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托馬斯·曼》txt全集下載
托馬斯·曼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⑵ 《茵夢湖施篤姆中短篇小說選》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茵夢湖》(特奧多爾·施篤姆)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U7gylgwAo2b4m_twCpJ5UA
書名:茵夢湖
豆瓣評分:8.4
作者:施篤姆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譯者:楊武能
出版年:1997-3-1
頁數:332
內容簡介
德國十九世紀的小說家施篤姆(Theodor Storm, 一八一七—一八八八),按文學史的傳統觀點在前不如克萊斯特、凱勒「傑出」,在後不如馮塔納、托馬斯·曼「偉大」,可是施篤姆實際受歡迎的程度,卻超過了他們所有的人。這種情況在中國特別明顯:施篤姆無疑是自「五四」以來最受喜愛、最富影響的外國作家之一,而克萊斯特等的作品在長時間內卻鮮為人知。盡管如此,我們對施篤姆這樣一位作家也只是翻譯得多,談不上有什麼深入的研究。施篤姆究竟是怎樣一位作家?他的創作有哪些特點?他的作品何以在我國特別為人喜愛?本文意在對這些問題進行初步探索。德國十九世紀的小說家施篤姆是自「五四」以來最受喜愛、最富影響的外國作家之一,《茵夢湖》是施篤姆的小說創作前期作品的代表作。小說寫得富有詩意,體現了他鮮明、獨特和優美動人的藝術風格。
作者簡介
台奧多爾·施篤姆(TheCdorstorm),男,德國詩人、小說家。是德國文學史上的一位優秀抒情詩人。他的詩從內容上看,主要寫他的北德家鄉的自然景色,此外就是寫愛情。他也寫了一些歌頌自由、保衛德意志家園不受異族統治的愛國主義詩篇。施托姆早年搜集民歌,因此他的詩很受民歌影響,大多形式朴索,並富於音樂性。此外,他的詩從內容到形式也受浪漫派,特別是艾辛多夫的影響。施篤姆善於寥寥幾筆便形象地勾勒出情景,塑造出人物的內心世界。
⑶ 跪求托馬斯。曼的小說《神童》,哪位好心人有資料,發我郵箱:[email protected]
樓主的問題實在太偏了,托馬斯曼他的魔山網上就很難找的到在線看和電子版本的,別說神童了。。。建議你還是去書店買這本書吧
樓主要求這本書,估計是要寫論文之類的對吧,建議你去那些學術期刊的網路搜索上尋找有關托馬斯曼和,神童這篇小說的一些資料,學校圖書館也應該有,其他的我就愛莫能助了,除非真的有高人能在下面幫你。。。
托馬斯.曼文集-中短篇小說選
譯者: 錢鴻嘉 / 劉德中
作者: (德)托馬斯·曼
ISBN: 9787532738724
頁數: 365
定價: 25.0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叢書: 托馬斯·曼文集
裝幀: 平裝
出版年: 2006-5
托馬斯•曼於192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本書薈萃了他18篇精彩的中、短篇小說。居首之篇《墮落》是曼的處女作,女演員和大學生戀愛後經不起物質誘惑而墮落,大學生從此憤世嫉俗,其中隱含的痛苦情緒已經初步可見托馬斯以後文學之路的基調了;
《幻滅》是一個人的獨白,「幻滅不是小事情和個別事情上的失利或失敗,而是指影響整個人生並且牽涉到各方面的全面性的失望。」
