她的身上充滿了在古來腐朽的文化,物慾,情
欲壓抑下的人性的扭曲、畸形、變態。
《十八春》曼潞, 「卻有一個少女朝外坐著,
穿著件淡灰色的舊洋皮大衣」, 「她在戶內也圍著
一條紅藍格子的小圍巾,襯著深藍布罩袍,倒像個
高小女生的打扮。藍布罩袍已經洗得絨兜兜地泛了
白,那顏色倒有一種溫雅的感覺,像有一種線裝書
的暗藍色封面。」「穿著一件蘋果綠軟長旗袍,倒有
八成新,只是腰際有一個黑隱隱的手印,那是跳舞的
時候人家手汗印上去的。衣裳上忽然現出這樣一個
黑隱隱的手印,看上去卻有一些恐怖的意味⋯⋯」
「曼潞瘦得整個的人都縮小了,但是衣服一層層得
穿得非常臃腫,倒反而顯得胖大⋯⋯ 」從幾個時段
的服飾,可以看到她的變化。
在《金》中張愛玲對七巧性格的塑造始於小說
的開始,即通過對服飾性格的打造人物輪廓, 「她
耳朵上的實心小金墜子像兩只銅釘在門上——玻璃
匣子里蝴蝶的標本,鮮艷而凄愴」。蝴蝶用犧牲自己
圓了一個美麗的夢,永遠留下了當年的韶華;黃金的
枷鎖將七巧牢牢扣住,把她拋在金錢的慾望中苦苦
掙扎,在肉體的慾望中迷惘。等到青春和自我迷失在
姜家的大宅後,她卻依舊不知道能不能在上帝的伊
甸園中圓她那個飄灑著金色浮光而又凄愴的夢。此
外,對七巧的反復雕琢,除了完成其自身的服飾性格
化之外,還援引了他人的服飾加以補綴。如寫她為長
安裹腳,重拾棄之已久的裹腳布,完全是由對一個男
人的溫柔回憶而引起的神經質的突發興致,是自私
而無情地對女兒健康身心的摧殘,將女兒推人一個
充滿陳腐之氣的世界中。然而,可笑又可氣的是,巨
大代價的付出卻只為滿足她自己極端的專橫和變態
的私心。她的願望不過是企圖通過束縛長安的身體
來禁錮女兒年輕而美好的心靈和幸福的未來。
值得一提的是,七巧的殘酷和變態並非生而有
之,她的性格始終是變化著的,通過她的「翠玉、
鐲子」可見一斑。年輕時翠玉鐲子里的是一條滾圓
的手臂,有著青春的朝氣,健康的活力,年老時,
翠玉鐲子里的是一條乾巴巴的裹著一層毫無彈性的
皮膚的手臂, 「可以一直將鐲子到腋下」,這是七
巧青春的消逝所伴隨的生命力和人性的弱化,是飽
受煎熬的生命迷失自我、迷失本性後遺留的殘渣,
是一個殘酷破壞兒女幸福的自私、瘋狂、變態的母
口涪陵師范學院學報
親,是因一生算計和提防以至熬干血肉的乾涸的幽
靈,是來自人間地獄的罪惡的死魂靈。
張愛玲曾在《穿》中說張恨水「喜歡一個女人
清清爽爽穿件藍布罩衫,於罩衫下微微露出紅綢旗
袍,天真老實之中帶點誘惑性」,在對王嬌蕊服飾的
描寫中便有這樣的痕跡:「她穿著一件一地長袍.是
最鮮辣的潮濕的綠色,沾著什麼就染綠了⋯⋯似乎
做的太小了,兩邊進開一寸半的裂縫,用綠緞帶十字
交叉一路路了起來,露出裡面深粉色的襯裙。」顯
然,這是受了張恨水的影響。紅綠對照有一種可喜的
滲透力、感染力,蘊涵著活潑的、生命律動的意味,衍
射出「紅玫瑰」的鮮辣、活潑的個性色彩,而分紅色
的襯裙則猶如激情背後的溫柔,體貼、細膩而嫵媚,
是深鎖於記憶中的一段粉紅的回憶。
當然,服飾是一片施展個性的天地,不管是表
現人物的身份、年齡地位或表現人物的心情,心理還
是渲染氣氛,張愛玲給我們留下了最終的還是那一
個個鮮活的人物,因為一篇小說常常是必須建立在
具有鮮明性格的人物的基礎上的。在這,張既施展了
她的個性,也將這個性構建於小說的整體框架中,或
許著就是她作為一個作家衰隋與服飾文化的原因之
一吧。張對服裝的精益求精與精巧的文字之間多少
有些重疊。彷彿在構築一座文字之塔的同時,也在為
自己變質一件衣裳,匯成了她古典與現代的交融。
有評論指出:如果一個人能把自己的生活經歷
和思想經歷都能映在畫面上,僅此一點,他的人格
就會凹凸出來,而且清晰明朗,他的狀態就是一種
精神。用衣服來演示女性的生命,展示的是各色人
物的百般滋味的平凡人生.就是張愛玲的一種生存
狀態。因為她相信當人無力改變大時代的動盪時,
只能縝密地去創造他們貼身的環境——「那就是衣
服,我們各人住在個人的衣服里」。

