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推薦幾部英美小說(附英文版作品簡介 、人物介紹以及人物關系,在網上幫我找找就行啦)
1 哈克貝利·弗恩歷險記——馬克·吐溫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by Mark Twain
哈克貝利是一個聰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他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是一個勤勞朴實、熱情誠實、忠心耿耿的黑奴,他為了逃脫被主人再次賣掉的命運,從主人家中出逃。他們一起漂流在密西西比河上,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兩人成了好朋友。哈克貝利為了吉姆的自由,歷盡千辛萬苦,最後得知,吉姆的主人已在遺囑里解放了他。小說中,哈克貝利和吉姆的性格鮮明突出,形象栩栩如生。全篇的現實主義描繪和浪漫主義抒情交相輝映,尖銳深刻的揭露、幽默辛辣的諷刺以及浪漫傳奇的描寫渾然一體,形成了馬克·吐溫獨特的藝術風格。
2 純真年代——華頓
The Age of Innocence by Edith Wharton
伊迪絲·沃頓1921年獲得普立策文學獎的小說,她也是普立策獎歷史上首度獲獎的女性作家。
小說的主要情節發生在19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紐約上流社會。那是伊迪絲度過童年與青春的地方,她在那兒長大成人,進入社交界,訂婚又解除婚約,最後嫁給波士頓的愛德華華頓,並度過了婚後的最初幾年。時隔40年後,作為小說家的她回顧養育過她也束縛過她的那個社會,她的感情是復雜的,既有親切的眷戀,又有清醒的針砭。作家把那個時代的紐約上流社會比作一個小小的金字塔,它又尖又滑,很難在上面取得立足之地。處在塔頂,真正有貴族血統的只有二三戶人家:華盛頓廣場的達戈內特祖上是正宗的郡中世家;范德盧頓先生是第一任荷蘭總督的嫡孫,他家曾與法國和英國的幾家貴族聯姻;還有與德格拉斯伯爵聯姻的拉寧一家。他們是上流社會的最高階層,但顯然已處於日薄西山的衰敗階段。上流社會的中堅力量是以明戈特家族、紐蘭家族、奇弗斯家族為代表的名門望族,他們的祖輩都是來自英國或荷蘭的富商,早年在殖民地發跡,成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物。比如紐蘭·阿切爾的一位曾外祖父曾參與過獨立宣言的簽署,還有一位曾在華盛頓部下任將軍。正如阿切爾太太所說的,「紐約從來就是個商業社會」,占支配地位的是這些殷實的富商。處於金字塔底部的是富有卻不顯貴的人們,他們多數是內戰之後崛起的新富,憑借雄厚的財力,通過聯姻而躋身上流社會。作者從親身經歷與熟悉的環境中提煉素材,塑造人物,將作品題材根置於深厚的現實土壤中。尤其通過博福特命運浮沉這一線索與主人公愛情悲劇的主線相互映襯,使一個看似尋常的愛情故事具備了深刻的社會現實意義。
3 白鯨——梅爾維爾
Moby-Dick by Herman Melville
《白鯨》是美國十九世紀浪漫主義小說家梅爾維爾的代表作。在美國文學史和世界文學史上,《白鯨》都是一部經典的著作,一部偉大的小說,是研究美國文學的一部必讀書。《白鯨》展示給我們的是船長亞哈為追殺白鯨帶領佩闊德號及其般員為復仇而走向毀滅的過程。書中以象徵主義及寓言體的寫作方式向我們展示了一部十九世紀美國的真實畫面。從人與自然的抗爭中亞哈的悲劇,人與人的關系中所體現的悲劇兩個角度可以揭示《白鯨》所表現的時代特徵及所蘊涵的悲劇實質。
4 紅字——納撒尼爾·霍桑
The Scarlet Letter by Nathaniel Hawthorne
