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俄羅斯最後的結果有哪些
2002年4月22日,俄羅斯的一位高級官員表示,俄羅斯最早到2011年才能將衛星發射活動轉移到俄羅斯,在此之前,俄羅斯軍方將繼續使用哈薩克境內的拜科努爾作為衛星發射基地。當年2月,俄羅斯國防部長宣布,俄羅斯計劃於2005年以後在位於俄羅斯北部的普列謝茨克航天發射中心進行所有類型的發射活動,以使外界干擾最小化。
B. 《凡卡》 的作者是俄國的契柯夫,本文以什麼結尾,含義是什麼
俄國契訶夫。
結尾是凡卡憧憬與爺爺生活在一起。
1,。凡卡與爺爺的感情深思念爺爺。2.聯想,樂中寫哀,反映舊俄時代窮苦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對社會的控訴
C. 俄羅斯洛麗塔結局什麼意思
最後洛麗塔在17歲時因難產死亡,亨伯特也因為殺害奎爾蒂病死在監獄之中。
《洛麗塔》是俄裔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博納科夫的代表作之一。洛麗塔是博納科夫塑造的一個頗有爭議的人物形象,她有著令人羨慕的身材和富裕的家庭。她可以有一個完美的生活,但她卻在分娩過程中去世,年僅17歲。
影片評價
《洛麗塔》藉助各種畫面表達方式和燈光布景等闡述了人性和年齡差異帶來的困境和窘迫,很好地藉助了現代電影的技術優勢。
從對題材藝術處理的角度看,萊恩版《洛麗塔》選擇的是酣暢淋漓地渲染亨伯特的愛情悲劇。該片突出故事的悲劇主題是依靠梳理、明晰情節做到的。為了使故事內在敘事結構合理,在1962年庫布里克版本的基礎上,增添了對亨伯特的性感少女情結的追述。
D. 在小說《戰爭與和平》中,以兩個主線進行講述,你如何理解別祖霍夫的結局
說起世界名著,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是一座不可逃避的豐碑,是俄羅斯第一部獲得全歐洲乃至全世界聲譽的長篇小說,也是一部史詩小說。小說以四大名門望族為主線,以1812年俄國衛國戰爭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俄國社會的重大事件,描繪了19世紀俄國社會的風貌和個人在戰爭中自我完善的過程。托爾斯泰說,歷史學家關注事件的結果,有時會歪曲事實,製造“英雄”;藝術家關注事件本身,盡力理解和表達“人”。起初,他想講一個以歷史事件為背景的貴族家庭的故事。後來,他專注於俄法戰爭,構建了自己的歷史哲學。
E. 關於十九世紀的俄國文學
一、十九世紀俄國文學的分期:
列寧說:「俄國解放運動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這與曾給該運動以深刻影響的俄國社會的三個主要階段是相適應的,這三個主要階段就是:(1)貴族時期,大約從1825年到1861年;(2)平民知識分子或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時期,大致上從1861年到1895年;(3)無產階級時期,從1895年到現在。」這段話就是十九世紀俄國歷史和文學史分期的依據,即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產生、發展和衰落的三個時期。
二、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特點:
1.與解放運動有極為密切的關系
解放運動即俄國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運動,其任務是推翻封建專制和農奴制,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一個突出的內容就是反專制和農奴制,因此被視為俄國社會迫切需要的文學。
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提出並回答解放運動最關心的問題。如「誰之罪」的問題,「怎麼辦」的問題,批判現實主義文學都通過文學形象給予了揭示和回答。
1895年之前,俄國還沒有組織嚴密的進步政黨,領導解放運動的重任歷史地落在了進步知識分子的肩上,進步的作家和批評家實際上擔當了解放運動領導者的重任,也給十九世紀俄國的進步文學與批評塗上了一層濃重的政治色彩。
2.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與十九世紀西歐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相比,俄國文學後來居上,不僅在作家和作品的數量上超過了西歐,更重要的是在不同的體裁領域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從而使俄國文學走在了歐洲的前列。正如高爾基所說:「度比較一下西方文學史和俄國文學史,就可以得出這個不可動搖的結論:沒有一個國家像俄國那樣在不到百年的時間出現過燦若星群的偉大名字。」