8. 張愛玲著名小說,故事內容簡介 謝謝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最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之一。
故事發生在香港,上海來的白家小姐白流蘇,經歷了一次失敗的婚姻,身無分文,在親戚間備受冷嘲熱諷,看盡世態炎涼。偶然認識了多金瀟灑的單身漢范柳原,便拿自己當做賭注,遠赴香江,博取范柳原的愛情,要爭取一個合法的婚姻地位。兩個情場高手鬥法的場地在淺水灣飯店,原本白流蘇似是博輸了,但在范柳原即將離開香港時,日軍開始轟炸淺水灣,范柳原折回保護白流蘇,在生死交關時,兩人才得以真心相見,許下天長地久的諾言。

《半生緣》是張愛玲第一部完整的長篇小說,原名《十八春》,一九五一年結稿,後來張愛 玲旅美期間,進行改寫,刪掉了一些略帶政治色彩的結尾,易名為《半生緣》。
幾個平凡的眾生男女,世鈞曼楨叔惠翠芝,一群隨處可見的都市年青人,把那一點點並不離奇的痴愛怨情,纏來絞去地在一張翻不出去的網里演了那麼多年,也就不年青了。而同時翻天覆地的中國近代社會種種變事:九·一九、一二·八、抗戰勝利、國民黨接管、上海解放、支持東北,只是作了他們的背景,隱隱約約給他們的故事刷上一筆動亂的底色。讓讀者盪氣回腸為之嗟嘆的,只是亂世里這幾個男女的故事,一點點的痴,一縷縷的怨,脆弱的愛,捂住面孔的無奈。
《半生緣》把張愛玲那種精妙絕倫,回味無窮的語言表露無疑,就像一窗精巧細致的窗欞格紋,少了每一格都不成,只是放在眼裡便透著美,但到底美在哪裡卻又一時道不明。洗盡鉛華、略帶感傷的筆調,正好用來緩緩敘述這一段漫長的不了情。曼楨與世均註定的情深緣淺,世均與翠芝兩個不相愛的人結了婚。叔惠去了後方,翠芝對叔惠情深幾許,卻是「漢之廣矣,誰可泳之?」曼楨懷著自殺般的心情嫁了祝鴻才……流年似水滔滔逝去,那些曾經刻骨銘心的愛,慢慢淡去;那些曾經撕心裂肺的痛,已然遠去;而那些曾經摧肝裂膽的恨,也變得輕如飛絮……