19世紀美國浪漫主義作家霍桑的長篇小說。創作於1851年。小說以兩百多年前的殖民地時代的美洲為題材,但揭露的卻是19世紀資本主義發展時代美利堅合眾國社會典法的殘酷、宗教的欺騙和道德的虛偽。主人公海絲特被寫成了崇高道德的化身。她不但感化了表裡不一的丁梅斯代爾,同時也在感化著充滿罪惡的社會。至於她的丈夫奇林渥斯,小說則把他寫成了一個一心只想窺秘復仇的影子式的人物。他在小說中只起情節鋪墊的作用。
小說慣用象徵手法,人物、情節和語言都頗具主觀想像色彩,在描寫中又常把人的心理活動和直覺放在首位。因此,它不僅是浪漫主義小說的代表作,同時也被稱作是美國心理分析小說的開創篇。
5 最後的莫希幹人——庫柏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by James Fenimore Cooper
《最後的莫希幹人》是《皮裹腿故事集》中最出色的一部。故事發生在十八世紀五十年代末期,英法兩國為爭奪北美殖民地而進行的「七年戰爭」的第三年,地點是在赫德森河的源頭和喬治湖一帶。對於印第安人的被殺戮和印第安部落的消亡,作者的心情是十分沉重的,他深深懷著同情和憤慨。他寫道:「莫希幹人的領土,是被歐洲人侵佔去的美洲大陸的第一塊地盤,因而,莫希幹人就第一個成了離鄉背井的人。面臨著文明的推進,也可以說,文明的入侵,所有印第安部落的人民,就像他們故土林木上的綠葉在刺骨的嚴寒侵凌下紛紛墜地一樣,日益消亡,看來這已成為落到他們頭上的不可避免的命運。有足夠的歷史事實可以證明,這幅慘像並非虛妄之作。」
作者把本書取名為《最後的莫希幹人》,就有著令人心酸的悲哀音調。正直、勇敢的莫希幹人恩卡斯和美麗善良的科拉之死,也不無更深的寓意:隨著他們的死去,他們心靈上的那種美德和純潔的感情也消亡了,留下的只是籠罩在美洲大地上的那些貪婪、殘暴的惡意和邪念。
6 小婦人——路易莎·奧爾科特
Little Women by Louisa May Alcott
這部小說以家庭生活為描寫對象,以家庭成員的感情糾葛為線索,描寫了馬奇一家的天倫之愛。馬奇家的四姐妹中,無論是為了愛情甘於貧困的梅格,還是通過自己奮鬥成為作家的喬,以及坦然面對死亡的貝思和以扶弱為己任的艾米,雖然她們的理想和命運都不盡相同,但是她們都具有自強自立的共同特點。描寫了她們對家庭的眷戀;對愛的忠誠以及對親情的渴望。馬奇一家有四個姐妹,生活清貧、簡單而又溫馨。四組妹性格迥異;老大梅格漂亮端莊,有些愛慕虛榮;老二喬自由獨立,渴望成為作家,老三貝絲善良羞澀,熱愛音樂,老四埃米聰慧活潑,愛好藝術,希望成為一名上流社會的「淑女」。
所有時代的所有少女成長過程中所要面對的經歷的,都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初戀的甜蜜和煩惱,感情與理智的譯,理想和現實的差距,貧窮與富有的矛盾。
7 野性的呼喚——傑克·倫敦
The Call of the Wild by Jack London
《野性的呼喚》是傑克·倫敦最負盛名的小說。故事主要敘述一隻強壯勇猛的狼狗巴克從人類文明社會回到狼群原始生活的過程。巴克是一頭體重140磅的十分強壯的狗。他本來在一個大法官家裡過著優裕的生活,後來被法官的園丁偷走,輾轉賣給郵局,又被送到阿拉斯加嚴寒地區去拉運送郵件的雪橇。巴克最初被賣給兩個法裔加拿大人。這些被買來的狗不僅受到了冷酷的人類的虐待,而且在狗之間為了爭奪狗群的領導權,也無時不在互相爭斗、殘殺。由於體力超群、機智勇敢,巴克最終打敗斯比茨成為狗群的領隊狗。他先後換過幾個主人,最後被約翰·索頓收留。那是在巴克被殘暴的主人哈爾打得遍體鱗傷、奄奄一息時,索頓救了他,並悉心為他療傷。在索頓的精心護理下巴克恢復得很快,由此他們之間產生了真摯的感情。巴克對索頓非常忠誠,他兩次不顧生命危險救了索頓的命,並在索頓和別人打賭時,拚命把一個載有一千磅鹽的雪橇拉動,為索頓贏了一大筆錢。不幸的是,在淘金的過程中,索頓被印第安人殺死。狂怒之下,巴克咬死了幾個印第安人,為主人報了仇。這時恩主已死,他覺得對這個人類社會已無所留戀。況且,一段時期以來,荒野中總回盪著一個神秘的呼喚聲。這個聲音吸引著他。最終,他回應著這個聲音,進入森林,從此與狼為伍,過著原始動物的生活。但他不忘舊誼,仍然定期到主人的葬身之處去憑吊。
