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說《子夜》講的是什麼內容﹖
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盡管民生凋敝、戰亂不止,在都市化的上海卻是另一番景象。這里,有紙醉金迷的生活,有明爭暗鬥的算計,有趨炎附勢的各色人物。
開絲廠的吳蓀甫在鄉下的父親吳老太爺避戰亂來到上海,撲朔迷離的都市景觀使這 子夜
個足不出戶的老朽——吳老太爺深受刺激而猝死。吳府辦喪事,上海灘有頭有臉的人都來弔唁。他們聚集在客廳,打聽戰況、談生意、搞社交。善於投機的買辦資本家趙伯韜找到吳蓀甫和他的姐夫杜竹齋,拉攏他們聯合資金結成公債大戶「多頭」,想要在股票交易中賤買貴賣,從中牟取暴利。杜竹齋心下猶疑,趙伯韜遂向他透露了用金錢操縱戰局的計劃。吳、杜決定跟著趙伯韜干一次。這次合作,小有波瀾而最終告捷。
因為金融公債上混亂、投機的情形妨害了工業的發展,實業界同人孫吉人、王和甫推舉吳蓀甫聯合各方面有實力的人,辦一個銀行,做自己的金融流通機關,並且希望將來能用大部分的資本來經營交通、礦山等幾項企業。這正合吳蓀甫的心意。他的野心很大,又富於冒險精神。他喜歡和同他一樣有遠見的人共事,而對那些半死不活的資本家卻毫無憐憫地施以手段。很快地,益中信託公司就成立起來了。
這時,吳蓀甫的家鄉雙橋鎮發生變故,農民起來反抗,使他在鄉下的一些產業蒙受損失。工廠里的工潮此起彼伏,也使他坐立不安。為對付工人罷工,吳蓀甫起用了一個有膽量、有心計的青年職員屠維岳。他先是暗中收買領頭的女工姚金鳳,瓦解了工潮的組織;當事發之後,姚金鳳被工人看作資本家的走狗,而工潮復起的時候,他使吳蓀甫假令開除姚而提升那個把事情捅出去的女工。這樣一來,姚的威信恢復,工人反而不肯接受對她的處置。接著,作為讓步,吳收回成命,不開除姚,並安撫女工給予放假一天。吳蓀甫依計而行,果然平息了罷工。
交易所的斗爭也日漸激烈。原先吳蓀甫與趙伯韜的聯合轉為對壘和廝拼的局面。益中信託公司,作為與趙相抗衡的力量,形成以趙伯韜為「多頭」和益中公司為「空頭」之間的角斗。趙伯韜盯上吳蓀甫這塊肥肉,想乘吳資金短缺之時吞掉他的產業。幾個回合較量下來,益中虧損八萬元栽了跟頭而停下來。此時吳蓀甫的資金日益吃緊,他開始盤剝工人的勞動和剋扣工錢。新一輪的罷工到來,受到牽制的屠維岳分化瓦解工人組織的伎倆被識破,吳蓀甫陷入內外交迫的困境。
趙伯韜欲向吳蓀甫的銀行投資控股。吳決心拼一把,他甚至把自己的絲廠和公館都抵押出去作公債,以背水一戰。他終於知道在中國發展民族工業是何等困難。個人利害的顧慮,使他身不由己地捲入到了買空賣空的投機市場來。
公債的情勢危急,趙伯韜操縱交易所的管理機構為難賣空方吳蓀甫。幾近絕望的吳蓀甫把僅存的希望放在杜竹齋身上。千鈞一發之際,杜倒戈轉向趙一邊。吳蓀甫徹底破產了
❷ 《子夜》的主要故事情節
《子夜》的主要故事情節是:
《子夜》是1995年播出的中國劇情電視劇,由史踐凡執導,陳天陸主演。講述了實業界風雲人物吳蓀甫聯合杜竹齋、趙伯韜等人。
削減工資被泄露,裕華絲廠爆發工潮,在公債市場上決一勝負,以所有的財產作抵押。結果輸得血本無歸,破產而終。
(2)小說子夜結局擴展閱讀:
《子夜》的劇情簡介:
上個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中期,當時的中國社會矛盾復雜,政治局面黑暗、動盪、政府腐敗、軍閥武裝混戰,帝國主義侵略的企圖已顯端倪。
在這樣一個時代風雲變幻莫測的時期,有著過人膽略和智謀的中國民族資本家的代表人物吳蓀甫,從日本回到上海雄心勃勃地要發展他的民族工業王國。
實現他成為中國機械工業時代英雄的夢想。然而一踏上黃浦江岸就遇上了刺殺督軍林昆的暴動事件,混亂中將隨身帶回來的20多萬銀票丟失了,又因在尋找銀票時。