托爾斯泰的長篇小說,契訶夫的短篇小說,普希金的詩歌,都在世界文學中佔了一個一流的位置。另外還有奧斯特羅夫斯基的戲劇,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羅留波夫的文藝理論和文藝批評,都充分反映出俄國文學的成就與特色。
3.系列化形象的出現
十九世紀俄國文學中出現了形象系列化的傾向,不同的作家共同努力塑造了「多餘人」形象,「新人」形象和「小人物」形象等系列化的形象,形象了俄國文學獨具特色的人物畫廊。其中,「多餘人」的形象系列最為完整,最為典型,藝術成就也最高。
第一個「多餘人」形象是奧涅金,其後有比喬林,別里托夫,羅亭,拉夫列茨基,奧勃洛莫夫,而奧勃洛莫夫是最後一個多餘人。通過多餘人形象系列,反映了貴族知識分子革命性的喪失,提出了貴族知識分子脫離人民的問題,批判了造成多餘人的封建制度。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具有很高的典型性,不同的人物既具有共同的特徵,又各具性格特點,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
4.濃厚的宗教色彩與精神探索性
俄國文學中的人物形象多屬於探索型的人物,他們或致力於探索俄國社會的出路,或探索人的精神歸宿,表現出頗具宗教意味的虔誠性。
與法國文學相比,俄國文學更具道德感和宗教感,人物往往似肩負著十字架的聖徒,懷著深深的責任感和負罪感,在精神領域艱難地跋涉。這就出現了拉赫美托夫式的人物,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的小人物,和托爾斯泰筆下的安德烈、彼爾、列文和懺悔式貴族聶赫留道夫等形象。在他們的身上還表現出明顯的禁慾傾向。
三、十九世紀俄國文學的發展
(一)貴族革命時期:
政治論爭:斯拉夫派,西歐派,民主派
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之前的文學:古典主義,感傷主義,浪漫主義。衛國戰爭和十二月黨人的起義,促進了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代表人物有雷列耶夫,奧陀耶夫斯基以及普希金。
批判現實主義產生的諸條件:現實的反農奴制的斗爭;十八世紀諷刺作家拉季謝夫對現實的批判,感傷主義在心理描寫方面的成就,積極浪漫主義詩歌中反壓迫求理想的精神,都在不同程度上有助於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產生。
二三十年代,克雷洛夫的寓言,格里鮑耶多夫的戲劇,普希金的後期作品,已初步具有批判現實主義的特點,尤以普希金在多方面的成就而成為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先驅。萊蒙托夫和果戈理在三十年代亦由浪漫主義轉向批判現實主義。萊蒙托夫(1814-1841)在長篇小說《當代英雄》中塑造了多餘人比喬林的形象。
自然派:即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派。其形成背景是,果戈理的《欽差大臣》和《死魂靈》發表之後,一批青年作家紛紛仿效之,形成了所謂「果戈理派作家」,而反動文人由誣蔑他們是自然派。別林斯基接過這一稱呼,勇敢地捍衛自然派,並指出自然派的特點是真實地描寫和批判農奴制社會的黑暗面,以下層社會的人為作品的主人公,反映人民的疾苦,是俄國社會迫切需要的文學。別林斯基的理論對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此後自然派遂成為文壇的主流,涌現了一大批著名的作家,如赫爾岑,屠格涅夫,岡察洛夫,奧斯特羅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謝德林,陀思妥耶夫斯基等。
(二)平民知識分子時期:
1.斗爭激烈,創作繁榮:
農奴制改革之前資產階級自由派與革命民主主義派之間「兩種歷史傾向,兩種歷史力量」之間的斗爭。自由派贊美改革,民主派則揭露改革的騙局,「宣傳農民革命的思想」,因此遭到當局的殘酷鎮壓。
各派都通過文藝來宣傳自己的主張,創作空前活躍。
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在五六十年代進入空前繁榮的時期,代表作家和作品有:
岡察洛夫 《奧勃洛摩夫》(1859)
屠格涅夫 《前夜》(1860)《父與子》(1862)《獵人筆記》(1847-1852)
車爾尼雪夫斯基 《怎麼辦?》(1862)