8 湯姆叔叔的小屋——哈里特·比徹·斯托
Uncle Tom's Cabin by Harriet Beecher Stowe
出生於康涅狄格州的斯托夫人,是哈特福德女子學院(Hartford Female Academy)的一名教師,同時,她也是一位積極的廢奴主義者。全書圍繞著一位久經苦難的黑奴湯姆叔叔的故事展開,並描述了他與他身邊人——均為奴隸與奴隸主——的經歷。這部感傷小說深刻地描繪出了奴隸制度殘酷的本質;並認為基督徒的愛可以戰勝由奴役人類同胞所帶來的種種傷害。
《湯姆叔叔的小屋》這部小說是19世紀最暢銷的小說(以及第二暢銷的書,僅次於最暢銷的書《聖經》)並被認為是刺激1850代廢奴主義興起的一大原因。在它發表的頭一年裡,在美國本土便銷售出了三十萬冊。《湯姆叔叔的小屋》對美國社會的影響是如此巨大,以致在南北戰爭爆發的初期,當林肯接見斯托夫人時,曾說到:「你就是那位引發了一場大戰的小婦人。」後來,這句話為眾多作家競相引用。
《湯姆叔叔的小屋》以及受其啟發而寫作出的各種劇本,還促進了大量黑人刻板印象的產生,不少的這些形象在當今都為人們所熟知。譬如慈愛善良的黑人保姆、黑小孩的原型、以及順從、堅忍並忠心於白人主人的湯姆叔叔。最近幾十年來,《湯姆叔叔的小屋》中的這些消極成分,已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這本書作為「重要的反奴隸制工具」的歷史作用。
⑵ 外國文學史上女性形象的發展。。。
一. 英國女小說家的創作共同特點
19世紀的法國文壇,唯一的知名女作家是浪漫主義小說家喬治·桑,她用這個這個男性的筆名載入史冊。然而在英國的19世紀,有奧斯汀,勃朗特,蓋斯凱爾夫人、喬治·愛略特等一批女作家。這些女作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首先都表現了當時出現的女性主義思想,通過小說表達婦女的權利。奧斯丁的小說寫中產階級日常生活,描寫精緻,語言幽默,通過締結一門好婚姻尋求婦女的出路,代表作《傲慢與偏見》。勃朗特三姐妹的創作具有傳奇色彩。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是一部家庭女教師的獨立宣言,艾米麗·勃朗特的《呼嘯山莊》充滿狂放的激情,愛恨情仇交織在一起。蓋斯凱爾夫人描寫了工人生活。喬治·愛略特在小說中探討倫理道德問題,對人有深厚的同情。其次,19世紀英國女作家的創作題材主要是日常家居生活、個人情感、鄉村生活,較少社會大題材。這與婦女的生活天地有關。婦女被限制在家庭,她們的創作在當時不被社會普遍承認。她們處於邊緣文化的地位,常常受到男性評論家的嘲笑。 再次,女作家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寫進小說,這本身是一種爭取婦女的話語權利行為,她們的個人體驗成為被遮蔽的婦女的集體記憶,以及一個時代的日常生活記憶。
二.作家及其作品與評價
時間
作家
發表署名
內容
代表作
評價
19世紀初
簡·奧斯汀
匿名
戀愛婚姻
現實主義小說《傲慢與偏見》
女人中最晚么的藝術家
19世紀中期
夏洛特·勃朗特
中性筆名
女性獨立
《簡愛》
勃朗特峭壁
……
艾米莉·勃朗特
中性筆名
愛情復仇
《呼嘯山莊》
……
蓋斯凱爾夫人
真名
勞資斗爭
《瑪莉·巴頓》
19世紀後期