無意中看見了刺殺督軍的激進分子綁架林昆之女林佩瑤也被一同綁架,因此與林佩瑤建立了患難之情。而丟失的銀票無意被正處財務危機的趙伯韜獲得,解了趙的危機。
空有一腔熱血的吳蓀甫失魂落魄地回到老家雙橋鎮,又被守舊的吳父狠狠地教訓了一頓,一心想侵吞吳家財產的女婿胡炳文,設計陷害蓀甫,被蓀甫反治結果落馬而亡。
不明真相的姐姐吳芙芳卻認定吳蓀甫害死了自己的丈夫,要蓀甫償命。吳蓀甫只能再次離開家鄉來到上海創業,機緣巧合又遇到了賣餛飩的林佩瑤,結識了當趙伯韜助手的杜竹齋。
愛情和事業都有了進展。當杜竹齋將蓀甫引見給趙伯韜時,趙卻小人之心地懷疑蓀甫是追20萬銀票,有不良動機而來。
一無所知的蓀甫卻真誠地為趙出謀劃策,當趙伯韜終於不再為20萬銀票擔憂時,卻發現吳蓀甫的才幹將是他今後的隱患,就設計害吳蓀甫。
千鈞一發之際杜竹齋無意中卻救了吳蓀甫,敗北的趙伯韜只得隱退。八年後,已成氣候的吳蓀甫將老父親接到上海,守舊一輩子的吳父無法承受上海的光怪陸離而死去,喜事變成了喪事。
但多年來,事業上吳蓀甫的雙橋王國一面吞並一些中小企業不但發展壯大,另一面又面對著帝國主義、封建勢力的壓迫。
現在,在官僚資本和買辦資本的圍剿中,命運把他推向了決斗場。他既和買辦金融資本家趙伯韜有著不可調和的生死矛盾,同時又和農民、工人有著尖銳的矛盾沖突。
為了取得斗爭的勝利,他又不得不投入到官僚資本的懷抱,妄圖借戰爭來控制公債市場。但由於資本有限也由於民族資本家自身的弱點,軟弱、恐慌而又獨斷專行的吳蓀甫。
在公債市場困難重重情況下,為了轉嫁危機,他把矛頭對准了工人,減少工人工資,開除工人,延長勞動時間,在工人反抗和罷工中他又收買利用工賊瓦解工人隊伍並且勾結軍警鎮壓工人。
但這一切都避免不了他在公債和工廠兩條展現上節節敗退的悲劇。最後吳蓀甫和趙伯韜當面攤牌正面交鋒。
趙伯韜以貸款給危機中的益中公司作為和解的條件,而暗地裡正在一步步地進行著吞並益中公司的計劃。當吳蓀甫發現趙伯韜的陰謀後毫不屈服,決定孤注一擲,在公債市場上做最後的博殺。
❸ 《子夜》中人物關系及小說主要事件概述
《子夜》的故事發生在1930年春夏,當時,各種矛盾都在迅速激化,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之間展開了大規模的軍閥混戰,蘇區紅軍也趁機不斷壯大,漸成燎原之勢。1929年席捲全球的世界經濟危機,也對中國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各帝國主義為了轉嫁危機,加緊了對殖民地國家的經濟侵略。在這種情況下,農村破產,工業也搖搖欲墜,勞資雙方的矛盾和斗爭也日益升級。當時的吳蓀甫就正處於民族資產階級與買辦資產階級、工人階級、農民階級斗爭的中心。在作品中,吳蓀甫與趙伯韜的矛盾為主線,也就是民族資產階級與買辦資產階級的矛盾為主.他與裕華絲廠工人和雙橋鎮農民的斗爭是兩條副線。"三條火線"相互交織,構成全篇。軍閥混戰與紅軍發展也是兩條潛在線索,沒有得到正面展開,但一直以側寫和暗示的方式,與故事主體聯系在一起。
《子夜》的創作有著明確的目的,即希望通過吳蓀甫雄心勃勃地企圖發展民族工業,而又在現實中迅速地失敗,不得不把自己產業賣給帝國主義,走向買辦化的過程,來揭示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在當時不可避免的命運,說明當時的中國根本就沒有實現資本主義的可能性。吳蓀甫的悲劇,也就是他所代表的整個階級的悲劇。"這部小說的寫作意圖同當時頗為熱鬧的中國社會性質有關。當時參加論戰者,大致提出了這樣三個論點:一、中國社會依然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質。……這是革命派。二、認為中國已經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應由中國資產階級來擔任。