陀思妥耶夫斯基 《罪與罰》(1866 )
托爾斯泰 《戰爭與和平》(1863-1869)
謝德林 《外省散記》(1856)
奧斯特羅夫斯基 《大雷雨》(1860)
涅克拉索夫 《誰在俄羅斯能過好日子?》(1863-1877)
美學方面的成果:車爾尼雪夫斯基的博士論文《藝術對現實的美學關系》()是對唯物主義美學的重大貢獻,在這里,他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著名論斷,在文學與現實的關繫上作出了唯物的、民主的闡釋。
2.多餘人已去,新人輩出:
這個時期的文學主人公漸由多餘人而轉向新人,新人即平民知識分子。新人的特點有:出身平民,熱愛科學,唯物務實,勇於實踐,品德高尚。
英沙羅夫是新人的先驅,但他是保加利亞人,他的主要任務是反抗異族壓迫,而當時俄國平民知識分子的首要任務是反對國內的階級壓迫,因此杜勃羅留波夫寫了《真正的白天何時到來?》一文,既對《前夜》中英沙羅夫身上的新人特徵予以肯定,又呼喚俄國的英沙羅夫的出現,從而引起了一場激烈的爭論,導致屠格涅夫與革命民主派的決裂。
巴扎羅夫是俄國文學中第一個新人的形象。他出身平民,埋頭實干,性格堅強,能言善辯;反對農奴制,批判貴族自由主義,否定貴族社會;思想激進,崇尚民主;重實驗,尚實用科學,講唯物。
通過巴扎羅夫與貴族自由派巴威爾之間的沖突,反映了兩種政治傾向之間的斗爭,客觀地表現了巴扎羅夫在精神上壓倒了他周圍的貴族,顯示了「民主主義對貴族的勝利」。
作者由於其貴族自由主義立場,過分強調了巴扎羅夫身上的缺點和內心的矛盾(漠視社會問題,懷疑論,對婦女和藝術的錯誤看法),稱其為「虛無主義者」,並為他安排了一個早亡的結局。
對巴扎羅夫這一形象,自由主義者和民主主義者都不滿意,前者不滿巴扎羅夫精神上的勝利,後者不滿作者的貴族立場,以對造成對革命民主派的歪曲。
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怎麼辦?》克服了屠格涅夫的局限,塑造了一批新人的形象:羅普霍夫、吉爾沙諾夫、薇拉(普通的新人),拉赫美托夫(特殊的新人),特別是拉赫美托夫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中正面人物的突出典型,也是世界文學中第一個職業革命家的形象。通過這些新人的形象,作者回答了俄國應當怎麼辦的問題(空想社會主義的方案與不抱任何幻想的堅決斗爭)。
格里沙是《誰在俄羅斯能過好日子?》中的新人形象。作品揭露了農奴制改革的欺騙性,反映了農民的覺醒,並通過新人形象告訴人們只有為人民的幸福而斗爭的戰士才是最快樂的。
3.對黑暗王國的詛咒:
奧斯特羅夫斯基的《大雷雨》,揭露了封建專制家庭對兒媳卡傑琳娜的迫害,表現了她的反抗。杜勃羅留波夫稱她的反抗是「黑暗王國的一線光明」。
《安娜卡列尼娜》對迫害安娜的貴族上流社會的控訴,《復活》對整個俄國專制社會的控訴,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成為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
謝德林的《戈羅夫略夫老爺們》展示了地主階級的腐朽沒落和必然滅亡。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窮人》表現了對舊制度的抗議和對小人物的同情。
揭露專制社會的丑惡也是契訶夫小說的重要內容。
(三)無產階級革命時期的文學 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衰落階段
此時的俄國文壇是三分天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頹廢文學,無產階級文學
批判現實主義:托爾斯泰,契訶夫,柯羅連科
綏拉菲莫維奇,魏烈薩耶夫,安德烈耶夫,庫普林
此時,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主要內容仍是批判舊俄國,揭露資本主義的罪惡和沙皇政府的殘暴。1905年革命後,批判現實主義陣營的分化公開化。安德烈耶夫倒向反動陣營,同頹廢派合流;庫普林傾向於自然主義;綏拉菲莫維奇轉向無產階級;阿托爾斯泰仍站在民主主義立場。
頹廢文學:象徵派;阿克梅派;未來派。內容頹廢,但在藝術形式上的探索有意義。
無產階級文學:高爾基。
F. 以愚蠢的開始,接著是愚蠢,最後以眼淚收場這是俄國評論家對哪個的小說評論
對果戈理作品的評價。
1835年[俄]別林斯基《論俄國中篇小說和果戈理君的中篇小說》:
你把果戈理君的幾乎全部的中篇小說拿來看:它們的顯著特點是什麼?差不多每一篇都是些什麼東西?都是些以愚蠢開始,接著是愚蠢,最後以眼淚收場,可以稱之為生活的可笑的喜劇。
他的全部中篇小說都是這樣:開始可笑,後來悲傷!我們的生活也是這樣:開始可笑,後來悲傷!這里有著多少詩,多少哲學,多少真實!