喬治·艾略特
男性筆名
鄉村生活
《瓦爾登湖》
為什麼我要特地把發表署名也列舉呢?這也同樣與女性長期受到壓制有關系,這里不做過多的介紹。
一.小說在藝術創作主要表現出這樣幾個方面的特色:
第一, 作品體現出女作家豐富的藝術想像力。
第二, 作品具有復雜而獨創的情節結構。
第三, 作者塑造了鮮明的人物形象。
第四, 作者用生動的場景和自然環境來渲染營造作品的氣氛。
第五, 鮮明的個性化風格的語言。
好了,這就是19世紀英國女作家及其作品,是不是有些零亂。當然除了以上的列舉外,再向大家推薦幾部作品:奧斯汀的哥特小說《諾桑覺寺》,感傷小說《理智與情感》,現實主義小說《愛瑪》《勸導》等。
當然,在外國文學史璀璨的文學長廊上並非只有19世紀的英國出現了女性形象,只是這個時期的女性文學對於外國文學史的發展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值得我們喜愛文學的人去深刻研究的。下面我再列舉一些其他不同時期的女性形象,但由於學識有限,無法列舉的全面,希望大家諒解。僅供參考。
莎士比亞悲劇《麥克白》中的麥克白夫人,
格林童話中嫉妒白雪公主的皇後,
勞倫斯小說《查太萊夫人的情人》中的白黛,
古希臘史詩 《伊利亞特》里的重要人物海倫以及希臘神話中的眾多女性形象。
福樓拜《包法利夫人》中的包法利夫人。
托爾斯泰筆下的安娜卡列尼娜。
等等,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⑶ 法國史上著名的女人有誰
1. 聖女貞德(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
【法語:Jeanne d'Arc】
貞德是法國的軍事家,天主教聖人,被法國人視為民族英雄。在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年)中她帶領法國軍隊對抗英軍的入侵,最後被捕並被處決。
貞德死後成為了西方文化的一個重要角色。從拿破崙到現在,法國的政治人物都曾以她的偉大形象進行宣傳。
主要的作家和作曲家,包括莎士比亞、伏爾泰、席勒、威爾第、柴科夫斯基、吐溫、蕭伯納、布萊希特都創作過有關她的作品,大量以她為題材的電影、戲劇、和音樂也一直持續發展直到如今。
2. 阿涅絲·索蕾 (1421年—1450年2月9日)
【法語Agnès Sorel】
查理七世的情婦阿涅絲·索蕾號稱法國史上最美的女人,傳言查理七世對她一見鍾情,相見第一晚便輾轉難眠。後世認為是她給予查理七世無比的勇氣與自信,得以從英國人手上將諾曼底省奪回。
查理七世封其為「美麗貴婦」,並命畫家畫下一幅名為「聖母與小孩」,又名「梅拉的處女」的畫。畫中的阿涅絲裝扮成聖母抱著聖嬰。
2005年4月5日,著名科學家菲利浦·查利爾4月1日稱,555年前去世的艾格尼絲·索蕾爾經開棺驗屍,發現體內含有大劑量毒葯,證明她生前系被他人毒殺。
3. 蓬帕杜夫人(1721年12月29日~1764年4月15日 )
【法語:Madame de Pompadour】
蓬帕杜夫人全名讓娜-安托瓦妮特·普瓦松,,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著名情婦、社交名媛,是一個引起爭議的歷史人物。
她曾經是一位擁有鐵腕的女強人,憑借自己的才色,蓬帕杜夫人影響到路易十五的統治和法國的藝術。 與其弟共同規劃路易十五廣場(現協和廣場)等許多宮庭建築。
她對各類工匠以及網路全書派的大多數作家均予庇護,提拔舒瓦瑟爾公爵為大臣,與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結盟,反對德意志的新教諸侯。七年戰爭失敗後,染上肺結核死去。
4.喬治·桑 (1804年7月1日~1876年6月8日)