《紅玫瑰與白玫瑰》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在振保可不是這樣的,他是有始有終的,有條有理的。他整個地是這樣一個最合理想的中國現代人物,縱然他遇到的事不是盡合理想的,給他自己心問口,口問心,幾下子一調理,也就變得彷彿理想化了,萬物各得其所。因為《紅玫瑰與白玫瑰》,這句話成了膾炙人口的名言。本書收錄了張愛玲1944年的中短篇小說作品。
張是一個不會再現的神話。她曾親口對胡蘭成說過「沒有我形容不出的事物,任何事再難描繪,想一想之後也就可以描述出來」。讀她的文章你確實會贊同她的說法,再隱秘的人類心理與情結甚至一個時代的特性,一門藝術的發展過程,她都能准確地描繪帶你看到實質,文字又如此的干凈才氣盎然,妙喻蓋世,她那一句自評甚至是謙虛了。
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中,佟振保這個人物可以讓我們看到白描出的人性,還有平凡生活中普通人的掙扎與悲哀,其中又有瑣屑且易逝的歡喜,最終是無奈,淹沒在時代里。
紅玫瑰是火。
白玫瑰是冰。
蚊子血,顏色艷麗,卻讓人隱約厭惡。
明月光,清淡幽遠,可望而不可及。
白飯粒,不覺珍貴,卻不能缺少。
硃砂痣,是心頭隱痛,當時惘然。
換而言之,男人多半吃著碗里,看著鍋里。(沒有貶低男人的意思。。或者說,人性多半如此不知滿足) 之所以強調紅玫瑰與白玫瑰的對比,不僅僅是展示兩種截然不同的女人對於一個普通男人的生活的影響。也通過三個人之間的糾葛,表現出在時間的力量面前人類情感的脆弱。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少兩個。娶了紅致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這是張愛玲書里那段對男人最寫實精闢的描寫,也不得不佩服她可以將男人的心理描寫的如此透徹! 男人初始時,大多是喜歡淡雅清麗的白玫瑰,皎潔的清香,象是冰涼的高山之雪,值得付出一生的代價,求得在這冰涼水流中的沉淪。 然而,在度過如醉如痴欣喜若狂之後,男人漸漸變的不滿足。他開始想要一個快樂的艷麗夢幻,**的濃艷,搖曳在月的黃昏。紅色的玫瑰,芳香彌散,辛辣魅惑。 其實,女人的美,從來蘊涵著千個面目,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看到它。在一個足夠聰明的男子面前,它會展露給你世上最微妙的色彩。彼刻,純白艷紅,呈現另番甜美的面貌。那樣曼妙的花朵,需要刻骨的愛憐,聰慧的溫情,才可以灌溉。 每一個女子的靈魂中都同時存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但只有懂得愛的男子,才會令他愛的女子越來越美,即便是星光一樣寒冷的白色花朵,也同時可以嬌媚地盛放風情。 可惜世間,懂得愛的男子實在是太少!在男人心裡真正完美的女人,總是隨著時間,閱歷的變化,不斷地變化著!你永遠達不到的。所以,不管是紅玫瑰,還是白玫瑰,都永遠有不能讓人滿足的遺憾和欠缺,所以男人總是永遠地渴望別的玫瑰媚惑的來臨。

《沉香屑·第一爐香》敘述的是上海女學生葛薇龍求學香港,被其姑母梁太太(富豪遺孀)所利用,來作為吸引男人的誘餌,滿足其虛榮,荒糜的生活。在求學的過程里,生活在梁家的葛薇龍終不免也陷入其中,變得熱衷於這種享樂主義的聲色犬馬的生活中,與花花公子喬琪喬開始了從一開始就註定是悲劇的戀愛與婚姻。故事的結局不言而喻:葛薇龍失去了利用的價值之後就會被喬琪無情的拋棄。

《金鎖記》寫於1943年,小說描寫了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七巧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 金鎖記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慾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於被扭曲,行為變得乖戾,不但破壞兒子的婚姻,致使兒媳被折磨而死,還拆散女兒的愛情。「30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
張愛玲在本書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現了現代社會兩性心理的基本意蘊。她在她那創作的年代並無任何前衛的思想,然而卻令人震驚地拉開了兩性世界溫情脈脈的面紗。主人公曾被作者稱為她小說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擁有著「一個瘋子的審慎和機智」,為了報復曾經傷害過她的社會,她用最為病態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嚨四面割著人像剃刀片」,隨心所欲地施展著淫威。
《金鎖記》在敘述體貌上還借鑒了民族舊小說的經驗,明顯反映了類似《紅樓夢》之類的小說手法已被作者用來表現她所要表現的華洋雜處的現代都市生活。
張愛玲,中國現代作家,本名張瑛,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的麥根路313號的一幢建於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張愛玲的家世顯赫,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張愛玲一生創作大量文學作品。類型包括小說、散文、電影劇本以及文學論著,她的書信也被人們作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張愛玲結識作家胡蘭成與之交往。1973年,張愛玲定居洛杉磯,1995年9月8日,張愛玲的房東發現她逝世於加州韋斯特伍德市羅徹斯特大道的公寓,終年75歲,死因為動脈硬化心血管病。