這是托派。三、認為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可以在既反對Communist Party所領導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也反對官僚買辦資產階級的夾縫中取得生存與發展,從而建立歐美式的資產階級政權。這是當時一些自稱為進步的資產階級學者的觀點。《子夜》通過吳蓀甫一夥的終於買辦化,強烈地駁斥了後二派的謬論。定名為子夜是借自然界的交替(子時為11時到第二天的1時正是兩天交替的時刻,是新的一天到來的時刻,子時 一過黎明也就不遠了)來預示中國的社會現實,也正如 子時一樣,即將迎來新的時刻中國的前景就在不遠處.因為當時的矛盾已經白熾化,也就離分出結果不遠了
❹ 《子夜》內容簡介
作品以1930年5月到7月間發生的一些大事件作為時代背景,描寫民族資本家吳蓀甫為振興民族工業,力圖構築自己的「雙橋王國」,迅速增加其企業的活動資金,就想利用南北大戰來發一筆橫財。但是美帝國主義的掮客、金融資本家趙伯韜卻對他百般加以阻撓。
最後,在軍閥混戰,農村破產的惡劣形勢下,吳孫甫雖然竭力應會,加緊壓迫和剝削工人,大搞公債投機,但在趙伯韜強大的經濟牽制下,他最終一敗塗地,徹底破產。
(4)小說子夜結局擴展閱讀:
《子夜》的藝術特點如下:
《子夜》是一部規模宏大的對大都市上海作了全方位描寫的文學作品。它描寫了工廠生活和工人運動,描寫了民族資產階級的奮斗,買辦資產階級的活動,金融、公債市場的風波以及都市各階層人物的面貌。作品以吳蓀甫為矛盾沖突的軸心,輻射出各種人物和事件。
幾條線索錯落有致地進行鋪敘,其中以吳趙鬥法為整個作品的主線,以此帶動其他幾條線索的展開,使之融合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整個作品的情節發展十分緊湊,時間跨度小、人物眾多,經緯交匯地建成了《子夜》這部作品的「網狀結構」。
❺ 茅盾小說:子夜的內容簡介
《子夜》是中國現代文學巨匠茅盾的代表作,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優秀長篇小說,寫於1931年10月至1932年12月。
「子夜」,原指夜半子時,也就是深夜11時至凌晨1時。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這個時刻一過,黎明就要來到。作者以此作書名,形象地概括了30年代初期中國社會的主要特點,寓意是很深的。
書中故事發生在1930年的上海。它以民族工業資本家吳蓀甫和買辦金融資本家趙伯韜的矛盾、斗爭為主線、生動、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開始,趙伯韜拉擾吳蓀甫進行公債投機,而吳蓀甫又聯合其他資本家組成信託公司,想大力發展民族工業,因而與趙伯韜產生了矛盾。趙伯韜依仗外國的金融資本做後台,處處與吳蓀甫作對,加上軍閥混戰、農村破產、工廠的工人怠工、罷工,盡管吳蓀甫和同夥竭盡全力,拚命掙扎,最後也沒有改變全盤失敗的命運。這幕悲劇說明,在帝國主義的侵略、控制、壓迫下,中國的民族工業是永遠得不到發展的。
❻ 名著《子夜》最後結局如何
公債的情勢危急,趙伯韜操縱交易所的管理機構為難賣空方吳蓀甫。幾近絕望的吳蓀甫把僅存的希望放在杜竹齋身上。千鈞一發之際,杜竹齋倒戈轉向趙伯韜一邊。吳蓀甫徹底破產了
❼ 魯迅的小說《子夜》的主要內容
子夜是矛盾寫的
❽ 茅盾小說《子夜》結局求解釋
吳蓀甫是空頭,他一開盤拋出債券是做空,打壓價格。
而在價格稍微打壓下來,眼看就要大幅版下跌的權時候,杜竹齋接盤,讓市場穩定不再下跌。
吳蓀甫是空頭,債券上漲,而他之前已經拋出,他只能在高價接回拋出的債券,所以他虧掉了。
❾ 茅盾的子夜的主要內容及簡介!