《路易斯姑娘》,《神童》,《火車事故》,《在預言家的屋子裡》都極盡嘲諷能事,人物性格刻畫得相當有個性;
《去墓地的路》和《飢餓的人們》的文字風格都很極端陰郁,都表現了情緒的幽深和不可探測;
《托尼奧*克勒格爾》有作者的影子在內,闡述了不少他自己的藝術觀點和創作觀,「厭惡陳腐平凡的東西,在待人和審美問題上異常敏感」 , 「知識給他帶來了折磨緩和自負,也帶來了孤獨」 , 「如果有個思想盤踞在你腦海里,你就會發現它到處都表現出來,甚至在空氣里也能聞見它」
中篇小說《特里斯坦》是作者的成熟之作,它以一座療養院為背景,通過對作家史平奈爾和一位溫柔美麗的富商太太之間的曖昧關系的描寫,反映德國當時上層社會的病態生活,這是一位脫離現實、逃避生活的藝術家,他只會龜縮在自己一方天地里無病呻吟,真正面臨風暴責難時,早就被嚇退,與其對立的富商則代表了蔑視藝術的粗俗人群;
《死於威尼斯》1971年由英國和義大利合作搬上銀幕,可以視作是托馬斯的內心自傳,文字極其優美動人,除去情節敘述之外,還夾雜了主人公大量的內心獨白,對於藝術與美有大段的夾敘夾議,用詞激烈,情感豐富,彷彿是浸泡在對美的光芒的追求中,有著德國人特有理性思考與沉重感;
《矮個兒弗里特曼先生》是篇令人心碎的佳作,他的愛永遠沒有回報的,初戀的幻滅讓他對自己痛苦地說「事情就到此結束吧」並自我封閉了許多年,就在他以為自己的心能承受得起任何折磨時,他又愛上了一個貴婦人,誤以為她也是愛他的,渴慕讓他感到「寧靜的春日傍晚所懷的甜蜜、痛苦和隱隱約約的憧憬和希望,怒是比夏日實現的宿願更使人心醉嗎?」然而他又一次遭到戲弄,「這種激情他從青年時起就一直在壓制,因為他感到這指示痛苦和毀滅,這種感情以巨大的、不可抗拒的威力攫住他,使他趨向滅亡!」 ,最後「他的憤怒簡直達到瘋狂的程度,這種憤怒使他也不得不痛恨起自己來,也許正是對自己的這種憎惡,使他渴望毀滅自己,把自己毀得粉身碎骨,讓自己永遠消失」;
壓軸之篇《馬里奧和魔術師》是曼的巔峰之作,由於是一部頗為意味深長的政治小說,馬里奧代表被愚弄的人民,而魔術師則是蠱惑人心的當權者,無怪乎一出版就被法西斯當局列入禁書名單,在當時的政治氣氛中簡直太敏感了。
⑷ 《黑塞文集(全10卷)》txt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黑塞文集(全10卷)》([德] 赫爾曼·黑塞)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JKDc8ORSBwQEjG6shGQbww
書名:黑塞文集(全10卷)
作者:[德] 赫爾曼·黑塞
譯者:張佩芬 等
豆瓣評分:9.0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4
內容簡介:
「我羨慕他高出一切德國政治的哲學上的超越感……他的精神故鄉又特殊地歸屬於東方智慧的廟堂。」——托馬斯曼
「(黑塞身後留下了)近四十部著作: 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詩集和散文集,以及三千篇左右的評論文字。這些著作在幾十年後並未被遺忘,恰恰相反,它們是以最重要和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方式生氣勃勃地留存世間的,也就是說,它們是受到廣泛閱讀而並非僅供研究的文學流傳後世的。」——弗里頓塔爾(德國著名學者)