《茉莉香片》
他心裡總是有種很無奈,卻很沉重的壓抑。故事就是圍繞著聶傳慶和言丹朱所發生的一些尋常且又與眾不同的事兒發展的。從中體現了「生之艱難,愛之凄涼」的風格。
文中的聶傳慶,生在聶家,沒有選擇的權利,也沒有愛的滋養 ,因了生父把對生母的憎恨遷怒於他,他跟著父親生活20年,這20年無名的磨人的憂郁,製造了一個精神殘廢的聶傳慶。聶傳慶的母親碧落是綉在屏風上的鳥———悒鬱的紫色緞子屏風上,織金雲朵里的一隻白鳥。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給蟲蛀了,死也還死在屏風上。碧落嫁到聶家來,之後生下聶傳慶,屏風上又添上了一隻鳥,打死他也不能飛下屏風去。即使給了他自由,他也跑不了。
聶傳慶明白,那就是愛———二十多年前的,絕望的愛。二十多年後,刀子生銹了,然而還是刀。在他母親心裡的一把刀,又在他心裡絞動了。
聶傳慶相信,如果他是子夜與碧落的孩子,如果他是一個生活在有愛的家庭里的孩子,不論生活如何的不安定,他會活得跟正常人一樣。可偏偏,命運捉弄人,母親所愛的男人,也就是他惟一欣賞敬仰的對象,現在是別人的父親。
言丹朱是一個很好的女孩,她想幫助聶傳慶,結果他卻把她往死里打,一腳接一腳狠狠地踢在她身上,只管發泄內心的不滿和怨恨。按照聶傳慶的想法,言丹朱根本不應該在這個世界上存在;他對這個世界充滿仇恨,他就要找一個報復的對象,他就選定了言丹朱。他憎恨天真少女言丹朱在學校里給他的溫情,卻又無法擺脫言丹朱給他親近的誘惑,於是,他的精神陷入了病態……
本文亦通過對言子夜的渴望,寄託了張愛玲對自己父親的渴念,抒發了張愛玲無法用言辭表達的戀父情結。

《怨女》作者張愛玲,被譽為「文壇最美的收獲之一」。這部作品是在小說《金鎖記》原有情節人物的基礎上的改編。更換了一些人物的姓名,比較詳細的交待了女主角出嫁前的情況,擴充了女主角與小叔的故事、女主角兒子的故事,刪去她女兒的故事,其他的框架基本沒有改變。張愛玲這部作品被譽為「文壇最美的收獲之一」。「麻油西施」銀娣嫁了個軟骨病的富家子,忍受著妯娌的冷嘲熱諷,哥嫂的阿諛奉承,等到丈夫死了兒子大了,她終於拿起「主宰」這 怨女把劍,卻日復一日地麻木和肆意著。女主人公的變態心理,被張愛玲描繪得入木三分,蒼涼無比。

《小團圓》是張愛玲最為神秘的作品,從1970年代開始創作至去世前一直未能完成,在之前手稿也從未曝光,僅有好友宋淇、台灣皇冠文化集團社長平鑫濤等少數人看過手稿。《小團圓》可以看作是張愛玲本人自傳性的小說,她以自己的人生經歷為藍本,用文學的手法敘述了傳奇一生。張愛玲曾抱怨胡蘭成的《今生今世》中寫他們之間的事「夾纏不清」,在《小團圓》中讀者可能看到另一個版本的張胡之戀。

張愛玲的《桂花蒸阿小悲秋》出版於上海《苦竹》月刊第2期,1944年12月,收入《傳奇》。 是講述一個女傭的生活。她的孩子,她的男人,她的老鄉,和她同等地位和處境的人,還有她的視角來看的她的主人以及主人的女人。《桂花蒸阿小悲秋》里描寫女傭阿小在上海的三等電車上,「被擠得站立不牢,臉貼著一高個子人的藍布衣衫,那深藍布以為骯臟到極點,有一種奇異的柔軟,簡直沒有布的勁道,從那藍布的深處一篷一篷慢慢發出它內在的熱氣」。