喬治·桑,法國著名小說家,是巴爾扎克時代最具風情、最另類的小說家。她憑借發表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安蒂亞娜》(1832)而一舉成名。
喬治·桑是一位多產作家,她一生寫了244部作品,100卷以上的文藝作品、20卷的回憶錄《我的一生》以及大量書簡和政論文章。
雨果曾稱頌她「在我們這個時代具有獨一無二的地位。其他偉人都是男子,惟獨她是偉大的女性」。
5. 伊莎貝拉王後(1295-1358)
【法文Isabelle de France 】
伊莎貝拉,1295年生於法國,是法王腓力四世的獨生女,另有三位兄弟,其母親胡安娜公主是納瓦拉,王國最後一位公主和女王。
她從小受到良好教育,個性堅毅果敢,是個相當有魄力的女性,以至於晚年被稱為「法蘭西之母狼」。盡管身為女性,但年輕時的伊莎貝拉就顯露出不凡的才華。
曾經有人評價說,在腓力四世四個孩子中,最適合做國王的,就是這位伊莎貝拉公主。在西方歷史上,伊莎貝拉是一位大名鼎鼎的王後,她的事跡曾屢屢改編成各種文學作品。
⑷ 外國文學名著中有哪些著名女性角色比如
《戰爭與和平》里的瑪麗婭·保爾康斯基,《巴黎聖母院》里的埃斯梅拉達,《呼嘯山莊》里的卡瑟琳·歐肖,《大衛·科波菲爾》里的艾妮斯,《紅與黑》里的瑪特爾。
1、瑪麗婭·保爾康斯基
瑪麗婭·保爾康斯基,俄國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的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中的重要人物,作者塑造了瑪麗婭充滿愛的形象。
在她的內心,被強烈的愛包圍著,唯有相信上帝的人,心中才能對愛的本質有真切的體會。這種愛是發自內心的,就像自己愛上帝一樣來愛別人。
老保爾康斯基公爵的女兒瑪麗婭是整篇小說中宗教性性格最為突出的人物。她有兩大癖好:一個是侄兒尼古拉,另一個就是宗教信仰。她並不漂亮,甚至還有些醜陋。
每天都會在神像面前祈禱,並且經常接待那些雲游四方的教徒,願意去傾聽他們的故事,分享他們的心得。她熱愛自己的家庭,親人甚至陌生人,甘願為他們犧牲自己的幸福。
2、埃斯梅拉達
埃斯梅拉達,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創作的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中的重要人物,埃斯梅拉達是雨果筆下集真、善、美於一體的完美的藝術形象。
她在小時候被吉普寨人從妓女母親的呵護下偷走,流浪街頭以賣藝為生,雖然飽嘗人世的艱辛與苦難,但是卻始終保持著一顆善良純真、樂於助人的心。
埃斯梅拉達美麗善良,當乞丐國王要絞死格蘭瓜爾時,她承諾要與格蘭瓜爾結婚救下了他的命;當卡西莫多接受刑法口渴難耐時,只有她站出來以德報怨為他送水。
她又是勇敢執著的,當克洛德威脅她,只要接受他的愛就能夠獲得自由時,她斬釘截鐵地拒絕了;當菲比斯不顧她的安危死活時,卻依然痴心執著的愛著他。
作者在埃斯梅拉達的身上寄託了理想和希望,但是宗教貴族和黑暗勢力是不可能允許美好事物的存在的。
3、卡瑟琳·歐肖
卡瑟琳·歐肖,英國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呼嘯山莊》中的重要人物,卡瑟琳·歐肖是一個復雜的人物。她時而友愛,時而狂暴,時而溫柔,時而激動,時而深情款款,時而任性率性。
她叫父親深感絕望,因為不能理解她,他便說沒法愛她。她的哥哥亨德萊覺得他被希斯克利夫剝奪得一無所有,卡瑟琳卻在這個黑小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狂野本性的反映。
她與他一起在荒野上玩耍,那裡是他們的天然棲息之地,他們迷戀著鄉間景色的粗獷美。但是卡瑟琳有一個致命的弱點。