「很少有哪一個個人能夠掙脫自己等級的局限……對經歷過上千年轉折的人類按照另一種目標進行了深思,而且推薦人們去試驗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羅伯特•容克(《黑塞文集》序言)
黑塞是位多產的作家,其作品涵蓋小說、詩歌、散文和藝術童話等。同時,黑塞也是一位獨具個人風格的水彩畫家。本套文集收錄了黑塞創作生涯中幾個重要階段的代表作品,採用黑塞本人創作的水彩畫為封面圖樣,採用國內罕見的布面精印工藝,藝術紙書脊,全手工打造,值得收藏。
本套文集共10卷,收錄《在輪下》、《悉達多》、《荒原狼》、《納齊斯與戈德蒙》、《玻璃球游戲》、《婚約》、《克林格梭爾的最後夏天》、《詩話人生》、《堤契諾之歌》和《黑塞童話集》。
作者簡介:
赫爾曼•黑塞(1877-1962)是20世紀歐洲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原籍德國,1923年入瑞士籍,此後長期在瑞士隱居鄉間。他被稱為德國浪漫派最後一位騎士,其代表作《荒原狼》(1927)曾轟動歐美,被托馬斯•曼譽為「德國的《尤利西斯》」。1946年,「由於他的富於靈感的作品具有遒勁的氣勢和洞察力,也為崇高的人道主義理想和高尚風格提供了一個範例」,獲諾貝爾文學獎。
黑塞作品的力量來自作者綜合融匯東西方不同文化的創造性才能,也來自他永不停頓仰望高處以成為「人」的渴望和信念。黑塞一生都搖擺在現實生活和美學世界兩個「相對極」之間,他一方面超越自己的文化,變成了一個「東方旅行者」,另一方面又萬變不離其宗,始終堅守自己典型的德意志文化傳統和浪漫主義特徵,依舊故我。
黑塞的作品常流露出對童年和鄉土的思念,充滿著對自然和人類的愛。用盡全力描繪消逝了的歡樂、悲切、迷惘和煩惱,以及熱烈的企求和憧憬。所以他的作品(尤其是早期作品)常帶有自傳色彩。令人回腸盪氣的直抒胸臆,細膩深刻的自我剖析是黑塞作品的動人之處,但是他還另闢蹊徑,努力探索在作品中更好地反映內在自我的方法。他敘述自己的感受,抒發心靈的孤獨,描述年輕人的彷徨苦悶,反映生活現實,揭露社會積弊,對德語文學的發展乃至世界文學的版圖都作出了重大貢獻。
⑸ 請問誰有托馬斯曼的《魔山》全本txt急求,謝謝啦
如看不到附件,可追問我留下郵箱
你需要的書已上傳完畢
預祝你看的愉快
如果滿意的話
盡快採納我的回答
這將是對我的極大鼓勵!
⑹ 《婚約中短篇小說選》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婚約》(赫爾曼·黑塞)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SoBAmXq3HzH13dlQ47Yq5g
書名:婚約
豆瓣評分:8.5
作者:[德] 赫爾曼·黑塞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副標題:中短篇小說選
譯者:王克澄/張佩芬
出版年:2007-7
頁數:606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黑塞(1877-1962)是20世紀歐洲最有影響的小說家之一,也是全世界范圍內最受歡迎、影響最大、擁有讀者和研究者最多的作家,他的作品已被譯成53種語言,742種譯本,總發行量達3000多萬冊,其中德文版600多萬冊,僅佔五分之一,其餘2400萬冊為各種文字的外文版。全世界研究黑塞及其作品的專著達50餘種,博士論文2000多篇,刊登在各種報刊雜志上的介紹黑塞及其作品的文章有5000多篇。