《同學少年都不賤》,張愛玲小說作品。這部小說被宣傳為張愛玲的「遺作」,很容易引起誤會。遺作是指該作者生前完成或未完的最後一部作品,而這部小說並非是張愛玲生前最後一部作品,而是「本該與《色,戒》,《浮花浪蕊》等同時面世的」(簡體版《同》序,P7),僅僅是因某些原因未能在有生之年發表。《同學少年都不賤》講的是兩位女孩恩娟、趙珏之間的情誼滄桑。故事開端於兩人在上海重逢敘當年。恩娟嫁了位猶太人汴·李外,後來移民美國華盛頓,汴·李外成為第一位入閣移民,趙珏則境遇不如恩娟。因是多年後重逢,兩人相對當年平等的身世,便見出高低。或者這正是取名《同學少年都不賤》的深意。言語間充滿張愛玲式一貫的譏誚,人物刻畫鮮明、情節鋪敘細膩,在輕快的故事節奏里,透著對人生變化無常的滄桑凄涼感。

9. 張愛玲小說《小團圓》人物簡介,急!!!!

炎櫻,張愛玲香港大學同學。 蕊秋:黃逸梵(素瓊),張愛玲母親,小說中又稱之為「二嬸」。 楚娣:張茂淵,張愛玲姑姑,小說中又稱之為「三姑」。 九林:張子靜,張愛玲之弟。 乃德:張志沂(廷眾),張愛玲父親,小說中又稱之為「二叔」。 湯孤鶩:周瘦鵑,時為《紫羅蘭》雜志主編。 文姬:蘇青,時為《天地》雜志主編。 向璟:疑為邵洵美,留學法國,三十年代詩人。 秀男:胡春雨(青芸),胡蘭成侄女。 汝狄:賴雅,美國作家,張愛玲第二任丈夫。 虞克潛:沈啟無,周作人「四大弟子」之一。 荀樺:疑為柯靈,時為《萬象》雜志主編。 燕山:疑為桑弧,電影導演,宋淇一九七六年四月二十八日致張愛玲信中就說「藍(應為燕,系宋淇筆誤)山我們猜是桑弧」。 如此之多的小說人物有所指,《小團圓》理所當然地可以歸入「影射小說」之列。然而,必須強調指出的是,小說中被影射的人物與歷史上真實的人物之間不能等量齊觀,完全畫上等號。小說中塑造的是文學形象,

10. 張愛玲小說中主要人物的原型

舉幾個例子
《心經》:自己對父親復雜的情感
《小團圓》:自己與胡蘭成的感情經歷
《色,戒》:中日混血兒鄭蘋如
《沉香屑》,《茉莉香片》,《花凋》等等都是以中國傳統家庭為背景的,自然也有她自己家庭的成分。

就知道這些啦,希望能幫助到你

閱讀全文

與張愛玲小說人物介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生女強小說玄幻完結小說排行榜 瀏覽:791
都市女主娛樂圈完結小說排行榜 瀏覽:183
用意識流寫一篇小小說 瀏覽:80
女特種兵重生完結小說排行榜 瀏覽:429
小說裡面寫關於迪麗熱巴的 瀏覽:835
小說作者唐爺 瀏覽:936
玄幻小說主角帶著神格重生 瀏覽:895
中國好看的現實主義小說推薦 瀏覽:309
渣攻後忠犬的小說推薦 瀏覽:859
無盡武裝有聲小說715 瀏覽:337
重生商場的經典小說 瀏覽:373
重生後全家寵的現代小說 瀏覽:577
有聲小說散兵游泳 瀏覽:206
終極一班系統完本小說 瀏覽:110
安排紅樓夢小說結局 瀏覽:412
契訶夫短篇小說第一章主要內容 瀏覽:279
正太穿越到異世界小說 瀏覽:731
男主帶直播系統的小說 瀏覽:879
制霸世界小說排行榜 瀏覽:782
主角是蘇墨的系統小說 瀏覽: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