她發覺自己無法抗拒畫眉田莊的優雅生活的吸引,經過山莊的暴風雨後那座可愛的清新的老宅是那樣的安詳。
就這樣,她被引得背棄了自己心知肚明的真正本性——這種本性與希斯克利夫是一體的——只為那塵世的浮華的緣故。
粗俗的希斯克利夫社會地位比她低,所以她決定嫁給埃德加,正是這個決定促成了小說的悲劇。在第十五章她與希斯克利夫重聚的動人場面中,她承認了這個事實。
4、艾妮斯
艾妮斯,英國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創作的長篇小說《大衛·科波菲爾》中的女主人公,艾妮斯無論從容貌、品德、學識、思想,她幾乎都無可挑剔。
她美麗端莊,大方得體,溫柔善良,恬靜穩重,體貼周到,有敏銳的洞察力,堅強的性格和意志,寬容博愛的心腸,她是大衛的精神依託,美麗天使,任何人都會為有這樣一個知心朋友而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
艾妮斯從小就是父親的管家和精神慰藉,由於對父親的愛,她過早的成熟,並承擔起照顧父親的責任,為了父親她不得不討好希普這個卑鄙小人,但是她是決不會屈服於希普的,不會讓希普的險惡目的得逞的。
艾妮斯雖然沒有過多和斯蒂福接觸,但卻能從一件件小事中判斷出他在大衛身邊的危險,她的洞察力是敏銳的,與大衛對斯蒂福感性的崇拜相比,艾妮斯是理智的。
艾妮斯對大衛的愛是深沉的長久的,她一直在默默地愛著大衛,只不過大衛反映遲鈍,而且對愛情的追求是盲目的。「強扭的瓜不甜。」「夫妻之間沒有比志趣不合更大的分歧了。」
斯特朗太太的這句話在大衛心中掀起了波瀾。在朵拉死後,在經歷了許多的困難之後,在海外歷練數年之後,大衛終於明白了他對艾妮斯的愛,他們結婚了。無論在事業上、生活上,艾妮斯都是大衛理想的伴侶。
5、瑪特爾
瑪特爾,法國作家司湯達創作的長篇小說《紅與黑》中的重要角色,瑪特爾小姐有著高貴的社會地位,性格上單純、熱烈、反叛。瑪特爾對生活的追求更多地表現出執著和義無返顧。
她的壓力不是來自已的偷情,而是社會地位的懸殊。盡管於連出身低微,但她喜歡於連的傲慢,平民青年的才幹、機敏、野心,以及他身上流露出的不可抑制的丹東精神,搗毀了瑪特爾小姐的傲慢心理。
瑪特爾小姐久困於上流社會,名和利對她已沒有吸引力,於連的出現使她感到欣喜,她希望得到的是暢飲生活暢飲愛情。因此在她身上沒有有意的阿訣奉承,違心的溜須拍馬,在愛情追求過程中沒有恐懼和擔心,有的是興奮、熱情、快樂。
瑪特爾對生活愛情的追求和渴望是一個人人性的正常要求,無論是父母的反對還是教會的檢舉揭發信,都不能改變她的執著。
甚至願意拋棄自己的貴族地位、金錢,與於連私奔。瑪特爾以其特有的固執、傲慢堅持自己的追求。
⑸ 《法國中尉的女人》主要講了什麼
《法國中尉的女人》是60年代英國典型的實驗小說家約翰·福爾斯的作品。
約翰·福爾斯60年代初以篇幅較短的小說《收藏家》(1963)在文壇嶄露頭角。1969年,他的代表作《法國中尉的女人》問世。從商業和藝術價值兩方面來看,這部小說都可以說極為成功。《法國中尉的女人》不僅包含現實主義、實驗主義和非小說成分,而且的確寫出了小說家猶豫不決的窘態。它巨大的銷量以及被好萊塢搬上銀幕,證明所謂「嚴肅」小說也能分享一下暢銷書的瀟灑和風流。這不能不歸因於它的傳統的現實主義手法。然而,它對歷史事實、社會調查報告、統計數字,馬克思和馬修·阿諾德的論述,以及對哈代和丁尼生詩句的隨意自如的引用,又使它沾上了濃厚的「實驗小說」甚或「非小說」氣息。《法國中尉的女人》是一部集小說敘事、社會歷史、文學典故、文學理論以及其他手段於一體的混和文類的小說。但這部作品最新穎、最有價值之處,還在於它以傳統加各種實驗手段所傳達的獨特的社會和歷史信息。