黑塞創作生涯長達70年,作品涵蓋面甚廣,除了《在輪下》、《荒原狼》、《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玻璃球游戲》等長篇小說外,也從未中斷過中短篇小說的創作。黑塞擅長以象徵的藝術手法,從精神、心理方面,折射外界對人的心靈所造成的深刻刺痛,從而使作品的內在意義得以凝聚和升華。
作者簡介
赫爾曼·黑塞(Hesse Hermann,1877-1962),原籍德國,1923年入瑞士籍,以後長期在瑞士隱居鄉間。他被稱為德國浪漫派最後一位騎士,其代表作《荒原狼》(1927)曾轟動歐美,被托馬斯·曼譽為德國的《尤利西斯》。1946年,「由於他的富於靈感的作品具有遒勁的氣勢和洞察力,也為崇高的人道主義理想和高尚風格提供了一個範例」,獲諾貝爾文學獎。
⑺ 托馬斯曼文集 中短篇小說選怎麼樣
托馬斯61曼於192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本書薈萃了他18篇精彩的中、短篇小說。居首之篇《墮落》是曼的處女作,女演員和大學生戀愛後經不起物質誘惑而墮落,大學生從此憤世嫉俗,其中隱含的痛苦情緒已經初步可見托馬斯以後文學之路的基調了; 《幻滅》是一個人的獨白,「幻滅不是小事情和個別事情上的失利或失敗,而是指影響整個人生並且牽涉到各方面的全面性的失望。」 《路易斯姑娘》,《神童》,《火車事故》,《在預言家的屋子裡》都極盡嘲諷能事,人物性格刻畫得相當有個性; 《去墓地的路》和《飢餓的人們》的文字風格都很極端陰郁,都表現了情緒的幽深和不可探測; 《托尼奧*克勒格爾》有作者的影子在內,闡述了不少他自己的藝術觀點和創作觀,「厭惡陳腐平凡的東西,在待人和審美問題上異常敏感」 , 「知識給他帶來了折磨緩和自負,也帶來了孤獨」 , 「如果有個思想盤踞在你腦海里,你就會發現它到處都表現出來,甚至在空氣里也能聞見它」 中篇小說《特里斯坦》是作者的成熟之作,它以一座療養院為背景,通過對作家史平奈爾和一位溫柔美麗的富商太太之間的曖昧關系的描寫,反映德國當時上層社會的病態生活,這是一位脫離現實、逃避生活的藝術家,他只會龜縮在自己一方天地里無病呻吟,真正面臨風暴責難時,早就被嚇退,與其對立的富商則代表了蔑視藝術的粗俗人群; 《死於威尼斯》1971年由英國和義大利合作搬上銀幕,可以視作是托馬斯的內心自傳,文字極其優美動人,除去情節敘述之外,還夾雜了主人公大量的內心獨白,對於藝術與美有大段的夾敘夾議,用詞激烈,情感豐富,彷彿是浸泡在對美的光芒的追求中,有著德國人特有理性思考與沉重感; 《矮個兒弗里特曼先生》是篇令人心碎的佳作,他的愛永遠沒有回報的,初戀的幻滅讓他對自己痛苦地說「事情就到此結束吧」並自我封閉了許多年,就在他以為自己的心能承受得起任何折磨時,他又愛上了一個貴婦人,誤以為她也是愛他的,渴慕讓他感到「寧靜的春日傍晚所懷的甜蜜、痛苦和隱隱約約的憧憬和希望,怒是比夏日實現的宿願更使人心醉嗎?」然而他又一次遭到戲弄,「這種激情他從青年時起就一直在壓制,因為他感到這指示痛苦和毀滅,這種感情以巨大的、不可抗拒的威力攫住他,使他趨向滅亡!」 ,最後「他的憤怒簡直達到瘋狂的程度,這種憤怒使他也不得不痛恨起自己來,也許正是對自己的這種憎惡,使他渴望毀滅自己,把自己毀得粉身碎骨,讓自己永遠消失」; 壓軸之篇《馬里奧和魔術師》是曼的巔峰之作,由於是一部頗為意味深長的政治小說,馬里奧代表被愚弄的人民,而魔術師則是蠱惑人心的當權者,無怪乎一出版就被法西斯當局列入禁書名單,在當時的政治氣氛中簡直太敏感了。