(6)俄國小說結局擴展閱讀:
果戈理所創作的文學作品,大都是圍繞著故事而展開的,但是他故事的編排與發展卻是荒誕不經的。
在這種荒誕不經的故事中,作者安排一些荒誕不經的結局與過程,在這祥不可思議的故事情節中,去感受作者的對俄國社會與俄國專制制度的殘酷性。
果戈理往往是在人民的社會生活中找尋主人公,他們大都是俄國制度下的小官僚,然後,對這個小官僚進行誇張的人生塑造,從而達到作者諷刺俄國社會制度與社會現實的作用。
G. 急!!!俄羅斯小說百年精選 讀後感
真的找不到 ,
希望下面的東西可以給你參考
《驛站長》選自《別爾金小說集》(1830)。這個作品第一次描寫了俄國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小人物,「開創了俄國文學中的現實主義」(高爾基)。驛站長的形象是果戈里的《外套》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窮人》的主人公的直接先驅。小說的藝術特點在於:高度地凝煉,沒有絲毫多餘的描寫;不寫人物的精神感受,不展開人物的心理分析,而每個人物的面貌通過他們的言行卻表現得極其生動。整個作品使人感到作家細致的觀察,溫和的幽默和濃厚的生活氣息。
——水夫
沒讀《驛站長》之前,我對俄國作家普希金的了解只限於知道他是一位詩人,從不知他還著有如此出色的小說。
《驛站長》這篇小說,敘述了一位人人熟悉的俄國小人物驛站長擁有女兒時的幸福,失去女兒後的寂寥悲哀,以及最終因此喪命的一段生活情況,表達了小人物的幸福被高己一等的人毀滅後無奈無助的這樣一個社會現象。
除此之外,這篇文章還表達出更多的社會現象:小人物通常具有的隱忍性格、驃騎兵對深愛女孩出身的掩飾、以及養尊處優後(或許可以說是為了所謂的愛情)的女兒害怕跟隨父親重回貧窮落後的生活狀態等。
從文章的情節安排看來,這是一篇原汁原味的傳統小說。它包括破題、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五個環節。
在破題中用夾敘夾議的語言給人人熟悉並有固定印象的驛站長重新定位。為了說明這種定位的正確性,引起下文小說的開端我與有著漂亮女兒的驛站長的初交,再次交往(發展和高潮),以及第三次路過時的聽聞(結局)。
在敘述表達的方式上,用限知的第一人稱視角,娓娓道來,給人真實可信的感覺。
在小說中時間的安排上,用縮短或概述時間的辦法(第一次見面與第二次與第三次見面其間的時間)和時序顛倒(女兒看望父親的時間和讀者閱讀時間的不一致)相結合的辦法進敘述。
說到這里,想起很久前看過的小小說寫作方法:假使在小說中的牆上掛了一支槍,那麼,在這篇小說結束之前就必須讓這支槍響或者讓某人扣動扳機。這句話的意思是小說中不允許有毫不相乾的人或物出場。這篇小說中出現了兩次的浪子回家圖,昭示著已享榮華的女兒最終來看望父親的溫暖結局,讓讀者讀到了人性中善良的一面。
由於對國外作品學習得太少,這篇小說的閱讀心得,我也只能說出這幾點來,不妥之處,還望朋友們見諒並指點一二。
H. 007小說《來自俄羅斯的愛情》最後007死了沒
來自俄羅斯的愛情》最後007沒有死
I. 俄國三大短篇小說之王的作品分別是什麼
沒有俄國短篇小說之王之說,只有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是指法國的莫泊桑(1850-1893),俄國的契訶夫(1860-1904),美國的歐·亨利(1862-1910)三位文學大師。
莫泊桑(Maupassant1850~1893)19世紀後半期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年僅43年生命歷程竟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和356多篇中短篇小說,莫泊桑短篇小說布局結構精巧合理。典型細節選用真實可信、敘事抒情的手法如行雲流水,充分體現了這種的文學傳統。莫泊桑的最出色的短篇代表作是《羊脂球》。《項鏈》、《我的叔叔於勒》;其作品在我國影響很大,近幾年來,一直被作為中學生必課的文學作品。
歐~亨利(1862~1910)善於描寫美國社會尤其是紐約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構思新穎,語言詼諧,結局常常出人意外;歐~亨利一生創作了270多個短篇小說和一部長篇小說,還有數量很少的詩歌他頗善情節設計,處處留下玄機,結局常常以出人意料出外而收場。讀後使人不禁使人豁然開朗,拍案叫絕,被稱為"歐~亨利式結尾".又因描寫了眾多的人物,富於生活情趣,被譽為「美國生活的幽默網路全書」.黑色幽默,「含淚水的微笑」。代表作有《愛的犧牲》、《警察與贊美詩》、《帶傢具出租的房間》、《麥琪的禮物》、《最後一片葉子》等。
契訶夫(1860-1904)他常以十九世界俄國社會中所常見的凡人小事為素材,用語言簡練、諷刺尖刻筆觸描寫小人物和知識分子兩類人的命運。代表作有《小職員之死》《變色龍》。《套中人》等。契河夫是19世紀末俄國偉大的劇作家和短篇小說家,俄國現實主義文學流派的傑出代表。