《法國中尉的女人》故事的主線是所謂「法國中尉的女人」薩拉·伍德拉芙對查爾斯的引誘及其後果。開始時薩拉住在萊姆鎮上,受雇於虔誠的普爾特尼太太,給她做伴。此前,鎮民中謠傳她與一個受了傷的法國中尉關系曖昧,她因此丟掉了家庭教師的工作。讀者看到她被萊姆鎮鎮民輕蔑鄙視,被普爾特尼太太羞辱欺負。薩拉既然被虔誠的萊姆鎮排斥,自然而然把貴族出身卻思想開明的自由主義者查爾斯當作傾訴對象,告訴查爾斯她已失身於那個法國中尉。但是,當查爾斯在愛克斯特那家旅館與她做愛時,發現薩拉仍然是個處女。這就是說,在「法國中尉的女人」的問題上,薩拉欺騙了查爾斯,欺騙了整個萊姆鎮。讀者看到的薩拉是個大大不同於傳統現實主義小說中的人物。薩拉看上去有很大的自主性。她的自主性彷彿使她參與了作者對她的創造,按照故事的第一個結尾,查爾斯承擔了他與她的關系的一切後果,亦即否定維多利亞時代的社會道德,用人道主義情操來解決「墮落」女人的問題。但在更具權威性的第2個結尾,薩拉卻是一個被社會認可的獨立女性,與查爾斯分道揚鑣。因此,可以把薩拉視為一個動態變化中的類型,視為在歷史變遷中被宏大社會力量造就的一個新的社會階級,甚至把她看作動態變化中的一種社會力量。若採用這種闡釋,她才獲得了一種超經驗、非邏輯,卻更為真實的存在樣式。
⑹ 《法國中尉的女人》txt全集下載
鏈接:
《法國中尉的女人》是英國作家約翰·福爾斯創作的長篇小說
⑺ 被譽為改變世界的十三位傑出女性是誰
1. 喬治·艾略特
英國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與狄更斯和薩克雷齊名,代表作《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2. 白朗寧夫人
英國19世紀著名女詩人,浪漫主義運動的傑出代表,代表作《葡萄牙人十四行詩集》。
3. 蓋恩夫人
內里生命派(奧秘派)和寂靜主義的代表人物,其影響力從17世紀延續至今,代表作《馨香的沒葯》。
4. 哈蕾特·馬蒂諾
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社會學家,代表作《政治經濟學圖例》。
5. 夏洛蒂·勃朗特
英國19世紀著名女小說家,勃朗特三姐妹之一,代表作《簡·愛》。
6. 克里斯蒂娜·羅塞蒂
英國19世紀著名女詩人,英國文學史上最有才華的女詩人之一,代表作詩集《一次露天表演及其他詩》。
7. 羅莎·邦賀
法國歷史上第一位著名女性動物畫家,代表作《馬匹展覽會》。
8. 斯達爾夫人
法國浪漫主義女作家、文學批評家,與司湯達、雨果同為浪漫主義代表人物,代表作《從文學與社會制度的關系論文學》。
9. 伊麗莎白·弗萊
英國著名監獄改革者,於1817年創建了第一個旨在改善新門監獄女囚生活條件的組織。
10. 瑪麗·拉姆
英國著名作家,與其兄查爾斯·拉姆演繹了一段感人肺腑的傳奇人生,代表作《莎士比亞故事》。
11. 簡·奧斯汀
英國著名女小說家,掀起了19世紀現實主義小說的高潮,被譽為「可與莎士比亞平起平坐的作家」,代表作《傲慢與偏見》。
12. 約瑟芬皇後
拿破崙·波拿巴的第一任妻子,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後,因其嬌柔、純潔、善良,深得拿破崙喜愛。
13. 瑪麗·雪萊
英國著名小說家,1818年創作了文學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說《科學怪人》,被譽為「科幻小說之母」。
⑻ 十國千嬌的主角有幾個老婆
歷史上就沒五代十國這個時期誕生的皇後多了,大大小小各個國家歷史留名的適齡皇後都可以被主角收入囊中,趙家二兄弟的皇後不夠還可以向蜀國要,向南唐要,向契丹要,再加上各個國家後宮的妃子、公主,本書主角的後宮品質將是史上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