⑻ 哪有在線托馬斯曼的《魔山》
asveer朋友,你好。很抱歉。同樓上那位一樣,我也沒能找到德國作家托馬斯·曼的代表作《魔山》的在線閱讀地址和下載地址。我建議你先去書店看看。(這種書雖然在國際上很有名,但在國內讀者相對較少,稍顯冷僻,不一定能找到)不過我還是找到了一些托馬斯·曼的相關資料以及一篇《魔山》的賞析,希望能對你理解《魔山》這部作品有所幫助。
以下是托馬斯·曼的相關資料:
托馬斯·曼主要作品及介紹
托馬斯·曼(1875~1955) 德國作家。1875年生於德國北部呂貝克的一個望族,父親曾任該市參議員和副市長。1891年托馬斯·曼的父親去世,母親帶者他的弟弟妹妹遷往慕尼黑,他自己則繼續留在呂貝克讀中學。1894年中學畢業後,他也去了慕尼黑,在一家保險公司當實習生,並在慕尼黑幾所大學旁聽歷史和文學史課程,還參與編輯《二十世紀》和《痴兒》雜志。
處女作中篇小說《淪落》於1894年發表,1901年發表成名作《布登洛克一家》。此後便專事創作,1909年發表反映德意志帝國統一後封建勢力與資產階級結盟的長篇小說《王爺殿下》。
《布登洛克一家》描寫的是呂貝克望族布登洛克一家四代人從1835年到1877年間的興衰史。通過布登洛克一家在壟斷資產階級家族的排擠、打擊下逐漸衰落的歷史描寫,詳細的揭示了資本主義的舊的刻意盤剝和新的掠奪兼並方式的激烈競爭和歷史成敗,成為德國19世紀後半期社會發展的藝術縮影。但因作者受叔本華、尼采哲學思想的影響,小說對帝國主義勢力持無能為力的消極態度,對自由資產階級抱無可奈何的哀惋情緒。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他發表了不少聞名遐邇的中篇小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他對這場戰爭的性質認識不清, 持民族主義立場, 要保衛所謂「德意志精神文化」,戰後表示維護魏瑪共和國。
1924年他發表了長篇哲理小說《 魔山》,進一步奠定了他在國際文壇上的地位。 他在祖國德國的名聲於20年代達到了最高峰, 1929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這之後,他擔任了很有影響的德國文學藝術院的院長,雖然他對種種公務的纏身感到不滿,但他意識到,這一職位使他在幫助其他作家方面有了更大的自由,也使他有了避開納粹輿論界攻擊的威望。1933年希特勒上台 ,他撰文譴責法西斯對德國文化的歪曲和破壞 ,被迫流亡國外,於1938年移居美國,1944年加入美國籍。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托馬斯·曼發表大量廣播演說,反對希特勒法西斯主義。流亡期間他創作了大量作品。1933-1943年完成頌揚猶太人、反對納粹種族主義的四部曲《約瑟和他的兄弟們》,包括《雅各的故事》(1933)、《約瑟的青年時代》(1934)、《約瑟在埃及》(1936)和《贍養者約瑟》(1943)。1939年發表長篇歷史小說《綠蒂在魏瑪》,1943-1946年完成反映藝術家悲劇的長篇小說《浮士德博士》(1947)等。
50年代發表長篇小說《被挑選者》(1951),反映他對戰敗的德國應採取寬容政策的主張。未完成的長篇小說《大騙子菲利克斯·克魯爾的自由——回憶錄第一部分》(1954)再次探討資本主義社會中藝術家的命運問題。1952年托馬斯·曼移居瑞士。