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盡管民生凋敝、戰亂不止,在都市化的上海卻是另一番景象。這里,有紙醉金迷的生活,有明爭暗鬥的算計,有趨炎附勢的各色人物。
開絲廠的吳蓀甫帶鄉下的父親吳老太爺避戰亂來到上海,撲朔迷離的都市景觀使這個足不出戶的老朽——吳老太爺深受刺激而猝死。吳府辦喪事,上海灘有頭有臉的人都來弔唁。他們聚集在客廳,打聽戰況、談生意、搞社交。
善於投機的買辦資本家趙伯韜找到吳蓀甫和他的姐夫杜竹齋,拉攏他們聯合資金結成公債大戶「多頭」,想要在股票交易中賤買貴賣,從中牟取暴利。杜竹齋心下猶疑,趙伯韜遂向他透露了用金錢操縱戰局的計劃。吳、杜決定跟著趙伯韜干一次。這次合作,小有波瀾而最終告捷。
因為金融公債上混亂、投機的情形妨礙了工業的發展,實業界同仁孫吉人、王和甫推舉吳蓀甫聯合各方面有實力的人,辦一個銀行,做自己的金融流通機關,並且希望將來能用大部分的資本來經營交通、礦山等幾項企業。
這正合吳蓀甫的心意。他的野心很大,又富於冒險精神。他喜歡和同他一樣有遠見的人共事,而對那些半死不活的資本家卻毫無憐憫地施以手段。很快地,益中信託公司就成立起來了。
這時,吳蓀甫的家鄉雙橋鎮發生變故,農民起來反抗,使他在鄉下的一些產業蒙受損失。工廠里的工潮此起彼伏,也使他坐立不安。為對付工人罷工,吳蓀甫起用了一個有膽量、有心計的青年職員屠維岳。
他先是暗中收買領頭的女工姚金鳳,瓦解了工潮的組織;當事發之後,姚金鳳被工人看作資本家的走狗,而工潮復起的時候,他使吳蓀甫假令開除姚而提升那個把事情捅出去的女工。這樣一來,姚的威信恢復,工人反而不肯接受對她的處置。接著,作為讓步,吳收回成命,不開除姚,並安撫女工給予放假一天。吳蓀甫依計而行,果然平息了罷工。
交易所的斗爭也日漸激烈。原先吳蓀甫與趙伯韜的聯合轉為對壘和廝拼的局面。益中信託公司,作為與趙相抗衡的力量,形成以趙伯韜為「多頭」和益中公司為「空頭」之間的角斗。趙伯韜盯上吳蓀甫這塊肥肉,想乘吳資金短缺之時吞掉他的產業。
幾個回合較量下來,益中虧損八萬元栽了跟頭而停下來。此時吳蓀甫的資金日益吃緊,他開始盤剝工人的勞動和剋扣工錢。新一輪的罷工到來,受到牽制的屠維岳分化瓦解工人組織的伎倆被識破,吳蓀甫陷入內外交迫的困境。
趙伯韜欲向吳蓀甫的銀行投資控股。吳決心拼一把,他甚至把自己的絲廠和公館都抵押出去作公債,以背水一戰。他終於知道在中國發展民族工業是何等困難。個人利害的顧慮,使他身不由己地捲入到了買空賣空的投機市場來。
公債的情勢危急,趙伯韜操縱交易所的管理機構為難賣空方吳蓀甫。幾近絕望的吳蓀甫把僅存的希望放在杜竹齋身上。千鈞一發之際,杜竹齋倒戈轉向趙伯韜一邊。吳蓀甫徹底破產了。
(9)小說子夜結局擴展閱讀:
主人公吳蓀甫是一位頗有野心和手腕的民族資本家,然而他建立民族工業王國的種種執著努力終無奈地在三十年代中國風雨飄搖的大環境下走向頹敗。
伴隨著故事中農民暴動和工人罷工大潮,作者無非是要最終證明中國要擺脫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中掙扎的困境,迫切需要一次強有力的徹底的革新,顯然這股破舊布新的力量就是新生的共產主義。這也就奠定了此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背景。