托馬斯·曼堅持寫作,直至生命的最後一息,他還寫了大量的評論文章和書信,在他漫長的文學生涯中總共寫了二萬多封信。1955年在瑞士蘇黎士附近的基爾希貝格逝世。
以下則是《魔山》的賞析:
管窺《魔山 》
一 「心臟就像一隻牧歌那樣停止了,我尊敬的夫人喲。」當主治醫生貝倫斯向路易斯。齊姆森預示了她那兒子約阿希姆的行將死亡時,我的眼淚就流了下來。之前眼淚沒有聚集的理由-----約阿希姆在憑本能感覺到自己的青春將在阿爾卑斯群山中黯然謝世時,他依然如往常一樣沉默,堅強,極有軍人風度。 但畢竟「心臟就像牧歌那樣停止了」啊。牧歌,我理解成至為珍貴的事物,它停止了。我的幾滴淚水也流了下來。不要怪我的淚水來的如此突然吧,因為我確實在為一個陌生又熟悉的生命惋惜-------這是一個固執,純潔,有教養,有夢想,有羞怯而澎湃暗戀的生命。想一想,連漢斯。卡斯托爾普這樣一個從小就目睹了多次親人死亡而自認為每一次都平靜冷漠如局外人的小夥子都忍不住「.....也哭了,讓淚珠從面顰上滾滾而下......」
我還要說些其它的,所以得抑制一下自己的感情。不過我還是要把題為」英勇的戰士「的這章的結尾抄下來。「讓我們在心靈上同滯留在高山上的漢斯。卡斯托爾普在一起,跟著他一起神遊下方平原上一個潮濕的墓地,窺看那時起時落的刀光劍影,傾聽墓地里發出的命令。這時響起了三聲禮炮,猶如三個熱情的敬禮,禮炮聲在約阿希姆。齊姆森土壤里生了根的,戰士的墳塋上回響」。 二 我接著讀下一章「海灘上的漫步」,心裡一下子狂喜起來。這是怎樣的一種狂喜呀。它讓我再也無法繼續讀下去了。所以我得放下手頭的小說,高高興興地或許是幼稚地記錄下一些東西。 我在前不久寫的關於沈從文的《黔小景》讀書筆記中說過一些極其粗略質朴的關於《魔山》的話。大意是《魔山》中的時間流動得太快了。托馬斯。曼用大把大把極為寶貴的文字讓時間流逝了六百多頁--------那時侯我還沒有讀到「雪」這一章。也是在那篇讀書筆記里,我寫到「真正的大家可以很好地控制時間流動的快慢」。
九月十六日下午,我一口氣讀完了「雪」這一章。我的明顯感覺是:時空忽然變得不那麼急切,不那麼欲圖征服一切,而是緩慢了。但這個轉變並不讓我覺得難受。也就是說,閱讀沈從文的《黔小景》中那種時空的恍惚,迷離感覺又出現了,而且似乎來得比那次更為猛烈。我不得部承認,沈從文的貴州的三 月的那些描寫在我的生命中是有過極為難忘----如果不是刻骨銘心的話----的體驗的。而托馬斯。曼的這一章,卻是遙遠國度的記敘,我沒有直接經驗。 由於客觀原因,也就是我自己生活中時間似的要求----就如這本小說中挾裹每個人的時間一樣----我來不及記錄我當時的細微的閱讀感受。不過,我的腦海里一直有些關於時間與空間的見解時隱時現,雜亂無章。
直到今天,讀到「海灘上的漫步」的開頭一段話時,我才恍然大悟,欣喜不已。 作家寫到「時間如音樂一樣,它填補了時間的空隙,它合適地填補了時間,它進行分割。。。時間是故事的要素,正如它是生活的要素一樣它們息息相關,猶如空間的各個物體。時間又是音樂的要素,音樂對時間進行計量分割,它能同時使時間縮短,並提高它的價值。如上所述,音樂和故事相近,兩者都存在前後的依賴關系,而且處於不同的流動狀態。。。。。而故事猶如音樂,即使它企圖在任何瞬間完整地存在,也需要時間來促成」。 這一段讓我腦海里關於「故事」中的時間 的瑣碎看法清晰了一點。但還是未達到狂喜的程度。下一段才真正讓我體會到了閱讀經典的高峰快感,因為我腦海里那些可憐的想法終於找到了比它遠為完整,完美的「兄弟」。 作家繼續寫到「,,,不過同樣是顯然易見的是,這里存在著一個區別。音樂中的時間要素僅僅是一元的。音樂自己傾注在人的一小部分時間里,從而莫可名狀地使其高貴與美化。故事則相反,它的時間要素是二元的:首先是故事本身所需要的時間,也就是故事經過和重現所必要的純粹的音樂的時間;其次是故事中所含內容的時間,它具有透視效果,這種透視性的幅度各不相同,因而故事的虛構時間既可以大致或者完全與實際時間即音樂時間吻合,也可以相距十萬八千里。一段名稱為《五分鍾華爾茲》的音樂,持續時間為五分鍾----這是它同時間要素的唯一的關系。而一則故事呢,它的內容時間倘為五分鍾,那麼,假使你全力以赴地利用這五分鍾時間,時間界限就能擴展到原來的一千倍-----即使同虛構時間相比已經顯得十分冗長,但實際上卻是非常短的。另外一方面也存在著這樣的可能性:故事的內容時間可把本身的實際時間無限的予以縮短。」
我的閱讀停留在這里,無心再讀下去,一種罕見的幸福湧上心頭。我得說,作家的這些言論確實為我的胡亂的不可說的想法找到了一個好的「靈魂的出路」。 關於「故事的內容時間可把本身的實際時間無限的予以縮短。」《魔山》的」雪」前面的很多章節,在我看來,既是明證。 而故事的「內容時間」無限的豐富充實故事本身所具備的實際時間,「雪」一章中描寫卡斯托爾普獨自駕雪橇游覽的過程,特別是那個內容豐富的夢以及他與風雪搏鬥,則是經典的例證。 三 下面的即使題外話了。
我不禁有一個疑問:對於像《魔山》這樣的巨著,怎麼才能加以整體地把握?讀一遍是否夠呢? 不禁想起羅素的關於自己學術工作的一段話了。他說到:「就我而論,我發現我想對某個題目寫一本書的時候,我必須先使自己沉沒於細節之中,直到題材的各個部分完全熟悉為止;然後有一天,弱國我有幸的話,我便會看到一個各個部分都恰當的相互聯系成一個整體。這時以後,我只須寫下來我看見的東西就行了。最近似的類比就是先在霧里走遍了一座山,直到每一條道路,山嶺和山谷一一地都已經非常熟悉了,然後在光天化日下,從遠處來清晰地整個觀看這座山。」
可不可以這樣說:每一部偉大的小說都是一座座雲遮霧繞的高山,平凡如我輩,只能察得一「谷」或一「路」-----那已經是很好的了。但是,在羨慕大哲羅素的同時,還是讓我們憑借自己或許並不專業的眼光,憑著一股熱情,寫下我們真誠的「胡言亂語」吧。 註:所引《魔山》文字見上海譯文出版社錢嘉鴻翻譯版本。羅素文字見商務印書館《西方哲學史》上冊。(具體頁數已記不清楚) ---- 落霞與孤騖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你不見我的音容笑貌,你可以見我的真實.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
⑼ 托馬斯·曼的長篇小說《被挑選者》描寫了什麼內容
他的長篇小說《被挑選者》(1951)取材於中世紀詩人哈特曼·封·奧埃的史詩《格里高里烏斯》,以宣揚赦罪為主題,寫一個青年因不明真相與生身母親結婚,後來逃到荒島去贖罪17年,最後當選為羅馬教皇。1945年德國投降以後的幾年中,托馬斯·曼不遺餘力地宣揚對戰敗的德國採取寬大政策,這部小說就是一個例證。
⑽ 托馬斯·曼 或他的作品
托馬斯·曼,德國作家。 1924年長篇小說《魔山》的發表,使作家譽滿全球。30年代初,托馬斯·曼預感到法西斯的威脅,發表了中篇佳作《馬里奧與魔術師》(1930),對法西斯在義大利製造的恐怖氣氛做了生動的描述。因《布登勃洛克一家》獲諾貝爾文學獎.
http://ke..com/view/75292.htm
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