葉聖陶曾評價茅盾為「具有社會科學家氣質的小說家」,《子夜》的完成為這個說法提供了有力的佐證,他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的眼光對30年代中國社會各領域各階層做了全方位的剖析,用扎實的筆力描繪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社會全景圖,足見作家的創作功力。
宏大的社會歷史背景固然為小說營造了磅礴的氣勢,但面面俱到的想法卻因力有不逮而使作品對社會和人性的探索不夠深入,雖然避免了概念化的對政治理論的圖解,卻也無法上升到超越階級和時代的高度,這也是大部分中國現代作家尤其是左翼作家的通病。
小說中的一系列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帶有過於明顯的時代印記,人物的性格顯得缺乏感染力和鮮明個性,甚至讀罷掩卷回想裡面的人物,那些階級身份相同的人物形象,如范博文,吳芝生,杜新籜等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互相之間竟會混淆起來,這一方面是我讀得不認真的緣故,另方面也是由於人物個性的缺失罷。
敘事風格上按部就班的平鋪直敘也限制了這部小說的藝術個性,我們在閱讀一些優秀的小說作品時,經常也會看到一些敘事上的留白,情節上的交錯和時間的靜止和跳躍,用以增添小說藝術上的美感。
然而茅盾就像是一位授課態度極其認真的老教師,為讀者細心的講解每一個解題步驟,清晰而完整地刻畫出了故事情節發展的脈絡,卻壓縮了讀者想像的空間。小說時間軸上的刻度都是細密而平均,卻少見一些彷彿在時間靜止狀態下出現的美妙意境。也許這不算是什麼缺陷,只是我個人的審美傾向罷了。
私以為《子夜》中最失水準的地方是對幾個罷工場面及前後的描寫,我們可以注意到這部分描述中感嘆句明顯增多了,偏離了一貫客觀和冷靜的描摹與諷刺。
「她們的全心神都沉浸在另一種雷,另一種風暴里!」
「被壓迫者的雷聲發動了!」
「閘北的大小絲廠總罷工下來了!「
茅盾在這些描述中表現出了一種難以掩抑的興奮和激動,顯然是投放了對無產階級運動的深厚感情。但是作品中也對運動中的盲目左傾進行了揭露,算是緩和了一些感情上的失控。
然而茅盾到底是一位創作態度嚴肅的資深作家和左翼文學的領軍人物,在這一時期與創造社的一些只識打標語喊口號的跳樑小丑還是有著本質區別,所以政治立場對他小說藝術的戕害也是有限度的。《子夜》中也有一些可圈可點的小人物的刻畫和場景的描繪。
如吳蓀甫的舅父老鄉紳曾滄海,他先是對一本《三民主義》像神一樣的跪拜,後來又對闖進家裡的暴動農民說最恨國民黨,真是構成了對人物性格的絕妙諷刺。
還有吳蓀甫扶植的手下屠維岳,作者很著重對他的神態進行描寫,並在對其言行舉止的敘述中將一個冷靜、精明、狡詐的人物形象生動地勾勒出來了。
作品中的幾個「墮落」女性妖媚迷人的形象也都描畫的較為豐滿,如交際花徐曼麗,「雙重商業間諜」劉玉英等。她們自然也是在這個艱難的時事下掙扎著尋求出路的小人物,但因其身份和手段的特殊給人留下頗為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